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产在中北方的
山东省省、
甘肃省等地,主要生长在腐朽的榆木墩子上生长在每年7到11月份放大雾的天气环境中,近几年来在山东一些地区有人工栽培的榆耳,色泽、形状、都比较好,药用价值当然不如野生的榆耳好。榆耳有通便、调节肠胃、治疗
痢疾的功效,尤其是抑制人体的红白痢疾、沙门杆菌。一般情况下东北人叫沙耳,山东人叫榆耳蘑菇,当地俗称:沙木耳,榆黄木耳、榆耳菜等。
基本介绍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又称榆蘑,
学名胶韧革菌,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
山东省、
甘肃省和
日本的
北海道。其子实体质地胶质,形态似黑木耳,但粉红棕色,富有弹性。榆耳味道鲜美,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当地人民采食其野生子实体,用并来治疗
细菌性痢疾。该菌198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驯化成功,并形成了系列栽培技术。榆耳文献名有:(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称为榆耳,肉色黏韧革菌;(中国食用菌)称之为榆射肪菌,胶韧革菌,黏韧革菌;《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营养价值
榆耳子实体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粗蛋白质(包括水溶性蛋白质)占23.65%,粗脂肪占0.34%,
糖类占65.71%,粗灰分占10.3%(其中含有钙、磷、铁)。蛋白质含有种类丰富齐全的21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全部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2.9%。榆耳子实体碳水化合物中含有各种糖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
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Bz、
pp、维生素W
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具有调节肌体的
新陈代谢作用,粗灰分中矿质元素以钙、镁含量较高,还有一定量的锌。总之,榆耳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该菌可增强体质,可以作为保健食品使用。
药名:榆耳
拼音:Yú ěr
功效作用:清热王利湿,凉血止痢,主海治红白
痢疾、沙门军杆菌。
英文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始载于《新修本草》
毒性:
归经:
担子菌亚门,
层菌纲,非褶菌目,皱孔菌科,粘韧革菌属。
药性:补益、和中、固肾气,利尿道,用于补虚、疗痔、泻痢。
形状特征
榆耳也叫肉色粘韧革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皱孔菌科,粘韧革菌属,别名榆蘑、
红肉蘑。榆耳子实体单生或
覆瓦状叠生,较小或中等大,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收缩成软骨质,硬。菌盖初期近球形,渐平展,呈半圆形、贝壳形、
扇形或盘状,边缘内卷,直径2~13厘米,厚3~10毫米,表面污白色、米黄色或橘黄色,被松软而厚的绒毛,密布小疣。菌肉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至近胶质。
子实层面粉肉色或淡土黄褐色,具辐射状曲折的棱脉,表面似有粉末。孢子无色,卵形至椭圆形。
药材基源:为
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Imai。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
春榆的枯死
树干或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
东北地区、
山东省、
甘肃省等地。
原形态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
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
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
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特性
榆耳子实体分单片生或
覆瓦状叠生2种,背向上生,无柄或有
短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坚硬。菌盖成熟时直径2~15cm、厚3~8mm,表面灰白色或桔黄色,背面有松软的绒毛,且有小疣,菌面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胶质。孢子无色、卵形。
榆耳子实体主要生在家榆和
春榆的枯
树干上,特别是砍伐后的树桩,下部发生密枝,形成良好的阴蔽条件,榆耳就生长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结合部位上,于8、9月份大量发生。
药理作用
榆耳含有一定的天然药性成分,药理试验表明,其
代谢产物具有抗
产气荚膜杆菌、
绿脓杆菌、
肠杆菌属、
大肠杆菌及金黄色
葡萄杆菌等活性。能补益、和中、固肾气,利尿道,用于补虚、疗痔、泻痢(对
肠炎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等肠胃系统疾病。
用途
榆耳提取物营养丰富,功效显着,可做各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近几年来,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特别是山东榆耳的认可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所以在市场上欲购难求,价格倍增。
袋料栽培榆耳颇为成功,叶大片厚是其明显优于野生榆耳的特点,色泽、口感、质地都不输于野生榆耳,并且药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野生榆耳。
生长环境
营养
榆耳能分解利用葡萄糖、糊精和
可溶性淀粉等碳源,还能分解利用木材中的
纤维素和
半纤维素,不利用
木质素;也能分解利用
豆粉、
麦麸、米糠、
蛋白胨等氮源,而不能利用
无机化合物氮源,所以,
培养基可以添加有机氮源,而不应使用化肥。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硫酸钙等
无机盐为辅佐营养。
温度
榆耳属低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生长温度为5~30℃,适温为20~27℃,以25℃为最佳。30℃以上菌丝生长虽然很快,但菌丝不健壮、细而弱;35℃以上则易死亡。
子实体原基形成以10~22℃为宜,原基分化以17~22℃为最佳温度范围。实践证明,在30℃以上温度
发菌,即使以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能形成原基;而25℃环境发菌,对形成原基最为有利。
水分
榆耳菌丝在基质含水量40%~75%下均能生长,以60%~65%为佳。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空气
相对湿度要达到85%,低于80%原基不易分化,食用菌经实践认为低于70%时原基不分化。在榆耳形成以后,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耳片发育良好,且可预防
杂菌感染。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子实体发生需要散射光的刺激,且能影响子实体色泽。
空气
榆耳为好气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不足,将抑制生长或呈现脑状畸形。
酸碱度
pH为4~8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为5.5~7.
每日农经报道
《
每日农经》20120510期报道:榆耳又称榆蘑,
学名胶韧革菌,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生于榆及
春榆的枯死
树干或伐桩上。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
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为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
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为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孢子椭圆形至
腊肠形,光滑,无色。榆耳的子实体质地胶质,形态似黑木耳,但呈粉红棕色,富有弹性。榆耳味道鲜美,口感清脆,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分析表明,榆耳子实体中含有西药痢特灵的
有效成分榆耳的
蛋白质含量为20.99%,包含了17种全部的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只能依赖外部摄取的7种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并含有多种
维生素和
微量元素。榆耳含有一定的天然药性成分能补益、和中、固肾气,用于补虚、疗痔、泻痢等肠胃系统疾病。榆耳提取物可做各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山东省鱼台县的食用菌种植户们王海军从中看到商机,对榆耳进行人工栽培并取得规模性成功。榆耳是种低温菌,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切取耳片组织放到 PDA
培养基上萌发生长后挑取先端
菌丝纯化培养。榆耳种植户王海军认为人工栽培的色泽、口感、质地都不输于野生榆耳,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干榆耳在市场上卖七八十元1斤,而野生的要贵得多。人工栽培榆耳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成为菇农们增收致富的好品种。
管理方法
菌种分离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切取耳片组织1小块放到 PDA培养基上,25℃条件下培养,萌发生长后挑取先端菌丝纯化培养,获得母种。
菌丝体初为白色,后期转为微黄色,菌丝绒线形,绒毛状,有锁状联合。将母种接入木屑
培养基,经培养即为原种,然后再扩制
栽培种。一般约30天满瓶。特别注意的是,培养基斜面不能超过30天,如果超过30天不易生长。
栽培时间
中东地区自10月中旬至1月上旬实行播种,向前推40天扩制栽培种。
培养基
杂木屑78%、皮14%、
大豆粉6%、糖1%、
石膏1%.料水比:1∶1.3~1.6.,但是特别注意的是 木屑不要用含油脂的,因为
发菌不利于生长。
树种选择
适宜榆耳生长的树种以家榆和
春榆为佳。在落叶后至萌芽前将树茬子砍伐,其枝丫树径在5cm以上的都可应用。剃枝后锯成1m的木段,“井”
字形摆放在通风向阳处,底部以石块垫高20cm,顶部盖
草苫子,使其失水、组织死亡。
播种发菌
在树茬子上钻孔,穴距10cm、行距5cm,孔径1.2cm、孔深1.5~2.0cm,梅花形错开,接入菌种至树皮,然后用黄泥和木屑7∶3配比混合均匀,再以50%可湿性
多菌灵800倍液调湿,将接种孔涂抹封闭。
在环境清洁、背风向阳处挖坑,测试用铁铲子挖深1.3m、宽1.6m,长度视生产量酌定,坑底垫石块,高约10cm,将木段“井”
字形堆放,以草袋片覆盖,再加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当自然温度达到18℃时,把木段搬出,地面阴棚下井字形堆放,地面用砖石垫高15cm,堆高不超过1m,上面加盖
针叶树枝,以防阳光直射木段。为使
发菌均匀一致,每隔10天翻堆1次,上、下换位。每5天喷水土次,使木段保持适当的含水量,空气
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堆温超过25℃时,要喷水降温。
检查
杂菌 在发菌第3天开始对栽培袋进行查杂,发现污染及时剔除处理。发菌管理过程中,每7天用甲醛10ml/立方米+5gKMnO4/立方米对培养室消毒1次,同时注意防虫、
灭鼠,以保持培养室内无杂菌、无虫、无
鼠害。40—50天
菌丝满袋,并逐渐进入生理成熟期。
出耳管理
一般需60~90天的
发菌,木段的断面上就有菌蕾发生。因为第1年90%以上的子实体都是从木段截断面上长出。为增加出耳面,可将1m长的木段截成3段,每段33cm.截段以后。应进行浸水(水一定要清洁),使含水量达到65%以上,浸水后榆耳大量发生。此时务必要加强散射光照和通风透气,并经常喷水,使其达到干-湿-干-湿,并形成昼夜温差,以利榆耳生长发育。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1~1.5厘米、直径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形成即进入分化期。此时要加强通风,两头出耳的要打开袋口,并向地面和墙壁喷水增湿,使菇房(棚)内空气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若湿度不够,也可直接向原基表面喷水。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腐烂。温度降至14℃~16℃,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过低耳片不易形成;温度过高则原基会继续膨大,使
培养基表面长满原基,耳片生长过密,影响耳片形成,朵形甚差;
(2)原基分化后,当耳片长至3厘米时,温度控制在15℃~18℃,不要超过18℃;当耳片超过3厘米时,温度在14℃~20℃均可,但以18℃为最佳。每天喷水4~5次,保持耳片湿润。水分不足耳片质量差,产量低。当耳片长到4厘米时,培养料出现收缩现象,适当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内,以免培养料出现厌氧发酵而
酸败。在展片期间要给予适量光照,以提高产品色泽。
采收加工
当榆耳子实体至10—15cm,耳片边缘反卷,将要弹射孢子时,便可采收。采收的前1天停水,采收选择晴天,以便晒干。用锋利的小刀,从耳基割下耳片,采大留小。采收结束后,清理料面、停水
养菌3—4天,当料面再次形成原基时,进行二潮耳的出耳管理。采收的子实体去蒂后可鲜食;也可
烘干或晒干,当含水量为13%—14%时,包装贮藏。榆耳小袋栽培可采收3潮耳,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采收的期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清水清洗,那样会导致榆耳发黑
病虫防治
榆耳抗逆能力比其他食用菌较弱,生产中极易遭受
霉菌污染,而以
木霉菌为严重。此外还容易遭受菌蛆、
欧洲尘螨、
跳虫侵害。一般情况下,夏季和春季,春季中后期病虫害比较多,发生的条件很多。
病虫害要以防为主,最好每天检查大棚内的菌种袋子是不是潮湿的过大,或者浇水多了,温度高了,防大于治。耳场要建在远离(450m以外)村庄、牧场和公路,和饲料厂畜牧场,且空气清新、水质清洁的地方。闲乱杂人禁止入内,工作人员要讲卫生。一定携带手套,在摆放木段时,耳场地面要先撒上
氧化钙或
漂白粉和
白菌灵喷洒,进行清毒杀菌。一旦发生病虫害,其防治方法与其他食用菌基本相同。
配方种类
基本介绍
培养料配方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的情况,选用下列配方中的一种。
栽培的产量,转化率
栽培主料为棉籽壳、废棉、玉米芯、豆秸等。用棉籽壳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在80%-89%,用废棉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90%~98%,但此两种原料成本较高,木屑、玉米芯、稻草栽培的产量相对较低,生物学效率仅80%左右,但原料成本较低,生产周期通常只需65-75天,低温发育需100-120天,下面介绍几种配方。
棉籽壳
配方1:棉籽壳96%,石膏粉2%,石灰粉1%,
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pH 6-70
配方2:棉籽壳78%,
麦麸10%,
玉米粉10%,石膏粉1%,糖1%,pH 6~7。
配方3:棉籽壳75%,麦麸20%,
豆饼粉3%,蔗糖1%,糖1%,pH 6一7。
废棉为主
配方1:废棉90%,麦麸(或米糠)19%,石膏粉1%。
配方2:废棉渣78%,麦麸20%,
白糖1%,石膏粉1%,料水比1,.6-1.80
玉米芯
配方1:玉米芯84.3%,麦麸14%,石膏粉1%,石灰粉0.5%,
过磷酸钙0.2%。料水比1:1.2-1.3,pH 6-7。
配方2:玉米芯80%,
麦麸15%,豆饼粉4%,石膏粉1%,pH 6~7。
杂木屑
配方1:杂木屑78%,麦麸18%,
玉米粉12%,石膏粉1%,糖1%,pH 6.5-7。
配方2:木屑40%,
棉籽油克37%,麦麸11%,玉米粉2%,石膏粉1%,糖1%,pH 6.5-7。
豆秸为主
配方1:豆秸83.8%,麦麸15%,石膏粉1%,过磷酸钙0.2%,料水比1:1.2-1.30
配方2:豆秸30%,棉籽壳29%,稻草25%,麦麸15%,石膏粉1%,另加
过磷酸钙0.2%。
出菇
生长方式
(1)大棚架层吊袋出菇将
菌丝走到菌袋袋底,移到室外大棚内,吊挂于架层的横杆上,底层也可排放菌袋,形成立体状。棚内温度调至17℃-19℃,增加光照。经10天培养,袋口和袋壁均有原基出现,呈白色不规则地凸起物状时,割口诱耳。每天喷水数次,保持菇体湿润。当子实体由乳黄色变为浅红色,边缘变薄且卷曲,富有弹性,内部组织似
果冻时即可采收。
(2)室内集约化立袋出菇培养室搭建6-8层架床,层距35厘米,将生理成熟菌袋打开袋口,排放架床上,每平方米排袋90个。然后喷水增湿,引光,通风给氧,诱发出菇。
(3)地沟菌墙出菇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进地沟内排叠,距地沟0.4米,叠成1-1.5米高的菌墙,中间留50厘米通行道,可纵堆2行。原基出现时,将两端袋口打开,并向外翻卷,露出培养料约3厘米,便于出菇。地沟湿度保持在85%-95%,适当喷水,加强通风和光照,促进子实体快速生长。
管理
根据榆耳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要求,对各个发育阶段的管理应采取相应的不同管理措施。
(1)原基形成阶段
菌丝长满袋(瓶)后的1 - 2天,应将室(棚)内温度调节到17℃以上、19℃以下,并给予15-200度的散射光照。经7-10天,在
培养基表面均会出现乳白色或粉红色、形状不规则突起的耳原基。
原基出现后,不要急于开袋,只需将袋口松开,改善培养基透气性能,并在菌袋四周产生原基处用经过消毒的刀片,将塑料薄膜割成2厘米只2厘米的小口,使原基顺利长出。室温保持在15 ℃ - 20 ℃,并喷雾,使原基在高湿度的稳定小环境中自然长大。空气
相对湿度要达到95%以上,不可低于90%。在原基分化和耳片形成时,昼夜温差为5℃~8℃较为理想,一般要2天左右,随后进人耳片分化阶段管理。
(2)耳片分化阶段松开袋口后,原基不断膨大,并逐渐向袋口及袋外生长,当原基充分膨大、高度达1-1.5厘米、直径约3厘米以后,表面凸凹不平日益明显,出现片状的雏形时,即表明原基已得到充分发育,将进人耳片分化期,也即展开片状菌盖阶段。
这期间的管理十分重要,此时要改善通风状况,室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3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室内有散射光,去除或割掉袋口或瓶口封扎的塑料薄膜,将袋口完全敞开,使原基外露,并喷水保湿,空气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若湿度不够,可向空中或直接向原基表面喷水,让凹凸不平的原基充分吸收水分,原基充分吸水后才能很快分化展片。当耳片长至3厘米以上时才可向耳片上喷水,并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腐烂,不可喷“关门水”。温度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从原基分化开始到有多数明显可见的耳片,需2-3天。原基不断膨大,连接成片呈脑状,并开始分化出1个片状伸展,进人耳片生长期。
(3)耳片生长阶段耳片生长阶段着重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刚展片时,温度保持在16℃-22℃;当耳片长到3厘米大小时,温度最好控制在15℃-18℃,不宜高出18℃;当耳片超过3厘米时,温度在14℃-20℃均可,但仍以控制在18℃左右最佳。
由于榆耳是胶质,耳片本身能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在发育阶段主要由环境提供,为此空气
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95%。如湿度不够,每天应向空中及地面喷雾5-6次,喷水少量多次为宜,保持耳片的湿润,每次喷水后要倒去瓶内或袋内多余的积水。当耳片长至4厘米左右时,袋内或瓶内培养料出现收缩,料与袋间出现空隙,要适当控制用水量,并防止水灌入袋内。
培养基与袋壁间在每次喷水后常有积水,应及时清去袋中积水,以避免培养基出现厌氧发酵而导致
菌丝体培养物变酸而影响生长,甚至死亡。在展片期间要保持有足够的较强散射光线,光照度必须在500勒以上,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加深耳片的色泽,提高产品的质量。
烧鲜鱿
沙嗲榆耳烧鲜鱿的做法简单是做法大全的常见菜,不一定要看沙嗲榆耳烧鲜鱿视频才能学会,但怎么做沙嗲榆耳烧鲜鱿最好吃,跟着食谱大全的做法图解来做这道沙嗲榆耳烧鲜鱿吧。
榆耳150克,鲜鱿150克,西兰花2朵,葱花少许。调料沙嗲酱2大匙,
色拉油适量。
教您沙嗲榆耳烧鲜鱿的家常做法,如何做沙嗲榆耳烧鲜鱿才好吃
1、榆耳切瓣;鲜鱿切麦穗花刀,与西兰花入沸水氽烫备用。
2、炒锅置火上,加入色拉油烧热,下葱花爆香,再依次下榆耳、鲜鱿、西兰花翻炒至熟,淋入沙嗲酱,快速拌炒均匀,出锅即可。
材料替换
榆耳可用木耳或银耳,
黄耳替换,称为沙嗲木耳烧鲜鱿。
口味变化
调料中的沙嗲酱可用
沙茶酱或多味
辣酱替换,称为沙茶榆耳鲜鱿、辣酱榆耳鲜鱿。
榆耳对温度的要求
榆耳属低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适温范围为22℃~27℃,以25℃最为适宜。温度在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经12天菌丝才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虽快,但菌丝细弱;35℃以上停止生长而死亡,菌丝的致死温度低于大多数食用菌。有的菌株可耐37℃高温,经14天菌丝仍不死亡,致死温度为40℃。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为5℃~26℃,以10℃~22℃为适宜。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8℃~22℃。在适温范围内,子实体发育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在实验中还发现,营养生长阶段温度也影响榆耳子实体原基形成。不同温度下培养的
菌丝体,原基出现率和出现时间早晚有差别。在30℃温度下的培养物,不容易形成原基。在25℃温度下进行
发菌,对原基形成最有利。
榆耳正确做法
原料:菠萝1个,榆耳150克,银耳50克,黑木耳50克,
青椒1个。
调料:
色拉油40克,菠萝汁15克,盐1克,糖10克,淀粉5克。
做法:
1.榆耳、银耳、黑木耳用冷水泡发后,榆耳去黑膜切成片,银耳、黑木耳则手撕成片。青椒洗净切片。
2.菠萝切去一边,掏出果肉,一些
榨汁,一些切成片并用冷盐水浸泡5分钟。
3.炒锅
上火烧热,下入青椒和三种菌类及菠萝汁翻炒。
4.最后,烹入溶化的糖的
水淀粉勾芡,收汁起锅,装入菠萝壳中即可。
特点与功效:菠萝开胃醒神,榆耳固肾补气,银耳消除疲劳、美颜润肤,黑木耳润肺止血。菠萝盛底的这道菜果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提示:片状的菌类要用冷水浸泡,才能保证其爽脆。伞状菌类用温水浸泡可节约时间。但无论哪种菌都不可用开水直接浸泡,那样会损失大量营养。
白糖最后化在水淀粉中下锅,是为了防止其直接撒入锅中,因翻炒不匀而变色。
榆耳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如何?
榆耳虽天然生于
榔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
树干、树桩、树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虽自然发生于枯树上,但并无分解
木质素的酶系统。而主要分解纤维素和
半纤维素。所以,在实际栽培中,虽可以木屑为主料,但产量不及以棉籽壳、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产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壳和废棉作主料。糊精、
可溶性淀粉、
糖蜜、
丙三醇、
甘露醇等为榆耳的最佳碳源,利用乳糖、
半乳糖的能力较差,不能利用木质素;利用
豆饼粉、酵母膏、蛋白等有机氮的能力强,利用无机氮的能力差,不能利用
尿素和
硫酸铵;对矿物质的利用主要靠
磷酸三钾盐(0.2%)和
硫酸镁(0.05%)的加入,人工栽培时常加1%
过磷酸钙。
沙榆耳烧鲜鱿做法
原 料:
榆耳150克、鲜鱿150克、西兰花2朵、葱花少许。沙嗲酱2大匙、
色拉油适量。贴士:1、榆耳可用木耳或银耳,
黄耳替换,称为
沙嗲木耳烧鲜鱿。2、调料中的沙嗲酱可用
沙茶酱或多味
辣酱替换,称为沙茶榆耳鲜鱿、辣酱榆耳鲜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