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
主要指中国福建省南部地区
闽南(英文名:Hokkien southern Fujian)是指中国福建省南部地区,位于晋江、九龙江木兰溪流域,台湾海峡西岸,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16°53'~119°05',北纬23°32'~25°56'之间,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泉州、厦门和漳州三地市。人口约1900万人(数据统计2021年5月),主要语言为闽南语
闽南整个地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低山丘陵和盆地错落分布其间。在气候类型上,闽南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多台风,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之上。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得到稳定发展,频频发现新物种,于2022年在泉州市永春县的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最新发现了巨叉深山锹甲阳彩臂金龟两种稀有鞘翅目昆虫,都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闽最早在上古先秦的《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有记载。闽南最早出现在唐朝,宋代或者明代以后开始被广泛使用,最终成形于明清时期。随着后面的发展,明清时期对于闽南的划分更细致,逐渐形成了现代所指的福建省南部地区。闽南最早史料显示生活的人为百越人。闽南相邻的龙岩市漳平市,发现了这一带最早生活的人类颅骨。在象湖镇灶头村有个奇和洞,发现了距今95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头骨,说明在闽南这一带在9500年前就一直有人类出现过。根据考古资料,闽南最早发现的人类生活痕迹是在漳州莲花池山。西晋末年(大约公元200多年),中原大乱,中原人在晋江流域定居下来。后又经历两次人口迁移:唐初(公元669年)陈元光开漳和唐末(公元885年)王审知入闽。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厦门市成为清代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闽南地区又与西方人口互相融合。
闽南历史上便是国内外贸易重要的中转枢纽,闽南人十分擅长经商,尤其是在近现代,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之下,该地区相继涌现出众多著名的民营企业,比如、等等,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处在中国前列,当地人口不再需要以务农为生,或是外出打工,而是在当地从事第三产业。
闽南各地市旅游资源颇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厦门市鼓浪屿南普陀寺泉州市的石牛山森林公园、崇武古城,以及漳州市的乐土亚热带原始森林、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等。闽南文化是生活在福建省南部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源远流长的地区性文化,它融汇了百越文化、南洋文化和西方文化,是综合性包容比较强的文化。闽南语言文化当属闽南语,然而,不同区域,闽南方言又会有所不同,例如泉州话区,厦门话区等。闽南还有自己独特的闽南戏,闽南古居,闽茶等等。
命名
闽南是指福建省南部,“闽”为福建省的简称,因此福建省南部地区就被称为闽南。
范围/定义
闽南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带,北接福建省内的龙溪县大田县两市,南抵广东省汕头市,西北与福建省内的龙岩市漳平市两市相连,东北毗连福建省内的莆田市,东面与台湾隔水相望,经纬度范围在116°53'E~119°05'E,23°32'N~25°56'N之间,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泉州、厦门和漳州三地市。整个地区呈现出东北向西南的分布形态,南北长达250公里,东西宽约为100公里,有晋江、九龙江,以及木兰溪流域贯穿其间,总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
历史
闽南的基本构造得益于前中生代古特提斯和中、新生代西活动陆缘带两种大地构造的形成。历经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期构造一岩浆热事件的演化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得以形成,进而在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褶皱基底之上发育了中、新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和陆相盆地带,这就是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活动陆缘带。与此同时,原为古内部的大断裂将两大构造域连接来,的整体构造得以成形。
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发生强烈的俯冲挤压,沿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纵谷带-菲律宾民都洛一巴拉望岛带向欧亚大陆发生低角度长距离的俯冲,晚中生代俯冲板块俯冲角度增大,岩浆弧发生东移,在中国东南部形成宽阔的晚中生代钙碱系列火山一侵入杂岩带,闽南地区地壳由近东西向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转换成为太平洋构造域,南海和菲律宾海边缘海的运动演化进一步造就了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构造形式,闽南的构造格局的演化也就此结束。
闽最早在上古先秦的《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有记载。闽南最早出现在唐朝,宋代或者明代以后开始被广泛使用,最终成形于明清时期。朝鲜语在唐元和十四年在《少府监察胡公碑》和《祭鳄鱼文》中写到“形胜大海在其南,闽南两越之界,在广府极东。”就可以看出唐代就已经有人在用闽南来指福建以南的区域了。喻良能是宋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他在《祭何茂恭文》中写到“不远千舍,寻我蓝田,我官闽南,不我弃捐”。由此可以看出,宋代闽南用来指福建省区域。随着后面的发展,明清时期对于闽南的划分更细致,逐渐形成了现代所指的福建南部地区。
地理
气候
受到地形因素影响,闽南在气候分布上呈现出从北亚热带到南亚热带的多种气候类型,总体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均比较丰富。此外,该地区时常有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发生。
闽南比较潮湿,多阴雨天气,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季节降水量明显减少。春夏两季(3~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2.0%~77.8%,秋冬季(9月至翌年2月份),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2.2%~28.0%。
闽南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0℃以上,冬季比较暖和,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夏季较为炎热,7月平均气温为27℃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闽南的构造主要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北东向断裂带有政和一大埔南裂带、长乐-诏安断裂带和滨海断裂带3条深大断裂带;北西向为韩江断裂、九龙江断裂、永安-晋江断裂、兴化湾断裂和闽江断裂等断裂带 。
岩石地层
闽南主要可分为石炭一二叠系、上三叠-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新近系佛昙组等地层,各地层分布的岩石类型也不一。石炭一二叠系地层的沉积岩类型较多,有碎屑岩碳酸盐岩等;上三叠-中侏罗统地层主要出露于该地区的中、西部,分布的岩石类型有灰色砂岩粉砂岩、砂砾岩,以及中酸性火山岩等;上侏罗统地层主要是沉积-中酸性火山喷发岩系;下白垩统地层主要为紫红色陆相碎屑沉积-火山喷发岩系;新近系佛昙组地层主要为基性火山-沉积岩系。
矿产资源
闽南主要有石英砂、高岭土、石料、矿泉水、石墨、明矾石、地热、叶蜡石长石硅灰石,以及煤、铁、锰、铜、铅、锌、、金、银等矿产资源。
地形地貌
闽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高程可将整个地区划分成为西部山区和东部沿海平原两大地形单元。西部山区地势险峻,多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岭,以及广泛分布的低山丘陵,主要有戴云山、博平岭、鹫峰山等一系列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脉。东部沿海区域地势低缓,大部分海拔都在20米以下,地形由河谷平原逐渐向沿海平原过渡,有河谷与盆地夹杂其中。沿海区域多为半岛和岛屿,海岸线较为曲折,曲折率为1:6.2,位居全国首位。
水文
闽南降水较多,河流密布,多发源于西北山地,最终注入大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有九龙江晋江、东溪和漳江
九龙江
九龙江是闽南的第一大河流,是福建省省的第二大河流,其干支流总长达1900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04万平方公里。上游由北、西两溪合成,分别发源于龙岩市市的孟头村和南靖县,沿途流经龙岩、漳平市华安县长泰区、南靖、平和、漳州市龙海区等8个县市,最终在厦门市附近汇入大海。
晋江
晋江是闽南的第二大河流,全长756公里,流域总面积达5629平方公里。上游由东、西二溪汇成,分别发源于永春县安溪县,沿途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泉州市等个县市,最终入海。
漳江
漳江,原名云霄溪,是闽南地区主要江河之一,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灵通山,主要由火田溪和安厚溪组成,干流全长58公里,流域总面积达961平方公里。
东溪
东溪是闽南主要的河流之一,是福建省诏安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平和县大溪山,沿途流经赤岭村、霞葛圩、秀篆庵、太平镇西潭镇溪东、新安、林家巷、洋尾等地,最终汇入大海。河流全长89千米,流域总面积达1127平方公里。
土壤
闽南土壤类型以红壤土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富含铁、铝氧化物,缺乏碱金属碱土金属,呈酸性,红色。红壤土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棕红壤以及山原红壤5个亚类。在闽南地区传统建筑中,多是由红壤土烧制成各类建筑材料,最终形成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房,被称为“红砖文化”。
生物多样性
闽南的野生动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泉州市永春县西北部的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肥沃土壤,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截至2019年,区内已探明野生植物有1116种(含变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77种,昆虫216种。其中,不乏伯乐树、南方红豆杉、水松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等。随着闽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该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种类逐渐增加,于2022年新发现巨叉深山锹甲阳彩臂金龟两种稀有鞘翅目昆虫,皆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闽南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人口分别为5163970人、8782285人、5054328人总计约为1900万人。
民族
闽南的少数民族众多,厦门地区以有满族壮族畲族苗族高山族等40 多个少数民族,泉州地区则以回族土家族、苗族和族居多。
方言
闽南的方言为闽南语,该方言的分布区域很广,其中闽南地区最为正宗。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方言则是早期闽南方言的代表。而厦门话正好是泉州、漳州之间的一个土语,正所谓有“半漳半泉厦门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厦门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厦门话也因此逐渐扩大影响,逐步取代泉州市音,成为闽南话的代表。
宗教信仰
闽南宗教文化是我国一支重要的民系文化,它是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的宗教文化比较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闽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的宗教类型比较多,主要有五个。其中,有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这五大闽南宗教体系,集中展现了闽南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闽南宗教信仰也跟闽南的发展 一样是个包容多元化的宗教文化,可以看到多神同在一个庙的情况,此外,闽南人也都以其包容的姿态接纳了外来的神明。除了本土自古以来就有信奉的保生大帝妈祖三平义中清水祖师等等,闽南人还信奉外来的释迦牟尼、真主安拉、耶稣基督等等。
主要城市
闽南在行政区划上主要是指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
厦门市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背靠泉州、漳州两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17°52'~118°26',北纬24°23'~24°54'之间,陆地面积1573.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392万人。气候类型上,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雨热同期,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00~2000毫米之间。
泉州市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北岸,西与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三市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北与福州市莆田市二市相接,南与厦门市接壤。土地面积为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县)。截至2021年底,全市总人口约为885万人(不含金门县),除了有汉族人口之外,还有回族、、土家族苗族畲族等少数民族。该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为山地、丘陵、河谷和盆地。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5℃-22℃之间,四季如春,因此泉州又名“温陵”。
漳州市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总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为458万,其中汉族人口含绝大多数,还有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台地、丘陵和平原为主。该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
经济
闽南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均创造出辉煌的经济成绩。早在唐宋时期,该地区已经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国内外贸易中转枢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清以来,受到国家海禁政策的影响,闽南地区商贸业日渐衰退,但闽南人不顾“海禁”,仍然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对外贸易,并且开始大规模地移民海外,不断扩大了闽南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新中国年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闽南人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民营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直至今天,很多经验颇丰的闽南民营企业家谋求可持续发展,着手打造“百年老店”,注重内部管理的同时,借助上市引进外力推动企业内部的变革和发展,涌现出恒安、安踏体育七匹狼等众多著名的民营品牌。
人口城镇化
闽南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人口城镇化进程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厦门市平均城镇化率高达88.9%,泉州市城镇化率为63.6%,经济比较落后的漳州市市城镇化水平也达到了54.8%。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村镇逐渐升级成为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工业园等,村里的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酒店业等服务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村民不再以种地为生,也较少外出打工,而是依托城镇化建设从事着第三产业,从农民逐渐变为工人、商人等。
人文
综述
有学者驳斥“四姓入闽”或“八姓入闽”之说,《开元释教录》说:“闽州,越地,即古东瓯。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种,有五姓,谓林黄等是其裔。”《开元录》属于开元年间的政事汇编资料。至迟在汉末三国,闽地土著中已有张、詹、何、洪、吴、华、邹、随、黄、翁、唐、徐、郑、林等姓,南朝时期又有陈、蒋姓,唐、黄、吴、林等可能来自土著音译人名的首字。闽地中原地区化进程缓慢,闽地人群大规模编户入籍要到唐朝中后期。这样的地方社会都对应着一个“汉族”认同如何建立的问题。人们纷纷重构祖先的“历史”,并展开一系列文化实践(如祖先祭祀、神明崇拜等)。以“南来-征蛮”的“英雄祖先”为叙事核心的族源传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创造出来并广为流传的,比如被奉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陈元光其人其事不见于新旧《旧唐书》,其事迹始末之详初载于明代中叶《八闽通志》,此后时间愈晚记载愈详。
文物古迹
同安孔庙
同安孔庙位于厦门市同安大同镇南门街东侧,建筑坐西北朝东南,面临东溪,砖石木结构,占地面积6432平方米。戟门系硬山顶结构,面阔31.5米,大成殿则为重檐歇山顶,面阔18.15米。是厦门地区唯一的孔子庙,是古同安区(包括今厦门、龙海区部分金门县)科学教育中心和文教昌明的标志,是具有闽南特色的建筑,其中花岗石和红砖堆砌的外墙、前廊四根龙柱等石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大学胡里山海边,修建于1891~1896年间(清光绪十七年~二十二年)。整个炮台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部临海处为火炮配置区。东西两个炮位呈圆形,直径为12米,深陷于台基之下。台基下建有连通炮位的石砌地下暗道。炮位原无堡盖,大炮可作360度旋转。现堡盖系1937年炮台遭日本飞机轰炸后所建。炮台中部为练兵场,其两侧各建一列砖石结构的拱券顶营房。练兵场北侧为一幢两层西式楼房,内设长官厅、会议厅、观察室等,抗战期间二楼被日本飞机炸毁,1997年重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南人民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持有爱拼敢赢的生活理念、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在闽南文化传统影响下,当地人非常具有传承祖先精神的文化自觉,且由于闽南人长期与其他民族人民共处,因而其居住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民俗、杂技、曲艺、舞蹈、民间文学、医药、音乐、体育等。例如泉州市有北管、南音木偶戏惠安县石雕等非遗项目,厦门市有高甲戏、歌仔戏,民间信俗等多种形式的非遗类别。
习俗
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老百姓的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闽南地区有极具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学,包括民俗音乐、童谣等,有骑竹马、舞龙、赛龙舟、博饼、大鼓凉伞等民间舞蹈,还有闽南语系的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南音、木偶等。
特色节庆
闽南人尤其注重节日中的民俗并延续至今,比如,除夕当天以“嫩饼”奉祭主、门宅诸神;正月初一在清晨放炮竹迎新春;元宵佳节“游鼓仔灯”“听香”和吃元宵;端午节煎堆补天”、吃粽子;中秋节“烧塔仔”等等,这些都是闽南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民间文化
闽南的民间信仰也比较多,闽南人大都信奉神明,比如妈祖、关帝圣君、保生大帝、开漳圣王、清水祖师广泽尊王和各姓王爷等等,其中妈祖信仰的历史最为悠久,社会影响也最为广泛。
艺术
建筑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承载着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精神。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闽南传统民居的红砖墙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风格,其墙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并能将其艺术化,特别是墙面的装饰及色彩纹样在中国建筑史上有它独特之处。闽南传统民居墙面大致可分为勒脚(包括角碑石础)、墙身(包括山墙、腰线、窗)、檐边三个部分,其中勒脚多用白石和青石勾勒出虎脚造型,麒麟喜鹊 ,马踏祥云,狮子戏球等图案,寓意吉祥。墙身是最具特色的一处,山墙是泥塑作对称式的浮雕,腰线通过红砖、白石、青石作影雕,窗有多种类别,有砖构窗、石构窗、瓷构窗、木构窗等。檐边多用泥塑才彩绘成浮雕形式,图案多为有故事寓意的山水人物。简单的砖石墙面从侧面反映了闽南的文化意识和生活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精神层面及其当地建筑本身。
音乐
在闽南,闽南语歌曲是民俗音乐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也具有闽南文化的特征,被称为“活化石”,闽南语歌曲其通过悠扬的旋律和歌词反映闽南文化古老的传承,体现闽南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记载着闽南地域上千年历史的变化。尤其发展到 21 世纪,闽南语歌曲以拼搏进取的精神为主题旋律演绎,例如翁立友的《坚持》、袁小迪的《打拼》、王识贤的《坚强》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爱拼才会赢!》,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歌手叶启田演唱的经典曲目之一,即使不会闽南语的人也会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句闽南语的歌词唱得有模有样。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闽南由于人口稠密,且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经常性乱砍滥伐、乱垦乱种、乱挖矿、乱采石等,建设和生产活动均违反了自然规律,致使该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根据资料显示,1999年,闽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385.94平方公里,占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7.42%,占福建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7.45%,其中,漳州市泉州市两市的土壤侵蚀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15.00%和17.26%,而厦门市的土壤侵蚀面积的占比较低,为9.38%。
噪声污染
闽南城市发展迅速,社会生产活动频繁,在夜晚,经常会出现因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噪声污染问题。
环境保护
闽南在环境保护上推出了一系列行动措施,如:在工矿企业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形成闽南地区以厦门一漳州一泉州为中心的市县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全地区环境质量状况;加强重点开发区新开发项目的管理,防止新污染的出现;调整工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关停部分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企业;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景区环境质量等等。
风景名胜
综述
闽南有众多风景名胜,主要都分布在三大城市,其中具体的风景名胜有:
资料来源:
主要景点
清源山
清源山,又名泉山、北山、齐云山,泉州市城北之屏障,“泉州”因山而得名,是著名道教圣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615米,在元代时期,被赞誉为“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山始于秦朝,遗留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宋代老君造像是世界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竞相占地造宇修行羽化,使清源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闽南著名的游览胜地、宗教圣地、文化名山。
鼓浪屿
鼓浪屿是一个面积1.78平方公里的小岛,与厦门市隔海相对。厦鼓海峡称为鹭江。小岛上的景观秀美,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等美誉,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岛上海岸线蜿蜒曲折,天然海滨浴场环布四周,鬼斧神工的砾石奇趣天成,令人遐想万千。岛上岗峦起伏,错落有致。鼓浪屿岛上现存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各式建筑共1000余座。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唐朝移居该岛的陈氏族人创建,当时也是利用山洞修成的“一片瓦”式建筑,是闽南佛教胜地之一,也是闽南佛学院所在地,在海内外均有很大影响。寺庙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为闽南风格的弧状飞檐翘角,上有众多剪磁工艺的藻饰,绚丽多彩。寺内中轴线上主体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外,还有一座供观世音的大悲殿。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市大八景之一。
参考资料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2023-09-21
闽南民俗文化初探.中国期刊网.2023-07-16
闽南方言概述.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福建各地车牌代码是什么.众趣文化.2023-12-13
古百越族的变迁.中国知网.2023-12-07
福建漳州莲花池山遗址.福建博物院.2023-12-07
科普丨闽南文化百问(2).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7
闽南文化起源.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5
泉州概况.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6
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2023-07-16
最美永春——牛姆林.百家号.2023-07-16
民族宗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闽南宗教信仰——张悃.今日头条.2023-12-14
区划和人口.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同安孔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胡里山炮台.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闽南民居建筑特色.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6
闽南语歌曲的文化传播探究.中国知网.2023-09-21
部门齐发力 共守“宁静夜”.闽南日报数字报.2023-07-16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AAAAA).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09-21
浪漫鼓浪屿.今日头条.2023-09-21
南普陀寺.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9-21
目录
概述
命名
范围/定义
历史
地理
气候
地质
地质构造
岩石地层
矿产资源
地形地貌
水文
九龙江
晋江
漳江
东溪
土壤
生物多样性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方言
宗教信仰
主要城市
厦门市
泉州市
漳州市
经济
人口城镇化
人文
综述
文物古迹
同安孔庙
胡里山炮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民俗文化
特色节庆
民间文化
艺术
建筑
音乐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噪声污染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主要景点
清源山
鼓浪屿
南普陀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