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步党(英语: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缩写DPP),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政党之一,也是中国台湾地区目前的“执政党”。
民进党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党外运动发展而来,是中国台湾地区民主运动的产物,建党的动能以及奋斗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台湾地区“实现民主”,用进步的价值观念“带领台湾、治理台湾”。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正式成立。“‘全国’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中执委作为常设的最高权力中枢,此外还设置“'中央'评议委员会”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在成立初期,民进党热衷于街头运动,一度在岛内被冠以“暴力党”的称号。在发展过程中派系斗争明显,在政治路线和党内资源上都存在竞争关系。后来该党越来越强调“体制内斗争”,积极投入中国台湾地区各项公职选举。民进党在1992年底第二届“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赢得近三分之一席次,1997年的县市长选举后取得了全台大部分县市的“执政权”。2000年,民进党领导人
陈水扁、
吕秀莲获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胜利,成为“执政党”。在执政八年后,于2008年再度成为“在野党”。同年5月18日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举中,“台湾行政主管部门副主管”蔡英文以超过2万票的优势,击败“独派”辜宽敏,成为民进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主席。在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主席
蔡英文当选,成为台湾地区首位女性领导人。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连任成功。2024年1月13日,民进党候选人
赖清德、
萧美琴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13个席次中获得51个席位。
民进党当局一再抹黑、歪曲“
九二共识”,从
陈水扁到蔡英文施政期间都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还在任内阻挠两岸关系,强化“台独”政策。民进党执政期间,该党民调支持率显著下降,台湾地区经济也出现明显下滑。
成立背景
社会政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并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中国国民党集团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在台湾地区建立起来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威权体制,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并在1949年5月20日发布戒严令,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实行军事管制,封锁大陆的消息,并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规定,严禁一切违禁的言论、出版和罢工、游行等活动。
蒋介石及其子
蒋经国“执政”期间,曾实行威权式的选举制度,并赢得台湾民众的支持,尤其是台湾本省人与客家人的支持,从而使蒋氏政权“合法化”。但随着
民主化的发展(即政治控制的日益宽松)、本省人经济实力的壮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下一代台籍精英的崛起、台籍精英与外省精英权力配置的不公待遇的增多及“二二八”事件所造成的历史怨恨的累积,台湾人的分离主义意识逐渐产生。他们对台湾人权力配置不公及
中国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等敏感问题提出论述,并挑战国民党当局的权威。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台湾社会逐渐兴起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社会经济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台湾社会面临的压力增加,经济环境相当恶劣,人口激增、物价飞涨、大量失业、
财政赤字巨大、外汇严重不足。从1949年开始,当局推动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先后实施了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政策。同时,改革币制和税制;确立工业发展方向等。经过上述努力,1952年台湾地区经济生产大致恢复。
尽管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但台湾地区面临的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台湾当局因此决定在大力发展农业、“以农业培植工业”的同时,采取
进口替代政策,重点发展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进口,节省外汇和增加就业。然而,50年代后期,进口替代工业因岛内市场的饱和而产量过剩,使得工业增长速度减缓,无法进一步吸收,当时仍然存在的大量失业人口。因此,台湾当局开始采取鼓励出口政策,即以岛内过剩的
轻工业品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农产品,使台湾走向出口扩张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这段时期,台湾发展成 “外向型经济发展” ,出口工业带动台湾地区经济起飞,工业产值比重大幅超过农业,工业就业人口也增长许多,这段时期也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
社会阶级
由于台湾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化、工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带动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
中产阶级不满足于政治的现状,他们要求参与政治,反对缺乏民意的民意机构和专制统治,
中国国民党内的台籍新生代也对传统的政治秩序进行批判,要求改变限制台籍人士参与政治的各种做法。
20世纪70年代初,青年学生在专制统治下发起“
保钓运动”,反映了他们民族意识和政治意识的复苏和觉醒。与此同时,一批学术界和企业界青年,以《
大学》杂志为阵地,议论政治政策,倡言政治革新,直接触及了统治体制和一向被视为政治禁区的“法统”问题,给国民党当局造成了很大压力。社会上要求改革政治的愿望相当强烈。
国际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际上对于中国政府的代表权一直存有争议。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明确指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根据这一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得到了恢复,
中国国民党当局的代表被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驱逐。
此后,许多国家与国民党当局“断交”。接着,美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联合发表了《上海公报》,开始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驻台
美国军队决定分阶段撤退。9月,日本政府宣布与中国建交,与国民党当局“断交”。这一连串事件使得长期依赖美国的国民党当局,顿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
国际社会上日益孤立。
综上,国际形势和岛内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令
中国国民党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外挫内困。
历史沿革
前身及建党
“党外”势力崛起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反对运动”崛起,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台湾本省精英参加了反国民党的政治运动。1977年11月,在举行五项地方公职人员选举时,非国民党籍人士纷纷以“党外”名义投入“选战”,党外人士进行全岛性大串联。最终,党外人士取得了30%的得票率,有21人当选为省市议员,有4人当选为县长。这使得党外运动“表现出一个整体力量的雏形”。
这次选举使党外人士受到很大鼓舞,参政欲望更为强烈。为准备1978年的“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党外人士首次组成全岛性的“党外助选团”,并提出十二项共同政见,以组织化的形式向
中国国民党当局发起挑战。但不久后,国民党当局因中美即将建交而发布紧急命令,停止选举活动。同时对党外势力的快速发展,采取高压政策。党外势力在参政道路被阻和国民党当局的高压政策下,走上街头,掀起了一连串反抗专制争取民主的群众运动。
美丽岛事件
1979年,《美丽岛》杂志创办。该杂志不仅刊登党外人士的政论文章,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和政治体制,而且在各县市设立了服务处,作为开展群众运动的基地。同年12月,国民党当局举办“增额民意代表选举”。“党外”计划于国际人权日在台湾南部城市
高雄市举办台湾人“反对运动”的大型集会,准备以追求人权的名义抨击
中国国民党当局的特务统治。而就在前一天,有两名工作人员遭警察逮捕。此事激怒了“党外”群众,立即引发了游行群众与军警的暴力冲突。事后,国民党当局以“具有叛国意念,共谋颠覆政府,与海外叛国分子勾联,策划暴力夺权”的罪名,逮捕了党外人士150多人,查封了《美丽岛》杂志及其服务处。经过军事法庭审判,有40多人被判刑。这就是所谓“美丽岛事件”,或称“
美丽岛”。
在“美丽岛事件”的公开军法大审判中,一批为被逮捕的台籍“反对运动”主要人物辩护的律师加入“反对运动”,例如
陈水扁、
苏贞昌、江鹏坚、尤清、张俊雄等人。在当时媒体的公开报道下,他们成了新一代的“反对运动”明星。在接着的1983年区域增额“民意代表”选举、1985年地方公职(县市长与省市议员)选举中,“美丽岛事件”中的一些受刑人家属与辩护律师都高票当选。此一形势,为日后台湾地区的“反对运动”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时党外人士意识到组织化的必要性,于是先后成立了“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等组织。1985年5月,“公政会”和“编联会”共同组织了“党外选举后援会”,实现了两股党外势力的联合。
正式建党
1986年3月,“公政会”开始在各地设立分会。这时,在美国的
许信良等人宣布将在海外组党,然后“迁党回台”,这对岛内形成相当的压力。于是7月间党外筹组建党十人小组,并举办各种“组党说明会”。1986年9月28日,为准备年底举行的“第一届第三次增额'国民大会'代表”以及“第一届第五次增额民意代表选举”,党外运动人士于
台北市圆山大饭店举行“1986党外选举'全国'后援会候选人推荐大会”,原定讨论提名年底参加“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候选人及组党事宜,但会上有人动议先讨论组党问题,后来又有人主张立即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得到很多人的赞成。同年11月10日,民进党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党章,选举了领导机构,
江鹏坚当选第一届党主席。
建党初期
1987年7月15日,
中国国民党当局正式宣布解除“戒严”,实施“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1989年1月正式公布“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
组织法”,允许组织政党团体,规定实行政党登记制度,标志着解除“党禁”。
政治活动
1990年3月,时任民进党主席
黄信介带领14位"国大代表”至“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请愿,并要求面见、递交《解散“国民”大会》抗议书,遭警力强行驱散。随后,台大数十名学生集体前往
中正纪念堂抗议,“野百合三月学运”拉开序幕。随后,民进党公布《民主“大宪章”草案》,作为“国是会议”蓝本。在“国是会议”开幕后,民进党、
中国国民党于会议期间密集协商,达成直接民选的共识。1995年,民进党党员代表大会无异议通过废除预备党员制;表决通过公职人员提名条例继续维持“干部投票”及第二阶段初选;通过修改公职人员提名条例,将民进党提名代表的产生,分为政治人物、学者专家及弱势团体三组。后期,民进党对内主张政治大联合,社会大和解,以化解长期的
族群对立。
提出“台独理念”
在两岸问题上,民进党通过了“四个如果”的决议文,即“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
中国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独立’”。此外,还提出寻求台湾“独立建国”的“住民自决”论。之后,又提出“台湾人民对台湾的地位有最终决定权”等“公投”论调,肆意提出“台湾主权独立”等主张。1991年5月,民进党党务会议又通过了“台湾共和国宪法草案”,同年10月,民进党最终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把“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纳入党纲(即一般通称的民进党“台独党纲”)。自此,民进党鲜明的“台独”意识形态为其烙下了最明显的标识。
1999年,为夺取政权,消除岛内各界对其“台独”理念的疑虑,民进党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提出“台湾已经现实独立”,“目前
国号是‘中华民国’”等新论调。但是民进党并没有承认“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的“中华民国”,而是试图将“台湾”和“中华民国”相结合,让“台独”可以
借壳上市。2000年,
陈水扁和吕秀莲搭档代表民进党参选第十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终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胜选。
第一次执政时期
2000年-2004年
陈水扁胜选后于2000年5月20日
宣誓就职,李登辉时代正式结束。
政治上,在党内有关问题上,民进党一方面通过提升《台湾前途决议文》的位阶,依照“后法优于先法”的解释,确立了《台湾前途决议文》取代“台独党纲”的现有指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台独党纲”解套的作用;另一方面修改党章,实施党政合一,以此解决党政关系难于协调的问题。在执政过程中,民进党上台后政争不断,并数次改组“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以缓和矛盾。“核四风波”开启了民进党执政期间朝野恶斗。2000年10月27日,“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不顾“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决议, 强行下令停建已经在建的第四核电厂,引发
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强烈反弹。“在野党”组成“在野联盟”,全力营造“团结打扁”的气氛。最终,民进党被迫同意“核四”复工。但核四的停建,造成财政上重大损失,营建核四的成本因而增加,影响了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信心。尽管面临重重危机,但民进党还是获得了2001年“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的胜利,而从2002年新任“台湾地区民意代表”就职后,民进党首次成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中的第一大党。
经济上,民进党当局就台湾经济发展方向与政策进行研究探索,以“绿色矽岛”作为台湾总体发展远景目标,以“深耕台湾,布局全球”作为21世纪台湾经济发展战略。后一战略定位两岸经贸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的重要性。而后期,民进党
陈水扁当局抛出“一边一国论”,将其经济战略重心放在强化与中国大陆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上,力图以此减缓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
虽然陈水扁执政期间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如推动金融改革,使金融机构总体逾期放款比率从 2002年3月8.78%的高峰逐步下降到2003年底的5%;但吸引投资的能力降低,2001年民间投资较 2000年大幅减少 29.17%,2002 年仅仅恢复增长 2.50 %,2003 年民间投资增长率为-0.70%。
两岸问题上,民进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互动模式是对抗与合作兼有,但偏向于对抗型。不仅在于其“台独”的主张,更在于它在执政期间推行的“法理台独”和“
去中国化”的教育和实践。
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
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保证在任期内不会改变
台湾海峡现状。接着,陈水扁在2001年的
元旦祝词中又提出“统合论”,鼓吹两岸建立“政治统合新架构”。但是,民进党拒不接受“一个中国也没有放弃'台独'主张”,且后期关于“台独”的言论日益升级,在各种不同场合一再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及“绝对不接受中国所主张的所谓'一国两制'及'一个中国'原则,绝对不能让台湾被矮化、被边缘化、被地方化”等等。
2004年-2008年
在200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连任成功。
陈水扁、
吕秀莲以647.1970万张
选票,得票率50.11%的结果成功当选。随后的“台湾地区
民意代表”选举中,陈水扁未能带领民进党获得多数席位,他承认败选并请辞民进党主席职务。然而,本次投票前一日发生“
三一九枪击事件”枪击案,引起岛内外的广泛质疑。枪击案后,台湾地区相关机构成立了“真相调查特别委员会”,调查“三一九枪击案”的真相,却遭到民进党的全力抵制,直至民进党下台后,才得到最终调查结果。
政治上,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败选后,民进党开始考虑与“在野党”政治和解的可能性,并提出“和解共生”的诉求。2005年2月24日,
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展开会谈,就“两岸和平、国防安全、
族群和谐”确立十点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同年8月,台湾地区发生“高捷弊案”,以这件事为导火索,许多腐败案件,诸如股市秃鹰案、林文渊滥吞花红案、高速铁路延宕案、台湾中华电信释股案等相继爆发,陈水扁和执政民进党渐失民心。为此,民进党前主席
施明德以一封《给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信函》表示希望陈水扁能主动辞职下台,但陈水扁未予理睬。因此,施明德发起“
倒扁”,计划通过号召群众在
陈水扁办公场所前静坐,迫使陈水扁主动辞职下台,以“打破僵局、结束动乱”。“倒扁运动”态势日益升级,随后出现全岛大游行、“环岛遍地开花”等活动。但后期受到内讧、账目等因素影响,该运动悄无声息地结束。2007年,时任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因“特别费”案遭起诉,宣布辞去党主席一职。陈水扁再次出任该党主席,并带领民进党参与新一届“台湾地区
民意代表”选战。然而,民进党却遭遇创党以来的最严重挫败,113席“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席次只取得27席。由于在选举中惨败,
陈水扁辞去党主席一职,由
谢长廷任代主席。
经济上,民进党先后喊出“8100台湾启动”“五年五千亿扩大公共建设”“大投资大温暖”“一周一利多”等响亮口号,但数字却显示,民进党执政对台湾经济几乎毫无贡献。以“五年五千亿扩大公共建设”计划为例,2005年度编列的预算到2006年底还有15%未执行,2006年度编列的预算,年度决算更是仅实支36%,执行缓慢。
两岸问题上,民进党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直航条款”上采取拒绝协商的态度。台湾当局并没有能够有效地管理两岸经济交流。当时的两岸交流从台湾方面来看就是一种自由的“无政府状态”,民进党当局的角色除了对两岸经济互动和人员交流实施“管、卡、压”外,其管理者的身份根本显示不出来。
第二次在野时期
在2008年的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
陈水扁败给了
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民进党落败,于5月20日后下台。
谢长廷请辞党主席,留任至五月党主席改选为止。最终,蔡英文于民进党主席选举中,获得73,865票,成为民进党第12届党主席,其亦为民进党史上第一位党员直选选出的女性党主席。
民进党在野后,陈水扁及其妻子
吴淑珍陷入
洗钱风暴,随后宣布退党。民进党在该事件后表示要反思公众对民进党的疑虑。由于民进党成为“在野党”,没有执政的压力,其政党理念和行为更加激进。
政治上,民进党针对人民就业、
财政政策、产业纾困与金融稳定、
社会福利等议题,广邀各界学者专家进行讨论,并具体指出马英九当局面临轻忽危机、信口开河、预测失准与决策无效等四大治理危机,要求对执政不力负责,立即下台。同时,民进党再次呼吁停建“核四”。在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下,
中国国民党当局达成“核四一号机不施工、只安检,安检后封存;核四二号机全部停工”的共识。此外,民主进步党在这一时期还首次以全台民调方式决定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蔡英文代表民进党参选。
经济上,民进党举办多场经济系列会议,讨论台湾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为下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找出路。对执政当局调涨油电、经济指标表现不佳、经济成长率持续下降的问题,民进党党团对“台湾地区行政机构”主管陈冲提出不信任案,并阻挡马英九当局开放“瘦肉精美牛”及“油电双涨”政策。
两岸问题上,民进党强化了其“反中”的意识形态。由于民进党一直以来都是以抗争的方式取得政治利益并实现政治版图的扩大。在蔡英文担任民进党主席后,延续两岸冲突的“台独”政治路线,不仅否认“
九二共识”,而且处处以“反对中国”、维护所谓“台湾主权”。
第二次执政期间
2016年-2020年
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在同日举行的第九届“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总共的113个席次中,民进党获得68席。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
政治方面,民进党当局重点清算
中国国民党,通过“
不当党产条例”,成立专门机构,冻结银行账户,打击“救国团”“妇联会”等。同时,推出的“
一例一休”“
年金改革”“同性婚姻”“
转型正义”“司法改革”“食品安全”等均引发高度争议,民众对蔡英文各项政策的满意度平均只有22%,其中两岸低至18.1%、经济17.7%、“司改”15.8%。2018年台湾地区的
“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惨败,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
经济上,民进党当局推行“新南向政策”,旨在扩大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家地区对外经贸关系,壮大台湾经济贸易,而让“两岸经贸脱钩”。同时,民进党当局以“产业立台”为核心经济政策,积极拜访产业界,寻求为台湾经济解套的方案。
两岸问题上,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顽固遂行“台独”分裂、“倚外谋独”,肆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严重损害广大台湾同胞切身利益,把台湾带向兵凶战危的危险境地。两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为维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大原则,大陆方面暂时中断了两岸两会协商对话机制、暂停国台办和台湾“
台湾大陆委员会”的直接交往,两岸政治关系发生严重倒退。此外,2019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借助香港“修例风波”,通过公开支持“反中乱港”行径、调整涉港政策为“
香港独立运动”分子提供庇护、驻港机构直接介入等方式持续介入香港事务。民进党当局借助“修例风波”介入香港事务的动机主要在于攻击“一国两制”,谋“独”拒统、进行选举操作、配合
美国对抗大陆。这些行为使台港关系和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气焰,加剧了
台湾海峡地区紧张的局势。
国际社会上,台湾“涉外”领域风声鹤唳。
冈比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台湾当局“断交”。
尼日利亚要求迁走“台湾办事处”,
斐济在
台北市撤馆。台湾无缘WHA、ICAO,台湾在国际民航大会、世卫大会的闹场活动成为国际笑话,还被逐出
比利时“世界钢铁会议”、
澳大利亚“金伯利进程会议”。
2020年-至今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连任成功。在同日举办的“台湾地区
民意代表”选举中,民进党以共计61席(不包括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
苏震清)的结果再度于“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中取得超半数席位。
政治上,在党内问题上,民进党“中执会”通过修订了“党职人员选举办法”还有“公职候选人提名条例”草案。根据草案,未来只要涉及黑金、枪毒或曾经被管训者,不能担任党职或代表参选公职。在执政过程中,民进党当局成立“修宪委员会”,准备进行新的“修宪”。其目的一方面是获取选票,另一方面是继续推动“去中国化”政策。其中,18岁投票权、废除“考试院”“监察院”、下调民众复决门槛等“修宪”议题最受到关注。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进党当局坚持“政治防疫”,出现社会资源动员和快速应变能力差等问题。
经济上,台湾经济出现明显衰退。一方面,受疫情持续暴发对岛内餐饮、零售等行业造成较大冲击,短期失业率大幅上升,社会经济秩序亟待恢复。另一方面,由于对大陆的限制,民进党当局不开放旅游也对台湾经济影响非常大,导致两岸贸易呈现持续下跌的趋势。据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台湾地区GDP增长为-3.02%,是2008全球金融危机后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糟糕数据。进出口增长也并不乐观,出口增长率为-19.1%,进口增长率为-15.4%。
两岸问题上,蔡英文就职当日发表了以台湾未来的生存发展策略为主轴的“5·20”讲话。其中,将涉及两岸关系的部分放到“国际层面”,提出以“和平稳定”为两岸关系目标,重申所谓“和平、对等、民主、对话”八字原则,一面强硬表态不接受一国两制,另一方面承诺遵循“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关系,其“台独”路线仍然清晰明确。同时,民进党当局抵制两岸交流与经贸往来,抗议两岸
服务贸易协议。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2024年1月13日投、开票。民进党正努力为新一届的选举铺路。
赖清德接任党主席后,着手解决论文、黑金和贿选问题,重振民进党形象,整合党内派系,表态党内团结,组建跨派系团队,为“大选”暖身。在民进党候选人首场政策愿景发表会上,赖清德公布了一系列政见方案。其中“未来将继续推动台湾地区'双语教育'”,引发舆论反弹,遭到批评。2023年12月20日,台选举机构举行首场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电视政见发表会,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出席。在发表会上,赖清德针对此前被爆出的“违规建筑”问题进行回应,他表示对自己在
新北市万里的违章建筑将交付给公益信托,优先改建成“矿工生活纪念馆”。2024年1月13日,民进党候选人
赖清德、
萧美琴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13个席次中获得51个席位。
2024年5月,民进党执掌的台行政机构提起复议案,经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核可后,打回台立法机构。6月21日,台民意机构针对改革复议案进行表决,最终62票“赞成维持原决议,即反对复议案”,51票“反对维持原决议,即赞成复议案”,复议案不通过。2024年7月21日,民进党召开“
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改选权力核心,中常委选举结果出炉,“亲赖系”拿下6席取得过半,“非赖系”最终拿下4席。
党内派系
民进党领导层涵盖不同派系的人士,在合议制的决策精神下,实行“派系共治”。派系政治是民进党的重要特征之一,民进党党内表现得特别明显,长期呈现公开运作的方式。
呈现原因
民进党的派系具有制度化的运作方式和“派系共治”的历史传统。党内高层选举所实行的单记不可让渡投票制,为中小派系留下了存活的空间。同时,以往“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所实行的多名
选区制,亦有利于中型派系的发展。
发展过程
从党外时期开始,就有“公政会”和“编联会”两股势力在较劲。民进党成立后,党内又形成“美丽岛系”和“新潮流系”两大派系。1996年3月,在经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利后,“美丽岛系”逐渐没落瓦解。2016年民进党重返“执政”以来,民进党内派系政治发生新的变化,呈现出“新潮流系”“独占鳌头”、“英系”与“正国会”快速扩张、“苏系”与“绿色友谊连线”割据一方、“谢系”走向式微与“海派”集结成军的新格局。
现存派系
消失派系
参考资料:
运作现状
2006年,民进党党代会通过解散派系的条例后,党内派系“形散而神不散”,党内派系运作的意识形态色彩和组织强度有所下降,出现了由原则型和利益型的“强组织”派系向侍从型的“弱组织”派系转化的现象。与此相伴随的是派系数目趋于多元化,派系政治从显性运作转向半公开运作。
历任领导人
民主进步党创党时,党主席任期为一年;第四届“全国”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章,任期改为二年。
黄信介是首位适用两年任期的党主席。2000年后,民主进步党修改党章,若民进党在野,党主席为党员直选,任期2年,可以连任1次。最近一次党员直选是2023年党主席
补选。若民进党执政,则由台湾地区领导人兼任党主席,如当选的领导人未出任党主席,则同样由党员直选,任期与领导人任期相同。依照现行《民主进步党党章》,党主席同时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
组织架构及相关制度
组织架构
民主进步党的组织架构分为“中央”“地方”两级,“中央”包含“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全代会”)、“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中执会”)与“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中评会”);而地方则包含县市党员(代表)大会、县市党部执行委员会与县市党部评议委员会。
“全国”党员代表大会
是民主进步党最高权力机关。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必要时也可经“中执委”决定或全台5个以上县市党部书面提议召开。“全代会”的主要职责是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审查中执委的报告,选举或罢免中执委委员等。
“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
是常设的最高权力中枢。设置委员31人,并由除党主席(党主席为当然委员)外的30人互选出10人为常务执行委员。党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1次。
“中央党部”评议委员会
同样为党内常设执行机关,由11名委员(委员由“全代会”选举产生)组成。其主要职权是对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中评会”主任委员由“中评委”互选一人,任期亦为2年。
民进党“中央党部”下设“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等7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以及一个民意调查中心和一所“台湾
民主学校”。民进党在各县市都设有地方党部,负责地方党务工作。
相关制度
初选民调制度
党内初选民调是政党用以决定选举提名人的重要举措。常见的是“党员投票”制,由党员投选党代表,再由党代表选举候选人,候选人需要获得足够的党代表票才获得提名。初选结束后,政党召开全党代表大会,党代表以投票方式正式提名候选人。在台湾地区,民进党将“党员投票”制发展成“全民调”方式。
早期,民进党的党内县市长与“台湾地区
民意代表”提名人初选曾采取全体党员投票方式决定,后陆续加入干部评鉴、征召、民调等其他方式,党员投票比重一再下降。随后,民进党修改了党内初选提名制度。2011年3月起实行“全民调”方式,即初选结果完全由民意调查方式产生,党员丧失全部投票权。民意调查需经多家多次调查,并开放参选人或其指派之人现场监督,相关办法另订之”。2019年5月,民进党再次修改民调制度,对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党内初选民调做出单独规定,并首次纳入“手机民调”。
主要民调机构
“民进党中央党部”:民调中心是“民进党中央党部”重要的内设机构,现任主任为陈博洲。
“山水民调”:山水民意研究
Inc.成立于1997年。由原台北县工策会总干事、“民进党秘书处主任”、“组织部主任”张郁仁以妻子的名义登记,并从“民进党中央党部”选举对策委员会找来时任民调组组长的潘仪瑄担任项目经理。目前,何丽萍任山水民调的总经理。
“循证”:2014年注册于
台中市。台中市、
云林县、
新竹市、
彰化县、
台南市、
嘉义、桃园市等绿营执政县市的委托民调曾是循证民调业务的重要来源。
“趋势”:趋势被外界视为
林佳龙的两大“御用”民调机构之一。据台中市议员黄馨慧爆料,趋势公司董事长纪怡明是林佳龙的好友。据称,趋势民调几乎垄断了台中市民调标案,如BRT优化公交车、治安、警察服务质量施政满意度、廉政等民调调查等。
“全方位”:全方位市场调查公司设于
新北市,由原东森电视民调中心团队于2008年5月1日成立。全方位民调公司虽独立经营,但仍是东森新闻云的主要民调支持单位。2019年
中国国民党、民进党初选民调都选取该民调公司参与。
党旗、党徽与党章
党旗
设计者为艺术家欧秀雄。《民主进步党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党党旗定为绿底白十字,中间镶以绿色台湾图案。”1986年,民进党成立后即沿用为党旗至今。
党徽
设计与党旗相近,将原本长方形的旗帜型态改变成圆形。
党章
民进党的党章虽然开明宗义地表明,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但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目前仍不脱“台独”色彩。该党纲的第一部分即“基本纲领——我们的基本主张”,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
政党的核心理念,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基本上可归结为“台独分离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大形态。
“台独分离主义”
“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产物。民进党的“台独话语”核心是否认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鼓吹 “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 “台湾共和国”。民进党在构建“台独话语”的论述中,将 “追求台独”等同于 “捍卫民主”,也等同于“捍卫台湾主体性”,而 “台独”则成了具有崇高价值理想的“政治
图腾”。
民进党成立后,利用其可以进行公开、“合法”活动的有利地位,逐步发展成为岛内“台独”势力的主导力量。在有关“台湾前途”的立场上,民进党从成立时的“台湾住民自决论”,宣称“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平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一步步走到 “台独言论自由论”、 “有条件台独论”、 “事实主权与领土”论。1988年4月,民进党通过“四一七主权独立决议文”,继续鼓吹“支持人民有主张“台湾独立”的自由,并声明台湾主权未属于任何国家”。1990年10月,民进党通过“一〇〇七台湾主权决议文”,重申所谓的“本党党纲自决原则及台湾主权独立”。至此,民进党基本上确定了“台湾主权独立”这一分离主义理念,并由此将未来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岸一边一国”。随后,民进党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分离主义性质的活动,比如推动“制定新宪”、组织“台湾主权独立运动委员会”、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运动等。与此相应,这一阶段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扮演越来越负面的角色,并逐步将大陆视为“具有敌意的准外国”。1991年,民进党通过主张“公投建国制宪”的“台独党纲”,蜕变为不折不扣的“台独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李登辉逐步推行以“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核心的分裂路线,并利用手中权力对“台独”势力极力纵容与扶持,使得“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发展成为一股阻碍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动逆流。尽管
陈水扁在任时公开承认“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然而民进党仍然利用一切资源推进“
文化台独”“柔性台独”,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台独”拥趸,不断强化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民进党的“台独话语”,可视为其意识形态体系的纲领性话语。
现代自由主义
民进党以现代自由主义作为指导意识形态。
在政治自由主义上,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同时大力宣扬民主、法治与“宪政”等政治理念。民进党以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指导纲领,反对
中国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标举民主、法治与“回归宪政”,保障各种人身自由等人权,在政治领域为民进党确立了追求民主、自由与保护人权的清新形象。
在
经济自由主义上,民进党宣称保障和尊重私有财产。极力肯定自由经济,主张限制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权力,主张“为减轻岛内经济受外部市场荣枯影响,须依照国际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研订指导性产业发展政策,以增进企业的获利机会,并确保经济的稳定成长”。
在
社会福利主义上,民进党宣称社会福利是人人得享的公民权,是保障每一个人不因种族、性别、职业之别而遭任何歧视的重要制度。民进党主张“建立公平安定的社会体系、实现'全民'生活安全制度,提高劳动保护基准”。通过大肆宣扬社会福利主义,掳获了许多社会弱势团体的心。
历次党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
党际关系
与国民党
民进党和国民党是主导台湾社会蓝绿两股势力的主要政党,两党在政治理念、两岸关系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民党“本土化”的实现以及岛内
政党政治的发展,民进党和国民党对“台湾前途主控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在2000年
陈水扁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至今,民进党与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现了三次政党交替。
首次政党交替后,民进党上台“执政”。这一阶段,民进党即放弃“全民政府”的标榜,停建“核四”,引发政治风暴,揭开了蓝绿两大阵营对抗的序幕,同时,逐渐解构
中国国民党的势力范围,在地方事务中取得突破性发展;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后,“打马”、“呛马”是民进党对抗国民党的最核心表现,此外还借助“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街头政治和暴力抗争的方式对抗国民党;民进党再次“执政”后,以宏观破坏与具体蚕食方式对国民党地方派系进行全面清剿。利用“执政”优势,以垄断资源诱导、吸纳地方派系破坏国民党地方派系生存基础,针对具体派系采取不同策略,蚕食国民党地方派系势力。
当下,民进党依旧跟
中国国民党竞争政权。在蓝绿二分的政治形势和支持基础既定的情况下,民进党与国民党的政党和解在短期内不会实现。尽管内部矛盾重重,两大政党互相斗争的局面将会围绕着后续的选举活动持续下去。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曾表示,未来国民党与民进党关系是“良性竞争、不是恶性斗争”。
与民众党
民众党是前台北市长
柯文哲在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期成立的政党,强调“批蓝打绿”。柯文哲讲究政策上的联合,这种投机模式吸收蓝绿政党的部分游离票;他痛恨民进党的“新潮流系”,派员在有此派系的
选区参选,目的不是当选,而是要把民进党拉下台,柯文哲这种出招凌厉而又能消遣民进党的方式,也吸纳部分支持
中国国民党的票源。柯文哲曾表示,“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这同民进党的政策理念上有所不同。
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为稳固执政、增强“一党独大”的地位,民进党对民众党提高了警惕,加大了防范。游锡堃曾发文斥责
台北市警政部门执法不力,疏忽民意,表面上批评警政部门,实际上是对时任台北市长的
柯文哲攻击施压。民进党还对“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期间的7名民进党籍人士受民众党提名参加不分区“台湾地区民意代表”进行除籍处分,认定这些原民进党人士是“叛党”。这实际也是警告党内人士不要和民众党走得太近。民进党的一系列动作反映了其对民众党力量的崛起产生忧虑,将其视为民进党长期执政的一大威胁。因此,民进党将会利用执政资源加大对民众党的遏制,不会让其轻易做大做强。
与“台联党”
民进党与“台联党”是现阶段台湾政坛两大阵营之一泛绿阵营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党关系决定泛绿阵营的兴衰走向,关系台湾政党格局。“台联党”在台湾政坛地位的确立及与民进党的合作,不仅增强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而且有利于民进党摆脱执政以来朝小野大,施政不顺的困境,使战后台湾首次政党轮替后的政局趋于稳定。现阶段民进党与“台联党”的互动态势是在公职选举、政策主张推行方面采取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区隔和制约的方式。总体而言,民进党与“台联党”关系实质的主要方面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相互依靠。
与“国际自由联盟”
从1988年10月,民进党首次参加
意大利国际自由联盟年会。1992年5月,民进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筹备加入“联盟”事宜,并将次年申请加入“联盟”成为观察员列为外事工作的重要议程。
1993年
爱沙尼亚执委会期间成为观察员,民进党正式从组织外进入组织内。民进党也利用这层新的关系,在外鼓吹“台独”议题,宣扬“反共”理念。对内大肆吹嘘其国际地位,甚至把“联盟”拉来为自己竞选助威。
2002年9月
直布罗陀第169次执委会期间成为正式会员至今,民进党与“联盟”的关系迅速发展,从外围到内部、从普通成员到轮值主席、从单一组织到多个组织、从拉票宣传到干预决策,民进党成功地把“联盟”从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变成了自己的拥趸,双方在职务分配、国际交往、竞选策略、岛内政治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掀起了双边交往的高潮。
与“亚洲自由民主联盟”
亚洲自由民主联盟是亚洲一个
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的跨国
政党联盟。民进党当局以“民主”“自由”“合作”为借口,打着“学术交流”“研讨”等旗号,在国际上大肆兜售“台独”主张,极力拉拢贴靠反华势力,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等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事件,拓展台所谓“国际空间”。
相关事件
马英九痛批民进党执政
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入“白热化”,
中国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11月4日下午在
台北市举办造势大会,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现身站台。马英九表示,民进党上台7年多台湾各个方面都在倒退,缺电、缺蛋、丑闻频出。他表示,他当过台北市长也当过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要做得这么烂也不容易。
阻挡妈祖关帝金身赴台
台湾相关民间社团邀请福建湄洲妈祖祖庙和东山关帝庙恭送妈祖金身和关帝金身于2023年11月赴台湾巡安赐福,遭到民进党当局百般刁难、粗暴阻挡。民进党当局三番五次要求台湾民间邀请方说明妈祖金身赴台的所谓“必要性、急迫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台湾民间迎请关帝金身赴台的要求甚至置之不理,完全无视广大台湾民众的心愿。民进党当局无视岛内民众的信仰需求,试图切割与大陆的各种联系和文化渊源;将正常民间宗教和信仰往来扣上“政治帽子”,缺少对
妈祖和
关羽的敬畏之意;不择手段地制造两岸同胞的对立和敌意,为其“台独”分裂图谋制造借口和条件。
有关“礼义廉耻”之争
2023年12月,台湾岛内有关“礼义廉耻”之争甚嚣尘上。事件的起因要追溯至不久前民进党当局“新晋推出”的“台独”课纲。在台湾新版课纲中,文言文部分从原本的30篇推荐古文直接砍半,被删除的古文除《
兰亭集序》《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等经典名篇外,还包括《廉耻》一文。台湾北一女高语文教师
区桂芝公开抨击民进党大搞“
去中国化”,妄图切断两岸历史连结,直言“台湾教育只剩‘无耻’课纲”。
民进党对此回应称,“廉耻是君主政治的产物”,而现在是所谓“民主政治”,有不同的价值观。同时辩称,“古文不是不好,而是价值观会有问题”,因为
儒家思想中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男尊女卑观念。此番言论一出,引发争议。
中国国民党2024候选人侯友宜表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是从小养成做人、做事的道理。此外,他还指出,现今随着时代进步、
人际关系愈趋复杂,
品格教育更加重要,绝不能让意识形态取代品德教育。
针对民进党当局妄图割断两岸文化连结、蒙蔽台湾民众的举动,大陆方面已明确指出,任何“
去中国化”的行径,都改变不了深植于台湾社会的
中华文化认同和华族认同,割裂不了两岸的历史连结和两岸同胞的血脉联系。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数典忘祖,必将遭到两岸同胞更强力的反对。
护航“高端”疫苗及分赃内幕
国民党台中市民代候选人
廖伟翔曝光“高端”疫苗公司董事会录音档,质疑“高端”疫苗采购,民进党当局“一路开绿灯”有弊案。他指出“高端”疫苗公司股东名单有超过1000人属于民进党高层、干部和党员,质疑“绿友友涉
内线交易”,并赴台北地检署告发此案涉嫌“诈欺、图利、内线交易”罪。廖伟翔表示,他公布的3份“高端”疫苗公司董事会录音档提及“高端”疫苗疑遭护航的对话,包含“成大(
台湾成功大学)医师说稳过的,一路开绿灯”、“‘高端’疫苗超过700元(
新台币,下同)拿来董事会分掉”等,“高端”疫苗公司虽发
新闻稿澄清,但皆未提及成大医师是谁、疫苗从700元
溢价到881元的过程,不免让人怀疑,民进党放水,图利“高端”疫苗公司。
与国民党议会前爆发肢体冲突
2024年5月17日,立法机构议场前,民进党与国民党爆发肢体冲突。民进党团民代王定宇、
钟佳滨、
洪申翰等多人对国民党团民代进行肢体攻击,叶元之胸部被抓伤。
民进党发文疑“挺韩国戒严”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进行电视直播,宣布实施“紧急戒严”。6个多小时后,当地时间4日凌晨4时27分左右,尹锡悦宣布解除戒严令。台民意机构民进党党团12月3日晚则在社交平台发文,将事件联系到台民意机构蓝(国民党)白(民众党)预算审查,被质疑是“支持戒严”。文章发出后引发轩然大波,就连不少绿营支持者也开骂搞不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台媒注意到,该帖文没过多久就被删除。
评价
关于民进党“执政”问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以来,台湾历年代表字“苦”“茫”“翻”“乱”“疫”“宅”“涨”一片惨淡。如今“五缺”问题无解,又缺疫苗、缺鸡蛋、缺药品,另有黑金政治、官商勾结等丑闻频出,岛内民众“苦民进党久矣”。
中国新闻网:民进党当局在通胀压力下“病急乱投医”,应对举措犹如雪上加霜。以近期肉蛋紧缺状况为例,为安抚民众情绪,当局农业事务主管机构等
有关部门对物价作出强制规定。无视经济规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养殖户积极性受挫,价格反而越管越高,原本就已存在许久的蛋荒、肉荒等现象更加严峻。
新华时评:民进党当局在防疫上的失败,印证其“
去中国化”理念和政策在现实中根本行不通。民进党的政治盘算,终究改变不了与大陆实力落差日益加大的事实,改变不了两岸走亲走近、融合发展的主流民意,改变不了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共识。有言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奉劝民进党当局以台湾民生福祉为念,守好本分,履行好职责。否则,台湾老百姓不会一再给民进党机会。
2024年5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关于台湾当局对
危地马拉通过贿赂总统或“金元外交”等手段换取政治支持表示,民进党当局一向惯于拿着台湾百姓的血汗钱滥施“金元外交”,试图买通其他国家政要为其“撑场面”,实质是为“台独”分裂和个人政治算计服务,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事实证明,民进党当局搞“金元外交”不仅无益于有关国家发展,还会成为助长腐败的温床,相信危地马拉政府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中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我们希望并相信危方会尽快作出顺应国际大势和历史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2024年6月12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有所谓“
自卫权”。并严正警告民进党当局不要玩火。胆敢轻举妄动,只会自取灭亡。
关于“台独”问题
中国军网:近年来,在美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的操弄下,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
九二共识”,谋求将台湾问题“国际化”,妄图实现“以武谋独”“倚美谋独”的狼子野心。民进党当局勾结美西方“反华”势力,才是真正贩卖战争恐惧、加剧两岸战争风险的罪魁祸首,正在将台湾推向不可估量的灾难的深渊。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怎么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干涉。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不畏惧任何对手,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2016年上台以来,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顽固遂行“台独”分裂、“倚外谋独”,肆意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严重损害广大台湾同胞切身利益,把台湾带向兵凶战危的危险境地。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是岛内主流民意。“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民进党当局一边空谈和平、互动对话,一边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种两面手法骗不了世人,搞“和平分裂”更是痴心妄想。
中国国防部:“台独必亡。”解放军组织系列演训活动都具有合理的兵力配备,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不要螳臂当车,否则就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