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姓,是一个以先祖名字为来源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81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池姓在中国人口最多姓氏排名中为第210位。
池姓主要起源于
秦汉之际河南陈留,望族出于
西平郡(甘肃西宁)。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逐渐散居于中国
南方地区。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一出自
嬴姓,战国时期,
秦国有个王族名叫
公子池,他是秦国的
大司马,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池姓。二以居住地为姓,古代居住在
护城河(古称池)畔的人,以池为姓。三改为池姓,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
福建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
池姓的郡望有西平郡、西河郡和
陈留郡;堂号有西平堂、陈留堂、西河堂和同安堂。池姓历史人物有:
秦朝丞相池子华,宋代状元池梦鲤,明代太常寺少卿池裕德、学者池显方,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
国子监司业池生春,抗日爱国将领
池峰城等。
池姓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广泛的族姓,现代池姓人口大约有34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025%。在中国的福建、
广东省、
山西省、
河南省、
湖南省、
云南省等地,以及在美国、
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池姓家族居住。
蒙古族、
满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族人分布,以
汉族人口居多。
池姓源流
源流一
出自嬴姓,始成于
战国时候的
秦国。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
公子池,他是秦国的
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源流二
以居住地为姓。《
风俗通义》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
护城河称之为池。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源流三
源于
氐族,出自东汉末期
西北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
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
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源流四
源流五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持佳氏,亦称持嘉氏、迟佳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石盏氏,在
金朝时期称女真赤盏氏,以姓为氏,
满语为C’ygiya Hala,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
蒙古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持佳氏多冠
汉姓为池氏、迟氏、
张姓等。
池姓历史
池氏开姓颇早,在公元前十世纪中叶,
黄帝四十一世胄、汤殷二十三世之裔,
殷姓,讳民,因辅佐
周穆王(
西周第五王)有功,周穆王封民食邑于池(河南省渑池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为姓。“民”是池姓的太始祖,已有二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渑池可谓是池氏开姓的发源地。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岁次
丙寅(
东周惠王二十二年),池姓先祖居渑池约有三百多年后,迁徙西河(今
临汾市河以西,即渑池至
离石区一带)。池氏居西河开始繁盛。据《
元和姓纂》,池姓郡望西河,即由此而来。后又有池氏分支转迁西平(今河南
西平县一带)。其亦枝繁叶茂。据《贵姓何来》书载:池氏是以居住地为氏的,望出自西平,所以有些池氏
家谱称池姓郡望为西平,也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情况。
时至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有
河南省省西平县池溥,在
连州市为官,解甲返乡,途径
赣州市,因爱其山川之胜、风俗之淳,遂择居赣州
水东镇,成为赣南池姓之鼻祖。溥生二子,长曰旭,次曰移郎,其旭又传二子:梦鲤、梦熊。而
池梦鲤中宋
咸淳甲戌(公元前274年)特奏恩科状元,时称咸淳大魁。尔后,池梦鲤被授
翰林院修撰,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
苏州市(今江苏吴县)
知府等职(南宋的制置使系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或捍卫疆土负责边防军事而建置的官职)。后宋末著名爱国名将
张世杰,曾在赣州城南市街建“释褐坊”,为池梦鲤中状元盛况题写了赞文:“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词秩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斯文。”高度评价了池梦鲤的诗文和功业。如今
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村保存的《池氏宗祠》,就是纪念宋末状元
池梦鲤及祭祀列祖列宗的一幢宗祠古建筑,是赣南池氏族人的总
聂氏宗祠。(由于
赣州地区历史上仅出过三位状元,故池梦鲤在赣南
文化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而在1997年
赣州市人民政府将该《池氏宗祠》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池姓历朝科甲仕宦名人还有
战国时
秦国丞相、
大司马池子华,汉朝有
中牟县循吏池,明朝嘉靖
进士、太常寺少卿
池浴德,诗人、学者池显方,
清代道光癸未进士、
国子监司业、
广西学政池生春等。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就是话说
拓跋宏时,公元471年,池氏总代数49世之裔池仲鱼,封授城门侯,而因城里失火,皇上责罪于池仲鱼疏于护城不力,被革职,并诛其九族。以致池姓虽起源历史久远,但可能人口发展不多,或许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受到此事件的影响吧。久而久之,后来人们便将池仲鱼家族无故遭受株连之事,说成了如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句顺口成语而被广为流传。
据1997年
赣州市池氏六修的《池氏族谱》收录南宋状元
池梦鲤的裔孙已遍布于赣、闽、粤、浙、湘等五省二十多个县市,尤以赣州、
会昌县、
兴国县和
福建省的
长汀县、
连城县、
上杭县等地较多。而散居于江西省
吉安市辖的
永丰县潭头乡源头村、
石马镇东湖村及
遂川县高坪镇茅坪村、
新干县新界埠镇廖圩池家村等处的一些池氏均大多属于宋末状元池梦鲤的后裔这一大支系。并且若以池溥为赣南鼻祖作一世祖
列传(池梦鲤是三世祖),自
南宋开始,已经传至在二十五至三十四世左右,并且这支赣南池氏流派的繁衍历史已有八百余年,人口也达数万之众。
迁徙分布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
福州市大姓。又据《
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主要分布有二:
⒈
西平郡: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
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东晋末年,为
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⒉
陈留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
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
开封市地区。
郡望堂号
郡望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
河南省开封市
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
池子华的封邑。
东都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
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
首都。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
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
刘彻元狩元年(
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
民权县、
宁陵县、西至
开封市、
尉氏县、北至
延津县、南至
杞县一带地区。
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
隋朝开皇初年(
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
陈留郡。1957年
丁酉并入
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
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
滑县等地。战国时期
黄河在今
安阳市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
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
西汉朝
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
陕西省、
山西省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
东汉朝时期移治到
离石区(今山西离石)。
南北朝时期
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
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堂号
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家谱文献
福建长乐东湖西平池氏族谱,(明)吴航、王子正撰修,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木刻活字印本,2000年重修。现收藏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旧池村修池氏族谱常务理事会。
广东广州石牌池氏西河族谱,著者待考,明末清初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明杨池氏四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
赣闽粤湘池氏联修族谱,谱首目录一卷,(现代)池氏族谱联修组纂修,1995年
计算机排印本十二册。注:包括江西会昌、
瑞金市、
武平县、
南雄市、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
平远县、湖南安仁等县市。
丹寨县池氏潮裔
家谱,(清)池金鳞始修于清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民国)池如清修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民国)池斯净修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现代)池家修于1981年,(现代)池家祥等再修于2002年。
韩国忠州池氏族谱,(
高丽)池德海序,
朝鲜李珲时期(明朝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木刻活字印本。
字辈排行
长乐区新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可大兆建绩
洪熙永世用昌善聚长储恩光久锡天祥教子须成高伟徵作国瑞璋”。
福建长乐小池池氏字辈:“希宗景克明德以存仁孝忠良浥大兆建珠芝懋绩洪熙永世用”。
福建尤溪管前林源池氏字辈:“长光芳庭积文永智 大朝万年承(盛)世其昌”。
赣州市、台湾池氏字辈:“宣仕日永龙兴存有应盈祯宝国凤生元现万福兰春庆先祥贵子友”。
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
平远县池氏
字辈:“应天戴尚开能德孟万福兰兴庆千祥
桂子孙清和成玉汝宝善正传贤富贵垂光大荣华应运全发隆长有跃承肇本坤乾”。
丹寨县池氏字辈:“潮熬龙德莲国珠文凤起有如斯家继明经学延开泰远征宗邦传进化永世庆鸿恩”。本书按:该支池氏引在周边县市分播,因此同辈字派有所不同,对照分列为:“潮熬()龙德莲(联)国珠文(兰月云濬光)凤(之世鳌)毓(鲤璧体若凤泽)起(在澜兰大应起)有(鳞川洪)如(星春德石)斯(有焕泉永)家(承如运)继(前斯)明(荣家明)经学延开泰远征宗邦传进化永世庆鸿恩”。
山东临朐、莱芜池氏字辈:“廷天尚贵建古竹信凤文增玉法洪振”。
重庆池氏一支字辈:“嘉朝印邦国登现泮应腾水之发大贵荣华福寿增天子永远兴文明光耀生祖宗德泽长仁义裕候昆诗书传世代忠孝振家声清贞名扬显道学维乾坤”。
资料有待补充。
池姓名人
池裕得
号明洲。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间
进士,作为
遂昌县县令,他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他所到一处,调查民情,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辟径解除民间疾苦,因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累迁太常寺少卿。
池生春
字剑之。
清代楚雄人。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进士,官至
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以不欺人为本。善于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
池桂庆
男,1935年10月生,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人。1959年
同济大学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
主任医师。曾任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新安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现任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内科主任医师。曾参加编写《社区全科医生手册》
内科学主要部分。传略被编入《 中国当代名医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及《疑难杂症求医指南》。
池仁远
男,1933年生,浙江瑞安人。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温州 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现任温州医学院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
温州市学会常务 理事和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州医学》杂志常务编委。曾任温州医学院医学系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附一院内科主任。曾先后获省、市优秀教师,省
优秀共产党员及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省教学成果
二等奖。在全国性及华东学术大会上交流和发表论文有“残胃粘膜病变与
胃癌的关系”、“
肝硬化患者
血浆内皮素水平观察”、“肝病患者血超氧 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及临床意义”、“
疣状胃炎临床与病理分析”等20余篇,同时合编高级医 学参考书《
新编实用肝病学》及《胃肠疾病治疗学》等。曾多次获省、市科技优秀论文奖。
池若鹏
1939年生,
广东省揭东区人。又名锡深,高级兽医师。1964年毕业于
华南农业大学动植物系,分配
拱北街道海关动植物检疫局工作。主要论文有:《进口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测定分析》、《珠海市某鸡场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诊断》、《广东地区鸡骨膜霉形体病血清学调查报告》等几十篇发表于国内刊物。
池峰城
原名凤臣。
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
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
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
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
(公元1903~1955年),原名迟凤臣;
景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抗日英雄。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
池峰城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
中原大战后,池峰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月,晋升陆军少将
军衔,10月晋升
中将军衔。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3月,池峰城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
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1月起,
池峰城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池峰城率部参加了
北平市的和平解放。
1955年3月16日,池峰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池华琼
(1975~):青年女演员。曾在《杨贵妃秘史》饰
梅妃,系北京的金英马影视公司签约艺人。
池莉
(1957~):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4 年高中毕业,为下放
知青;1976 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担任流行病医生。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说《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水与火的缠绵》、《
有了快感你就喊》、《
看麦娘》、《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
来来往往》、《
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散文作品《
怎么爱你也不够》、《
真实的日子》、《
给你一轮新太阳》、《
老武汉》等,作品集《
池莉小说精选》、《
一夜盛开如玫瑰》、《
生活秀》、《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
鲁迅文学奖、红河文学奖、小说选刊奖、
小说月报大众电影百花奖、“大家”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奖、金凤文艺奖,以及《
人民文学》、《十月》、《
当代》、《小说月报》、《上海文学》、《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等各种文学奖50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有各种文字译本。
池钟瀛
(1913.12.11-1999),男,汉族,福建尤溪中仙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国内多所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十余年。1948年公费留学美国,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48年到1954年在美国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放射性实验室深造和工作,1954年获得该校核子物理学博士学位。1954年至1968年受聘为佛蒙特州明德大学物理教授,1957年-1960年连续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奖。
1967年载入《世界名人录》一书。1968年以后为康涅狄克州桥港市物理学家顾问,为美国物理学家协会、全国性大学物理学家联合会及物理学会会。
池秉德
池秉德(1877~不详) ,原名池阅龙,祖籍韶州府翁源县(今韶关市翁源县),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其祖上世代制作乌龙茶,14岁便已到美珍茶庄担任制茶师,17岁时随父南下来到广州,21岁时已成为茶行业内闻名遐迩的制茶大师傅。1898年,池秉德在
广州市创办"德记茶庄",后迁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后改名"龙德记茶庄",主要经营乌龙茶生意,一度发展成为近代比肩
立顿的中国茶叶公司。池秉德掌舵着这家有"
乌龙世家"之称的龙德记茶庄以香港为跳板把乌龙茶贸易拓展到世界各地,打破了北美市场乌龙茶的空白,被誉为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
通假
“池、饰——它们因同音,故亦同义。宋代有人问
赵令畤:‘今以卧毡著里施缘者,何以呼为池毡?’答曰:‘礼(《
礼记》)云鱼跃拂池。池者,缘饰之名,谓其形象水池耳。
左思娇女诗云:衣被皆重池。即其证也。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犹呼为被池。此毡亦有为缘,故得名池耳。’(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一)按毡面或被头的花纹,好像池中水起波纹式样,故名为池毡。因此,池与饰通用。这是由于宋代毡面花纹式样如此,因而得名。这样的花纹,也只限于宋代。而
宋朝恐只限于京都。别的朝代或别的地方,毡被没有这种花纹,‘池’也就不能与‘饰’通假,因为它们没有‘约定俗成’的社会群众基础。”(引自黄现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3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起源参考
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
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有的以“池”作为姓氏,称为池氏,是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期,
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
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
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另一支池姓。
据最新信息,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秦国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
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
汝南郡,封西平郡(今
开封市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
殷姓讳民,因扶助
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
渑池县(今河南
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
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三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中华最常见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极广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皖、鲁、冀、滇、陕、豫,及湖北、台湾等省以及朝鲜、东南亚、
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阳池氏源出
秦国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后裔子孙以祖父字为池姓,渊源始此。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
汝南郡,封
西平郡(今
河南省东部
开封市地方,现为开封市辖范围)公。秦末天下大乱,池氏自京迁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嬴姓溯源
池氏追根溯源实系嬴姓。据《史记·五帝本纪》称:
皋陶和
伯益父子俩同时辅助舜帝。皋陶为少皞的曾孙、女修之孙、
大业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职,制定了
五刑之法律,使天下无冤狱,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舜帝封他于皋,叫皋陶。他还发明了耒,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皋陶长子名伯益,为秦赵之祖,继承了少氏的嬴。《史记·秦本纪》说:“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舜赐姓嬴氏。”据考证:柏翳即伯益,伯益辅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勋,舜帝赐他为
嬴姓,命他为嬴姓部落的首领。嬴姓并非自
伯益时才开始有,故而说少皞氏应是嬴姓的始祖。少皞的后裔伯益,因对社会发展立了大功,禹准备让伯益当他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没有当上首领,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伯益后裔有
蜚廉者善走,有飞行之誉。蜚廉有子二人:长子
恶来,十分勇敢,力大如牛,为
帝辛贴身护卫统领。周
武王伐纣时,未能走脱,尽职而殉身。恶来其后有
秦非子,善养马,得幸于
周孝王,王封非子于
秦地,即陇西秦亭(今甘肃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东,即
祁连山脉下清水、后车河畔边)。这次西迁陇西秦亭,为其后裔奠定
秦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次子名
季胜,其后为赵。前之
家谱与《
辞源》及《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青阳(即玄嚣),这是一种误记。《
史记索隐》已经补正注明:“青阳非少昊(皞)。”《路史·发挥》指出:“玄嚣、青阳、少昊,三人也。”可见《
史记》将三人认为是一个三名,是完全错了。《史记·五帝本纪》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
姬姓。《辞源》认为:少皞是己姓。这都不合史实。据
司马贞《补史记》记:太皞与少皞都是华胥氏的儿子。
炎帝与黄帝则是
少典的儿子。《汉书·地理志注》及《
说文解字》都说少昊(皞)为
嬴姓。少皞以燕为
图腾,燕是
玄鸟,并由此而演化为凤凰图腾。在古语中,嬴即燕,两字相通,说少皞为嬴姓是合乎历史事实的。
图腾崇拜
东夷族和
西羌族是
华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东夷族的始祖是
太皞伏羲和少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
太阳神和
黄帝。东夷族与西
羌族在频繁交往和通婚中,不断进行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在迁徙过程中,东夷族分成人夷、鸟夷、郁夷三大支,其中鸟夷是
嬴姓池氏的先祖氏族。所以浙、闽等省的池氏
宗祠屋脊上有凤鸟的
图腾,并由此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前年,从
美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回乡探亲的华侨、台胞都要带回(一本)《池氏宗谱》,都要寻根拜祖到宗祠,他们一致认为:
华族,乔木同根。特别是《平阳池氏》确系源远流长。
少皞以金德而居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
手工业及金属制器与使用的创始人,并且是上古古乐的发明者,还是
中原地区第一位天文历法家。这是据
罗泌《路史·后记七》所记:他曾“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
少皞氏即是池姓家族的血缘始祖。据《平邑·池氏宗谱》载:相传五帝之首的少皞有一位女儿叫女修,其貌似天仙,其性近花鸟,长大后能识鸟语。一日,她吞食了
玄鸟之蛋,其腹渐渐凸了起来,后生子大业。《池氏宗谱》这一记载是与《
史记·秦本纪》所记相吻合的:“玄鸟陨蛋,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即凤凰之子,是凤文化的传人。从女修吞玄
鸟卵这个美丽的传说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池姓的远祖是以凤凰图腾的氏族部落。所以各地池氏
宗祠屋脊上的凤鸟
图腾是有历史渊源的。
《西平池氏宗祠》中还有一方古匾“泽衍
中牟县”,又是什么意思?有何来历呢?
池氏入闽
汉朝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池瑗公官授中牟令,洁己爱民,颇著政绩,生二子,长居西平,次迁西河。
西平郡瑗公(长子世昌之后)子孙甚,分散甚广。至隋开皇中,一派移居光州,历十一世至池可祖公。唐乾符初,随军入闽平
黄巢乱,观察使陈表为
泉州市刺史,由于光州可祖公年力精壮,善骑射,谙兵法,同王朝统兵,因军功官领
都统使。梁开平三年,
王审知受封为闽王,可祖公随入武威军(今
福州市)。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池公可祖年六十余,因见延翰(审知子)无道,遂告病退老,全家乔迁
同安区县永安乡,择地覆鼎山下安居。闽有池氏自此起云。同安池氏可祖公生孝、悌、忠、信四子,分四大房派。孝公子孙有移居泉州、
永春县、
长汀古城、
漳州市等地;悌公子孙有移居
莆田市、莆田、
仙游县等地;忠公子孙有一支后移
延平府尤溪等县,发族甚盛,分迁亦多;信公支派有池公兴者,于
赵恒成平年间移居长溪(今
霞浦县)赤岸桥地方。公兴公生子注公,注公生三子,分三房:长房住赤岸,三房移
江西省,次即吾祖养龙公。公习青囊,知地理,于
赵祯四十一年,择地闽东彩凤山相土开基安居,因其山形似彩凤朝阳,枕山面海,故名彩。此乃
西平郡彩岙池氏支派肇基始祖也。西平郡池涌源公后裔玑公住后溪,其后分迁桥洋、小留等地,此即西平郡后溪支派之肇基祖也。
瑗公次子居西河,历晋而唐,后裔南迁。宋咸淳
甲戌(公元1274年)年间,
池梦鲤才学冠世,特赐恩科状元,卓卓表彰,西平堂添辉,史册流芳。其后裔发族甚盛,有徙居
霞浦县者,此亦西河郡池氏之所由来也。
只因时久地隔,宗念渐疏,从而西平、西河各叙
家谱,不相顾问,确系人为鸿沟也。考我池氏西平、西河二郡,本是一脉相承,实无可置议也。闽浙之西平、西河池氏祠堂中“泽衍
中牟县”
匾额,意味着怀祖之意也。
联谱之谊
时值盛世(1993年5月),旅美华侨池云祥堂兄(祖籍平阳青街,是海外著名实业家)一行驾机飞回祖国,追根寻源。回乡后,首倡联谱之谊,要笔者定下具体时间、地点,要把浙东南、闽东西平、西河二郡池氏共同联谱(后因黄岩池氏宗谱年久失修,居住分散,而暂无法联成)。经众首事梯山航海,不辞艰辛,再三协商,一致赞同;终于在1993年5月20日,由
平阳县、
瑞安市、
福安市各宗亲代表32人聚集在平阳山门小龙里共议联谱大事,会议取得完满成功。笔者撰文赋诗为证:“畴溪小龙乐悠悠,天涯海角壮志酬;一堂欢会凯歌起,绘就蓝图功千秋。”瑞安前
浙江省文官池体为联谱祝福七律一章:“群贤咸入此堂中,少长同尊华
姜子牙。久仰青街多大德,不忘万里事宗兄。欣逢联谱开
大庆市,更有归侨第一功。老叟附骥生晚福,平河两岸百花荣。”会议强调:联谱意在连心。凡我池氏矢志不渝,志在敬宗睦族,同心同德,展望前程,要为祖国、为人类作贡献,大开宏图。这才不愧为始祖子华公的好儿孙,这就是数万池氏裔孙共同之心愿也!
宗祠用联
四言
源自秦国;望出西河:全联典指池氏的源流和郡望。
西平世泽,中牟家声:广东梅州平远明杨池氏家族堂联。
生春仪法;显方诗文:上联典指
清代时期的楚雄人
池生春,字庭,清道光年间
进士,官至
国子监司业。举止有仪法(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
池显方,字直夫,
天启年间
举人。工诗文,著有《
晃岩集》、《南参集》等。
诗书启后;仪礼传家: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楚雄人池生春等。
中牟
循吏;咸淳大魁: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池瑗,池氏(公子池)第四十世之裔孙,
刘协末年、汉
延康元年(公元650~983年)受中牟县令。下联典指南
宋朝时期的状元
池梦鲤(公元1224~1279年),字德华,出生于赣州城南市街,后居
七里镇。
进士出身,于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中
甲戌特科状元,是
赣州市历史有记载的状元。历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知平江(今江苏吴县)府。
五言
宋朝状元裔;
秦朝宰相家。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秦朝时期的宰相
池子华。
北宋家声远;西平世泽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状元池梦鲤。下联典指池氏望族居
西平郡。
莆田家声远;池渡泽流长。据原《揭阳县地名志·玉镇·池渡村》记:“始祖(名字失传)于
宋朝从
福建省莆田县迁徙到原大滘创村,命名为池渡村。距原县城(今
榕城区)约十六公里。”池渡村有的公厅或
聂氏宗祠,陈列“中牟循(池瑗)、咸阳大魁(池梦鲤)”及这副楹联。全村包括池家渡村、东后村、头村等村,现今有八九千人口。自明清两朝以来,池渡村中药商行(店)鳞次栉比,治病救人兼经营中草药材,成为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及至民国时期,
潮汕地区各县市,都有池渡村人驻足务医兼经营中草药材商店;或移居
江西省、福建等省,及省内
梅州市、
兴宁市、老隆、和平、
连平县、
翁源县、
韶关市等市县,以至全国各城市,都有池渡村人务医兼经营中药材生意,其总人数比池渡村人口还要多。因而有“无池不成市”的美誉。
宋代状元裔;秦朝宰相家:撰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镇池氏祖祠联[名匾侧楹]。
固始宗功显;坡兜祖德承:撰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七言
生春宏文直庐记;显方力作晃岩集。上联典指
清代时期的
爱新觉罗·旻宁进士池生春,楚雄人。举止文雅,以不欺为根本。工书法。著有《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朝
天启年间的
举人池显方,字直夫。工诗文,著有《
晃岩集》等。
十言及上
城门武侯,伟绩巍巍共仰;中牟良吏,贤声处处相传。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名人池仲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四十九世之裔孙,北魏孝文帝朝(公元220~265年)城门侯。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名人池琼,是池氏始祖公子池第五十五世之裔孙。唐商宗朝时封宁海节度使。
永慕宗功业绩,光辉垂后代;怀恩祖荫房兴,族旺并长隆: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祠门侧楹]。
坐丁向
癸水朝堂,永发千年不替;砂抱山环峰耸秀,长徵万代繁荣:福建省尤溪县
中仙镇池氏祖祠联[前堂楹]。
固始宗功盘福荫,贤生贵出姓名扬;坡兜祖德永流芳,族衍房兴世泽长: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偏房柱楹]。
西平祖德永昭彰,贻厥孙谋,唯耕唯读;坡兜宗功垂福泽,承先启后,在俭在勤: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大拱住楹]。
守国法,重教育,亦文亦武,建设四化美景;遵祖训,讲道德,克勤克俭,创造五好家园:
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四扇立柱新楹]。
自
池州市赐姓以来,汉唐宋代兴
固始县,宗功昭日月;由邹宦开基于此,元明清世守坡兜,祖德巩山河:福建省尤溪县
中仙镇池氏祖祠联[正殿楹]。
钟英毓哲,万载昌隆创业,垂统克振家声,其在子孙维光邦国;开后守先,许多拔萃诵诗,学礼能承祖德,如君忠厚福有祯祥: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池氏祖祠联[正殿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