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玲(1929年-2006年2月15日),原名陈志坚,艺名永玲,被戏迷称呼为“小筱翠花”,祖籍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乡大年陈村,出生于山东青岛,
京剧著名演员。陈永玲、
张君秋、
毛世来、
许翰英合称为京剧“四小名旦”。
陈永玲8岁学艺,9岁登台,因酷爱京剧,年仅10岁即去往北京学艺。进入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学刀马旦,后学花旦,曾拜南方“
四大名旦”
王芸芳为师学旦,师从
筱翠花。1940年赴
天津市出演《
四郎探母》《
红鬃烈马》等戏,誉满津门。1947年,经民众票选为“后四小名旦”时,陈永玲年仅18岁。后经恩师筱翠花引荐,又先后拜“四大名旦”中的
荀慧生、
梅兰芳、
尚小云为师,陈永玲1951年参加
谭富英、
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后转为北京市京剧二团)。1953年赴
朝鲜参加慰问演出。1954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与
袁韵宜合演《村姑与牧童》,获演员
二等奖。1956年进入甘肃京剧团,任主演。曾编演《祥林嫂》《
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后遭遇文革的冲击,阔别舞台十五年,1980年才得以平反,重返舞台。他晚年往返各地,努力培育
京剧人才。1986年,陈永玲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担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在北京病逝。
陈永玲唱作俱佳、戏路宽广,他擅长刀马旦、花旦、花衫、青衣等多种旦角类别,是集梅、尚、荀、程、筱派绝技于一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擅演剧目有《
贵妃醉酒》《
小放牛》《
小上坟》《拾玉镯》《
铁弓缘》等。
人物生平
富家出身
1929年,陈永玲出生于山东青岛,原名陈志坚。他的父亲曾在
青岛市主办《胶澳日报》,担任社长和总编辑,母亲精通文史,擅长英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他的母亲酷爱
京剧,家中多与名伶来往,受到家庭影响,陈永玲从小偏爱唱戏。出于对他的疼爱,家人曾经把戏曲艺人请到家中教他学唱戏,从此助长他对京剧的痴迷。曾拜南方“四大名旦”之一的
王芸芳为师学旦。1938年,10岁的陈永玲不顾父亲反对,离开青岛,到
北平市(今北京)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戏。
少年学艺
1938年,陈永玲被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校长金仲荪看中收下,安插在永字班。戏校学生都取艺名,陈永玲改名就从这里开始。按照中华戏校的规矩,除武旦外,旦行不安排男学生。陈永玲入校后循例先跟着著名的刀马旦演员九阵风(
阎岚秋)学习刀马旦,可他特别喜爱
筱翠花(
于连泉)的花旦艺术,一次跑去后台看名角们装扮,
尚小云叫他问话,然后建议筱翠花收徒,于是陈永玲虽然没有正式拜师筱翠花,却跟随筱翠花学会了《探亲家》《
战宛城》《打樱桃》等筱派剧目,得到筱派真传,从此在戏迷中得到“小筱翠花”的美誉。直到1941年,才正式拜筱翠花为师。
誉满天津
为躲避日本人,1940年11月中华戏曲学校解散,陈永玲领了毕业证实际没有学够年头。他一边随筱翠花学戏,一边赴名角云集的天津搭班作艺,先后与
李宗义、
李多奎合演《
四郎探母》《
红鬃烈马》,又与
侯喜瑞、
孙毓堃合作扮演《挑帘裁衣》里的潘金莲,《翠屏山》里的
潘巧云、《
卖油郎独占花魁》里的花魁、《
小上坟》里的萧素贞等角色,备受欢迎。他与侯喜瑞、孙合演《
战宛城》,在其中饰演邹氏,演技精湛,看得台下观众大呼“小筱翠花”。从此“小筱翠花”之名誉满天津。
1944年,陈永玲挑大梁组成玲声社,在
北平市、天津声誉颇隆。第二年,陈永玲与张春华赴上海联袂献艺,以《小上坟》《二进宫》等戏目,连演50余场,引起轰动。1946年1月开始,陈永玲与
王金璐、
李金鸿、
储金鹏、
高玉倩等北平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校友们,连演3个多月,期间还举办冬赈义演。一时间,他成为京、津、沪南北观众交口称赞的青年京剧名家。
1947年1月,有“小梅兰芳”之称的
李世芳因遭遇飞机失事去世。8月由北京《纪事报》发起历时45天的“四小名旦”选举,共收到20余万张选票,产生新的“四小名旦”,依次为
张君秋、
毛世来、陈永玲、
许翰英。为了表示答谢,他们在当选的当日——1947年9 月15日,在
北平市演出了《小白蛇传》,其中是许翰英的“游湖借伞”、陈永玲的“金山寺”、毛世来的“
断桥”、张君秋的“祭塔”。为区别以前的“四小名旦”,把他们四位称为“后四小名旦”,那时陈永玲仅18岁。
众师亲授
1946年至1948年,筱翠花先后为陈永玲引荐,拜在
梅兰芳、
荀慧生、
尚小云的门下。四大名旦中的梅、荀、尚都很器重陈永玲,他先后学习了梅派的《
京剧《霸王别姬》》《
宇宙锋》《
贵妃醉酒》《
贩马记》等,尚派的《
穆柯寨》《银空山》《
十三妹》《
昭君出塞》等,荀派的《
战宛城》《拾玉镯》《
铁弓缘》《辛安驿》《红楼二尤》《
红娘》《鸿鸾禧》等。最后又拜名旦
朱琴心为师,学了《采花赶府》《
春香闹学》《御碑亭》等名剧。当时菊坛流传俗话:“北京学艺、
天津市验收,
上海市赚钱”。陈永玲凭精湛技艺,在天津唱红,一直红到上海滩。
陈永玲吸收各流派的精华,将其融为一体,为今后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他的《
贵妃醉酒》得自
梅兰芳的真传,并展示出他从
程砚秋那里学来的水袖功,以及荀派的柔媚俏丽、筱派本门轻盈的圆场。
佳作频出
1947年至1948年,陈永玲与
李少春、
袁世海合作演出《
野猪林》饰林娘子,与中华戏校校友合演《桃花扇》饰刘金蝉,与
叶盛兰合排《鸳鸯泪》饰周妻。1951年陈永玲参加
谭富英、
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后改为北京京剧二团),出演了《
小放牛》《姑嫂英雄》(与
杨荣环合演),在裘盛戎的《
姚期》中饰演郭妃。1953年随团赴
朝鲜前线慰问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谭裘二位合演《
探皇陵》《秦香莲》《战太平》等剧,反响非常好。
京剧新编
1956年,陈永玲调到
甘肃省京剧剧团,在担任主演的同时兼任编导。他先后导演过《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1963年自编、自导、自演
鲁迅名篇《祥林嫂》,编演了《
苗青娘》《贾宝玉与林黛玉》等新剧,而新编
历史剧《
火烧望海楼》是
清代抗英的戏,这些新编剧目,为丰富京剧舞台艺术做出积极贡献。
阔别数载
1957年“反右”运动中,陈永玲被扣上了“暗藏右派”的大帽子。1965年,自反对《
海瑞罢官》始,历史剧、古装戏被打入冷宫,更不允许男扮女装演戏。整整15年,陈永玲不能登台演戏。1966年,陈永玲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先后被劳改、下放、左腿被打坏膝盖骨。1973年被判7年徒刑,1979年宣布解除刑期。1980年,陈永玲得以平反,享受演员八级的待遇。平反后,陈永玲曾任青海京剧团任主演兼艺委会主任。
重登舞台
1980年陈永玲到北京参加
尚小云先生追悼会,应邀为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示范演出《
小放牛》《
贵妃醉酒》。同年12月,他在北京中和戏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作演出了《小放牛》和《贵妃醉酒》两剧目。1981年他应邀参加首次纪念
梅兰芳诞辰90周年的演出活动,傍着梅葆玖在《
红鬃烈马》里扮代战公主,仍保留了当年陪伴梅兰芳时的表演方法。
1987年6月,陈永玲应邀参加湖北省京剧团在香港的演出,与著名丑角朱世慧演出《活抓三郎》。而后陈永玲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
1994年,陈永玲应邀赴台湾与陆光国剧队合作,演出了场精彩的双剧《铁弓缘》和《
贵妃醉酒》。
晚年经历
1996年,陈永玲移居
台北市,努力培育
京剧人才。他接受国光剧校邀约开课讲学,台湾著名京剧花旦朱胜丽、
魏海敏是他的弟子,而魏海敏是继
顾正秋之后的第二位获得“终生艺术成就”奖的坤伶。青年旦角
李胜素的《
廉锦枫》因得到陈永玲的亲授,而获得全国大奖。台湾省著名演员吴海伦、吴美兰也是他的学生。陈永玲年逾七旬仍往返于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之间,竭力振兴国粹京剧艺术,有时应邀与移居海外的名角冯少良、杨树伟、
薛亚萍等演几出戏。香港著名影星
汪明荃也是陈永玲的学生。著名影星
斯琴高娃曾随他学艺,2003年陈永玲生平首次触电,在电视剧《假装爱上你》中饰演的就是斯琴高娃的
京剧老师。
陈永玲在辞世前两天还在为
常秋月授艺教戏。2005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决赛上,常秋月以筱派的《
翠屏山》登台亮相,获得花旦组金奖。陈永玲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13时15分在北京病逝。
作品年表
表演特点
苦心孤诣
陈永玲的“卧鱼”很见功夫。“卧鱼”这一特技,演员开始向下蹲身时必须先提一足,把一条腿横到后面,把重心完全集中在另一只脚上。在“下腰”的整个过程中,
凤冠上的珠子不许碰出声音,左右两侧下垂的“桃”(凤冠两边宽幅度的硬质流苏)不许摇晃,斜身向下卧倒时应做到“三不沾”,头部、尻股和臂肘都不许沾碰台毯。陈永玲虽年逾半百,但无论身段、造型和脚趾用力的劲头却一丝不苟,仍按照上跷的尺寸和路子来表演,掌握火候恰到好处,无论身段或亮相,以及保持舞姿的连贯性方面,都达到稳、准、美的标准,使人看得心旷神怡。
陈永玲曾与儿子
陈霖苍谈到,非常想为青年
京剧演员讲一讲”京剧旦角的法则”,青衣的脚步,花旦的脚步,武旦的脚步,刀马的脚步,懂得这些,年轻人就不会“犯规”了,因为台下的观众全是“裁判”。
陈永玲善于观察生活,而且模仿得生动细腻。他住院时观察护工的表情、眼神、语调,随之就能“克隆”,让一旁的跟随学习的京剧花旦演员常月秋深为赞叹。
博采众长
1981年他应邀参加首次纪念
梅兰芳诞辰90周年的演出活动,傍着
梅葆玖在《
红鬃烈马》里扮代战公主,仍保留了当年陪伴梅兰芳时的演法,正反鹞子翻身、掏子、背马鞭、踢腿接快卧鱼等独有的特殊技巧,依然干净利落。
陈永玲的《醉酒》,表演上最突出的是他的步法。余玉琴、路玉珊和筱翠花演戏都是踩跷,陈玉玲演出已不踩跷,但是保留了大量的踩跷步法,且有不少动作和姿态都是筱派特点。而陈永玲跟随筱翠花学戏的阶段,筱翠花打麻将时他在旁服侍,八圈下来始终绑着跷给沏茶,曾以此练习跷功。
陈永玲的水袖功夫也很可观。杨玉环出场是整冠后的投袖,幅度大而倾斜度低,左右两摆,全是花旦风格,即筱派演法。但后面他还用了尚小云常用的小幅度花瓣形圆投袖,和荀慧生常用的单手背在身后懒洋洋的大幅度的长投袖。他在艺术上能博采众长,反复揣摩,才有这样的成功。
人物关系
家庭
父亲:曾主办青岛《胶澳日报》,担任社长和总编辑。
母亲:精通文史,擅长英语,曾在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任职。
妻子:名伶
言慧珠之妹言慧兰,1985年查出癌症,治疗无效,后转到兰州医治,1994年病逝。老年丧偶,陈永玲悲痛万分。
儿子:(长子)
陈霖苍,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净行,师承
尚长荣,现为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甘肃省京剧团团长,北京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
师承
师父:王芸芳
徒弟
尚长荣: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卢美珠:京剧演员
魏海敏:台湾省著名京剧花旦,是继
顾正秋之后的第二位获得“终生艺术成就”奖的坤伶。
吴海伦:台湾省著名演员
吴美兰:台湾省著名演员
人物评价
“陈永玲先生是集梅、程、尚、荀、筱派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他的艺术精神值得研究、推广和效仿,他给京剧艺坛带来了辉煌,是京剧演员们最佩服的大师之一”——中国四大名旦
尚小云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
尚长荣。
“过去贫苦人家为了糊口才让孩子去戏班学戏,但陈永玲作为富家子弟去唱戏,可见他对艺术之追求非同一般。他塑造的古代不同时期性格、形态学 各异的妇女形象深入人心,他是天才加勤奋的京剧表演大师。”——中国剧协副主席、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会长、曾扮演《
红灯记》中李铁梅的
刘长瑜“我父亲的出场走得很快,心态是等待
李隆基,深怕自己慢半拍,误了见皇上;还有‘醉酒’,醉了以后他希望别人以为他真的醉了,还希望告诉别人我没有醉,极力地控制自己;还有他‘闻花’,是纯粹筱派的技巧,他两次盘腿下去,他闻到的花很香,拿起花之后他想法变了,他把美丽的花搓碎了,一点一点掉到地上这个过程,我觉得是他对人物的内心的深刻掌握及感受。”——国家一级演员
陈霖苍“我童年时代就认识永玲先生,那时他只有20来岁,特别漂亮,一双眼睛尤含风韵,尽管他留着时尚男子流行的分头,一样的西装革履,但我仍然好长时间疑惑他时女扮男妆。多年后重睹故人,他已非昔日容颜,粉彩遮不住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嗓音也不似当年甜润。他在灯火通明的诺大舞台空间里,始终保持着不瘟不火、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波澜不兴而能风情万种,看似
无心而能细腻入微,于娇慵、郁闷中隐隐透出内心深处的怨艾、渴望,仿佛并未做戏而浑身是戏。角色一直紧紧牵住观众注意力的与其说是形,毋宁说是意,是神,意在形先,传神写照,就是筱派表演的妙处么?后面‘刺婶’一场还走了一串高难度的‘乌龙绞柱’,赢得满场喝彩。”——著名
京剧评论家
刘连群“他演的花旦戏活泼,青衣戏稳重,而且又能演悲戏,又能演
玩笑戏,哪出都好。他的新戏也好,比如,他来个《
战太平》中装疯的二夫人,他都能够得好。他太入戏了,给戏提色,甚至有的演员都‘怕’他。”——京剧艺术家
王金璐“京剧《
小放牛》和《
小上坟》一样,也是一出载歌载舞的京剧,讲述妙龄村姑与少年牧童一起下山寻找杏花村酒店的故事。陈永玲扮演村姑时,已然五十开外,却身段灵动,顾盼生辉,展现出二八少女的天真可爱、俏皮活泼。在剧中,陈永玲施展了‘抖肩’、‘探海’等优美的舞蹈技巧,连俯身喝水都仿佛蝴蝶啜饮,是我见过的除了‘卧鱼’以外,
京剧舞台上最美的呈现喝水的程式了。此外,在念白、唱腔上,陈永玲吐词清晰,唱腔娇嗲甜脆,让人忘却他的性别、年龄,这内外兼修的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得来。”——中国国家话剧院戏剧评论、艺评人乔宗玉
参考资料
追忆名伶陈永玲.mp.weixin.qq.com.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