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科,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落叶或常绿乔、灌木,极稀
草本。单叶对生或互生,少数近于轮生;
叶脉羽状,稀掌状;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
托叶或有托叶,分裂或不裂。花两性或单性异株,常组成圆锥、伞形、
聚伞花序,个别属为
头状花序,具
苞片或总苞片;
花萼管状,与子房合生,先端具3-5萼片;花瓣3-5,镊合状或
覆瓦状排列;
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子房下位。果实为
核果或
浆果状核果。
形态特征
先端具3~5萼片;花瓣3~5,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互生,子房下位,1~4室,每室具1下垂倒生
胚珠。果实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本科缺乏系统的形态解剖资料。毛常为单细胞,有时呈丁字着生;
叶缘稀具腺状锯齿;木材中导管的分布为散孔材;导管间的纹孔为梯纹;
维管束具梯状
冲孔板;单列射线,大部由直立
细胞组成,但在中间部分的多列射线则具横卧细胞。本科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x=8~11,19。花粉为
单型花粉,花粉粒为长球形至近球形;极轴21~79微米;具3(拟)孔沟;外壁
散逸层具细网状或刺状雕纹。有16属约130种。
发现
山茱萸科为古老的一科植物,它的化石最早发现于
白垩纪赛诺曼期,或认为发现于上白垩纪、第三纪
古新世(穆戈扎雷)。
中原地区最早发现本科的
山茱萸属(广义的Cor-nus)植物化石是在第三纪
中新世中期——
上新世早期,采于山东临朐(山旺组)。
分布范围
具两
极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
温带至
热带高山地区,
北半球寒带也有个别属分布。中国产9属60余种,其中
特有种达40余种。除新疆、
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复杂,且受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故本科植物在
云南省、
四川省两省分布的属、种均较丰富,种下的等级也较多。
本科植物除草茱萸属为
草本,在中国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区的针叶林下外,其余各属多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或生于亚高山针叶林下,常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土壤湿润肥沃、pH值5~6的山地黄壤、黄棕壤、灰棕壤中。
主要价值
园林景观应用
山茱萸科植物多为乔灌木,
树干挺拔,树形高大,冠幅宽阔,枝叶繁茂,分枝较高,生长迅速,寿命长且耐寒和耐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较低,很适于作行道树;如
灯台树(Bothrocaryumcontroversum)、木(Swida macrophylla)、
光皮梾木(Swida wilsoniana)、
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hongkongensis)等。山茱萸科植物花多白色,典雅繁盛,花后绿叶
山里红;花繁果盛均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落叶种类叶片还会变成黄色或红色,可作为
秋色叶树种使用。山茱萸科很多树种也可供观赏枝干,枝干或具有独特的风姿或具有奇特的色彩,丰富了其应用特色。如光皮梾木茎干挺直,树皮斑斓,白绿相间;红子(Swida hemsleyi)、灰叶梾木(S.poliophylla)、德钦梾木(S.monbeigii)的枝为紫红色;
红瑞木(S.alba)的枝为红色;
小梾木(S.paucinervis)枝为紫褐色;均可作为彩色观枝的优良材料。
药用价值
山茱萸在我国有悠久的医用历史,味酸,微温,临床用其干燥果肉,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能,是
六味地黄丸等多种中药的主要原料。临床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强心,抗休克,抗
心律失常,降血糖,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已从山茱萸植物中分离得到
挥发性成分、
环烯醚类、
单宁和
黄酮等4大类成分。
油料资源
梾木类多数植物种子含油,是重要的燃料油资源,但在我国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
光皮梾木与
毛梾是两种公认的油料树种,果实含油率均高于30%,产籽油可达1350kg/hm。
枸骨木油的主要
脂肪酸成分为
月桂酸、
肉豆蔻酸、
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和
亚麻酸,其中,油酸28.3%,亚油酸38.85%,正是由于梾木油中含有不
饱和脂肪酸,使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其他利用价值
山茱萸科中许多灌木根系发达,萌蘖性强,适于河岸、林缘、边坡、湿地等立地环境栽植,固土防蚀、涵养水源作用明显,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
小梾木等灌木类还是编织业的优良材料。光皮树与
梾木的树皮和叶可提炼胶,花是良好的蜜源,果肉及种子还可制造肥皂、油漆等。
药用药效
气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
足少阴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
耳鸣,腰膝酸痛,阳
遗精,
尿失禁尿频,崩漏
带下病,大汗虚脱。
内热消渴。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
枸杞子、
莬丝子、
杜仲等配伍。 2. 用于遗精,遗尿,
小便频数,及
虚汗不止。对
肾阳虚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
荔枝菟丝子、沙苑
铁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
龙骨、
牡蛎科等同用。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
芍药等配伍应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
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
家兔、大鼠晚期
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
免疫系统的影响,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
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
淋巴细胞的活化。
山茱萸总和
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
免疫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
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
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
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
抗炎药、抗菌,山茱萸水煎剂
p-二甲苯污染源、蛋清、
食用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
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
肾上腺内
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
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
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
山茱萸对
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
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
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
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简易处方
[汗出不止]山茱萸、
白术各15克,
龙骨、
牡蛎科各30克,水煎服。
[
尿失禁]
山茱萸、
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
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
五味子6克,
益智仁6克,水煎服。
下级分类
山茱萸科,
山茱萸属。又名
红梗木、
凉子木。落叶灌木。老干
栗色,枝血红色。叶对生,椭圆形。
聚伞花序顶生,花乳白色。花期5月-6月。果实乳白或蓝白色,成熟期8月-10月。
有几层近于轮生的枝条,上部树冠较窄,下部较宽,形如
灯台,故名。喜生于向阳、
土层深厚肥沃、局部平坦地区;树形美观,为好的行道树种;果实俗名“灯台籽”,含油量较高,民间用以榨油,是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木材可供建筑、器具和雕刻等用。
产于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南部、
河南省西部、
山东省中部以及华东、
华中地区、华南和西南各省区。分散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密林中或杂木林下。
树高6~15米;树皮厚,黑褐色,条形块状开裂,小枝近于对生。叶对生,冬季凋落。顶生伞房状
聚伞花序;子房下位,
花柱棍棒形,
核果球形,核骨质,无孔穴。毛梾为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果实含油量达27~38%,供食用或高级润滑油用;木材红褐色,美观,可作家具、车辆和农具等;叶和树皮可提取栲胶;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石缝中,为一种“四旁”绿化或水土保持树种。
产于
山东省,
山西省、
河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
江西省、
湖南省等省。
朝鲜、
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400~1500(~2100)米的林缘或森林中。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叶对生,纸质、卵状
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
伞形花序,有卵形总
苞片4,厚纸质至革质,暗紫色,开花后脱落。
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山茱萸的果实称“
红枣皮”,俗名“枣皮”,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味酸涩,性微温,为弥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产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分布于海拔600~2200米的森林中。为落叶小乔木,高2~10米;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叶对生,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顶生球形
头状花序,具有4枚白色至淡黄色卵形至卵状
披针形的总苞片;花小,黄色。果为
聚合果。四照花成熟的果实味甜多汁,俗称“山荔枝”,可以
生食。又可为酿酒原料,
花序极为美观,常引种为庭园观赏植物。
台湾及华南各省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为常绿小乔木,稀灌木状,树皮灰绿色。枝、
叶均对生;叶厚革质,椭圆形,边缘有5~7对粗锯齿。花单性异株,呈顶生
复总状花序,花4数,子房下位。
核果圆柱状,幼时绿色,成熟后鲜红色,常1~2年生果序同生于枝上。本种冬季有鲜红色的圆锥状果序及常绿叶片,可栽培作观赏植物。
广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生于海拔3300米以下的亚高山针叶林及常绿阔叶林下,性喜阴湿。
大日本帝国也有分布。民间称“叶上珠”、“叶上花”、“大叶
天麻子”。落叶灌木。叶纸质,卵形或卵圆形,边缘有刺状细锯齿,
托叶线状分裂。花单性异株,常成
伞形花序生于叶面的中脉上,稀生于小枝上部的叶腋,花3~5数。
浆果由绿色至红色、黑色,有3~5分核。民间常将本种茎的髓部及果实作药用。
山茱萸科,
桃叶珊瑚属。别名:
青木、花叶青木。桃叶珊瑚的栽培变种。常绿灌木。小枝粗圆。叶对生,革质,暗绿色,有光泽,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广楔形,
叶缘疏生锯齿。叶面散生大小不等的黄色或淡黄色斑点。雌雄异株,3-4月开花,花紫色,
复总状花序顶生。浆果状
核果短椭圆形,11月成熟,成熟时鲜红色。原产
日本和
朝鲜半岛。
相关知识
恩格勒将本科置于
伞形目(Umbelliflorae),介于
八角枫科及嘉丽亚科之间。哈钦森则置于五加目(Analiales)中,位于八角枫科及
蓝果树科之前。克朗奎斯特则认为应置于
山茱萸目(Cornales)中,介于蓝果树科及嘉丽亚科之间。塔赫塔江也置于山茱萸目中,但位于八角枫科及
桃叶珊瑚科(Aucubaceae)之间。
对科下分类系统,有将本科分为2
亚科,3亚科,4亚科等不同意见,还有人认为本科中的Aucuba、Helwingia、Mastixia属可独立成科,称Aucubaceae、Helwingiaceae、Mastixiaceae。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