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云(1906年1月9日-1990年12月13日),河北冀县雀潭桃园村人,
京剧鼓师。
白登云7岁读私塾,后因病辍学,随父在冀县
梆子班学习场面,曾为梆子演员十三红、玻璃翠、
崔灵芝等人演出作鼓师。1918年到北京,为梆子演员和京剧演员作鼓师。后拜京剧鼓师郭德顺、
鲍桂山等学艺。
吕振羽程砚秋、
杨小楼、
梅兰芳、
王凤卿、
余叔岩、
谭小培、
郝寿臣、
孟小冬、
谭富英等合作。1934年8月后,专任程砚秋鼓师。1951年参加
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二团。1960年调
北京京剧团,为程派传人
赵荣琛任司鼓,1963年调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1978年受聘为中国戏曲学校顾问。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
文代会。
人物生平
白登云是
梆子鼓师,7岁随父在梆子班学习
锣鼓,十二岁独闯北京,从天桥为人家打
小锣效力起,苦求技艺,至二十岁左右,就成为一位较为知名的鼓师了,曾佐梆子演员十三红、玻璃翠、
崔灵芝等人演出。
孟小冬十七岁初来北京,首场演出是银行界的堂会,她与
马艳云的《
武家坡》,孙老元(
孙佐臣)的胡琴,白登云司鼓,后来三人很是合作了一个时期。
新艳秋崛起后,以程派为号召,胡琴是其兄王子祥,约白登云司鼓。为打好新艳秋的戏,白看了不少程的演出,加以揣摩;程也曾看过新艳秋的《
红拂传》,对新艳秋这位私淑自学者的艺术点头首肯,更对场面上的鼓师印象深刻。后白登云结束了与新艳秋的合作,礼拜
杨小楼的鼓师、
徽派建筑司鼓艺术的代表者
鲍桂山先生为师。白还曾拜郭德顺等学艺,
吕振羽程砚秋、杨小楼、
梅兰芳、
王凤卿、
余叔岩、
谭小培、
郝寿臣、
谭富英等名家合作。1934年8月后,专任程砚秋鼓师,与琴师
周长华等合作《
梅妃》《
春闺梦》等剧目,配合默契。
个人作品
演出剧目
近代演出
1940年,农历庚辰年: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唱片
余叔岩在国乐公司灌录唱片两张,计有《
沙桥饯别》一张,《伐东吴》《打侄上坟》共一张,由
王瑞芝京胡,白登云司鼓。吃弦竟比长城公司所录各片高出一个调门。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次录音。
1945年8月1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
程砚秋宣布结束“三闭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亦兴奋地宣布结束“三闭主义”,从此实行“三开主义”(开眼、开口、开心),准备再次出山演戏,遂重组“秋声社”班底。其成员除老伙伴
张春彦、
李四广、
慈少泉、
孙甫亭、
高登甲、
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
高维廉(小生)、
储金鹏(小生)、
苏盛贵(老生)、
贯盛习(老生)、卢邦彦(老生)、
林秋雯(二旦)、贾松龄(丑),琴师
钟世章、任志林、司鼓白登云、
月琴吴玉文、三弦
高文诚、大
小锣王富贵、陈文兴等。重组后的“秋声社”为
东北地区难民还乡筹款首演六场义务戏于
长安大戏院。
1949年1月,农历戊子年:秋声社重组
北平和平解放。
程砚秋的秋声社成员除原有的老伙伴
张春彦、高维廉、卢邦彦、
孙甫亭、
慈少泉、李四广、林秋雯、
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
杜联齐、李丹林、贾松龄、李盛芳,司鼓白登云,琴师钟世章,
二胡由夏魁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大部为秋声社老班底。
1953年2月,农历癸巳年:程砚秋剧团成立
由于几年来奔波于国内外各地,程砚秋遂积劳成疾,患心脏、
糖尿病诸症,不得不暂作休息;加之文化部对全国各类剧团开始着手登记整顿,以备加强统一领导,致使秋声社人员逐步四散流失,存在了将近十五年的秋声社遂告解散。
程砚秋剧团遂成立,其成员有程砚秋、筱翠花、李丹林、
于世文、李少广、
贾多才、
王元芝、
刘雪涛、钱元通、姚元秀、
贯盛吉、
苏盛贵、罗荣贵、殷庆瑞、钱世仪、筱玉楼、张鸣纯、杨世祯、陈孝椿,司鼓白登云,琴师
钟世章,
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
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
1984年12月20日,农历甲子年闰十月八日,上午: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举办
社会活动
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在新侨饭店大宴会厅举办。来宾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同志以及荣高棠、
马彦祥、
张君秋、俞林、任桂林、张东川、冯牧、
李洪春、
李和曾、
李万春、
吴素秋、刘厚生、白登云和富连成科班的各班的毕业生
高盛麟、
袁世海、孙盛云、高盛虹、刘盛通、刘元彤、殷元和等等。筹委会人员全都到场。还有在京和外埠来京的富社弟子及各界朋友二百余人,大家围桌而坐,共叙富社今昔,感慨万千,谈笑风生,盛况空前。大会由张君秋先生主持,
叶龙章在大会上首先做了发言。
活动年表
程砚秋二次重组鸣和社
1933年5月,农历癸酉年:程砚秋二次重组鸣和社
程砚秋第二次重组鸣和社,盖因1932年1月1日砚秋赴
欧洲考察
戏曲音乐,旅欧游学逾一年又六个月,返
北平市后即着手重组。除恢复1930年原班外,先后邀请赵桐栅、
李多奎、
俞振飞(1934年9月)、钟喜久、
钟鸣岐、
陈丽芳(1935年1月),又以
刘盛莲易赵桐栅(1935年3月),以琴师
周长华、任志林易
穆铁芬,以鼓师白登云易
杭子和(1934年9月),另请
刘连荣、
谭富英、
陈少霖加入,而使“鸣和社“名角汇集,保证了
程砚秋能够连连排演新剧。
程砚秋组秋声社
1937年4月21日,农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砚秋组秋声社
程砚秋组秋声社,社长
吴富琴。程砚秋与
王少楼并挂头牌,成员有
曹二庚、
慈瑞泉、李四广、
侯喜瑞、
程继先、
鲍吉祥、哈宝山、
李多奎、
苏连汉、钟喜久、
钟鸣岐、扎金奎、
俞振飞、刘永利、
张蝶芬;司鼓白登云,琴师
周长华、任志林,
大锣高文诚,舞台监督
高登甲。不久昆曲音乐家韩子和亦加入,俞振飞八月份脱离返沪由顾
商易。
张春彦代鲍吉祥和哈宝山,慈瑞泉年迈以
慈少泉继之,以
孙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当年新搭入的有
叶盛茂、李克昌。
编剧事宜虽由
金仲荪先生统筹,由于金主持中华戏校、戏曲研究所和《剧学月刊》常务,势难分身,遂先后延聘
杜联齐、
陈墨香,特别是
翁偶虹先生参与新剧的编撰工作。
1939年10月5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三日:李鸣盛、梁雯娟首次登台
李华亭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准备让独生子李士琳粉墨登台。这期间
梁花侬也正为让她学旦角不久的二女儿梁雯娟筹划在京组班演出。李华亭和梁花侬商量,让李鸣盛和梁雯娟合作,首次登台献艺,演于前门外广德楼戏园。首演前,李华亭请老翰林周养庵为儿子起艺名,遂用“鸣盛”二字,从此李士琳改名为李鸣盛。
当日《
新民晚报》对此以“梁雯娟等组班,
李鸣盛、
马崇仁各演名奏”为醒目标题,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谈到李鸣盛时,写道:“李鸣盛为李华亭氏之长公子,今年十四岁(实为十三岁)唱老生,艺兼谭马,聆其清唱者,靡不叫绝,许其为非池中物。此次与梁雯娟合作,同行组班,特选其得意名奏之捉放曹。鸣盛之登红,此为处女作,饰
陈宫,由
裘盛戎饰
曹操,
哈宝山饰
吕伯奢,更足增色矣”。同时登出了李鸣盛的便装照片。
后世纪念
2016年11月9日,
中国戏曲学院和
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在北京商务会馆联合举办“一代鼓王——白登云
京剧司鼓艺术”音像资料出版发布会暨纪念白登云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