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岗区是
湖北省宜昌市主城区之一,东连
猇亭区,南与
点军区隔江相望,西与
西陵区毗邻,北与
夷陵区接壤,全区国土面积84.77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40个社区)、1个乡(8个社区、16个村)和1个省级开发区(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政府驻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中心的五一广场旁。
伍家岗区系1亿年前地壳运动隆起的陆地,约在7千万年前形成。夏商时期,伍家岗区一带为古荆州地,西周时为楚国地,秦时属
南郡,西汉时为夷陵县属地。
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魏在今伍家岗区临江坪一带设置临江郡。清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伍家岗区一带所在的彝陵州改为
宜昌府。1949年7月21日
宜昌市市成立后,今伍家岗区的大公桥到
万寿桥一带划为宜昌市域,1950年,撤销
市辖区建制,废除保甲制,1974年1月,成立伍家岗街道办事处,辖汉宜路至伍家岗工业区。2005年,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省政府确定宜昌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伍家岗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三种类型。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3.79万人,城镇化率为100%。户籍人口为21.75万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445.41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0.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5.68亿元。
伍家岗区有景点包括
天然塔、
宜昌博物馆等,特产包括宜昌蜜桔、
宜昌木姜子等。2020年6月,伍家岗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1年1月,伍家岗区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命名由来
伍家岗地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伍家岗一名由来并不久,大约在抗日战争以后,因岗上搬来几户姓伍的人家而得名;二说在很久以前,有五户不同姓氏的人家在此处开荒种地而得名。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
伍家岗区系1亿年前地壳运动隆起的陆地,约在7千万年前形成。考古工作者在其周边地区发现的
古遗址及石器、陶器、渔猎工具、兽骨、
背角无齿蚌等大量文物说明,这一区域至少在19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定居。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已将采集、农耕、渔猎等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
清朝之前
夏商时期,伍家岗区一带为古荆州地,西周时为楚国地,秦时属
南郡,西汉时为夷陵县属地。
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魏在今伍家岗区临江坪一带设置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临江郡改称
宜都郡,领宜都(今
宜昌市)、
秭归县、
枝江市、夷道(今宜都)4县。
孙吴黄武元年,即公元222年改称西陵郡。自晋
太康年间,即公元280年至289年,复改称
夷陵区县地后,伍家岗区一直是古夷陵,今宜昌的一方土地。
新中国成立前
清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伍家岗区一带所在的彝陵州改为
宜昌府。宜昌一名,由夷陵而来。因为山川形胜,“处之得其宜,化之得其道”,“夷之音略变而为宜”,“宜”下置“昌”,取“理宜昌达”意。1852年以后,
川盐运销鄂境,今伍家岗区大公桥、
万寿桥一带沿江设立码头和堆货场。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宜昌市辟为通商口岸后,今伍家岗区的大公桥一带成为街市区,胜利一路、万寿桥一带成为商贸市场和宜昌主要的水陆交通门户,美英等外国势力入侵辖区。1923—1925年,
英国在辖区建造亚细亚油罐(占地300多平方米,直径21.5米,高15米,供鄂西、四川、云、贵等地用油)。
1912年,伍家岗区一带为县城郊区,境内
宝塔河街道,沈家店,临江坪等地为镇。1926年12月,共产党员吴定臣到南乡(今花艳冲至杨岔路一带)开展南乡农民运动,建立党团组织、
赤卫队,后遭到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1937年底,
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之后,国民党政府迁往
重庆市,
宜昌市成了西迁转运基地,政府机关和沿海地区的企业经宜昌内迁入川。1938年1月至1940年6月沦陷前,日军对辖区进行了三轮21次大轰炸。1940年6月12日下午4时,日军占领全城,辖区沦陷。日军占领宜昌后,连续五天五夜烧杀抢掠,整个城市破坏殆尽。在沦陷的五年里,辖区人口伤亡近两千人,城区东北部全成废墟。
1945年8月18日,
中国国民党军队开进宜昌,9月2日,驻宜日军正式签署投降书,宜昌光复,辖区结束了五年零二个月的沦陷历史。1949年7月1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伍家岗区域。1949年7月21日
宜昌市市成立后,今伍家岗区的大公桥到
万寿桥一带划为宜昌市域,属宜昌市第一区(信义镇),其余地区属宜昌县第八区。解放以后,伍家岗区前身为宜昌市城区和陆续由宜昌县划入的市郊区一部分组成。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撤销
市辖区建制,废除保甲制,1950年,武汉至宜昌的
汉宜公路修通,伍家岗一带和城区连成一片,1951年,今杨岔路一带划入宜昌市域。1952年,
汉宜村由宜昌县划入宜昌市;1956年3月,宜昌县白洋乡联合社,今
宝塔河街道一带划入
宜昌市;1958年10月,宜昌县
伍家乡的共前、共勤、共强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洋乡的火光、联丰、旭光、万年、合益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划入宜昌市。1961年,除保留伍家乡的共前、共勤、林特场、洋坝蔬菜科研所、水产大队,白洋乡的火光等村外,辖区1958年由宜昌县划入的其他社队退归宜昌县管辖。1970年宜昌专署将宜昌县伍家公社的共强大队、花艳公社的共联、共谊大队等划入宜昌市。1971年宜昌县花艳公社的共升、共和、共同、合益大队,白洋公社的旭光、联丰大队等划入宜昌。至此,原
宜昌市县的伍家及花艳、白洋公社一带分别划入宜昌市郊后,伍家岗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工业区和鄂西地区的商贸、交通中心。1975年,伍家、白洋、花艳公社合并组建成新的伍家人民公社辖共前、共勤、共谊、共升、共和、共强、共联、共同、联丰、合益、旭光、火光等12个大队。1984年,土门区
土门乡灵宝大队的8个生产队和土门乡车站大队的第一、二、三、十一生产队,天台乡钟家畈大队的第八生产队划入宜昌市郊区。1984年3月,撤销郊区各人民公社,改伍家人民公社为伍家乡。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出国函[1986]第188号文件,批准成立了
宜昌市伍家岗区——一个新兴的县级行政区成立了。伍家岗区成立时,辖宜昌市原万寿桥街道办事处,伍家岗街道办事处,
伍家乡。1987年6月8日,大公桥街道办事处成立。1991年3月30日,
佛塔河街道办事处成立。2005年,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省政府确定宜昌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伍家岗区在其中。
截至2022年3月8日,伍家岗区辖大公桥、
万寿桥、
宝塔河街道、伍家岗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伍家乡,共4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个村委会。2024年7月,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官网发布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大道与
合益路交会处居住项目规划
建筑设计方案批前公示公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伍家岗区位于
湖北省西南部,地处
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
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离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的西陵峡口约10公里,距三峡水利枢纽约38公里。东连
猇亭区,南与
点军区隔江相望;西与
西陵区毗邻,北与
夷陵区接壤。东西横距14公里,南北
纵距最宽约9公里,最窄约1公里。是鄂西和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进出三峡必由之路,川鄂交通之咽喉。
地形地貌
伍家岗区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处于山区型向平原型过渡地段,江面由狭窄而趋于开阔。境内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低山、丘陵约占70%,一马路至伍家岗一带海拔57—59米;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海拔在100—200米之间。
地质
伍家岗区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1924年春,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
秭归县至
宜昌市的西陵峡区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为“志留系龙马岩”。其中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质学界研究的标准剖面之一。中部丘陵地区多
喀斯特地质,山中多
溶洞,厚厚积淀的
钟乳石、
石笋遍布其中,洞中往有地下水系。
气候
伍家岗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较长。年平均水量为992.1~1404.1毫米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全年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3.1℃~18℃,但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7月平均气温24.1℃~28.8℃,元月平均气温1.7℃~6.5℃。极端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15.6℃。其中三峡河谷及清江、香溪河谷地带,由于高山对峙,下有流水,故在600米以下存在逆温层,冬季较暖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7℃的机会只有5%,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基地。
水文
伍家岗区水系属长江水系。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辖区水系除长江外,流经区内主要河流有3条:包括柏临河和东山运河2条长江一级支流,后河(简垱河)1条二级支流(后河为柏临河一级支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伍家岗区长江伍家岗段长度14.196公里,柏临河伍家岗段长度12.2公里,东山运河伍家岗段长度0.917公里,后河伍家岗段长度4.39公里。河道防洪工程全部为河道护岸,辖区无标准以上河道堤防工程。辖区
水利工程共有4处。水库4座,其中1座小I型水库龙盘湖水库,总库容312.26万m3,3座小Ⅱ型水库巴
陡山水库(总库容62万m3)、清滩湾水库(总库容11.5万m3)、
南湾水库(总库容10.23万m3)。总库容396万立方米,水库承雨总面积5.44平方公里。水资源用于灌溉主要由二块构成:1.水库蓄水,正常蓄水量24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公顷。2.塘堰蓄水约30万立方米,可用于灌溉约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公顷,可利用水资源约10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伍家岗区国土面积8476.7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4.93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71%,园地1360.9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6.06%,林地面积1668.85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9.69%,草地面积59.71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0.7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3686.70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3.49%,交通用地面积274.3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2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73.77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85%,其他土地面积107.46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27%。伍家岗区农用地面积呈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趋势,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为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地貌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岗状平原,其中低山、丘陵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0%,往东北为低山、丘陵分布。
自然灾害
2024年2月3日凌晨至4日上午,
宜昌市伍家岗区发生持续
暴雪娱乐天气。
行政区划
伍家岗区辖4个街道(40个社区)、1个乡(8个社区、16个村)和1个省级开发区(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区)。
参考资料
人口民族
2020年,伍家岗辖区有少数民族39个,共34067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8854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5213人)。其中
土家族30697人,
回族1051人,
苗族612人,
满族489人,
壮族234人,
侗族209人,
蒙古族190人,
彝族79人,
黎族72人,
白族60人,
瑶族55人,
朝鲜族51人,维吾尔族50人,
布依族47人,
土族25人,
藏族23人,
畲族21人,
仡佬族19人,
纳西族9人,
撒拉族9人,
傈僳族9人,
哈尼族9人,
哈萨克族6人,
水族6人,
锡伯族6人,
达斡尔族1人,
仫佬族5人,
拉祜族4人,
傣族2人,
东乡族3人,
羌族3人,
毛南族1人,
佤族2人,
俄罗斯族2人,高山族2人,
德昂族1人,
阿昌族1人,
柯尔克孜族1人,
怒族1人。2023年伍家岗区公安户籍年末总户数88908户,年末户籍总人口217657人,城镇化率100%。
政治
时间截至2024年8月,参考资料
经济
综述
2023年,伍家岗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7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89.4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355.68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0.07:20.75:79.18调整为0.06:20.08:79.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1914元,比上年增长6.8%。
第一产业
2023年,伍家岗区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9.6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0.7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5.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1.2公顷。
柑橘种植面积77.7公顷。
第二产业
2023年,伍家岗区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2%,营业成本比上年增长18.5%,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36.9%。
第三产业
2023年,伍家岗区全区在库项目1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个,十亿元以上项目8个。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8%。分领域看,工业投资下降3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1%。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下降10.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8%。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1.0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0%。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9.32亿元,比上年下降41.3%。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共1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区进出口总额48.45亿元(含市场采购贸易18.3亿元),比上年下降2%。其中,出口额47.26亿元,下降2%;进口额1.19亿元,下降11%。全区实际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区域性财政收入24.7亿元,下降15.8%,财政总收入24.0亿元,增长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亿元,下降21.0%。税收完成10.6亿元,下降18.3%,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59.9%,比重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全年公共财政支出17.16亿元,下降1.7%。
社会事业
科技
2023年,伍家岗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0.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3.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79家(统计范围为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湖北省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参考目录》的企业)。全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医学临床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全区专利申请授权量803项,其中发明专利94项。
教育
2023年,伍家岗区全区共有学校72所,其中
高中1所,初中7所,小学12所,幼儿园4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50286人,其中高中226人,初中6380人,小学20700人,幼儿园11430人,九年一贯制3325人,十二年一贯制8225人。专任教师总数3148人,其中高中32人,初中435人,小学903人,幼儿园987人,九年一贯制101人,十二年一贯制690人。
文化体育
2023年,伍家岗区拥有文化事业机构6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523千册。全区共有体育场馆1个。参加省以上运动会获得奖牌运动员2人,获得2枚
金牌、1枚银牌。
卫生医疗
2023年,伍家岗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63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3家,区管一级民营医疗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含区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2家,村卫生室15家,社会办诊所及其他医疗机构227家。全区卫生机构床位数5572张,卫生技术人员75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78人,注册护士503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伍家岗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864 人,其中在职5448人,享待2398人。年末全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正常参保缴费人数109924人。年末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7945人次,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35355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590人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36.08万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229.3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6.76万元。机构养老床位数1390张,社区居家养老床位数238张。
生态环境
2023年,伍家岗区完成造林作业面积7公顷。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优良天数比例为86.3%,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
交通
伍家岗区作为
宜昌市主城区,享有上接巴蜀、下行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的优越地理位置;濒临
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岸线绵延约15公里;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荆宜高速、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汉宜铁路交汇穿越,宜昌火车东站、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
三峡游客中心坐落伍家岗区,毗邻宜昌三峡国际机场,水陆空立体交通无缝对接,构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的洼地,是鄂西、渝东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
文化
非遗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Ⅷ-152。
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宜昌堂调俗称“
堂鼓”“坐堂调”“坐堂吹打”等,是流行于湖北省宜昌市广大地域的一种
民俗音乐形式,因多用坐堂方式演奏而得名。它是鄂西堂调最精彩的部分,在当地婚丧节庆和其他民俗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宜昌堂调历史悠久,除《
楚辞集解》的相关记载外,这一地区出土的
东汉和宋代文物也可成为重要的佐证。
清代雍正年间,宜昌堂调吸纳以戏曲为主的各种民间艺术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它将戏曲中的人声改为
唢呐、
京胡等乐器伴奏变为吹打乐曲,又不断融汇民间歌舞音乐,大大丰富了自身的音乐形态。
宜昌堂调现存一千多首曲牌,其中包括部分“菜调”“茶调”和“大调”音乐,而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两县的土家堂调、汉族
秭归县杨林堂鼓和
夷陵区区的“菜调”等最具代表性。宜昌堂调有散曲和套曲两种形式,其中套曲是堂调的代表作,这种演奏套路主要应用于特定的礼仪程序,如婚嫁席面使用的“菜调”,自始至终由“知客”喊礼,从迎宾、入席、上菜到散席、送客都有固定的程序,需严格按照程序演奏。宜昌堂调多为六声音阶形态,以羽音为主,旋律以徵、商终止音居多。其演奏方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如
唢呐的【老少配】需翻高或变旋律吹奏,打击乐中伴奏的击节和穿插别具特点,等等。
宜昌堂调是民族音乐史研究中难得一见的活态资料,在心理学、
民俗学等的研究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受市场化的冲击,宜昌堂调的生存出现危机,当地少有年轻人自觉接受和承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急需采取措施保护传承。
地方特产
宜昌蜜桔
截至2023年底,宜昌蜜桔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240万吨、产值69.5亿元。拥有规模较大的从事宜昌蜜桔生产、经营的会员单位25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12家,省级龙头企13家。宜昌蜜桔以其果形整齐、皮薄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化渣、风味浓甜、香气宜人而著称,是
宜昌市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产品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泰国等十几个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宜昌蜜桔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进一步打开
欧盟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并以159.62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地标榜第21名。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成为全国首批75个上榜品牌之一,2023年在市、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积极推荐和精心组织下,宜昌蜜桔在湖北、
山西省、安徽、
江西省四省的100个优秀地理标志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部四省地理标志品牌大赛金奖。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土特产”名录等荣誉。
宜昌木姜子
是一种宜昌地区独有樟科木姜子属的特有品种,因其基因独特,与越南木姜子、中国台湾木姜子齐名,成为
亚洲最有特色的品种。
宜昌市木姜子在
宜昌地区的种植历史有数千年历史,宜昌木姜子数千年来一直是宜昌百姓的居家民俗类食品。核心产区涵盖夷陵、
兴山县、秭归、宜都、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远安县等山区县市。其地理位置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在宜昌民间广泛用于做开味的凉菜、
酸菜或当着各种荤菜、
寺院菜的佐料,以提鲜上味,让美食更美。美味
宜昌木姜子,成就“宜昌味道”。2012年首播的
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就记录了宜昌木姜子在湖北西部山区美食中的神奇妙用。2017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9月获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宜昌白山羊
宜昌白山羊,是湖北省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唯一山羊品种。宜昌白山羊享誉千年,驰名中外,畅销东南亚,入选《中国羊品种志》,堪称中国山羊中的“贵族”。“宜昌白山羊”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景观景点
伍家岗区有天然塔、五一广场、夷陵长江大桥、
伍家岗长江大桥、宜万铁路大桥、滨江公园、龙盘湖风景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和世界和平公园等旅游景点,天然塔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然塔
天然塔,位于
宜昌市城区长江北岸、宝塔河街道宝江社区西南部,距社区居委会驻地约500米。天然塔来历有如下二说:其一,天然塔的修建,与阴 阳先生的相度不无关系。建塔之地被认为地势低下,垒建塔台以期改变山川形势,给当地带来兴旺。然而又认为一地兴废,因果何繁,岂是人力能轻易改变?建塔之举,不免有使强之嫌。所以琢磨出“自然塔”的名字,以表示建塔乃顺势作为,天然趣事耳!其二,民间传说
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违背天意,在夷陵为患,葛道山的天然嫂用天赐的七节降龙鞭狠打五龙,终将其治服,使之变成了一座五龙山。天然嫂也因连战五龙而累死。其夫地忽哥遵照遗嘱,将其埋在五龙山对岸。天然嫂的降龙鞭随即化成了一座七级宝塔。每当
太阳东升时,长长的塔影宛如一支巨大的七节鞭直刺五龙山,五条恶龙再也不能复活了。后人为纪念天然嫂,便将塔取名“
天然塔”。含义为修建此宝塔,实乃“取以人为之力,而行天然之事”。
天然塔,相传始建于晋代,系由著名文学家
郭璞于西晋末年时所建。历经
东晋至明末千年沧桑“天然塔”历代均曾修葺。到清乾隆十年(1745)“士民始义修造,随筑随圮迄未成功”,仅存旧塔基二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建,历时3年告竣。1962年9月,天然塔被
宜昌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
中国名胜词典》和《中国古塔大观》之中。1992年12月,被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成立
天然塔文物管理所。2005年11月,宜昌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宜昌市城市规划(2005-2020)》,明确将天然塔作为城市重要景观标志性建筑,加以严格保护。现存的天然塔为砖石结构高层古建筑,八棱七层楼阁式空心
砖塔。塔高43.35米,塔底直径14米,塔顶有铜宝瓶,各层四面挡土挂铃,层层出檐,其下皆有三踩如意斗拱装饰。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协力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面向大江,门额刻“
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二层以上对开四门,分层交错设置。塔内有盘旋石阶140级可依次在一至七层出入。可直达塔顶。各层塔室自下而上随着塔体的收分,逐室缩小面积,各层塔室皆为八角攒顶,采光明亮。塔身顶层室中央设置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
楠木刹柱,支撑塔顶的梁架和塔顶屋面。顶为覆钵式拱券屋面,系用白灰、纸筋、糯米、沙粒、胶泥等混合浆精工砌筑,极为坚固。塔顶屋面上置有塔刹,高3米。并从刹顶施以数根钢筋牵拉斜垂塔顶各角檐墙内,使塔刹保持平衡直立。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1938年10月,在长江三峡水道,发生了一场号称“东方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军事行动,它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宜昌大撤退。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占地5000余平米,主体雕塑长15米、高9米、厚3米,由巨大的数字和铁锚组成,外形取船和长城之形。红色
花岗石浅浮雕再现当时装卸工日夜搬运上船、纤夫拉船抢过险滩等恢宏的历史场面,主题雕塑以一组特殊数字“1938.10.11”突出了“宜昌大撤退”的时间内涵。
宜昌博物馆
是一座集历史、自然、民俗、古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在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宜昌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展陈面积12988平方米,现有各类藏品587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23套、2555件。2020年12月,宜昌博物馆被评定为第四批
国家一级博物馆。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8月5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伍家岗选手
孙佳俊与国家队队友
徐嘉余、
覃海洋、
潘展乐团结协作以3分27秒46的出色成绩夺得
金牌,8月17日,孙佳俊回到了家乡受到家人、朋友的热烈欢迎。
参考资料
区情概况.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2024-08-17
地理环境.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2020-03-14
历史沿革.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2020-03-14
宜昌木姜子
.宜昌市人民政府.2024-08-17
宜昌白山羊
.宜昌市人民政府.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