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思痛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夏思痛(1854—1924),湖南省桃江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夏思痛为宣传革命真理、筹措革命经费,走了当时中国的二十二个省,三次流亡日本,并到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夏思痛的革命经历曲折复杂,先后策划参加湖北自立军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云南重九起义、讨袁护国活动和护法运动等。1924年6月23日夏思痛效仿屈原,决心以死唤起更多爱国者奋起救国,走上停靠在长江边的木排上,跳入江中。遇救后,绝食三日而死。
早年生涯
夏思痛(1854—1924),湖南省桃江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幼承家传王守仁良知学说,六岁入私塾,二十岁入益阳龙洲书院,二十四岁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受业于名儒王闿运,1897年参加顺天府乡试,录为通判。夏思痛少年任侠,常以挽救国家为己任。夏思痛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旧中国的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民于水深火热,挽国运于风雨飘摇,夏思痛数次策划参与反清、反袁的武装起义;他三次流亡日本,寻求救国方略;周游南海诸国募集革命经费,遍走二十二行省,呼号鼓动革命。
革命生涯
行刺慈禧
夏思痛的一生可以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先生于事,重力行,不贵口说。戊戌以后,中原地区所有革命之役,无一役不在行间。虽屡失败,从者多死,而先生卒脱于难,则智计殊绝于人也。”(罗德源《思痛先生传》)夏思痛先后筹划并参加了湖北自立军起义,云南个旧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广州起义、云南昆明重九光复起义、护国讨袁战争和护法运动等革命活动。“桃江人夏思痛衔命去武昌唐才常自立军举事。事泄。唐才常、禹之谟被杀。夏思痛再度亡命日本,促成黄兴华兴会孙中山联合为同盟会。”“桃江县人夏思痛几乎参加了同盟会举行的起事、起义及倒袁护法战争,为革命奔走呼号奋斗四十余年,被孙中山誉为‘革命模范’。在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湖湘人创造的可歌可泣事迹,惊天地,泣鬼神。”(山人悟道《湖湘革命文化》)夏思痛智勇双全,既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文人,又是一个行走江湖的剑客,他筹划刺杀慈禧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虽未成功,但也未曾失手,他的荆轲刺秦王之举,使他名震神州。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8月14日凌晨,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出京城,经直隶、山西省,到陕西西安。慈禧太后身在西安市多次电谕大臣李鸿章,要不惜割地赔款的代价与列强求和,还以光绪名义发布剿讨义和团的谕旨,并处死和革去了一些敌视洋人的大官僚。其时,因策动同乡、钦差团练使胡祖荫起义失败而东渡日本的夏思痛,对慈禧老妖卖国求和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忍无可忍,便从日本返回国内,经山西、河南省潜入西安,图谋刺杀慈禧。夏思痛来到西安,头戴白帽化装成回族,住在西安鼓楼边的回民街上,这是因为夏思痛故乡有个叫鲊埠的地方,居住着很多回民,他对回民的生活习性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隐蔽好自己。在回民客栈里,他白天大口吃着牛、羊肉馍和千层油酥饼,大口喝着黄稠酒,回民街上那斑驳的拱门,厚重的城墙,更加衬托出有张桓候之像的夏思痛的豪爽侠气;夏思痛的形象和举止,常常引得回民街上行人驻足观看,这引起了他的警觉,只好昼伏夜出,晚上出去刺探消息。可是,慈禧除了有马玉昆侍卫队外,还有甘肃省布政使岑春煊率威远军2000余人跟随护驾,沿途且有陕军甘军川军全力警卫,根本无隙可乘。慈禧西逃如惊弓之鸟,除了德法联军扬言要追赶她外,义和团也伺机追杀她,10月4日在介休市县时,义和团战士郭敦源冲突八旗军仗,欲刺杀慈禧,当即被侍卫队抓捕并杀了头,介休知县受牵连被革职永不叙用。因此,清廷防范甚严,谋刺无从下手。虽然西安市没有得手,但夏思痛并不死心,1901年9月,清廷和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0月6日慈禧离开西安回京。这时,夏思痛提前来到了慈禧必经之地临潼区,找到临潼知县夏良才,夏是个刚直不阿的知县,十分敬仰夏思痛的革命精神,允许他滞留在知府衙门,夏思痛则想借机行事;岂料,夏良才在花了2700两白银差费接驾后,太监总管李莲英再派人索要“宫门费”1200两白银,遭到夏的拒绝,李就唆使开路官兵抢吃接驾膳食而裁脏夏良才,夏因惧怕问罪而逃之夭夭,夏思痛又失去了接近慈禧的机会,行刺计划再次落空。
对于行刺慈禧这件事,夏思痛在《致黄方舟太守》一诗中作了记述:“芒屦冲尘赴行在,南旋北转到凉州。路盘晋豫三千里,险历秦关百二周。并马谈兵秋飒飒,哀鸿夹道客悠悠。男儿热血英雄泪,同向西风洒戌楼”。这黄方舟就是著名的清朝武举人黄凤歧,比夏思痛早三年出生的安化县人,曾任过几个地方的知府及清廷卫队虎神营教练,夏黄两人交情甚笃,夏思痛早年跟黄学过剑术,黄凤姣武艺以单刀剑术闻名,江湖上有“单刀王”之称,戊戌变法维新派领袖谭嗣同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也都跟黄学过武术。诗中所说行在,就是西太后行营所在之地西安市。夏思痛为了联络志士以图大举,他不辞劳苦,北经陕西省山西省,南下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诸省。1903年,他赴云南省周云祥起兵个旧市失败,再次东渡日本。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志士忧时多苦辛,年来奔走亦匆匆”,“鸿雪模糊费揣摩,干戈满地我如梭”。
此时的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秘密帮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1907年夏天,夏思痛又潜入沈阳市,与革命志士罗永绍密谋行刺徐世昌,岂料,7月7日那天,革命志士徐锡麟安庆市刺杀安徽巡抚邓恩铭失败,导致整个奉天风声鹤,清吏防范甚严,夏思痛无从下手,悻悻而归。1908年,满清政府以“立宪”口号笼络人心,夏思痛联合雷光宇上书呼请召开国会,清廷置之不理。夏思痛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主张,坚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夏思痛与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革命党人联络,加入中国同盟会
反袁称帝
1912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后,萌发了称帝之念,其时,四方志士,咸思奋起。1913年,夏思痛回到湖南省,临时就任谭延闿督府高等顾问。袁世凯为了安抚夏思痛,通过内阁总理熊希龄传言,允诺以民政总长之职位拉拢他,他洞烛其奸,坚辞不受,说:“吾之革命,贱帝王如草芥,宁爱一官者?!”先生随即奔赴上海市,与孙中山、黄兴谋图讨袁良策,并约刘文锦联络长江督军起兵讨袁,不久讨袁失败,他潜赴广东省。1914年只身赴南洋,全同陈炯明岑春煊李烈钧等民国将领,再商反袁大计,继游荷属东印度各地,在华侨中筹集反袁革命经费。1915年3月,夏思痛由新加坡返回上海,著有《南洋》一书行世。该书详述英、荷殖民者在南洋各地的野蛮侵略行径,以及各地土酋、苏丹因愚昧、昏庸而丧权失地的历史,以此警醒国人,同时还对各地华侨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提出华侨必须组织团体、设立公司、招募商民、开办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张。不久又前往澳门,一方面与卢佛眼创办澳门《救国日报》,揭露袁世凯的复辟阴谋;另一方面又与黄虞石、卢佛眼等人在惠阳区组织讨袁义军,派遣同志归闽返蜀,反袁声势浩大。1915年11月,夏思痛为陈炯明起草了《讨袁檄文》痛斥袁世凯为窃国大盗,号召人民奋起讨袁。
其时,夏思痛饱含愤懑之情,创作了《小游仙诗32首》刊布,这是一颗投向袁世凯的重磅炸弹,夏思痛的游仙诗,并非歌咏仙人漫游的诗作,而是坎坷者游仙的咏怀之作,其诗感时愤世,爱憎分明,艺术上,这组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采取冷嘲热讽的方式揭露袁氏的罪行。“花果山前殿阁新,传呼天子觐群臣。揭开面具凭君看,朕是齐天大圣人”(此诗以猿喻袁)。“足登黑虎手黄鞭,装点财神吓半仙。万事何愁不同意,银团新借大宗钱”(1913年袁向五国财团大借款以对付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夏思痛对袁世凯复辟口诛笔伐,摇痛加鞭挞,袁对这位“反袁急先锋”,“号角手”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他责令广东省都督龙济光以“十万元加一中将衔”购思痛头颅;夏思痛闻讯,急走香港特别行政区。龙济光又买通港英当局,于1915年12月22日捕获夏思痛与卢佛眼,牵连无辜者20余人。
夏思痛在狱中情绪高昂,写作不倦,继续以诗文为武器声讨袁贼,他在《丙辰元日狱中风传新天子是日登极》中写道:“换得儿皇帝,河山割已多。羊头侯自贵,狗脚朕由它。梦奈春宵短,天教好事磨。干戈今满地,何日靖妖魔”。夏思痛引经据典,把袁世凯骂成是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儿皇帝,是小人得势,是狗脚皇帝,他一定好梦不长,推翻袁氏帝制指日可待。夏思痛在陷狱70余日后,在陈士英、覃振极力营救下,始得获释。在乘轮船赴沪途中,他再次遭袁党追缉,龙济光急电上海市巡捕:“有匪犯夏某等十七人潜去上海,请予缉拿”,因日本友人相助,夏思痛才得以脱身去日本长崎。在长崎市月余,写成《香江狱记》一书,历述袁党设谋之惨毒,狱中待遇之苛酷,并附以诗歌,以唤醒民众开展护国斗争,该书出版后,“读者抢购,四印其书”,一时洛阳纸贵,影响极大,使国人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本质。
开发海南
夏思痛在奔走革命的同时,十分重视民生建设,他是中国近代提出开发海南的第一人。
1914年3月,广东省省长李开侁电邀他督理琼州(海南岛),以开发南疆,“吾环顾国中,其稍具眼光而知南洋中有琼州一岛为吾国重要之地者,惟君略有研究,此行非君莫属。君其勉之,将来务著成一小单行本,俾吾国人人皆知此地之关系。吾南洋门户,皆有开辟经营之义务,而开辟经营之权利亦在其中。昔海忠介发议于明,张文襄继踵于清,尤愿君有以大倡于民国,不必功自我成也。吾弟乐得观其成焉,则幸矣。不宁惟是琼岛地居海外,天高帝远,不独黎人未曾得见天日,即汉族亦未尽享法律之保护,君其一一调查以副吾之厚望。至是,复郑重嘱之”。夏思痛本无意仕途,但他认为海南省乃膏腴之地,战略地位重要,他不顾遥远与瘴,以花甲高龄,奋然前往。3月16日,他从香港特别行政区乘小舟渡海到到琼州,“扁舟一叶上涛头,颠簸乾坤不自由。里风帆快骐骥,万重云海蛟蚪。此身老共波澜壮,诗思飘然汗漫游。回首忽惊登彼岸,斜阳人醉倚高楼”。他以两个月时间,遍访琼州13县,以各地山川形胜,物产风俗详加考察,整理成《琼游笔记》一书刊布,“吾年二十徒步涉四方,东南各行省足迹几遍,要以岭东大可为,气候温暖,百植四时不凋,民饶而俗侈,商业发达,人易谋生。若就对外论粤之形势,全在琼岛,雷徐锐出,海南琼蟠于外,隔衣带水为全粤门户,琼固则足以捍粤,粤固则海疆数千里可告宁谧矣”。他在结论中指出,治理海南省重在倡修道路,交通便利能招商引资、移民垦殖,也只有对琼州进行有效管理才能杜绝列强觊觎之心。
星陨江汉
晚年疾病缠身的夏思痛,居住在汉口鹦鹉洲寓所。世事蹉,为之而奋斗的祖国,仍然是军阀割据,国分南北。而自己足疾常发,行动已不便,耳聋眼聩。于是写作了《人性恶说》《我之统一说》等文章,及作自画像文。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农历端午节这天,七十岁的夏思痛写好一副“自叹联”(愧我无能力诛亡国妖愤而自杀提民气;问天究何时悔绝人祸死亦难忘救世心)。身上吊着一块木牌,木牌上一面写着“益阳夏思痛”,另一面写着“死后不必收尸,土葬、火葬、海葬都一样”。他步履蹒跚,去鹦鹉洲江边,走上停靠在长江边的木牌上,跳入江中,随屈原而去。遇救后,绝食三日而死。
人物悼念
1、孙中山题启及联题词、革命模范联云、有子不死,正气长存
2、吴佩孚联
抚尝忧天下事;伤时竟作水中仙
3、赵恒惕联(时任湖南省省长)
江海久奔驰,谁知鹦鹉洲边,芳草萋迷归梦远;
湘山频怅望,遥听鸿雁声里,朔风潇瑟暮天寒。
3、肖耀南联(时任湖北省长)
握手见弥衡,问此时江汉滔滔,谁为鱼祖;
伤心问正平,望故园湘渺渺,空召巫阳。
(注)祢衡,字正平,东汉人。曾击鼓曹操而名垂青史,曹操放之于汉口,借刘表手杀死于鹦鹉洲。
4、张子清
奔走革命数十年,两袖清风归碧落;
发奋著书三万,一腔热血泽苍生。
(注)张子清,桃江板溪人,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曾任红军参谋长,28岁时牺牲。
5、夏曦联
爱国为嗜好,骂人有文章,立懦振顽,革命精神垂宇宙
人盗尚横行,老成勿雕谢,开来继往,青年兄弟莫徘徊。
人物诗选
1、挽唐才常,禹之膜联
救同种是湖南省,杀同种又是湖南;义士竟轻生,双棺赎得湖南罪。
伊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凡民不畏死,一举能消满汉旗。
注:唐,禹乃谭嗣同同乡同志,武昌举事共败后,在湖南遇害。
2、致黄方舟知府
芒履冲尘赴行在,南旋北转到凉州
路盘晋豫三千里,险历秦关百二周。
戎马谈兵秋飒飒,哀鸿夹道客悠悠。
男儿热血英雄泪,同向西风洒戍楼。
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西逃至西安市。夏思痛于1902年从日本回国,经山西省河南省潜入西安,图谋刺杀西太后。因无机可乘而南下经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而到广州市。行在,指西太后行营所在之西安。
3、留别海上诸友
誓诛民贼始开怀,首挂雕鞍血染鞋。
万里海天挥手别,八方风雨打头来。
莫愁极夜蒙重雾,盼到春归震一雷。
芜秽中原收拾日,大家先洗劫余灰。
4、早发糯租至西洱道中
匆匆来去为谁忙,匹马冲寒拓大荒。
木末晚风撩短鬓,草头初日影园光。
中原吊伐怀葛武,千载功名让宫商。
民贼未除人渐老,泪盈双眼看边疆。
注:1911年,广州、钦州起义失败后,从越南绕道去昆明市,在途中作诗二首,今先其一。
5、儋城晚眺
十里青青点翠螺,一年偏觉得春多。
野田半种三年,遍地常开四季荷。
椰子流连在南裔,栗泉风味忆东坡。
殿前他日呈山谷,我是重来马援
注:1912年衔国民政府令,督理海南省海南岛,曾作诗18首,今录其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早年生涯
革命生涯
行刺慈禧
反袁称帝
开发海南
星陨江汉
人物悼念
人物诗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