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区开福寺路,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湖南省和长沙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
开福寺始建于
五代十国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从宋代至新中国时期经历了多次变迁。宋代比较兴盛,有僧人受皇帝重视、修建寺宇等情况,且
北宋末年已成为有十六景的风景区;元明时期,周边风景引人游览,寺庙经两次修建后明末又毁于兵火;
清代先后四次修建;民国时期有举办相关活动及多次重修;新中国时期,1952年被修复,1966-1976年文物损毁僧众流散,1980年后逐渐恢复生机,1983年被确定为重点对外开放寺院,1994年定为
比丘尼修学道场后进行大规模修建且有多次国际交流活动,2004-2008年新建了部分建筑。
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斋堂、库房、方丈、
孙中山纪念馆;西边厢房有讲堂、禅堂、营旧寮等,以及周边附属建筑物。开福寺主要景点有山门、玉观音、弥勒殿等,开福寺重视文化传承和修学兴教,名僧辈出。寺院中收藏了一件珍贵文物《开福紫微堂莲池谱》,同时寺庙内还留存大量诗词、书画等作品,立寺以来,以寺庙为中心,香火一直旺盛,每年灯会、美食节、
浴佛节,都会形成人流高潮。
历史沿革
起源
开福寺始建于
五代十国时期,当时
马殷割据
湖南省,建立楚国,史称“
南楚”。马氏以
长沙市为
首都,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
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
马希范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有内外16景。寺庙开创者保宁(一说真严)在此说法传经,受到马氏父子的有力支持,住僧达一千人。南楚亡国后,寺宇作为佛教活动场所一直留存下来。
宋代时期
整个宋代是开福寺比较兴盛的时期。
北宋初,
赵匡胤召见了擅长医药的和尚洪蕴(936年—1004年),赐紫方袍,号广利大师。北宋
太平兴国中,
赵光义赵光义诏求医疗经验,洪蕴摘录数十处药方献上。
赵恒咸平初年,洪蕴当了僧官,补右街首座,转左街副僧录。
赵祯嘉祐年间,僧人紫河对全部寺宇修建了一次。
赵佶时,开福寺的中兴祖师道宁(?——1113年)是从临济宗杨歧派五祖
法演获悟。据其传法世系,是
南岳怀让下第十四世。
赵佶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道宁为开福寺
住持,僧侣达五百人。政和三年(1113年)道宁卒。与道宁同时,木工张询在开福寺转轮藏上雕刻了不少表现佛经故事的图画。
北宋末年,开福寺已经成为一个风景区,有紫微山、碧浪湖、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鸳鸯井、凤咀洲、木鱼岭、拔楔亭、嘉宴堂、会春园、回步桥、舍茶亭、清泰桥、
舍利塔、千僧锅等十六景。
元明时期
经元迄明,开福寺周围风景,仍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明代开福寺,经两次修建:第一次是
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年),由僧人彻堂重修;第二次是
朱厚熜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寺宇倾记,吉藩同当地士绅和老百姓又将它重建起来,明末又毁于兵火。
清代时期
清代,开福寺先后修建了四次:第一次是
顺治帝十七年(1660年)僧人佛国当
住持时募修一次;第二次是
康熙八年(1669年)总兵卜世龙倡捐重建,
巡抚周召南,藩司郎永青,泉司
李荣宗,知县胡,壮生助修天王殿。
推官胡景曾撰有《重修紫微山开福寺碑记》,这是开福寺留存下来得最早的清代
碑刻;第三次是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寺后制造
发射药,寺宇被焚,巡抚
梁国治命僧募修;第四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寺后又因制造火药,引起火灾,把后殿烧掉了,复为修葺。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1年),诗僧海印在开福寺办中华佛教总会湖南支部。民国七年(1918年),开福寺大殿被焚。民国八年(1919年),
住持慧修重修毗卢殿。继任住持宝生和尚从民国十一年(1922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先后新修了
大雄宝殿和三圣殿,并邀请天台宗僧人空也法师在此开办湖南佛学讲习所,施即停办。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十四日(1939年8月14日),由
巨赞法师率领的佛教青年服务团,组织了僧尼70人,在此举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爱国集会。
新中国时期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于1952年重新修复了开福寺,以
明真法师为
住持。1966年以前,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10年动乱中损毁散失殆尽。寺庙停止了佛教活动,僧众流散。自1980年3月起,开福寺又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经
长沙市佛教协会筹措经费,先后重修了前、中、后3殿及左右厢房,并新塑佛、菩萨、
罗汉像,收回了散失的文物。1983年初,开福寺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对外开放
寺院。
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
比丘尼修学道场,方丈
能净法师利生为怀,志存兴复,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等;维修了
大雄宝殿、讲堂、禅堂、念佛堂、
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1997年又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1997年,
能净法师应“中韩日三国佛教基金纽带”组织的邀请,出席了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佛教交流会。1998年,开福寺承办了湖南佛学院尼众部。
2000年,应台湾佛教界的邀请,能净法师前往宝岛说法巡礼。2002年,应
韩国佛教界的邀请,能净法师参加由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任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韩国。2004至2008年,在
能净法师的慈悲指导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开福寺又新建了素菜馆,菩提阁以及占地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庄严肃穆的大悲殿等。
寺庙布局
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斋堂、库房、方丈、
孙中山纪念馆;西边厢房有讲堂、禅堂、营旧寮等,还有不少附属建筑物。
开福寺的山门,是一个四柱三进三楼
花岗石的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或浮或塑彩色图案,穿过山门,是放生池,每年四月初八
浴佛节,这里就聚满放生的人。放生池很大,中间有游道与小桥,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新立在水中的一尊
汉白玉观音造像,石像两侧分别是装饰一新的鼓楼和钟楼。放生池的右边,新辟了一块水面,就叫碧浪湖,湖上修建了亭台楼阁。过了玉观音,迈过放生池上面新建的花岗石小桥———清泰桥,就到开福寺的殿堂群跟前了。
第一个殿是弥勒殿,又称三圣殿,1980年重修时把三圣殿改成了天王殿。面阔三间,外檐的方柱、内檐的圆柱,均是整块
花岗石琢磨出来的,殿内供奉的是重塑的
弥勒佛、
韦驮菩萨、四大天王等。第二个殿就是主殿
大雄宝殿了,又称大佛殿,殿内空间高20米。殿是1923年重修的,歇山顶,正脊中有宝瓶、法轮,四角挂有铜铃。殿内供奉的就是一尊
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侍立着
阿难陀和
摩诃迦叶,
千手观音菩萨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像座背面。大殿的两旁,还有十六尊者的金像。第三个殿为毗卢殿,殿内正中供的是
毗卢遮那佛像,周围供的是
五百罗汉像。
三大殿东侧有客堂、斋堂、摩尼所、紫微堂,紫微堂上为藏经楼,是唐宋时的古建筑;西侧为禅堂、
说法堂、念佛堂等。
主要景点
山门
开福寺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
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中门上方横题:“古开福寺”楹联为“紫薇栖凤,碧浪潜龙。”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书法家韩葑所书。有三道拱门,门坊上分栏为
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山门两旁立有
石狮、石象各一对。
玉观音
进入山门,即放生池,为原碧浪湖残部,上架单拱花岗石桥,走过石桥,便见一座
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圣像,面带微笑,手执杨柳净瓶,九龙拥立。再往前行,走过清泰桥,进入眼帘的是开福寺的主体建筑
三大殿。
弥勒殿
前殿为弥勒殿,又称三圣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
花岗石整石凿成。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今供奉为
弥勒佛、背面
韦驮菩萨、两旁四大天王。三圣殿正中供奉着当来下生弥勒佛。弥勒佛的
造像是
宋朝时代
布袋和尚的形象。三圣殿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即东方
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弥勒佛后背供奉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大菩萨。
毗卢殿
毗卢殿正中供奉贴金毗卢遮那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卢舍那佛。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周围供
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毗卢殿两边供奉五百罗汉。
祖师殿
祖师殿正中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能超度冥界众生,殿内可贴冥界众生的牌位及相片。
莲池海会
莲池海会供奉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又译作药师如来,大医如来,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出家僧人做早、晚课共修之地。大雄宝殿中有一副对联: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清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迎面正中央供奉着本师释迦牟尼佛。世人尊称他为佛陀。释迦牟尼佛身边是佛的两大弟子:阿兰和
摩诃迦叶。正面两边墙供奉的是
十八罗汉,均为贴金。大雄宝殿后面左边供奉的是
普贤菩萨,右边供奉的是
文殊菩萨,后面正中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
大悲殿
大悲殿为2006年新建完成,建筑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殿内中央供奉着杨枝观音像以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四周墙壁则是观音菩萨八十四像(油画)。大悲殿即大慈大悲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殿。此殿正中是贴金观世音菩萨,四周是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墙两边挂油彩观音菩萨八十四像。
交通信息
乘坐111路143路149路167路368路406路501路707路公交车在“开福寺”站下车即到;
乘坐11路106路111路143路149路167路168路357路368路405路406路501路707路804路907路公交车在开福寺西口站下车,再步行约5分钟可到。
对外开放
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比丘尼修学道场,方丈能净法师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维修了大雄宝殿、讲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堂、藏经楼。
1997年,从缅甸请回佛祖释迦牟尼玉像(5米高)和阿难迦叶二弟子玉像(4米高)。随后又从台湾等地迎请了5部大藏经供奉。
1998年,开福寺承办了湖南佛学院尼众部。
1997年,
能净法师应“中韩日三国佛教基金纽带”组织的邀请,出席了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佛教交流会。
2000年,应台湾佛教界的邀请,能净法师前往宝岛说法巡礼,反响良好。
2002年,应
韩国佛教界的邀请,能净法师参加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韩国。
2004年11月,开福寺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建,占地面积由原80亩增至175亩(合116700平方米)。
2011年,
长沙市开福区政府扩建开福寺,将恢复
北宋末年鼎盛时期的十六景,包括紫微山、碧浪潮、白莲池、龙泉井、放生池、鸳鸯井、凤嘴洲、木鱼岭、拔褉亭、嘉宴堂、会春园、回步桥、舍茶亭、清泰桥、
舍利塔、千僧锅。
参考资料:
主体建筑
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开福寺,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整个寺院以明、清宫殿式建筑风格为主体。寺前有山门,中轴线上佛殿共分三进,前为三圣殿(弥勒殿),中为
大雄宝殿,后为毗卢殿;东边厢房从前至后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藏经楼;西边厢房有讲堂、禅堂、营旧寮等,还有不少附属建筑物。
山门为四柱三门三楼
花岗石牌坊式建筑,高10米。门坊上分栏为
浮雕彩绘,或为人物,或为树木花草。山门两旁立有
石狮、石象各一对。
开福寺的主体建筑为三大殿:前殿:弥勒殿,又称三圣殿,面阔三间,外檐方柱,内檐圆柱,均为花岗石整石凿成。殿内供奉西方三圣,现已无存,重塑
弥勒佛、
韦驮菩萨、四大天王。中殿:
大雄宝殿,高20米。中央供奉着
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
阿难陀和
摩诃迦叶侍立两旁。紧靠着释迦牟尼佛背面,供奉着金色的
千手观音菩萨菩萨。大殿两旁还有十六尊者的金像。后殿:毗卢殿,内供毗卢遮那佛像。周围供五百罗汉像,高约0.4米,形态各异。
“焰口”是在中国流传很广的一种佛教仪式。“焰口”仪式中所用的音乐结构庞大严整,是一种融“赞、偈、咒、
器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具有一定情节性的佛乐套曲。开福寺焰口仪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突破了佛教中“出家女性不能参与放焰口”的惯例,除了
上师以外的角色,都允许
比丘尼在仪式中担任。湖南佛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宗教事务局等部门批准成立,由湖南省佛教协会管理。尼众班设在
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寺内。
文物保护
1983年初,开福寺被国务院列为中国佛教
汉族重点寺院。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开福寺为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价值
开福寺寺院是以明清宫殿式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是湖南省和长沙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
禅宗思想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
相关文化
诗词作品
明代文人
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
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
明代文人
李冕,写有题为《开福寺》五言律诗一首云:“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袍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采久,花落满间庭。”
南宋理学家
张栻的《题开福寺》散文中描写了开福寺的秀美景色。
书画作品
爱新觉罗·颙琰十一年(1806年),书法家赵惠为开福寺书山门
对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光绪十七年(1891年),陈海鹏题材“古开福寺”横额,与韩书一并勒石。
开福寺的山门主门洞两侧,刻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书法家韩葑书写的对联“紫微楼风,碧波潜龙”;门额上方,横刻了光绪十七年(1891)江南福山镇总兵陈海鹏题写的“古开福寺”四字横额;两侧门楼正上方则题刻了“回头”“是岸”四字。
文化活动
光绪十二年(1886年),
王闿运、寄禅、竺云等道士19人,在此组织碧湖诗社,饮酒赋诗,一时传为文坛盛事。次年,
徐树钧撰有《长沙开福寺碑》,今存。光绪末年,著名诗僧竺云创办湖南僧立师范学堂于寺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应
日本佛教界人士邀请,率领门人筏喻、道香,东渡日本访学参禅。
民国初年(1911年),诗僧海印在开福寺办中华佛教总会湖南支部;民国期间,邀请天台宗僧人空也法师来寺内开办过湖南佛学讲习所,一共办了四期。立寺以来,以寺庙为中心,香火一直旺盛,每年灯会、美食节、
浴佛节,都会形成人流高潮。
文物遗存
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如:唐人写经、名人字画、各种图书、佛经、雕刻佛像,据统计:一般书籍达一万二千一百二十五册,大藏经六部(即影印宋砂藏、明南藏、明北藏、
青龙藏,大正藏、频伽藏各一部),字画一百六十四件,碑帖一百一十四件,大小佛像一千二百尊,其中有明代吉王所造铜质观音像,重达一吨半。在十年动乱中,所有文物,荡然无存。自1980年3月起,开福寺这一千年名胜古迹又逐渐恢复。经
长沙市佛教协会筹措经费,先后重修了前、中、后三殿及左右厢房,并新塑佛、菩萨、
罗汉像,收回了散失的文物。
开福寺重视文化传承和修学兴教,名僧辈出。寺院中还收藏了一件珍贵文物《开福紫微堂莲池谱》,成谱于清
乾隆七年(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