凤城河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江苏省
泰州市市,地处泰州城区中心;景区主轴泰州古城河全长11.12千米,平均宽度110米,水域面积83.8万平方米。
凤城河风景区依傍凤城河,以水为脉,以文为魂,集中体现了中国不多见的一种都市水韵;景区内拥有望海楼、桃园、梅园、老街等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截至2024年3月初,沿凤城河分布了7个历史人文景点、3个文商旅街区、2家国家级博物馆、1处省工业遗址、2家地方博物馆,年均游客接待量超200万人次。
凤城河风景区已成为
泰州市保有古老传统文化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游可居可行可购可娱的旅游区,先后获评城市中央休闲区和水利风景区,以及
江苏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主要景观
综述
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哺育世世代代泰州人的凤城河,千亩水域绕城四周,是江苏省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泛舟河上,您会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
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
景区内核心景观望海楼,始建于宋,明清重建,更领江淮雄风,国学大师
文怀沙老人称其为“江淮第一楼”。楼西文会堂,史载初为
北宋滕宗谅所建。
列北宋时在泰为官,而后升迁至宰相的
晏殊、
范仲淹、
富弼、
韩琦、
吕夷简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树”;立中国雕塑院院长
吴为山所作范仲淹
青铜塑像,加之以景区内的已有千年之久的
州城遗址和宋城古涵等景点,一切尽显
泰州市“州建
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历史。
望海楼隔河为桃园景区,取
孔尚任寄寓泰州陈庵创作《桃花扇》之意,与泰州梅园戏剧、柳园评话相联,三园一线,形成“戏曲文化三家村”的独特人文旅游景观,徜徉其中,宛若行走于中国戏曲文化之长廊。
景区内,凤凰姑娘、飞来钟、汤桥等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同样使人流连忘返。
桃园东侧六百米长的麻石老街,青砖黛瓦,展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泰州古街巷,皮包水、水包皮,戏院书场,泰州古城的草根文化在这里尽现。
该景点已被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2年在首届“乐游长三角·旅游休闲双百佳”推选活动被评选为“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望海楼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
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相传
康熙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
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
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
施耐庵、
王艮、
郑板桥、
柳敬亭、
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
陆游、
范仲淹、
欧阳修、
岳飞、
孔尚任。
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
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丙戌初春,
泰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望海楼。建筑采宋代形制,且又壮其规模,优其材料,精其工艺,以吞吐古郡风范,盛世气韵。
清人咏望海楼诗云:“忍见荆榛老夕阳”,“建楼一夕万户忙。”今荆榛已除,夕阳未老,新楼既成,万户更忙。
忙於登临,忙於接待,忙於怀古,忙於畅想。正可谓: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日登楼望海听涛,望之烟波浩渺,听之舒展沁心;今朝登楼思海听“涛”,思之情意绵绵,听之意韵犹存。今望海楼依旧,海虽消逝,但她养育的波澜不惊之静的人民却早已在心底埋藏了深深的大海情结。
文会堂
泰州东城河畔,新开辟了一座“文会堂”的景观。内有
范仲淹(998-1053)和
滕宗谅(991-1047)二人的
塑像。
按照当时的史实,还应该增加
胡瑗(993-1059)、
周孟阳(1000-1068)、富弼(1004-1083)三人。他们在北宋·
天圣中(1023-1031)适逢其会地都聚集在
泰州市。
范任西溪盐监、滕任泰州通判、胡、周是泰州人,其时尚未做官,富弼是
洛阳市人,时年二十,侍父富言(任泰州税监)来泰在景德禅院读书。这五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雅集。
因此,滕宗谅特地在州署内建了一堂,取以文会友之义,名曰“文会堂”。
范仲淹为作《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五言诗二十二句(见《泰州志·艺文》,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
诗中有“君子不独乐”之句,这与二十三年后,滕知
岳州重修岳楼,请范作《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一机杼。范滕二人在泰期间,修筑捍海堤堰,制止
里下河地区水灾,民享其利。
这也证明了范、滕的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
滕宗谅,字子京,
洛阳市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学
进士,于
天圣中又与范仲淹同时分配到
泰州市,后曾任天章阁待制,以事出知数州。滕生性洒脱,爱交游,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他每到一处为官,都要为当地兴建或重修楼堂。
他初次官泰州,就在署园中建了“文会堂”,以瓷游乐。建筑经费,当然是动用公财了。后来他知
泾州时,又使用国库建了不少楼堂馆阁被上级弹劾,调至
岳州。
与滕宗谅同时入《
资治通鉴》的宰相
司马光在其所著的《水记闻》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滕宗谅知泾州,用公使钱无度,修建楼堂,为台练所言,朝延遣使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即账册)。使者至,不能案,朝延落取,徒知岳州(即岳阳)。”
滕调到岳州后,“江山易改,性难移”。他在岳州任
知州不久,又重修“
岳阳楼”。但他这次不动用国库钱了,钱从哪里来呢?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又记载了钱的来源:“
滕宗谅知
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公款),不敛于民。但榜(贴告示)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代为追债)。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无账册,不记载如何支销)。楼成,极雅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入囊也不少)。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滕在泰州建“文会堂”之事,因共时甚早,
司马光未曾知道,故《
涑水记闻》未载。
滕宗谅每到一处为官,因动用公款修建档堂而获罪,若以如今时尚来说,修建楼堂为地方增添景观,恢复名胜,并非为自己建造毫华宅弟。虽用公款并无不为过。至于为民追债,以所得重修名楼,更为可取,只是多余入了私囊,是为美中不足。
北宋滕宗谅始建,“以文会友”的沙龙,亦是传播儒学的讲堂,今走进文会堂,似乎亲临“五贤唱和”的现场:写景、抒怀、言志,其思也广,其忧也深。
范仲淹“君子不独乐,我朋自远方”的唱和声在耳边萦绕。
碑苑
碑苑在秀丽的凤城河边,一片郁郁葱葱的苍翠竹海之中,那些格局迥异的奇石上面,分别刻着上至
五代十国沿至当代精选的名人咏
泰州市的诗句。有人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是世间人情物理的隽永表达。同时这些诗又由本土籍的书法名流泼墨而就,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艺术佳品,不犹觉得似乎在这里看到了许许多多无形的高山,而且这种高山在我们的心中又是那样巍峨挺拔。泰州2100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诸多文化名人的因缘。他们在这里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游宦,或寄寓,但却留下了文笔精炼优美、笔花耀眼四射的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啊!你看,1700多年前的
晋朝左思专门为这里写下的“(丽见)海陵”,“窥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丽见)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
唐朝大诗人
王维对
泰州市的写意:“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
北宋年间泰州相继出了五位宰相,其中三名相
晏殊、
吕夷简、
范仲淹都任过泰州盐仓监,同时又留下了不朽诗句。晏殊的词章意蕴深远,风格清丽,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后人奉为“天然奇偶”。吕夷简在这里亲手栽植牡丹并赋诗:“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侯家。”至今脍炙人口。范仲淹更以雄才大略为民兴利除害,他的不朽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然而该名句正是源于“泰州文会堂”诗的“君子不独乐”。另
北宋曾致尧、
刘攽,
南宋陆游、
文天祥,明朝
储巏、
凌儒,
清代邓汉仪、
周亮工、
陈维崧、
王士祯、
蒋春霖、
郑板桥、
孔尚任,当代赵朴初等,在“碑苑”中都留有不朽诗篇。这些诗歌,或豪放不羁,或婉约多情,或典雅华丽,或朴素生风。有的是诗人羁旅的偶感之作,有的是诗人哲思的理性升华,有的表现了诗人的磊落心胸,有的则流露出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赤子情怀。诗歌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意蕴独具。读过这一首首诗歌,觉得这一位位先贤不正是家乡
泰州市历史上令人仰视的一座座高山吗?再看,“碑苑”中的每一首诗歌又都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佳品。这里除明朝的储与当代赵朴初采用的原作之外,其他有来自于京城的傅家宝、
高运甲、
朱天曙;海上张森、周志高、西子湖畔王冬龄、大名湖边顾庆生、龙城厥长山、省城金陵的陈仲民、吴为山、陆越子、黄明、
周积寅、刘灿明、郑奇以及居住本土张舜德、俞振林、戴琦等。他们不管现在安居何地但均清一色的泰州籍。在他们中间有的早已成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在书法领域颇为显赫,但为家乡却慷慨应征作品,其作品中不仅表现有阳刚雄浑,还有表现秀逸儒雅,风格各异。正由于这些书法家的二度创作,使这一首首古诗似乎陡然间增加了厚重和灵性。走进“碑苑”,向历史深处回望,正由于看到两千年流播而不衰的诗词歌赋而看到泰州大地两千年的延续而不息。在这矗立无形的高山怀抱之中,似乎正是承载了我们这个城市的文明记忆,并有了无穷的人文
张力,还有了那摄人的神秘……也许这心目中无形的高山已远远超过了气象万千的三山五岳了。
碑嵌廊中,廊隐林中。置身竹海,放眼望去,纷纷细雨中,更显圆润剔透,娇翠欲滴。脚踩青石板,漫步其中,品味诗词经典,感悟历史厚重。阵阵微风,从竹间巡巡拂来,竹与诗的巧妙结合,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竹?还是诗?如此令人沉醉,令人惊悸。
州城遗址
断壁残垣,虽破损难辨,但不难看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砖石青色的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外敌入侵时是儿女们最好的依靠。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都是解读历史的典籍。
古城池地雕广场
驻足“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着从前的泰州,凤舞川上,城坚深,城夹水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泰州市向来是仁者的好去处。“聆听”过去的故事,感受别样的韵味。
周边景点
街景
桃园东侧建有泰州老街,汇聚老泰州文化、民俗元素,着力体现泰州古街风情。泰州老街,是我们泰州的商业街、文化街,老街全部采用古明清建筑风格,恢复了古明清时代泰州的老字号,老商铺,再现了明清时代泰州的商贾文化。北侧立牌坊,路铺青石板,中设“皮包水水包皮”落地铜雕,两侧建古明清风格建筑。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商铺门前的砖雕、砖饰、门枕石、门楼、透空花脊,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旅游信息
门票
门票价格90元(含望海楼景点)
游玩线路价格
望海楼+船游凤城河+桃园原价160元
望海楼+渡船+桃园+价格乔园原价120元
苏州各大旅行社网店报名100元
苏州各大旅行社网店报名90元
优惠信息
2020年2月,经过
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动员和倡议,全国医护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等与医务工作相关资格证件)可以在泰州市45家A级景区享受门票免费。
凤城河景区从恢复运营之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全国医护工作者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凭有效证件)不限次,可免费进入景区参观游览;中国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中国医师节(8月19日)当日可与家人(5人)同行免费白天游船一次;全国各医院工会(持介绍信)所组织的凤城河画舫游船在团队价基础上再优惠10%。
文化活动
美食
老街全长600米,打造“苏中第一小吃街”,这里有中华传统风味小吃、私房菜馆、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销售、名人工作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种业态都在这里汇合。大炉烧饼、
鱼汤面、金三麻糕点等
泰州市本土特色和来自各地的风味小吃,让您足不出街,就可以享尽天下美食。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泰州小吃的精华---大炉烧饼,因为它凝聚了泰州人朴实、能吃苦的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我给大家描述一下,大家也可以试着去想象一下:大炉
油酥烧饼的炉子砌在墙上,近一人高。用一只粗陶瓷大砂缸做炉膛,外面用砖砌成。炉腔底部烧的是一小捆一小捆的麦秸草。贴烧饼的师傅,不管冬夏,都赤裸上身,戴个白布帽子护发。手上沾一点儿水,拿起烧饼坯子左右颠两下,让
饼底湿润一下,再往炉里贴。手臂伸进温度很高的炉子,左、右、顶部噼噼啪啪全部贴满。贴到炉膛底部时,是最显大师傅的功力的,大师傅上半身几乎都要钻进炉膛里去。贴出来的大炉烧饼是又脆又香。
另外就是我们
泰州市的早茶特色包子和面食,传说“在民国时期泰州有家“者者居”在当时生意非常兴隆,它是在泰州北门大街上,很受人欢迎,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店名,于是请来当时的老先生赵瑜来起名,赵老想了很久引用了“近者乐”“远者来”这个典故,取了“者者居”三个字,从此这个名字轰动全城。大家就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泰州特色早茶了。
老街以餐饮、古玩收藏及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业态,发掘泰州老字号及特色风味小吃,并表演本地戏曲、民俗。青砖黛瓦,
麻石街巷,戏台书场,尽显海陵古城文化底蕴。
其他民俗文化
老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又是一条文化街,
泰兴市的木偶、
姜堰区的面塑、
泰州市的叶雕等地方文化绝活和泰州婚嫁场景等民俗表演,也在这里重现。2.5万平方的老街,浓缩了整个泰州老城的记忆!
桃园
水码头
水榭码头——踏雪寻踪
作为望海楼的对景,既丰富登楼远望的视野,又为游人提供观楼的最佳视角。
桃花岛——桃源春晓
陈庵之南是桃花岛,岛名切合《桃花扇》剧名。“隐龙”、“十胜”二桥将岛岸相连。岛中选种不同种类的
桃花品种,春时各色桃花烂漫,桃花涧中水流淙淙,加之岛边
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徜徉其中,似身处幽静而自然的世外桃源。这里广植桃树,春风绿岸之时,
桃红复含宿雨,花光更染晨旭,一大片明艳的桃林景色,营造出现代城市的一角桃花源。站在这里回望城河,河面开阔,天光水影,恰喜一条小船在波心撒网,让人想起唐人
张志和《渔歌子》中的烟波画意。
陈庵
陈庵——岁寒三友
桃园的核心景点当数藕花洲向南的陈庵景块。位于桃花岛北,为泰州明清建筑风格,前后三进,恢复原有部分两层楼架构,西侧建有一小花园。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现
孔尚任著《桃花扇》场景。以文字、图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
泰州市戏曲历史,作为“戏曲文化三家村”之一,与南北柳园、梅园遥相呼应。
清代戏曲家孙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始荣后哀,落魄中寓居陈氏家庵(景中景),在此完成《桃花扇》稿。《桃花扇》剧借
侯方域、
李香君的儿女之情,表现了
南明的兴亡之恨,构思和戏文均达到新的艺术高度,饮誉梨园。复建的陈庵,为泰州明清建筑风格,前后三进,西侧辟有小花园。陈庵西侧岸边,建有水中画舫,舫上构置古戏台,以合
孔尚任在泰州舫亭观戏的遗图。水陆相连,剧坛遗事,这里无疑是中国戏曲史的凝重板块。
石舫
石舫——船舫观戏
陈庵西侧为石舫。史有孔尚任舫亭观戏图,现傍水六米处建画舫,舫上置古戏台,可供戏曲演出或票友活动。
清风阁
清风阁——清风送怀
陈庵北建有清风阁,史载为
北宋初期
泰州市知州曾致尧所建。宋
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时曾多次来泰,数次登临,并咏有《清风阁》诗。复建清风阁,为宋式三层八角重檐,阁高约二十米,与望海楼隔河相映,登临此楼,清风徐来,可领略一代名相遗风。
荷塘月色
藕花洲、浮香亭、齑汤桥——荷塘月色
不死鸟高墩的西侧傍水是藕花洲景块。洲取河岸曲势,多植荷、梅。景块内建有浮香亭、齑汤桥、清风阁,亭阁命名雅致,诗意蕴藉。藕花洲史载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尧所辟。
赵顼年间,
泰州市通判黄法曹在此种植梅花并题诗,引来
苏轼兄弟等多人唱和。
南宋泰州
知州陈垓又于洲上修“浮香亭”,将苏轼、
苏辙等四人《和梅花原韵》诗刻于石壁,称“四贤诗”。现建藕花洲,结合弯曲的河岸,在坡度较陡处置黄石假山,同时在水中种植荷花、
莲藕等植物。藕花洲边建齑汤桥,桥畔立石碑,记载宋
赵匡胤在泰避难,曾获当地百姓一碗麦糁粥,得天下后回泰州赐“齑汤”桥名的故事。桥北建浮香亭,亭边立四块
碑石,分别刻苏轼、苏辙等“四贤”诗,夏夜暗香浮动,颇能领略四贤意趣。浮香亭留传
苏轼、苏辙、
秦观、黄道潜等人的梅花诗,合为“四贤诗”。齑汤桥名则与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避难
泰州市时获济麦糁粥的传说相关。清风阁为桃园新建最高建筑,三层八角重檐,阁高约二十米,以
王安石《清风阁》诗知名,伫立阁中,近可环视桃园美景,远可眺凤城河两岸的绮丽风光。西与望海楼隔河相望,交流景色。一块藕花洲,可谓缩微了泰州的宋代文化史。
来凤楼
来凤楼——声闻四达。在城河外侧东岸,与望海楼一水之隔,与
梅兰芳纪念馆一路相隔。景区内有十余个景点。桃园北部是新垒加高的凤凰墩,墩虽不太高,却林木扶疏,有亭翼然凌于墩上,显出城市山林的风骨神貌。沿山径拾级而上,可达飞来钟楼。
泰州市民间有“十兄弟共抬
铜钟”的故事。说的是
龙卷风卷来一对铜钟,一个掉在城里钟楼巷,一个掉在东城河里。今存
光孝寺的是掉在
钟楼巷的;掉在城河里的,要嫡亲的十兄弟才能抬起来。一户人家有九兄弟,就让一个女婿凑数,谁知抬钟时一个小舅子喊了一声“姐夫”,钟就掉进城河里找不到了。新铸铜钟与光孝寺的
南唐古铜钟外观相同。2006年2月,此钟与
寒山寺钟结为姐妹钟,飞来钟楼又名“来凤楼”,有凤来仪,“来凤鸣钟,声闻四达”是
泰州市的盛事。史载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钟为南唐永宁宫遗物。现建来凤楼,为宋式八角重檐,匾额篆刻苏州寒山寺
性空长老所书“声闻四达”四字,内置由南京晨光集团复制现存
光孝寺内的
五代十国铜钟一口,立碑书钟来历。
参考资料
公 示.微信公众平台 泰州发布.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