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寺
位于浙江杭州的古代宗教建筑
.
云栖寺,又称”云栖山寺“,佛教(法眼宗)历史名寺。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齐称杭州市五大丛林名刹之一。
云栖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五年,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
名称由来
云栖寺(现已废)   :杭州五大名刹之一,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齐名。
旧传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五云山上的五彩祥云,常飞集坞中栖留,并经久不散,故名云栖。
宋乾德五年吴越建云栖寺。
治平三年改栖真院。
隆庆五年复标云栖旧名至今。
.
云栖镇:杭州五云山之西的山坞内小镇
小云栖寺:绍兴娄江云栖寺,与杭州云栖寺为姐妹寺
云栖村:绍兴娄江云栖寺处地
.
其他云栖寺:
昆明市云栖禅寺:云南昆明市西山(碧鸡山)华亭峰(靖国)
大连市云栖禅寺: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谢屯乡曹屯)
常熟市小云栖寺:苏州市常熟市虞山石洞
武穴市云栖寺:黄冈市
西安市云栖寺(法幢寺):(现已被土全部掩埋)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申店乡瓜洲村西北神禾
地理位置
云栖地处西湖西南杭州五云山麓,相传五云山飘来的彩云常在此栖留,故名云栖。
五代十国时建有云栖禅院。明末云栖祩宏重振山门。
清康熙、乾隆二帝再三来游,屡有评题。
云栖寺,位于西湖之西南,钱塘江北岸,五云山云栖坞里,处地杭州市西南郊之西。此地距杭州区约20公里,远离市井,山深林密,竹林满坡,修篁绕径,素以竹景的“绿、清、凉、静”四胜而著称于世。
其处有日耀峰、宝刀陇、青陇泉、圣义泉、金液泉与壁观峰等云栖六景。
云栖竹径,位于梅灵南路,为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
竹径亭碑为陈云题词。
毛泽东七绝·五云山“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生动描绘了五云山的自然景色和地理特点。
五云山上飘飞着五颜六色的云彩,形成一道奇妙的景观,让人大饱眼福;杭州五云山远远地连接着西湖群山,近处轻轻地擦过钱塘江江堤。“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之一。
《云栖纪事》云:“山之巅有五色瑞云盘旋其上,因名。”可见,五云山因传说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海拔三百多米。山腰有凉亭,留有楹联“长堤划破全湖水,之字平分两浙山”。山顶有建于五代十国的真际寺遗迹,寺内有五口井,还有一株五人合抱、树龄已达一千四百年、高达二十一米的银杏树,号称“杭州市古树第一号”。
由五云山顶翻越十里琅珰岭,过龙井狮峰,可至上天竺、灵隐。
五云山为钱塘龙井茶叶产地之一。
历史沿革
云栖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五年(967年),是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兴建的三座寺院之一。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为“栖真”。
此后寺院虽有发扬演播,但一直名声不著。
明弘治七年(1494年),当地连降暴雨,山洪突发,寺院经像随水漂没,只剩废墟。
隆庆五年(1571年),一代名僧云栖祩宏驻地重建,复标云栖旧名。
此后,寺院复兴,规模日渐宏大,终成杭城一方著名大丛林,莲池也因其德行名播四海,被众信徒敬称为云栖大师,附近名贤大儒纷纷前来就教,明孝定皇太后还将其绘像置于宫中,礼敬有加。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正月,憨山德清去杭州云栖寺为宏作《莲池大师塔铭》。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圣祖御题“云栖”及“松云间”二额。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香门净土”、“悦性亭”、“修篁深竹”三额,二十七年(1762年)又题“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额。康熙帝曾多次来此,并写了不少诗篇。云栖寺前有大竹,康熙赐名为“皇竹草”。
当时寺内建筑有山门、正殿、禅堂、法堂、祖堂、藏经阁、华严堂、大悲阁等数十幢建筑,金碧辉煌,装饰华丽,蔚为壮观。
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公元1803),云栖寺不慎失于火灾,火烧殿宇房屋六十余间,嘉庆皇帝特颁内帑并谕募缘重修。
此后寺院屡有毁建,至民国时期,繁盛之景不再,终因年久失修,寺宇败落。
1964年12月3日,云栖寺莲池大师塔坛和佛像在文革中拆除。
1962年原寺址辟为杭州工人休养院。寺前冲云楼、舒篁阁也陆续辟为茶室。
200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搬迁景点内的市总工会工人休养院。
2002年10月,云栖景区改扩建规划设计方案确定。
2003年下半年云栖景区对外开放。
2004年9月云栖景区景点改扩建工程完工,但是云栖寺却荡然无存。
云栖寺历史上与绍兴市之小云栖为姐妹寺。
祖师列传
云栖祩宏大师 (1532~1612):
云栖宏(1535(乙未年)-1615(乙卯年)),明代高僧,中原地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莲池大师(公元1523~1615年),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
大师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
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
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姓决别:“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汤氏洒泪说:“君先走一步,我自会打算。”大师作一笔勾词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大师受具足戒后,策仗游方,遍参知识。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勿贪名利,唯一心办道,老实持戒念佛。”大师拳拳服。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
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入杭州云栖山,见山水幽绝,遂结茅卜居修念佛三昧。山中老虎时常伤害村民,大师慈悲为放瑜伽焰口,老虎不再患害百姓。
亢旱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大师手击木鱼,循田埂念佛,一时,雨下如注。
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一大丛林。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貌相温和,声若洪钟,胸无崖岸。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给其他寺庙的和尚。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倦。大师生平惜福,年老还是自己洗衣,净溺器,不劳烦侍者。终身一袭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
文殊菩萨曾化为童子来参大师。
大师见到童子便问:“两脚有泥,必是远来客。”童子说:“闻知莲池水,特来洗一洗。”大师说:“云栖祩宏深万丈,不怕淹死你。”童子说:“两手攀虚空,一脚踏到底。”大师道行境界于斯可见一斑。
大师道隆德盛,感动当时。李太后遣内侍紫袈裟白金问法要,大师书偈答曰:“尊荣豪贵者,由宿植善因,因胜果必隆,今成大福聚。
深达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锦上花,重重美无尽。如是修福已,复应慎观察:修福不修慧,终非禅定因,福慧二俱修,世出世第一。
众生真慧性,皆以杂念昏,修慧之要门,但一心念佛。念极心清净,心净土亦净,莲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见佛悟无生,究竟成佛道,三界无伦匹,是名大尊贵。”
大师深感净宗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普摄诸根,仰赖佛力,圆证菩提的无上大法,故殷殷普劝念佛往生净土。其言曰: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大师一生精修,广弘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往生的时间。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朋友,只说:“吾将他往。”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明日将行。
七月朔晚,大师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
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
.
赞云: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早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
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
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
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
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
.评曰:
云栖祩宏的一生戒珠圆朗,极唱莲邦,影响广泛,威望极高。与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憨山大师赞叹大师曰:“总师之操履,以平等大悲摄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并说,历代的祖师或用功参究以一心,或尽修尘劳而万行,象莲池大师这样能够“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师一人而已”。
憨山大师还夸赞莲池大师说:“惟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
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耶?”大师一生广行利他,护持正法,力挽明末佛教颓势,大力的弘扬净土法门:“非夫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云栖祩宏身后盛为历代帝王所尊崇。据有关史籍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90),康熙帝曾亲诣古杭云栖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6),雍正帝册封莲池大师为:“净妙真修禅师”,编入御选语录并御制像赞,赞曰:“三乘十地,顿渐偏圆,一句具足,法尔如然,作么一句,接引佛,方广等平,圆通明彻”。据《云栖纪事》载,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爱新觉罗·弘历曾四次来到古杭云栖寺,并均有御笔、财物等赏赐。
清·雍正《云栖纪事·御制净妙真修禅师像赞》《杭州佛教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册 杭州出版社2006版第174页
大师德荫后世,道感千古,厚德流光,独步千古,诚为净土宗一代宗师巨匠。大师往生之后,大师的弟子们经过仔细的讨论,认为自永明延寿云栖祩宏行化于世,中间相隔六百四十年之久,此间教法式微,禅宗暗昧,净宗不振。虽然这当中也有弘宗演教,盛赞净土的高僧大德出现,但均收效甚微。独莲池大师,对净土宗的弘扬,对教法的振兴,居功最伟。故众弟子一至推举莲池大师为莲宗八祖,“莲宗之祖,匡山逮永明而七……至是,诸大弟子周发谋,协于克一,定以师为莲宗八祖。
创寺历程
杭州市群山环绕,其中最高者,是西湖西南,钱塘以北的杭州五云山。传说古时有五色的瑞云经常盘旋在山顶,汇集于西坞,经久不散,故得此名。登上五云山,南北二高峰尽在足下。山势西南而行,与东北向的钱塘江会和,山水相应,实是一处灵淑钟贤的宝地。
北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吴越王时大将凌超为伏虎大扇志逢禅师在此建寺。志逢禅师的寺院最初只是建筑在五云山的山顶。到了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20),赵恒“赐额‘真际院’,兼辟云栖、天池二院,为三刹。其中云栖院最为幽静,距梵村十里之径。附近有青龙、圣义、金液名泉三眼,寺后东冈即是壁观峰。
朱祐樘弘治七年(公元1494),“霖雨发洪,殿宇、经像,随水漂没”,寺院毁,梵刹不存。至云栖祩宏北来,古杭云栖寺业已荒废近百年。
明·冯梦祯《云栖纪事·云栖兰若志》《杭州佛教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册 杭州出版社2006版第191页
清·成杰、等圆著《云栖纪事·圣驾幸寺恭纪》《杭州佛教文献丛刊》第一辑第二册 杭州出版社2006版第177页
隆庆五年(公元1571),莲池大师三十七岁,乞食经过梵村,见到云栖山水幽寂,溪山窈窕,草树蒙密,实为修行的佳所,天然的阿兰若处。遂于此建草屋三楹,意欲终老于此。大师一人于此精进修行,吊影寒岩,曾绝粮七日,倚壁危坐而已。
云栖自古多虎。吴越时志逢禅师为云栖寺主,他每日携带大扇去市集乞钱,然后买肉饲喂老虎,老虎渐渐驯伏。每到志逢禅师日暮回山的时候,老虎即来迎接,用虎背驮着志逢禅师归寺,人称伏虎禅师
云栖祩宏来到云栖的时候,这里老虎依然众多,环山四十里内,每年伤人不下数十,当地居民为虎患所迫。大师悲心萌发,为之诵经,并为老虎施食,渐渐的老虎不再伤人,村人都很感激大师。还有一次,天气亢旱久不下雨,村民看到大师一来就消除了虎患,对大师十分虔信,再次乞求大师祷雨。莲池大师笑着推辞:“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村民不信,再三祈请。大师不得已来到梵村,绕着田埂敲着木鱼念佛。结果大雨随着大师的身后足迹而至,顿时解决了村民久旱无雨的困境。
村民由驯虎与祷雨两件事情中,认识到云栖祩宏是一个有道行的僧人,都希望大师能长久驻锡在云栖,护佑民众。村民纷纷从家中运来砖瓦木料,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自告奋勇的为大师建造兰若。在掘地的时候,挖出了古杭云栖寺的柱基,村民们说:“此云栖寺故物也。师福吾村,吾愿鼎新之,以永吾福。”
不日兰若成。然外无崇门,中无大殿,惟禅堂安僧,法堂奉经像,余取蔽风雨耳。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凡丛林所应添置的房舍、物品,日增月益。莲池大师又定僧约十条领众,昼夜六时念佛之声不绝于山谷。云栖祩宏在此开始了长达四十四年的弘法利生历程。古杭云栖寺在莲池大师的整饬下,梵刹重辉,遂成丛林。
殿堂盛景
云栖寺为北宋干德5年,伏虎禅师创建,为法眼宗名寺。明隆庆5年,袾宏大师见寺宇荒败,乃重新兴修,设禅室,讲三教合一、禅净合一之义,深得僧俗崇奉,寺殿亦逐渐恢复,世有“云栖宗”之称,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齐名,成为杭州五大丛林之一。
治平三年改栖真院,隆庆五年复标云栖旧名。
上世纪三十年代,临海项氏士元编《云栖志》十卷,其《自序》有:“杭为浙省首区,西南一带,湖山秀美,选佛之场,栖真之宅,环列错峙,五云在诸山中尤为秀耸,江湖映带,南北两峰,均落腕中,山之西麓,云栖寺在焉。境则变喧而幽,土则去秽而净,盖五云擅有杭州市山水之美,云栖尤占五云之胜也。溯兹寺自宋干德伏虎禅师开山以来,中经吴越钱皇后暨释袜宏发扬演播,慧光日启,逮至有清,圣祖完颜雍赵构辈迭次巡幸,加以褒崇,香火益盛。嘉道以还,虽火患频遭,故物多化灰烬,而寺僧凤翔、瑞真等咸克发抒愿力,锐志重兴,承钵之徒,亦能笃守老实念佛之戒,以故宗风广扇,迄今未衰,园宇,先后增辟,以视畴昔,更远驾而上之”。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云栖志》成书时,云栖寺还是一个殿宇完整,道风纯正的净土道场。据志载,其时殿宇有韦驮殿、大殿、药师殿、地藏殿、祖师殿、长生福殿、夫人殿等七处,堂有念佛堂、禅堂、法堂、静观堂、寿惠堂、行积堂、斋堂等七所,轩有翠竹轩、补云轩、五云深处等,此外尚设有僧房、客房、库房、厨房、书记室、工役室、豆腐室、杂物室等生活用房。
《寺志》中有“云栖寺全图”一幅,是一张标有丈量尺寸的平面图,颇有参考价值。《寺志》书首有莲池大师像,继有“总图”以明本寺之区域,次揭“寺图”以示庄严,再依次凡名胜古迹,寺藏文物等,均有照片以存真。此类之摄影计有“云栖竹径”、“云栖道上之回龙亭”、“云栖寺前之松云亭”、“莲祖塔院之石径”、“莲祖塔院之头门”、“莲祖真身塔”、“云栖寺山门”、“云栖寺大殿”、“莲池大师遗墨”、“董其昌(其昌)手书《金刚经》真迹”、“青林高会图”等。
今佛寺已不存在。
修行主张
净土宗简介
宗,为「尊」、「崇」、「主」之义,引申有「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亦即:在佛说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及教团组织,即称为「宗」,也称「宗派」。
净土宗由唐朝释善导(613—681)创立,奉《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道绰大师《安乐集》、善导大师《观经疏》、《观念法门》、《法事赞》、《往生礼赞》、《般舟赞》为相承祖师论释;尤尊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
净土宗以接引佛因愿果号为立教根本,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为轴心,建立难易二道、自他二力、圣净二门、要弘二门之教判体系,确立一心五念、正杂二行、正助二业等心行业规范;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为宗旨,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为特色。
中国佛教共分八宗,净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所谓「《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
净土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隋唐净土,二是宋明净土。
净土的弘扬,最纯正的是在唐朝,也就释善导这个法脉──善导大师继承道绰大师,道绰继承昙鸾大师,昙鸾是依据龙树、天亲菩萨的净土思想去注解发挥。而龙树和天亲的净土思想是完全依据《净土三经》。
宋明净土,就是北宋一直到明朝,以至到清朝的净土。北宋净土跟隋唐善导大师的净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净土法门,但内容却不一样。因为宋明净土已经掺杂了天台、华严、禅的思想,虽然教理看起来很丰富、很磅礴,可是已经不是纯正的净土思想了。
念佛一法是弥陀救世本愿,也是释尊出世本怀,只要信愿称名,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其特色是「胜、易」,「易」──本愿称名,「胜」──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净土法门就如印光法师所说:「上上根不能逾其,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因此人人可修,人人可证;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云栖净土宗
云栖大师是从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大成者,主唱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大师痛念末法众生,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教下讲师,依文解义,说食不饱。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弥陀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诸经,融会事理,指归一心。云栖祩宏诠释"一心不乱"云:一心者,专注正境也;不乱者,不生妄念也,一心不乱,有事有理。如前忆念,念念相续,无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属定门摄。如前体究,了知能念所念,更非二物;非有非无,离于四句,观力成就,获自本心,名理一心,属慧门摄,诸妄消亡,故兼得定。此一心即实相,即同乎法界,即定中之定,即菩萨念佛三昧,即达摩直指之禅,即是转识成智。故知念佛总摄一切佛法。
云栖大师一生戒珠圆朗,律己甚严。无论是布萨磨,还是参禅念佛,大师都身体力行,引领大众。大师性格质直,虚怀应物,凡与大师往来者,无不为大师谦德所感。大师生平惜福,朴实简淡,曾著三十二条自警。直到晚年,大师还坚持自己动手洗衣物、倒便器,从不劳烦侍者。终身粗衣淡饭,一架麻布的床帐,还是大师三十二岁母亲去世时所用。大师生活的简朴,由此可知。
云栖祩宏大师以华严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由是,大师不主张阅藏,应一心念佛。《示阅藏要语》云:"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云栖法汇》)大师对机而施教,亦不可死执。
云栖大师认为修净土者,必须具备信、愿、行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师以《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为行持之要,念佛的功能在一心不乱,数目多少则无关宏旨。
一心不乱,当分“事一心不乱”及“理一心不乱”两方面。
云栖大师深悲末法众生,业深垢重,教纲衰灭,戒律松弛,此时修行,应以戒律为根本。大师明因慎果,深悲末法众生,业深垢重,教纲衰灭,戒律松弛,此时修行,应以戒律为根本,以净业为指归。因而,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大师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师为证明。已受戒者,半月诵《梵网经戒》及《比丘诸戒品》。其住持的道场,规条甚严,出《僧约十条》、《修身十事》等示众。各堂执事职责详明,夜必巡警,击板唱佛名,声传山谷。布萨羯磨,举功过,行赏罚,丝毫无错。大师策厉清规,严明梵行,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以救末世疲弊之习。大师极力戒杀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设有放生所,救赎潜游蜎飞诸生物。大师《戒杀放生文》盛传于世。由此遂成大师净土思想一大特色。
云栖大师于净土诸经中,特重《佛说阿弥陀经》。师以《阿弥陀经》的持名念佛,为至简至易、最为要约的法门,认为依《阿弥陀经》而行,即可以念佛之心而入佛之知见。师于所著《阿弥陀经疏钞》卷一中,列出佛说此经有十义:1.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2.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3.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4.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5.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大日如来故;6.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7.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8.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9.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10.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由此可知《佛说阿弥陀经》,实为世尊大悲本怀的流露,是为末法苦恼众生,所开示的出离生死之唯一捷径。
规制中尚有《直院诫言》、《库铭》、《堂铭》、《厨房铭》、《浴堂铭》、《斋堂条示》、《受食偈》、《定香铭并式》等,张贴当处以警示众僧。
云栖祩宏以正法眼藏与净业功行,破斥邪见,开导迷茫,发人深省,于净宗的弘扬,厥功甚伟。
寺院规制
为使寺院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莲池大师手倾心制定云栖寺之多项规制。
云栖大师所制之规约周而备,计有:1.大堂规约;2.西堂规约;3.律堂规约;4.法堂规约;5.老堂规约;6.病堂规约;7. 各房规约;8.下院规约;9.直院事宜;10.定额人数;11.节省财费;12.出应期会;13.暂到客众;14.外住法眷;15.十方云水;16.众事杂式;17.僧约;18.修身十事;19.各执事约;20.僧值凡例;21.赴请三约;22.善罚例;23.免例;24.例;25.求住式;26.学经号次;27.受戒式;28.过犯忏悔式;29.津送式;30.上方善会约;31.流通藏本法宝约;32.藏经堂事宜;33.水陆道场规约;34.诵经礼忏不诚敬罚例。可谓堂堂有规约,事事有所依,执事明其职,修学各有式,误事罚银钱,赏罚甚分明。
为寺院住众和谐清净,以精进于道业,更订《僧约》十条,如有违犯,立即出院。所订僧约计有:1.敦尚戒德约;2.安贫乐道约;3.省缘务本约;4.奉公守正约;5.柔和忍辱约;6.威仪整肃约;7.勤修行业约; 8.直心处众约; 9.安分小心约;10.随顺规制约。
为保僧众个人的如法修持,大师订立了《修身十事》:1.不欺心;2.不贪财;3.不使奸;4.不用谋; 5.不惹祸;6.不侈费;7.不近女;8.不外骛;9.不避懒;10.不失时。
大师对出家之要求极严,凡愿于云栖寺出家者:1.必须由父母或极亲之人亲送至寺;2.经审核非是逆不孝、非犯罪脱逃、非势逼贫穷、非心图放逸、非曾为恶事、非身属大家、非负债不还、非家缘未了者方可;3.读诵经典方面应已粗知晨昏功课之经,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弥陀经》之类;4.颇通书字:书不必博学,但亦曾少分读习,字不必工好,但能随分书写。另据《云栖法汇》所载,有勿纳沈氏子孙出家,当是取古人“易子而教”之义。
进寺之道友,须于剃头前依号顺序学毕规定经典,否则不能剃头。学经之号次分:
法字号:晨昏课经全堂,《佛祖遗教三经》、《沙弥要略》、《四分戒本》、《梵网戒经》、《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维摩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
报字号:晨昏课经,《沙弥要略》、《遗教经》、《四分戒本》、《梵网戒本》、《十六观经》、《大弥陀经》、《金刚经》、《圆觉经》、《普门品》、《行愿品》。
化字号:晨昏课经,《弥陀经》、《梵网经》、《观经上品上生章》、《四分戒本》。
以上三号,俱依经次学完一经,再进一经,跳越学者罚银一钱。课经不完不得剃头,《要略》不知不得进具戒,《具戒》不知不得受菩萨戒,年满六十量处,晨昏课经未熟剃头者,缺一事罚银一钱。
云栖寺由于“严净毗尼,尊崇讲诵,明因果,识罪福,整饬清规,真修实行”,故能历数百年而不衰,大师所订之各项规制,今人当引以为鉴。
对于僧团生活,大师运筹帷幄,巧用心劳。“胸无崖岸,而守若严城,御若坚兵,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经济洪纤,不遗针芥。即画丛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粒米、茎菜无虚费;核因果,明罪福,丝无挂漏;定程规,秋毫不忽;养老病,公众僧,不渗滴水。”自从云栖丛林重辉以来的几十年以来,大师“未尝妄用一钱”。
虽然古杭云栖寺常住僧人有数千人之多,却没有设立专职化缘的执事,而只是听任信士的布施。稍有盈余,即转施别的寺院、丛林。在古杭云栖寺的库房里,从不储蓄金银,“凡设斋外,别持金银作供者,随手散去,施衣药,救贫病,略无虚日。”以免金银众多,反成为寺院的累赘,障碍僧众的修行。
祖师著述
云栖祩宏以念佛得力,著述甚丰,主要弘扬东林净土和南山戒律,著有《弥陀疏钞》四卷、《戒疏发隐》五卷。另外又编撰了《禅关策进》一卷,阐述禅净双修,不出一心的“禅净一心”思想。大师一生笔耕不辍,其中有很多是对弟子的警策之语。大师向来教诫弟子:“贵真修,勿显异。”所以大师很多灵验、奇异的事迹并没有记录下来。
除上述三种,大师的代表作还包括:《佛遗教经节要》、《诸经日诵》、《竹窗随笔》、《往生集》、《西方愿文略释》、《净土疑辩》、《具戒便蒙》、《沙弥要略》、《尼戒录要》、《僧训日记》、《缁门崇行录》、《楞伽经摸象记》、《华严感应略记》、《皇明名僧辑略》、《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自知录》、《放生仪》、《戒杀放生文》、《正讯集》、《直道录》、《山房杂录》、《云栖遗稿》、《云栖共住规约集》等等,大约有三十余种(连同附件近四十种)。大师往生后,由受业弟子大贤法师及居士邹匡明等搜录遗书,编集成《云栖法汇》三十二卷,分为释经、辑古、手著三类。
此外大师还修订了《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六卷、《瑜伽焰口》和《朝暮课诵》等流传至今。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比丘智瑛募资将《云栖法汇》刊为方册,共三十四册行于世。现今流通的版本则为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由金陵刻经处重刻刊行。
云栖祩宏主要有以下著作流存于世并广为传颂:
《弥陀疏钞》(《阿弥陀经疏钞》)四卷
《戒疏发隐》五卷
禅关策进》一卷
《沙弥律仪要略》(《沙弥要略》)
《禅关策进》
《缁门崇行录》
往生集
《竹窗二笔》
《竹窗三笔》
.
《西方发愿文解》(《西方愿文略释》)
《弥陀疏钞事义 问辩》
《弥陀疏钞续问答 答问》
《答净土四十八问》
《净土疑辩》(《净土疑释》)
《劝修净土三章》
《僧训日纪》
《正讹集》
《直道录》
《警策》
《普劝戒杀放生》
《佛遗教经节要》
《诸经日诵》
《云栖净土汇语》
《具戒便蒙》
《尼戒录要》
《缁门崇行录》
《楞伽经摸象记》
《华严感应略记》
《皇明名僧辑略》
《自知录》
《放生仪》
《山房杂录》
《云栖遗稿》
《学佛行仪》
《云栖共住规约集》
《云栖法汇》
七笔勾
《僧约十条》
《修身十事》
《伤足自规》
《自警》
《警策大众八条开示》
历史遗址
莲池大师墓
空山浮人影,茶闲万碧青。
云栖竹寂处,莲池映佛心。
.
圆寂
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朱翊钧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别诸弟子及故旧等,后归寺中具茶汤设供话别众僧。七月初一,上堂对众曰“明日吾行矣!”。晚上,大师示微疾,瞑目静坐于丈室。次日夕,诸弟子等请留遗训,大师睁眼开示:“大众老实念佛,莫捏怪,莫坏我规矩。”言毕向西念佛而逝。师世寿八十有一,僧腊五十。弟子奉其舍利入塔于五云山麓。自七祖省常大师生西,至云栖祩宏行化于世,其中间隔五百五十余年。此时间内教法式微,净宗不振,虽有高僧大德出现,弘扬净土念佛法门,以救道法之衰落,然收效匪著。证诸史册,自身行持谨严,度众不遗余力,莲池大师当为最为出色者之一。
.
莲池大师墓在杭州市云栖竹径内,灵塔离云栖寺遗址约百米,圆形的墓冢前面是九十年代立的碑,原碑被移到右边,绿草掩盖。圆形的墓冢后是一座佛塔,正面刻有一尊佛像。
墓前有大树围绕的平地,拜台是青石的,没有垫子,摆了香炉和烛台,都被烟火熏得黝黑,看得出来,很多信众没有忘记这位了不起的高僧,万水千山地来朝拜他,在灵塔面前点上一炷香,燃起蜡烛,虔诚祈愿大师再来,弘化娑婆,不舍苍生。
三月二十二日,是佛祖径云栖祩宏的涅磐日,也是十五纪念日。
2014年3月30日上午7点10分,浙江省杭州佛学院师生与中天竺法净寺常住以及护法居士100多人从中天竺法净禅寺步行至云栖竹径莲池大师墓前祭祖。
参考典籍
《云栖纪事》 缺辑者名 清光绪钱塘丁氏重刊本
《云栖志》临海项士元纂 民国新光印书馆承印
武林梵志》卷二《云栖寺》 《四库全书》本史部十一之三十三至四十一页
《缁门崇行录》 福建广化寺本
《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十三 《梵村云栖祩宏寺沙门释袾宏传》喻谦撰 癸亥(1923年)秋北洋政府印刷局捡字
《中国净土教理史》 望月信亨著 释印海译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莲宗正范》中的《莲池大师传》 陈海量编辑 1987年青莲出版社重排初版
《憨山老人梦游集·云栖莲池宏大师塔铭》《卍新纂续藏经》明·憨山著
诗文沉钩
《五言诗》
山径徐日,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清康熙皇帝 巡幸云栖寺时作。
《云栖小记》
云栖在五云山下,篮舆行竹树中,七八里始到,奥僻非常,莲池和尚栖止处也。莲池戒律精严,于道虽不大彻,然不为无所见者。至于单提念佛一门,则尤为直捷简要,六个字中,旋天转地,何劳捏目更趋狂解,然则虽谓莲池一无所悟可也。一无所悟,是真阿弥,请急着眼。
——袁宏道
《赠莲池大师柱对》
说法平台,生公一语石一语。
栖真斗室,老僧半间云半间。
——张岱
《云栖寺》
夹径萧萧竹万枝,
云深严壑媚幽姿。
一天翠霭含山寺,
春画阴晴人不知。
——许承祖,海宁市人,清高宗乾隆时在世
《云栖寺竹径》
理安长楠直插地,云栖大竹高参天,
二寺夐然止圣处,楠不朽竹愈坚。
昔称理安景无对,未看云栖真枉然。
顷窥幽径避白日,步步到寺循花砖;
又如叶作廊覆,左右柱立皆修。
露骨专车岩壑底,表影累尺僧房巅。
空亭住足一遐想,夜至风露宜娟娟。
云栖祩宏涅去,香光宝墨弥新鲜。
老夫白发回翠葆,欲借蒲团为坐毡。
人言此寺惟有竹,他景不胜名虚传。
正惟有竹便佳绝,杂树亦众何称焉!
愿笋不尽成竹,连坡长到澄江边。
——夏敬观,晚清
云栖楹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洵浙江省杭州云栖寺
苏(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佑集》传世。
此联被后人引用在题风景名胜处甚多,如浙江省至少还有两处以上:西湖的岳王墓和净慈寺等。据说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上也书题留下了此名句。无独有偶,其子苏轼有诗句“拂石坐来夜带冷;踏花归来马蹄香。”与此联具有同工异曲之妙,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
【对联选】
.
化域空三界;
门徒落四禅。
——陈子龙题西湖云栖寺
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卧子、中,号大樽,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绍兴市府司理,寻兼摄诸暨市知县。崇祯十七年仁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清乾隆中,谥“忠裕”。
唼鱼策策;
打瓴雨疏疏。
——桑调元题西湖云栖寺
桑调元(1695~1771),字伊佐,一字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雍正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源书院讲席。
翠霭封中觅路;
碧峰尽处归庵。
——佚名题西湖云栖寺
长此洗心历江海;
偶逢行脚见云山。
——王凯泰题西湖云栖寺
王凯泰(1823~1875),初名敦敏,字补帆,又好补园主人。宝应县人。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浙江粮道、浙江按察使广东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勤。
长堤划破全湖水;
之字平分两浙山。
——佚名题西湖云栖寺
翠滴千竿遮径竹;
寒生六月洗心泉。
——佚名题西湖云栖寺
到此方知官是梦;
前身安见我非僧。
——薛时雨题西湖云栖寺
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又字澍生,号桑根、桑根老人。安徽省全椒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于乡,以母病,不应礼部试。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市知县。太平军兴,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同治三年(1864),升杭州市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创东城讲舍。后称病辞官,主讲杭州崇文书院三年。同治八年(1869),应聘主讲江宁尊经书院兼惜阴书院。光绪七年(1881),任全椒县观察使。主讲杭州崇文书院时,有人特地为他在西湖修一别墅,名“薛庐”。
法云广萌无遮会;
慧日高悬有相天。
——爱新觉罗·弘历题西湖云栖寺
乾隆(1711~1799),清高宗,姓爱新觉罗氏,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6)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1795)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
剪半岑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佚名题西湖云栖寺
老僧倚树惊猿去;
童子扫阶知客来。
——佚名摘于石句题西湖云栖寺
南宋于石《栖真院》诗:“空翠凝寒不受埃,断崖千尺拥崔嵬。老僧倚树惊猿去,童子扫阶知客来。石径晴因松露湿,茶烟远趁竹风回。禅家也办吟边料,不种闲花只种梅。”于石(1250~?),字介翁,号紫岩,晚更号两溪,兰溪市人。宋亡,隐居不出。
岭复岗重灵木合;
江回溪抱梵宫深。
——沈甲题西湖云栖寺
路边竹密能消暑;
亭下泉清自洗心。
——沈甲题西湖云栖寺
沈甲,字眷瑶,一字桐敬,清代仁和(今杭州)贡生。品学深沉,书法赵孟頫文徵明。画山水宗荆、关兼董、黄。人物学陈洪绶。邱壑奇别,笔意古秀。能画墨花卉,小幅苍秀可爱。
山溪一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坞二分。
——王凯泰题西湖云栖寺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乾隆题西湖云栖寺
万竿绿竹参天景;
几曲山溪匝地泉。
——沙曼翁摘陈灿句题西湖云栖寺
泡影乾坤,妆成宝相;
色香世界,幻出空花。
——佚名题西湖云栖寺
说法平台,生公一语石一语;
栖真斗室,老僧半间云半间。
——张岱题西湖云栖寺
张岱(1597~167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绍兴市(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
院敞池莲,花雨缤纷参佛果;
寺藏修竹,绿云杳霭护禅楼。
——郭昆焘题杭州云栖寺
郭昆焘(1822~1882),原名先梓,字仲毅,自号意诚,晚号叟,湘阴县人,郭嵩焘之弟。年十九,肄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江忠源罗泽南刘蓉等友善。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岁(1884)中举人咸丰二年(1852),参讨洪、杨之役,叙功赏国子监助教衔。又以协赞军事,官内阁中书。著有《云卧山庄诗集》。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薛时雨题西湖云栖寺
开净度法门,回头便证禅定
登极乐世界,撒手先从七笔勾。
——张啸山题西湖云栖寺
种菊成亩,种药成,此是僧家本分;
有鸟休罗,有鱼休网,长留佛地生机。
——薛时雨题西湖云栖寺放生池
.
【云栖诸亭】
.
翠滴千竿遮径竹;
寒生六月洗心泉。
——佚名题云栖洗心亭
沿入口行走不多时,有亭翼然,傍依清池,亭名“洗心”,池亦名“洗心”。
大道半途,且小休歇去;
灵山有会,不为等闲来。
——佚名题云栖回龙亭
自洗心亭而上,有云栖竹径碑亭,1986年建,为新西湖十景第一块景碑亭。
山深独辟清凉界;
竹翠常飞妙云。
——乾隆题西湖云栖遇雨亭
双碑亭北,竹径尽处,掩映于浓荫之下的,就是云栖诸亭中最有特色的遇雨亭,相传康熙帝游览至此而遇雨,于是索性坐亭中欣赏美景,亭因此得名。
迎绿为栽无尽竹;
缘云直上最高峰。
——陆维钊题西湖云栖祩宏兜云亭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署草翁,书斋名庄徽室,亦称圆赏楼,平湖新仓镇人。我国现代教育家,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曾任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助教。其后,在杭州市女中、秀州中学、松江女中、上海圣约翰书院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曾任政协浙江省三、四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
理学权舆,道德文章传世业;
长生福地,蘋蕴藻荐馨香。
——孙智敏题西湖云栖栖云阁
孙智敏(1881~1961),字廑才,斋名知止居,杭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入翰林。曾任浙江高等学堂及两级师范学堂监督。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擅书法,所书均清代通行之馆阁体,方整清秀,字如其人。老年居沪,以鬻书为生。
昼晴阶下泉声细;
夜深林间月色迟。
——归质忱题西湖云栖冲云楼
归质忱,江苏常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
花含宿雨红侵盏;
竹解春寒绿上墙。
——陆俨少题西湖云栖舒簧阁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1956年任上海市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中国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1980年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千载白云怜野草;
万竿绿树落秋霜。
——释紫云题西湖云栖舒簧阁
文化遗产
张宗苍《云栖山寺》
张宗苍《云栖山寺》46× 231 cm. 181/8×91in,约9.6平尺。
张宗苍是我国清代的著名绘画师!他尤擅山水国画的创作,其笔下的山水画构图严谨,笔墨浓淡适宜,其作品深受爱新觉罗·弘历喜爱。
本卷画乾隆《云栖寺六韵》诗意,重山密林,坡陀连绵,幽径屈曲通向乔松修竹环抱的云栖古寺,境界极为幽深。山不高,然云涌泉急,土石浑厚,气象沉雄。笔墨染周至县,劲勾淡擦,层层积染,又以浓墨点苔与林木增其郁茂,益见层次丰富,色墨融洽,一片苍润。在清初四王(特别是王原祁)郁茂松秀强调书卷气的基础上,淘洗出一种明丽端庄苍浑俨重的庙堂气象。
本幅卷末有乾隆题七律一首,其时宗苍已去世二十余年,故诗中有“神来腕运者何在……珍其人往自为嗤”之句,表示了他对宗苍的怀念与极高评价。“偶逢粘壁宗苍画……装卷石渠庋佳迹。”又说明此卷原为装饰皇宫内室的“贴落”,因为觉得应该宝藏而揭下重裱,珍重护持之心跃然纸上。卷前汪由敦所录五言诗,亦乾隆所作,张宗苍画的即此诗意。
此卷经《石渠宝·续编》著录,至清末始流出宫外,故保存上佳,是张宗苍画中难得的精品。
吴杏芬《云栖寺》图 立轴 绢本
款识:新安杏芬女士临于申江。
印:吴氏淑娟、杏芬女士
云栖祩宏著 竹窗《初笔/二笔/三笔》
沙门祩宏著有 竹窗其中,《初笔》一六一条、《二笔》一四一条、《三笔》一二五条。三笔合计,共有四二七条。内容所述为作者个人的见闻、求道过程、对宗教界的批判,以及论教义、禅净优劣、儒佛融合等方面。不仅将本身的圆熟思想表露无遗,同时也彰显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的思想动向。
竹窗随笔》及《二笔》、《三笔》,是莲池大师的随笔集。他在《竹窗三笔序》中说:“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又说:“所感所见,积之岁月,忽复成。虽东语西话,宾叩主酬,种种不一,要归于整饬行门、平治心地而已。”可见他这书是仿效《容斋随笔》的。从内容上看,其中或借事抒情,意味隽永;或有感而发,夹叙夹议;或感慨教门中的流弊和败坏;或纠正疑误,论证自己的宗教实践与见解;或阐发他对儒佛调和的主张;或宣扬净土及因果报应等。辞约而义丰,言简而意,每一则都能给人以深刻新颖的教育与启发,读之可以使人辨别是非,端正知见,消除俗念,促进道心,可谓获益良多。
此书中并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自序,及钱养庶撰于崇祯十一年(1638)的后跋。在日本则有承应二年(1653)的刊本。
沙门祩宏著 竹窗二笔(明刻本)
中国嘉德四季第二十一期拍卖会古籍善本 碑帖法书。
《云栖纪事》
《云栖纪事》,记杭州名寺云栖寺之历史、地舆、艺文等事。
清精刻本《云栖纪事》《孝义无碍庵录》2种一册全,
此书极为少见,有版画。
清钱塘丁氏刻本;竹纸 线装 原装一册;
后附《孝义无碍庵录》一册。
尺寸:24.5*15.5cm。
董其昌书《云栖志》
提要:云栖寺创建于北宋,与灵隐、净慈、虎跑、昭庆诸刹并称杭州五大丛林,佛寺今已不存。原寺院壁间留有乾隆题诗刻石及董其昌书《金刚经碑石,墨本原迹现藏灵隐寺
此拓本首有墨拓签条“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董其昌真迹/御鉴题签”,前刻爱新觉罗·弘历御笔题跋和即景杂咏四绝句,次董其昌书《金刚经》,末刻同治光绪年间何绍基、张冕、杨昌濬吴鸿勋观款,光绪十年云南布政使升泰跋文,知此碑是其发愿为母祈年所刻。
《云栖志十卷 首一卷》,项士元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新光印书馆铅活字本,2册,前附云栖志全图及董其昌手书金刚经真迹图片,内分沿革、山川、梵刹、胜迹、名贤、物产、艺文等十一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董其昌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董其昌,字云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松江(今属上海)人。其先人祖籍为开封市南宋初追随赵构到南方,定居华亭(松江区)。是明代书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代大师。
天启五年(1625年),董其昌赴南京任礼部尚书。不久因朝政不稳,阉人魏忠贤弄权,冤狱四起,时已72岁的董其昌为避党祸,再次引退,回江南隐居。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应为当时于行书《般若波罗密经册》(“天启五年正旦朝贺后书,是年七十一岁。其昌。”——《内务部古陈列所书画目录》卷一)后,在竹简上“金简玉书”的一卷楷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明礼部尚书董其昌书”)。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会驾临云栖寺,并在《金刚经册》后题诗作跋。
现冲云楼和舒篁阁之间西面墙壁上,留有董其昌楷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和瑞真禅师小像、瑞真禅师记、瑞真禅师传略等石刻。
民国杭州市西湖云栖寺(日本军邮发行)
属性:民国,无资/空白普通军用明信片,单片式,浙江,不成套。
历代住持
云栖祩宏:(1535—1615)
莲池大师名袾宏,字佛慧,莲池是他的号,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大师俗姓沈,十七岁即考取秀才,以学行着称。
朱载坖隆庆五年(1571),大师回杭州,见五云山环境清幽山水秀绝,深爱之,即搭茅蓬住下。因该地为吴越钱氏为僧人志逢建云栖寺之遗址,故大师以“云栖”名茅蓬。师居此山专修念佛三昧,远近道俗闻风来归,不久即成一大丛林——云栖寺。
该寺自莲池大师住持之后,截至《寺志》成书之上世纪三十年代,净土宗风历三百六十余年而不变,首应归功于大师之德化县风靡远近,故道俗之来受教与乞受戒者甚多。据《往生集》、《净土圣贤录》、《居士传》等所载,就有数十人之众;《云栖志·卷五禅德》所示者即有如荣、如清、广槐、大贤、广如、大冥、智瑛、圆信、广印、广彰、大抡、广承、本金、鹤林、大善、方宜、成法、成杰、等圆、与明、与楷、交熙、维章、中庸、天寿等二十五人,诸师皆秉云栖祩宏之教,虔信净土法门,以莲池大师手订之制度为规则,导住众皆笃修净业使然。
旅游信息
云栖景区:
云栖景区因优美的竹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
云栖不但多竹、多亭,其古树种类之多、年代之久,在整个西湖中也独占魁首。除了“三宝”中的楠木,云栖坞内还生长著西湖最古老的枫香树树,西湖风景山林树龄排名前五位的枫香全在云栖,都在700年以上。最大的主干高38米,需三人合抱。树姿雄伟,直插云天,树龄已达1000年,几乎和千年古刹云栖寺的史一样悠久,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除此之外,云栖的苦槠米槠麻栎、槐都是西湖风景区中最古老的。苦为常绿乔木,枝叶繁密,树冠浑圆,颇为美观。云栖古树或高耸,或低伏,或直立,或斜欹,或遮天蔽日,或苔痕萧疏,或老根交错,或新枝萌发,与万竿翠竹一起,形成了独有的竹树景观。
2002年工人休养院由杭州市总工会移交给杭州市园文局。因云栖休养院房屋密集,环境整体规划较乱,不符合景区环境要求,市园文局于2003年启动云栖景区整治工程,并将于2004年9月完工。通过环境整治和发掘云栖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云栖竹径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并使云栖景区成为以“绿”、“幽”、“雅”为特色,集接待、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高品位风景点。
景点地址:云栖路8号
景点票价: 5元
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古人“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诗句,就是该景区优美自然景观的绝好写照。
交通路线: 324/K324、游4线;到达站点:云栖竹径
公交线路:
k658路 y4路 324路 k324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地理位置
历史沿革
祖师列传
创寺历程
殿堂盛景
修行主张
寺院规制
祖师著述
历史遗址
参考典籍
诗文沉钩
云栖楹联
文化遗产
历代住持
旅游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