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以爱情故事为中心的大众通俗文学
言情小说就是以主角的恋爱故事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情节和具体的描写,着重表现人情世态的一类通俗小说。英文名为Romance Novels或Romantic Fiction,日语名为恋愛小説(れんあいしょうせつ),在网络文学语境下,又简称为“言小”。属于大众通俗文学。
中国的言情小说诞生于唐宋时期,传奇、话本中开始使用虚构的手法、完整的情节、有意识的写作,撰写出了第一批才子佳人式的言情小说,唐传奇《莺莺传》是其开端。至明代,言情小说普遍从文言文发展成粤语,并注重文字的骈俪优美。 明末,因社会发展、思想解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出现了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大量世情小说和《玉娇梨》等以才子佳人为内容的章回体言情小说。才子佳人派正式形成,泽被二百余年。清中后期,《红楼梦》等小说深化了言情与社会的关系。清末民初,社会言情小说兴盛,将言情与社会时局紧密结合,主旨深刻。此后,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诞生,早期重商业化、娱乐性,晚期则融合了中国古代和西方言情的优秀传统。该派的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使西方现代言情小说大量传入中原地区,与中国传统言情小说碰撞融合 ,中国的言情小说便逐渐现代化,开始使用现代手法结构和现代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作家迁居到了经济发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或台湾等地区,香港电台言情小说得以兴盛,琼瑶、亦舒等港台言情小说作家十分出名 。同一时期,上海派的张爱玲也在言情小说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世纪末,网络文学诞生,网络言情小说也随之出现。现代,言情小说发展迅猛、普遍流行,并逐渐走向影视化道路。
西方的言情小说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异常繁荣,哥特式言情、艳情、同性恋言情等派别层出不穷。西方言情小说主要由女性写作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等作品对其发展有持久和深远的影响。日本的言情小说起源于11世纪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于明治时代在翻译活动中被正式命名为“恋愛小説”,成了日本独有的言情模式,并繁荣发展至现代,在轻小说这一当代文学形式中焕发新的生机。
言情小说的内容紧紧围绕主角间的爱情展开,有着赞美爱情,展示世间情爱百态的主题。言情小说叙事通俗,语言风格大多生活化、大众化,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文学体裁。言情小说的情节往往充满梦幻,能够给人愉悦感,在具有很好的娱乐价值的同时,能够探讨两性关系和促进商业活动。作为最受欢迎的通俗文学品类之一,言情小说丰富了通俗文学,促进了文学市场的繁荣。现代,言情小说趋向网络化、影视化、动漫化,为网络小说、影视动漫等文艺形式提供了许多题材和作品。
定义与词源
广义上,言情小说指所有以爱情生活为主体故事的小说。狭义上,言情小说是以主角间的恋爱过程为主要内容,以爱情为主题的,用完整的情节和具体的描写来反映人情世态的小说,并且能以某种独特浪漫主义意味区分于其它小说。
现代言情小说及其概念称谓起源于西方的浪漫小说,言情小说在英语中被称为romance novel或romantic fiction,与“爱情故事”(love story)有区别。romance这个词比love这个词含义要丰富,它所表达的意义不仅有爱情,而且还有浪漫、风流韵事、传奇色彩、浪漫的氛围等。文学上的浪漫主义(romantic)一词是作为一种反天主教的文艺形式而产生的,言情小说的产生也是对宗教和王权的对抗,把精神自由与尊重个性作为了自己的旗帜。
从字词的本意出发,“言”就是“讲、说”,“情”则指人和人相爱的心理状态及相关的事和物,所以言情小说中“言情”的意义为讲述主角之间的爱情。但在古代汉语中,“言情”的意思是“抒情”或“表达情感”,并不专指浪漫爱情故事。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小说,其中包括大量的浪漫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当时被小说家称为“言情”;20世纪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将“罗曼派”(浪漫派)与“言情”二词并列使用。随着晚清小说家以及鲁迅等人不断将西方浪漫爱情故事类的小说称为“言情”小说,言情小说这一名词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在民国初年随着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自然扩散开来。言情小说得到命名后,随着人们对其的不断研究,其边界得到不断拓展,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追溯。
发展历史
西方发展史
18-19世纪
随着丹尼尔·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等作家及其杰作的涌现,18世纪成为英国小说兴起的时代,以英国作家塞缪尔·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的《帕梅拉》(1740年)为代表的现代言情小说也在这一时间诞生。现代言情小说,或称大众言情小说,是指现代普遍流行的,主要由女性写作的言情小说。塞缪尔·理查森善于在言情小说中塑造贞洁美丽的女仆和中产阶级女性形象,表达“美德得报”的时代主题。19世纪,夏绿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和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问世,她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对后世许多言情小说都产生了影响,这些作品中的“从此幸福快乐”(Happily Ever After,简称HEA)式结局已成为现代言情小说的标准式结局。18-19世纪流行的言情小说主要是将故事设定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历史言情小说,这些言情小说小说关注女性主角的独立性、男女主角浪漫关系的发展、大团圆结局,给予了当时深受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束缚的女性读者们一种逃避和慰藉的方式。
20世纪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言情小说市场出现异乎寻常的繁荣,原因有三:(1)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在美国的带领下,许多西方国家对通俗文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女权主义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将言情小说等通俗文化纳入美国学的研究范围中进行研究,使其在60年代就已经在学术界和评论界有了一定的地位,并在70年代和80年代进入腾飞时期。美国肯塔基大学英语教授约翰·卡维尔蒂(John Cawelti)于1976年撰写的专著《冒险、神秘和言情》首次对言情小说等通俗小说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许多开拓性见解。并且,剑桥大学出版社重编的多卷本《美国文学史》,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重编的一卷本《美利坚合众国文学史》,都包括了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幻想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内容。另外,20世纪后半期,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诞生和发展,学界把言情小说等通俗小说定性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即“反艺术”和“反严肃”的小说,这使言情小说得以与经典文学相提并论,进入了文学批评的范畴中。
20世纪,乔吉特·海耶(Georgette Heyer)的《黑蛾》、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飘》(或译为《乱世佳人》)、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哥特式言情小说《吕蓓卡》(又译为《蝴蝶梦》)都大受欢迎,言情小说充斥书市。50-60年代,西方言情小说中开始出现富有异国情调的地点和女主角,空姐和护士成了很受欢迎的女主角职业设定。60年代,哥特式言情小说成为主流,其中代表为埃莉诺·希伯特(Eleanor Hibbert)1960年出版的的哥特式历史言情小说《梅林的情人》。60年代末到70年代,色情要素越来越多的被融入到女性言情小说中。1972年,凯瑟琳·伍德威斯的《火与花》创造了一种新的类型文学,即Bodice Rippers(艳情小说),其核心要素便是露骨的性爱描写,当时的言情小说很少有露骨的色情内容,伍德威斯的作品改变了这一点,并在当时引起了潮流。
20世纪后期,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同性恋运动的深入发展,同性恋小说也逐渐走出了黑暗地带,同性恋小说不再简单地迎合恐同主义社会的想象,一味地描写同性恋者的性偏离、吸毒、染病以及死亡等等,而是容纳了更加庞杂而多样的主题内涵。1970年,戈登·梅里克(Gordon Merrick)的《上帝不会介意》成为第一部出版的同性恋言情小说;1983年,文森特·维嘉(Vincent Virga)的《盖伟科》是第一部出版的同性恋哥特式言情小说;1985年,珍妮特·温特森的女同性恋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后大受欢迎,并一举夺得英国惠特布莱德小说大奖。
中国发展史
古近代
唐宋元(618年-1368年)
唐朝,随着小说正式形成,唐传奇中出现了第一批言情小说。唐传奇中言情小说题材分为两大类,即描写人与神仙、鬼魂、妖怪之间情爱的志异题材,和描写人与人之间爱情婚姻的写实题材。唐传奇中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有写士子与淑女间曲折爱情的《莺莺传》,写士子与妓女悲剧爱情的《李娃传》,写士子与妓女大团圆结局的《霍小玉传》等,这些作品多采用虚构的艺术手法,情节完整曲折,重视人物塑造,多细节描写,且语言华美。其中,《莺莺传》被看作是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开端。宋代早期,白话小说出现,宋传奇、话本中的才子佳人小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故事情节贴近社会现实,许多女主角的性格设定从唐传奇中淑女的端庄高雅,改成市井女子的大胆、泼辣与率真。宋元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始用诗词来参与叙事,促使小说诗词现象发展和成熟。唐宋元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不仅能体现出传奇和话本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明清(1368年-1912年)
明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形式普遍从文言文文发展到白话文,多写骈俪体文章或散文,或二者混合,且大量使用诗词歌赋成为其突出的特征之一。明代中期开始,在明王朝的日益僵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反对封建束缚的“个性解放”思潮出现。此时的言情小说强调尊重人的情感和价值,宣扬与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相反的道德标准与婚姻原则,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如明代晚期作家冯梦龙根据之前的话本和传说加工创作的“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就有许多言情题材作品,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此外,还出现了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世情小说往往也有大篇幅的言情元素,但其重点在于展示人性,且主角形象更加平凡真实 。
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由作家独立创作完成的以才子佳人为内容的章回体、中长篇粤语言情小说,其代表为《玉娇梨》《平山冷燕》,这些小说推动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真正形成,并使得言情小说达到一个高潮,这时的言情小说作为社会批判性的力量,不断表达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真爱理想的观点。但才子佳人小说多有主观臆造、模式僵化的弊病,且许多末流作品质量不高。这一流派的言情小说创作持续了两百多年,直至晚清衰落。
清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作家开始出现、印刷业的发达与传播体系的建立、商业都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人们娱乐意识高涨,同时清王朝走向衰落,为言情小说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深厚的内容土壤 。以1791年问世的《红楼梦》为代表的诸多小说将言情与社会紧密结合了起来 ,20世纪初,社会言情小说(写情小说)兴盛,其突出特点是既言情又言社会时局,把主人公爱情婚姻的命运与当时的社会紧密相连。1906年,吴趼人在其小说《恨海》中描写了庚子国变,在言情的同时,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同年,符霖出版的《禽海石》以“哀情小说”之名问世,其言情主旨颇为深刻,随后,1906-1912年间,李涵秋的《瑶瑟夫人》《双花记》,吴趼人的《劫馀灰》《情变》《破镜重圆》,小白的《鸳鸯碑》,平的《十年梦》,虚我生的《可怜虫》,息观的《鸳鸯剑》,何诹的《碎琴楼》,佚名的《女豪杰》等作品纷纷问世,至此,言情小说进入鼎盛期。这些都为鸳鸯蝴蝶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主流外,晚清时期的言情小说还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局面,言情小说数量多,题材类型多样,如有与《红楼梦》合流的才子佳人题材的仿红之作、表现英雄侠义与儿女之情的儿女英雄题材、描写娼优与客之间感情纠葛的狭邪题材、还有描写离乱社会中的爱情的社会言情题材。晚清还出现了艳情小说等文学,与言情小说不同,艳情小说以描写性爱为中心,以感官刺激为主旨,以商品效益为目的。
民国(1912年-1949年)
1912年到1919年是晚清小说向民国小说的过渡阶段,是中国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原因有三:(1)印刷出版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为了开发民智,从而推动政治运动,知识阶层广泛地进行了小说的创作和翻译;(3)稿酬制度的发展和完备。这一时期,鸳鸯蝴蝶派掀起了中国文学期刊现代化的第二波高潮。据统计,1912年到1919年间,中国文艺和偏文艺的刊物共有183种,这些文学报刊几乎都是鸳鸯蝴蝶派的天下,其中代表为文学期刊《礼拜六》《小说从报》、报纸副刊《新闻报·快活林》、文艺杂志《眉语》等。
鸳鸯蝴蝶派的大兴,让言情小说一时成为主流,使得由晚清小说家以及鲁迅等人提出并使用的“言情小说”一词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多为以悲伤为基调的哀情小说,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等。早期鸳鸯蝴蝶派主张文学的娱乐性和小说题材的多样性 ,支持文学的商业化,使得晚清时期言情小说的批判性力量逐渐削弱。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以张恨水为代表的后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吸收了一些外国作品的营养,开始有意识地把言情和社会批判紧密结合了起来,从而大大扩充了言情小说的内容和边界。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在表现固有的男女情爱以外,还更多地带有了那个时代政局不稳、政府腐朽、国家主权遭到侵犯、革命浪潮不断的特点。
现当代
新中国(1949年及以后)
20世纪60-70年代,以琼瑶亦舒作品为代表的港台言情小说缤纷发展。这一时期的港台言情小说具有面向社会的现实性、女性意识的前卫性和反思两性关系的深刻性,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当代港台通俗小说的发展标志。20世纪70-80年代,以琼瑶、亦舒等作品为代表的港台言情小说被引进大陆,并且迅速流行开来,掀起了新一轮的言情小说热。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而诞生,网络言情小说随之出现;同时,日本耽美文学言情小说(两个俊美男性之间恋情的小说)和“腐文化”(幻想男同性恋暧昧故事的亚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有同性恋题材的小说,但重心多在主人公自身和社会人情等)。进入21世纪,网络文学市场繁荣,大量网络小说相继问世,其中网络言情小说发展最快且最受欢迎。随着新世纪言情小说的发展以及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言情小说呈现出叙事角度女性化、结构内容类型化、写作语言个性化、亚类型多样化、传播方式网络化的特点。
日本发展史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日本的言情小说起源于平安时代,展现在日本的物语这一文学形式中。11世纪00年代,日本女作家紫式部(むらさきしきぶ)创作出了《源氏物语》这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言情小说,紫式部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委婉曲折的情节设置,将人物对自然景物、世情民生以及宫廷女性自身的哀婉叹息之情表达得动人心弦。《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著名之作,它内容丰富、历史深度广博、艺术创作手法繁复,不仅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坛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日本还出现了《伊势物语》,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和歌与散文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主角一生的系列故事,其中五分之四的小说都是言情小说,开拓了日本文学情色物语的先河。这两部作品作为日本代表性的言情小说一直流传到现代。
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明治维新(18世纪60-90年代)以后,西方言情小说大量涌入日本,“爱”一词作为英语“love”的翻译词首次出现,寓意男女之爱的"恋爱"也作为翻译语被广泛使用,成为日本近代文学重要的关键词,使言情小说(日称恋爱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类型在日本通俗文学界构筑起稳固的地位。同时,西方文化的冲击也使日本言情小说中的爱情观产生了变化,出现日本独特的“贵妇人崇拜”的爱情模式和“因怜生爱”的纯爱爱情模式。
现代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轻小说的诞生和流行对言情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1975年,朝日Sonomara文库的行刊标志着日本轻小说的诞生(另有说法是以新井素子与冰室冴子进入文坛之的1977年为标志);21 世纪初期,轻小说的发展达到全盛状态,各种题材的言情小说作品也随之纷纷出现。一方面,轻小说形式的言情小说情节轻松、阅读难度很低、出版效率极高的特点使其迅速占领了大量市场,从而流行得更广泛;另一方面,轻小说娱乐性强、时尚、有动漫插图的特点使得许多言情小说都被改编成动画、游戏、影视剧等其它文化形式。到了21世纪,日本的言情小说市场依然十分繁荣,并且保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2005年出版的,片山恭一的长篇纯爱言情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销售出321万部,创下了日本国内小说最大发行量的记录,掀起了日本“第二次小说热潮”。2016年后,日本言情小说的形式大多转变成网络小说。
艺术特点
写作手法
言情小说的写作最初只使用第三人称,但在中国明清时出现了许多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言情小说,代表作为符霖的《禽海石》。另外,唐朝到晚清时期还有类似“有一个人看书,书里讲的是……”的说书体叙述方法,可以灵活地穿插旁白或作者对“书中故事”的想法。言情小说的叙述手法比较自由,小说作者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各种叙述手法展现故事。言情小说常需要使用到各种描写手法,即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以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等。
结构设计
言情小说大多采用章回体结构,按照主角间的爱情进展分成章节来写作。晚清及之后的言情小说逐渐打破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叙事结构,开始更多的以人物的心理状态划分结构。言情小说可以使用多条故事线来进行叙述,如吴趼人在其言情小说《恨海》中就采用明暗交替的两条线索来架起全篇的结构,具有比较突出的艺术特色。
语言表达
在中国,言情小说所使用的语言在明清普遍从唐宋传说、话本中的文言文文转变为白话文;使用的文体在现代已经从明清使用的骈文转变为散文;日本20世纪流行的轻小说也使言情小说的语言趋向轻松化。现代,言情小说的语言风格大多生活化、大众化,通俗易懂,不需要太多华丽词藻的修饰,但许多作者也常根据需要使用诗词歌赋等繁杂的语言形式,来营造浪漫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等。
美学特征
传统言情小说中有些作品格调高雅,如仿红《红楼梦》作品的代表作,反映蒙古族生活的尹湛纳希的《一层楼》;有些作品则流于俗化,如《海上花列传》,现代言情小说更是千姿百态,因此,言情小说在审美趣味上表现出雅俗兼具的特征。言情小说通过建构爱情故事框架和发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揭示人性中理智与情感、精神与肉欲不断挣扎的中心思想,能够展示人类独有的,融合了生物、心理、美感和道德成分的,复杂而完备的爱情这一感情。
主要流派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是言情小说的一个流派,也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小说创作模式。起源于唐宋的传奇、话本,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并在晚清因言情小说繁兴、种类逐渐丰富而衰落。才子佳人小说即才子和佳人的爱情故事小说,其在情节设定上的特点为:男女主角一见钟情、受小人挑拨而散乱或遭受挫折、最终男主角考取功名并与女主角团圆;在人物设定上的特点为:男女主角都是官僚家庭或富裕家庭、男女主角都年轻貌美且有才,后来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角也有穷家子弟或青楼女子等设定,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其基本形态。
唐朝,小说以唐传奇形式迅速发展,小说开始出现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意识的人物塑造、细节描写以及华美的语言,改变了唐前小说只写梗概的局面。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族阶层壮大,社会中流行的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普遍从征战沙场的英雄换成书生才子,才子佳人小说便在这一时期诞生。这一时期元稹的《莺莺传》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才子佳人小说的诞生。宋代,才子佳人小说以话本形式进一步发展,因为话本的演说对象是广大市民,所以才子佳人小说呈现雅俗共赏的审美倾向,第一批粤语短篇才子佳人话本小说也在这时诞生。宋代的小说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塑造才子和佳人形象、并展现出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其代表为《风月瑞仙亭》等。
明代,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和文言中篇传奇的兴起为明末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崛起打下了基础。文言中篇传奇是唐传奇的发展,它有篇幅更长、大量穿插诗词、趋于通俗化的特点,为才子佳人小说提供了许多故事题材。《金瓶梅》打开了使用章回体写世情小说的先河,对才子佳人小说的体裁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末期,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壮大、商业贸易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引发了文化和哲学变革的思潮,文学家开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促使才子佳人小说流派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为,金木散人的中篇粤语小说集《鼓掌绝尘》中的《雪集》、天华藏主人的章回体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等。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品不多,但其中《玉娇梨》《平山冷燕》的影响力很大,甚至被翻译并流向国外。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统一,前期基础完备,促使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数量丰富、题材多样,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到达全盛时期,其代表为《定情人》《玉支玑小传》《好逑传》等。在发展过程中,才子佳人小说一方面不断开拓、深化内容,另一方面则与世情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不断融合。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一度发展成普通士子遇见高门美娇娘的幻想,成为了麻痹底层读书人的毒药,丧失了言情小说的批判性、反抗性力量。并且,随着清末民初言情小说题材种类的丰富,才子佳人小说逐渐衰落。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又因主要刊登在文学杂志《礼拜六》上而被称为称“鸳鸯蝴蝶派”,专指清末、民国的商业性、娱乐性强的言情小说。鸳鸯和蝴蝶是象征美好爱情的中原地区传统意象,被通俗文学作家广泛地运用到言情小说之中,而后便有新文学家将这两个意象合并称为“鸳鸯蝴蝶”来指代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周作人于1918年4月19日的讲演《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中,首次提到了“《玉梨魂》派的鸳鸯蝴蝶体”,1919年1月9日,钱玄同在《“黑幕”书》一文中使用了“鸳鸯蝴蝶派的小说”的表述,指出了这一类小说的派别概念。同年2月2日,周作人又在《每周评论》第七期中发表的《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中称《玉梨魂》为“鸳鸯蝴蝶派的祖师”,继续沿用了“鸳鸯蝴蝶派”这一概念。至此,“鸳鸯蝴蝶派”的概念己经形成并被使用,这时的鸳鸯蝴蝶派特指以才子佳人为题材的哀情小说;之后,广义上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还包括当时的武侠小说、黑幕小说等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作初衷以及娱乐消闲的文学主张不符合当时文学的社会功用说,受到了许多新文学家的批判。随着新文学家批判此类通俗文学的需要,鸳鸯蝴蝶派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并流传开来。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起源于20世纪初,繁兴于辛亥革命(1911年-1912年)后。清代中后期,职业作家的出现、印刷业的发达与传播体系的建立、商业都市的崛起、市民阶层的形成、娱乐意识的高涨,共同促进了鸳鸯蝴蝶派的形成。辛亥革命后,稿酬制度的发展和完备极大地影响了鸳鸯凤蝶总科派,一方面,它促使鸳鸯蝴蝶派作家群体扩大、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繁荣;另一方面,它使得作者的创作活动商品化,这削弱甚至消解了小说启蒙教化的社会功能,但回归了小说的娱乐功能,成为注重趣味性的娱乐文化,使得小说空前风行。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早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因新文学的批判、写作模式的陈旧、创作力的衰竭而发展受挫,而以张恨水、刘云若作品为代表的后期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进入发展高峰期。后期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作家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明显影响,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外国作品的营养,形成了能够兼收并蓄的北派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把言情和社会批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扩充了言情小说的内容和边界。最终,在40年代,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由于严格的审查制度而逐渐消失。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张恨水、李涵秋李定夷、吴若梅、许啸天等;代表作品为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月报》《小说从报》《眉语》等。其中,《玉梨魂》被周作人称为“鸳鸯蝴蝶派的祖师”。
港台言情小说
20世纪,港台言情小说繁荣发展,从60-70年代开始直到现代都一直风行港台。在70-80年代,港台言情小说被引进大陆并迅速流行开来,掀起港式言情阅读热潮,甚至被称为白领女性的教科书,掀起了新一轮的言情小说热。
20年代,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土言情作家杰克(黄天石)就在报刊上发布言情小说,出版了《奇缘》《合欢草》等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多写三角恋情,带有较浓文艺腔,曾获“港式鸾鸯蝴蝶派”之称,在当时十分流行,以至于当时通俗文学领域有“南黄北张”(即黄天石和张恨水)之称。1949年改革开放后,许多作家转移到了香港,促使香港言情小说迅速发展并形成流派。50-60年代,依达、望云等香港言情小说作家的作品与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保持一致。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言情小说的琼瑶被称为当代言情小说教母,她的作品以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的纯言情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几十年,并且翻拍了许多影视剧,在言情小说的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心有千千结》《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等。60-70年代,以亦舒李碧华梁凤仪为代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女性言情作家们使用现代手法结构、现代新思想、新意识,创作出了具有面向社会的现实性、女性意识的前卫性、反思两性关系的深刻性的香港言情小说。她们的《玫瑰的故事》《霸王别姬》《青蛇》等作品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当代香港通俗小说的发展标志,创造了当代香港女性文学的辉煌,开创了中国言情小说的新阶段。甚至有学者将亦舒、倪匡金庸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90年代的台湾年轻言情作家中,席绢于晴沈亚和林晓箱四人被誉为“四小名旦”,朱天心朱天文被称为“现代闺秀作家”,她们的作品与琼瑶一脉相承。
哥特式言情小说
哥特言情小说即融合有哥特式要素的历史言情小说,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英国,并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英国言情小说创作的主流。其产生与西方社会年轻、解放、自由的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恐惧阴影有关。传统的言情小说被加入了大量的哥特式神秘恐怖的因素,反映出战后人们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哥特式言情小说的创作模式兼有哥特式小说和历史言情小说的特征:以历史为背景、以爱情为重心、含有神秘恐怖的哥特式场景。
英国小说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哥特式言情小说《吕蓓卡》(又译为《蝴蝶梦》)1938年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由此于1940年导演出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蝴蝶梦》。60年代英国的哥特式言情小说创作潮流源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埃莉诺·希伯特(Eleanor Alice Burford Hibbert,笔名维多利亚·霍尔特,VictoriaI Holt)。1960年,埃莉诺·希伯特受达芙妮影响,创作了哥特式言情小说《梅林的情人》,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是最重要的哥特式言情小说之一。
日本纯爱言情小说
21世纪,小说和电影中的“纯爱热潮”在日本广受欢迎。2004年,片山恭一的《世界中心呼唤爱》掀起了日本纯爱言情小说的热潮,这部小说不仅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被改编成舞台剧进行公开演出。纯爱言情小说追求纯洁美好、无关生死、理想化的爱情故事,力图揭示爱情的价值与真谛,且多用淡雅含蓄、忧伤唯美的文风,符合日本民族的传统审美,且在另类爱情故事流行的现代社会显得格外特别。同时,纯爱言情小说不特别追求传统言情小说的团圆结局,反而多用生死离别的结局来升华主角间的爱情。2007年,中国也出现了纯爱言情小说《山楂树之恋》,并于2010年9月由张艺谋执导改编成电影。
网络言情小说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中国进入了网络文学时代。21世纪,网络文学市场一片繁荣,大量网络小说相继问世,其中言情小说发展最快且最受欢迎,呈现出了独特的叙事特征。网络言情小说具备三个特质:首发于网络、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网络在创作过程中与读者双向互动并灵活创作。在发展中,网络言情小说呈现出审美风格多样化、语言风格及小说内容类型化、传播方式网络化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精品少,秩序乱的弊端。网络言情小说出现了非常多的类型和亚种,其分类可按受众群体分为男频、女生频道;按人物设定分为霸总、高干、女强、耽美等(即主角设定为霸道的总裁、高级干部、女性强而男性弱、男同性恋等);按场景、世界观设定分为都市、校园、仙侠、宫斗、穿越、恐怖等,不胜枚举。网络言情小说是青年亚文化在文学中的集中表达,传达出了21世纪青年群体特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体现出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中心的主体性伦理原则,强调个体生命与人性情感,对压抑性的伦理道德进行解构与抵抗。
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方
中国
日本
价值与影响
文艺价值
言情小说是最早的通俗小说样式之一,在经历了长时期的衍变发展后,已经与创新出诸如历史言情小说、社会言情小说等许多类型或流派,且大量的言情小说作品丰富了通俗文学的内容和题材,使其呈现出枝繁叶茂的状态。言情小说具有女性化的叙事角度、类型化的结构内容、个性化的写作语言,且许多言情小说还有穿插诗词歌赋的特点。言情小说中,多样的恋爱模式和情节设置等小说内容,能为其他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灵感,如唐传奇《莺莺传》中,男主角是文人才子,女主角是佳人淑女,两人由红娘传诗定情,这些特征都不同于以往青年男女婚恋的作品,为当时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种才子佳人、书信传情的新的恋爱途径。
现代,言情小说中的优秀作品被广泛地动漫化、游戏化、影视剧化,这丰富了这些文艺形式的内容和题材,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兴。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由哥特式言情小说《吕蓓卡》改编导演出了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蝴蝶梦》;根据琼瑶作品改编的《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情深深雨濛濛》《花非花雾非雾》等电视连续剧经历40余年经久不衰;日本的纯爱言情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不仅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被改编成舞台剧进行公开演出,带动了“纯爱”热潮;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34集连续剧《倾城之恋》于2009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黄金档开播后,收视率一路上涨。
社会影响
娱乐消遣和精神抚慰
言情小说的主要功能就是一种疗愈性和代入愉悦感,能够给人提供了一种相当愉悦的阅读体验,阅读言情小说是一种与上瘾没有明显区别的习惯。人们在言情小说中寄托着自己的幻想,以此来娱乐消遣、抚慰精神。中国清代,言情小说一度发展成普通士子遇见高门美娇娘的幻想,成为了麻痹底层读书人的毒药,丧失了其批判性、反抗性力量,好在20世纪初社会言情小说的兴起使言情和社会批判重新紧密结合起来。现代,在政治热情退却之后,以教诲为目的、审美为追求的小说相对沉寂,以娱乐为目的、用于消闲的言情小说成为主流。
批判社会和表达理想
言情小说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社会批判性力量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从唐宋到清代中期,言情小说一直被用于反抗封建礼教、表达真爱理想。明朝末年,在明王朝的日益僵化与西洋文化的冲击下,言情小说的主题从提倡儒学变成摆脱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从追求感情与理性的调和到单纯扬起感情的大旗,主张“真情至上”的两情相悦。民国末年,后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作家有意识地把言情和社会批判紧密结合了起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问题。20世纪中后期,香港特别行政区女性言情作家们使用现代手法结构、现代新思想、新意识,创作出了具有面向社会的现实性、女性意识的前卫性、反思两性关系的深刻性的香港言情小说。
女性主义运动的阵地
言情小说一直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大阵地。现代言情小说自诞生以来,就在帮助社会各阶层的女性进行女性主义思想启蒙,影响着女性的婚恋爱情观,言情小说《简爱》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自18世纪起,西方就十分注重言情小说中女主角的独立性,并在言情小说中不断挑战男权社会的规范,言情小说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启蒙,还有利于帮助女性作家夺取文学市场和社会地位。受成功的言情小说女作家的影响,‚许多妇女在摆脱家庭劳役、走上社会时‚都选择了作家这个职业。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通过言情小说等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于是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女性作家群体诞生了。21世纪,网络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创作平台,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投身到网络言情小说的创作中去,掀起了网络女性文学的大兴。
发展趋势
随着新世纪言情小说的发展以及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言情小说呈现出叙事角度女性化、结构内容类型化、写作语言个性化、亚类型多样化、传播方式网络化的特点。21世纪以来,文学与网络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言情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普遍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技术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会深刻影响传媒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网络言情小说蓬勃发展,在改变传统言情小说创作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市场化使言情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成本逐渐降低、作家和读者数量日益庞大,但这也导致言情小说作品同质化严重,精品率低、竞争难度加大,让言情小说成为一种便捷的消遣读物。同时,言情小说有与动漫、影视剧等其他多种文艺形式结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言情小说被改编。作为通俗小说中不可或缺又经久不衰的一个小说类型,只要社会继续进步,言情小说势必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资料
..2023-08-27
..2023-08-26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9
..2023-08-27
..2023-08-27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7
..2023-08-29
..2023-08-27
..2023-08-29
..2023-08-27
..2023-08-28
..2023-08-30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7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9
..2023-08-28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9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28
..2023-08-31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8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31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8
..2023-08-29
原创小说站—晋江文学城.晋江文学城.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理智与情感.豆瓣电影.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森 もり 鴎外 おうがい.近代日本人的肖像.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2023-08-29
琼瑶:影响几代人的一个梦.中国新闻网.2023-08-31
..2023-08-29
目录
概述
定义与词源
发展历史
西方发展史
18-19世纪
20世纪后
中国发展史
古近代
唐宋元(618年-1368年)
明清(1368年-1912年)
民国(1912年-1949年)
现当代
新中国(1949年及以后)
日本发展史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现代
艺术特点
写作手法
结构设计
语言表达
美学特征
主要流派
才子佳人小说
鸳鸯蝴蝶派
港台言情小说
哥特式言情小说
日本纯爱言情小说
网络言情小说
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方
中国
日本
价值与影响
文艺价值
社会影响
娱乐消遣和精神抚慰
批判社会和表达理想
女性主义运动的阵地
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