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
四川省达州市下辖县
大竹县,隶属于四川达州市。大竹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东邻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连广安市,北靠达川区。东西宽45km,南北长75km,辖区面积2079k㎡。全县辖3个街道、28个乡镇、235个行政村、89个社区。2022年末全县总户数37.56万户,户籍总人口105.53万人,常住人口83.55万人,城镇化率达47.06%。大竹县政府驻大竹县竹阳街道
南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始置县,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1949年12月大竹解放,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1953年2月,撤销大竹专区,改属达县专区。2000年1月,撤地设市,大竹县属达州市
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适宜,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竹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区,境内构成“三山两槽”的平行岭谷地形。
大竹县区位独特,交通优越。地处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武汉市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境内达渝高速南大梁高速公路、国道318线、国道210线纵横贯穿。县城北距达州60公里。初步形成“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5小时武汉”的通达格局。
大竹县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四川省川东北城市群。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增长2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4.3︰49.3。
大竹县境内有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欢喜坪旅游度假区、云峰茶谷、玉带河观光农业园、东汉醪糟景区、渔人部落风情园、花房子国家级景区、净土寺、周家镇石门梨园、云雾山、清河古镇、古官驿道(三国古道)等著名景点。大竹县是中国西部百强县、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县城,先后获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典型县、特色产业工作典型县、消费促进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历史沿革
大竹,先秦属巴国秦汉巴郡
南梁大同三年(537),以宕渠之东界置邻山、邻水县,并置邻州管辖2县。邻州治、邻山县治均在金城(今大竹县四合镇),这是今大竹境内置县之始。
唐武德元年(618),分垫江县盐泉县,县治设在今大竹县童家镇境内。邻山、邻水、垫江、盐泉4县同属邻州。八年(625)废邻州,并将盐泉并入邻山,改属梁州。
唐武周久视元年(700),分宕渠东界置大竹县,“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属蓬州。县治在今渠县土溪镇沈府君阙南一里处。
至德二年(757),大竹首次并入邻山县,改属渠州,不久复置。宝历元年(825),再次并入邻山县,后复置。北宋至道二年(996),三并入邻山县,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复置。景祐二年(1035),降大竹县为镇,属流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复置大竹县,属渠州。宝庆三年(1227),改属顺庆府。
元至元二十年(1283),邻山、邻水县2县并入大竹县,县治迁至原邻山境内的木门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朝。夏天统元年至开熙五年(1362—1371),县属明夏政权所辖。
明洪武九年(1376),县改属顺庆府下的广安州。成化元年(1465),分大竹南部复置邻水县。万历年间(1573—1620),曾在大竹四合镇设置顺庆分府,辅治大竹、垫江县、邻水、广安市等4个州县。不久,裁撤。
清代,县属川北道顺庆府。康熙帝四年(1665),大竹石桥铺建县丞署。乾隆四十九年(1784),复置顺庆四合分府,仍辅治原辖4个州县。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再次裁撤四合分府。十九年(1814),大竹改属川东道绥定府,府治设在绥定(今达州市),下辖1厅6县。
民国二年( 1913 ),县直属川东道。次年,改川东道为东川道,下辖大竹等37个县。民国五年(1916),大竹护国军肖德明、陈凤石等宣布大竹独立。次年,县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县隶属第10行政督察区(后改为大竹专区)。专员公署、县政府均设在城区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下辖大竹、渠县广安市、长寿、梁山(梁平)、邻水县垫江县等7个县。
1949年12月,大竹属川东行署下的大竹专区,行署设在重庆市,专署及县人民政府同设在城关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下辖大竹、渠县、邻水、垫江、梁山(梁平)、广安、长寿等7县。1952年9月,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县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达县专区更名达县地区,县属达县地区。1993年,撤销达县地区,建立达川地区,县属达川地区。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建达州市,县属达州市。
2000年,大竹县辖14个镇、49个乡。
2003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38号)批复同意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镇罗城镇、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民主15个乡。扩大11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2008年,大竹县余华乡更名为月华乡。
2015年3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竹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4〕28号)》,涉及到多个街道村镇行政调整。
2016年11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大竹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6〕14号)》,人和镇二郎镇张家镇、四合乡分别撤乡设镇。至此,大竹县设置街道3个、镇27个、乡21个。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达州市市调整通川区等5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1号)》,涉及到多个街道村镇行政调整。
行政区划
截止2024年,大竹县下辖3个街道、28个乡镇、235个行政村、89个社区。大竹县政府驻大竹县竹阳街道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大竹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东邻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连广安市,北靠达川区。东西宽45km,南北长75km,辖区面积2079k㎡。
地质
大竹县地质岩层从中生代的三迭系到新生代的第四系出露有8个地质岩层。从山顶至谷底分别出露岩层为三迭系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侏罗纪自流井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第四代河流冲积物。
地形地貌
大竹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区,境内西山(华蓥山背斜山脉)、中山(铜锣峡背斜山脉)、东山(明月峡背斜山脉)由北东、南西向平行排列,由南而北纵贯本县中部,构成“三山两槽”的平行岭谷地形。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槽谷,西槽(俗称山前)宽约18公里;东槽(俗称山后)宽12公里左右。海拔高程:西山较高,一般在1000米左右,主峰万里坪高1196.2米。东山、中山较低,一般为900米左右。槽内丘陵起伏,一般为400米左右,少数山丘达500-600米。
气候
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适宜,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农业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不稳定,回升缓慢,多寒潮;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暑热多伏旱;秋季温暖,多连绵雨;冬季凉,多云雾,霜雪少,无霜期长。
全县气温随海拔高程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地理位置上,总的趋势是从南到北气温有所下降,随海拔高程的增高而有所降低。据气候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9.1mm,降水量为24.46亿立方米,径流深为589.1mm,最大年降水量1494.4mm(1983年),最小降水量为840.9mm(1966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5%,其中以7月降雨量最多,约占全年降雨量的15%,12月至次年3月是枯水季节,其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9.7%。多年平均气温16.5℃,大于0℃的总积温平均为6059℃,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5.5℃,极端最低气温为-4℃(1975年12月15日)。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为27.3℃,极端最高气温达40.2℃(1972年8月27日) ,多年平均日照为1313.4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898.4mm,无霜日285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5%,多年平均风速1.2m/s,实测最大风速17.0m/s(1978年4月15日),风向为NE向。全县冬干、春旱、伏旱严重,具有十年八旱的规律。
水文
大竹县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县,境内无大江大河,仅有东柳河、铜钵河、东河、黄滩河(西河)四条小河及竹溪河、柳城溪、兴隆河、清水河、八渡乡、上白水河、下白水河七条小溪(40平方公里以上),全属长江水系,并均发源于本县。
东柳河源出铜锣山之黄泥扃,北流出境汇入州河,全长72.5公里,县境内71公里,平均坡降2.2‰,流域面积850.3平方公里,县境内7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02亿立方米。
铜钵河源出白坝乡么姑岩下之遇合沟,北流入达县境内汇入州河,全长53.8公里,县境内40.5公里,平均坡降1.4‰,流域面积587平方公里,县境内2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6亿立方米。
黄滩河源出铜锣山老凉风垭附近八角庙,南流入邻水县境内汇入御临河,县境内全长46.9公里,平均坡降0.8‰,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县境内4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立方米。
东河源出双溪乡三无寨,南流入邻水境内汇入大洪河,县境内全长58公里,平均坡降1.4‰,流域面积633平方公里,县境内53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1亿立方米。
土壤
全县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泥土等四大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63个土种,99个变种。主要土类为水稻土和紫色土,分别占总耕地的52%和42%。水稻土由水耕而成,分布较为广泛,从山上到山下,从冲沟到平坝均有分布,但土种各异;冲积土系河流冲积而成,分布于溪河两岸;紫色土由紫色母岩风化而成,肥力较高,主要分布于两槽海拔300-500米高程的大片丘陵地区;黄泥土由砂岩大理石风化剥蚀而成,分布于500-600米高程砂岩地区的称冷砂黄泥土,分布于600米高程以上石灰岩地区的称矿子黄泥土。
粮食播种主要集中在紫色土和水稻土两个土类中,该区域以低丘宽谷、中丘中谷地貌为主,水利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但利用率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竹县矿产资源种类稀少。大竹全县矿产资源仅发现12种,以能源、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种类稀少,储量小,仅发现2种。
大竹县是全省重点产煤县之一,拥有亚洲第二大天然气集输站,年输转天然气27亿立方米。
煤炭和石灰岩为大竹县优势矿产。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以优质炼焦配煤为主,是四川省优质炼焦煤的重要资源和生产基地。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2.30亿吨。作为全国三大富钙矿区之一,大竹县石灰岩主要利用方向为砂石骨料与水泥制作,其中建筑石料用灰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华蓥山背斜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地层中,尤其是中华镇九盘村一带的石灰岩硬度高、品质好,是达州市优质建筑石料用灰岩产地;水泥用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铜锣山北段石河镇一带,累计查明储量6.42亿吨。
土地资源
根据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统计,大竹县土地总面积为207878.76 公顷,其中农用地约190513.38 公顷,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91.65%;建设用地 15027.0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约7.23%;未利用地面积 2344.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农用地以林地及耕地为主,面积分别为88779.70公顷(占比42.71%)、79950.93公顷(占比38.46%)。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面积为12088.6公顷,占比5.82%。其他土地以水域为主,面积为1816.48公顷,占比0.87%。
水资源
大竹县可利用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现有水利设施供水。据《四川省大竹县水文手册》,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550mm,据此计算项目区年降雨径流总量约为10.93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除浅层地下水外都决定于降雨,未见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人畜饮水较困难。往往农作物需水时缺水,枯水期人民生活用水也成问题。
生物多样性
动物
2015年11月,大竹县有狐属、青、水獭亚科豹猫刺猬亚科、松鼠、黄鼬黑麂猕猴、野猪等二十种野兽;有环颈雉野鸭、斑鸠、鸮形目啄木鸟科、麻雀、大杜鹃、老鹰、白鹭黑枕黄鹂灰胸竹鸡雉、乌鸦、画眉红腹锦鸡鸟纲;还有龟、鳖、蛇、蛙等野生动物。
植物
2015年11月,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规定,大竹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三尖杉等树种,红豆杉、三尖杉主要分布在铜锣山中段;银杏在全县均有分布。森林植被: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基本类型是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甜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以白夹竹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亦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成片(团)状分布于三山之中。 2014年造林面积74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达66207公顷。
全县森林植物有乔木、灌木等62个科,4个亚科,122个种,其它植物76个种。分布较普遍的科:松科柏科柏科银杏科棕榈科杨柳科大戟科山茶科芸香科、科、蔷薇科杨梅科豆科禾本科壳斗科胡桃科樟科木樨科桃金娘科玄参科杜鹃科金缕梅科桑科夹竹桃科马鞭草科茜草科马桑科、八角风科等。竹类以白夹竹慈竹黄竹孟宗竹斑竹为主。另有猕猴桃、密花豆钩藤藤本植物。还有丝毛草、野棉花车前夏枯草玉竹、仙矛、蝴蝶花天南星、石昌蒲、毛条、虎耳草地丁草、板兰根、附子草等草本植物700余种。有各种菌类、苔藓植物地衣卷柏原植体植物
名木古树:大竹境内38种属842棵古树名木均建立档案实行挂牌保护。其中:国家二级 42株、三级 800株,分别占古树名木总量的 5.0%、95.0%。分布在城市的有 109 株,占总量的 13%;农村 733株,占总量的 87%;分布单位庭院 125 株、个人宅院 110株、寺院 6株、风景区 10株、山林 145株、其他位置 446株,分别占总量的 15%、13%、1%、1%、17%、53%;处于散生 803 株,群生39株;属于国有的 166 株、集体 475 株、个人 201 株,分别占总量的 20%、56%、24%。树龄在90-100 年间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较多,可以列入三级古树名木进行挂牌,重点加以保护。
自然灾害
据气候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9.1mm,降水量为24.46亿立方米,径流深为589.1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5%,12月至次年3月是枯水季节,其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9.7%。全县冬干、春旱、伏旱严重,具有十年八旱的规律。
大竹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风、冰雹、旱涝、秋绵雨、霜冻等。根据《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据库》一书记载,大竹县自然灾害历史上以水灾为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竹县人口数为841960人。
2022年末全县总户数37.56万户,户籍总人口105.5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9.45万人。常住人口83.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32万人,农村人口44.23万人,城镇化率达47.06%,同比提升0.47个百分点。
民族
大竹县内常住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7个。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1.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增长2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4.3︰49.3。
2022年,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42元,增速6.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1元,增速5.2%。其中,工资性收入21657元,增速3.2%;经营净收入11254元,增速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940元,增速3.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684元,增速1.5%;衣着消费支出2351元,增速1.1%;医疗保健支出2088元,增速13.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297元,增速2.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增速6.9%。其中,工资性收入8686元,增速4.0%;经营净收入7868元,增速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49元,增速5.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683元,增速4.2%;衣着消费支出1215元,增速1.5%;医疗保健支出1716元,增速15.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275元,增速2.7%,农村居民恩格尔36.3%。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18.12亿元,增速4.7%。其中,农业产值63.84亿元,增速5.5%;林业产值5.29亿元,增速7.9%;畜牧业产值41.35亿元,增速1.9%;渔业产值4.03亿元,增速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1亿元,增速5.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9万亩,比上年增加2.9万亩;油料播种面积32.4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苎麻种植面积14.5万亩,比上年增加702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2.6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60.8万吨,增速-1.5%。其中:夏粮8.0万吨,增速2.6%;秋粮52.8万吨,增速-2.2%。油料产量5.7万吨,增速2.8%;苎麻产量1.9万吨,增速0.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8.5万吨,增速2.4%;园林水果产量4.2万吨,增速10.1%。  
全年生猪出栏79.0万头,增速4.3%;生猪存栏48.91万头,增速-3.7%;牛出栏4.68万头,增速3.7%,牛存栏7.61万头,增速2.9%;羊出栏 26.7万头,增速1.1 %,羊存栏 20.69万头,增速-1.4 %;家禽出栏1718.16 万只,增速0.3 %;禽蛋产量3.6 万吨,增速 4.2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45万吨,增速2.6%。其中:猪肉产量5.85 万吨,增速3.6 %;牛肉产量0.6 万吨,增速3.5 %;羊肉产量 0.42万吨,增速2.8 %;禽肉产量2.58 吨,增速0.5 %。
2023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4.2亿元、增长3.4%。恢复耕地932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粮食播面达170.5万亩、产量62.2万吨。出栏生猪80.3万头。新增加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水稻产业纳入全省首批产业集群建设,荣获“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乌木镇月华镇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月华镇九银村被评为现代农业“亿元村”。
2023年,大竹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苎麻、白茶、糯稻香椿分别实现产值4.5亿元、20亿元、3.5亿元、3亿元。
2023年,推进种植园地改造,治理撂荒地1000亩,改造种植园地1890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70.5万亩,产量62.2万吨。全县小春收获粮食作物38.3万亩,产量8.3万吨;其中小麦7.64万亩,产量1.9万吨;小春马铃薯18.72万亩,产量4.9万吨;豌胡豆11.9万亩,产量1.9万吨。按照“应种尽种、满栽满插”要求,通过实地看、全面查、多方评,确保粮食稳产和大豆生产高质高效。全县大春粮食播面134.2万亩,其中水稻播面55.1万亩,玉米播面37.8万亩,高粱播面1.4万亩,大豆播面14.2万亩(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8.53万亩),其他豆类播面2.2万亩,红薯播面11.8万亩,马铃薯播面11.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新增购买植保无人机6台套、大中型拖拉机2台套、联合收割机3台套、插秧机11台套。2023年,全县完成水稻机耕55.2万亩、小麦机耕7.2万亩、玉米机耕34.5万亩、油菜机耕22.5万亩、大豆机耕5.1万亩、马铃薯机耕8.85万亩;全县完成水稻机收55.3万亩、小麦机收7.2万亩、玉米机收3.9万亩、油菜机收11.9万亩、大豆机收1.55万亩、马铃薯机收1.53万亩。
第二产业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速0 %,对GDP增速的贡献率0.5%,拉动GDP增速0.01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增速-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245亿元,增速-1.6%;轻工业产值143亿元,增速-4.7%,重轻工业比为1.7:1。主要支柱产业中,食品及饮料产业产值84亿元,增速-10.2%;纺织及化纤工业69亿元,增速9.5%;机电产业产值81亿元,增速-2.5%;煤炭采选业产值30亿元,增速-19.5%;建材业101亿元,增速1.7%;水电气生产和供应生产值23亿元,增速-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商品混凝土、饲料等产品产量增速上升,大米、水泥等产品产量增速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352.5亿元,增速-9.7%,利润总额19.6亿元,增速-33.1%。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8户,全年建筑业产值99.6亿元,增速9.2%,建筑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速4.5%。建筑业中房屋施工面积4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4万平方米。
2023年,新型工业提质增效。规上工业企业达202户、居全市第一,实现总产值283.5亿元。新开工荣煜垣智能纺纱、罡震模具等项目33个,竣工亚缇纺织、鑫宏创新材料等项目21个。经开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新(改)建园区干道3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区达12.5平方公里,荣获第二批“双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柏林工业园区创建成市级园区。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全部工业增加值108.4亿元,工业投资67.3亿元,技改投资18.9亿元,制造业投资45.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9.45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62.45亿元;轻纺鞋服产业实现产值28.63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44.03亿元;能源建材产业实现产值118.98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速2.7%。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市场优势明显,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2亿元,增速3.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5.8亿元,增速1.6%。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批发业零售额12.9亿元,增速13.2%;零售业零售额152.3亿元,增速2.0%;住宿业零售额2.8亿元,增速2.9%;餐饮业零售额37亿元,增速2.2%。
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额8282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量4814万美元。
2022年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63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37亿元。
2023年,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13户、限上商贸企业22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2.6亿元、增长7.8%。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中农储  川东智慧国际农博城等项目有序推进。渔人部落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存款余额658.7亿元、贷款余额308.4亿元,分别增长11%、12%,存贷比达46.8%,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跃居全省第三。
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222.6亿元,增长7.8%,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增长11.3%,增速居全市第4位;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家,外贸进出口总额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3%。全年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个体)22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2023年底,全县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8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20家。
2022年度,大竹县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9.37万人次,其中五峰山景区接待游客29.95万人次,东汉醪糟景区接待游客5万人次,太极岛景区接待游客20.21万人次,云峰茶谷景区接待游客4.21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全县各类学校(即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殊学校)97所(含教学点),在校学生114566 人,专任教师8076人。其中,小学48所(含教学点),小学在校学生 53317人,小学专任教师3765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普通中学46 所,在校学生54694人,专任教师395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 所,在校学生6447 人,专任教师331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08 人,专任教师22 人。
2023年,划实施大竹县教育园区建设等项目17个。四川省大竹中学被认定为“四川省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大竹一小被认定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
科学技术
2022年末,全县全年专利授权438 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279件、外观设计151件。商标申请数990 件,注册数771件。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商标有效注册量5316 件,专利授权1680 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
2023年,全县培育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市级创新平台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6件,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2%。
文化事业
202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47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6个。有线电视用户27.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22.56万户,网络电视用户18.9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9.4%,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实现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08.02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5平方米。基层文化阵地全面加强,建成4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8个社区文化中心、374个村文化活动室、374个农家书屋、49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15个流动图书服务点、2个乡村大舞台、47个农民工文化驿站、442个留守学生(儿童)之家,月华镇石河镇、庙坝镇等被授予省市“特色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9个,体育场馆 1个。有线电视用户28.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28.7万户,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卫生健康
2022年末,大竹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8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其中,医院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5067人,其中执业医师1903人,执业护士240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556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7187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1‰,婴儿死亡率1.8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78%。全年人口出生率4.64‰,人口死亡率9.98‰,人口自然增长率-5.34‰。
2023年,大竹县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正加快扩容;5个临床科室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临床科室纳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乡村卫生资源加快整合聚集,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加快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2023年,大竹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群众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看病就医实实在在的实惠。
2023年以来,大竹县坚持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抓手,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得到进一步增强。
大竹县还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通过医学高校“双选会”、春季引才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4人,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持续推进“大竹县名中医团队”培育项目,启动第二批培育计划,评选出省、市、县级名中医33名。
体育事业
2022年,全县有全民健身路径193条,其中当年新建50条,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个。
2023年,全县举办全民健身体育活动64项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23年四川省第十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太极拳(剑)比赛、2023年大竹县职工运动会等赛事。
2023年3月21日,达州市大竹县创建“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命名、授牌仪式在达州市大竹县体育馆举行。全省各市(州)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太极拳(剑)比赛的32支代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相关人员5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2023年7月7日,大竹县职工运动会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共建繁荣美丽活力大竹”为主题,共设置了男女混合跳绳、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五人制足球赛等10个项目。有来自全县各系统、片区的14支队伍1500余人,围绕各个赛事项目上演为期10天的精彩角逐。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8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275床。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8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4449人,传统救济人数89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101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865人;城乡养老保险50235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35879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4643人,生育保险28030人。失业保险参保17427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7127人。
2023年,社会保障巩固提升。民生支出达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5%。城镇新增就业6834人、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03人。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分别参保85.1万人、66.4万人。发放社会救助高龄津贴、优抚资金共计3.9亿元。荣获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石河镇新华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交通
大竹县地处成都市重庆市西安市武汉市交汇辐射的腹心地带,境内内包头-茂名高速公路318国道、210国道及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纵横贯穿,县城北距达州市60公里,南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35公里,东距万州港176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县域内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实现联网互通,初步形成“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5小时西安、5小时武汉”的通达格局。
202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3410.96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含高级、一、二、三和四级)公路3410.96公里,高速公路94.3公里,公交车路线7路,公交车营运车64辆,出租车231辆。全年公路客运量377.6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924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21.16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80781万吨。
文化
大竹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县,农耕文化贯穿古今,特别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竹文化、麻文化和醪糟文化,一直承载着一代代竹乡游子的乡愁记忆。竹乡大地土沃物丰,从古至今,有许多地方特产和小吃名播大江南北;很多制作工艺,如大竹竹唢呐制作及演奏技艺、东柳醪糟酿造技艺、二郎竹席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干制作技艺、竹乡麻布纺织技艺、芝麻薄脆饼的制作技艺等均被列入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信息来源:大竹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民间艺术
大竹玩友
大竹玩友又称川剧座唱,活跃于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是较为灵活的川剧演唱形式,以大竹县城为中心,辐射辖区内各乡镇村社,该项目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表演的内容与传统川剧无异,常演唱的剧目有:《访友》《武家坡》《归舟》《长生殿》《五台会兄》《南阳关》《桂英打雁》《大盘山》《假设降》等。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包括竹唢呐制作和竹唢呐吹奏两部分。竹唢呐是生长于盛产竹子的大竹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形式,仅川东大竹独有。“大竹竹唢呐”用祖宗秘传的隐性换气法吹奏。有齐奏、独奏、重奏、轮奏,表现形式多样,一人可表演同时口吹四支唢呐、鼻吹两支唢呐,口鼻同时吹六支唢呐的特技,有倒立表演、两人重叠表演、嘴里边吃糖或吸烟或喝水而由两个鼻孔吹奏的表演、两个鼻孔里各塞一根钢钉后再由两个鼻孔吹奏的表演等。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工艺
月华土纸
月华土法造纸技艺从隋唐初创到明清兴盛,月华土纸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康熙,月华土纸被御点为“贡纸”。乾隆,月华土纸又被钦定为“文闱衍纸艺术”和“宫廷用纸”。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纸料中加桦后,才能将湿纸一张一张的撕开,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抗战时期,月华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产量为全国之冠。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用该纸作画后,赞之曰“爱新觉罗·弘历用的纸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将月华纸提升到与安徽省宣纸齐名的地位。为纪念大千先生对月华土纸所作的贡献,大竹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苎麻文化
大竹县地处亚热带,地质、土壤和气候都非常适宜苎麻的生长。因其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麻质优良等,被誉为“中原地区苎麻之乡”。其手工麻布的织造技艺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大竹手工麻布织造技艺一般要经过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采料,第二道工序是绩麻,第三道工序是穿线和牵线,第四道工序是刷浆,第五道工序是织布。
大竹手工麻布织造技艺是中华古代民间苎麻手工纺织技艺的生动再现,而其所使用的传统手工纺织工具,也是中国民间苎麻手工纺织技艺的物态遗存。中国古代《农书》的“农器图谱”中绘下的“治苎”绩麻工具,如今在大竹民间大量遗存,成为大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物态载体。
民俗习惯
赶场
大竹县很多乡镇有“赶场”的习惯,按地域的不同,分为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的赶场日。赶场是川东农村地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是当地人们的商品交流日、人际交往日、信息获取日、身体休息日、心情放松日。赶场的聚集处,一般都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赶场这天就是一个大汇集。在沿街的两旁,摆满诸如锅碗瓢勺、针头线脑、油盐酱醋等吃喝拉撒的大宗商品;还有游医、命相、剃头、小食店与农副产品交易等,花样繁多,好不热闹。在集镇的小街中央,三五成群的老乡穿梭着,有的挎着土篮子,有的背着背篼,有的挑着水果蔬菜,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时逢晌午左右,那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畜禽喧叫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整条街道都沸腾起来。完成交易或闲而无事的老乡,此时会在路边茶馆喝喝茶打牌聊天,或在理发摊子前理发修面,或在小酒馆里喝上几口。除此,偶尔会见到头戴白帕,嘴叼旱烟袋,身着对襟衣,脚穿草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农民身影;偶尔也会见到身着时髦服饰的农村青年男女,或者开张营业的庆典场面。直至夕阳西下的时候,人们在满足各自愿望后,渐渐离去。这一次的赶场,也就彻底结束了。
开山喊茶
大竹人爱茶、习茶、种茶历史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000余年。随着大竹白茶的知名度提高,如今在大竹民间已形成每年一届喊山开茶文化节。茶叶采摘前,采茶女与茶农一起“喊山开茶”,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婚俗
旧时,大竹婚俗从说媒、订婚到结婚,有一套繁冗的礼仪程序。“哭嫁”就是在结婚期间新娘嫁前必须的重要议程之一。在正婚日前一两天,新娘一边要紧张地忙着出嫁准备事宜,一边要整日对家人亲戚及女伴哭诉,边哭边唱,见啥唱啥,以表达其复杂的内心情怀,多是让人知道她不愿意离开娘家。否则会被人视为轻戝。哭嫁过程主要有四场:一哭梳妆打扮;二哭拜别祖宗;三是歌堂哭唱;四是正婚日上轿前辞别。其歌词或三五句,或数十句,因人而异,变动很大;其音调多凄婉,催人泪下。
新娘出嫁前一天,要“扯脸上梳”,这是姑娘出嫁过程主要仪式之一。媒人带男方送的丝线、脂粉、头油等化妆品,请嫂子或邻居中“福份好”(子女多)的中年妇女给新娘梳妆,先用槺壳灰抹脸,再用丝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修齐眉毛和额头、鬓发,抹上白粉,将头发挽成髻。
新娘“扯脸上梳”后,要跪在堂屋中,拜别祖宗牌位,俗称拜香火。新娘正婚日前一天晚上,邻居女伴要来陪她,通常是晚宴后,桌上摆出糖果,新娘与众姐妹围桌而坐,用歌声伴陪新娘度过少女生活的最后一晚,俗称“坐堂歌”,也叫“陪十姊妹”。
正婚那天,男家来接新娘的轿子抵拢大门,新娘得换上坐轿衣,准备上路前,又要唱“离家歌”。
丧葬习俗
大竹风俗,从人死到埋葬,民国时期,基本沿袭旧俗。普遍重视“重殓厚葬”。因丧家财力不同,在排场上也有很大差异。
老年人死,在外子女必须奔回家中吊丧。人死时,烧“落气钱”,又叫烧“倒头纸”。接着为死者沐浴更衣,理发整容,入棺。请阴阳先生开路、看地,择吉日安葬。孝家男女老少,拨麻戴孝,守灵接客,亲朋好友选钱(纸)、挽联、祭幛,以示哀悼。有钱有势者还要请“僧人”做道场,请纸扎匠做灵房子、纸篢,请文人写祭文等。安葬后的第三天要“垒三坟”。从人死之日算起,每七天烧一次“七”,一直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完事。
其他习俗
大竹县祭祀习俗历来多样,乡土气息较为浓厚。主要形式有:
祭祖。民间于堂屋设神龛,其上供“天地君(国或宗)亲师位”或“×氏历代昭穆考妣宗亲牌位”(俗称家仙或神主)牌。早点焚香,夜点神灯。祭时敲磐,朝三暮四(早上敲三响,示创业难,晚敲四响,守成不易)。逢年过节,秉烛焚香,供奉酒食,燃放鞭炮。解放后,此习俗自行停止。祭灶。传说“灶神”为“一家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午向玉皇大帝禀奏。是日,家家户户将灶屋打扫干净,入夜男子点灯供食,烧纸叩拜,祈求灶神隐恶扬善,来年百事顺遂。
在庆典恭贺方面,亲朋好友互相祝贺,投递“恭贺新喜”拜帖。大年初一,亲友见面,笑逐颜开,作揖,互称“拜年——拜年!”初二至十五日,相互登门拜年。新婚夫妇到岳父家及其亲族拜贺新年,拜后返家时,岳家及亲友馈赠礼品,如黄糕粑、红蛋、腊肉、食品等,并随同到新郎家做客,俗称“送蛋”。小孩给长辈拜年后,临走,长辈打发拜年钱,俗称“挂挂钱”。该习俗保持至今。
新婚女人怀孕,分娩前(预产期),娘家备礼探询,称为“催生”。产后,女婿备办酒肉、鞭炮、公鸡等礼品,到岳父母家“报喜”(如生的女孩,送母鸡,生的男孩,送公鸡。岳家一见,即知婴儿性别)。岳父母家得到喜讯后,将所备办产妇食用的醪糟、鸡、蛋,猪油、糯米及小孩穿用的衣物等和亲友馈赠的礼品,一应俱全,定期约集六亲姊妹妯娌姑嫂等齐往祝贺。挑送礼品者为男性,叫“做姜酒”又称“打三朝”。产妇到满月就带着孩子回娘家留住一段时间,叫出窝(时间不等)。
名优特产
大竹县境内有二郎竹席、 “巴山红”香椿、“绿香清”香葱、大竹苎麻等。其中“大竹苎麻”、“大竹香椿”、“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美食
大竹凉虾
对于大竹本地人来说,大竹凉虾似乎已成为夏秋季的一种标配,每年四五月份,天气逐渐升温时,凉虾就悄悄占据整个街头。大街上、小巷中甚至各大菜市场都开始贩卖凉虾,“凉虾、凉虾”,随着一声声吆喝响起,大竹人就知道,夏季快来了。七八月的高温天气,更是助推了大竹凉虾的火爆。在热得口干舌燥时,一碗冰冰凉凉、甜丝丝的凉虾入口,似乎比任何冰饮都要沁人心脾。大竹凉虾还会加上独特的醪糟,让整个口感更加丰富,层次分明。
大竹面条
大竹的面条是大竹县最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之一,更是无数大竹人早餐的首选食品。大竹面条色、香、味俱全、佐料丰富,麻、辣、鲜、香样样皆有。在大竹境内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万源市的黑鸡,大竹的面,渠县的黄花最好看”。从一句市井广泛流传的顺口溜可以看出,大竹的面条早已名声在外。
东柳醪糟
醪糟夏可解暑,冬能驱寒,含多种氨基酸和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具有清甜香醇、生津止渴,补气和血、滋阴补肾特点。而大竹的东柳醪糟,又以其味道鲜美、造艺精良,成为醪糟之佳品,特中之优酿,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观音豆干
“观音豆干”起源于公元1890年,因产于观音镇,故称“观音豆干”,又名"仁"字豆腐干。视之,皮面光洁润滑细腻,呈金黄色。闻之,甘香味浓,芳香四溢,引人食欲。食之,甘甜可口,越嚼越香,回味悠长。
竹笋宴
千百年来大竹人素有食竹用竹之习俗,竹笋宴每一道菜品几乎都与竹有关。用“竹”所制作的美食,风味领先,绿色醇香。有竹笋炒腊肉、香竹饭、干煸竹虫竹荪炒蛋、云南竹筒酒等。
巴巴嘴
巴巴嘴这小小肉饼,经过数次揉打达到千层,烤好后,黄灿灿的饼皮,包裹着肥瘦相间的馅料,外焦里嫩,肉香四溢,酥脆可口,回味悠长。
东柳鱼头
大竹县的“东柳鱼头”,从表面看与剁椒鱼头相似。不过在制作时加了大竹特产东柳醪糟和具有奇特清香的山胡椒调味,风味特别,自成一派,酸辣麻适中。端上桌,浓郁的香味蔓延在整个房间,让人食欲大增,吃一口鱼头,糯软肥而不腻,鱼肉鲜嫩又入味,而且没什么腥味,香辣过瘾。
风景名胜
主要景点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大竹概况.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2-02
自然条件.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大竹县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8-05
旅游景点.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探访三国古道,找寻历史记忆.微信公众号.2024-07-31
大竹县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2024-08-09
大竹沿革.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2-02
达州概况.达州市人民政府.2024-07-31
2024年大竹县政府工作报告.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政府信息公开.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4-07-31
大竹县古树名木现状调查.四川省情网.2024-07-31
大竹县农业概况.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工业概况.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商贸概况.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达州市大竹县职工运动会开赛.四川新闻网.2024-07-25
大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川剧座唱玩友聚.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唢呐绝技竹音扬.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大千书画月华纸.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苎麻文化千古铭.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美食】大竹凉虾.四川省情网.2024-07-31
清河古镇.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1
云雾山.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0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0
净土寺.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30
破山.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李绍伊.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范绍增.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徐永孝.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徐永弟.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徐德 .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周考成 .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蔡奎.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李斛.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陈尧楷 .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徐万壁.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孟安明.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胡景祥.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王明达.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刘昌杰.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林孔唐烈士事迹.首都文明网.2024-07-25
沈忠厚.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李安民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7-25
胡昌政.大竹县人民政府.2024-07-25
胡万宝.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2024-07-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地质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自然灾害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卫生健康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交通
文化
大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间艺术
大竹玩友
大竹竹唢呐
民间工艺
月华土纸
苎麻文化
民俗习惯
赶场
开山喊茶
婚俗
丧葬习俗
其他习俗
名优特产
美食
大竹凉虾
大竹面条
东柳醪糟
观音豆干
竹笋宴
巴巴嘴
东柳鱼头
风景名胜
主要景点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