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隶属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区,位于江门市东南部,南接新会区睦洲镇,西依江门水道与新会区会城镇分界,北靠蓬江南岸与蓬江区为邻。区下辖
外海街道、礼乐、江南3个街道,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37.47万人。
江海区濒临
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常吹
西南季风,冬季以
东北季风为主。江海区境域主要河流有
西江干流江海段、礼乐河和小海河。该区在明、清时期,今江海区域地归
新会区县潮连司辖。民国期间,除江南一带一度属江门省辖市地域外,其他地区仍为新会县治。
新中国成立后,江南、滘头、北、外海先后划归
江门市,2013年,江门高新区与江海区
合署办公。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区内,广中江高速北延线贯穿境内。2017年,江海区被评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2022年,江海区全区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实现规上
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进出口总额301.7亿元。江海区坚持工业立区,拥有工业企业超4500家,亿元企业超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60家。
江海区是
辛亥革命先驱国叔
陈少白先生的故乡,其故居被定为
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佛教名寺茶菴寺(六祖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自然最佳结合林”的主灌河生态
防护林、白水带旅游度假区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江门市市区原分为29个保345个甲,人口67000多人。1950年10月把市区划分为6个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员会,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组,各段受江门镇冬防委员会领导。各冬防组织作为团结好人、管制坏人及传达上级指示的群众性组织形式暂时代替旧的保甲制。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人民政权,设街道办事处,按人口及地方情况划分为水上、
河南省、北街、堤东、太平、圩顶、仓后、羊桥、沙仔尾9个办事处(北街圩原属石冲乡现划归市区)。办事处属下有6至7个居民委员会,每一居委会辖内有300至600户。居委会属下有17至22个居民小组,每一居民小组管理13至15户。
1957年下半年办事处合并,由9个并为5个,堤东并太平为堤东,仓后并圩项为仓后,沙仔尾并羊桥为沙仔,水上并河南为水上,北街不动,共为5个办事处。1958年10月间水上归并仓后为仓后办事处。
1960年人民公社化时于5、6月间将街道4个办事处改为4个分社,即北街为北街分社,堤东为堤东分社,仓后为中区分社,沙仔为沙仔分社,各居委会、居民小组按原来不动。
1961年4月将4个分社合并为两个公社,北街、堤东并为东区公社,仓后、沙仔并为西区公社,下设管理区,共有9至11个管理区,各居委会、居民小组仍未变动。
1963年3月左右,将2个公社合并为街道人民公社,各管理区取消,恢复1957年时的5个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5个办事处,下属共有43个居委会。
1969年3月8日由市革委会民事组划出成立
江门市民事战线改为江门市民事战线革命委员会。战线属下5个办事处,改为“××区革命委员会”居委会改为“××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下半年民事战线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复为江门市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初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由“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1978年3月中旬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街政科”代替“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街道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
1979年11月后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称“××居民委员会”。
1983年4月革委会办公室街政科改为
江门市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属下5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8月,城区更名为江海区。1994年8月~1995年4月,江海区下辖
外海街道、礼乐两镇和江南街道,共辖43个管理区、14个社区(社区设居民委员会)。其中,外海镇19个管理区(含
滘头街道、滘北),1个社区;
礼乐街道镇24管理区,2个社区;江南街道11个社区。
1995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行政街道,分别设置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16个社区,其中外海1个、礼乐2个、江南11个、滘头2个;55个管理区,其中外海17个、礼乐24个、滘头10个、滘北4个。
1999年4月后,撤销管理区,改称行政村。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之后,江南社区多次调整,由原15个撤并为6个。至2002年7月,全区共有11个社区、55条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江海区是江门
市辖区,下辖外海、礼乐、江南、
滘头街道和滘北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10.53平方公里。江海区地处江门市东南部、市辖区中心位置,东与
古镇镇隔江相望,南与
新会区睦洲镇相邻,西与新会区会城相连,北与
蓬江区相靠。
江海区地处北纬22°29′23″至22°36′23″、东经113°03′45″至113°10′50″之间,是
西江下游出海口的要冲。陆路距
广州市101公里、
香港特别行政区265公里、澳门107公里;水路距广州106公里、香港95
海里、澳门53海里。水陆交通纵横,十分方便。2003年,面积110.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2.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水域面积7.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水陆面积比例为1:13.36。
地形地貌
在漫长的
地质年代中,由于受内、外地质
应力的作用,境内逐渐形成北部偏高,中南部偏低,自北向南倾斜的多元地貌。西部白水带一带为
丘陵、
台地,南部为平坦宽阔的
三角洲平原。
在6~10亿年前的元古代,江海辖区与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一样,处于一个北东---南西走向。在升降活动频繁的大海槽中,至下
古生代寒武纪末,由于加里东造山运动,
地壳深部
岩浆侵入,区内沉积
地层局部隆起,后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了牛山、鸡山等丘陵及南大岗台地、残丘。而滘头—麻园—外海一线以南地区为海陆过渡地带,晚更新世属河流
冲积平原,沉积了厚约1~7米的
砾石、砂砾、中
粗砂、粉细砂等。早
全新世初期开始受到
海侵的影响,中全新世气温渐渐升高,
海平面继续上升,海水进一步深入,晚全新世初期海水仍影响该区。在礼乐镇礼东李树围分布有北东—南西走向,长800米、厚约3米的
牡蛎科壳堤;外海南山存在
海蚀平台及在平台前方平原地层明显分布有牡蛎壳层,皆充分证明今江海区境内曾为沧海。随着
珠江冲积物的堆积,滨线不断前移,海水逐渐后退。至宋代,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
气候特征
江海区位于
北回归线以南,近临
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常吹
西南季风,冬季
东北季风居多。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青。日平均气温21.8℃~23.2℃,年降雨量1600~2700毫米之间。
春季(2月中旬至4月下旬):冷空气活动减弱,南方
暖湿气流增强并向北推进,气温明显回升。
降水量增多,间有暴雨、洪涝等。初春常出现低温阴雨和
倒春寒。少数年份有
热带气旋出现。
夏季(4月末至10月下旬):盛行西南季风,是全年雨量、热量、日照最充足的季节,强对流和
雷电天气较频繁,常受热带气旋影响。盛夏,在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冷空气活动早且强度强的年份,9月下旬后会出现寒露风,危害晚稻抽穗扬花。
秋季(10月末至次年1月中旬):受北方冷空气南侵影响,温度逐渐下降,降水减少,晴朗干燥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偶有
霜冻。
冬季(1月下旬至2月中旬):盛行东北季风。气候寒冷小雨,
小寒至
大寒为一年最冷时段。由于冷空气频频南下,常出现
寒潮、低温阴雨和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36%,太阳辐射量占全年的18%。
台风、暴雨、寒潮、洪患时有发生,工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
江海区土地资源丰富。可建设区域有54.75平方公里,2008年以来可提供的建设用地6000亩,为承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提供了资源载体。
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有
西江干流江海段、礼乐河和小海河。外海、礼乐地域河涌呈网状分布。辖区有丰富的建筑用石矿藏,种类为细粒
花岗石、混合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分布于外海季山,混合花岗岩在白水带风景区一带。礼乐一带蕴藏有
沼气,分布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埋藏于地表5米以下,储量3.5万立方米,化学成分以
甲烷为主。野生植物资源有蕨类、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门等3类,以白水带风景区
丘陵地带最具代表性。
行政区划
2004年8月25日,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礼乐镇建置改制,由镇改为行政街道,设立街道办事处,并开展“村改居”工作。是年末,江海区下辖5个街道,共34条行政村,29个社区。
2015年8月10日,撤销
滘头街道、滘北街道,将其行政区划并入江南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江海区辖江南、礼乐、外海等3个街道。
人口民族
综述:江海区境内的居民源流,陈姓、
李姓、
赵姓、
张姓、
林姓、
马姓、
伍姓、
蓝姓、
于姓、
区姓、
谭姓有
宗祠或
家谱可考,其余姓氏的居民据口碑传述多由近邻的
杜阮镇、潮连、荷塘迁至,少量从外县、外省移民定居。据2004年姓氏调查统计,境内有108姓。
人口总量:2004年末,江海区常住户数增加至50345户,常住总人口150786人,占江门市区人口11.33%。暂住人口39994人。常住户数比1994年增加11619户;常住人口增加18924人。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海区常住人口为364694人,占江门市常住人口的7.6%。
人口分布:1953~2000年,今江海区境内的人口多集中于礼乐、外海地域,而江南、
滘头街道、滘北所占总量不多。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礼乐、外海地域人口占83.6%,而江南、滘头、滘北占16.4%。此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地域人口分布发生变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礼乐、外海地域人口占65.67%,而江南、滘头、滘北占34.33%。
人口密度:2004年,辖区常住人口密度增至1364人/平方公里。其中外海959人/平方公里,礼乐1192人/平方公里,江南9023人/平方公里,滘头2455人/平方公里,滘北2015人/平方公里。
民族构成:境内人口以
汉族为主。1964年前是纯汉族人口地区。据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只有礼乐登记
壮族1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个数增加,但人口极少。其中礼乐有壮族、
藏族、
满族、
瑶族各1人。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务工或干部调动,少数民族人口明显增长。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7个民族,其中汉族185279人,占全区人口的98.02%;有少数民族26个,共3745人,占1.9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海区常住人口为364694人。
经济
综述
1994年8月起,区委、区政府实施“工业立区”、“强镇富民”战略,国有、集体企业于2001年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成为工业经济的主体,
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制造业、
化工原料制造业、五金制品业、染织化纤行业渐成规模。农业生产已从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生态农业。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19.80亿元。
1994年,全区生产总值5.89亿元,2004年增加到19.80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994年7222万元,2004年增加到2.0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994年3.71亿元,2004年增加到10.41亿元;建筑业1994年1696万元,2004年增加到5299万元;商业、饮食业1994年6895万元,2004年增加到3.67亿元;其他服务业1994年5912万元,2004年增加到3.18亿元。
2009年,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位居全市第一;人均生产总值44154元,增长9.89%;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13.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0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06%,增幅名列全市第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2%。
2018年,初步核算并经市
统计暨普查局核定,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1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3.3%;
第二产业增加值119.67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6.90亿元,增长0.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8%,批发和零售业下降14.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4%,
金融业增长4.1%,房地产业下降3.7%,其他服务业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2.6:62.5:34.9。人均GDP为7.10万元,增长6.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92人,比上年增加10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9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3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8%。全年开展劳动力
技能培训1372人,新增转移就业劳动力975人。
年末私营企业8054户,注册资金155.42亿元,分别增长13.2%和25.4%;
个体工商户19007户,注册资金4.54亿元,分别增长19.5%和24.2%。
全年地方一般
公共预算收入13.42亿元,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12.02亿元,增长1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6亿元,增长20.4%。
经
江门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0年江海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2.8%;
第二产业增加值131.70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8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2.1:52.9:45.0。
2021年,江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32亿元。
2022年,江海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018年,江海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1.1亿元,下降15.2%;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22.5亿元,增长6.1%;民营经济投资114.5亿元,增长26.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41.3亿元,增长27.9%;第三产业投资106.8亿元,增长15.5%。分类别看,工业项目投资41.3亿元,增长27.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7.9%;房地产开发投资76.4亿元,增长37.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51.5%;基础设施投资25.5亿元,增长24.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7.2%。
2018年,江海区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19.4万平方米,增长23.5%;商品房竣工面积25.6万平方米,增长31.3%;商品房销售面积58.0万平方米,下降17.6%;商品房销售额57.4亿元,下降0.3%。
第一产业
1995年,初步形成多层次综合发展的农村产业格局,尤其
第二产业占明显优势。在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各镇、村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实行村民自治,营造和谐农村社会氛围,并努力贯彻区委、区政府发展工业不牺牲农业的决定,兴建万亩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水产基地”,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农业
总产值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据统计,至2004年,区农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06亿元提高到4.27亿元,年平均增长9.20%;其中1995年和1996年分别增长49.29%、9.60%,超过年均增长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94年的3218元提高到2004年的5634元,年平均增长5.76%,其中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增长分别为16.50%、6.50%、11.80%;1999年和2000年的增长均为8.10%,超出年均增长水平。其中外海镇由1994年的人均4173元增加到2004年的人均5692元,礼乐镇由1994年的人均3353元增加到2004年的人均5633元。
2018年,江海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7亩。
甘蔗种植面积7731亩,增长6.1%。蔬菜种植面积28946亩,增长1%。全年粮食产量173吨。
甘蔗产量42615吨,增长6.1%。蔬菜产量41400吨,增长1.7%。
第二产业
1994年,全区有区属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90个,
总产值17.15亿元,上缴利税总额1.78亿元。其中高路华
集团公司、美美人造皮厂、江日镜钢有限公司工业产值超亿元,高路华集团公司、江日镜钢有限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全年产值下降至48.23亿元。当年外资企业投入资金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
通信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主,分别占36.69%、15.54%、15.50%和13.68%。而集体企业资金主要投向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分别占16.92%和11.80%。以电视机、摩托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发展较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逐渐成为江海区工业的支柱。2000年,家电行业生产经营不正常,电视机产量下降,引致工业产值大幅波动。
2001~2002年,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行业。2003年,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多种行业并存的工业生产体系。当年工业总产值38.7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达6.71亿元,同比增长149.31%,成为区内第一大支柱行业。区内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中裕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凭借中裕工业园新厂房的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2.97%。受中裕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拉动,与之配套的摩托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如力擎动力有限公司、隆固机械厂、朝阳机械厂的生产也呈现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0%以上。2004年,高新技术企业10家,产值13.1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24.60%。产值超亿元的有8家,其中摩托车行业3家:中裕摩托集团产值2.20亿元,中港宝田摩托车有限公司产值5亿元,力擎动力有限公司产值2亿元。电子信息行业4家:长优实业有限公司产值3.10亿元;江门建滔积层板厂有限公司产值2.70亿元,荣信电路板厂有限公司产值3亿元,诺华电子有限公司产值1.37亿元。
化工行业1家:新时代粘合胶企业有限公司产值1.70亿元。
2018年,江海区全年全部
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分注册类型看,国有及
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8.1%,
民营企业增长1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4%,股份制企业增长12.6%,集体企业下降38.7%;分轻
重工业看,
轻工业增长5.6%;重工业增长17.5%;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14.7%,
中型企业增长13.3%,
小型企业增长10.5%,微型企业下降22.9%。
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增加值排列前五位的行业分别增长12.3%、增长21.9%、增长0.2%、下降4.2%、下降2.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2%,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7.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1.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下降12.0%。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2%。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46.7%,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2.8%,石油化工产业增长0.1%。先进装备制造业中,节能环保装备增长84.6%,新能源装备增长15.0%,汽车制造业增长187.8%,重要基础件增长24.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0.08亿元,下降14.2%。资产贡献率10.6%,
资产负债率49.35%,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95次,成本费用
利润率6.34%,全员劳动生产率20.51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8.87%。
新产业基地
江海区是
江门市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区,广东中小型电机产业基地。全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化工等优势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0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有43家。一是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有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30多家,具有年产100万辆摩托车整车和150万台
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二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该行业共有企业100多家,主要产品有
覆铜箔层压板、
电路板、
电子器件等。三是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四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9年,以江晟电机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已聚集了20多家同类企业,该工业园区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约占
广东省同行业的35%以上。五是现代物流业。包括位于礼乐的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占地9660亩,还有中岸保税物流、广东德隆国际物流等较大规模的物流服务公司。
五百强企业集聚
共有5家世界500强工业企业落户江海区,分别是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江门)有限公司、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
西铁城精电科技(江门)有限公司、
江门市福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
三菱重工金羚空调器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
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7个,被评为省科技进步先进城区,认定为省
知识产权试点区域。
企业上市工作有新进展,
量子高科公司完成向国家证监会申报IPO(首次公开募股)并获受理,
科恒股份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并通过
广东证监局的上市验收。
绿色(LED)光源之都
绿色光源(LED)产业基地核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为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绿色照明特色产业基地、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江门市政府共建的全省首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光源)基地。国家半导体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国(江门)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项目也落户我区。我区签约入园的灯饰企业有80余家,投资强度达640万元/亩以上。江海区——未来的绿色(半导体)光源之都。
第三产业
1994年下半年,辖区内没有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区、镇(街道)两级政府主要管理集体及个体工商业。1995年始,先后开发文昌农贸市场、中沙市场、江南灯光夜市、江海花卉蔬菜批发市场,并对外海、江南等地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对江南水产品交易市场搬迁扩建。1994年,全区有商业经营单位2456个,批发零售总额28269万元。1995~1999年,主要是以农副产品及日用品在专业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贸易为主。200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已逐渐成为销售市场的重要角色。江海区利生汽车城等几家汽车销售公司销售额的大幅增长拉动消费零售总额的增长。同年国有制商业已退出市场,当年批发零售总额63082万元。2004年为52090万元,商业企业803个,
个体户2931户,从业人员8863人。
国内贸易
2018年,江海区全年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6.58亿元,增长1.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8亿元,增长19.9%。分商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3%,汽车类下降1.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4%,其他类下降1.9%。
对外经济
2018年,江海区全年进出口总额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进口总额78.3亿元,增长30.1%;出口总额178.3亿元,增长24.4%。
2018年,江海区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55亿美元,增长65.7%;合同利用外资额4.01亿美元,增长114.6%。
文化
地方特产
外海面以其制作精细和独特的风味而远近驰名,历经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外海面食落爽滑兼“弹牙”,并伴有靓面加鲜
鸡蛋的清香,口感十足。做外海面除了用靓的面粉加鲜鸡蛋按一定的比例精心配制外,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和面后用“竹升”压面团以增加面的筋度,这样做出来的
面条就弹性十足。
外海花生饼
外海花生饼是外海历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驰名
江门市地区,是使用传统制作方法,用精选的花生、优质的白砂糖精制而成。绝对不含
防腐剂和色素,是健康的绿色食物,在常温下可保质约十天。
交通
江海区是江门市的区域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毗邻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交通便利。水路距澳门53
海里,离香港96海里,有高速豪华客轮航班往返港澳,单程只需2个小时。附近有
广州市、深圳、
珠海市、澳门等大机场。区内的货运港口是国家级口岸,
广东省第二大
内河港、国家一级港口——
新会港,距江海区仅12公里。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区内,年内通车的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并在区内设有三个站点,江海区已成为江门的东大门。
社会
教育
江海区教育局是江海区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受其直接领导。局机关共设8个股(室)业务方面江海区教育局受上级教育部门(市教育局)的指导。
区教育局现有公办学校29所(小学23所、
初中4所、
完全中学2所),目前为止在校学生总人数22508人,(其中:小学14657人,初中5664人,
高中2187人)。专任教师1066人,(其中:小学611人,初中322人,高中133人)。另外,我区现有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所。我区现有等级学校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外海镇中心小学;市一级学校4所,外海中学、
礼乐中学、
礼乐中心小学、礼乐镇新民小学;区一级学校5所,华兴小学、
滘头小学、外海镇
沙清陈伯坛纪念学校、外海镇麻一小学、礼乐镇礼东小学)
2018年,江海区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全区拥有幼儿园47所,小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学7所。
普通高中招生2355人,在校生6688人,毕业生2200人。初中招生2897人,在校生8320人,毕业生2288人。小学招生5532人,在校生26203人,毕业生3379人。幼儿园入园儿童3293人,在园幼儿890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8.1%。
省一级学校1所,外海镇中心小学;
市一级学校4所,外海中学、礼乐中学、礼乐中心小学、礼乐镇新民小学;
区一级学校5所,华兴小学、滘头小学、外海镇沙清陈伯坛纪念学校、外海镇麻一小学、礼乐镇礼东小学)
卫生
截至2013年,江海区有
医疗机构54个,其中直属综合门诊部5个,镇级医院2个,街道卫生院3个,农村卫生站30个,厂企医疗室5个,个体和社会医疗机构9个。全区卫生系统有从业人员45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1人,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44人。
经江海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置的并登记的事业单位有9个,包括有江海区人民医院、江海区礼乐人民医院、江海区江南卫生院、江海区滘头卫生院、江海区滘北卫生院、江海区机关门诊部(第二名称:江海区慢性病防治所)、江海区红十字会诊疗所、江海区康复门诊部、江海区梧岗门诊部,共有住院病床108张,主要医疗设置3939万元,价值1万元以上的设备31台,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1台。这9个医疗机构共有从业人员377人,其中在编职260人,外聘临工117人;共有医生136人(其中执业医师100人,执业助理医生36人),护理人员123人(其中护士61人,
护师45人,
主管护师16人、副主任护师1人),其他卫技人员74人,管理和后勤人员44人。
江海区9个卫生事业单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有307人,其中初级职称236人,中级职称59人,高级职称12人(其中3人为外聘的退休人员)。
2018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9个,其中医院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床位525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453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07人,床位485张。
科学技术
2018年,江海区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1.57亿元,增长14.5%。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3家;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9家。建立工程研究中心246家,其中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家。全年申请专利3432件,增长9.3%;专利授权量2254件,增长46.5%。发明专利授权量166件,增长29.7%。
文化事业
2018年末全区拥有文体服务中心3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8.5万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全区拥有13个
体育公园,64个文体广场,其中全民健身广场12个,文体小广场52个。公共体育场所总面积为5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为1.87平方米。
广东省健身广场舞联赛总决赛中获得青年组
一等奖;广东省第九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广场舞自选套路赛获得一等奖;《》获评第四届广东省中老年舞蹈展演银奖;《烽火侨乡》、《清正廉明梦正圆》分别获评广东省第九届群众戏剧
曲艺花会银奖和铜奖。
旅游
江海区是
辛亥革命先驱国叔
陈少白先生的故乡,其故居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佛教名寺茶菴寺(六祖寺)、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与自然最佳结合林的主
灌河生态
防护林、白水带旅游度假区等名胜古迹。
江海八景:江海区组织开展“江海八景”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该区八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最终评出“白水龙光”、“少白故居”、“五祠泽香”、“
茶庵寺”、“绿海丹心”、“釜山明珠”、“
江南雅韵”、“羽林春秋”等8个景点为“江海八景”。
茶庵古寺
茶庵寺又名六祖寺,坐落于
江门市江海街道五马归槽山麓,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唐代高僧
释一行,曾结庵小住,名曰“茶庵”。茶庵建成后,经过大小修缮不下十余次。历来供着
六祖慧能大师、观音、
伽蓝等
塑像。寺前筑有“洗衲池”、“关刀池”、“拜佛亭”、“化字炉”以及一石门牌坊。牌坊前面刻有“小朱明洞”四字,后面刻有“佛境”二字,都出自
清代名人手笔。茶庵寺后山,有辛亥革命四杰之一陈少白先生之墓。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文物古迹的保存,把茶庵风景区命名为“
茶庵公园”,列为江门市风景区之一。1981年以来,江门市市政府、江海区政府不断拨出款项作修和扩建茶庵。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有的古迹已经修葺一新,且还新建了一批亭台楼阁,开设了茶厅餐馆,又开辟了一个可供划船玩乐的人工湖。
白水龙光
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一溪、三泉、五山环抱,总面积有700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40余座山峰,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及密密麻麻的
鹅掌楸、
台湾相思、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密遮天。
江门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拨款新建混凝土公路,并竖起雄伟的前后门楼牌坊,增建了亭台石桥,还建起了一座有现代化设备的餐厅及抱翠画廊。景区除了原建有的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姻缘树、采莲船等遗址古迹,还增建了香港回归亭、澳门回归廊、龙光塔、餐厅等景点和旅游设施。
江南雅韵
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
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要的文体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广场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该工程主要包括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及广场四周环路等,并配套路灯、园林景观、停车场、公厕、化妆间等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2006年
春节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羽林春秋
江海区礼乐街道礼东主灌河沿岸遍种
落羽杉,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田园风光的现代
生态旅游景观。全长4公里的主干河,将礼东分为东西两边,支长30公里,使礼东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化新貌。早在1995年,礼东主灌河就被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杉树和少量
蒲葵组成,株距不足0.5米,株高平均超过10米,组成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抗击台风、
龙卷风和暴潮的侵袭,保障当地农业生产。主灌河沿线,蔬菜新鲜,水产丰富,花木奇异,水果飘香,被
广东省评为“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区”。主灌河旁边,有丰泽园、桂花园、杨桃园、顺水楼、荷花世界、吉田美食等10多家田园美食企业连绵十里,成行成市。
绿海丹心
绿海丹心即
江海绿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
金瓯路的交汇处,规划总面积262.65亩,交通便利,规划将设置中心广场、图书馆、
会议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设施。
五祠泽香
外海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
聂氏宗祠,建于赤岭山下,朝列莘隐陈公祠(始祖)、泉石祠(4世)、桃溪祠(5世)、定息祠(6世)、筠轩祠(3世),统称五大祠。五大祠始建于
清代咸丰年间,五大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面积约4100平方米。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五大祠由江海区政府移交给外海镇管理(现为
外海街道)。外海街道计划将五大祠内的朝列大夫祠作为陈氏的纪念馆;将桃溪祠建为外海发展史展馆;定息祠建为民俗风情馆;筠轩祠作为外海文化展览馆;泉石祠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展馆。
釜山明珠
山明珠即
釜山公园,位于美丽的蓬江河东南岸,倚邻秀美的白水带风景区,从
江门大桥至白水带公园入口处,规划面积为10.34公顷,是集生态、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公园。釜山公园建筑格调为开放式的休闲性公园,由釜山景观瀑布、景观平台、中心广场、航模基地、滨江大道及“七大星月”等组成。内设园林小景、滨江走廊、亲水平台、喷泉步道、景观廊、休息廊、花架等,配备了高级的音响和路灯灯饰。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中国
民主革命先驱
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一桥(白桥)相隔。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
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自陈少白逝世后,其家人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现
外海街道)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
外海沿江海鲜食街
位于
西江河岸,总用地面积230亩。上世纪90年代,以生猛河鲜作招徕,曾被海内外誉为外海的“柬埔寨”。据一位“老江海”回忆说,2000年时,如今的外海沿江海鲜食街所在之处还是一片荒地。2000年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外海沿江海鲜食街逐渐形成,不仅越做越旺,更吸引了不少中山古镇的人到这里吃饭。政府已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完成了食街主干道路及下水道、绿化、街灯、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计划兴建临江观景台6个,停车位1000多个,公共绿化休闲区15万平方米,发展海鲜酒楼、娱乐休闲中心13家。
江海路滘北食街
10多年前,因滘北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海鲜城酒家、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同乐酒家、江湾大酒店、
黄鳝饭等10多家饮食企业便先后落户江海路沿线。经过10多年来的滚动发展,这些酒楼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假日农庄、同乐酒家等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饮食企业,滘北也成为
江门市颇负盛名的饮食业聚集地。2005年,滘北又引入了三星级的江湾大酒店,建设了南粤酒店,江海路沿线的饮食服务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4-09
地理环境.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4-09
自然资源.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4-09
人口民族.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4-09
交通.xianyu.chinaxiaokang.com.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