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创建于195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
三级甲等医院。198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改建科研楼,正式成立院科研实验中心。2008年开始,该院先后投入新门诊大楼。2012年,该院新建的科研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该院首任院长为郭子森;现任院长为
焦军东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职工4534人,开放床位6012张,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年出院病人20万人次,年手术例数11万人次,年门诊量200万人次,拥有1个门诊部、11个住院部及4所“院中院”——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
糖尿病医院。同时,该院共设有44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3个病房。其中,该院拥有中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包括
骨科、
肿瘤学、医学影像科、风湿免疫科、眼科、
皮肤科、普外科、地方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
临床药学、麻醉科、重症医学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拥有PET-CT、伽玛刀、X刀、3.0TMRI、256排螺旋CT、2.0DSA、ECT、双版DR、
zeiss手术显微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询显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2022年11月20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位居全国百强医院榜单第67位,综合排名位居
黑龙江省第一位。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位居全国第7位、心血管病专科位居全国第8位、超声医学科位居全国第10位。2023年11月,医院成立了现代化的眼科中心手术室、眼科影像诊疗中心及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
历史沿革
创办与扩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院。
1998年12月,该院科研楼二、三层实验室改建完成,面积约1400平方米,科研实验中心一部正式成立,标志着院科研实验中心成立。2008年,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
2008年9月,该院开始新科技大楼的规划和设计,并于2011年开始投入使用。心血管病研究所发展为
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落户新科技大楼五楼,为独立单元,科研实验中心一部改为院科研实验中心。2012年,该院新建的科研楼、干部病房楼、综合病房楼总计17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
开办实验室、科研实验中心
2001年,该院组建组织工程实验室,建成了建筑面积约70平米的净化
细胞培养室。2002年5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经
黑龙江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于2005年6月通过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2003年,该院改建科研实验中心,建有净化的
层流细胞培养室、负压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小动物解剖室,建有4度实验室。2005年下半年,该院建立了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实验室,具体包括心内科研究室和心外科研究室。2008年11月,该院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推荐及教育部批准正式立项建设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肌缺血
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12月1日,该院正式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硬组织发育与再生研究所,同时隶属于哈尔滨医学大学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专门针对骨及牙齿发育和再生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构。2014年,该院组织联合PCR实验室、产前诊断中心和基础遗传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了中国国家关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的申请工作,并于2015年获批了中国国家关于“遗传病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
2023年11月16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现代化的眼科中心手术室、眼科影像诊疗中心及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中心。
规模条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拥有1个门诊部、11个住院部,职工45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08名,正、副高职930人,博士生导师62人,联合博导2名,硕士生导师3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8人,“龙江学者”7人、“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同时,该院开放床位6012张,年出院病人20万人次,年手术例数11万人次,年门诊量200万人次。医院设有44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3个病房;同时,该医院拥有PET-CT、伽玛刀、X刀、3.0TMRI、256排螺旋CT、2.0DSA、ECT、双版DR、
zeiss手术显微系统、直线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
此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还拥有4所“院中院”——风湿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五官医院、糖尿病医院。
其中,风湿病医院于2004年批准成立,有医师17名,护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5名、副高级职称6名,
中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1名。开放床位116张,专科年门诊数量40000余人,年住院患者4000余人,设有
红斑狼疮亚专科、关节炎亚专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亚专科、代谢性风湿病和血管炎疾病亚专科4个亚专科。
心血管病医院(又为心血管内科)共有床位588张,10个护理单元,分为8个
病区、1个心脏病监护中心及1个介入术后监护中心。心内科全科医生101人,医技人员19人,护士229人。年住院诊疗患者2万余人次,年可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万余例。
五官医院(又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有医师26名,
主任医师(教授)6名,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2名,
主治医师(讲师)4名,住院医师4名;护士3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技师3人,床位100张,分两个病房,其中一病房为咽喉头颈1组和鼻科组、二病房为咽喉头颈2组和耳科组,年平均手术4000例以上。
糖尿病医院病房开放床位50张,医护人员共18人,医生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该科室开展了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方法,使大约50%以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不用药的长期缓解。
科室设置
重点专科
中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3个,包括
骨科、
肿瘤学、医学影像科、风湿免疫科、眼科、
皮肤科、普外科、地方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
临床药学、麻醉科、重症医学科。
骨科
哈医大二院骨科于1954年与哈医大二院同时建立,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平均年门诊量为110655.6人次,收治范围覆盖
黑龙江省以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吉林省北部地区。哈医大二院骨科在有三个亚专科(创伤与手显微外科、脊柱外科、关节与肿瘤外科)基础上,并于2011年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时,完成五个病房六个亚专科的划分,包括脊柱外科、创伤骨科、
骨肿瘤与骨关节外科、手显微外科、关节镜与修复重建外科。此外,该科室还拥有肌电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诊断系统、3台进口关节镜系统、高速磨钻、多普勒血流仪、高质量手术
显微镜、牵引床等高新医疗设备作为技术支持。
其中,哈医大二院骨一科,即骨关节创伤外科,是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有床位65张,医生人数10人,护士人数14人,
主任医师3人,
副主任医师3人。该专科擅长治疗复杂的四肢骨和关节
骨折。对老年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PFNA髓内固定,及人工
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具有早期离床行走,避免卧床并发症和早期恢复功能等优点,治疗1200余例,最高年龄108岁。2002年,该专科在
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
慢性骨髓炎和大段骨缺损,以及外固定架矫形纠正肢体畸形,治疗150余例。同时,该科开展
股骨颈骨折、关节周围严重骨折采用髋关节和
膝关节置换手术及关节翻修手术,治疗1000余例。
肿瘤科
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始建于1996年,是黑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第一批建立的肿瘤专科。在医疗方面,
主任医师7人,
副主任医师6人,
主治医师7人。肿瘤科共有两个
病区,分别为肿瘤内科一病房、肿瘤内科二病房,擅长直、
大肠癌、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专长肝癌治疗、乳腺癌治疗。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是中华医学会
黑龙江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抗癌协会黑龙江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同时还是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单位。
医学影像科
哈医大二院医学影像科为黑龙江省医学影像(超声)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有放射医学(包括放射诊断和介入)、超声医学及核医学3个亚专科,按系统分为中枢、头颈、心胸、骨肌、腹盆及介入6个专业组。该科依托于哈医大二院的众多临床科室、教育部“心肌缺血机理与诊疗技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以
黑龙江省医学影像研究所、超声医学研究室为支撑,拥有超声医学亚专科,受黑龙江省三个省级学会(省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超声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其中,超声医学科有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仪30余台,共有33名医生,
主任医师5名,
副主任医师5名,科主任1名,副主任2名,研究室副主任2名,省超声质控中心副主任4名。在医疗诊断方面,该科年均诊断患者38万余人次,临床符合率达到91.2%,擅长经食管超声、三维超声、胎儿心脏畸形产前诊断、胎儿其它畸形的产前诊断、整体及局部心功能检查;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腺、宫颈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年均800余人次,超声介入诊疗年均1000余人次。
风湿免疫科
哈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为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由张凤山教授创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风湿病专科之一,曾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2002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风湿病研究所,2004年批准为哈医大二院风湿病医院。哈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有医师17名,护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5名、副高级职称6名,
中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1名。开放床位116张,专科年门诊数量40000余人,年住院患者4000余人,设有
红斑狼疮亚专科、关节炎亚专科、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亚专科、代谢性风湿病和血管炎疾病亚专科4个亚专科。同时,风湿免疫科开展生物制剂靶向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开展了重症狼疮脑病、
狼疮性肾炎的多靶点治疗;难治性炎症性关节病的生物制剂局部介入治疗与应用肿瘤坏死因子
拮抗剂关节局部与全身用药相结合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超声早期诊断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创新技术。
眼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组建于1954年,并于2012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017年荣获哈医大二院一流
青光眼专科建设项目。该科医生有32名,其中
主任医师10名、
副主任医师16名;从事护理工作人员2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14人;从事
辅助检查的技术人员6人,均为副主任技师和主管技师。该科室设有青光眼、
白内障、眼底病、
斜视与弱视及小儿眼科、眼整形与眼外伤、
角膜病与泪器病等专业组和专病诊室,并有
视光学(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屈光诊室、隐性眼镜诊室)、眼部
假体开发与制造专业以及眼科辅助检查中心等。
同时,该科室还能开展微创小梁切除术、Express钉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微创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四联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微创玻璃体切割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治疗
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
青光眼、SLT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VisanteTM OCT技术对青光眼手术及预后的评估、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HRT-II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Rostock角膜模块系统在难治性感染性角膜病诊疗中的应用、改良的小切口人工晶体缝线植入手术、可吸收缝线在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微创玻切手术联合新型抗VEGF+PDT精准治疗严重PCV、Avedro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阻止圆锥角膜进展及预防屈光手术后角膜扩张、非牵拉性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改良手术等诊断治疗技术。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设有专家特诊、专家诊、
脱发专科门诊、普通诊等各个层次门诊。住院部病房有医生10名,护士21名,床位60张,床位使用率约120%,可收治各种皮肤患者,擅长诊治各种
皮炎、
银屑病、结缔组织病、
大疱性疾病、
皮肤肿瘤、皮肤疑难杂症,拥有肤组织病理、皮肤免疫技术、过敏原检测、皮肤疾病的手术治疗、
病原体检查和培养、物理治疗、紫外线治疗技术、光敏性皮肤检测技术。
同时,该科室拥有308nm准分子激光、强脉冲激光、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海特光、Q开关
红宝石激光、红蓝光、二氧化碳激光、氦激光、
微波治疗仪、窄谱紫外线治疗仪、光动力激光仪等硬件设备,可治疗各种皮肤疣、皮肤赘生物、各种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症及
银屑病、
痤疮等顽固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色素性疾病如纹身、
色素脱失等。此外,该科室有特色亚专科:皮肤外科、皮肤病理、
皮肤真菌、皮肤激光与性病。
普外科
普外科共有十个
病区,分别为一病区胆胰外科;二病区胃肠外科;三病区结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四病区甲状腺外科;五病区血管外科、腹壁及腹外疝外科;六病区肝脏外科、特需病房;七病区肝胆外科、胆道腹腔镜外科;八病区乳腺外科;九病区结直肠肿瘤外科;十病区肛肠外科。
其中,普外一科有医护人员29名,包含医生13名,护理人员16名。
主任医师5名、
副主任医师3名、
主治医师5名。科室具体诊治肝胆、胰、脾疾病;
梗阻性黄疸;门脉高压症;
腹膜后肿瘤;普外科常见多发病如
甲状腺、乳腺、胃肠疾病等;其它少见或罕见疾病。同时,普外一科可施行经典肝移植术、左右半肝精准切除术、左右肝三叶精准切除术、单纯肝尾状叶切除术、肝癌根治切除术、肝良性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肝胆胰手术(如腹腔镜下胰头
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手术,腹腔镜下
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合并半肝切除术)、胆管癌根治术、
胆管损伤修复重建术、
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切除术、胆肠Roux-en-Y吻合术、微创胆囊切除术、内窥镜和胆道镜与腹腔镜联合行胆管取石加胆囊切除术等多种手术。
地方病科
哈医大二院地方病科包括5个亚专科,分别是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专科、地方性骨关节病专科、地方性口腔疾病(
氟斑牙)专科、碘相关甲状腺疾病专科、
自然疫源性疾病和
寄生虫病专科。地方病科在2010年启动4项临床路径管理后,2011年已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覆盖地方病科90%的
病种。地方病科拥有医师28名,专兼职研究人员15名,护理人员2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13名、副高级职称3名、
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6名。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5名、中级职称14名、初级职称6名,共开放床位55张。地方病科应用多种技术诊治
心肌病及其合并的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开展了
心脏造影超声检查、心肌病介入诊断技术等,并在高端影像学诊断及心肌活检病理诊断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心脏大血管外科
哈医大二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拥有移植外科、婴幼儿先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冠心病外科和大血管外科五个亚专科,并依托于
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和“心肌缺血机理和诊疗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该专科由著名心胸外科专家赵士杰教授于1956年创立,1960年完成第一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92年夏求明教授成功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是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记录。该专科有专业医护技术人员10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人,
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53人。同时,该科年完成心脏手术2000例左右,涵盖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所有
病种,是
黑龙江省最大的心脏中心。
心血管外科擅长包括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在内的所有心血管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尤其擅长微创心脏手术、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房颤外科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治疗以及包括
干细胞移植、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等多种方法在内的终末期心脏病整体化治疗。2012年,该科成功完成中国首例急诊二次心脏移植、2015年成功完成黑龙江省首例DBD心脏移植和黑龙江省首例DBD单供体多受体器官移植、2017年成功完成黑龙江省首例DCD心脏移植,2018年为曾行3次心脏手术的病人成功进行了第四次心脏手术更换了心脏。
心血管内科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内科设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及
心力衰竭4个亚专科。心血管内科共有床位588张,10个护理单元,分为8个
病区、1个心脏病监护中心及1个介入术后监护中心,导管室设有8个介入手术间、随访中心、起搏器程控室、食道调搏室、影像分析室等,使用面积15000平方米。心内科全科医生101人,医技人员19人,护士229人,年住院诊疗患者2万余人次,年可完成心脏介入手术1万余例。心血管内科已建设12个专科方向,包括有介入中心,随访中心,腔内影像学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康复中心,心血管危重症中心,
高血压中心,先心病诊治中心,肺血管诊治中心,心肌病诊治中心。
心血管内科为区域危重症救治中心,年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手术1216例,全国名列前茅,急诊支架植入53%(改变国际心梗治疗策略),拥有熟练使用ECMO、有创呼吸机、CRRT(血滤)、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冠状动脉旋磨术的危重患者救治团队。在电生理介入治疗领域,心血管内科率先开展三维定向及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技术、CRT、ICD、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及肾动脉消融治疗
顽固性高血压等高新技术。
临床药学
哈医大二院临床药学(又名为药学部)成立于1954年,2010年获批国家首批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获“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二等奖。,在
复旦大学2015、2016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获得临床药学专科提名。全科职工93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4人,
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61人。药学部下设调剂科、制剂科、临床药学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药学室,参加药学会诊40余次,为所在的临床科室进行合理用药讲课和业务学习宣讲30余次,为临床医护患提供用药教育材料、药品和药物治疗信息等115份,对重点对象进行药学监护,书写药历285份,在对病人的用药监护中发现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55例,填写药学信息咨询记录1288份。月常规开展处方点评和用药合理性评价工作,点评处方4820张,点评病历1161份。其中,调剂科负责全院的药品调配工作,涉及一个门诊药局、六个住院药局及两个药品库房。药品管理实现了一站式药学服务与无纸化调配药品,按照GSP要求而建立药品库房总面积为782m2,其中冷藏库面积12m2,阴凉库面积610m2,满足了该院院内八个药房及一个静配中心的药品储备,提供年门诊患者113万人次、急诊患者61.5万人次、住院患者10万人次的药品供应工作。
麻醉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学科创建于1957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2007年被黑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2013年黑龙江省政府、人社厅“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哈医大二院
麻醉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哈医大二院麻醉学科有3个手术中心,共58个手术间,年平均手术量五万余例,下设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麻醉术后恢复室以及黑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麻醉科有正式职工99人,其中医生73人,护士20人,教研室2人,实验室2人,工程师2人,黑龙江省麻醉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名,麻醉学科后备带头人1名。麻醉科特色是危重症患者的麻醉管理,如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重症
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麻醉管理、百岁以上老人手术麻醉、新生儿手术中麻醉、心胸外科手术麻醉、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等。
重症医学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医大二院)ICU成立于1981年,2003年扩建至2个病房,2008年扩建至3个病房,为
黑龙江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年将扩建至4个病房,总床位数近100张,使用面积近6000平方米。
一
病区(简称ICU-A)为内外综合ICU(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3年重症医学科扩建至4个病区,ICU-A区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趋势,于2013年初搬迁至第八住院部,主要收治对象为外科患者,ICU-A区总床位数22张,使用面积近1000平方米,ICU-A区内共有医护人员共56名。10名医生中,
副主任医师1人;共46名护士,呼吸机治疗师2人,ICU专科护士35人,PICC置管专科护士2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1人。
二病房(ICU-B)有ICU专业医师10名,其中专科护士47名。包括呼吸治疗师2名,伤口治疗师1名,血滤专科护士1名。科室配备拥有吊塔的监护病床位26张,其中包括成人病床16张,儿童病床8张,移植单元正压房病床2张。
三病房(ICU-C区)始建于2008年,医护人员团队共44人,包括
副主任医师2人,
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团队包括副主任
护师1人,
主管护师3人,护师20人,护士12人。擅长肺脑复苏、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严重水和盐电解质紊乱,
产后大出血,重症新生儿、
早产,严重创伤以及各种具有高危因素的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监护等。
四病房成立于2013年1月15日,拥有医生11名,其中
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护士42名。擅长握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营养支持等各项临床常用治疗技术。同时,该病房配有ECMO、床旁超声、床旁纤维
支气管镜、监护仪、呼吸机、CRRT、恒温毯、震动排痰仪、循环驱动仪、PICCO、BIS等高新仪器。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OCT指导下急性心脏冠脉综合征指导策略的转变:2016年8月30日,由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教授牵头的一项研究《斑块侵蚀:OCT指导下急性心脏冠脉综合征指导策略的转变》的最新研究结果在年会主会场正式发布,于波教授研究团队在年会主会场做了专题报告。该项成果更加细化了心脏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的指征,且已经被国际权威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HJ)接收,并在ESC大会报告的同时在线同步发表。该项研究能够推进细化指南,进一步推广支架的精准医疗理念,或可改变医疗市场的支架乱象。
预防和治疗服用
他克莫司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2019年,哈医大二院肾脏内科王琴
主治医师在世界高影响力杂志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钙调磷酸酶是KLHL3的磷酸酶并参与调节肾脏电解质平衡,填补了这一领域只发现了KLHL3的激酶而未发现磷酸酶的空白,受到了国际高血压诊断与管理领域的高度关注。此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肾脏疾病常用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导致
高血压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服用他克莫司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医学实践
2017年,哈医大二院完成东三省首例台上“开窗支架”手术,成功救治疑难
腹主动脉瘤患者。
东北三省首例经
颈动脉入路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
2017年12月13日,该院心血管学科团队在心内科主任于波带领下,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超声科、手术室、CT诊断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完成东北三省首例经颈动脉入路心脏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
东北三省首例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手术
2018年,该院眼科副主任孙大卫教授带领的团队为一位严重眼外伤患者成功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完成了东北三省首例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植入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既填补了东北三省地区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又为严重眼外伤、硅油依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脑死亡器官捐献)序贯双肺移植手术
2018年,该院动员近百名医务人员,十多个科室联合开展的黑龙江省首例非体外循环下DBD(脑死亡器官捐献)序贯双肺移植手术在该院完成,标志着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事业再次进入新的里程碑。
东北地区首例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
2021年,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带领团队采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成功救治一名75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二尖瓣重度狭窄的高危患者,而在一台手术上为患者先后进行TAVR和PBMV,在东北三省尚为首例。
中国首例冠脉介入诊治新方法
2021年,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团队为一名冠脉搭桥术后10年、双支静脉桥血管再狭窄的患者成功完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下的药物球囊介入治疗,此病例是中国首例冠脉介入诊治新方法。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三级学科博士、硕士点33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专业基地31个,黑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4个,中国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4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0个,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8个,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4个,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基地3个,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在课程教学与实践培育方面,该院拥有中国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3个,建设中国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教学名师1人,省师范先进个人3人;获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承担普通教育(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成人和继续教育等多轨道教学任务。“十二·五”以来主编中国国家规划教材、视听教材18部、副主编12部、参编47部。共获批厅级以上教学课题51项,其中CMB项目1项;获得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9项;发表中国国家级教学论文94篇,在各类期刊学会上发表学术论文3577篇,被SCI收录904篇。
在教学环境方面,该医院拥有5200平方米独立教学大楼、5000平方米“中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国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2万平米“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示范基地”、1.4万平米本科生公寓和1.6万平米研究生公寓。
关联院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隶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该校由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办的滨江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创建的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原
兴山区(现
鹤岗市)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
哈尔滨医科大学设19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
附属医院9所,其中直属医院5所,有教职工18312人(其中大庆校区503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5732人(其中大庆校区7735人),研究生831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07人,硕士研究生6508人),留学生266人。该校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获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专家2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41人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8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龙江学者”32人,享受
黑龙江省特殊津贴30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3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6个。
该校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授权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本科专业30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
科研
重点学科
中国国家重点学科
骨、关节创伤外科;脊柱外科;结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
骨、关节创伤外科
哈医大二院骨一科,即骨关节创伤外科,是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中国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哈医大二院骨科于1954年与哈医大二院同时建立,是
黑龙江省首先获批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省重点学科,平均年门诊量为110655.6人次,收治范围覆盖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吉林北部地区。骨关节创伤外科有床位65张,医生人数10人,护士人数14人,博士5人,硕士5人。该科室的科研方向是促进骨愈合和修复骨缺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骨引导再生、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中国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自然基金等共20余项,课题经费200余万元。《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和骨缺损》获
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一等奖。发表SCI论文15篇,中国国家级论文40余篇。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和留学生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承担省骨科医师进修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和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脊柱外科
哈医大二院骨三科是以诊疗脊柱疾患为主的综合性
骨科,为中国国家重点学科,是黑龙江省最早的骨科博士点。骨三科设床位65张,共有医护人员23名,其中医生11名,护士13名,博士导师3名,硕士导师3名。同时,该科先后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专项基金、省科委攻关、重点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卫生厅资助项目21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
二等奖2项,省教育厅、卫生厅及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奖等30余项。发表论文9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主编、参编专著19部。
骨三科常规开展颈、胸、腰椎的外伤、炎症、退变及畸形矫正等
脊柱疾病为主的各种
骨科疾病诊疗。在此基础上,骨三科自2006年起就已经开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患者已逾千例。自2001年科室便引进椎间盘镜技术(MED),该科引进
德国SPINENDOS椎间孔镜,科室内多位高职医师已经多次进修学习并掌握内镜治疗技术。同时,该科室还擅长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
骨质疏松症性脊柱压缩
骨折,椎体肿瘤等微创技术、上颈椎手术、椎体肿瘤全椎体切除重建术、
脊椎侧弯及后凸截骨矫形术、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等疾病。
结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
普外三病房(结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成立于1999年,是普外科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东北三省
肠瘘治疗中心、哈医大二院结直肠肿瘤诊疗中心、
临床营养支持中心。该科以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
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胃肠肿瘤、肛门病等)为主要治疗对象,以结直肠肿瘤的综合治疗;危重、疑难复杂病人的外科治疗及营养支持;各种消化道瘘(肠瘘、胃瘘、
胆瘘、
胰瘘等);重症
胰腺炎;
肛门疾病为主要特色。
结直肠肿瘤、肛门病外科科室共有医生10人,其中
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人。获得
哈尔滨医科大学及省医疗新技术等奖10项;省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成果
三等奖1项;在国际范围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技术专利1项。普外三护理团队有护理人员11人,硕士学历1人,副主任
护师1人,
主管护师6人。护士长曲晓菊副主任护师,护理管理硕士,为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护理学组副组长、
黑龙江省伤口造口护理学组副主任委员、国际造口治疗师、静脉输液专科护士,普外三科护理团队在曲晓菊护士长的带领下,在
肠外瘘护理、炎性肠梗阻护理、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护理等方面完成协作护理课题5项、护理新技术10余项、
护理论文10余篇。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哈医大二院有17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有中医医结合、
口腔医学、
临床医学、护理学;二级学科有耳鼻咽喉学、急诊医学、
麻醉学、
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肿瘤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科研平台
哈医大二院拥有中国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
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心肌缺血和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器官移植中心、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中心、血液净化中心、风湿病研究所、心血管外科研究所、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肌缺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共有实验室、仪器室110余间,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十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8台件,累计投入超过4000万元。实验室建立并完善临床影像学平台、
动物界平台、生化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免疫学平台、
病理学平台、细胞培养平台、GMP标准的净化平台及生物样本库九大平台。
该实验室紧紧围绕“心肌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心肌缺血的再血管化及移植治疗”“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三个方面。
实验室自2012年通过教育部验收后,承担“十三五”中国国家重点专项项目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5项,包括2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863”“973”等中国国家合作课题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60项,发表SCI文章236篇。其中发表在JACC,Circulation ,Cell Transplant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及Journal of Immunology等SCI影响因子大于5.0的国际权威期刊上的有48篇,SCI影响因子3.0-5.0的文章77篇。
科研实验中心
该院科研实验中心设有
核酸、蛋白、生化免疫和细胞培养四个常规技术平台,在核酸方面开展了基因
克隆、多态性分析和表达调控等研究;在蛋白方面开展了分光光度计法、电泳和免疫印迹法等研究;在生化免疫上开展了ELISA、
免疫组化和细胞免疫等;在细胞培养上开展了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克隆培养,以及细胞融合和转移等多种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实验中心设有PCR技术、芯片技术,以及免疫学和
细胞免疫学技术的应用转化平台,即分子诊断研究室、
移植免疫研究室和肿瘤遗传研究室。分子诊断研究室是
黑龙江省首批通过中国国家认证(2004)和复审(2010)的临床
基因检测室,承担了该院临床基因检测工作;移植免疫研究室作为黑龙江省移植配型中心承担了黑龙江省的移植配型工作,并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承担了该院的细胞免疫学检测(2013.6)工作;肿瘤遗传研究室已开展了
白血病融合基因PCR检测和遗传性耳聋基因的芯片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获批中国国家“遗传病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硬组织发育与再生研究所
哈尔滨医科大学硬组织发育与再生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11年12月1日,隶属于哈尔滨医学大学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专门针对骨及牙齿发育和再生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所是集
骨科、口腔科、老年病科、地方病科、
整形科等多学科交叉联合的综合科研机构。
该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骨、牙及牙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代谢性骨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特殊病理状态下的骨组织修复;以及骨和牙齿
细胞外基质蛋白在
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疾病的骨破坏的机制研究。
研究所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楼六层,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下属设置了影像学、骨组织工程、蛋白质化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
细胞培养等实验室。拥有Micro CT、
硬组织切片机及小动物高清X线等多种特殊实验设备。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共有人员34人,其中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博士26人,硕士7人,高级职称30名,
中级职称4名。实验室面积达5000m(2),实验室拥有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红外
激光成像系统、超高速低温离心机、超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16台套。
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脑血管药物研究、药物代谢研究、新药研发。其先后承担和完成“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5项、青年项目13项,中国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教育部项目3项,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72项。获省部级
一等奖2项,
二等奖2项。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4项。
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中心设有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普通级犬、兔饲养繁育室,普通级大动物手术室及术后观察室,普通级小动物实验室及术后观察室,全价营养颗粒饲料加工室。SPF级啮齿类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室和动物实验室,完全按照新的中国国家标准设计,内部采用彩钢板建造,并配有监控系统。
实验动物中心的实验室配备可满足器官移植实验及其他实验的需求,生产供应实验动物品系(种)有:SPF级Wistar大鼠、
SD大鼠、DA大鼠、KM
小鼠、BALB/C小鼠、C57BL/6小鼠、ICR小鼠;普通级
家兔、
米格鲁猎兔犬犬等。此外,还可提供普通级实验动物颗粒料、犬膨化料以及(60)Co辐照的实验动物无菌饲料。
实验动物中心共有人员24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8人,饲养繁育人员1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6人,中级技术职称4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
学士4人,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12项,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
科研成果
哈医大二院共获各级、各类课题1071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中国国家“973”分课题1项、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获得科研成果奖45项,其中教育部优秀成果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9项、地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7项。
2019年,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
蒋传路教授团队发现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对化疗药物
替莫唑胺(TMZ)耐药的机制,并以“Lnc-TALC promotes 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 expression via regulating the c-Met pathway by competitivelybinding with miR-20b-3p”为题目发表在国际高影响力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引起国际范围内神经外科领域高度关注。
蒋传路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丰富了长链非编码
核糖核酸 在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对
替莫唑胺耐药的研究,Lnc-TALC或可能成为判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对替莫唑胺是否耐药的一个标记分子,为耐药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提供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声誉与排名
2017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11月2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位居全国百强医院榜单第67位,综合排名位居黑龙江省第一位。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位居全国第7位、心血管病专科位居全国第8位、超声医学科位居全国第10位。
院内专家
焦军东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党委副书记。
焦教授擅长重症肾脏病的诊疗,熟练掌握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包括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等中国领先技术。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中国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理教研室进修。申请多项国自然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
李文志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李教授擅长心胸外科等各个专科患者的麻醉及危急重患者的抢救与复苏。
李教授主要从事围术期多器官功能保护的研究,承担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辑。编写教材16部,主编、副主编11部;出版著作27部,主编、副主编15部。主编、主讲的教材《危重病医学》课程为中国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发表论文270篇,其中SCI收录62篇。
姜秋颖
肿瘤内科副主任兼二病房主任、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医大二院肿瘤内科创始人之一。1986年毕业于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系,1994年获硕士学位。
姜医生系统掌握
乳腺癌、
肺癌、消化道肿瘤、
淋巴瘤及泌尿
生殖系统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擅长和消化道肿瘤的规范化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心理治疗,注重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
姜医生多次参与
黑龙江省及全国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的MDT的病例讨论,承担省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市科技局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课题1项。参与省重大课题2项。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发表SCI文章及中国国家级核心期刊30多篇。
高善玲
哈医大二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诊断和治疗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急危重症病例。科研方向为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曾去日本学习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临床专业特长为消化道内窥镜下诊断与治疗。
高教授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承担过卫生部青年科研基金、省科委八五公关课题及
黑龙江省自然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多次获得医院、学校及黑龙江省卫生厅新技术奖。
田海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党支部书记、心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兼心外科一病房主任。
田海主任是哈医大二医心血管外科特诊专家,擅长微创心脏手术、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房颤外科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治疗、大血管杂交手术以及包括干细胞移植、
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等多种方法在内的终末期心脏病整体化治疗。
田教授作为学科副主任主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及基地建设,完成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等多轨道教学600余学时,发表教学论文5篇,主持教育类课题6项,多次获得哈医大二院优秀教师称号及优秀教案、精品课大赛等奖励。先后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
二等奖4项、
三等奖2项,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
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中国、外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100篇,其中SCI收录23篇,影响因子合计102.679分。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2篇,SCI收录文章16篇,影响因子合计66.907分。先后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200余篇。主编人卫出版社CAI课件1部、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书籍1部、副主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2部、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教材2部、副主编心血管外科专业书籍1部,参编专业书籍4部,参编人卫出版社全国规划教材2部。
付锦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博士,
博士后,医大二院神经科三病房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
付教授擅长
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
脊髓炎等)、头痛、眩晕、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尤其专长神经免疫疾病。
付教授曾两次赴国外学习和工作,1999年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习1年,参与NIH课题研究接受了系统科研训练,并学习了美国
脑卒中处理的模式和全部流程,掌握了脑卒中诊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1992-1995年在
澳门镜湖医院NICU任责任主治医生3年,主持NICU日常医疗工作,开展和完善了多项NICU监护与治疗新方法。
付教授主持该领域中国国家自然基金2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文章15篇,主持中国国家教育部教学课题,省攻关,省自然基金,省教委等课题共12项。参加美国NIH课题,中国国家科技部973子课题和中国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共8项,获省政府二等奖及厅局奖项共15项,主编和参编专著20部。
资质认定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询显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199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由卫生部正式批准的临床
药理学基地之一。
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创伤外科团队荣获全国第二批“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外科示范基地”称号。
争议
违反规定乱收费、组织伪造患者医疗文书,哈医大二院失责引恶劣社会影响
2006年04月,卫生部、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通报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卫生部和
黑龙江省纪委联合调查组对通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哈医大二院)违反规定乱收费、伪造并组织有关医护人员违反规定涂改患者医疗文书、职能科室监管不力以及处理患者投诉行为不当等情况。
75岁男患者翁某因患恶性淋巴肿瘤,于2005年5月16日入住哈医大二院,先后在干部病房和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心外科ICU)治疗,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于8月6日病故。其住院82天,医院共收取住院费138.9万元。
为此,通报指出,哈医大二院一是违反规定乱收费,通过自立项目、分解项目、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等手段,多收医疗费用20.7万余元。二是心外科ICU主任于玲范为掩盖违规计费和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伪造并组织有关医护人员违反规定大量涂改翁某的医疗文书。三是部分科室管理混乱,相关职能科室监管不力。心外科ICU存在医嘱、特护记录、收费单中药品数量互不相符和部分医嘱单非医师本人签字的现象,使用未经国家审批的进口药品,对自购药品没有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接、核对及退药手续;物价科、医务科没有认真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四是对患者家属的投诉采取的措施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报中指出,哈医大二院院长、党委委员张岂凡,党委书记王国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慧撤销职务处分;副院长王太和、谭文华行政记大过处分;心外科ICU主任于玲范撤销心外科ICU主任职务处分,并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心外科ICU护士长郭晓霞、物价科科长高松、医务科副科长王璟璐撤销职务处分。对其他医护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由有关部门分别做出处理。对哈医大二院给予中止
三级甲等医院称号1年的处理,限期进行整改,以观后效。责成医院向患者家属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并向患者家属赔礼道歉。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省卫生厅对哈医大二院监管不力,责成其写出深刻检查。
参考资料
手术科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21
科研实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学科建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心血管内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内分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0
骨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超声医学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风湿免疫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眼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皮肤性病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普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21
心血管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药学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麻醉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7-21
医大二院.哈尔冰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部科室.2023-05-31
骨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焦军东.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李文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姜秋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高善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田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
付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