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乡位于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中部,东靠谦六乡,南界
糯扎渡镇,西邻
竹塘乡,西南接
勐朗镇,北与
富邦乡和
东河乡相连,面积471平方千米,距县城59公里。全乡山区半山区占土地面积的99%,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516米,最低海拔800米。因地形因素,立体气候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20℃以上,无霜期不少于335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岭乡常住人口为19824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岭乡位于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中部,西北与东河乡、富邦乡接壤,北面、东面与谦六乡、新城乡毗邻,东南至西南与雅乡、谦迈乡、东朗乡、
竹塘乡隔
黑河相望,土地面积47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乡驻地丫口新寨,距县城59公里。山区
半山区占土地面积的99%。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516米,最低海拔800米。乡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主要有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阔叶林、西南桦、
卡西亚松等,河流主要有芒弄河、谦哲河、坎河、
黑河市等,黑河沿岸地带海拔在800-1400米之间。
气候
南岭乡属
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只有雨、旱季之分。多年平均气温19.1℃。月平均气温13.6℃,极端最低气温3.5℃(2011年1月21日);7月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34.4℃(2010年5月7日)。最低月均气温8.5℃(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5℃(2010年4月)。年平均气温18.2℃。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45天,最长达355天,最短为3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5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13.4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6.4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080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1336.4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水文
南岭乡境内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流谦哲河,长16千米;五级河流
黑河市,长40千米,勐坎河,长45千米。河流总长101千米。动河网密度1.2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36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勐坎河,长45千米,流域面积12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南岭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山体滑坡等。洪涝灾害每年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9年7月26日,降雨量80毫米,涉及境内26个村民小组,2300亩农作物受灾,减产90吨。最严重的一次山体滑坡发生在2010年6月23日,造成310间房屋不同程度的受损。
土自然源
2011年,南岭乡有耕地面积6.5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4.2万亩。
行政区划
2000年末,全乡辖芒弄、下南现、勐炳、谦哲、芒付、勐坎、黄草岭、麻栗8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南岭乡辖8个行政村:芒弄、谦哲、勐炳、下南现、芒付、勐坎、黄回、麻栗,下设178个村民小组。有142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南岭乡辖8个行政村:
黄回村、
芒弄村、
勐炳村、下南现村、
谦哲村、
芒付村、
勐坎村、麻栗村,乡人民政府驻黄回村。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中部地区属黄草岭土总,东、南、北则为芒蚌土都司、大山土守备和安富里目三土司统治。
1949年,设南岭区。
1958年,改公社。
1961年,复为区。
1969年,改为文胜公社。
1972年,改名南岭公社。
1984年,改为南岭区。
1988年,改南岭乡。
1983年,赛罕村民委员会划归富邦乡。
南岭乡取南现及黄草岭两地名各一字得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岭乡共有土面积471平方公里,折合706500亩,按2005年总人口计算,人均有土地30.1亩。目前,全乡已利用土地60464亩,占全乡土地面积的8.6%,可利用土地10243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人均拥有以上地资源丰富。
土地的利用状况,经综合,耕地面积46811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63%,各种林地395386亩,占55.96%,园地5500亩,占0.78%,荒地及零星地168234亩,占23.81%,石山等难利用地83297亩,占11.79%,小库塘、河流、沟渠等水域面积4419亩,占0.63%。道路交通及田地厦2853亩,占0.4%。
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绝大部分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耕地大部分又用于种植粮食。在耕地中,旱地占大多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且多为坡地,台地极少。从2004年土地“两地两权”流转的数据上看,186234亩,占全乡土地总面积23.81%的荒山荒地零星地均可分别用于农业,但尚未开发利用。
水资源
南岭乡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
黑河市、谦哲河、勐坎河,但是综合利用率低。一是分布不不均匀,流经乡边界的黑河利用率几乎为零;二是
降水集中在5—10月份,时旱季及冬季农业开发用水明显不足;三是水资源多汇集于山谷,山高水低,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
植物资源
1、林类乡内主要有
卡西亚松、曼登、
滇青冈、包头栎、毛栎树、麻树、
香樟木、
山槐、
合欢、杨柳、牛肋巴、秧青、炮绳、
榕树、桉树、
万年青、皂英树、
小叶白蜡树、山合树、红杏树、黑心树、
桤木、
臭椿、桂花树、
木珊瑚树、漆树、
木荷、花皮树、木浆子树、豆腐树、白木、枇杷树等。其中思茅松为多。樟树、白木为珍贵树种,其中白木在南岭乡
芒弄村有少量分布。此外,还有多种杂、灌木分布于多地。
2、竹藤类野生竹类主要有
苦竹、
绵竹、
泡竹、
黄竹、实心竹等,多在山中或河边、箐沟边与灌木林共生;藤类有藤篾、藤葛、麻藤、小表藤等。惯藤篾主要分布于南岭乡的冷凉地带,是编制家具地上等村料。
3、瓜果类野生果类有多衣、酸瓜、榄橄、干天果、
构树、
羊奶果、鼻涕果、
小果山龙眼、野李子、黄泡果、毛柿果、鸡果、酱提果、
火棘、碎米果、野芒果、
婴奥、猴子咽袋果、明油等。
干果类有毛栎曼登、苦子等。
食用野菜类有苦凉菜、
水芹、犁头犁极菜、鸡爪菜、
蕺菜、火莲菜、羊干菜、
百合、山毛薯、大白花、白藤花、山笋等。
4、观赏花类主要有
毛叶杜鹃、
山茶、
缅桂花树、雨水花、槟榔花、摇钱树花、樱桃花、
宫粉羊蹄甲、月季、
木槿、
凤仙花、
鸡冠花、丝钱花、
凤凰木、
百合属、姜苗花、
海棠花、
绣球、菊花、
刺桐、
仙人掌科、金刚钻、龙舌兰、
牵牛、灯笼花、玫瑰、兰花、
吊兰、
夜香木、
攀枝花市、凤花、万年寿等。
5、中草药类南岭乡中草药丰富,品种繁多,据初步调查,植物类药材主要有三七、人参、
苏木、
交藤、三棵汁、胡茯苓、红花、白茫、板兰根、积克、秀缘、
紫苏、白扁豆、
砂仁、
湘蕾金银花、
麻栗坡草果、蔓京子、
荜茇、
紫草茸花、薄荷、
女贞、
益母草、
石斛、崴灵仙、草豆鼓、
天门冬、
南五味子、继断、
麦冬、
钩藤、百合、
北柴胡、
重楼、
黄精、萝夫木、台马、
木通、龙胆、秀附、马尾黄边虎杖、防风、三红花、黄草、
密花豆、苦棋子、
余甘子等。民间问草药主要有
马蹄香、白虎草、大将军、锅叶、
灯台树、豌豆跌打、
芋子兰、理肺散、黑冬叶、
凤丹、
小黄散、
红葱等等。
6、菌类主要有木耳、
糙海参、树花、香菌、鸡枞、菇堆菌、麻栎窝、
鸡油菌、红菌、奶浆菌、米汤菌、
羊肚菌、
灰喇叭菌、黄面头、辣菌、八担柴、
黑白红菇、半锅菌、
猪油菌、
珊瑚菌、子菌、根菌、
马勃等可食用和其它多种毒菌。
7、草类有
茅根、
柠檬草、扁草、扫把草、水草、
狗尾草、四楼草、饭勺草、
含羞草、
鬼针草、
三棱草、秧草、
飞机草、
牛毛毡、枪杆草、
灯草、
积雪草、鱼草等、全乡各地都有分布。此外,还有计较不知名的
禾本科杂草,分布于乡。
动物资源
哺乳纲有豹、狗能、野猪、豺狗、
黑麂、獐、
岩羊、
狐属、
大灵猫、
刺猬亚科、
倭蜂猴、
藏酋猴、
水獭亚科、野猫、
黄鼬、破脸、野兔、
竹鼠、
翼手目、
耗子、松鼠、
鳞甲目、蝙蝠等。
鸟类主要有白闲、画眉、山鸪、鹦哥、
八哥、
红原鸡、
麻鸡、锦鸡属、
长尾𫛭鸟、
百灵、
鹧鸪、鹌鹑、
杜鹃科、
新疆歌鸲、
猫头鹰、老鹰、
野鸭、斑鸠属、燕子、
喜鹊、乌鸦、鹭、麻雀、
公金翅雀、屎鸟、
秧鸡、点水雀、
绿鹭、
红颈苇鹀东北亚种等。
蛇虫类有
蟒蛇、
黑蛇、
眼镜蛇属、水蛇属、青竹标蛇、红脖子蛇、花被子蛇、马梢蛇、
中国小头蛇、古堆蛇、
变色树蜥、
青蛙、
白腹锦鸡、、
铅山壁虎、蛤、晰、
凤蝶总科、
蜘蛛、
差翅亚目、蚯蚓、
螳螂、
蝼蛄科、蚂蚁、
唇足纲、
蝎子、
甲虫、屎克郎、蝉、
蜜蜂属、黄土蜂、葫芦蜂、夜蜂、
小蜜蜂、蚊、蝇等种。
水生类有
𩾌𩷕白鱼,
青鱼,
昆明裂腹鱼、鲤鱼、草鱼、鲢鱼、
鳖科、面瓜鱼、豹子鱼、大头鱼、刺角鱼、红尾巴鱼、扁头鱼、
黄鳝、
泥鳅、乌龟、螃蟹、田螺、蚌、虾、
蚂蝗等种。
矿藏资源
南岭乡的矿藏资源据历史记载的初步探明的有铅、锌、铁、锡等矿种。铅、锌等矿种在南现、谦哲麻粟片区发现,但至今尚未探明储量。
铁矿各村都有发现,但尚未探明储量。
旅游资源
南岭乡虽然没有文物古迹,但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拉祜族的
排笙舞、摆的、
哈尼族的竹筒舞,使人第进无限的想;全县最高的山麻栗黑山(海拔2516米),白鸠柳树山仙里具有生物的多样性,是人们旅游观光、考察避暑的好的方;百草温中的雅口温泉,位于南岭乡
麻栗村雅口村旁,出水量15立方/分钟,温度40,距思澜路7公里,尚待开发。
人口民族
2005年末,全乡辖芒弄、南现、勐炳、谦哲、芒付、勐坎、黄回、麻栗8个村民委员会,12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5825户,23475人,其中女性10142人,农业人口5569户,2296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7%,非农业人口256户,509人占总人口的23%;居住着拉族、
汉族、
佤族、
哈尼族、
彝族、
傣族、
布朗族、
回族、
白族共九种民族,其中:拉祜族1241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年内出生200人,出生率8.5‰,年内死亡209人,死亡率8.9‰,年内迁入160人,迁出19人,自然增长率-0.4‰,人口密度50人/亩。
2011年末,南岭乡总人口2589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4人,城镇化率3%。另有流动人口61人。总人口中,男性13436人,占51.9%;女性12457人,占48.1%;14岁以下4151人,占16%;15—64岁19514人,占75%;65岁以上2228人,占9%。总人口中,以
拉祜族为主,达14643人,占56.6%;
汉族6599人,占25.5%;另有
哈尼族、彝、回、傣等其他8个少数民族,共4651人,占17.9%。其他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哈尼1个民族,达327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16.97%。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0.55‰,人口自然增长率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7人。
截至2019年末,南岭乡户籍人口为25792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岭乡常住人口为19824人。
经济
南岭乡一九七八年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公社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公社和大队分别向生产队每年提取公共积累总数的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作为公社积累和大队积累,由公社和大队使用。政治体制上实行政社合一,党政一员化领导,书记主任一人当任。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包括赛罕大队共9个大队,131个生产队。总农户4247户。全社总耕地面积977703亩,其中当年粮豆种植面积92986亩,产量672940公斤,人均307公斤。比上年增产1824050公斤,增产25%。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4508亩,产量402650公斤。在粮豆作物中,水稻面积25677亩,产量408500公斤,单产159公斤。
旱稻面积1386亩,产量621600公斤,单产45公斤。
玉米面积蓄5791亩,产量977200公斤,单产62公斤。各种杂粮13597亩,产量3333350公斤,单产25公斤。小春粮豆面积22685亩,产量716750公斤,单产32公斤。大豆面积1374亩,产量55900公斤。
一九七八年农村总收入1515760元,人均69元,比上年增收333145元,28.2%.在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1369840元,占总收入的90.3%;其中粮豆折款1278680元,占收入的84.3%。林业收入48649元,占总收入的3.2%;牧业收入22293元,占总收入的1.5%;副业收入74984元,占总收入的4.9%。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茶叶总面积2223亩,已摘面积969亩,干茶产量1400公斤。生产队联办茶厂7个,从业人员222人,年收入合计7316元。全公社放养紫胶376亩,干胶产量2450公斤。水果面积931亩,产量合计42625公斤。
一九七八年实大牲畜8662头。其中
肉牛7207头,
水牛1460头,
骡马19头。年内出售163头。山羊516头。大畜属集体所有。生猪存栏12363头。其中集体养409头。年内出售和宰杀肥猪2680头。
一九七八年社办畜牧场1个,从业人员7人,当年收入1200元。
一九七八年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
种植业为主,粮食业为主。林。牧.茶。胶虽属确定的支柱产业,但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缓慢。
一九七八年农作物各种自然面积2357亩,损失产量124000公斤。是历史以来灾情较轻的一年。
一九七八年完成上交国家农业税(公粮)250000公斤,订购粮490050公斤。社员人均实有口粮227公斤。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推广施用化肥174吨,其中,氮肥43吨。种高产样榜田1400亩,台地2225亩。
一九七八年是文革之后全国掀起农学大寨高潮的一年,公社党委层层召开会议,认真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组织公社机关和所属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和社会员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冬春两季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发利用一切水利资源,组织群众挖沟渠,筑坝塘等,千方百计想办法扩大灌溉面积。同时组织群众开
新田县,挖台地,改造低产田等。工作组长期住扎在各生产队,从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春耕栽播,夏季锄草田间管理,直到秋收秋种任务完成。工作组不但参加集体劳动,而且要负责指导社员群众推广使用化肥,农药和
化学锄草,推广伏良品种,种高产和示范样榜田地等,同时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一九七八年粮豆总产和总收入都超过历史最高年的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九年南岭公社通过学习和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调整了部分生产规模,允许社员群众实行季节性小片开荒,调动了社员群众集体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集体生产。生产队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131个调整为294个。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允许社员群众开垦集体放荒的小片土地(小片开荒)和在田边地角种植粮食,蔬菜等。广大社员为了抡节令,起早贪黑大搞小片开荒。一九七九年全公社社员小片开荒9872亩,主要种植粮食和瓜豆菜等。
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取消了公社和大队每年向生产队提取的公社积累。并减免了部分山区贫困生产队的农业税(公粮)负担,受到广大社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全乡农业税金额由原来的46777元,减少到19979元,减少57.2%,其中有37个生产队全免。
一九八0年全国农村实行体制改革。南岭公社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社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社机关和大队干部深入到各生产队,帮助社员群众把土地和大牲畜等生产资料落实到户。通过落实,全公社9个大队,249个生产队。4298户,22937人,劳动力合计11563人。承包耕地98191亩,其中水田25598亩,旱地72593亩,划定自留地33473亩(包括饲料地)。承包粮豆总产量5593650公斤,农业税公粮80100公斤,定购粮356000公斤。作价变卖社员的大牲畜8444头。
一九八0年社员开垦地种植粮食25082亩,户均6亩。产量1265450公斤。集体种植和社员家庭种植粮豆总产7368600公斤,比一九七八年最高年产量增加639200公斤,增9.5%。其中玉米面积35901亩,产量1825900公斤,是历史上玉米种植最多的一年。
一九八一年是家庭联产包责任制实行已后收益的第一年。社员得到自主经营,计划发展,合理安排产业。全社保持粮食稳步发展的同时,开展各种经营发展出经济。全社经济总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
一九八二年是全公社灾情较重一年,水田受灾1869亩,旱地受害2451亩,因灾损失产量189200公斤。洪灾较重的谦折,芒付和虫害严重的黄回,南现等村,使很多农户造成粮食减产。虽然灾情重。但全公社粮豆总产和经济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6.7%和7.9%。
一九八三年由县上调整,将赛罕大队和下属的28个生产队划归富邦公社管辖。南岭公社下属8个大队,204个生产队。总农户3971户,人口21729人,粮豆面积74150亩,产量5300250公斤,人均244公斤。经济总收入1646343元,人均76元。
一九八三年按照县人民政府的统一步置,全公社进行“两山一地”的划定落实工作。抽调公社机关和各大队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生产队实地划定落实。把集体所有的森林分别划定给社员开发经营。通过两山一地的落实,全公社现有森林面积235476亩,划定为国家有林地78939亩;集体林地划为责任山给社员承包管理的面积114049亩;社员自主经营的自留山4288亩。两山一地的划定落实,根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防火和乱坎乱伐等很多问题,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一九八四年是全国农村体制改革的一年。我县全面进行设区建乡体制改革。将南岭公社改为文革前的南岭区,把下属的8个大队改为乡,把生产队改为合作社。
设区建乡以后,全区8个乡,198个合作社。农业人口217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1人。各乡召开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乡长,副乡长。区公所属县的派出机构,实行党政分开,由县委,县政府任命书记和区长。一九八四年的体制改革,新培养选拔了一批年轻,有文化,有知识,能办事的“四化”干部。换下来的一批老土改干部,年老体弱,身体带病,没有文化,在新形势下工作比较吃力,让他们退休,安度晚年。
一九八四的体制改革,撤消了长达十多年的人民公社三级所有的体制,使之成为历史。区、乡、社体制的恢复,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和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改善了上下级之间,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一九八五年省委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增百致富”活动。号召全省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每个农业人口在年内增加一百斤粮食和一百元钱。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区,乡,社层层召开干部和群体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并抽调区级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乡、各社。帮助社员群众订计划,找措施,并把计划措施落实到行动中。
一九八五年全区种植粮豆61857亩,产量5124950公斤,比上年增产98450公斤,人均增4.4公斤,经济总收入3961000元,人均增收85元,虽然未能实现百斤粮食和百元钱,但这次活动打开了广大群众的思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一九八六年在上级各部门的支配持下,利用思澜公路开通的有利条件,麻粟和黄回两个乡开始规划开发
黑河市沿岸土地。首先种植香蕉,菠萝,咖啡和芒果等。后逐年试种推广西瓜,玉米,黄豆和菜类。
一九八七年在区乡两级的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下,开办南现黑山茶厂和芒弄邦波茶厂。两个茶厂属合作社联办茶厂。从开垦土地,挖台地开始,移植茶苗,中耕薅锄等都由各社抽劳动力。上级财政扶持资金,群众投工投劳。
一九八八年全县开始撤区建乡,由区公所改为乡政府。下属的8个乡为行政村。新建的南岭乡,召开第一次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乡人大主席,乡长和副乡长。原下属的8个乡乡长任为村长。同时设立了乡财政所,新的乡人民政府有了自己的财政管理权。
一九八八年体改后,先后召开了党代会,团代会和妇代会。新的各种组织机构开始运行。
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全县开展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大稳定小调整工作。南岭乡抽调乡级机关干部和村公所部分干部,组成工作组,先后深入到各村社,认真落实解决各种余留问题。通过这次调整落实,使社员群众思想更加安定,推动了各项经济的发展。
一九八八年全乡8个行政村,197个合作社,4502户,总人口23092人,全半劳力9825人。其中从事个体商业和运输的18人。全乡粮豆种植面积66156亩,比八七年减少2632亩。主要是改变过去落后的广种簿收,减少低产作物,退根还林和还牧。开始缩小耕地面积,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全年粮豆总产量5213434公斤,比八七年减产376178公斤,减产6.7%。一九八八年是粮食灾害严重一年,全乡农作物受灾面积21054亩,因灾害损失产量173610公斤。其中水田和旱地病虫害面积18519亩,是历年来少见的。
一九八八年经济总收入5065568元,比八七年增收841768元,增19.9%。人均219元,比八七年增29元。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六日晚十时发生强烈的大地震。南岭乡邻近地震中心,造成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和家庭财产损失。农田水利设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后,全乡上下,各级各部门都以抗震救灾工作为中心,首先抢救伤员,及时就医,对死亡人员作好善后处理。同时着重解决好吃住问题。
一九八九年全乡各村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杂交水稻,并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采用薄膜育秧新技术。全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765亩,平均单产265公斤。从此南岭乡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了杂交稻增产的优点。此后每年都会自觉地到农科部门购买杂交水稻籽种。
一九八九年
全粮豆种植面积65659亩,产量5589731公斤,比上年增产376297公,增产7.2%。经济总收入625362元。比上年增收1139794元,增收22.5%。人均增产16.7公斤,增收50.5元。
一九八九年施用化肥包括无偿支援部分共483吨,比以前历史最高年多293吨。
一九九0年重点抓茶叶生产,新办的南现黑山茶厂,芒弄邦婆茶厂勐炳龙唐茶厂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黄回和勐炳两个茶厂主要对低产茶园进行更新改造。全乡当年新植茶园面积115亩,总面积达到4292亩,茶叶产量28700公斤。黄回茶厂有利利用
黑河市沿岸热区开发,在思澜公路旁开办了分厂,主要种植咖啡和水果等。同时在独水井开发甘桔基地,准备引种甘桔。
一九九0年
芒付村新开办的
脂松香厂正式投厂,当年采脂37500公斤。芒付松香厂属乡办企,个人承包,财政扶持方式建厂的。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交乡政府。
一九九一年在社教工作组协助下,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群众投工修通芒弄公路。从此南岭乡8个村,村村通公路。加上南岭乡政府至思澜公路的开通,南岭的运输业有了更快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大加快。全乡一九九一年从事
交通运输,建筑,工商,饮食服务等专业人员164人。经济收入比例不断扩大。在一九九一年的经济总收入中,林业收入701345元,占99%;牧业收入1124792元,占16%;运输,建筑,工商饮食服务等收入871023元,占12.3%。改变了过去粮食作物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济格局。
一九九二年冬春两季各村大张旗鼓修村社公路,为进一步开发山区有利资源。通过辛苦努力,通公路的合作社从上年的63个增加到91个。一九九二年除勐炳和谦哲两个村外,6个村普遍种植
杂交水稻。全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096亩,比上年增加1340亩。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为南岭乡提高水稻单产,减少山地
旱稻面积,解决全乡人民的温饱打下了基础。
一九九三年重点抓
黑河市沿岸热区开发种植和
烤烟生产。麻栗和黄回共种植芒果220亩,香蕉5亩。其他6个村主要推广种植烤烟,全乡试种烤烟63亩,收取烟叶11735公斤。芒付、谦哲和勐坎推广种植油菜新品种下田135亩,收获产量2300公斤。
一九九四年全乡经济总收入突破一千万元的历史记录。全乡农村总收入12171127元,比上年增加4398354元,增56.6%,是历史上增收最大的一年。在经济总收入中,
种植业包括粮豆、茶叶、水果等收入8377657元,占68.8%;林业收入包括木材采伐、
脂松香、
红松果、紫胶、板栗等收入102362元,占8.7%;畜牧业收入主要是大牲畜交易收入1726423元,占14.2%,工副业包括商业零售,饮食服务,建筑和运输等收入531329元,占4.6%。一九九四年全乡木材采伐销量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由于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九九五年黄回和麻栗两个村部分合作社推广种植
甘蔗1684亩,为全乡大面积种植甘蔗打下基础。同时在麻栗开始推广西瓜种植40亩,产量达20000公斤。全乡
烤烟种植扩大到191亩,但是烟叶产量由于质量不高而下将,只收取销售2400公斤。
一九九五年乡镇企业(主要指联办厂)收入突破百万元。全乡5个联办茶厂和芒付
脂松香厂总收入1597069元,比上年增加712402元,增80.5%,是历史以来的最高一年。其中5个茶厂增收535402元,增收70.9%;芒付松香厂增收177000元,增收136.2%。
一九九五年全乡灾害面积大,芒付和谦哲洪灾严重,其他各村有病虫害和风雹灾。全乡受害面积4317亩,旱地虫灾和风雹灾2657亩,损失粮食产量642282公斤。
一九九六年撤消了芒付松香厂,全乡国有林,集体林和社员自留山等的松脂开采权转让给
浙江省一位个体户承包。从此结束了本乡农民采脂加工的历史。
一九九六年全乡除
谦哲村外,7个村大面积推广种植
甘蔗,全乡甘蔗面积7328亩,单产3085公斤,总产达2261吨。
一九九六年全乡粮豆总面积52675亩,产量5757143公斤,比上年增产93263公斤,增产16%。经济总收入15726072元,比上年增产1300392元,增9%。粮豆总产人均246公斤,经济总收入人均671元。
一九九六年全乡茶叶种植总面积4479亩其中已摘3877亩,茶叶产量117497公斤是历史最高年。
一九九六经济增长项目主要是
甘蔗、茶叶和水果等。逐步改了产业收入结构。一九九七年全乡重点抓甘蔗种植。乡政府机关干部包括书记,乡长等带头承包土地种甘蔗,乡属机关各单位职工也积极承包土地种植。并用政策措施引进外乡外县人来承包土地种甘蔗全乡种植甘蔗19073亩,当年单产2762公斤,总产达52680吨。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89亩,产量378000公斤。由于甘蔗面积扩大,经济总收入达到19758963元,是历史以来的最高年。比上年增加4032892元,增收257%。人均80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134元。
1999年,全乡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在1984年“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工作。本次面积39212.94亩,顺延承包人口5407户,23539人。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工作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家庭联产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给广大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768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元;粮食产量6770936公斤,人均占有口粮242公斤。
2004年,全乡大规模地开展了以落实农户顺延承包面积,加快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加快农户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等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
从1979年允许社员群众实行季节性小片开荒,1980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两山一地”到户,1984年“大稳定小调整”,到1999年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再到2004年的“两地两板”流转,都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明确和落实,每一次的明确和落实又都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会事业的发展。
农业
南岭乡的农业随着生产关糸的变革而发生着重大变化,从1982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到1984年的大稳定小调整后,农民的生产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一些剩余业劳力逐步转向养殖、服务、商业、运输、建筑等行业,结束了广大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在耕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1988年南岭乡开始式种
杂交水稻的试点工作,虽然当时提供给农户免费的杂交水稻籽种,化肥,但是推广难度非常大,仅试种了10几亩,次年,南岭乡又在麻栗村,黄回村,南现村试点,当年种下了765亩,单产265公斤,总产量203000公斤。如今,杂交水稻从原来一开始的10几亩,几千公斤的总产量发展到今天的7855亩,产量2786228公公斤。杂交玉米的推广也一样的艰难,从1988年试种171亩,产量54200公斤,发展到今天的6431为,产量933950公斤,遍及全乡的各村,且自发性的种植。这样,通过“两杂两化”的试点与推广,化肥应用与普及,农民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能更多的发展畜牧业,科技对农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5年来,全乡实有耕地面积51881亩,其中,水田21495亩,旱地30386亩,人均有耕地2.34亩。全年粮豆种植面积48413亩,产量7711739公斤,农民人均占有口粮298公斤。全乡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为,水稻21495亩产量549922公斤,其中
杂交水稻7855亩,产量2786228公斤;
旱稻2726亩,产量221632公斤;小麦95亩,产量3095公手;玉米14789亩,产量1501323公斤,其中,杂交玉米6431亩,产量933950公斤;其他作物3382亩,产量149789公斤;
豆类合计4209亩,产量234298公斤。
畜牧业
南岭乡有了多处连片的天然草场,分别位于麻粟村的牧高厂,芒付
勐坎村交界处的“十五草皮街”,
芒付村的小河边后山,各个草场都在3000亩以上,另外还有丰富的零星放牧地,发展大牲畜的养殖潜力很大;乡内还广泛、大量种植
香蕉树、
旱藕粉、红
番薯藤、芋头等饲料,且利用率比较高,是广大农民群众养殖的主饲料。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1996年2月,南岭乡首先从县畜医站种猪场引进乡5头太湖种
母猪进行品种改良,2003年,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万余元建起了南岭乡良种猪供精站,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并引进1头杜落克公猪,1头汉普
种公猪,对南岭乡猪的品种改良取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牛品种的改良方面,2005年首先在乡内进行牛冻精改良,共3个品种,即
西蒙达尔7头,
短角牛2头,
摩拉水牛3头,共12头,均获成功。
通过品种改良,改变饲养方式方法,畜牧业已成为南岭乡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10796头,出栏303头,其中
肉牛存栏9184头,出栏279头,
水牛存栏1462头,出栏24头,马存栏12头;年末生猪存栏18849头,出栏7242头;家禽饲养98881只,年内出售和自宰61853只,年内禽蛋产量3807公斤;养蜂1077箱,产量为3655公斤。
林业发展
林业是南岭乡的一大支柱产业,全乡共有森林面积395386亩,森林覆盖率为51.9%。多年来,南岭乡按照县委政府对林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林业的各项工作。全乡共实施造林面积66049.9亩,其中人工造林48514.8亩,(退耕还林11736亩,荒山造林9549亩,桉树种植2453亩),飞播20235亩,在人工造林中有
经济林10232亩(茶叶9065亩,芒果867亩,咖啡300亩)。南岭乡在做好造林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森林的管护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为做好此项工作,乡成立领导机构,组织人员定时不定时到乡路上进行检查,遏制了林业的不法行为;在护林防火方面,通过聘请国有林代管员9名,加上每年的3月至5月间聘用的中4名巡山林员,各村委会及乡级机关分别组建森林防火应急分队,乡村组各级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坚持防火期间全天候值班制度,严格管理野外生产生活用火,为护林防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
2011年末,南岭乡有商业网点50个,职工51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
金融业
2011年末,南岭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7%;各项贷款余额1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
1978年年底,开通了竹塘东主至南岭37公里的县乡公路,从此结束了南岭无公路的历史。1991年1月开通第二条县乡公路,起点思澜公路138公里处,里程29公里,投资170万元;2004年扩建路程29公里,投资60万元,其中:乡上投资15万元。1984年以来,由乡村组织,群众出工开通了芒付、谦哲、勐坎三村公路24.5公里,架桥等投资15万元,投工12000个。南现、芒弄两村公路34公里,其中改道9.3公里,投资16万元,投工14135个。勐炳公路18公里,架桥修路投资18万元,投工10800个。黄回、麻栗两村公路28.5公里(27公里县乡公路)麻栗村开挖1.5公里,投工3500个。2005年全乡有县乡公路2条,全长66公里,乡村公路4条,全长105.4公里,村组公路55条,全长227公里。有汽车10辆,农用汽车11辆,大小拖拉机106辆。
2011年,南岭乡日均发送客车2辆,日客运量4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5万吨。
社会
财税金融
由于地方财政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政策性减收因素多,农村税费改革后涉及农户税收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受限,同时国家连续出台有关政策,提高
社会保障人员补助标准,刚性支出增加。南岭乡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主动配合地税及时分析研究税源情况,并直接参与部分税款的征收;二是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浪费,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行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包干,坚持定期审核,减少不合理开支,压缩人、车、会、话、医等方面的费用。同时,还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财源建设,建立乡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2005年,在完全取消农业税涉农税收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全年财政总收入85786元,财政总支出达5623787元,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295400元,存款余额5767900元,农村存款2920300元,人均储蓄款246元,全乡有154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金38000元,参加
医疗保险246人,月缴费金额3433元。
扶贫工作
南岭乡没有被列为扶贫攻坚乡,历史欠账多,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岭乡采取五项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工作。一是产业扶贫。在确保粮食稳定的基础上,扩大政策、资金、技术扶贫力度,因地制宜帮农民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门路。二是基础设施扶贫。主要是加大乡村公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三是科技扶贫。重点放在种、养殖业的技术培训。四是安居温饱扶贫。五是劳务输出扶贫。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力争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劳动市场去来增加农民收入。截至2005年底,南岭乡各类扶贫总投资136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16万元,分别是2002年投入515万元用于易地移民工程。2003年投入160万元用于茅草房改造工程,投资80万元用于谦哲村重点村建设,投入8万元用于
黄回村澜巴寨坡改梯工程。2004年,财政资金投入60万元用于茅草房改造工程,投入13万元用于
芒弄村岩铁组坡改梯工程。2005年,上级财政投资160万元用于南岭乡茅草房改造工程,投入20万元用于
勐坎村重点村建设。
社会帮扶资金总投入345万元,分别在2002年投资287万元用于上海白玉兰安居温饱工程,2004年投资25万元建盖芒弄村希望小学教学楼,2005年投资33万元用于南现村黑亮小组上海白玉兰重点村建设。
由于南岭乡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得到了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成效显著的村寨并不突出。
人民生活
1978年,全公社9个生产大队,131个生产队,总人口21968人,粮豆总产量672940公斤,人均有粮227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517760元,人均69元。在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90.3%;林业收入占3.2%,牧业收入1.5%,副业收入占4.9%。
1994年,全乡8个村,总人口23088人,粮豆总产量5825650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53公斤;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2171127元,在经济总收入中,
种植业占总收入的68.8%,林业收入占8.7%,畜牧业占14.2%,工商、饮食服务其他收入8.3%;农民人均纯收入350元。其中麻栗村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240153元,农民纯收入为403元,比全乡收入最低的
勐坎村多138230
元和165元。一九九四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一千万元大关,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5年,全乡农业人口22966人,粮豆总产量7711739公斤,农民人均占有口粮298公斤;全乡经济总收入19318480元,在经济总收入中,
种植业占62.8,林业占8.9%,畜牧业占16.9%,工商饮食服务及其它占11.4%;农民人均纯收入506元。各村中收入最高的是麻栗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130000元,人均纯收入664元;最低的是
勐坎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580000元,人均纯收入356元。2005年,乡财政收入85786元,财政支出5634573元,财政自给率为1.5%。按南岭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农民人均占有中粮300公斤以下,南岭乡仍有3698户,14604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教育事业
南岭乡的教育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南岭乡教育大体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创办阶段(1936年至1978年)。最早开小学教育始于1936年的
黄回村小,此后逐步开办了昔海小学、芒付小学、芒弄小学、此后乡中心完小,到1978年,全乡共开办小学15所,小学教育基覆盖全乡各村。
巩固发展阶段(1978至1991年)。随着
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岭乡的教育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于1969年属附开设初级中学,到199年,全乡小学校点共有44所,教师94名,在校学生2335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校点分散,办学条件差,专任教师缺乏,学生入学率低。完学率低。
发展提高阶段(1992年至2005年)。1995年完成“普四”工作,这个阶段出现了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两个办学高峰。一是学校办学高峰,1988年完成“普六”,并通过了县级验收;二是开始进行大规模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1995年2005年的10年间,南岭乡共扫除青壮年文盲7000余人,全乡扫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乡文盲率迅速下降。随着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南岭乡的教育基础设施、教育队伍也得不断的改善和增强,1990年至2005年国家共投入排危工程项目资金169。5万元,共改造危房84间,6226平方米,新建4173平方米。共投入项目工程款202.7方元,新建教学用房3367平方危改项目及工程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南岭乡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005年,南岭乡共有小学校点23所,初级中学一所,教师154名,在校学生2193名。
2011年末,南岭乡有小学9所,在校生1481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4人,专任教师4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88.69万元,比上年增长8.8%。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南岭乡有技术开发机构8个。各类科技人才4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0人,经营管理人才60人,技能人才70人,农村实用人才160人。
文化事业
南岭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主体民族
拉祜族,
汉族和
哈尼族。三个主体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
春节是各民族的共同节日,杀年猪,
粑粑是共同特点,婚娶婚嫁也基本上在春节期间举行,因为春节期间是农闲季节,万物复苏,春光明眉,是各民族欢歌载舞,传颂历史,歌颂生产生活的传统节日。
拉祜族的“芦笙舞蹈”,汉族的“三脚歌舞”,哈尼放的“竹筒舞舞蹈”都代表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拉祜族“情歌”“
民俗音乐”,汉族“山歌”,哈尼族“哦吵咪娘”(出门调),“民歌”丰富多彩,歌颂历史,歌唱生产生活,在科技文化欠发达山区,特别是拉祜族和哈尼族在没有文字的条件下,靠老人们用歌,舞形成一代又一代相传,传颂历史,其民族精神难能可贵。
文化立立:南岭乡文化站1984年成立,建站条件是民办公助,所谓“民办公助”就是乡级政府提供场所(办公用房和住房),县文化局负责配套物质包括人员工资,利属关系,乡级主管,县级协管(业务主管)。1人1站,1000元,包括人员工资,报刊,杂志,差旅费。
文化站工作人员杨绍勇,1986年区政府投资8000元建盖南岭区文化站,为便于开展工作,文化建在街头政府球场底下,建筑面积80,图书阅览室60,宿舍20,土木结构。1984年6月至1986年,文化站主要开展业务有:图书阅览,出黑板报,组织青年舞会,图片书画展览,组织蓝球比赛,歌咏比赛,
摄影、每周组织看一次电视,各大节日组织区单位青年开展文体活动。
1986年9月由文化局帮助贷款4500元,购买一套电视录像设备,在开展以上业务的同时,开展补文创收活动,县局下达文化站每年完成300场,6000元创收任务,当时门票价格每票在0、15—0、30元,下乡放映每场15元,(含汽油和先租费),放映收入全部由政府财务室统一管理使用。
1988年11月文化教育站遭受11·6大地震影响,房层财产严重损坏;因此,文化站除开展录像放映外,其它业务基本停止,文化站图书等所有设备搬入乡政府仓库。1991年省政府投入24000元,区地财政局投资1000元,重建文化站,建筑结构,砖混泥面,建筑面积126,地点,南岭街尾西面距街100米,重建后的文化是由于根据省规划院设计乡镇50年远景规划进行建盖,由于当时乡镇不发展,人口不集中,地势偏辟,避免等原因,不便于开展活动,因此,经乡政府同意,1995年文化站房子以25000元买给个人;1995年底文化站又重新在南岭街底西侧乡卫生院对面建盖,正视确定文化站新的站址。2003年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统称南岭乡文化与广播电视站,杨绍勇任站长,负责管理全盘工作,张瑞勇任副站长,经广播员。2003年列入乡政府篇制,纳入乡政府统一管理。
1984年—2005年文化组织开展重大活动情况:
1、1984年11月至1985年3月,参加澜沧县委组织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完成南岭区8个乡(村),民族民间艺人普查任务。
2、1984年11月由文化站推荐,代表南岭区参加第二届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农民文艺调演南岭乡农民民歌手,李会(
芒弄村半坡寨人),罗十光芒付村下付坎人,荣获澜沧县本届优秀歌手奖,李会由县级推荐到省、市荣获优沈阳秀歌手奖。
3、1992年1月由文化站组织黄回村大回掌农民演出队,参加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届农民文艺演出,参加演出人《哈尼摆舞》和《哈尼尾人的盛》荣获优秀节目奖。
4、1993年,文化站组织黄回村大回掌农民演出队,参加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农民文艺高演参演艺节目6个。
5、1994年,文化站组织,黄回村大回掌农民演出队参加思茅地区第四届民族运动会大型文艺表演,参演的《哈尼竹椅舞》荣获优秀节目奖。
6、2003年3月—12月,文化站杨绍勇参加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调查,独自完成南岭乡民族文化调查工作,上投项目7个,2个项目由县政府上报省政府。
7、从1984年—2005年,南岭乡文化站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开展文化活动同时,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村文化的指导工作,多年来为南岭乡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末,南岭乡有乡文化站1个,农民文艺演出队15支,“芦笙舞”民间传承人16人;村文化活动室5个,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2人,占全县社会从业人员的0.48%。2011年末,广播电视村村通930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0%以上。
2011年末,南岭乡有篮球场29个,体育场地11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岭乡有乡卫生院1所,
村卫生室8个。专业卫生人员2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694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865人,参合率93.3%;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8‰、2.1‰、5.2‰。
社会保障
2011年,南岭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1户,人数84人,支出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202元,比上年增长11%;城市医疗救助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0人次,共支出4200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84户,人数9600人,支出10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9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2人,支出17.7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医疗救助95人次,支出5.8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临时救济2人次,支出0.6万元,比上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6万元,比上年增长1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南岭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9千米,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600件,征订报纸200份、期刊100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50户,比上年增加26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5%;移动电话用户72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8%,光缆线路总长60千米,主干电缆3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45个,宽带接入用户150户,比上年增加2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