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漫画伴随着中国由封建王朝进展为现代社会经历了各时期的斗争、冲突和变革。而这一敏感的艺术形式,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壮大,都紧贴着中国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状况。因此,中国漫画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紧扣现实的讽刺和批判观点。中国漫画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严峻的民族危机现实使中国漫画内容蕴涵着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
中国漫画的第一次高潮产生于
辛亥革命前后,第二次高潮在
九一八事变后到
七七事变前,第三次则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无论何时,漫画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成长。社会的政治时事、人民的现实生活,都是漫画得以存在的基础。漫画家从注视社会和观察生活中培养出敏锐的
感受力和剖析现实的思想能力。1925年,《
文学周报》在
丰子恺的画下方注明“漫画”二字。接着,《
子恺漫画》于1926年出版,两年后
上海漫画会编辑的《上海漫画》周刊也正式出版。从此,“漫画”这一画种的名称终得到统一,并很快在社会上普及,沿用至今。
现代的中国漫画已经不止局限于批判讽刺,更多的是极强的故事性以及励志成分,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当代的漫画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伴随成长的记忆。
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如此定义漫画: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
讽刺与幽默见长。
漫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在刻画形象时,强调“以形写神”和笔墨的简练,不计较摹写的绝对真实和繁复华丽的风格。讲求以寥寥数笔,勾勒人生百态。当代著名漫画家
丰子恺在《漫画的描法》中就认为,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历史沿革
由来
“漫画”一词本来自
李时珍《
本草纲目》集解,指一种鸟类的别名,与今天的漫画无甚瓜葛。1771年,
日本的铃木焕乡因欣赏“漫画鸟”的品格,遂以“漫画鸟”自喻,出版《漫画随笔》;40年后的
浮世绘大师
葛饰北斋也出版了《
北斋漫画》。但这时的“漫画”仍作形容词运用,未被特指为绘画形式的漫画。在后来的一百多年中,几经沿用,终于至1902年,“漫画”的称法才在日本正式出现。
1904年3月17日,
上海市的《
警钟日报》以“时事漫画”的栏目刊出漫画,这是“漫画”的名称第一次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可惜这次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其后二十馀年都再无用“漫画”的称法。
直到1925年,《
文学周报》在
丰子恺的画下方注明“漫画”二字,这一称法才得以重见天日。接着,《
子恺漫画》于1926年出版,两年后
上海漫画会编辑的《上海漫画》周刊也正式出版。从此,“漫画”这一画种的名称终得到统一,并很快在社会上普及,沿用至今。
从上可见,漫画名称始于丰子恺之说并不准确,但《子恺漫画》和《上海漫画》起了统一并普及漫画名称的历史作用,却不可忽视。
追源
经历了5000年积淀的中国文明,在不断发展、更新的同时,那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的古代文化内容也不断被挖掘出新的矿藏,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中国漫画亦然。虽然自上古到明清时期,漫画的名称仍未确定,但若以漫画讽刺和幽默的艺术特点来看,就能发现中国古代早已有具备漫画特征的艺术珍品了。
例如,从汉代石刻画像《夏桀》到
五代十国出现的第一位讽刺绘画家
石恪的《玉皇朝会图》,再到明清时期
朱见深的画作《
一团和气图》(表达了以和为贵的思想)、
罗聘的《
鬼趣图》(以鬼喻人)等,不论是内容或形式,都早已蕴藏着形象夸张、寓意深刻的漫画特点,也表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另外,中国古代的传统
水墨画中,如明末八大山人
朱耷叶楚伧荷所表现的孤寂、怀才不遇的心境寄寓,清扬州八怪在画作中敢于蔑视古人、挑战传统的率真,如
石涛就以“苦瓜和尚”自比,这些文人写意画反映了作者愤世嫉俗的生活态度、强烈的个性及内心的情致,其隐含的暗示、以讽刺为目的的风格,都具有漫画的特征。虽然它们与现代意义上的漫画仍有一定的差距,但确实从中可见中国漫画发展的端倪。
中原地区古代“漫画”中体现为“鉴戒”作用的讽喻特色,也由于朝代的更迭,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多有变化。如从汉代到
五代十国的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讲求气势的雕塑风格和以线条为造型骨干的绘画语言已基本确立,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也日臻纯熟,艺术的发展影响了统治者的文化政策,这时较开放的文化氛围容许了绘画创作中的讽喻较为尖锐和直接;到
五胡乱华至
唐朝统一的几百年间,再至元代的华夷交位,加上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而不惜打压文化艺术的表达自由,造成士人从政热情的冷却,绘画创作转而成为文人画家抒发个人性情、抒写胸臆的手段。因此,隐居、淡泊尘世的题材屡见不鲜,画家在创作中侧重强调对事物神韵的体悟与表达,以及文化修养的体现,致使宋元明绘画创作中的讽刺意味更加隐讳。
后至清末政权的腐败及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浪潮,更促使“漫画”(当时的叫法不一致,尚未被称为漫画)破天荒地铺天盖地而来。
古代漫画意味
《
孔子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意为古代的人已懂得以绘画为武器,揭恶扬善。邓拓先生认为,“以善恶对比为题材的绘画,就可以认为是
中原地区古代‘漫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就是说,以讽刺批判为目的的绘画,早在
春秋时期就已初露端倪,它们正是中国漫画的前身和奠基。
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国,阶级分明,等级森严。汉代画像石《夏桀》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喻古讽今的例证。画像上
夏桀的残暴形象与被欺辱的奴隶对比强烈,有力地揭露了古代奴隶制度的黑暗,同时也含劝谏当代统治者应施行仁政的意味。此外,夸张的表现手法也被大量运用到汉代
陶俑、漫雕之中。
至
魏晋,封建社会制度进一步巩固,这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运用讽刺、劝谏的手法宣扬封建道德标准和规范,与漫画的讽喻特征十分相近。例如
魏晋南北朝时
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便是一例。
盛唐之后的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割据时代。在这个混乱、破坏的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不断,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剧变。尤其此时出现了
谯蜀(分
前蜀,公元907─925年;
后蜀,公元934─965年)及
南唐(公元937─975年)两个文化中心(五代时战争频仍,但南方战祸较少,社会安定,加之西蜀、南唐君主皆雅好文学,精通音律,故此文化气氛浓厚。)促使写实画及山水画均出现了崭新的风格面貌。这时期的画家们提倡忘却名利,化去杂欲,充实自己的精神,将生命加以升华。而后蜀的
石恪、
梁楷更以讽刺手法抒发胸中郁郁之意,颇为接近漫画的意味。
宋元的借古讽今
南宋时期,金兵入侵,民族矛盾十分激烈,民众抗金热情高涨,而南宋朝廷却懦弱无能,苟且偏安。这时的画家唯有利用绘画作品,以独特的构思,借古人讽喻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抒发自己的政治意见和爱国之心。如南宋画家
李唐在南宋亡后,南渡
杭州市(今杭州),创作了许多作品,“意在箴规”。如他的《
采薇图》,表现的是《史记.伯夷列传》中伯夷、
叔齐在
姬发灭商后,坚决不做周臣,宁死不食周粟,避至
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的情景。
唐朝以此内容作画,意在讽刺和抨击屈膝变节的丧国之犬;《晋文公复国图》则表达了他矢志复国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对时政进行隐晦、曲折的批评,用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画家的政治观点,是
南宋讽刺画的一个明显特征。
元代绘画的讽刺意味比之南宋直接,主要表现在元代作者敢于直面朝廷弊政,尖锐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如
元朝著名水利专家
任仁发所作的《
二马图》,用肥瘦不等的马比喻贪官和清官,形象而生动地讽刺了“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出土的辽代双系瓷罐上所绘的
北宋官吏形象(《瓷画官吏图》),生动诙谐,却充满讽刺意味,让人拍案叫绝、会心微笑,十足现代的漫画表现手法。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达到极致的程度。明朝的东西厂特务制度以及清朝大肆兴起的文字狱,均迫使民间画家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敢直接批判,也不敢大胆揭露其弊病。于是,有一些画家选择了较为含蓄的表现形式,用隐喻或比拟的手法表达他们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如出身于明代宗室的
清代八大山人,对于清代统治极为不满,他以嘻笑怒骂的态度面对世情,因此笔下的花鸟木石及山水人物,都是
变态、畸形的形象,藉以发泄内心的愤懑。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不平衡心理,加上对清朝统治的仇视,使他对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加以歪曲,虽然这并不全然正确,但他讽刺讥嘲的绘画艺术却具有创新的意义。他的《牡丹孔雀》,孔雀在前面看是张屏炫耀,背后却露出难看的屁股,把阿谀逢迎的官僚们讽刺得入木三分。
此外,还有扬州八怪之一的
罗聘,他的《
鬼趣图》也是清朝时期具讽喻意味的代表作品。
还得一提的是,
朱见深曾画过的《一团和气图》,亦颇具漫画的特点,但在主题上没有讽刺意味,反而有歌颂漫画的味道,颇为特别。
发展
中国漫画的特色孕育于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以及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至清末民初崭露头角。随着报刊的出现,漫画直观的讽刺及对社会政权的辛辣批判内容,成为一种特殊的“武器”而发展为一独立的画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中原地区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局动汤社会。恰逢19世纪末,
欧洲石印技术传入中国,各政治派别为了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纷纷运用石印,大量创办报纸和画报。这一时期,大批画报和报纸大胆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暴行,而他们的
宣传手段并不止于文字及标语,更利用漫画来表达救亡爱国的思想,如
上海市的《俄事警闻》、《神州画报》;
广州市的《
时事画报》等报刊,就刊载了不少反列强侵略、反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漫画。这一大批讽喻时事、反封建、反列强入侵的漫画迅猛发展,促使到了
辛亥革命前后,漫画画种便得以确立。
如果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谢缵泰的《
时局图》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的反帝漫画算起,中国漫画从独立到发展,可说贯穿整个20世纪。其中又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分水岭,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漫画发展,随着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及1925年
五卅运动和1926年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转折,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主线,成就了三十年代那“杂文和漫画的时代”高潮,同时为抗日战争及
解放战争作出很大贡献;20世纪后期(即建国后50年代至90年代)的当代漫画,继承了先前的革命战斗传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中国社会的命运而同步发展,渡过文革时期的漫画灾难(许多漫画均被批判为“
大毒草”,成为批斗画家的“罪证”),重新在社会功能、题材内容及形式风格等方面开拓新的视野。
总而言之,
中原地区漫画紧贴中国历史时局及社会的变化,在中国由弱变强、由衰转盛,并经历翻天覆地的20世纪100年间起伏发展,已俨然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漫画传统及历史。
清末民初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漫画”的名称还未被正式使用,多数仍被称为“讽喻画”、“寓意画”等,但这并不影响漫画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国际及国内的政治形势是导致漫画大规模发展并最终形成独立画种的根本原因。随着列强的肆意侵入、清政府的崩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中原地区社会的复杂混乱达致无以复加的地步。以针砭时弊为己任的漫画,将矛头对准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揭露了他们贪婪蚕食中国的丑恶面目。当然,现代印刷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报刊、画报迅速兴起,也为漫画的创作和流传提供了技术条件。
这时期的中国漫画,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紧紧相连,对社会政治形势十分敏感。在反映急剧变动的社会现实的同时,漫画利用自身的讽喻功能,唤起了民众反帝救国的意识,并成为民主革命运动中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俄事警闻》、《
时事画报》等
漫画报刊作为这些漫画的“根据地”,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与较为隐晦的古代讽喻画相比,清末民初的漫画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宣传内容,不仅多取材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艺术表现方面也通俗易懂,直白尖锐,让人一目了然。即使是漫画通常使用的比喻手法,也多采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作譬喻,使更多人能够接受及理解。
在题材方面,由于社会动荡时期的多势力、多派别的复杂情况,漫画的选材十分广泛。从揭露列强的侵略行径到抨击清政府的卖国;从讽刺官场的虚伪腐败到针对民间的封建迷信,都有优秀的作品予以体现。如《
时局图》、《看尽世人梦未醒》等漫画便直指问题关键,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讽刺了部分民众的麻木。
随着一项又一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被欺压已久的中国人民终不再忍气吞声,国内的反帝反封建情绪愈为高涨,终于在1919年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爱国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这时期的漫画紧密配合着革命运动,成为空前活跃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除了涌现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漫画家(如
沈泊尘、
但杜宇)之外,革命群众自发绘制的漫画传单也是五四时期漫画的一种特殊形式,更是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有力的武器,将革命运动的点滴以及人们的所思所想形象地表达出来。
漫画传单中佳作频频,如《全国同志莫被日奴耻笑》,就是号召中国人民以“抵制日货”为“救国利器”,将手握“密约”、“
青岛市”旗子的东洋人打倒在地。而《请看高丽现时之惨状》的漫画传单,则反映了被日军欺压的
朝鲜人民惨遭屠杀活埋的场面,批判了日军的血腥罪行。它们极为形象地说明,一旦中国沦为
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人民将面对与朝鲜同样悲惨的境地,以此激励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决心,动员大家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
1919年6月出版的《上海罢市实录》一书中收有一幅漫画传单,图中描绘了两个凶神恶煞的持枪军警押着一位被捕的示威游行者,被捕者虽戴着
脚镣手铐脚镣,但仍然大义凛然,昂首高呼口号,毫不屈服。画中的题词写道:“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救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慷慨激昂的文字与画面配合起来,给人极大的鼓动,煽动力极强。
这一批漫画传单的作者虽然不为人知,而且作品本身也很难通过印刷或出版保存下来,但它们无疑是构成中国漫画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四革命时期的漫画传单有具体的针对和战斗对象,充分显示了漫画艺术在以针砭讽刺为目的时的威力。
这一时期知名漫画家的佳作也比比皆是,有
沈泊尘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
马星驰的《民气一致之效果》等。此外,
但杜宇创作的《国耻画谱》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家个人画集。1918年,由沈泊尘创办的《上海泼克》,是中国最早的专门漫画刊物。
二十年代
紧接着,1925年五运动和1926年国共合作的重大历史转折,给文艺界注入了一支强心针,艺术家们的爱国革命热情再一次被点燃。漫画在文艺界发起的革命
宣传运动中充当前锋,对帝国列强、封建军阀进行讽刺和抨击,成为20年代漫画的主要内容。这一期间不但成立了最早的漫画团体,也出现了一批漫画大师,为30年代的漫画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爆发后,民众的爱国热情广被激发起来,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群众自发组织起革命运动,形成了全国的反帝潮。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们也从伤感沉闷的情绪里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中。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漫画成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手中有力的宣传工具和文化武器,以抨击
帝国主义、讽刺反动军阀。它们被发于报刊或张贴于街市,极力激发了人民的革命斗争热情。
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文艺界的漫画家纷纷穿上军装,在战斗
中将漫画的宣传功能发挥到极致。黄文农、
叶浅予、
鲁少飞等人都投身到北伐军中,成为这时期漫画创作的骨干力量。同时,随着
丰子恺的《
子恺漫画》在《
文学周报》上刊出,中国正式开始广为使用“漫画”这一名称。丰子恺以风格独特、充满仁爱之心及生活情趣的儿童漫画、抒情漫画受到人们的喜爱。
1927年,由
丁慕琴、
张光宇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漫画会,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该会于1928年出版了《
上海漫画》周刊,团结和培养了一批漫画家,在中国漫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十年代
中国漫画发展到30年代,出现了新的高潮,不但数量丰富,形式风格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从1934年9月到1937年6月,短短两年半的时间,仅
上海市就出版了约20种以漫画为主的期刊,其中尤以《时代漫画》和《
漫画生活》最有代表性。同时,第一届全国漫画展在1936年于上海顺利开展,作者遍及全国,约有二百多人,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为中国漫画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与此同时,苏区的革命根据地在反对
中国国民党军事围剿中,群众性的漫画宣传活动亦非常活跃,十分突出。
30年代的
中原地区,刚刚经历了1927年的“四一二
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
右派以文化“围剿”和军事“围剿”方式对付革命力量;与之相对,左翼运动的反文化“围剿”及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反军事“围剿”也随之开展。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
大日本帝国对中国的侵略变本加厉,在
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
国难当头,人民大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漫画界人士纷纷以画代笔,漫画创作空前繁荣。1932年的
淞沪会战引发爱国杂志的群情激愤表达,已存在的刊物大量刊登批评国事的杂文和漫画,新的刊物也纷纷创刊,因而,1933年和1944年被称为“杂志年”。由于
日本侵略愈演愈烈,民众对国家命运的重视使抒发个人观点和活跃思想的杂文与漫画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时期又被称为“杂文和漫画的时代”。
这时期的
上海市,大批的漫画刊物得以兴办。从1934年到1937年,仅上海一地就出现了19种漫画刊物,如《时代漫画》、《
漫画生活》、《独立漫画》、《
上海漫画》、《漫画界》等。许多漫画家致力于创作反侵略反围剿的漫画,如
张谔、
蔡若虹的作品就极为鲜明。另外,漫画集的出版在30年代也出现了高峰,据统计,已知的
专集有20种以上。
叶浅予编辑的《漫画大观》是当时的集大成之作。这本漫画集共184幅作品,多为《上海漫画》中发表过的作品,可以说是《上海漫画》的缩写本,是一个时期漫画成绩的总结。叶浅予创作的长篇连续漫画《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在社会上影响也很大。而
鲁少飞主编的《
时代漫画》在团结漫画家和培养漫画新人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抗战时期
在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艰苦抗日战争中,漫画不仅成为唤醒中国民众奋起救国的警世钟,也间接成就了抗击
日本侵略的壮举。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在前方战士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抗争之时,漫画界的爱国人士也纷纷投身于救亡宣传战线,发挥漫画的战斗性,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年8月,日军进攻
上海市。作为漫画运动的中心,上海漫画家以抗日救国为旗帜,在漫画家协会的领导下,成立了
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开始出版会刊《救亡漫画》。同时,漫画救亡协会于8月底派出漫画宣传队,奔赴各地开展工作。漫画宣传队的主要成员有
叶浅予、
张乐平、
特伟等人,他们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武汉、
长沙市、
桂林市、
重庆市、
广东省、
西安市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的漫画宣传活动。漫画宣传队到达武汉之后,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领导,在周恩来、郭沫若的指导下工作。接着,继《救亡漫画》之后又出版了《
抗战漫画》。
1938年,武汉成立了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制定并发表了《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大纲》,号召漫画家利用一切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漫画家为争取抗战救亡最后胜利,展开了一场漫画战。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漫画创作者,在没有印刷设备的情况下,用木刻代替;没有报纸印发,就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中;人才短缺,就开办培训班,培养新的漫画战士;还编画报、办展览、贴宣传画等。
抗战后期,漫画宣传工作受到当局的压迫和限制,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漫画家们仍通过举办漫画展览揭露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黑暗现实,道出群众的心声。如
叶浅予、
丁聪等人的八人漫画联展,以及
张光宇的《
西游漫记》、
廖冰兄的《猫国春秋》等专题展览。与此同时,解放区的
华君武、
吴耘等漫画家也把笔尖指向日军和消极抗战的
中国国民党。
抗日漫画作品明显的特征是:主题鲜明,一针见血,简洁而醒目。这些漫画与杂文一起,承担起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民主革命宣传、舆论的重要任务。
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了三年的内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
中原地区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社会从
第一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时期的漫画配合
解放战争,以地域为分界,形成了解放区和
国民政府地区各有特色的漫画作品。解放区的漫画成为一种艺术武器,配合解放区的人民斗争。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漫画家仍创作出大量兼备民族特色及大众化的优秀作品。如
蔡若虹的《苦从何来》、
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还有政治讽刺画家
华君武,他的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在国民政府地区内,漫画作品配合着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体现了鲜明的主题。
主要活动于
上海市的米谷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政治讽刺画家,
丁聪的《现实图》也是国内战争时期的重要作品。同时,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与学生运动相结合,在上海巡回展出了《春梦图》、《送葬曲》等漫画。
张乐平在这时创作的
连环漫画,勾勒了不平等社会中的人生百态,这套漫画不但在当时很受欢迎,对后来的漫画创作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外,在各地的学生运动中也出现了一批很有分量的漫画宣传品。
五十至七十年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中国人民从此不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可以安居乐业了。艰苦战事的结束,使50年代初期的漫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各地的漫画家纷纷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漫画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人欢欣鼓舞,除了反美和歌颂类漫画的蓬勃发展外,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漫画也迅速兴起,漫画由原本主要揭露和批判敌人的内容,转移至新增的以人民自省内容为主。一时间漫画作品几乎成为报刊不可缺少的部分。
1950年,《漫画》月刊创刊,由漫画界主力米谷担任主编。该刊创办历时十年,发表了无数优秀的漫画作品,并致力于提高漫画的思想表达和艺术水平及培养青年漫画作者。20世纪50年代起,活跃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漫画家有:
华君武、
方成、
米谷、
廖冰兄、
丁聪、
张乐平、
王成喜、
英韬、
江有生、
李滨声、
朱宣咸、江帆、
韦启美、
詹同渲、
毕克官等。1957年,随着“反右”运动的开展,一些漫画作者被错划为“
右派”,漫画创作一度陷入低谷。60年代后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不少漫画作者遭受了迫害和批判,漫画创作无法开展。
1976年后,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漫画发挥了特有的战斗作用。随后,漫画发展迅速,出现了崭新局面。
新旧交替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文艺终有广阔发展的空间,中国漫画又进入了繁荣兴盛的另一时期。这时期的漫画作者,十分注意定位和自身任务,因此出现为数不少的歌颂漫画,反映当代
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使漫画在改革开放时代中,仍然保持着针砭时弊的舆论监督作用。此时,整个漫画创作气氛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979年,《
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创刊号,各地的
漫画报刊也相继问世,同时各地纷纷成立了漫画学会和研究会。1982年,第二届全国漫画展览在与第一届展览相隔十几年后得以举办。1984年,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参加第六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标志着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新时期的独立和成熟。
此外,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陆与港澳、国外的漫画交流逐年增多,在漫画理论研究方面,也建树颇丰,发展态势愈见成熟、详尽。
90年代以来,漫画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除了固有的讽刺、歌颂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和知识认知作用,同时加强了漫画的娱乐性和陶冶性情的功能;幽默漫画、科学漫画、世象漫画、广告漫画等都得以发展,也受到读者的欢迎。此外,漫画的取材范围更加广泛,开始从多方面、多角度开掘题材,不再局限于阶级斗争,呈现出丰富多样化的面貌。
21世纪
21世纪的中国漫画主要流传于网络,由于21世纪的漫画人才短缺和一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中国漫画正处在瓶颈期。21世纪的中国漫画主要为仿日式漫画的风格,这也说明中国漫画正在艰难的探索,但是今天,仍然有非常不错的漫画,包括
敖幼祥的《
乌龙院》、张小盒系列、
猫小乐的《猫三狗四》、炎龙紫绪的《
神探肖羽》等。网络上以默的《春哥传》、羊角狼毛的《
喜羊羊与灰太狼》最为出名。当今中国漫画正经历人才空白期,总有一天,中国漫画会复兴。
总述
漫画扎根于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成长。社会的政治时事、人民的现实生活,都是漫画得以存在的基础。漫画以政治时事、社会现象和现实生活为素材来源,并常选择引起自己共鸣的事件,或针对某些现象产生不平之气的题材进行创作。因此,漫画家从注视社会和观察生活中培养出敏锐的
感受力和剖析现实的思想能力。
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无论是美好还是丑陋、正确还是谬误,都随时可见。漫画对生活世象的表现,仿佛广角镜头,其囊括的范围比之摄影、杂文毫不逊色。漫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关心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民安康则被漫画家视为首要职责。因此,对于时政和生活的种种现象,漫画家总以画笔代言语,抒写自己的共鸣或不平鸣。当然,无论是什么观点,漫画都首先以幽默为出发点,力求使人在笑中有所感悟。
对于共鸣,漫画家的表述可能是热情的歌颂、可能是温馨的抒情;而对于不平鸣,漫画家们不但进行辛辣的讽刺、也有严厉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以展露世象百态,表明立场。因此,鉴于内容题材各异,漫画也分为众多类型。如新闻漫画、讽刺漫画、消闲漫画、家庭漫画、肖像漫画、抒情漫画、科学漫画、幽默漫画、儿童漫画等。如果以篇幅长短分类,还有单幅漫画、连续漫画和长篇
连环漫画之分。
特色特点
特点
中国的传统漫画内蕴十分丰富,由于中国特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使中国漫画别具一格,与西方的漫画、卡通以及新兴的动漫(
动画\u0026Comic)形象均有区别。
首先,中国漫画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近代变动不安的中国社会,严峻的民族危机使中国漫画以直接的手法表达了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与此相应,多年的反侵略、反分裂战争使中国漫画充满战斗力和反抗性,它们自觉地承载着深重的救国救民责任。这与以娱乐为主的卡通(Cartoon)、动画(
动画)、漫画(
漫画)在本质上已迥然不同。
其次,中国漫画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善从中国文学中挖掘素材,借用典故和风俗习惯表现当前事物和现象;并引用其中的人物角色,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手法来表现,所以很易为读者接受,就算文化水平参差不等的读者,也容易领会。
再者,中国漫画还多以中国独有的传统水墨技法创作,其特点是变幻无穷、意境悠远,表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纵览中国漫画史,由古代漫雕(即具诙谐、幽默趣味的雕刻类作品)如汉代石刻画像追源起,至清末民初的报刊讽画,可说是经几千年历史沉淀而形成;在紧贴政治气候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民的生活态度,由此组成一部奇特的中国近代历史图解。
特色
中国的漫画因为中国特定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与西方的漫画、卡通以及新兴的动漫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具独特中国民族特色
中国漫画的大部分作品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严峻的民族危机现实使中国漫画内容蕴涵着争取民主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与此相应,多年的反侵略反分裂战争使中国漫画充满战斗和反抗意味,它们自觉地承载着深重的救国救民责任。这是中国漫画具备鲜明民族特性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风格上,中国漫画既体现了中国民族的风俗爱好和欣赏习惯,以及大众的生活特点,尤其顾及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亦爱从构思阶段就采用中国人民熟悉的比喻、习语、谚语等民间艺术,力求通俗生动,言简意。因此,构成中国漫画更鲜明的民族特色。
合中西的漫画风格
中国漫画的众多优秀作品中,又清晰可见糅合了西方漫画表现形式的痕迹。30年代的漫画主力
张光宇曾致力于漫画画法的探索,他利用丰富而多门类的创作经验,同时汲取西方现代美术的特点,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特色与西方各学派画法杂糅起来,经过自己的琢磨、消化,形成装饰画法的漫画风格。这种个性鲜明的装饰画法使张光宇成为中国漫画装饰画派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现代派美术的探路者之一。受其影响,
张正宇的创作也充满了装饰风味,如他的《南海美人鱼》、《桃园》、《火奴鲁鲁蛮舞》等,艺术手法十分大胆前卫。
胡考的《新钟馗辟邪图》也是中西画法结合的一个突出典型,漫画选用粗重的西方装饰线条勾画身体轮廓,造型却选用
中原地区传统戏曲年画的方法,富形式感。受
德国讽刺漫画家乔治.格罗斯(GeorgeGrosz)影响颇深的
蔡若虹,在创作上亦充分体现了中西画法的结合。他与格罗斯的画面调子和手法相似,但线条运用则具有个人风格。此外,受西方绘画影响的
丁聪,也善于使用具有装饰味道的线条进行细致刻画,使作品中西合璧,别具一格。
通俗易懂的象征手法
中国漫画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象征、比喻、夸张等。漫画常以此突出描写对象的特质,由此更形象、通俗地阐述主题,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化。如
钱病鹤在《老猿百态》中巧妙利用“猿”与“袁”的同音比喻
袁世凯,既突出了袁世凯的滑稽可笑、诡计多端,又具有深刻的寓意。又如
谢缵泰的《
时局图》也恰如其分地以
食肉目比喻列强来凸现各
帝国主义的野心。
夸张亦是漫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夸张的目的在于把事物的某一基本特征有意识地加以放大,以突出事物本质,使是非、美丑的对比更加鲜明;而夸张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物形象,还有内容和本质上的夸张。如
华君武的《误人青春》就让小伙子满脸胡须,姑娘们满头白发,揭露讽刺了会议空洞冗长的发言带来的弊端。刘庆涛的《第一步“诊断”》,画了大夫不是首先给病人看病,却是拿看牙齿的手电筒照病人的衣兜,看看带钱了没有,这种夸张表现既让人发笑又讽刺味十足,同时又不会让读者感觉失真,恰当地揭示了事实的本质。
活用传统艺术精粹
中国漫画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体,它既不同于传统绘画艺术,却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学、戏曲的影响。
首先,中国漫画除了应用国际通用的绘制材料和绘制技法之外,还结合了中国绘画独有的传统水墨技法。而中国漫画本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重视以形写神、传神写意和线条勾勒。它强调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夸张手法,去捕捉人物精神,传神地描绘。在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年画里,诗与画的契合往往使画面表现意境深远、韵味绵长。而诗画配合也是中国漫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画面形象的局限,使表达的含义更深更广,感染力更强。除给人以中国艺术品独特的审美享受外,中国漫画兼采了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式,也使画意更富韵味,涵义更凝练、深刻。
同时,中国漫画的构图也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在人物、道具、环境的安排、线条运用的疏密方面,都经过画家的精心设计。
第二,
中原地区漫画亦善于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代文学中挖掘素材,引用格言、寓言、成语故事和戏曲内的人物角色、故事情节等,创造通俗易懂的共鸣感,借用典故和民俗来表现当前事物和现象,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就算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也能够领会其中的意义和幽默。
漫画不讲求晦涩难懂,因而读解起来往往毫不费力。但通俗易懂的风格并不代表内容的肤浅和表达的有限,正相反,中国漫画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糅纳于自身,加以提炼,形成了深入浅出的艺术效果。漫画家吸取了传统艺术的精华,结合自身的知识修养,掌握漫画创作的基本规律,才创作出简洁明了而寓意深刻的作品。
社会意义
在各种绘画艺术当中,中国漫画最能即时反映现实斗争,并有效动员和组织群众。正如米谷曾说:“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
上海市的作家们已经锻炼成可以在一二小时内创作一幅漫画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会议,甚至用电话联系,在二十四小时以内组织和收集起我们所需要的全部画稿。”无论是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斗争中,漫画创作都以批判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各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
建国后,在打倒“四人帮”的运动中,漫画立即铺天盖地地表达立场。同时,中国漫画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反映也极为神速。它不但歌颂美好的新兴事物,反映新人新气象,还及时地提出现实中的沉渣泛起和社会弊病,并予以警示。
中国漫画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的教育启示功能。抗日战争爆发时,许多青年都因看到街上展示的抗敌漫画或招募战士的
连环漫画而自愿参军,成为前线有力的抗敌力量;也包括许多漫画家本人,他们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后方的绘画,便纷纷投身于部队,在前线战斗中以漫画出一分力。建国后的漫画创作,尤其是内部讽刺漫画层出不穷的表现手法,都是漫画教育功能的体现。
漫画亦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
中原地区各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对读者来说,是认识和感受当时社会现象和人民心态的有效途径。后世的读者看了
张聿光、
何剑士的漫画,虽然无法再现清末民初的社会动态,但对当时封建阶级的虚伪、军阀势力的专横,民众的不满时政都会有形象的了解。
中国漫画还具有社会的审美和娱乐功能。看
丰子恺的抒情漫画和儿童漫画,充满了诗意盎然的美,它们引导着读者去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漫画家们不但歌颂赞扬美的、正面的事物,还以讽刺手法否定和抨击丑恶的事物,从而表明自己追求美的立场和观点,间接向读者宣扬了美的讯息。
爱国爱民
中原地区的近现代历史实是一部战争史。在此起彼落的斗争和纷扰中成长的中国漫画,始终坚持着一条主线,即爱国爱民的主题思想。
纵观中国漫画的历史,始终贯穿着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爱国主线。从义和团充满反抗味的漫画算起,中国漫画爱国的主题思想从未改变。这些作品,有的表述直白,有的表达隐晦;有的歌颂赞扬,有的讽刺抨击,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但都为维护民族尊严、树立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而来。
清末民初的讽喻漫画和义和团的宣传漫画,大胆抨击了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目的就是渴望迎来民主、公平、团结、自由的新社会;20、30年代对列强的讽刺和批判,是中国漫画关心民族危亡,期望国家独立自强的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反击日军的侵略、振兴中华民族是中国漫画坚持的使命和任务;
解放战争中,对分裂势力的反抗和批判,也是
中原地区漫画对于统一中国、实现人民和平生活的目标;建国后,中国漫画坚持住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利的立场,为新中国步入正轨贡献力量;直到今天,中国漫画仍然以颂扬美德善事、鞭笞社会弊病为主题。
在历史的沿革中,中国漫画中爱国爱民的主题从未被丢弃或偏离,它也是漫画作者和爱国志士对中国前景的冀望。
五湖四海
从中国漫画诞生以来,到解放后,中国的漫画家有一共同特征:自学出身。他们对于漫画创作的热爱是自发的,由于大多数早期漫画家并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因此,他们的创作经验往往是在实践中摸索得来的。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业馀”漫画家,他们在不懈的努力创作中,磨砺出一身好功夫。
由于漫画具宣传特性,因此漫画创作者多具关心时事动态和善于思考的素质。漫画的现实感和时间性也很强,为了保持抗争和批判的功能,漫画作者还必须随着迅速发展的形势学习,及时熟悉及掌握新情况。如
张光宇,虽然从小未能系统地学习绘画知识,但在实践中,他刻意吸取有关漫画创作的经验和技法,蓄成了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多而杂的工作经验,使他对
京剧饰景、中国绘画、书法、绣像、年画、钢笔画、香烟贴、广告画、月份牌无所不通。此外,他对国外
现代绘画的关注也造就了其独特的装饰画风。这些庞杂、繁复的知识和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作者有意识地长期探索、挖掘和思考积累而成的。因此,虽说业馀,实则对于脚踏实地的漫画创作来说,这种精神已非常专业。
这些非学院出身的漫画家大都勤奋不懈。如
叶浅予的小速写本就从不离身,走在路上,干活时,他总习惯随时掏出小本把感兴趣的人物、景象画下来。他的漫画速写之所以传神,和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看《王先生》中对小市民阶层的细腻和生动刻画,便可见他日常功夫扎实的结果。
漫画创作的想像力和构思也十分重要,但这两种能力并不是凭空就能获得。成功“业馀”漫画家的绝妙构思和恰如其分的表达,都是注重日常积累、博采众长的结果。
解放后,出身自美术学院的漫画家,已拥有相对扎实的美术根基和理论知识,但学习前辈们的经验和勤奋,仍是他们延续漫画发展必要的基本素质。
政治脉搏
新闻漫画,顾名思义,与文字新闻报道唇齿相依,与各时期的政治、时事紧密联系。新闻漫画大多发表在新闻报刊上,就当时的国际、国内时事发表评论,与新闻社论共通。但是作为漫画的一种,与文字新闻报道相比,新闻漫画更具象,它遵循漫画的创作规律,将新闻性、评议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因而比文字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寓评于“图”,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闻漫画对社会动向和时事的及时评论和报道,往往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尚未解决的热门问题。如
五四运动时期对各政治事件、革命运动、政策风云的及时反映和描绘;在新中国时期反映社会弊端,紧抓当前问题的焦点等,都是热衷新闻漫画创作者的题材。由于新闻漫画介于新闻报道与漫画创作之间,关键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讽刺和歌颂,所以并不必拘泥于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包括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做甚么(What),以及如何发生(How))。新闻漫画不是新闻图解,它以图画的方式传达了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分析,无论歌颂、批判、提倡还是反对某事,都保持了鲜明坚定的立场,是新闻阵地的政治脉搏。
新闻漫画还具有漫画和艺术特性。它既以图示人,便要借助于形象,运用夸张、变形、
隐喻和含蓄等方法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议。同在报纸媒介上,与新闻评论、通讯等新闻体裁相比,新闻漫画更具视觉优势。它们突破一般新闻评论的说教面孔,运用辛辣的画笔来描摹、阐释社会生活中的事实和问题,使读者在幽默欢愉中受到启迪。一般的读者喜欢这种有趣味的传达方式,不但乐于接受,并在思考之后有所领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因此,新闻漫画的艺术特性,不仅可以增强漫画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并且令读者放松情绪,开怀大笑,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所传达的讯息和观点,是十分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
有关信息
漫画先驱
丁慕琴,字慕琴,
嘉善县人。丁悚自幼学画,在西画、素描、中国画各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清末时期,丁悚开始漫画创作,内容多反映时局政治。五四时期,他的创作尤其活跃,如《豺狼当道》、《锁上加封》、《中国最近之悲观》等。他的代表作《民国九年六月里底上海人民》,描绘了在饥饿中挣扎的市民生活。他在画中人的腹部,还专门画有一支箭头,以此点明平民们因饥饿而缩瘪的肚皮。因后期专攻
中国画,丁悚的漫画多以毛笔白描为主,简洁而形象化。
五四运动之后,几位漫画的主要创作者相继去世或转业,而
丁慕琴则主要致力于教学。作为和
沈泊尘同时代的漫画界前辈,丁悚对年轻的漫画爱好者十分关心爱护,他的热情好客也使年轻人们常得以聚集在其家中畅谈漫画。在他和
张光宇的主持下,
上海漫画会于1928年成立,漫画会的牌子就挂在他家门口。年长一些的丁悚自然成了漫画会的老大,以他和张光宇为中心,团结了一批年轻而富激情的漫画创作者。这些人当中,有的在后来漫画繁荣的二、三十年代,成为了不可缺失的骨干力量,如
张正宇、
叶浅予、
鲁少飞、黄文农、
王一榴等。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无法糊口,仅靠微薄的收入过活。然而,凭着对漫画的热爱,和“老大哥”
丁慕琴、张光宇的帮助,使他们在漫画创作道路上坚持下来。
倘若没有丁悚的团结和组织,这批未来的漫画大家们可能早已为生活所迫而各奔西东,各谋出路,这样,不但没有中国漫画的发展,更不必提三十年代
中原地区漫画的辉煌“战绩”了。
沈泊尘(1889-1920),生于浙江桐乡。虽英年早逝,却是民国初年和五四时期漫画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位漫画家。据统计,他创作的漫画达千幅以上。
五四运动前后,沈泊尘抱病创作了著名的《工学商打倒曹、陆、章》,一扫清末民初中国漫画中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民众形象,让人民巨大有力的拳头出现在画面上,完全压倒了猥琐的卖国贼,表现了劳动者蕴藏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极有影响力的漫画家,沈泊尘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因“泼克”二字来自西洋文punch,即“诙谐善谑”之意,所以《上海泼克》又名《泊尘滑稽画报》。这部专门的漫画刊物于1918年9月创刊,但只出版了四期,就因创办者
沈泊尘的逝世停刊了,着实令人惋惜。此刊绝大多数作品都出自沈泊尘之手,他的漫画始终围绕着《上海泼克》创刊时提出的“三步责任”而创作。
但杜宇(1896-1972),名绳武,字杜宇,自幼颇爱绘画。除了创作出大量爱国漫画,更在191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个人漫画集《国耻画谱》。这一漫画集反映了作者面对当时民族危机、国家存亡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政治态度和爱国之情,每一幅漫画都体现着但杜宇以漫画为武器抗争的决心。
反击
日本侵略者和揭露汉奸卖国的漫画,是《国耻画谱》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呜呼鲁民,呜呼圣地》,画着一个
山东省人,戴着象征日本的
太阳枷锁,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山东主权的控制;《引鬼入门》则揭露了亲日派与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勾当;而《阿瞒请客,珍馐杂陈》则以大众熟悉的奸臣
曹操故事和人物作比喻,揭露了亲日派的阿谀卖国丑相。
反映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漫画在《国耻画谱》中也很多。如《贪食小犬,死不足惜》,画着代表“政府”将
青岛市送进比喻
日本的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其吞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对待青岛问题上的复杂关系,简洁明了又通俗易懂,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通过漫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被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
此外,《国耻画谱》除了讽刺漫画,还收集了一些反映五四爱国运动报道的素描及速写。如《女学生之追悼郭烈士》、《罢工后之上海》、《罢工后之上海江南船坞》等,都是当时群众运动的真实写照,这无疑是五四时期珍贵的美术资料。
《国耻画谱》以其爱国正直的题材内容、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绘,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它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是这部漫画专着的价值所在。
《
子恺漫画》的价值还在于它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其中的漫画,多取材于儿童意趣、生活情趣以及古诗新画,可谓主题新颖独特,手法别致。这本漫画集出现的时期,正值
五卅运动前夕,文艺界弥漫着一片感伤苦闷情绪,美术界的作品大多脱离现实,庸俗不堪;而
丰子恺攫取了许多生活中充满情趣的点滴小事,表现人们熟悉而温情的生活片断和妙趣横生的儿童稚趣,令读者耳目一新,感到格外亲切。因此,“抒情漫画”这一画派的开创者,丰子恺是当仁不让了。如《
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花生米不满足》等,率真活泼,表现了儿童天真无邪的趣味;《买粽子》、《都市之春》则是平凡日常的社会生活描写,但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就如郑振铎的评价所说,这样的作品使人看了“竟能暂忘了现实的苦闷生活。”这类漫画,不但沁人心脾,还给人健康的感受。“古诗新画”也是
丰子恺独树一帜的漫画类型。他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画借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画的却是现代人物形象,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富有独创精神。
《
子恺漫画》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丰子恺谈到漫画时说,“意义含蓄是漫画的一个特点,一目了然的漫画是没有味道的。但含蓄决不是故意让人看不懂,而是似暗实明,使人在思索之后有所领悟。”因此,他的画虽蕴含哲理,却又平易近人,为各年龄、各阶层群众所喜爱。
张光宇(1900-1964),江苏无锡人。他从未进过美术学校,小学毕业后随
张聿光在上海新舞台画布景。后又在《
世界画报》任编辑,在
英美烟草集团任绘图员。
张光宇博采众长、兴趣广泛,不但吸取了
京剧、民间艺术的精华,亦学习民间木刻、剪纸、古代图案等,具备深厚的传统艺术修养。同时,因生活在开放的大上海,张光宇还自觉地汲取了西洋现代美术的创作经验,如
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派、
墨西哥壁画、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等,都对他影响颇深。
张光宇融外来艺术于深厚的民族艺术修养中,使其漫画在夸张之馀,还拥有独特、具装饰风味的艺术风格。无论是早期的《光宇讽刺画集》,还是40年代创作的大型
连环漫画《
西游漫记》,都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装饰风格。因此,张光宇堪称中国漫画装饰派的开创者。他的《西游漫记》借鉴了古典名著《
西游记》的形式和角色,用60个连续彩色画面对当权者的腐败进行了抨击。其中运用的画法就是装饰手法,色调浓重而协调,线条刚劲流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别具一格的精品。
然而
张光宇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为整个中国漫画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贡献。对于
上海漫画会的成立,张光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热心组织,爱护人才,为漫画会提供物力财力,并创办了大型彩色画刊《上海漫画》,为30年代的漫画发展培养了骨干力量。1934年,张光宇为了漫画事业又创办了《时代漫画》。翌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待遇,脱离
英美烟草集团,凭着一腔爱国之情创办了由自己主编的《独立漫画》。
张光宇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呕心沥血,深受同行和后辈的尊敬,因此,《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漫画刊物的创刊号、纪念专号都特请他来设计。直到今天,
张光宇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漫画界的“老大哥”。
其他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家尚有多位,他们多不是专门从事美术或漫画创作的,来自各行各业。有陶谋基、陈伊范(1908─1995)、
沈逸千(1908年生,1944年于重庆失踪)、窦宗淦、
窦宗洛、
孙之俊、陈浩雄、陈涓隐、江栋良、
李凡夫(1906─1967)、黄士英(《漫画生活》创办者之一)、
艾中信、
陈惠龄、丁深、
黄嘉音、纪业侯、
严折西、林擒、
江敉、古巴、张大任、宣文杰、黄伟强、老纪、黄任之、江祺、田无灾、许若明、许超然等。
漫画之最
最早的漫画选集
1909年(即
宣统元年),
上海市的《时事报》报馆编辑出版了一套《戊申全年画报》,共计36册。其中的第20册叫做《寓意画》,即今天所说的漫画。这本漫画集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漫画
专集。书内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时间约集中在1907至1908年之间,共八十多幅作品。著名的有《对内对外两种面孔》、《今之所谓良臣》、《考察宪政》等。这本画集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间接宣传了民主自由思想。
最早的漫画刊物
1918年9月,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诞生。“泼克”来自英文字punch,意为“诙谐善谑”。因其创办者为漫画先驱
沈泊尘,刊物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此刊作风严肃,内容精炼,编排大方,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其作品不但将矛头对准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还大声疾呼严禁鸦片烟,抨击官僚主义和
资本主义的勾结危害国家及人民。这一漫画专刊的问世,对于启发中国民众的觉醒,发展漫画艺术、发挥漫画威力,皆有重大意义。
最早的漫画团体
1927年秋,
上海市的漫画爱好者自发成立了一个漫画会,以丁悚和
张光宇为主要组织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漫画团体。漫画会的最大贡献是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上海的漫画人才,如
鲁少飞、
叶浅予等;他们在其后的30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漫画界起着统领作用,又办起了更多的漫画刊物,成为漫画创作的中坚力量,为漫画的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漫画会集结成员作品,出版丛书。1927年,《文农讽刺画集》得以出版,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珍贵资料。1928年出版的《上海漫画》周刊成为20年代卓有成效的漫画刊物。
最早的漫画展览会
1936年11月4日,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漫画展览会的发起者是《时代漫画》和《上海漫画》的编辑,展览得到全国各地和侨居海外的漫画家的热烈回应。参展的六百多幅漫画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结合极为紧密。这次漫画展,对中国漫画史来说,是一次总结,也是一个开端。它为漫画事业组织和团结了更多的漫画作者,也为日后漫画在战斗中发挥力量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国漫画家协会也由此得以成立。
最早的漫画理论专述
1938年,刘枕青的《漫画概论》问世,成为中国第一部专门探讨漫画理论的专着。该书就漫画的起源、种类、功能、特点、发展概况等方面作了专述,还对漫像(即漫画
塑像创作)和画法进行了示范讲解。
知名漫画
(中国漫画,排名不分前后)
有妖气系列
黑瞳;
端脑;
十万个冷笑话;
日渐崩坏的世界;
拜见女皇陛下;
女儿国传奇;
雏蜂;
熊猫手札;
馒头日记;
逆川神之瞳;
虎x鹤妖师录;
约克逊是个郡;
以彼之名;
镇魂街;
神都残鉴;
星Star;
龙诏雪;
80天拯救世界;
魂鸣双重奏;
子不语;
真月的森林;
分裂女武神;
飞扬高中篮球部;
死神的阴谋;
越界双生;
长歌行;
春哥传;
幻想女仆;
霉女大作战;
大汉夜郎歌;
神明之胄;
超能领域。
守护者传说;
琉璃夜;
鱼肠卷传;
杀孽萝莉;
桃花缘;
山海师;
我与不可思议的少女们;
丽姝猎人;
我的JJ不见了;
我不想说我是只鸡;
打饭少年;
兵不厌诈;
怪咖·葵传;
钢炼同人—婚后那点事;
上班了没?;
傻了吧记;
后宫日常;
幽灵酒店;
末裔之殇;
萌学园-父上大人!;
魔王日记。
知音漫客系列
《返魂少女》作者:Kface
《疾风少年》作者:晨曦
《月影法则》作者:魔王S
《猎物者》作者:李雷雷
《御萌天下》作者:龙雨辰
《第七女巫》作者:郝佳思
《夏生物语》作者:黑黑
《木之子》作者:墨晓菲
漫画派对系列
《平安智慧》
漫画世界系列
《爆笑校园》
《手机少年》
《秀逗高校》
《我要成为漫画家》
《勇者传》
《大话降龙》
《血族BLOODLINE·圣魔虚像篇》
《同学是我爹》
《文具战魂》
《乌龙院大长篇漫画系列活宝》
《森巴AMIGO》
《森巴FAMILY》
《秀逗海盗》
《宇宙旗袍》
《傻不傻不咖啡店》
《超贱日记》
杂志
《中国漫画》杂志是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89年创刊的一本月刊杂志。主要刊载讽刺、幽默漫画。2011年6月起,天津人美出版社与天津北方动漫集团合作,《中国漫画》杂志改版,主要刊登新式中国原创连载故事漫画,并由黑白印刷改为全彩印刷。
改版后连载作品包括:
媚狐之吻周洪斌潜艇工作室
天启录颜开颜开文化
幽明少女神界
撞见木兰张三疯张三疯工作室
卿倾吾心清池
噬灵周智延
济公传奇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