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坐落于
荣成市石岛港西北侧,方圆12.8平方公里,山海相连,景色秀丽。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海状山势,山借海威,以“东方神山”、“佛教胜地”、“海岛民俗”、“森林公园”等著称,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建设背景
威海赤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市东南部的石岛海滨,三面环海,山海相连,海景壮观,山色秀美,与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
石岛港紧相毗邻,山、海、湖、港互为一体,与渔村、花村、画村等民俗村连点成线,是中国渔业第一大市——威海
荣成市南部沿海的核心景区,以山海观光、生态休闲、海滨避暑、渔家民俗、佛教文化、国际交流而深受游客喜爱。
赤山景区十大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拥有
胶东半岛著名寺院千年古刹——
法华院;中国首创震撼世界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世界最大的海神像——赤山大明神;
韩国海上王
张保皋大使的纪念地——张保皋传记馆;中国北方民俗文化博览园——荣成民俗馆;中国最大的水石文化馆——世廉雅石馆;森林公园——天门潭;海上乐园——
威海国际海水浴场;人居福地——凤凰湖旅游度假区。是滨海风情游,山海景观游,渔业民俗游,宗教朝圣游的世外桃源。
赤山由来
赤山因石红而得名,以峰奇、洞异、泉清、石怪、寺古而著名。赤山自古是“佛”之胜地,站在经书石上东望,可见一座高约200米的山头,酷似一尊大佛,
坐北朝南,正襟危坐,两腿各坐一个小佛像。在手掌抚摸着小佛像的头顶,右胳膊搂抱着小佛像的肩部,凝视着远方。当年
张保皋选中赤山建
兴化市法华古寺,正是觉得赤山与佛有缘。
赤山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据文献记载,
秦汉以来史迹可见。大自然的神功妙斧,雕塑的奇异怪石,遍布赤山,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和传说,坐禅石、望乡石、神龟石、佛指石、和尚石、僧帽石、经书石等,另外还有神秘的红门洞,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故事。
主要景观
法华院
法华院位于山东石岛镇北部的赤山南麓,始建于
唐朝,是唐代
胶东半岛规模最大的
佛教寺院之一。
李炎年间灭佛兴道,赤山法华院被毁。1988年重新修建的赤山法华院,占地5000平方米,由
大雄宝殿、
观音殿、地藏菩萨殿、三佛宝殿四部分组成,1989年开光并对外开放,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该寺“大雄宝殿”题字。
据史书记载,赤山法华院原为新罗人(今
韩国)
张保皋所建,大唐盛期,新罗人张保皋应征入唐,曾任武宁(今
徐州市)军小将。他武艺超群,作战勇敢,深受
唐朝将士的爱戴。后回归新罗,任清海大使,在此期间,他积极从事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为中韩两国人民铺设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著名的海上贸易家,被称为“海上王”。他为了保佑其海运事业的昌盛,慕名来赤山建起了当地第一座大
庙宇,并请来僧人诵经。首批僧人属天台
宗派,读诵经典《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
法华院”。赤山法华院在唐代享有盛名,在鼎盛时期,曾有30多位僧人在此居住,衣食由
张保皋供应,庙宇香火甚旺,来此听经之人常有二百余人,为一时之盛。
唐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
日本高僧
圆仁法师一行入唐求法,客居此院二年零九个月,在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关怀支持之下,使他得以了解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诸多知识,入唐求法得以成行。归国后,圆仁法师念念不忘此次来中国的巨大收获,编述的《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书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该书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同时,为了感谢赤山人民的深情厚谊,圆仁责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为名修建了“
赤山禅院”。
重建的赤山法华院全系仿唐建筑,与
圆仁法师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描述的一致:“南有岩岭,水流庭院,从西而东流,西南北方连峰作壁,东方望海远开。”赤山法华院历史悠久,是一处情系中、韩、日三国人民友谊的圣地。
极乐菩萨界动感音乐广场
极乐菩萨界景观区是集雕塑、音乐、喷泉、瀑布、焰火于一体,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生动演绎古老佛教文化的动态音乐广场。以水幕环绕衬托,以旋转
滴水观音为主场景的音乐广场,弧形看台东西两侧分列18罗汉石雕,中间石壁上刻有长38米,高10.8米中国最大的巨型佛教壁画——《
觉海慈航》,展示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慈悲济世的神通和功德。
锡青铜铸造的滴水观音位于广场中心,高25.8米,重200余吨。
在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佛乐中,喷泉随节奏变换出13种奇特水型,观音菩萨自转一周。莲花座下金童玉女手托金盘从徐徐开启的门中走出,承接观音菩萨抛洒的甘露。护法的四大金刚力士口中喷出五彩火焰,供养菩萨翩翩起舞,池边的9条金龙紧跟着行云布雨,喷出水柱,阳光下水幕喷泉中折射出神奇的七彩霓虹,整个演示过程15分钟,其设计之新颖,规模之庞大,效果之独特,意境之殊胜,实属世间独一无二,非佛之宝地难得一见。
有情众生,来往游人,能亲瞻礼拜,皆缘深福重,可得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安康太平之万千福报。
注:13种奇特水型分别为:涌泉、水雾、苹果园、礼花树、小波浪跑泉、一帆风顺、荷花叶、海燕展翅、九龙喷水、玉柱、雪松、树摇、圆摇。
赤山明神
赤山明神亦称赤山神,相传明神本相出于赤山红门洞。赤山明神威镇四海,法力无边,守护乡土,福佑大千,功德无量,乃华夏北方庇佑之神。始皇并六国,于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成山,以求长生不老之药。途大病,
李斯祈明神,旋无恙。
李治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唐政府帮助新罗人(今
韩国)打败
高丽和
百济,统一
朝鲜半岛,自此唐和新罗非常友好,关系密切。很多
新罗区人来到
天宝学习,做官,做生意,出苦力,当兵,做船工,当奴婢,有的长期居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大运河沿岸地区,特别是和新罗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
海里海上交通枢纽赤山浦(今石岛湾),居住的新罗人就更多了。
兴化市法华古寺宣讲《
法华经》时,“四方众信及有缘施主都会听,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罗人。”(据《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为了对新罗人进行管理,特设了“勾当新罗所”。新罗人除去
法华院参拜佛祖,祈求保佑外,也去红门参拜赤山神。尤其在赤山法华院建立之前和拆毁之后,主要参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国界施恩于新罗,因此新罗人就把他当作自己的神。称之为“新罗神”
韩国文化部、海运航海厅、
全罗南道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编著的《张保皋》一书中说:“有关日本九州博多太守府的史书记载,圆仁弟子按照宗师遗嘱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禅院里绘制的‘新罗神’临近寺刹(例:围城寺和三井寺)里供奉的
新罗的‘大明神’等有关记载,都明确无误地说明了张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禅院里供奉的‘赤山神’当作自己的神——‘新罗神’了。该书还说:“在博多太守府内,常驻有许多从事贸易的新罗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带的新罗人,也多从事贸易业。”
张保皋对
日本的影响,在其后日益明显,如前所述的赤山禅院比睿山周围的寺刹里,供奉的象征着保护财富,带来运气,保护航海安全的“新罗神”(赤山神),说明新罗人以及张保皋所组织国防贸易船队,是把“赤山神”当作自己神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东瀛天台宗三世座主圆仁(
慈觉大师)随遣唐使赴唐求法数载,曾三赴赤山拜。归途中,于沧海屡遭劫难,幸明神显灵,方化险为夷,且保全经典数百卷。圆仁归国,遂以赤山明神为天台宗庇佑之神供奉,其后弟子秉承其旨意,于京都修一寺院,名之曰:“
赤山禅院”。而后,赤山明神渐为东瀛等国所崇拜,乃至波斯、大食等区域。至今,
日本、
韩国等寺院仍多供奉赤山明神,以福佑天下,普渡苍生。
赤山禅院
由圆仁入唐求法馆和赤山阁两大部分组成,整个禅院依山而建,肃穆庄严,林茂水激,亭楼台,气势宏伟,迤逦壮观。
圆仁入唐求法馆设有五个展厅,分别是“心慕佛乘、苦海船筏、慈觉大师、求法巡礼、功成圆满”。主要展示了隋唐佛教发展史、
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及回国后在日本建立赤山禅院的过程。
圆仁生于公元794年的一个春天,故取名为春生,传说出生时天布祥云一片,被
日本下野
首都贺郡小野乡大慈寺的和尚发觉后,告诉师傅广智和尚,两人急忙出去随云而找,来到都贺郡正在生孩子的驿所长壬生首麻吕家里。春生五岁时,他的父亲参加了
起义军,不幸战死。九岁的时候,哥哥秋生将春生送到大慈寺广智和尚那里学佛,后拜日本天台宗创始人
最澄为师,开始研究天台宗。由于他苦学精进,二十岁经官试及格,次年(公元813年)十二月即以“遮那业”得度。弘仁十三年(公元822年)最澄圆寂后,朝廷批准了在
比叡山设立大乘圆顿戒坛,年方而立的圆仁继承先师遗志,开坛弘法,成为日本天台宗的一位知名高僧。
由于
法华宗起源于中国并由最澄传入
日本,在最澄圆寂后,仍有许多未解教义。圆仁多方求索不得其解,他立志要释通这些教义。日本
仁明天皇承和三年(836年),已四十五岁的圆仁,毅然随日本遣唐使,携带着比睿山延历寺未决的天台教义三十条,入唐求法。
圆仁入唐求法九年七个月,历尽磨难,足迹遍布现今
江苏省、
山东省、
河北省、
山西省、
陕西省、
河南省、安徽等七个省,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获,都记录在《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四卷中。现在这部书被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之一,是研究
唐朝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中日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广泛的史料价值和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
张保皋传记馆
张保皋(公元790年?-841年),
新罗(今韩国莞岛郡)人,出身“侧微”,自幼与大海相处,熟谙水性,性格粗犷豪放。少年时期就喜欢精研武艺,善使
弓箭和
长枪,具有侠义之心,成为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8世纪末,新罗贵族之间斗争纷起,朝政松弛,徭役赋税加重,自然灾害频繁,
政治经济学走向衰退,民众怨声载道,大量新罗人迁移到唐。同一时期的
唐朝,经过
安史之乱,全国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为讨伐藩镇,政府需要大量兵力。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
张保皋和好友郑年结伴入唐.由于张保皋与郑年武艺高强,在平定李琦的叛乱中崭露头角。
九世纪初,高丽人
李师道入唐后以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功升至淄青节度使,独霸
山东省,经过上下三代的发展,形成与唐对立的割据势力,并屡次进犯
徐州市。公元818年,李谡为武宁军节度使,奉旨大破李师道军,并平定了叛乱,张保皋、郑年随军转战,立下赫赫战功。
李师道叛乱被平定后,因各有所志,郑年离开武宁军,投靠楚州军,张保皋则以赤山为中心开展贸易事业,聚敛了大量财富,并在赤山建立了能够凝聚新罗人的法华院寺庄。
法华院建有大殿及配殿、钟楼、讲经堂等,常住僧人多时达40余人,长年讲经,法会时达250多人,冬诵《
法华经》,夏讲八卷《金光明经》,在山东半岛影响极大。
公元828年,为了禁止掠夺
新罗人为奴婢,荡平海盗张保皋回国奏请兴德王拨兵一万,在海上要冲——他的家乡设立清海镇,并任大使,全力开辟海上通道,建立海上国际贸易网络,同时还设有造船业、制造业等。成为新罗显赫的地方势力。公元838年,上大人金明逼杀
僖康王登上王位,金佑徵为报“杀君父之仇”避祸清海求助,承诺“获居大位,则娶尔女为妃”,张保皋分兵五千于郑年,击破金明的军队,金佑徵顺利登位,即
神武王。张保皋因功被封为感义军使,封食邑二千户。文圣王即位后,又拜张保皋为“镇海将军,兼赐章服。”
神武王即位仅六个月就病死后,其子文圣王欲纳张保皋之女为妃,朝中贵族以其出身侧微,予以阻谏。惧怕张保皋强盛势力的
文圣王和新罗贵族,借“欲谋乱、据镇叛”为罪名,派阎长设计将其杀害。并对其部属赶尽杀绝,最终于851年废除了清海镇。
张保皋不幸罹难,可是他在海上建立的霸业及至开展中、韩、日三国海上贸易,开辟了海上的“丝绸之路”。对繁荣东亚的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赤山浦(今石岛湾)
唐朝重要的贸易港口,今天,现代人的“黄金海岸”。
荣成民俗馆
荣成民俗馆位于
法华院南,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2002年12月工程始建,2003年5月主体工程竣工。该馆主要展示具有
荣成市地方特色的民俗事象及风土人情,通过从民间收集而来的三千多件实物、照片、以及蜡像模拟等形式反映荣成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及传承变化,经典再现
胶东半岛山海文化和
中原地区北方
渔业民俗文化。
第一展厅——“山海耕牧”,分为两大部分“沧海弄潮”、“沃野追梦”,通过所展示的海上和田间作业的工具来展现荣成渔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第二展厅--“城乡情韵”,由“乡舍问俗”、“古城寻风”两部分组成,分别展现了过去农村和城市里面的民生百态,以罕见的历史老照片表现百年前的
荣成市风貌;第三展厅――“劳逸人生”,由“手上营生”和“逸情闲趣”两部分组成,“手上营生”展区展现了过去的一些手艺活,有各种盛酒器具、练武器具、打铁炉、
织布机等;“逸情闲趣”展出的是一些民间收藏品,包括瓷器、陶器、青铜器等。展厅藏品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展品是花了3年时间从民间搜集而来,是了解荣成历史变迁和
胶东半岛民俗文化的民间博览园。
记载
石岛湾西山上,即赤山法华院后山有块巨石,像扇门一样堵住一个洞口,名叫红门,据说在洞里居住下一个山神,叫做赤山神。赤山神很有灵应,神通广大,很得人们的崇信,逢年过节,周围几十里的人都来烧香跪拜,祈求消灾祛病,赐福保平安。
李治显庆五年(660年),唐政府帮助新罗(今韩国)打败
高丽和
百济,统一了
朝鲜半岛,自此唐和新罗非常友好,关系密切。很多新罗人来到
唐朝学习、做官、做生意、出苦力、当后兵、当船工、当奴婢,有的长期居住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大运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和新罗仅一海相隔,相距不足200
海里的海上交通枢纽赤山浦(石岛湾),居住的新罗人就更多了。
兴化市法华古寺宣讲法华经时,“四方众僧及有缘施主都来会听,道俗老少尊卑都是新罗人(见《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
为了对新罗人进行管理,特设“勾当新罗所”。新罗人除去赤山法华院参拜佛主,祈求保佑外,他们也去红门参拜赤山神,祈求赐福保平安,尤其在赤山法华院建立之前和拆毁之后,主要参拜的是赤山神。赤山神也就不分国界施恩于新罗,因此新罗人就把它当成自己的神,当作自己的保护神,称之为“新罗神”。
韩国文化部、海运航海厅、
全罗南道、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编著《张保皋》一书中说:“有关日本九州博多
太宰府市的史书记载,圆仁弟子按照宗师的遗愿,建立的比睿山赤山禅院里绘制的‘新罗神’及邻近寺刹(例:围城寺和
三井寺)里供奉的
新罗的‘大明神’等有关记载,都明白无误地说明了张保皋人把日本比睿山赤山禅院里供奉的‘赤山神’当着自己的神‘新罗神’了。”
该书还说:“在博多太宰府内,常驻有许多从事贸易业务的新罗人,而在此之前,就定居在九州一带的新罗人,也多从事贸易业。”
张保皋对
日本的影响,在其后日益明显。如前述的赤山禅院比睿山周围的寺刹里,供奉的象征着保护财富、带来运气,保护航海安全的“新罗神”(赤山神),说明新罗人以及张保皋所组织的国际贸易船队,是把“赤山神”当作自己保护神了。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入唐巡礼求法的日本高僧圆仁两次辗转来到赤山法华院和赤山村,住留约有两年九个月。在住留期间,圆仁和尚曾多次参拜赤山神,在回国前又特意参拜赤山神,祈求一帆风顺保平安。在回国海上航行中突遇风暴,处境十分凶险,圆仁和尚遥拜赤山,虔诚祈祷,据说忽见赤山神出现在桅杆上,向空中射出一支白箭,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他们平安回到日本国。
圆仁和尚回国后,被封为慈觉大师。圆仁认为入唐巡礼求法所以取得成功,全仗赤山神的保佑,他无限感激和崇敬赤山神,特别塑了赤山神像,供奉在京都御所(即皇宫)的表鬼门,受到各界人士的崇敬和参拜。圆仁和尚圆寂后,他的徒弟安存慧和尚继承他的遗愿,在京都小野山庄创建了
赤山禅院,供奉着赤山神(新罗人即今韩国人称之为“新罗神”)。据说凡参拜赤山神的人,请张神符在家里,封住鬼门,就会保佑全家永享太平;凡想发财致富的人,一经参拜赤山神,财源就会滚滚而来;患病的人,一经参拜赤山神,请道神符带在身上,不久就会不治而愈。因此,赤山禅院至今香火还是非常旺盛。
赤山神施恩于中、韩、日三国,为三国人民消灾祛病,赐福保平安,成国三国人民的共同保护神,使三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天书石
黄海之滨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山上有高约二十米,宽约十米的长方形巨石,石面上虽无横无竖无撇无捺,但祖称是天书石。
说起这天书石,还得溯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悉,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道,深得庶民敬仰,天下无不赞誉他为圣人。因为孔子读遍人间群书,可以说是经纶满腹,怀如智囊,可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求学求知的欲望无止境。他在周游途中闻悉石岛赤山有一本巨著——天书,那天书里的内容丰富多彩,囊括了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所有知识。谁能得到这本天书就读,谁就能叱咤风云,扭转乾坤,驾驭天上和人间的一切。
于是,孔子便对他三千子弟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尔等处世为人,最高莫过于苦读为快也……听说赤山有一本天书,谁能取来吾阅?
他的得意门生子路云:愚生愿前往取之。子路打点好行囊,风餐露宿,直赴赤山方向而去,途中他下榻驿馆,夜梦中,他梦见了天书神官在赤山接待了他,说赤山天书是天书吏之大作,天机不可泄露,此大作已被点化成一大天书石耸立赤山,留作永恒的天宝,谁也别想得到此书……
仲由一梦醒来,长长地叹了一口粗气,自言自语道:天数注定,要得到赤山天书,狂徒劳也……
儿女石
赤山风景名胜区天门潭南行东拐不远处有一巨岩傲立,可别小看了这块石头,说起它来当地无人不知,谁人不晓?它就是千百年来一直被远近人们奉为求儿求女百试
百灵的“儿女石。”
说起这块儿女石,当地的人们都知道这样一段故事。话说
东海龙王太子时常因琐事与妻子发生口角,难免惨遭龙太子的毒打,常常被打得遍体鳞伤。龙太子妻难以忍受这死去活来的虐待,便趁一个夜色沉沉的时分逃出水晶宫,流落在当时还淹没在海水中的一块礁石上……
东海龙王闻听儿媳遭其子毒打逃离而失踪的消息后,便火冒三丈,大发雷霆,把个龙太子骂得狗血喷头,强令龙太子寻妻,说若寻不回其妻,就休想再进龙宫,贬到天涯海角终生服苦役……
龙太子寻了七天七夜,不见妻子踪影,困倦不堪,爬上他妻子曾经爬过的这块礁石,恹恹欲睡,苦苦忏悔。陷入无限惆怅之中,禁不住泪水洗面,心似刀绞,不知不觉渐渐入梦。梦中见他妻子双眸含怒,怒不可遏地言道:“你……你太惨无人道,心狠手辣,打死我我可以忍,万不该打落我腹中的两个可怜的小生命----孪生儿女。我在这礁岩上产下了两块“心头肉”,我要带着他们到人间寻一清静之地,永世不回龙宫。
龙太子浑身颤栗,悲切切地睁开眼,醒来却是一场梦,他拭了拭眸子。忽然瞧见礁岩上隐隐约约有三个字------儿女石。
他瞧来瞧去,反复琢磨,心里似油煎般地难受,分明是自己的孪生儿女生于此,他追悔莫及。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变幻,大海渐渐退却,这块礁岩显露了出来,成了陆地上的一道奇观,前来猎奇的人便纷至沓来,有绘描的,有赋诗的,也有来此许愿的。
再说赤山浦外文登县令之妻与县令结缘数载,仍然无子。日子久了,县令就对她日渐冷落。于是,她柔茹寡断,失魂落魄,隔三岔五来到儿女石旁消愁解闷,双泪滚涌,面上红颜失却,天碑石及至弱不禁风,慢慢地她绝望了,一不做二不休要告别人世。她紧闭双眼,咬紧牙关,正要向儿女石上撞去。这时,忽然一只手紧紧拉住他的衣服:“夫人,何故如此轻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扯住她问。
夫人不言语,只是泪流不止,泪水打得衣衫湿透。许久,夫人便将自己不能生育,丈夫冷落自己的事说出,说自己生不如死,死了一了百了……
老翁闻罢,便道:“你若想生儿育女,我交给你两枚铜板币,这铜板币只可投两次,你站在那路边往石岩上抛掷,只要正面朝上,便能生子,反面朝上,就是千金,而铜板币若是在岩石上立不稳落下来,那便无儿无女了。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于他人。”
夫人闻之,将信将疑,她见老翁诚笃之至,厚道可信,便抖擞精神,将手中的铜板币抛向岩石,“当当”两声脆响,铜板币稳稳地在岩石上正面朝上是个儿子。夫人一阵心喜,再一次将铜板抛向岩石,又是稳稳站在岩石上,反面向上是个女儿。老翁哈哈一笑说:“夫人,你命中大富大贵,恭喜你啦!一年之后,你将鸿运临门,喜得龙凤双胞胎……”
夫人闻之,喜上眉梢,乐在心头,待她要致谢老翁时,老翁却踪影不见了。
一年之后,县令夫人果然生下了一男一女双胞胎,两个小生命哇哇坠地不久,就会言语,通晓古今,成为当地奇谈。
自此后,县令与夫人和好如初,日月甜甜蜜蜜,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县令夫人抛铜板得龙凤儿女之事传出后,一些新婚夫妇纷纷前来抛铜板一试灵验,百试
百灵,无一错者,这习俗一代一代沿袭至今,有诗为证:
千载沧桑儿女石,强骨壮筋固根基。
抛板只为求儿女,后代香火续万世。
仰天大佛
站在赤山法华院三佛宝殿殿门外南眺,对面山上可见一座高约80米,长约280米的山头,其形状酷似一尊大佛仰天而躺,一付高枕无忧、睡意酣畅的样子,这便是令国内外来宾叹为观止的奇观——仰天大佛。
相传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夜寐寝宫,梦见一位高数丈、虎背阔肚的神人,身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口中念念有词,但不知说的是什么。汉明帝醒来一身冷汗,不知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便问臣下太史傅毅。傅毅说:“臣观《周书异记》测西方将有得道者,号曰佛,福佑千秋万代,不日将至此也。陛下所梦,吉也。实乃大富大贵,大吉大利。”
刘庄闻之,喜不自胜,遂谴使者出使西域,拜求佛法。使者行至大月氏国,偶遇在当地游说佛法的
印度高僧摄摩滕、
竺法兰两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数十万言及释迦牟尼白毡佛像。
东汉使者恭请两位高僧赴汉弘法传教。梵僧便用白马驮佛经、佛像同返古都洛阳,明帝极为礼重
二僧,视为坐上宾,躬亲迎奉并请其禅居鸿胪寺。次年伊始,谕旨在洛阳都城西雍门外御道北端兴建僧院,为褒奖和铭记白马驮经不辞劳苦之功,便命名为“
白马寺”。塑释迦牟尼巨幅大佛像供奉寺内。大佛像两旁站立的是十大弟子之一的摩珂迦叶尊者和
阿难陀。佛寺兴建竣工后,明帝亲躬相拜,文武百官、庶民百姓跪者络绎不绝,一时香火袅袅,瑞蔼飘飘。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说话的工夫到了公元446年,
拓跋珪为了巩固以皇帝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维护统治,下旨全国毁寺拆院,禁绝佛教。顷刻之间,
庙宇皆毁,摄摩滕的十代传世弟子白马寺主持
达摩为护佛法,携带经文,连夜东逃。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一日来到赤山脚下,但见东方汪洋茫茫,巨浪滔天,挡住去路,西望诸峰相连,谷幽林深,匆忙间,他一头扎进西山的小路。
望乡石
再说被
姜子牙封在此地的赤山明神,连日来一直心神不宁,此次毁佛之劫难,天数已定,他算来算去,近日必有一高僧避难到此,因而一直留意找寻,今见达摩到来,明神惊喜备至,急忙躬身相迎,说明原委,并设宴为达摩接风洗尘,达摩感激不尽,明神说:“佛之逢劫,深感痛惜,发扬光大之时指日可待,亦不必忧虑。”
达摩言道:“佛教自传入本国以来,屈指已有五个世纪了,遇此劫难,实属不幸。今天你我相逢三生有缘,善哉善哉!”明神道:“大僧数日惊劳,且先安顿休养,蓄足精神,明日再作讨教。”
是夜,达摩辗转反侧,想师祖师父传教至今,悉心至极,而今突降祸患,措手不及,我等不能护法,还有何面目见师父,所幸传下之经法尚还完好。明神为人豁达,坦诚可信,又乐施善道,佛经托付与他定万无一失,待我明日向他说去。
第二天,达摩见了明神,将心中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佛教自问世以来深得人心,流传广泛。今皇帝大逆不道,国无宁日,佛无居地,我将此经法托管于你,还望你多多劳神,保存下来,待将来重见天日之时,传入佛家,我等幸甚矣!”明神接言道:“护佛护法,责无旁贷,高僧尽可放心。赤山亦是山清水秀之处,人杰地灵之所,你不如暂栖于此,待机弘法也不迟。”达摩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达摩住下以后,念念不忘佛祖。一日他登上碑石峰,眼望东方浩瀚无垠的大海,耳听身边阵阵的林涛声,心中感慨万千。正在此时,卷来一股狂飙,刹那间,天地一片昏暗,漫山遍野飞沙走石。飓风停后,不见了达摩,但见他站过的地方,一尊达摩摸样的石像高高地仰天而躺,后人有诗云:
姿容安详无虑忧,仰眠千载度春秋。
星转斗移沧桑变,佛祖心中依然留。
顶礼膜拜朝圣者,香火缭绕夜与昼。
善哉善哉响赤山,盛世万代享永久。
红门石
红门石位于赤山主峰南坡半山腰处,因石头象一扇大门,紧紧关闭着,又因石呈红色所以叫做红门石。相传很早的时候,红门里面住着一个小伙,他是受
太上老君之命来此修炼的,待五百年功成圆满之后方可离去,天长日久,有许多妖魔鬼怪伺机抢占洞穴,然而最终都是无可奈何以失败告终,因为小伙有开关门的秘诀。
一天傍晚,有位少女忽然来到这里,不等小伙发问,少女便求小伙救救她,小伙得知少女的身世后,稍一犹豫,便决心救她,于是趁着沉沉夜色,送少女而去,等小伙回到红门洞时,他却无法开启红门,一时他心乱如麻,这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响,
雷声过后,小伙不见了,却见南山上耸立着一块如云的碑石,人们都说那小伙惹
太上老君发怒了,竖了一块天碑,镇住了红门不能开启,所以民间就有了“碑石不倒,红门不开”的说法。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传说有一天,一游人至此,见红石移动,洞门敞开,信步入内,见一端庄少女,赶着毛驴,在石碾上碾小米(谷子)。一鹤发老者出迎,挚勤相待。临别,老者抓一把小米相赠。游人行至山腰,认为小米不珍贵,攥着
手掌走路又不方便,随手将小米撒入山间,归家,告妻,并看手掌,见手指缝中留下的小米壳闪闪发光,留神细看,却为金屑。顿晓,小米乃是金豆子。立马急返山洞,门已闭。正巧,有山民直来,就问何时再开。山民指着对面山头的
碑石说:“碑石歪,红门开”。此刻,又有一放牛娃赶来,插嘴说:“碑石歪,也不坐禅石
开”。谁知,一语触犯天机,红门从此不开。紧闭的红门,给人们留下憧憬。传言:“洞内藏有金箔十八片,得一片,置
山东省一半”。
由此,求富者频频前来烧香跪拜,叩门求宝。时至今日,洞旁松林不得生长,常因香纸引燃被烧得焦头烂额。
传说红门石洞里不仅有宝,还建有琼楼玉宇,并可以登上通往天堂之路。有一僧人夜梦神人相告,红门已开,可升天。僧人立即起来,朦胧间夹着经书,披着缁服,急奔红门。不想到了以后红门关闭,僧人升天心诚,久候,变成石人,人称僧人石。当时,僧人急奔红门,一路扔下的经书、僧帽、僧靴,也变成了石头。此景在洞口以西的山腰均可见。
概述
石岛菜肴主要以鲁菜为主,历史悠久,以烹制海味而著称,特别是海鲜、小海货的制作更具有特色。石岛菜肴特别讲究刀工、拼摆花样、火候和味道,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方法多采用扒、溜、炸、炒、煎、蒸、烤等,主要风味菜有红烧海参、手扒
对虾属、芙蓉
鳐柱、红烧海螺、油爆“天鹅蛋”、姜汁螃蟹、清蒸加吉鱼、油炸万寿菜、石岛清汤等。
在海上公园里,有300多米长的垂钓港可供200多人同时钓鱼。有情侣湾可乘小船游弋在海面上,您还可去赶小海、捉来螃蟹、捡来
海螺自己做海鲜宴。您还可乘船到海上钓鱼、亲自到养殖区捞出
扇贝、
牡蛎科等在船上煮熟,在船上吃海鲜。在海上公园的岸边,设有雅致的餐厅,还有水上餐厅。在海上公园的岸边,设有雅致的餐厅,还有水上餐厅。
您如果喜欢,还可住在渔民家中,吃渔家饭、参与渔民的劳动,充分体会现代渔民的生活。为了丰富游客的生活,定期在
海滩举办
篝火晚会,表演石岛大鼓等。
石岛饭菜的做法多种多样,其称呼更是繁多:
蒸—将面团隔水放在帘上做熟,如蒸饽饽、蒸发糕。
煎—食物下锅熬至水干,如煎鸡蛋。
熬—将米或菜于与生水一起下锅烧熟,如熬韭菜、熬白菜。
煮—把生食放在水里烧熟,如煮饺子,
煮面条,因多数是在水烧开之后放入生食,故又称“下”,如下饺子。
馇—慢火长时间的水煮,为避免粘锅,煮时要勤翻拌。
主食
馒头(饽饽---
枣饽饽、
豆饽饽、糕饽饽)、包子(发面、烫面)、饺子(扎)、饼(
地瓜饼、
孝义火烧、
油饼、
馅饼、
发面饼、花儿、
香掉牙千层饼等)、
稀饭(米汤、饵)、干饭(米饭:
大米干饭、捞干饭、胡秫米干饭、)、
面汤(
大卤面、
炸酱面、凉面、炒面、
片儿汤、
东北疙瘩汤、
杂面汤、)、地瓜(
熟地瓜干、
烤蜜薯、)等。
副食
蔬菜、
食用野菜、海菜
豆沫,大酱、
虾酱、咸鱼等古老的风味小吃,原汁原味
面条鱼饼、
毛虾氽
萝卜丝煎饼、凉拌
毛蚶、炸小蟹、喝海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