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楼村位于山东
聊城市西南部,南临
黄河,直线距离约50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
简介
山东省魏楼村位于山东聊城市西南部,山东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南临黄河,直线距离约50公里。魏楼村风景优美,有河流自南而北穿村而过,把村子分为东西二村,东村称东魏楼,西村西魏楼。因河流形似一条金线,得名“
金线河”。近邻
金线河有一处池塘,是全村人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全村现有人口约500人。村中姓氏有二,
魏姓和
邵姓。
历史由来
魏楼村由来:据资料记载,在明朝时期,魏氏由山西洪桐县老窝迁到阳谷南高庙王东的魏老楼定居,于清朝初期,魏氏三兄弟迁到现在的地方建村,取名“魏楼村”,人丁逐渐兴旺。初时魏楼耕地面积广大,并在村西南有大片枣林(魏氏祖坟)。
清代中期,魏楼村雇用王氏兄弟看守魏氏祖坟与大片枣林,后王氏后裔发展迅速,逐渐形成村落,因村中水苦涩,得名“苦水王”。
近邻金线河有一处池塘,早年池塘内有一神牛,保佑魏楼村民平安乐业,河里与池塘内鲜鱼颇丰,后被人见其神踪后消失。
池塘南侧有一神树,据传十分灵验,神树于90年代初遭雷击枯萎,现已不见其踪影。
村东有一条小河名曰:“
北魏和”,贯穿魏楼村,西至金线河,东至北彭、李楼,后因村内大兴土木,逐渐将将护村河掩埋,河流截断于村东,不在与金线河交汇!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辣椒大蒜等
1历史发展编辑
起源演变
源流一
出自
姬姓,为
周文王裔孙
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
元和姓纂》、《
史记·魏世家》、《
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15子
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
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
魏王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
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源流二
出自
芈姓,为帝的后裔
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
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
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
王母娘娘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姓,后改姓魏。
在芈魏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魏氏,形成魏氏的一支,该支魏氏与芈姓熊氏同宗
同源,但查阅各地众多的魏氏家谱,尚未发现以魏冉为始祖者。
源流三
出自外姓改姓魏:
魏姓图腾
①出自
高姓改姓魏。
南宋蒲江县人有
魏了翁,
庆元进士,本魏氏,接给高家续其香火,姓高。长大后改回
魏姓。姓魏。
②出自
李姓改姓魏。明代有
昆山市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源流四
①
满族倭彻赫氏、
佤族斯内氏、
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
源流五
源于
氐族,出自
南北朝时期
略阳县氐族人王元寿,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
北魏政权控制的中国北方地区有四部氐族人。
拓跋宏元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农历1月,北魏孝文帝在
洛阳市起建太和、安昌两大宫殿,四方集赋,民不聊生。秦州略阳(今
秦安县),氐族人王元寿愤而率部起事,聚众五千余家,自命大将军,号为冲天王,改姓名为魏揭,以对抗北魏王朝。当时
大同市地区(今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大荒,民饥不耐,魏揭率
起义军开仓赈恤。到农历2月,
汉川市(今
孝感市)氐族人泉会、谭酉等相继起义,并率部与魏揭合聚,声势愈旺,遂占据并州城(今
祁县),与
北魏对抗。2月底,北魏王朝
天水市(今甘肃天水)、
益州(今四川成都)两地
刺史、武都公尉洛侯率大军讨伐起义军,起义军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北魏军攻破并州城,击杀魏揭,俘获其妻、子,押送京师
洛阳市。魏揭的余子族人迁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
汉姓为姓氏者,称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
蒙古族,出自
元朝时期蒙古
兀良哈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兀良哈氏,源出兀良哈部。兀良哈人是元朝初期游牧于蒙古高原
鄂嫩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其代表人物就是兀良哈·哲勒篾与兀良哈·速不台兄弟俩。另外,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个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汉姓为魏氏、周氏、吴氏等。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在
土家族、
彝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
汉姓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
魏姓为
黄帝的
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
周文王的十五子
毕公受封于毕(今
陕西省西安、
咸阳市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
山西省境),成为
晋国大夫。
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
魏文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
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
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人口分布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
河南省省北部及
山西省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
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
湖南省境。
先秦时期,魏姓就已经出现了以“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魏无忌魏无忌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当时盛极一时,家族地位十分显赫,势力也十分庞大。
秦汉,魏姓子孙继承先人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续发展,并在秦时由于“秦徙天下豪富于
咸阳市十二万户”,是故魏姓也有部分迁至今陕
西省境内。魏无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
巨鹿县(今
河北省)
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巨鹿也就发展成为
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与此同时,魏姓也有进入
江苏省、
浙江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西晋末年的“
五胡乱华”,中原士族多受冲击,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
四川省、
江西省、
福建省等地,在当地安居繁衍,发展壮大,名人志士也有如泉涌,如三国时期蜀之名将
魏延便以勇猛善战、功迁征西大将军而闻名。
盛唐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大量出现,并且有部分族人随
陈政、
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
漳州市,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
广东省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加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截止宋末,
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全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我国一大姓氏。
元明清时期,魏姓族人已远播于海外,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比较大的著名宗族。魏姓是当今
中原地区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
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2姓氏文化编辑
郡望堂号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
巨鹿县、任城等。魏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者外,还有九合等。“九合”堂号出自
春秋时晋大夫
魏绛。山戎向晋请和,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
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重要楹联
书屏志画;
图像表功。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
魏徵,字
方孝标,巨鹿人。下联典指
西汉大臣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举贤良,为
茂陵令,升
河南省太守,能抑制豪强势力。宣帝时,历官大司农、
御史大夫、
丞相,封高平侯,主张整顿吏治。图像被绘于麒麟阁。
和戎著绩;
救赵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春秋魏绛,即魏庄子。力主与戎族和好,为
晋悼公采纳。下联典指
战国魏无忌魏无忌符救赵。
誓成宅相;
绰有祖风。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
魏舒,应相宅者言,年四十而显贵。下联典指唐
魏徵五世孙魏暮,议事无所畏,上谓其有祖风。
公忠体国;
机警能文。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人魏绛,即魏庄子,历官中军
司马、
新建陆军之佐、下军之将。曾极力主张与戎族和好,被晋悼公采纳,使
晋国领地得以扩展。下联典指
北齐史学家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下
曲阳县人。机警能文,十五岁能写文章。
北魏时官太学博士、
散骑常侍,
编修国史;北齐时任
中书令兼著作郎,奉诏编撰《
魏书》,后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为
北朝三才子之一。
虎观谈经,妙析异同之旨;
上联说
东汉任城人
魏应,字君伯,少年时学《鲁诗》,举明经,永平年间,历官博士、
光禄大夫,建初年间任五官
中郎将。弟子有数千人,很受
汉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下联典指南宋学者
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
庆元年间
进士,历官
校书郎、嘉庆
知府、
汉州知州、
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书枢密院事。西父忧时,曾大白鹤山下筑室授徒,后又建
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反对佛家、
老子的“无欲”说,推崇
朱熹理学,著有《
鹤山全集》。
族谱
河北冀县魏氏家谱,(民国)魏文忠、魏文厚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
魏氏各地宗族谱(32张)
江苏丰县绍继堂魏氏族谱四卷,(清)魏东一,1963年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江苏省丰县顺河乡黄庄村苏庄。
江苏泗阳魏氏宗谱四卷,魏其礼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兴化魏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清)魏寿金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兴化魏氏族谱六卷,(清)魏紫、魏潢等纂修,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
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常山定阳魏氏宗谱六卷,(清)金文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浙江省常山县芙蓉乡修书村坪坑口。
浙江常山魏氏宗谱五卷,(民国)徐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拓贤乡大坑口村。
浙江常山魏氏宗谱七卷,(民国)刘宗盛重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东鲁乡东湖村船头。
黄岩区魏氏宗谱六卷,(民国)魏企豪纂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二卷,(清)魏承志等续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皖桐魏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三卷,(清)魏春南、魏乐庄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
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西南昌豫章黄城魏氏宗谱四卷,(清)魏学江、魏多隆等重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
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南昌魏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清)魏慎馀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湘北崇阳魏氏宗谱八卷,(民国)魏世臣总修,魏文凤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湖北省崇阳县石城乡肥田村。
湖北
咸丰魏氏宗谱一卷,(清)魏廷焕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
咸丰县档案馆。
湖南长沙魏氏续修支谱十卷,(清)魏式骏修,魏傅信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矩鹿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
湖南图书馆。
湖南宁乡魏氏五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宁魏氏宗祠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册、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魏氏五修族谱八卷,首四卷,(民国)魏兴晓、魏兴秫修,魏兴旦、魏兴莴等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三卷上下册、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图书馆。
衡阳市魏氏宗谱四十卷,首一卷,(民国)魏文轩等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册。现被收藏在美国
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南常宁魏氏三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魏心、魏慈昆等修。魏熙珵、魏慈参等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麟阁堂木刻活字印本。
广东五华魏氏族谱一卷,魏化吾编,油印本。现被收藏在
广东省五华县文物管理局。
四川成都华阳魏氏宗祠族谱一卷,(民国)魏思溥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清)魏鸿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新都魏氏祠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
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资阳市魏氏族谱,著者待考,版式待考,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魏塘郭氏族谱,附世庆堂家志,著者待考,清朝末期手写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魏氏宗谱,(民国)魏其昌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吉林扶余五家站三支谱:魏氏东南支谱、魏氏西支谱、魏氏支谱。祖籍山东寿光。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河北
枣强县迁入山东寿光。始祖为兄弟三人:魏鸣谦、魏鸣远、魏鸣让。
字辈排行
魏氏统一字辈:“
天启大名兆吉昌
魏无忌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四川成都新都字辈:"祖德开鸿儒光宗绍盛图大廷登国彦永世启新模“。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
大房支派:“祖德渊源远宗功世泽长英雄创新史千秋继流芳”;
二房支派:“惠州传盛事
景福焕文章才学普及智广能兴邦”;
三房支派:“基业相承久家声应永昌安乐延禄寿忠义栋梁”;
四房支派:“大名开泰运有道庆朝堂天府建伟绩万代双社江”。
四川华阳魏氏字辈:“定鼎宗
山西省人才历世新承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四川内江兴隆魏氏字辈:“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达常昭修齐斯立
崇德尚贤宣仁敦义安富尊荣天恩尔锡”。
四川成都、江西安远魏氏字辈:“受满贵福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圣朝芳名全德义祖福英豪远绍箕裘业”。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明安其文国永君良学忠先泽登仕远孝友一家传”。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魏氏字辈一:“城镇启世应长发万年兴朝宗开大显山远连科登”。
湖北长阳魏氏字辈二:“正大光明启先德永兴昌”。
湖北新州魏氏字辈:“元珍光辉泽久世”。
宜昌市、
沙市区魏氏字辈:“世秉忠良大启文光明德法祥万代永昌”。
湖北兴邑魏氏字辈:“家有学朝上必举用光振世泽景运从希贤志可美永远开昌隆”。
湖北
蔡甸区(汉阳)魏氏字辈:“修德辉先绪培仁启世昌”。
湖北新州、
黄冈市魏氏字辈:“元光辉泽久克木念先人”。
湖北麻城魏氏字辈:“仕可登朝用”。
桑植县魏氏字辈:“仕昭光成国家兴启贤良忠厚元世泽万代永流芳”。
湖北公安魏氏字辈:“家丰正大顺理成章天开文运世代贤良祖功宗德燕宜群洋本源克登孝有一堂广战后泽再活龙光”。
湖北天门魏氏字辈:“光明正大,顺理成章,天开文运,百世流芳,祖德宗功,山高水长”。据族谱记载,始祖自
江西省迁移,后来有三个儿子,十一位孙子,统称“三浦十一郎”。
湖北武昌、陕西岚皋魏氏字辈:“天以人伦定善家永昌培铭洪树炳载镇泽荣煌”。
山东青州安丘(石埠子沟)、莒州东莞(魏家官庄)
“魏国尽忠”字辈:
国立昌明,仁厚家新。(天下平)(平天下)
修正道德,全载天经。(国治)↑↓(治国)
同宗敦庆,世纪长存。(家齐)↑↓(齐家)
基业永绪,崇稼思源。(身修)↑↓(修身)
弘扬先贤,州泰民本。(心正)↑↓(正心)
金声玉振,瑞集祥增。(意诚)↑↓(诚意)
安富尊荣,文章兴邦。(知至)↑↓(致知)
廉洁奉公,礼义孝忠。(物格)↑↓(格物)
“魏国尽忠”字辈简释(个体责任)(家族使命)
山东莱芜魏氏字辈:“春元甲振广传述庆灿长”。
山东
城阳区魏氏字辈:“进德光喜邦文吉福增昌兆钱克承业正中理一方”。
山东
商河县魏氏字辈:“···龄希志继宝寿从文世肇基开永绍兆景树宗家之恩“。
山东日照魏氏字辈:德延绪茂,本玉宗凡,文明肇泰,恩福锡元,勋光廷振,功业世博。
枣庄市薛城魏氏字辈:“建文庆继兴永冠(传)志家繁祥瑞兆”。
山东邹城魏氏字辈:“景德庭怀传元奉培养善昭祥庆繁昌修敬来书本存仁裕厚长”。
山东东平魏氏字辈:“宗束广茂培尚绪庆传振世继忠正树德大文联立新呈宪法永允兴家繁”。
山东荷泽单县魏氏字辈:“志相钦广德修万茂振花雨”。
德州市魏氏字辈:“成景国嘉享居世(康)开兆传风振德艳(彦)锦春时光英豪华泰民安昌盛”。
临沂市魏氏字辈:“春敬新良繁秋长忠厚祥世远书香昭家和鸿利阳”。
国立昌明,仁厚家新。
修正道德,全载天经。
同宗敦庆,世纪长存。
基业永远,崇稼思源。
弘扬先贤,州泰民安。
金声玉振,瑞集福增。
荣华富贵,文章兴邦。
廉洁奉公,礼义孝忠。
高淳区净行寺魏氏字辈:晋建鸿(宏)(元)广,唐兴浩烈扬。典型宜代式,佑启庆嗣昌(31-50世)。
江苏阳魏氏字辈:“应登增光裕家善良从斯介景贻祚定常”。
江苏
连云港市新坝魏氏字辈:“登大曾光玉加善良丛思皆锦以素定长”。
江苏连云港魏氏字辈:“学国方居影凤来”。
江苏徐州魏氏字辈:“修齐为本礼义居先传家宜善延世在贤”。
江苏徐州魏氏字辈:“天开洪庆泽呈国征吉祥纪日纯良美思云贤哲忠”。
江苏徐州丰县魏氏字辈:“忠承以训增焕荣光”。
湖南湘乡魏氏字辈:“林承正国德贵世代显名士兴家绪孝友笃前光”。
隆回县魏氏字辈:“万文必再兴宗祖添元朝永大正邦达纲纪守荣华先人绵世德积厚有馀光诗典承庭训芳名愈炽昌腾飞开泰景宏图展山川谦治强家国英武卫神州博硕耀龙榜灵杰志中坚明星昭寰宇金水育俊贤”。
河南新乡魏氏字辈:“怀远震绍铭兴乾坤宁万世荣开新秀贤耀忠文武全英才增。”
河南新郑魏氏字辈:“林风国家税诗书圣贤心行善添西福修德地生金”。
林州市河顺魏氏字辈:怀泰英通整,子友进邦天,朝中三大士,立学君可用,敬德勉存善,万代永方明,新法宗文化,建国保红光。
南阳市镇平魏氏字辈:“世绅秉倚思□□□自原抚法景莹云有海肇廷家新修国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载天经同宗敦庆世纪长存基业永远瑞集福增弘扬先贤州泰民安廉洁奉公礼仪孝忠”。
江西省新建区石埠镇魏氏字辈:“……宗功祖业,源远绪长,福贻茂德,……”。
江西九江魏氏字辈:“式用从今时仕邦茂学正家兴存中道朝安任贤进裕起在文章建立维信敬天赐世荣昌修德宜永庆”。
江西安远上魏魏氏字辈:“受满贵富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盛朝芳名传德义”。
江西安远魏氏字辈:“文平世汉魏钦昌德顺臣达邦遇良明至荣永全兴益本元崇晋”。
铜鼓县魏氏字辈:“受满贵富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盛朝芳名传德义祖福毓英豪远绍箕裘业”。
营口市、
盘锦市魏氏字辈:“永国殿炳文(鸿)万福连世庆”。
辽宁盘锦魏氏字辈:“万世怀立永,久凤朝祥春。”
鞍山市海城魏氏字辈:“天承其玉士振常永守国福祝宝家生”。
福建三明安溪魏氏字辈:“国君明进贤经纶早趋展满朝朱紫贵
全等立志光显达标金榜盈余赖土田相传惟日久获福数千年”。
南靖县魏氏字辈:“兴均邦宗秉景廷嘉道显元志士成盛汝常定
光兴”。
福建海坛观音澳魏氏字辈:
表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继述善贻谋德泽”;
命名:“廷宗朝祖立纲定纪裕垂振世裔贤良”。
广东普宁魏氏字辈:“朝廷庚喜起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和平欣献垂竹钓伟绩丙周京”。
浙江丽水魏氏字辈:“致大任尧茂龙椿德该钲隆得性维宏王祚永庭际修人纪以安国家技大本固水远源长为孝作忠积美乃昌利济世广慈厚代杨”。
广西桂林凤凰街魏家(
泾阳县西关魏家壕派下)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家和万年兴德孚高堂宽忠厚传宗久兰书承香丹长良登昆寰恭襄全关山宏先崇英贤合圆宣同冠豪龙开杰元中华发昌甘”周而复始。
安徽六安魏氏字辈:“邦国安定家庭光昌大(明)德正启道学仁良”。
山西忻州魏氏字辈:“新文良时行昭弘知泰宪圣德益宁”。
景县魏氏字辈:“明福仲鸣连广振文铭汉杰炳在锡清荣耿垣钦沛林焕坡钊源森”。
河南省南阳市魏氏字辈:“国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载天经同宗敦庆世纪长存基业永远瑞集福增弘扬先贤州泰民安廉洁奉公礼仪孝忠”。
魏家祖族(北门)魏氏字辈:“朝永瀛良天恩民仁维九好堂永福庆振汝连兴旭宏常才保善乐盛世商贵勤学大士奇存礼智信增”。
魏氏一支字辈:“定鼎宗三晋人才历世新承嶶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魏氏一支字辈:“唐宋元明清朝殿颛三光宗耀国政天鑫顺成官金仁安治忠”。
魏氏一支字辈:“朝安中良祖泽益长文莫启后伍贵年芳”。
光山县魏氏源本堂宗谱字辈:“元亨光昌庆圣明,文章道德振家声,开基忠厚发祥永,继绪绵长启祚宏,世泽广延同福寿,宗传济美重贤英,一堂孝友承兴运,玉干金枝万代荣”。
贵州桐梓魏氏一支字辈:正向元巍儒,天学光明应,大家发齐祥,永远世代兴。
3姓氏名望编辑
魏
毕万,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以
赵夙为御,毕万为右,攻灭霍、耿、魏三小国,以魏(今
芮城县)封毕万,为大夫。遂以国名为姓氏,此为魏氏发祥之始。
魏犨,又名魏,
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
春秋时
晋国大夫,其二子
魏颗和
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为
毕公,姓姬名高,乃
周文王第十五子,是
姬发的胞弟,因与
姜子牙、
周公、
姬奭共同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同列为周初四圣人。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使高去朝歌释放被
帝辛囚禁的百姓,平反冤狱,表彰因直谏而受害之臣有功,因而享有很高声誉,被封于毕地,国人称其毕公高。生四子,长子万留于毕国成为
毕姓始祖;次子炳列封于魏,是
魏姓的始祖;[三子封于冯,成为
冯姓始祖;]四子荀,号季孙食采潘邑,因以为氏,是为
潘姓始祖。,。到
毕万时,事
晋献公,伐霍、耿,魏等国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
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
汉族,魏国人。魏文侯是
魏击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
晋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魏文侯任用
李悝、
吴起、
乐羊、
西门豹、
卜商、
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抑制
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
田子方、
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为相,乐羊、
吴起吮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
秦国秦献公、
秦孝公和
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魏文侯拜
卜商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
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
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击(?—前370年)
汉族,
姬姓,魏氏,名击。
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他是
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魏惠王,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
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
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
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
毕公”。毕公高的后人
毕万,在
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
魏文侯,于
公元前403年参加韩赵三家分晋,始封为诸侯,尊号魏文侯。
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
开封市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他所修筑的大梁坚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的基础;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颇具名都气象。时至今日,开封仍以多水而著称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誉。
魏昭王(?─前277年),
汉族,
姬姓,魏氏,名。
魏襄王之子。
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田文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
燕昭王悉起
燕国之兵,以
乐毅为
上将军,直取
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
魏无忌,是
魏安僖王的异母的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
魏延(公元
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
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期
蜀汉名将,深受
刘备器重。以勇猛闻名,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
汉中市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
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后被封为南郑侯。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
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建议子午谷奇谋,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常与
长史杨仪不和内斗,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
魏延败逃,为
马岱所追斩,并被杨仪夷灭三族,死时60多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即魏徵。字玄成。祖籍
巨鹿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又说
晋州市或
馆陶县),后移居
内黄县(今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唐朝政治家。曾任
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侍中(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唐代名臣。
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
邵阳市金潭(今
隆回县)人。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
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倡导变革。
魏源不以诗名,但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许多名篇,感情炽烈,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他还有许多山水诗写得气象雄伟,瑰丽悦目,有的还具哲理意味。著有《古微堂诗集》和《清夜斋诗稿》。
魏颗、
魏绛、
魏桓子、魏冉、
魏胜、魏舒、
魏了翁、
魏象枢、
魏禧、魏道明、
魏元忠、魏野等
魏文伯(1905年—1987年)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检查署华东分署检察长,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79.9-1982.5任司法部部长,198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15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毕业于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
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
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逝世。
魏宏,1954年5月生,山东沂南人,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1月参加工作。曾先后毕业于长沙铁道兵学院政治系,重庆师专(现
重庆文理学院)电大党政管理专业。省委党校
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2007年5月任四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7年9月起兼任
四川行政学院院长)。2013年1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书记,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魏应交,台湾
顶新集团的董事长。顶新集团是魏家四兄弟创办的,魏氏四兄弟(
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生长在台湾
彰化县,从台湾南部的一个小小制油厂起家,以“
康师傅控股”的名称在大陆创造出响亮的、家喻户晓的品牌。2013年《胡润全球富豪榜》
大中华国际集团地区第十一位。
魏建军,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
保定市人,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省十届人大代表。他将一个乡镇小厂发展成现代化国家级大型企业,成为国内首家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他带领的长城汽车在国内创出了“长城
皮卡连续15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长城SUV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销量冠军”等四项第一。2003年底,“长城汽车”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民营汽车企业。2013年公布的“2012年A股财富榜”中,
魏建军增富124亿位居榜首。
魏林、
魏少军(
河北省隆基泰董事长)、魏德武(《神奇速算》作者,国际速算大师)魏亮、魏民洲、魏传忠、魏宗万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