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县,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辖县。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市西部,县北部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
昆仑山脉、
可可西里山脉为界,南部与日喀则市的
昂仁县、
谢通门县间隔有
冈底斯山脉,西部邻接
阿里地区的
措勤县、
改则县,东部接壤
双湖县、
申扎县,全县面积为75640平方千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202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006人,
户籍人口3.6万人。至2023年,尼玛县下辖13个乡1个镇,县政府位于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尼玛镇建设西路木嘎热色社区。尼玛县距那曲市
色尼区约580余千米,距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约720千米。
尼玛县地处
羌塘高原腹地“大湖盆”区,地域辽阔、高寒缺氧、地形复杂,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尼玛县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多以高原
丘陵为主,自北向南逐渐下降到湖盆区。尼玛县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全县蒸发量大,干旱少雨,多
白毛风、
霜冻和冰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在西藏地方政府时期,尼玛县一直属于纳仓部落管辖的区域,至
清代统治西藏时期,申扎的那仓部落班禅堪厅管辖;到20世纪50年代末,
西藏自治区进行民主改革后,该地区属
申扎县管辖;1993年8月1日,经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批准,尼玛县正式成立。
基于自身牧区的特点,除少量农业种植之外,尼玛县经济主要侧重于以养殖优质白绒山羊为代表的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辅以加工卡垫和金银首饰品的
手工业以及藏药的加工销售。另外,尼玛县着力发展以
当惹雍错为中心,以象雄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当惹雍措景区、羌塘生态保护区等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截止到2021年,尼玛县全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344万元,在那曲市所有区县中排名第9。其中,尼玛县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9097万元、18159万元、61087万元,三产比例为19.4:18.5:62.1。
作为古象雄部落中心统治区域以及苯教发祥地之一,尼玛县境内留存有
岩画、石器器具、巨石等多处文化遗迹。另外,尼玛县域内除了达尔果雪山、荣玛温泉等景点外,还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3个、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3个,其中以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
名称
尼玛县的“尼玛”是藏语的音译,有“太阳”之意。据说尼玛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所以取名尼玛。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尼玛镇、
阿索乡、
申亚乡均有细小石器为特征的文化遗物,表明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今尼玛县境内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
秦汉至南北朝
公元5世纪,作为古象雄部落的领地,尼玛县是古象雄部落中心统治区域,也是苯教发祥地之一。加林岩画便是当时尼玛县域内人类活动所留。
隋唐至宋元
公元6世纪,
西藏自治区西北为12邦国之一的古象雄属地。
唐贞观三年(629年,
藏历土牛年),
松赞干布登基,建立了统一的吐蕃政权。今尼玛县辖境属于“象雄赤德”。当时,象雄王李弥夏和王妃赛玛嘎,即松赞干布的妹妹常年居住在“当惹穹宗”。
唐
咸通十年(869年,藏历土牛年),吐蕃发生平民大起义,西藏陷入长达400余年的割据时期。象雄境域分属于多个不同的部落,分别由当地部落头人统治。
11-13世纪的分裂割据时期,尼玛被纳仓德巴占领。今尼玛、申扎两县地区统称那仓,由“那仓果巴”,即那仓头人进行管理。
13世纪中叶,
西藏自治区结束分裂格局局面,西藏地方成为元中央政府管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那仓地方及“那仓果巴”隶属于萨迦政权之下,但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力。
明清时期
明崇祯十五年,甘丹颇章政权设立纳仓宗。17世纪末归西藏噶厦管辖,
清代统治西藏时期,申扎的那仓部落为班禅堪厅管辖。清成丰六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申扎宗,尼玛属申扎宗管辖。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噶厦设申扎宗。
中华民国时期
19世纪50年代,西藏地方政府下令废除那仓六联管理制度,设立“申扎宗”,由西藏地方政府直接委派僧俗宗本2名管理。今尼玛县境内的11个小部落隶属于“申扎宗”直接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设
申扎县,20世纪50年代末,
西藏自治区进行民主改革后,尼玛地区属申扎县管辖。1976年,经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划出申扎县所辖的6个区和1个人民公社,设立双湖和文部办事处。1976年12月24日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申扎县西五区办事处,为申扎办事机构。1977年,经自治区批准,将申扎县所辖甲谷、吉瓦、文部、邦多、卓瓦5区成立文部办事处,为那曲地区派出机构。1979年1月,文部办事处升格为县级建制,为
那曲地区行政公署派出机构。1983年10月,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尼玛县。将
班戈县色瓦区的买巴、巴岭、
多玛乡3个乡与文部、双湖2个办事处的地域合并为尼玛县的管辖范围。1989年,在全区撤区并乡中,文部办事处将原辖的5个区撤销,将22个乡撤并为15个乡。1993年8月1日,经国务院和
西藏自治区批准,尼玛县正式成立,隶属那曲地区,辖区基本包括文部办事处辖区及双湖办事处下的一部分。2000年,尼玛县辖15个乡,83个村委会。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设立
双湖县的批复,将尼玛县的
措折罗玛镇、协德乡、
雅曲乡、
嘎措乡、
措折强玛乡、
多玛乡、
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至2020年,
尼玛镇下辖14个乡(镇),78个行政村,600个自然村。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市西部,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区。尼玛县北部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
昆仑山脉、
可可西里山脉为界,南部与日喀则市的
昂仁县、
谢通门县间隔有
冈底斯山脉,西部邻接
阿里地区的
措勤县、
改则县,东部接壤
双湖县、
申扎县,地跨东经85°4′~88°9′,北纬30°17′~35°31′。全县总面积为75640平方千米。
气候
尼玛县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蒸发量大、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暴风雪、
霜冻和冰雹;海拔高、含氧量少(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1%左右),没有绝对无霜期,年均日照数近3000小时,日照充足;其中,年平均气温约为1.5℃,全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14.8℃,最低气温在12月到1月间,低至-22.2~-22.5℃;年度累计
降水量为20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尼玛县内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峰,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峰,积雪、
冰川终年不化;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部由于县域内最大的咸水湖
当惹雍错坐落其中,气候温暖,适合种植农作物,而北部则因温差较大,相对寒冷。
地质
尼玛县地域辽阔,境内地质现象复杂,具有2个
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6个地层分区和9个地层小区。
具体的,若拉岗日构造地层分区绥加错小区位于
荣玛乡最北边,包括有泥盆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以发育古生界——三叠系即蛇绿混杂岩为主要特征,它们几乎皆呈岩片(块)产出,且相互间以
断层接触,其上不整合覆盖有新生界。
北羌塘地层分区青蛙湖小区位于荣玛乡中北部的青蛙湖和甜水河一带,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雁石坪群),其下不整合有上三叠统,其上不整合有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南羌塘
地层分区中,
玛尔果茶卡小区位于荣玛乡中南部宾错嘎哇(唢呐胡)——玛尔果茶卡一带,包括有
泥盆纪、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它们几乎皆呈岩片(块)产出,且相互间以断层接触,其上不整合覆盖有侏罗系和新生界;玛依岗日小区位于
荣玛乡南部,包括
奥陶系——三叠系,其中奥陶系——泥盆系仅见于冈塘错北侧的塔石山一带,石炭系——二叠系出露面积较大,曾被称为霍尔巴错群,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侏罗系和新生界分别不整合在他们之上;日干配错小区位于荣玛乡以南、
中仓乡——尼玛镇以北的区域内,出露中生界,包括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和中上侏罗统(曾被称为拥钦错群),其上不整合有新生界。
班公湖——怒江构造
地层分区达则措小区,其
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与深灰色粉砂质
板岩组合夹少量
砾岩,砾岩
透镜体及灰岩层。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低层区分布于县境南部,以
阿索乡断裂带(拉果错——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及
卓瓦乡断裂(隆格尔断裂)分为
班戈县——
八宿县地层分区的阿索乡小区、措勤——申扎地层分区的当穷错小区以及隆格尔——
南木林县地层分区的昂孜山小区。其中,阿索乡小区位于所属分区西端,呈东向西的条带状分布于
中仓乡至
吴如错一线,出露的
地层主要为白垩系,包括下白垩统下部的多尼组和朗山组,其上不整合有上白垩统竞柱山组;
军仓乡小区位于县境南部,包括中仓乡、阿索乡南部以及军仓乡、莱多乡、
文布乡、
卓尼乡、
申亚乡等地,其出露的古生界——中生界包括下石炭统永珠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下二叠统昂杰组、中二叠统下拉组、上二叠统不错组、下白垩统则弄组、捷嘎组、多尼组和朗山组、上白垩统竞柱山组;
吉瓦乡小区则包括了达果乡、甲古乡、吉瓦乡、
卓瓦乡等地,其上出露有上白垩统竞柱山组。
古近纪——
新近纪地层在县域内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古新统——始新统的牛堡组和美苏组,始新统帕那组和年波组,渐新统康托组、纳丁错组和日拉贡组,中新统唢纳湖组,上新统——早更新统双泉河组和鱼鳞山组等。
尼玛县内第四系发育、沉积类型齐全,自中
更新世至全新世均有出露,成因类型可分出冲击、冲洪积、坡洪积、冲湖积、湖积、残坡积、
冰川堆积、
化学堆积、风积、
沼泽堆积等。
另外,尼玛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
班公湖—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缝合带中部,是发育在侏罗—白垩系海相
地层之上的古近系陆相裂谷盆,北接羌塘地块,南邻冈底斯地块,近东西向展布。尼玛盆地紧邻
伦坡拉盆地西部,与伦坡拉盆地具有相似的构造和基底充填特征。
县内
地壳的基本构造格局为“三块两带一分界”,即北部的若拉岗日蛇绿混杂岩带和北羌塘地块,中部的南羌塘地块和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部的岗底斯陆块以及作为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分界的龙木错-双湖大断裂。
其中,若拉岗日蛇绿混杂岩带也被称为西金乌兰混杂岩带,在县境北端通过,其南界断裂展布在县境内,称为“玉龙河断裂”。北羌塘地块曾是属与华南古陆亲缘的昌都古陆块的边缘增生体,仅西端出露于县境内。南羌塘地块曾属冈瓦纳古陆边缘增生体的一部分,后为基梅里古陆块的一部分。
班公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结合带在县境内属西段部分,其北界断裂为木嘎岗日断裂,南界断裂为尼玛断裂。岗底斯陆块也曾属冈瓦纳古陆,其
二叠纪作为基梅里古陆块的一部分从冈瓦纳古陆上裂离。龙木错-拜惹布错-双湖大断裂位于空喀山-双湖-
澜沧江断裂的西段,并向北向西延伸,其断面总体向倾西南,把羌南地块逆推到东北侧的羌北地块上。另有
当穹错当惹雍错南北向
地堑区位于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南北向地堑区的中北段,并呈南北向条带向展布。
另外,尼玛盆地北以狮泉河-改则-安多逆冲带为界,南以改则-色林错逆冲体系为界。尼玛县城西-色林错一带发育一套山间河湖相的红色
碎屑岩系,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地处
羌塘高原的羌塘块体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
地体之一,其中部发育一条东西向缝合带-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将羌塘块体划分为南羌塘与北羌塘块体。
地形地貌
尼玛县地域辽阔、高寒缺氧、地形复杂,地处羌塘高原腹地“大湖盆”区,
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多以高原
丘陵为主,自北向南逐渐下降到湖盆区。境内雪峰林立,主要雪山有达果、藏色、江爱达日那、南木日、达查洞升、江嘎、卓依、木嘎等。这些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藏色岗日达6460米。境内最高峰为当穹错南侧的青扒贡陇,海拔6336米,最低点为尼玛镇西侧的查布罗错湖面,海拔4450米。
尼玛县内地貌包括高原山地地貌、高原宽谷地貌、高原湖盆地貌,以及
冰川、河流、
荒漠等地貌类型;进一步的,可分为北部主要分布于荣玛乡的高原丘陵湖盆地貌区,以及南部的作为藏北羌塘高原湖盆地貌区和藏南山原河谷地貌区的过渡地带的高原中
高山湖盆地貌区。
具体的,尼玛县内具有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其中以山地、盆地为主, 约占全部地形的五分之四。全县地形大体上是一个四周环山的盆地形状, 间域分布呈现高山、宽谷、湖盆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尼玛县全县境内河流、湖泊分布较多。有大小河流200余条,主要有达果藏布、江爱藏布、波仓藏布、恰玛藏布、重仓藏布、达热藏布等;湖泊有100余处,主要有
当惹雍错、
昂孜错、
达则错、布若错、
依布茶卡等。这些湖泊湖面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
尼玛县地表
水系以湖泊为归宿,自成水系,较大水系以
西藏自治区第四大湖当惹雍错为代表,湖面海拔4,532米,面积835平方千米,水系内主要河流有达果藏布和卜赛藏布;其中,达果藏布发源于
冈底斯山脉,长210.0千米,
流域面积 5898.0平方千米。流诸水系矿化程度都较高,大多不能用于草地灌溉和人畜饮用,仅有少量
淡水湖可以利用。而冰川水资源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均为内流水系,是尼玛县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
水利
尼玛县设县水电站一座,总库容3430立方米,淤积库容150万立方米,淤积水位995.52米,正常库容253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008.50米。
尼玛县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79处,受益人口达2.32万人,实施了尼玛县新城区防洪堤建设项目、
申亚乡虾嘎荣藏布格玛段
山洪治理工程、尼玛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水系连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当惹雍错饲草料基地灌溉工程等。同时构建了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供水体系,中心城区及各乡镇
集镇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乡村不低于90%。
土壤
尼玛县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由此发育出多种土壤。土质总体上较为松散、
土层深厚,含氮、磷、钾等元素。垂直和水平两个划分带上,土壤类型多,且分布不均,类型有高山寒漠土、原始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草甸土、高山草原土、草甸土、新积土、沼泽草甸土等。其中,基于双湖尼玛区西北视曲错湖滩的土样分析结果,粘寒甸盐土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措勤等县的湖盆低洼处及湖滩,海拔4500m左右。该土种土体深厚,石砾含量少,质地粘重,
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缺乏, 尤其是盐害明显,致使
植被生长差,产草量低。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尼玛县自然资源丰富,矿种品类众多,全县已探明矿产资源70多种。已知的矿藏主要有
沙金、岩金、石油、锂等。其中砂金矿集中分布在
中仓乡、
来多乡和
吉瓦乡境内;岩金矿则集中分布在中仓乡境内,且矿体埋藏深度浅、宜
露天开采;
锂矿主要分布在文部乡当穹错盐湖,储备量约70万吨左右,可开采利用约50年;在
申扎县和
双湖县的交界处,还蕴藏有石油资源。
目前探明的黄金矿区主要有中仓乡的达查矿、来多乡的那朗矿和吉瓦乡达日阿藏布矿。此外,还有嘎木弄砂金矿、曲果嘎东砂金矿、色那砂金矿等大小矿点20余个。
另外,尼玛县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县域全境。其中较大的地热温泉有
来多乡的甲玛尔温泉、荣玛尔温泉;文部乡的玛尔坐温泉;
中仓乡和
阿索乡的曲神温泉;岗龙乡和吴尔多乡的林岗温泉和龙若曲神温泉。尼玛境内温泉水温在40℃~100℃之间,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
微量元素。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作为牧业大县,尼玛县多以养殖白绒山羊及
野牦牛为主,其中更是以白绒山羊作为特色产业。另外,
雪鸡多栖息活动于海拔4000~6000米的高山“
雪线”附近,肉可食用、入药。
植物资源
生长在尼玛县的植物种类繁多,多以
草本植物为主,同时种植有藏区常见的
稞麦。另外,
雪莲花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线附近,耐低温抗风寒,花像莲蓬座子,顶形似莲花,具有除寒化痰、壮阳补血、温暖子宫等功能。
水资源
尼玛县境内
地表水分布广泛、含矿物质较多,且流量大,受季节影响明显。县内主要有
当惹雍错、
昂孜错两大
水系,总流量达4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
蓄水量达208.8亿立方米,集水面积8219.7平方米,补给系数9.8。
集水面积7132.0平方米,补给系数14.5。
另外,尼玛县境内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主要补给为大气
降水、冰雪融水以及
沼泽水。
土地资源
尼玛县土地资源包括湿地、耕地、草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8类。其中,截止2022年末,作为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牧业县,尼玛县草地面积为8004.56万公顷,湿地面积为429.92万公顷,耕地面积为44.12万公顷,园地面积为1.41万公顷,林地面积为1788.99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7.2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7.43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593.87万公顷。
另外,2022年,尼玛县全域内还包括生态保护区面积35591.0平方千米,生态控制区面积10540.14平方千米,城镇发展区面积286.09公顷,乡村发展区面积26399.43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尼玛县具有多样的地貌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这里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至2010年,尼玛县记录
脊椎动物有133种。其中,野生哺乳类动物有6目10科16属21种,野生
鸟纲有12目28科74属104种,野生鱼类动物有1目2科3属5种,野生两栖类动物有1科1属1种,野生
爬行纲有1目1科1属2种。
具体的,处于
食物链低层的食草动物有兔、旱、
西藏野驴等;处于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有狼、
棕熊、
雪豹等;处于食物链中层的小型食肉动物有
狐属、草狐狸等;另外,还有
赤麻鸭(黄鸭)、
斑头雁、渔鸥、
黑颈鹤等珍禽。
尼玛县的
羌塘草原及
羌塘高原无人区拥有丰富而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至2017年底,尼玛县内分布有
雪鸡、
藏原羚、
藏狐、
西藏鼠兔、
猞猁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俄久、荣玛、中仓、阿索等乡镇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藏高原特有的
野牦牛约4万头;分布在各乡的
藏羚有18万多只;分布在各个乡镇的
蒙古野驴有约8万头;还有大约5000只的
盘羊分布在尼玛县的北部和南部;另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棕熊约1000头分布在各乡镇;并有1000多只黑颈鹅以及约160只的
雪豹。
植物
尼玛县生长的植物种类繁多,至2010年,尼玛县野生
维管植物有46科131属277种。其中,
苔藓植物有6科7属10种,
蕨类植物门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
被子植物门有36科120属263种。具体的,基于高原高寒牧区的特点,以
草本植物居多,有
固沙草、
凤毛菊等。
生态功能区
尼玛县内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3个,分别为
色林错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当惹雍错国家级
湿地公园,并设有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昂拉错-马尔下错自然保护区、洞错自然保护区以及扎日南木错自然保护区。其中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36.7万平方千米,是目前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腹地,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
植被稀少,被称为“ 无人区” 。这里至今仍然保存着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和珍稀动物群落,具有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约12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栖息,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尼玛县有12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位于自然保护区境内。该县境内分布着
野牦牛、
藏原羚、
藏羚、
西藏野驴、
棕熊、
盘羊、
蒙原羚、
黑颈鹤、野牛、白唇鹿、
雪豹等各种珍稀野生动物,其北部的无人区是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以上特有物种在
羌塘高原保护区数量最多,也被人为保护的很好。目前,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世界上高寒生态系统保护的最完好的地区,同时也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尼玛县在在羌塘自然保护区设立了11个专业管护站,配备135名管护员;各类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多,截至到2022年,
藏羚数量达15万只左右,
野牦牛数量5万头左右,
西藏野驴6万头左右,
雪豹1500只左右。
自然灾害
尼玛县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旱灾、水灾、霜灾、
洪灾、地震等,其中以地震发生率最高。2009 年7 月24 日,在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发生地震。2023年10月9日03时46分,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北纬30.83度,东经86.36度)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25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6月1日8时46分,尼玛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4.14度,东经86.36度。
行政区划
尼玛县行政区划代码为540629。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尼玛县尼玛镇建设西路。截止到2023年,尼玛县下辖1个镇、13个乡。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至2020年底,尼玛县常住人口为33006人,
户籍人口3.6万人。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尼玛县出生人数为713人,死亡人数为175人,出生率为21.60‰,死亡率为5.24‰,自然增长率为16.36‰。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425人,占11.9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751人,占88.10%。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465人,占49.88%;女性人口为16541人,占50.12%;0-14岁人口为10449人,占31.66%;15-59岁人口为20131人,占60.9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26人,占7.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40人,占4.97%。
民族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至2020年,尼玛县常住人口中,
藏族人口为32396人,占人口总数的98.1%。另有
汉族人口为520人,其他少数民族包括
蒙古族、
回族、维吾尔族、
苗族等,共计人口为90人。
语言
尼玛县语言以藏语为主。藏语词汇包括藏语的固有词、借词以及吸收而来的汉语中的词汇,其语法结构上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动词谓语之前。同时,藏文是有悠久历史的
拼音文字,于7世纪吐弥·桑布札以梵文为蓝本结合藏语实际而创制,由30个
辅音字母和4个
元音符号构成,每个
音节必须包含一个基字,基字可带前置、上置、下置、后置和再后置字母。书写形式分
印刷体的有头字和
手写体的无头字两种;还有一种从无头字衍化而成了
草书,行款自左向右横书,使用专门的标点符号。
而尼玛县作为同时拥有农业区和牧区的县,域内多以康巴方言与
帕那镇方言混杂。从声调上来说,安多方言没有用来区别语义的声调,却有繁多的复辅音,而康巴方言却与之相反。安多方言有相当数量的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
声母,康巴方言虽有此类声母,但作用与安多方言不同。安多方言一般没有复元音,康巴方言却有复元音
韵母。另外,安多方言的语汇体系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区域性语词。
宗教
尼玛县群众大多以信仰
藏传佛教“嘎曲派”为主,也有部分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苯教派”。藏传佛教宗派总的分为两大类,宁玛(旧派)和萨玛(新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大教派分别是信守古老
密宗教义为主的
宁玛派和以遵循新的密宗教义为特征的萨迦、噶举、格鲁等教派。位于那曲地区西部的苯教寺院共有五座,其中有四座苯教寺院临
当惹雍错圣湖而立。全县有遇彭寺、德青久美林寺、当穹寺、色西寺、曲措寺、文部寺、门康扎西曲林寺、卡贡日追、森格曲林拉康、扎西门加林拉康、折布才久拉康等宗教活动场所,共计寺庙11座。
经济
综述
2021年尼玛县全县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344万元,在那曲市所有区县中排名第9。其中,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9097万元、18159万元、61087万元,三产比例为19.4:18.5:62.1。
尼玛县作为纯牧区,在白绒山羊产业推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转型,从事牦牛肉、牛奶、牦牛绒加工及销售等二、三产业。以生态、绿色、包装精美、自主为核心,研发过滤性酸奶、奶渣饼、民族饮食、藏药等产品。在此基础上,尼玛县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历史资源,以生态优先为前提条件,积极融入西部旅游“大环线”建设。同时,加快现代化物流业建设,推进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另外,2020年。尼玛县全力支持市场经济发展,全县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94户。到年底,县内私营企业17户,
个体工商户477户,注册资金共计12994.59万元。
第一产业
尼玛县作为那曲市牧业大县之一,经济上以农牧业为主,2021年全县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097万元,农林牧渔业产值达23238万元,其中,牧业产值为22816万元,占据比重最大,农业产值为7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344万元。具体的,文部等4个乡零星种植有青稞、元根、藏油菜等农作物,其余乡镇均为纯牧业,主要饲养牦牛、绒山羊、绵阳等。一方面,实施了尼玛县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建设、退牧还草、藏系绵羊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另一方面,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219.05亩。推进了牧业的转型升级,改进了绒山羊示范基地工作,集中开展了绒山羊的科学选育、示范推广等工作,做好了原产地品牌的注册工作,打造了地方特色。2020年,尼玛县全年农畜产品销量达1.3吨,共计销售129万元。
至2020年底,尼玛县牲畜存栏共计93.23万头(只、匹),年推广良种牲畜1.5万余只,年出栏牲畜40.72万头(只、匹),肉产品产量9210吨,奶产量5657吨,毛绒产量1102吨。
2020年,尼玛县种植面积达92.61公顷,其中,
甲谷乡10.19公顷,达果乡27.03公顷,文部乡44.41公顷,
来多乡10.98公顷。全县全年粮食产量144.46吨,蔬菜产量266.28吨(多为元根),青饲料107.8吨。
第二产业
2020年,尼玛县工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工业增加值完成394.5万元;2021年,尼玛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159万元。作为农牧业为主的大县,尼玛县以自身农牧业为支撑,结合民族特色,大力发展特色食(饮)品加工制造以及藏药和保健制品加工制造。具体的,包括涉及畜牧产品原材料生产及加工的民族
纺织业、编织业、皮革业以及畜产品肉、奶
加工业等,且包括基于属地原料发展起来的藏药加工业。
另外,2020年,尼玛县继续加大对民族手工业的运行管理。原有3家
手工业合作社,
中仓乡贡玛妇女纺织合作社、
阿索乡扎欧查翁畜牧业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甲谷乡曲米村农牧民经济合作社销售额达8.09万元,利润达3.18万元。在此基础上,又新增了文部八那秀专业或经济组织,开发以元根(文部雍玛)金顶菇、
野韭菜、
碱石为主材的洗发水。
第三产业
2021年,尼玛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1087万元。尼玛县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推动了以
当惹雍错为中心,以象雄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当惹雍措景区建设等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发展,并加大了推荐和宣传力度,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加。另外,针对旅游文化产业,县内还设有卡垫和金银首饰品的加工。
截止2020年底,尼玛县接待游客共计2.36万余人次,收入达1161万余元。另外,尼玛县针对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2870余万元。其中,文部南村作为全国重点旅游村、那曲市最受欢迎景点和自驾最佳民俗村,实现旅游总收入4600.78万元,接待游客12.62万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20年末,尼玛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52人;拥有
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0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4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4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其中,至2020年,学前教育入园率为68.03%,小学净入学率为99.88%,初中入学率为101.61%,高中入学率为89.67%。
县内学校目前有尼玛县中学、尼玛县完全小学以及尼玛县二小。2017年全年参加政治及业务教师考试达122人,新聘初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27人,高级职称4人。
医疗事业
尼玛县医疗条件显著改善,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基本完成“三病”筛查工作。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以上。截止2020年末,尼玛县每千人拥有
医疗机构床位数6.4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7人。县内主要医院包括
尼玛县人民医院以及尼玛县藏医院等14个乡镇卫生院。
文化事业
尼玛县积极开展“五下乡”送文艺活动、送文艺进敬老院等文化普及活动,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至2017年底,尼玛县全县拥有1个文化活动中心、14个乡镇文化站和77个村文化活动室;还设有1个县
新华书店总店、77个牧家书屋以及11个寺庙书屋;并具有1个县民俗展览室。
媒体事业
截止2020年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以及行政村通宽带率均达到100%,并制作有《大美尼玛》民间歌舞光盘。
体育事业
针对自身牧区的特点,尼玛县于每年7、8月份会举办赛马节,并于2022年举办了第一届“民族团结杯”全民健身运动会。县内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篮球馆。
科技
尼玛县结合自身科技服务需求,2021年上报科技项目2个,分别为总投资130万元的《尼玛县白绒山羊养殖技术推广示范》以及总投资463.88万元的《尼玛县2021年菜篮子示范项目》。另外,通过筛选,尼玛县科技局还向那曲人才库推荐藏医研制、牲畜防疫、牛羊品种改良等方面专业人才4人。
环保
“十三五”期间,尼玛县加大了对县域内的大小河流的整治力度,对城镇生活垃圾实行统一处理,各乡镇新建垃圾堆放点96处,垃圾转运站1处,县域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了错-玛尔下错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昂孜错玛尔下错自治区级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等。严格把控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三高项目的审批,全县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率达到100%,大气、水体、土壤监测工作,各项参数指标符合要求,县城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以上。严守生态红线,山水田林湖草监管体系建设初步完成,河(湖)长制体系基本建成。
截止到2021年,尼玛县全面实施102个城镇集中式和3300个农村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划定13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区已建成
污水处理厂18座,在建71座,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4.94%。
社会保障
截止2020年末,尼玛县累计减贫2335户9530人,贫困发生率从25.26%下降至0%,绝对贫困全部消除。城乡
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200元、14100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8.2%、14.4%。累计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2326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至2020年,尼玛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已达100%。县内设敬老院及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并协同那曲市设孤儿院。
交通
综述
截止2022年末,尼玛县乡、
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78.57%和42.30%。尼玛县距那曲市
色尼区约580余千米,距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约720千米。未来,尼玛县将构建以“三横一纵”公路网为主体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远景补足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复合型
交通运输通道,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打造那曲西部商贸物流业服务区。另外,尼玛县规划2026-2035年新建“
狮泉河那曲”铁路,由东向西横穿县境,连接尼玛镇、
阿索乡和
中仓乡。
公路
尼玛县构建“三横一纵”公路网格局,“三横”为G317、S301、S302,“一纵”为S209,强化公路主体作用的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125.49千米。推进S301和S302全线通畅,规划改扩建
省道按三级公路标准修筑,路面类型为
沥青混凝土。同时,尼玛县域内通有G6
北京-拉萨高速公路以及“阿里-那曲”高等级公路,以及县道X610、X640、X642、X629和X205,之后会进行改造提升。未来,新建及改扩建乡道均按四级公路标准修筑。
公共交通
尼玛县域内设县城客运站和文部乡、
申亚乡综合运输服务站,并将于未来新建客运站4个(
卓尼乡、
卓瓦乡、达果乡和
甲谷乡客运站)。同时在县域范围内布局多处社会停车场,在县城新建1处商贸物流大型停车场。十三五”以来,尼玛县由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援助开通中仓、文部、申亚、卓瓦等乡镇扶贫公交线路。2018年开始,尼玛县扶贫客运出租车正式投入运营,首批共计7辆出租车。
人文
概述
作为古象雄部落中心统治区域以及苯教发祥地之一,尼玛县拥有一大批反映藏民族文化和风情的人文景观及文化遗产,包括
西藏自治区地区特有的风俗、饮食、文物、景观及多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
截止到2023年5月,尼玛县具有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最为著名的包括文部古石屋及琼宗遗址。另外,除了被称为“藏北绿洲”的文部村落,这里还有传说中古象雄诸神的聚集处琼宗遗址以及苯教代表性寺院玉彭寺等。
文部古石屋
文部古石屋位于尼玛县文部乡南村,在文部南村拥有多个古代石屋虽然都无法说明何时修建,但民间传说认为具有千年历史,事实上这还有待于考古专家专门进行勘探,这些石屋间,从年段、大小以及构造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其外表色彩上都是一致具有象雄王朝时的建筑风格,在现有的石屋中很多不仅墙面是石头而且房顶都用石头盖顶,这些没有像样的门窗不难看出是很早以前条件差的时候所建的古建筑。象雄工业历史的缩影就坐落于此处。
琼宗遗址
琼宗遗址位于尼玛县文部乡南村。随着象雄王朝体制的成立和发达,当时的王朝逐渐拥有了龙虎凤狮,东有纳仓当惹凤宗,南有芒隅虎宗,西有索斯龙宗,北有日土狮宗。其中环境最为优美的乃是当惹琼宗,象雄王朝乃是力美夏等拥有很多朝代、自己的文字和臣民等较大统一的王统治。其政治中心是现在的当惹凤宗或琼宗,现在只有一些废墟遗址的足迹可以证明以前的发达。该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玛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截止到2023年5月,拥有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部开耕节
文部开耕节体现文部南村独特的民族风俗,为尼玛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海拔4500多米以上几乎是所有农作的禁区,而在尼玛县文部南村,人们依然种植着
稞麦这种高原农作物,
当惹雍错宽阔的湖面和周围的雪山在这里营造了一片温润的小气候,形成了藏北高原农耕文化的奇特景观。每年四到五月,
西藏自治区农区的青稞也开始吐露新绿,文部乡南村冰雪初融。有了水,一年的春播春种就要开始了。在文部开耕节是迎接春天的盛典,也是开犁和播种前的庆祝和祈福。一千多前,这里曾是象雄王朝的核心地带,春播春种的这种习俗也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里的农田面积都不大,供养着这里几百户的人口,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分配水源,于是产生了田长这个特殊职务。春耕春种过程中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水。开耕节当天田长一大早起床,穿上盛典的
藏装,准备安排一天的工作。“送
稞麦啦”田长边喊边来到庆典活动的蓄水池,在他的号召带领下,各家自带着自家的
青稞酒向蓄水池集中,大伙听着田长总结上一年的情况,再说说来年的工作,田长将混在一起的青稞酒撒向天空,群众齐声欢呼,祈求丰收之年。在蓄水池中间,有几块巨大的石头,村民要把这些石头垒成一个石柱垒系上哈达,在向田长身上抛洒
糌粑,祈求今年的大丰收,之后人们追逐奔跑欢呼展开了一场粑青稞的大战。开耕节后文部南村的男女老少还跳起了独具特色的文部锅庄,大家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象雄文化旅游赛马艺术节
恰青节藏语叫“达久”,是尼玛县规模最大,无以替代的古老传统节日。每年大概七、八月份草原最美的时候举行,为期十天左右。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里乡镇的牧民们牵着自己的爱马、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节日服饰,共同来到乡镇或县城里准备共度美好的赛马盛会。在广阔的尼玛草原上牧民们围着火堆跳起锅庄。赛马节期间主要表演有“赛马”“民间体育”“歌舞比赛”等。而“赛马”主要分为“大跑”“小跑”“马术”“走马赛”等。每种赛马比赛之前骑马手们接受喇嘛的祝福后围着樊香台骑马转圈并扬刀咆哮来展现他们的英姿并祈祷比赛的胜利。“小跑”举行在“大跑的前一天傍晚,其赛程较短,主要为明天“大跑”的热身,但也会分名次颁奖。“大跑”赛程一般以十千米左右,枪声一响骏马奔向终点。“走马赛”为参赛者围着田径场地一波一波地比赛,比赛规则是任何参赛骑手不能让马跑步,只能“走马”而最终定哪位参赛者先到终点。“马术”分为马上射箭、打靶、竞技、拾哈达、短道冲刺等。“民间体育”包括“抱石头”“拔河”“摔跤”“跑步”等。
习俗
尼玛县属于
羌塘高原地区,其风俗与
藏族人民的传统基本一致,在
西藏自治区地区具有普遍性。
敬献哈达
敬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不直接挂在脖子上,只献在手上,接受者自己将哈达挂在自己脖子上。也有的领导、长者会把接受的哈达回献给敬献者。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献哈达时,没有更多的讲究,双手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敬献“切玛”
“切玛”也叫“吉祥斗”,是
藏族人民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常用的一种民族礼仪用具,象征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切玛”为木制品,上大下小,外表精雕花纹图案并描金绘彩。内部隔为两箱,使用时通常一箱置
糌粑等,一箱放
稞麦和麦粒,上插青稞穗、酥油花瓣等。每逢节庆,来客在互道“扎西德勒”之后,例行要向客人献“切玛”。当主人把“切玛”捧到跟前时,客人要从“切玛”里捏一小撮青稞或糌粑,象征性地朝上抛撒三下,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再道“扎西德勒”等祝福的话语。抛撒三下的含义,有说供奉天神、
地神和龙神,也有说敬天、敬地、敬人。
饮酒
藏族人民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
敬酒的习惯。一般来说,敬酒者把酒杯端给客人的时候,客人要先用左手端起酒杯,然后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3次(蘸3次弹3次)。喝敬来的酒,讲究是“三口一杯”(饮一小口,主人马上斟满;再饮一小口,主人再次斟满;一共要喝三口,第三口喝完再斟满后,则必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果的确不胜酒力,可用右手无名指弹三次,然后喝上一口即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饮用。
喝酥油茶
到
藏族群众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把茶碗放在桌上再添满,也可以自己端起来喝。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添满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得太干,碗里一定要留少许茶底。
饮食
由于西藏高原
平均海拔高,气温低,尼玛县的高原牧民的传统饮食主要以
糌粑和肉食为主,多辅以酸奶、肉丁汤或
手抓羊肉。主营养有肉、酥油、奶酪,主粮包括
稞麦、小麦、豌豆,主饮品为茶、奶、酒,主甜食有红糖、
白糖、蜂蜜。
羌塘高原人普遍食用的主食是青稞和面粉,肉类则以牦牛肉、
绵羊、
藏山羊等大型牲畜为主。野生植物中吃得最多最普遍的是
人参果和黄蘑菇。经常食用的
乳制品有酸奶和
奶渣。食用油以酥油为主,辅之少量
菜籽油。饮料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
清茶、奶茶,节日时也饮
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藏北人民烹调方法有200多种,主要还是以煮、烧、烤、炒、蒸为主。
糌粑
“糌粑”是
藏族人民的主食。制作时把
稞麦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面粉,食用的时候和酥油茶拌和,用手捏成团就可以吃了,也可以用盐茶、酸奶或青稞酒拌着吃。糌粑吃法简单,营养丰富,携带方便,充饥御寒。藏民吃糌粑首先在碗里放上三分之一多的酥油茶,然后放上适当的糌粑,用手不断搅匀后捏成糌粑团,即可食之。
青稞酒
藏族人普遍有嗜酒的习惯,特别是对
青稞酒,常饮青稞酒能使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还能起到御寒抗缺氧的作用。酿造时,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经淘洗、浸泡、烧煮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最后装坛密封贮存。饮用时,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水,随加水的增多,酒味由醇香、浓重变为酸中带甜,直至清淡,这时的青稞酒可作为消暑解渴的饮料。
风干肉
藏族人民喜欢吃风干的牛(羊)肉。
风干肉一般在冬天,一般在十一月低做。这时候的气温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的地方,让其风干,去除水份。藏民把牛、羊肉割成小块串上,或用竹笼挂在帐房、屋檐下的阴凉处,第二年的三月之后,将早已风干的肉取来烤食或者直接生食,咀嚼时无渣塞牙。在
西藏自治区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且肉质松脆,口味独特。
中国传统村落
尼玛县内具有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1处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尤以吉松民俗村、
文布南村为代表。
吉松民俗村
吉松民俗村落位于尼玛县
甲谷乡七村,是现代历史学家能够探索到象雄文化历史的古老村落。村落附近有很多古老的壁画,以及三座古老象雄宫殿的遗址,仿佛还能从历史的镜子中看见当时象雄万户的足迹。
文布南村
那曲市尼玛县文布南村石屋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特色民居。近年来,尼玛县加大以文布南村石屋为重点的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取得积极成效。因年代久远,加之雨水的冲刷,使文布南村很多石屋存在塌隐患。为了保护石屋,2015年,尼玛县政府投入59万元收购了30多间石屋,由政府进行统一保护,并从2016年起先后对石屋进行了2次维修。2022年7月,尼玛县针对
文布南村实际,编制了“多规合一”使用性村庄规划,规划以“国家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村落修复”为重要载体,打造富有特色的传统古村落。
文布南村位于尼玛县西南部,紧靠
当惹雍错,与
达果雪山隔湖相望,
平均海拔4800米。受建材资源限制,村民利用当地的石头发展起特有的砌筑技术建筑房屋,房屋全部用片石垒成,很少使用其他构件。一座座石屋构成了古朴的村落,错落有致。2014年,文布南村被列入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特产
尼玛县地处藏北高原,其特色产品以高原畜产品为主,包括牛羊体、拉拉、酥油、奶渣、野葱等,并具有卡垫、金银首饰品等特色民族手工产品,同时还生产加工有二十味沉香丸、六味能消散、石榴健胃散等22个品种的藏药,其中,藏成药“仁青旺萨”已发展为尼玛特色藏药。
白绒山羊
尼玛白绒山羊是尼玛县的特色产业,曾获“藏西北绒山羊品种选育研究”的2008年“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尼玛白绒山羊是西藏绒山羊中的藏北白绒山羊,是以生产山羊绒为主,绒肉兼用的地方性品种,属山羊中的珍品,耐寒抗旱能力强,习性高山草地,适合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生存。该山羊体躯呈长方形,四肢结实,且肉质绵密,纹理细腻有弹性,膻味小。2017年,白绒山羊成功申报科技产业
精准扶贫项目。白绒山羊在尼玛县14个乡镇均有分布,山羊最高个体产绒量达584.8克,平均产绒量达340.08克,绒自然长度为5.3厘米,伸直长度为8.1厘米,绝对强度为5.3厘米,绒细度为13-15微米,原绒含脂率为6.62%,净绒含脂率为0.62%,平均回潮率为7.63%,净绒率为52.78%。
拉拉
“拉拉”是
羌塘高原独具特色的一种高品质
乳制品,它可以给牧民提供极高的营养。“拉拉”一般用来招待客人,也是藏北逢年过节时的主要食品之一。“拉拉”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却也纯粹,把牛奶煮开后放凉,加入少许酪浆发酵成块状物后,将其拉成条状物晒干。
藏北雪莲花
雪莲花,为
菊科凤毛菊雪莲亚属草木药用植物,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
雪线附近,耐低温抗风寒,花像
莲蓬座子,顶形似莲花,医学上被认定为具有除寒化痰、壮阳补血、温暖
子宫等功能。
风景名胜
综述
尼玛县是国家级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辽阔的
羌塘草原以及
羌塘高原无人区,同时多处自然景观充满高原原始风貌特色。县内除了加林岩画、
当惹雍错、荣玛温泉、达尔果雪山、木嘎冰川、文部温泉等多处重要景点之外,还设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重要景点
加林岩画
加林岩画位于荣玛一带的加林山上。加林意为骏马。加林岩画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显现着古代特色壁画,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画面包括
野牦牛、
蒙古野驴和各种野生动物,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有不同的新旧和各种语言抒写的
人名。岩画可以证明在原始时期
西藏自治区有人居住,而且根据图案的构造对研究原始生活、变迁和野生等各方面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当惹雍措
当惹雍错是西藏三大雍措之一,位于尼玛县文部乡南村,是中象雄文化中心,长有70千米,宽有20千米,面积达1400平方千米,深度达230米,有大大小小180条江、河流汇淌于此。苯教经文记载中的当惹雍措是措美列吉旺姆的化身。当惹雍措四面群山环绕,湖面每年迟至
藏历元月十五日结冰,到藏历二月底、三月初在一天之内全部化解。百姓们说它“冬天不睡春天睡”,若是某年湖水不结冰,必有灾难降临。传说,当惹雍措湖里会有若隐若现
野牦牛、马、黄牛等动物影像出现,这预示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幸福吉祥。
荣玛温泉
荣玛温泉位于尼玛县
荣玛乡,含有丰富的自然矿物。藏历学说家认为金星时的水质尤为适合泡温泉,可以治疗
消化不良、
溃疡病、
皮肤病、风湿病等,但是体质较弱的人不宜长时间泡温泉。
达尔果雪山
达尔果雪山位于尼玛县布文达乡,和
当惹雍错一起被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是古象雄部落的神山之一,也是
藏区四大雪山之一。四面有七座山峰拱卫于主峰周围,被称为“勇士七军”,此外,在达尔果雪山的周围还有八座雪山,叫做“切顿若杰”,统称为达尔果七峰八岭。据说,这几座山为古象雄诸神的聚集处,也是象雄地区360座山峰的主脉。达尔果和当惹雍措都系象雄语,被奉为神山圣湖,当地人相信其法力灵验,常与“上部冈底斯上麦和
玛旁雍错、中部的达尔果雪山和当惹雍措、下部的念青唐古拉山和
纳木错”并列为西藏的三大神山圣湖。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21年,尼玛县被中央文明办提名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
全国文明城市。
参考资料
> 查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2
走进尼玛县 .尼玛县人民政府.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