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璐(1919年11月22日-2016年6月1日),原名王庆禄,曾用艺名王金禄。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作为
京剧杨派传人之一,曾任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等职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1931年,王金璐考入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进入新式科班学戏。1934年,拜京剧大师
马连良为师,打下坚实的老生基础。15岁后专攻武生,成为武生全才。1937年,他在《立言报》举办的童伶选举中荣登生行榜首。1948年,王金璐随
李洪春组“共和班”,到
天津市“天华景”演出,他在近百天内贴戏70余出,成为
京剧史上一段罕见的佳话。1956年,赴
苏联访问演出,主演了《
挑滑车》《雁荡山》等剧目并获奖。1957年底援建
陕西省京剧院,任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1979年,调往
中国戏曲学院,聘为京剧界第一代教授。1990年,主演电视连续剧《
武生泰斗》,饰演林玉昆,被誉为当代京剧“武生泰斗”。2002年,获得“造型表演艺术创作成就奖”。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2011年,获得
中国文艺网和
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
中国戏剧奖特别贡献奖”。2016年6月1日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97岁。
王金璐腿功尤为突出,在强调杨派“武戏文唱”的基础上,兼容马派、麒派特点,形成了“寓文于武、文武兼容”的艺术风格,擅演剧目有《
长坂坡》《
挑滑车》《
林冲夜奔》《恶虎村》等。王金璐重视京剧武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从23岁开始收徒,共收弟子32人,所授学生众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9年11月22日,王金璐生于北京,其走入梨园行的原因有些偶然,仅仅因为家里太穷吃不上饭,只能去学戏,但无意中却开启艺术人生。1931年考入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进入新式科班学戏,为第三科(和字科)学生,取艺名王金禄,后改名王金璐。随后王金璐从
陈少武、
王瑶卿(兼教老生)、王荣山、
蔡荣贵、
鲍吉祥、
张连福、
包丹庭、文亮臣等老师学习老生、老旦,从
曹心泉学
昆曲。1934年,拜京剧大师
马连良为师,学习《
清官册》《
四进士》《
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等戏,打下坚实的老生基础。15岁后专攻武生,先后师从曹玺彦、
迟月亭、
诸连顺、沈三玉等名师,更得到杨(小楼)派、黄(月山)派武生名师
丁永利和“红生泰斗”
李洪春的精心培育,成为武生全才。
演艺经历
登台表演
1937年,王金璐在《立言报》举办的童伶选举中荣登生行榜首,成为“中华戏校全能大将”,1939年毕业留校任教。1940年,他应邀参加
李玉茹的如意社和
宋德珠的颖光社,为武生主演,常演《
长坂坡》《
挑滑车》《
林冲夜奔》等剧目。1945年至1950年,王金璐先后与
金少山、
侯喜瑞、
尚和玉等艺术家合作,演出了《连环套》《
战宛城》《翠屏山》等剧目。1946年6月5日至11日期间,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救济桂灾义务戏,金少山与
谭富英、
王金璐、
萧长华、
王吟秋合演了《摘缨会》。1947年,他参加
焦菊隐、
翁偶虹等组织创办的
北平艺术馆和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友剧团,演出了《桃花扇》《铸情记》等剧目,在《白虹贯日》一剧中扮演
南霁云、
郭子仪两个角色。王金璐随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友剧团先后排演了《
九件衣》《新蝴蝶梦》《新桃花扇》等剧目,后应邀赴
青岛市、武汉、
上海市等地演出。同时,排演了《
太平天国》一剧,前饰
杨秀清,后饰
李秀成。
名声大噪
1948年,王金璐随
李洪春组共和班到
天津市演出,剧目每天翻新,创下日夜两场连续3个月满堂的纪录,在近百天内贴演剧目70余出,成为
京剧史上一段罕见的佳话。1949年7月28日,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王金璐作为发起人参与此次大会。1951年,王金璐参加华东京剧实验剧团(
上海京剧院前身),与
周信芳、
李玉茹、
金素雯、
沈金波等艺术家合作演出,先后创演了《皇帝与妓女》《劈山救母》《铸剑》《三姐下凡》等剧目,在《皇帝与妓女》中饰演抗金英雄吴革一角,在《劈山救母》创演沉香一角,三个月连演连满。他还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大义演压轴戏《
百鸟朝凤》的演出。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主演《
挑滑车》,获得演员
一等奖。1955年,参与北京纪念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周年公演。1956年,赴
苏联访问演出,主演了《挑滑车》《雁荡山》等剧目并获奖。1957年底,王金璐援建
陕西省京剧院,任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排演了全部《马超》《水泊梁山》《
七侠五义》和现代戏《刘志丹》《红色风暴》。参加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新疆西北五省(区)汇演,以《雁荡山》获得“西北五省(区)最高荣誉奖”。同年被评选为“四大武生”。
因伤暂退
1959年,王金璐在
邢台市表演,由于工作人员操作机关失误,王金璐被摔成重伤,
脊柱变形,腰部韧带大面积撕裂,医生宣布他再也不可能重返舞台。他从连弯腰都有困难开始,用了2年多的时间锻炼,竟然奇迹般地恢复。然而恢复之后已无戏可演,王金璐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与夫人李墨璎坚持无声地练习,行话叫“默戏”,十几年来一刻不曾放松。
再登舞台
1977年,受聘
北京京剧团执导《逼上梁山》《
三打祝家庄》。1978年恢复传统剧目演出后,参加首轮“
京剧流派剧目公演”,以《
挑滑车》艺惊四座,开始了艺术生涯新的鼎盛期。1979年,调往
中国戏曲学院,聘为京剧界第一代教授,随后示范演出了《长坂坡·汉津口》《
八蜡庙》《
战宛城》等剧目。1980年,王金璐为北京京剧院一团整理排演了《火并王伦》。后应邀到
北京大学、
中国中央电视台讲授京剧常识,普及京剧艺术。1984年,王金璐应邀参加在
上海人民大舞台举行的庆祝《戏曲论丛》创刊京剧晚会。1983年,王金璐与夫人李墨璎整理、修改并演出了《潞安州》。1990年,主演电视连续剧《
武生泰斗》,饰演林玉昆,被誉为当代
京剧“武生泰斗”。
平稳发展
1996年1月,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京剧大赛举办,王金璐和
吴素秋、
于世文、
谭元寿等担任评委。同年3月出席“双休日少儿京剧百场演出”开幕式,王金璐、
孙毓敏、
刘长瑜、
叶少兰等艺术家与两戏校学生以精彩的演出为开幕式生色增光。1999年11月,王金璐八十寿辰暨从艺七十周年之际,携众弟子在北京人民剧场联袂演出《长坂坡·汉津口》《
林冲夜奔》《
八蜡庙》,王金璐在《八蜡庙》中出演褚彪,展示高难的“抢背”动作,获得台下一片称赞声。
2001年10月8日,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举行,王金璐和
景荣庆表演了京剧《
连环套》。2002年5月14日,第一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颁奖,王金璐获得“造型表演艺术创作成就奖”。2008年,王金璐为了参加为南方雪灾的赈灾义演而重返舞台,这也是其最后一次登台,当时有人劝他上台凑合唱几句就得了,他却坚决反对:“既然上台就得对得起观众,一定要扮上、勒上、扎上,不能含糊。”
安详去世
2016年6月1日7时30分,王金璐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96周岁。王金璐遗体告别仪式于6月7日在
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王金璐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长子王展云。其夫人李墨璎曾是
马连良的秘书,曾不惜与家庭断绝关系嫁给王金璐,婚后的李墨璎兼任王金璐的老师,监督提醒他,让王金璐在表演方面丝毫不敢松懈,也不敢沾染梨园行里的恶习,只是专心演好戏。“文革”时,王金璐无戏可演,生活陷入困顿,李墨璎一天给工厂画几百张灯纸支持丈夫。李墨璎还担任王金璐的“编剧”,李墨璎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在改编作品时经常给王金璐出很多好主意。20世纪80年代,他们改编老戏《潞安州》时,李墨璎通过一些表演和演唱细节上的调整,将王金璐饰演的陆登,塑造成为一个更有英雄气概,也更适合王金璐的角色,对外却称作品是王金璐自己改编,只愿意做“
武生泰斗”背后的“隐形人”。
师徒关系
王金璐师从
马连良,自己则共收弟子32人,以下列简表说明其师徒关系。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主演剧目
王金璐一生主演作品众多,下面只列出其重要主演作品。
参考资料:
主演电视剧
艺术特点
王金璐青年时期嗓音高亢洪亮,武功功底坚实,特别是腿功尤为突出,表演重视深刻细腻的内心,务求神似。在继承杨(小楼)派“武戏文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于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寓文于武、文武兼容”的艺术风格,将程式动作的“美”与人物的“神”达到了有机统一。他既吸收了麒(麟童)派从生活出发,以传统程式为手段,重视刻画人物,形象地塑造人物鲜明性格的特点;又从马(连良)派准确严谨、潇洒飘逸的表演中摄取营养,眼神老到,吐字清晰,大方流畅。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1991年2月23日,王金璐参加
马连良诞辰九十周年举办纪念演出。
2002年10月29日,王金璐参加
京剧电影《江姐》首映礼。
2005年11月30日,王金璐参加
汪本贞京剧音乐艺术与
京胡艺术研讨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由汪本贞之女汪锦生发起的纪念汪本贞诞辰9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的京胡高手以及戏曲界名人,他们一起研讨、回顾了汪本贞的艺术和人品。
2006年6月28日,王金璐的艺术生涯回顾展开幕式及座谈会湖广会馆内举行,300多件展品大多是王金璐从艺近80年来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有王金璐学生时代的各种证书;经历半个世纪保存下来的服装道具;保存完好的老戏单、老报纸、以及一些珍贵的老剧本手抄本等,记录了王金璐坎坷的戏曲人生。展览中,王金璐还对一些重要的收藏品进行了解说。
2009年8月22日,《国粹生香——2009北京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在北京电视台新址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王金璐担任该节目的名誉顾问。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王老师是戏曲大家,更是教坛楷模,他的一生有将近80多年贡献给了戏曲,教出的学生许多成了当代戏曲界的顶梁柱。王老师上课讲戏,从来都是亲自做示范,哪怕到了60多岁,劈叉、枪花什么都教,上完课经常是大汗淋漓,不得不再换一件衣服,非常敬业。(王金璐学生周龙 评)
摔坏过脊椎,腰部韧带大面积撕裂,竟然不可思议地重返舞台;白发苍苍,还能把腿高抬过额。正是因为坚韧的精神,卓绝的技艺,王金璐被诸多戏迷称为“最帅的男人”“真正的男神”。(
中国新闻网 评)
王金璐很有大武生的仗义风度,他对
京剧艺术的忠诚和执着让人敬佩,直到晚年,他还在锻炼自己,传播京剧,王金璐基本功扎实,功力深厚,他在40多岁时受过重伤,其后有20年没有登台,后来又重返舞台,他的意志是非常值得钦佩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叶少兰 评)
王老师这一生既有台缘,又有人缘,又有戏缘,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完美、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过去有一句老话叫“王金璐的腿,
梁慧超的腰”,可见他的艺术在人们心目当中印象非常深刻。(
中国国家京剧院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 评)
人物纪念
2006年,反映王金璐艺术生涯的《
王金璐舞台人生》大型画册由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王金璐舞台人生》一书收录王金璐从13岁到86岁的照片200多幅。
2017年6月2日至4日,王金璐逝世一周年之际,
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3场“桃李芬芳——缅怀武生名家王金璐
京剧艺术教育生涯专场”纪念演出。王金璐亲传弟子
董玉杰、白少华、
赵永伟、常东、张宏伟、王雪清以及再传弟子王磊、
魏学雷、
詹磊等,演出王金璐生前代表性剧目《捉拿左青龙》《长坂坡·汉津口》《
挑滑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