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轰炸机
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飞机
中国轰炸机主要有轰-5、轰-6、歼轰-7等多种机型,用于执行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核打击、对地支援、突防、反舰、反潜等任务。未来的轰炸机将实现作战半径、载弹量与网络传感系统的融合,从而大幅提升空军未来远程打击能力。
内容简介
轰炸机是一座空中堡垒,除了投炸弹外,它还能投掷各种鱼雷、核弹或发射空对地导弹。战略轰炸机可以分为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和重型轰炸机三种类型。轻型轰炸机一般能装载炸弹3~5吨,中型轰炸机能装载炸弹5~10吨,重型轰炸机能装载炸弹10~30吨。
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轰炸机有俄罗斯的图22M中型轰炸机,图160战略轰炸机和美国的B-52重型轰炸机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B-2隐形战略轰炸机。
中国轰炸机主要有轰-5、轰-6、歼轰-7等机型,用于执行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核打击、对地支援、突防、反舰、反潜等任务。
轰炸机类型
轰5
轰-5(H-5)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公司参照苏联的伊尔-28轰炸机改进设计并试制生产的一种亚音速轻型轰炸机,可在各种复杂的气象、地理条件下执行战术轰炸及攻击任务。1963年1月开始基本型的试制准备,1966年9月首次试飞,1967年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停产。该机现已退出现役。
轰-5共有多种改型,各型情况如下:轰-5,基本型;轰-5甲,改进型,航程增加并缩短了起飞滑跑距离;轰-5鱼雷型,可挂鱼雷和副油箱;轰侦-5,是在轰-5基础上改装照相侦察设备而成的侦察机,比基本型航程增大;轰教-5,轰炸教练型。
轰6
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战略轰炸机图-16轰炸机。该机采用两台图曼采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1948年开始研制,直到1990年还有少量在苏联红军中服役。该机的各个改型在苏军中担任了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形成了一个用途广泛的型号系列。该机主要的缺陷是研制时间早,载荷、速度等指标较差,在苏军中主要作为大型作战飞机。中国引进并仿制了图-16,该机仍是我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且在不断对其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同时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至少服役至2020年左右。
该机共有多种改型,各型如下:轰-6甲、轰-6F、轰电-6电子战飞机、轰油-6空中加油机轰-6K型轰炸机、轰-6H等,其最新改型轰6K,航程在70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在2500公里以上,可以携带6枚长剑-10巡航导弹,打击范围可以覆盖关岛。
轰-6甲,是中国将轰-6改装的核航弹轰炸机。1964年,为了执行空投第一颗原子弹试验任务,空军将正在部队使用的2架图-16轰炸机(1架图-16Н、1架图-16К)调往西安飞机制造厂(代号:172厂)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2架飞机于1964年11月从部队飞抵172厂,1965年初改装完毕,分别编号21、22号。改装后的飞机称为轰-6甲,后来,中国也自行生产过一批可以投掷核武器的轰炸机,也称为轰-6甲,2种飞机虽然代号和任务都相同,但却是不同的飞机。为保障按时执行第一次空投原子弹任务,这两架飞机只进行了必要的简单改装,把弹舱改为保温舱,增加了加温系统、测温系统、保险栓悬挂梁,重新铺设正常、应急、超应急投弹系统和座舱避光帘等。
轰-6F飞机是中国在已经装备部队的轰-6C飞机上实施改装而成的飞机,主要是加装了惯导/GPS/多普勒组合系统。
1991年4月开始论证,1991年12月~1992年3月,在轰-6飞机上对美国生产的TANSⅡ型GPS无线电接收机进行选型和适应性试飞。1993年5月24日空军下达了研制任务书,并将改装后的飞机命名为轰-6F飞机。轰-6F飞机加装了563CG惯导系统、TANSⅡGPS接收机、NIP导航信息处理机、改进的LHS-4A(241A)领航轰炸计算机、SY-4B领航仪和152C航向联系盒等。1993年12月1日~1994年1月15日,改装后的飞机完成相互交联的有关设备地面联试。1994年5~9月,空36师对轰-6F飞机及其新型导航系统进行了鉴定试飞。9月,改装完成的2架飞机交付部队使用。
轰-6K是最新的轰-6改型,是首个采用综合导航火控系统的轰-6改型。研制轰-6K的背景是,为改变老轰-6腿短、弹少、看不远的问题,满足对台应急作战急需,满足打击台岛东部地区目标的急需,急需对轰-6大改,使其成为我军巡航导弹载机,满足对敌目标迂回远距打击需求,同时为加快研制进度,对轰6主体承力结构不做大改,只针对换发对进气道、尾喷做针对性重新设计和修形,对主翼和尾翼空气动力学匹配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发动机进气量增大,推力增大后对飞机影响。同时,根据近年来我国航空电子技术飞速发展,采用最新电子设备完全彻底替换了老轰-6电子设备,同时采用了电传操纵、隐身涂料等国内较成熟的技术对轰-6进行了改造。应该说,轰-6K的研制成功,是对近10年来我国航空制造业综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检阅,集中体现了我国航空电子、材料技术的最新成果,为其他老旧航空产品升级改造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轰-6H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远程精确打击的"点穴"高手,一是航程远。轰-6H是目前(2009年)中国所有战斗机中航程最远的,飞行距离可达5000多公里。二是精确打击能力强。轰-6H挂载的导弹射程达100多公里,从发射到攻击完毕仅需4分钟,精确度最高能达到半米之内。
轰6H的后机身下部有一个小雷达罩,用于引导鹰击-63的数据链系统。这种结构设计与苏联1958年试飞的图-16K-10飞机相似,但存在着较大的缺点:鹰击-63对母机存在着依赖性,一旦母机被攻击,导弹将无法执行任务。尽管如此,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解放军空军有了配备鹰击-63的轰-6,就具备了打击重要战略目标的能力。
歼轰7
歼轰-7“飞豹”,对外名称FBC-1“飞豹”战斗机,是由我国于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型歼击轰炸机。该机主要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是解放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新星。该机由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自1992年预批量生产型服役以来,便不断参加包括台湾海峡演习在内的沿海演习。而从1994年1月定型投产,改良型的研究业已展开。西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于1995年着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轰7A的改良型可能称为轰7A,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发动机,以AL-31SM发动机取代轰7现用的斯贝MK-202发动机。AL-31SM是歼-11的心脏,它是苏-27战斗机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单台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SM的推力可使轰7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此外,轰7A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能力。
歼轰7A是歼轰-7的改型,固定武器可能与歼-10战斗机一样,为一门重110千克的6-23型6管23毫米改良型航空机炮。轰7A至少拥有10个外载挂架,除了能使用飞鱼反舰导弹、C-601/611、鹰击-8反舰导弹/802、新型C-803超音速反舰导弹、还会配备俄罗斯授权仿制的Kh-65SE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及一并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更先进的Kh-41蚊式超音速反舰导弹。蚊式导弹发展源自发现者号卫星31A,发射重量4.5吨, 弹头重320 千克,使用惯性及主动/被动复合制导,在高/低空的射速分别是3.0 和2.1 马赫,最大射程分别为250和150千米。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舰导弹,亦可挂载在轰7A上使用。其它适用的短、中程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外国制传统炸弹、激光制导炸弹,与之配合的装备至少包括:由607所研制,正进行最后试验的蓝天全天候低空导航荚舱,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视红外/激光瞄准组合荚舱等。
主要缺陷
缺乏三位一体
中国缺乏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这在2013年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中,陆基和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可谓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据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自由灯塔新闻网站报道,2013年12月13日,中国军方在五寨县导弹基地测试了最新型"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这是新型远程"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二次试射。在十天后的12月22日,中国又在渤海附近划定的禁航区内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外国媒体猜测中国可能使用094型战略核潜艇向中国新疆的某导弹综合实验靶场发射了一枚巨浪2潜射洲际核导弹。尽管以上的消息都是由国外媒体披露的,但在农历春节前后,中国现役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正在野外进行部署以及3艘094级战略核潜艇的分别公开曝光则是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中国在陆基和海基核力量方面的实力。
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战略火箭军"的基本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发动战争,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军方最高指挥部门的命令,独立地或与其它军种的战略部队实施对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奉行的是有限自卫反击核战略,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有限威慑、有效自卫、重点反击。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核威慑的高低,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该国是否具备所谓"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所谓"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是指由战略轰炸机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所构成的战略核武器打击能力。早在五十年代,当时的美、苏两国就已具备了这种能力。与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规模有限。中国在建国后仅2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等及其相应的运载工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导弹、航天和核工业体系。但是,在战略核潜艇的研制上,我们花费的时间却相对较长,直到2013年10月底,随着中国战略核潜艇部队的解密,外界才普遍判断中国的核潜艇具备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
美苏冷战之后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核战略发展方向,"三位一体"核力量概念也被不同国家给予不同的理解与修正。英国核战略上采取与美国相捆绑的策略,仅保留了以核潜艇为主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法国主要建设海基、空基核力量,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保持了陆、海、空三基一体的核战略打击能力,从上文看到,中国虽然也在尽力完善自己全领域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建设,但是对于"三位一体"核力量来说,仍然有着一个最大的短板--以战略轰炸机为基础的空基核力量。在空中武器倍受重视的现代战争条件下,空基核力量在"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否完善和发展空基核力量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没有真正的轰炸机
在中国没有战略轰炸机的同时,是否有必要继续发展战略轰炸机和航空母舰是否要继续发展一样,成为各国军事研究机构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但在各种争议的背后则是军事强国不遗余力的巨大投入。早在2004年,美国空军就组建了两个新的办公室--远程打击(LRS)办公室及LRS综合计划组(IPT),对新型战略轰炸机方案进行研究,以提前部署下一代远程轰炸机,美国空军希望在2012~2015年开始新型远程轰炸机的系统开发与演示(SDD),2025~2030年将进行部署。到了2013年,美国空军的下一代远程轰炸机项目预估的成本已经高达810亿美元(100架飞机),比预计的550亿美元高出了47%。我们再来看俄罗斯,时任俄罗斯战略航空兵司令的阿纳托利·日哈列夫少将2009年就表示,在2025-2030年间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将获得最新研制的隐形轰炸机,以取代服役多年的图-160轰炸机、图-95MC、图-22M3等轰炸机,再此之前,这些轰炸机的现代化升级工作也正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随后在2009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期间,俄官方首次确认其正在加紧研制国产新型战略轰炸机,项目代号为PAKDA,即"远程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统"。
而反观中国的空基核力量,尽管早在1972年1月7日,强-5甲强击机就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投放氢弹试验,但强-5型核武器载运机作战半径仅六百公里左右,只能起战术作用,无法进行战略攻击。在这之后的40年中,战略轰炸机就一直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两个梦:自己拥有战略轰炸机的梦和潜在敌国的战略轰炸机带给我们的噩梦。同样是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轰-6的最新改进型号轰-6K型轰炸机"战神"轰炸机开始频繁出现于人们的面前,轰6-K在原轰-6系列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可以挂载6枚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CJ-10A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当然可以装备核弹头。显然,轰6-K已经具备了战略轰炸机的某些特点,与作为战术轰炸机研制而成的轰-6家族其他基础型号相比,轰6-K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不管是从航程还是从载弹量上来看,轰-6K与世界现役的战略轰炸机相比仍然存在很多差距,仅具备对美国关岛、中途岛夏威夷群岛实施航空突袭的能力,这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现代防空体系已经发展成为由地面防空警戒雷达、防空导弹、各种高射炮、自动化指挥系统及通信等系统组成的综合防御体系,其目标探测、识别定位、防空拦截能力都得到飞跃性提高,对轰-6K这样依旧传统的轰炸机来说,面对这样的防空系统几乎没有胜算。简单来说,轰-6K终究无法称为真正的战略轰炸机。
未来发展
现代化轰炸机
在未来的战争环境中,没有什么比远程轰炸机更能代表空军的特点了:让地球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标遭遇灭顶之灾。所以说未来的轰炸机将实现作战半径、载弹量与网络传感系统的融合,从而大幅提升空军未来远程打击能力。历史表明,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素来是轰炸机研制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新世纪来说,隐身能力和先进航电系统对于任何新型战机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从未发展过现代化轰炸机的国家来说,我们需要从三个基本方面来考虑:大航程大载弹量,具备隐身能力,先进航电系统。
研制喷气动力大型隐身飞机,对一国的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完整现代战机研制能力,根本连这道门都迈不进。而对于现代轰炸机需要具备的优良隐身性,对于没有隐形战斗机研制经验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2011年歼-20的首飞,再到2012年"歼-31"首飞,再到2013年"利剑隐身无人攻击机"的首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正变得越来越先进,而这三款不同气动布局的隐形飞机的出现,则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迈进了"隐形战机俱乐部"--中国完全有能力研制具备隐身性能的现代化战机。这表明,中国已经具备大型飞机的制造能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研制大型战略军用运输机的国家,同样也具备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型运输机所用到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金属构件加工技术、**复合材料蒙皮技术等,也会在轰炸机上得到应用。所以说2013年初首飞的运-20研制成功后,并不仅仅是增加了空中战略投送能力这么简单,还将极大丰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部门在大型飞机设计领域的工程经验,对于研制轰炸机这样的大型飞机,有着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是否具备研制现代化轰炸机的能力已经基本确定,而2014年1月22日,中航西飞研发中心在阎良区的揭牌成立,则是准备把这种能力落到实际:研发中心成立后,将承担起航空整机型号项目和产品研制的发展规划研究、预先研究、型号立项论证、型号工程研制、大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保障等工作,担负起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大中型特种飞机、民用飞机、大型无人机等的研制工作。
发展方向的选择
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轰炸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陆地机场为基础,执行轰炸或远程巡航导弹的携带平台,空战只是为了自卫而已,随着歼轰-7B和歼-16战斗轰炸机的出现,中国在短期内已经没有必要再研制新一代的战斗轰炸机。而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中国海外贸易和海外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海洋权益的现状,中国逐渐感受到岛链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潜在与现实影响。所以,如何突破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的一线基地为基轴,以日本韩国冲绳县、关岛等基地和设施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锁链",似乎成了中国远程打击力量的一种迫切需求。在这种需求下,作战半径可以达到3000公里的远程战斗轰炸机似乎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而2012年在网络上曝光的一款轰炸机模型也似乎印证了这种需求,这款新型隐形轰炸机方案采用新颖的W型主翼和无尾翼结构,脊背进气道和并列双座设计,这一切都说明它并非前文提及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轰炸机,而是一款战略轰炸机,之所以突出"远程",是因为各方面透露的信息表明,这款战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是传统战斗轰炸机的2-3倍。简单来说,如果这种远程战略轰炸机如果研制成功的话,至少应该具备三方面能力:一是远程作战,作战半径向东覆盖太平洋中线以西地区,特别是第二岛链区域,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构成威慑;向西可覆盖中亚地区;向南可以辐射印度全境,包括南海以及南海以南的国家,以保证我国南海地区的能源资源安全。
文章到这里,似乎远程歼击轰炸机这样能适应满足未来10-15年内的需要,能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积累经验的中程战略轰炸机也未尝不可。然而对于轰炸机这种"大杀器"来说,从来都不应该被孤立的看待,更不应该只考虑十年左右的军事需求。中国尽量在理论上具备了设计研制战略轰炸机的能力,但战略轰炸机从设计到服役再到形成战斗力,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同时,作战半径3000公里的这种远程战斗轰炸机显然无法弥补文章开头提到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缺失。我们要看到,随着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航母的服役,以及国产航母的开工建造,再加上中国第二炮兵新型中程弹道导弹的大量装备,突破第一、第二岛链的封锁对如今的中国武装力量来说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保持着庞大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而中国既然要发展战略空军,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的最大差距就是战略轰炸机,唯有发展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才能建立起一支与中国大国地位相衬的战略空军。尽管时不时有国外媒体鼓吹战略轰炸机无用论,但从文章第二部分我们看到,世界军事强国在鼓吹各种无用论的同时,自己却从来没停止过相关战略武器的研发和装备,美国装备"福特级"航母就是对西方曾今鼓吹的"航母无用论"最好的讽刺。
总而言之,尽管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确实远不如战斗机那么红火,并且耗资巨大、技术难度高、研制周期长,但其作为其三位一体的核中坚,地位虽不及核潜艇,但决不可能没有。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经济快速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与别国在某些方面摩擦日益增多。拥有战略轰炸机,和平环境下它是一个极具威力的战略威慑力量,作用不可低估;战争环境下是克敌制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论是紧迫的领土、领海争端还是将来面对更大的威胁,都必须未雨绸缪,尽快启动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当然,就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现状来说,我国在自主研制战略轰炸机的道路上,至少还面临着几个重大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动力,我国航空工业基础较薄弱,要完全解决发动机的问题,恐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其次是材料,这个问题归根结底也是工业基础的问题,必须稳扎稳打地发展。第三是工艺,在实现高精密度的手段上还无法达到所需水平。即使有了先进的材料,不具备先进的工艺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不管是远程战轰还是战略轰炸机,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轰炸机类型
轰5
轰6
歼轰7
主要缺陷
缺乏三位一体
没有真正的轰炸机
未来发展
现代化轰炸机
发展方向的选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