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俗称“第一才子大王书”,是
张国良于1942年开始创作的长篇
苏州市评话。《三国》分前后两部,共二十卷。前《三国》自“屯士山约三事”始,至“
卧龙吊孝”止;后《三国》从“张松献图”到“
五丈原诸葛亮归天”。本书前十四卷已经编辑出书,后六卷因为作者脑疾现已失传。
该评话以三国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刘关张三人因为战乱走散后,
关羽投靠
曹操,千里走单骑寻找
刘备。刘备前往荆襄依附
刘表重整兵马,三顾茅庐诸葛归顺。
关羽水淹七军后,荆州被
孙吴偷袭,关羽
麦城之战。刘备厉兵秣马决定复仇,
张飞因暗杀而死的故事。
评话《三国》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成为深受听众喜爱、同行称赞的作品。该评书涉及历史、政治、军事、外交、文学等各方面。它不仅具有多元的语言特色,而且生动刻画了三国时期风云人物的形象,是广为流传的评话之一。《三国》后六卷的失传,成为了评话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创作背景
评话起源
长篇评话《三国》源远流长,早在
北宋年间就出现了“说三分”(专说三国故事的“说话”),经过民间艺人的再创作,逐步形成了南北几个不同风格的评话。评话《三国》基本上只说
建安十三年的事,总是博望、新野、
赤壁市三蓬火,多年来停滞不前,没有发展与创新,很多艺人改行或换书,清末一段时间,长篇评话《三国》却出现了无人说,无人学,无人续的状况。
当时,唯有许文安觉得《三国》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好书。利用业余时间对“三国”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缜密考虑和准备,放弃了热门的长篇弹词,改碰醒木说同行们视作畏途的长篇评话《三国》。他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丰富,形成了自己的脚本。这就是评话《三国》最原始的脚本。
黄兆麟于1900年左右拜
许文安为师,学习评话《三国》。黄兆麟把《三国》的开卷书改从“屯土山约法三章”开始,将前面几回书中有用的情节分别插于后书内,直至潼关战马超结束。
黄兆麟一方面求艺于许文安,一方面请教于说《
水浒传》的名家何云飞,再把其父
黄永年的起脚色与开打及八技尽悉吸收,开创了演说《三国》起脚色的先河。或因精力所限,他也只能照本演说师传《三国》的前半部,人称“前三国”。为此,那时出现在听众面前的“前三国”,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不完整,远远不能满足听众的要求。
创作过程
张国良的父亲
张玉书是
黄兆麟的弟子,他继承先师衣钵后,参考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与一册图文并茂的清末民间石印本《圣迹图》等资料,耗费四十多年的时间,创作了从取西川、伐东川、水淹七军、
火烧连营到七擒孟获、六出
祁山、姜维骋中原为止的全本苏州评话《三国》。
1934年,张玉书长子张国良弃学从艺,师承其父,继承
苏州市评话《三国》。张国良幼年在父亲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下,初涉艺坛,13岁时便登台演出。后三国的六部书,都因
张国良得脑疾而失传了。
张国良从1942年起,陆续接受
张玉书的口吐传授,至1943年后,才比较系统地学书和逐渐入门。在长达40多年的书坛实践中,他把其父的整部评话《三国》进行了再加工与再创作,从而使这部评话达到了一个完善、系统、全面的艺术高度。他继承先父未竟的遗志,历时七年,整理出前、后三国演出本20册,计600余万字,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2年起陆续出版并向全国发行,销量最高时竟达20余万册,从而在他这一代正式形成了听众与同道一致首肯的“张三国” 。
作品内容
全书卷帙浩繁,共为二十分卷。前《三国》自“屯士山约法三章”始,至“
卧龙吊孝”止;后《三国》从“张松献图”到“
五丈原孔明归天”。本书前十四卷作者已经编辑出书,后六卷因为脑疾现已失传。
现保存下来的十四卷评话分辑名称为:《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孔明初用兵》《
长坂坡》《群英会》《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张松献图》《
孔明进川》《
义释严颜》《袭取成都》《
兵伐东川》《
水淹七军》。
《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由十七回构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刘备兵败后投奔
袁绍,而
关羽在战乱中被
曹操所俘。尽管关羽成为曹操的俘虏,但曹操对他礼遇甚厚,拜他为
偏将军,并表奏
刘协封其为汉寿亭侯。尽管曹操对关羽非常好,但关羽始终心系刘备,表示“降汉不降曹”。他策马在千军万马中杀
颜良、诛文丑,解了
曹军白马之战,以此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当关羽收到刘备来信知道刘备的下落后,他下定决心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他向曹操辞行,开始了“千里走单骑”的旅程。在寻找刘备的途中,关羽遇到了多个曹操部将的阻拦。他先后斩杀了
孔秀、
韩福、
孟坦、
卞喜、
王植和
秦琪六位将领,展现了其超凡的武艺和决心。最终,
关羽在古城与
刘备、
张飞重逢,兄弟三人主臣团聚,继续为
蜀汉事业奋斗。
《三顾茅庐》
这一部分总共有十二回,讲了刘备脱离
曹操后,暂居族兄
刘表所在地荆州,并以皇叔身份招贤纳士。偶得谋士
徐庶,让刘备实力倍增,但是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所获,决心前往救母。在离开刘备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能人诸葛亮,强调刘备必须亲自去请诸葛亮。初次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却因为诸葛亮不在隆重,败兴而归。过几日,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决定二次和
关羽、
张飞冒着
大雪来到诸葛亮家,却未见到诸葛亮而见到了其弟
诸葛均,第三次最终见得诸葛亮,刘备请教天下大事,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建议刘备先取荆州、益州,再图中原,并答应出山辅佐刘备。不久,
曹操遣大将
韩浩攻取荆州。诸葛亮初登台拜将,张飞不服闯辕门,被
赵云擒获。诸葛亮要用军法斩首张飞,被众将求情的豁免,最终诸葛亮在军中立威。
《孔明初用兵》
这一部分共有十五回,讲了曹操派遣大军南下攻
刘备,诸葛亮初次用兵,
张飞怀疑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想让张飞信服,二人立下军令状,最终在诸葛亮的排兵布阵和神机妙算中,
关羽和赵云众将共同配合火攻
博望坡遗址,
曹军夏侯惇等众将死里逃生,张飞拜服,曹军败兴而归,又来讨伐刘备,刘备向荆襄之地借兵,但是却遭到了
蔡瑁的算计,虽然火烧新野,大败曹军将领
张辽,最终不得已向
襄阳市进军,张飞在
魏延的配合下智取襄阳。刘备一路西进,行动迟缓,因为老百姓跟随,诸葛亮也意识到刘备真是一位仁义之主。
曹操进入新野,诸葛亮受命与危难之间。
《长坂坡》
《长坂坡》共有十五回,讲了曹操攻取荆州后,
刘备败走,眷属在乱军中失散。
赵云作为刘备的忠诚将领,决心在乱军中寻找并保护刘备的家眷。赵云首先救出了
简雍、
麋竺和
甘夫人(刘备的夫人)。在寻找
糜夫人的过程中,赵云发现了奄奄一息的
王德,王德告诉赵云糜夫人的位置,并请求赵云杀了自己以免受痛苦。赵云不忍下手,将宝剑掷给王德后,含泪前去搭救糜夫人。赵云最终成功找到糜夫人,但糜夫人为了不给赵云带来拖累,选择了投井自尽。
赵云将糜夫人的遗体妥善安置后,带着刘备的儿子
刘禅(即后来的
蜀汉后主)继续突围。来到
长坂坡之战,人困马乏的
赵云一人一骑飞奔
刘备大军而去。
张飞在长坂坡桥头单骑喝退
曹军。为刘备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张飞在桥边一人一马抵挡曹军,身后不远处让很多士兵用马拖住树枝来回驰骋,弄得尘土飞扬。
曹操带领大军到桥边不敢上前,张飞一声断喝,吓退曹军。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刘备成功逃脱曹军的追击,但损失惨重。
《群英会》
《群英会》共十九回,讲了在三国烽烟中,孙权集团派遣
鲁肃到刘备驻地
江夏区以吊丧为名探听刘备集团对曹操南下后的态度。诸葛亮和刘备决定联合
孙吴抵抗曹操,于是计划通过鲁肃(肃公)的引见
孙权。诸葛亮不与文人直接交锋,而是以说服的方式打动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威胁。在孙权犹豫不决之际,在群英会上,在激烈的辩论中,诸葛亮用智慧说服孙权朝臣各方,最终说服孙权,成功促成孙刘联盟。
看到诸葛亮的文韬武略和慷慨陈词,东吴大都督
周瑜感觉到了来自
刘备和诸葛亮的威胁,急于除掉诸葛亮和刘备,于是一封书信让刘备过江到东吴相会。刘备为保万全,让
关羽随驾左右才得以脱险。
曹操帐下也没闲着,
蒋干急于建功来到
孙吴准备劝说周瑜归顺曹操。周瑜借用酒醉之际一封造假书信让蒋干盗取献于曹操,使得曹操怀疑手下两位正在训练水军的两位荆州降将蔡冒和
张允。
《草船借箭》
本部书总共有十六回,讲了曹操在中了周瑜蒋干盗书后才恍然大悟,但是碍于面子又只能将错就错。
周瑜用反间计除掉
张允和蔡冒,很是得意,让
鲁肃探听诸葛亮是否知道其中缘由。诸葛亮原本告诉鲁肃不要将自己知道内情的真实情况告诉周瑜,以防周瑜心生妒忌。鲁肃未听诸葛亮的话,对周瑜说,诸葛亮早已知晓他的计谋,结果周瑜心生不满,准备借机会除掉诸葛亮。
周瑜问诸葛亮,现在两军水上交战军中缺箭,向诸葛亮寻求良策,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交付十万只羽箭。诸葛亮用奇门之术算得三天之后有大雾,于是向鲁肃借来几十条配备军士和草把子的船,并且和鲁肃一起第三天凌晨帅众船前往
曹军水寨,接近曹军水寨时擂鼓呐喊。
曹操谨慎,未敢出战,命令曹军三军齐射,于是数十万支箭顷刻间扎满了所有船只,诸葛亮和
鲁肃前往交差,并躲过
周瑜陷害。周瑜和
黄盖商定,让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曹操。
年迈的黄盖与周瑜在军帐故意顶嘴后被罚痛打。黄盖于是派人前往曹军送来诈降书,而此时在周瑜帐中的两个曹军奸细也将消息送往曹操手中。曹操开始怀疑黄盖诈降,后来确信无疑。但是,周瑜军中
箭镞具备,军士训练有素,隆冬之际,一看风向西北气出病来,诸葛亮前去探望,并开出良方:欲破
曹操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听罢瞬间病情好转。
《火烧赤壁》
这部书有共有十七回,讲了
周瑜因为东南风而烦恼,诸葛亮神机妙算,十六字去病大半。诸葛亮向周瑜说自己可以用法借来东南风,诸葛亮一边书信送往
刘备,吩咐东南风起的时候派人来接自己回去,在
孙吴三天后夜半十分登台换装,一副道士道袍打扮装模作样做法,果然一会东南风起,诸葛亮知道,东南风起之时周瑜会想尽办法除掉自己,于是风起刚好刘备派遣
张飞驾船来接。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调兵遣将,在
赤壁之战后
曹操的各种逃跑路线设下埋伏,最终将
关羽安排在了华容道。
周瑜对于曹操的进攻也是紧锣密鼓安排,首先他让一队军士驾驶打着
黄盖旗帜,将装有火硝
硫易燃物的众船乘风顺水向
曹军水寨进发,各船只将近曹军水寨时在船中放火,军士跳水逃脱,火船靠岸后乘风而起,于是曹军的军寨被大火覆盖。周瑜又率领众多水军各路围剿,最终曹操在众将保护下得以逃脱。曹操一路又被
刘备各将领围追堵截,正当人困马乏到华容道时遇到了关羽。关羽原本立下了军令状,可是面对昔日的款待和恩赐,加上千里走单骑一路过关斩将杀了不少
曹操将领,内心多有不情愿。
关羽进退两难之际看,在
张辽的劝说下最终放了曹操。
《三气周瑜》
本部书共有十三回,讲了孙刘联盟在三江口
赤壁之战,打败
曹军之后,
孙权和刘备之间因为抢地盘而发生的冲突,
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
曹仁据守的
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
周瑜在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随后利用计谋成功打败曹兵,但诸葛亮趁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反与周瑜的约定,又扩大了
刘备的地盘。周瑜因此气得金疮迸裂,摔下马来。刘备的夫人去世后,孙权按照周瑜的计策,假意将妹妹
孙夫人许配给刘备,意图将刘备骗到
孙吴杀害。但
吴国太(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决定将女儿真正许配给他。周瑜计划用声色迷惑刘备,使之丧失争夺天下的雄心,但此计又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使计让刘备安然回到荆州,并设下埋伏,使
周瑜中计,周瑜因此气得再次吐血。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于是率兵攻打,但再次失败。周瑜因此生气,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临死前,他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周瑜因为过度嫉恨,于是卧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诸葛亮闻讯,前往
孙吴奔丧。诸葛亮返回之时在江边遇到了
庞统庞统,于是带回去向
刘备引荐,结果刘备嫌弃庞统长相丑陋没当回事,又碍于诸葛亮面子,于是将其安排于
耒阳市补缺,庞统终日游手好闲,
张飞前去探听叙事,庞统将所积累百日公文一会解决完毕,张飞看完大惊失色,连忙拜服,于是将庞统带到刘备处引荐。
《张松献图》
《张松献图》共十九回,讲了张飞看到庞统大才,引荐给刘备后,刘备在荆州对庞统委以重任。
益州刘璋帐下
张松因为
张鲁进犯益州的问题,被刘璋派遣前往
许都(
曹操的统治中心)寻求援助。张松携带西川地图作为礼物,前往许都说服曹操攻打
汉中市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受到曹操的冷落和轻视,因其相貌丑陋且言语无礼而不被礼遇,甚至被乱棍打出。
在归途中,张松受到
刘备的厚待,深感刘备的仁德和宽厚。张松决定将原本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献给刘备,并表达了自己愿意作为内应的意愿。刘备以张松献图为契机,制定了立足荆州、谋取西川的战略。
刘璋派
法正前往结盟刘备,后来发现
张松与刘备有勾结,于是对
益州加强防备,蜀中名将
张任把守重要隘口——涪关。刘备大军在涪关受阻不前,
庞统骑了刘备所增白色的卢马行至关前,张任误以为是刘备于是远远地让弓箭手万箭齐发,庞统死于落凤坡。
《孔明进川》
本部共计十六回,讲了
刘备率军前往蜀中,结果在涪关受阻,不仅损兵折将,还是缺了凤雏庞统,懊恼不已,于是在悲愤之余休书唤取孔明,孔明于是将荆州重任托福给了
关羽,交给关羽调联结
孙吴,北拒
曹操的战略方针,并在城外和老丈人一起设置了八卦阵以抵挡东吴来犯。孔明奉命前往救援,一路攻城破敌,
赵云跟随诸葛亮一路擒获向彪,支取新城屡建奇功。诸葛亮随着进军巴蜀之地,对沿途各城池关隘也是逐渐控制。
《义释严颜》
这部分共十四回,讲了在入川过程中,
张飞和诸葛亮兵分两路后,张飞率军到达
巴郡城下,无论张飞如何叫骂,守将
严颜就是不出战,张飞一个武将也就在这回真正开始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它假装喝醉并鞭笞降卒,并假装喝醉的情况下将夜袭严颜的计划和盘托出,还说要用降卒来祭旗,并且露出破绽让降卒逃脱,利用降卒传讯,最终将计就计捕获严颜,张飞擒获严颜后以礼相待,并晓之以大义,暗示严颜明珠暗投之意,看到如此礼遇有加,严颜归降张飞,并且说沿途的收关将领都是严颜旧部或者门徒,就不费吹灰之力,一路凯歌,所到之处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劝降守关将领开城投降。
《袭取成都》
《袭取成都》这部书共有十四回,讲述了
刘备在涪关受阻后,火速派人前往
荆州市告急孔明,孔明和
张飞兵分两路率军入川,三路大军最终经过一路坎坷会师。眼看三路大军围困,
张任也是焦急如焚,围困日久后,将士生变,自己在逃难中被擒获。刘备诸葛亮商议进军
成都市,张飞各将领为入川而整日操练兵马,两位老将军
严颜黄忠虽然都已经年迈,但是欣然领命攻取阴阳翻并全胜而归。张飞攻城拔寨遇到了勇猛异常的
马超,于是挑灯夜战。
刘备怕两军误伤,又爱惜马超将才,于是派
李恢说服了马超归降,自此蜀中名将辈出。身在
荆州市的
关羽也是严加防范不敢怠慢。
孙吴眼看
刘备各路大军都前往蜀中,于是东吴邀请关羽到东吴商讨如何抵抗
曹操,实际上是想借机除掉关羽,于是就出现了关云长单刀赴会。迫于关羽的武力,加上关羽一直拉着
鲁肃不放,直到上船,东吴的刀斧手始终没能得逞,最终关羽成功脱险。
《兵伐东川》
这一部分有十六回,讲了刘备率领各路军奇袭
成都市后,为了进一步稳定,于是派遣各路将领攻城略地,战略方向主要是东川地区,
张飞因为进川时候一路畅通无阻,文智兼备,所领兵马也是士气高涨,很快便赚开了重关城门。
黄忠虽然年迈,而且是养病在家,但是听到了
刘备要取东川的消息,带病前往成都要求上阵杀敌。诸葛亮和刘备商议激将黄忠一番后让黄忠进军
定军山。黄忠斩首定军山
曹军将领
夏侯渊,在定军山得以站稳脚跟,并且遣使向成都报捷。各将领都在战场建功立业,诸葛亮也不例外,策马出阵前寥寥数语骂死
曹操阵营司徒王朗,曹操逐渐失去对于东川的控制权。彼时,蜀中文有诸葛亮等一众智能之臣,武有五虎上将等名将辈出,可谓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从此无论是势力还是地域三分天下已经形成。
《水淹七军》
这部分共计十九回,讲了
刘备攻取巴蜀之地过程中,此时,
关羽镇守荆州,也没闲着,一边在荆州各个要塞设置烽火台,各烽火台之间遥相呼应,以防不测。
孙吴眼看上次邀请关羽到东吴欲除之却被逃脱,心有不甘,于是想拉拢关羽,东吴派遣孔明的兄长子瑜前来说媒,希望关羽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候之子。关羽以虎女岂能嫁给犬子为由拒结亲,关羽主要将进攻方向放在了
曹军。
曹军听闻关羽来攻,守将
于禁和
庞德争先出战,庞德为了证明自己忠心,摆脱故主
马超之嫌,以死立誓,力战关羽,结果二人均被关羽用水攻破,曹军逃的逃,水淹的水淹,死伤无数。
关羽得胜,在攻取安城的时候,被毒箭所伤。
华佗闻讯前往为关羽刮骨疗伤。
孙吴利用关羽在外攻城略地之际夺取荆州,从此关羽深陷重围,
麦城之战后被东吴擒获。关羽不愿归降最终被杀。
孙权为了将关羽之死嫁祸
曹操,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
曹操给关羽做成木质身躯安葬关羽。因为看到关羽头的时候,关羽的眼睛突然睁开,曹操从此卧病不起,最终郁郁而终;关羽死后不久
吕蒙也走向人生终点。
刘备听闻关羽死于孙权之手,厉兵秣马,准备复仇,
张飞更是加紧备战,结果因为鞭笞士卒被手下暗杀。
角色介绍
曹魏角色
曹操
曹操拥有北方的大片政权割据,早在孙权和刘备之前就已经站稳脚跟,但是,他却对整个天下虎视眈眈。为了夺取更多底盘,曹操很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他礼贤下士,招揽了无数文臣武将,帐下文有
荀彧等一大帮谋臣,武有
张辽、
徐晃等武将誓死追随,更有汉朝天子在身边,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知道
关羽勇冠三军,更是文武兼备难得的将才。当他得知
刘备关羽走散,就想尽办法俘获关羽,对其礼遇有加;不但表奏天子封为汉寿亭侯,还将名马相赠;这惹得其他将领都心生嫉妒。
曹操得知刘备退守荆襄之地,而自己又早有统一南北之意,曹刘之战不可避免。曹操与刘备交战,最终被刘备的结盟
孙权化解。三江口赤壁折兵之后,曹操不轻易南下。既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进攻很容易引起孙刘联盟,又想等待时机,结果他没等到机会,反而在东川连连失利。最终不得不退出东川,紧守中原之地,在壮志未酬中离开人世。
郭嘉
郭嘉,字奉孝,深谙韬略,智谋超群。郭嘉在
曹操与
袁绍决战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每当曹操有问题迟疑不决之际,便会问及郭嘉。郭嘉都能够从根本上分析问题,可惜北方初定,郭嘉英年早逝,曹操为此也甚为惋惜,以至于曹操赤壁败北时感叹:若有奉孝在世,老夫何以有此惨败。
荀彧
荀彧是
颍川人,他们家便是颍川荀家,据传是
荀子之后。他们家在
东汉可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荀彧的祖父
荀淑被称为“神君”,光听这名号就知道其江湖地位之高。荀彧的父辈八人被誉为“荀氏八龙”,誉满神州。其
荀爽更是一度官至
司空、位列三公。可以说,荀彧的家庭背景虽然没有
袁绍家“四世三公”那么硬扎,但在当时也绝对是顶级豪门的存在。荀彧很早就在
曹操帐下效力,为曹操不可多得的谋士。
张辽
张辽、字文远,为曹操手下猛将之一,重情重义。关羽和
刘备走散,因为曹操知道关羽和张辽关系要好,于是派遣张辽前去说服
关羽归顺
曹军。刘备屯兵荆襄之地,曹操派张辽攻取新野,虽然未能战胜刘备,但是最终大军进驻新野。张辽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曹操败走华容道之际,也是张辽劝说关羽放过曹操,最终曹操等众人才得以脱离虎口。三国形成之后,张辽一直镇守
合肥市,抵御
孙吴来犯。
徐晃
徐晃,字公明,
河东郡杨县人。徐晃与关羽虽是老乡,但两人境遇大不相同。徐晃出身官宦之家,曾担任河东郡的郡吏,是个真正的士族。后因讨伐贼寇有功,被提拔为骑都尉,正式步入仕途。
曹军和
刘璋在
蜀汉对峙,徐晃在腾龙山乘夜劫刘璋大营,刘璋告急求救
刘备。徐晃素来与关于要好,重情重义,
曹操不仅器重,而且特别尊重。每到阵前,徐晃都从来不把自己当做将领,身先士卒。
蜀汉角色
刘备
刘备,字玄德,与关羽走散后,一路坎坷,也在随时打听二弟下落,最终和
关羽合并一处,此时有
赵云归复,刘关张重新走到了一起。刘备没有落脚点,于是借用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去依附
刘表,刘表也是看到刘备同宗,热情款待。刘备在荆襄之地逐渐形成气候。特别是在得道
司马徽司马徽指点之后,刘备明白自己
武强县文弱的特点,从思想上改变。于是
刘备开始寻求治国能臣。最终才有了三顾茅庐。刘备本身礼贤下士,号称仁义之主,对归复自己的诸葛亮委以重任,逐渐走向壮大。张松献图后,刘备定下了入驻巴蜀,而后夺取
成都市,取东川的战略。原本一切顺利,但是随着
关羽被杀,自己受到了很大影响。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出生南阳隆中。经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投靠刘备,成为刘备最器重的文臣。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初出茅庐便以弱势兵力打败前来进犯的
曹军——火烧新野,从此在
刘备军中立威。他促成了孙刘联盟,北拒
曹操的战略构想。《三国》评话中的诸葛亮能掐会算,他利用
草船借箭解决了孙刘联军
箭镞匮乏的问题,同时让自己逃脱了
周瑜的算计。在周瑜为了东南风而发愁的时候,他登坛作法借来了东南风,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结合实际情况为刘备抢占了荆襄之地的大片领土。入驻巴蜀后,他更是文治武功一起抓,从地域各方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先生,和诸葛亮齐名,他的一开始出现原本是投靠
孙吴,结果
孙权看到他相貌丑陋没有用他,同时也遭到了周瑜的排挤,周瑜利用蒋干将庞统送到
曹操营帐,他给曹操提出连锁船的构想,后来周瑜被气死,孔明前来祭奠,跟随孔明前往投奔
刘备。刘备一开始也看走眼了,将他安排在了
耒阳市补缺,直到
张飞发现庞统很有才干,于是带庞统见刘备才有了用武之地。庞统也是用尽奇谋,最终连命都丢在了落凤坡。
关羽
关羽,字云长,义字当先,和刘备走散后投靠曹操,一边等候刘备消息,一边报曹操知遇之恩,斩颜良,诛文丑。听闻刘备消息后,关羽星夜前往,带领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和刘备相遇,从此欠了
曹操很大人情。刘备退居荆襄,后来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关羽一直镇守荆州。
刘备入驻巴蜀后,关羽和曹军对峙,又要防着东吴,就在关羽打败
曹军节节胜利之时,自己的大后方荆州失手了,关羽
麦城之战被
孙吴擒获而后被杀。
张飞
张飞,字翼德,生性豪爽,重情重义,和刘备关羽走散后,自己也在一直打听他们下落,后来听到关羽投奔曹操,一直很气愤,以至于重新见到
关羽后差点打起来。后来,张飞和诸葛亮分兵入川。张飞在入川途中巧计活捉
严颜并说服其归顺,使得一路望风而降。因为关羽被杀,张飞急于报仇,加上平时有鞭笞士卒的习惯,被手下人在睡梦中所杀。
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一杆
长枪犹如观鱼赏花,在刘关张重聚之际也归顺
刘备,后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当阳长坂坡赵云以命救幼主
刘禅,入
曹军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孙刘结姻,一路追随刘备左后,受到
吴国太赏识,
孙夫人因为听到
孙权来信说国太病危,于是带着阿斗前往
孙吴,在船上也是赵云跳船夺取阿斗。赵云在刘备入驻巴蜀后更是屡建奇功。
马超
马超,字孟起,父亲
马腾,原出生
武威郡,后来投奔
张鲁,刘备入川后附属刘备,成为蜀中五虎上将之一。
孙吴角色
周瑜
周瑜,字公瑾,为东吴大都督,掌管东吴水陆三军,评话《三国》中的周瑜嫉妒心很强,孙刘联盟后,用蒋干盗书除掉了
曹操帐下熟知水军的两位得力干将
张允和蔡冒。周瑜对诸葛亮心生嫉妒,对其屡屡加害。随着军中各种工作完备,周瑜和
黄盖用苦肉计将十几艘火船送往
曹军水寨,让曹操的船只和八十万大军葬身火海。随着曹操败退,
刘备和
孙吴的矛盾日益尖锐,周瑜在看到诸葛亮轻松获取荆襄之地后不由得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最后郁郁而终。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为人心地善良,很有大局观。
刘表去世,鲁肃以吊丧为名前去探听虚实,实际上在打荆州的主意,也在看刘备对待曹军来犯的态度,促成了孙刘联盟。鲁肃帮助诸葛亮找来了附带足够草把子和军士的船只,最终让诸葛亮得以借来曹军的十万支箭,
周瑜死后,鲁肃任东吴大都督,一直为了荆州之地而替东吴奔波,但是最后未能如愿。
吕蒙
吕蒙,字子明,文武兼备,鲁肃去世后,东吴大都督,他促使
孙吴从
关羽手里夺回了荆州,但是不久后自己也命丧黄泉。
黄盖
黄盖,字公覆,对于东吴,对于东吴孙氏忠心耿耿,和周瑜用苦肉计诈降曹军,助力东吴在赤壁大败
曹军。
群雄
袁绍
袁绍,字
本初,原本是官宦世家,形成了最初和
曹操能够直接抗衡的
河北省地区割据,兵精粮足,但是因为自己不会用人,优柔寡断,错失了很多机会。
刘备和关羽走散时,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投靠曹操。彼时,关羽为了报曹操知遇之恩,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有人告诉袁绍斩杀颜良文丑的是关羽,要求杀了刘备,但是袁绍被刘备几句话就说服了,并且还相信
关羽回来投靠自己。最终刘备从袁绍手中逃脱。后来经过了
官渡之战,曹操彻底打败袁绍占据北方大片领土。
袁绍随着败走也走向了人生终点。
刘表
刘表,字景升,和刘备一样都是汉室宗亲,但是刘表一开始有底盘,占据荆州这一个大家都想去抢的战略要地,只是自己有心无力,原本想借用刘备壮大自己,没想到自己不久便死去,而且死后几个儿子陷入内斗,最终荆州易主。
刘璋
刘璋,字季玉,领益州牧,占据巴蜀,沃野千里。刘璋自己占据地理优势,帐下也是张松和
张任等众多谋臣良将,可是自己守不住,在
徐晃兵围腾龙山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宗
刘备,想借用刘备辅佐自己,击退曹军,后来刘备入驻巴蜀,自己从一方诸侯沦落到普通人。
张鲁
张鲁,字公祺,
东汉末年割据
汉中市一带的军阀,祖父和父亲去世后。张鲁继续在汉中、巴西(今
阆中市)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为“师君”。通过其母与
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并被任命为督义
司马。在刘焉授意下,截断斜谷道,杀害朝廷使者。占据汉中后,杀
张修,夺其兵众,割据汉中近三十年。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由于没有尊奉顺从
刘璋,双方成为仇敌。刘璋多次派兵攻打张鲁,但多次被张鲁所破。后来张鲁投降
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作品赏析
特有的创作思路
张国良有长达40多年的书坛实践,他的表演不拘师泥,有清晰的书路,具有生动的语言、精巧细腻的关子组织、鲜明的角色与开打形体的塑造、准确的评点和衬托等长处,同样,在艺术表演中,张国良也努力进行了实践与创造,他在手面表演(起脚色)与口技表达上,充分发挥苏州评话之特点,借鉴
京剧与其他书目的长处,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了进一步的提高,注重从心理上刻画人物。同时,他尊重历史与自然,科学地编排书情,使全书脉络更清晰,书情更曲折,人物性格更鲜明。
张国良的
苏州市评话《三国》以这一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为基础,并作了丰富和发展,对正史作了许多加工,使人物、情节更为生动曲折,描述更为细致,加强了文学性和艺术性。苏州评话继承了演义的特色,既保留其历史性,又作了更符合群众欣赏需求的演绎、丰富和加工。
立足细节刻画
草船借箭的描绘
《三国》的立足点主要是放在细节的刻画上,比如“草船借箭”,在演义里不过几页带过,但到苏州评话里则是用了整整二回目的书来介绍的。其中还安排了
司马懿父子追击诸葛孔明的坐船,
司马昭跳上诸葛亮的船艄。结果却由于这船艄是诸葛亮事先叫水手锯下后再用钉子钉上去的,无法承重而落水的情节,为日后诸葛亮初出祁山摆出“空城计”时,司马懿逡巡不前唯恐再中诡计留下了伏笔。评话却敷衍不少情节,增加了诸葛亮登台拜将接受剑印。
张飞故意不去在城里酗酒,诸葛亮点名时张飞三卯不到,醉酒而来又将辕门推倒还辱骂孔明。
赵云的刻画
赵子龙智擒张飞,诸葛亮按军法要斩张飞,
刘备讨情求免,张飞一怒负气出走等等,说出整整两回书来。又如赵子龙单骑救主,小说只有半回书约三千字左右,评话则说七回书约十四万字。其中不但安排了赵云与同门师兄“北地枪王”
张绣的单挑情节,还敷衍了与故事并无太大关系的番将赛猿精的情节。
赛猿精此人来自东北,使用
独脚铜人,在
长坂坡之战时,赛猿精初遇赵云,结果一中落马朝阳枪,失败后他辗转逃往东川,在机缘巧合之下,救了刘备,被刘备收录为将。
赵云进川后,赛猿精和赵云再次交手,结果二中落马朝阳枪,于是心服口服,最后却被
张任的月牙枪第三枪挑死。就武将和武将之间的比斗来看,
苏州市评话《三国》要比小说中的“战几个回合”、“某某一枪刺某某于马下”之类及北方评书都精彩的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苏州评话是以细节来吸引人,以细取胜的,“细”由此成为评话《三国》最大的一个特点。
语言多元化运用
多元的语言艺术
苏州评话《三国》中的语言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大体而言,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评话的基本叙述语言与人物的心理活动,是
苏州话,并且以其保持“尖团(金jin不等于精zin)”与平翘舌(“众zong”不等于“种zhong”)的区别而并视作最为“正宗”的苏州闲话。第二种,主要角色的口头语言则采用了所谓的“中州韵”,也就是过去江南流行的“蓝青官话”,所谓“蓝青”,来自旧时江南士绅迎接客人,通常以“来,请(坐)”开头,故而讹传为“蓝青”。
这种口音其实与弹词及
越剧、锡剧之中的唱腔大同小异(
沪剧例外,唱腔反而乡土)。至于《三国》评话中的下层人物(如士卒)与丑角的口头语言,所采用的则是苏州腔的北方话口语。它与第二个系统的区别不是地域性的。并不是说,南方的人物就说“
中原地区韵”而北方的人物说北方话,譬如
赵云是正宗的北人,但
苏州市评话里的“常山赵子龙”从来就是说的“中州韵”,而背主求荣的
蔡瑁、张允以及假投降
孙吴的
蔡中、
蔡和兄弟,虽然都是南方的荆州人,一开口却都是北方话。这里其实是在利用不同的“语言声望(language prestige)”体现不一样的角色定位。
多元的人物和故事
苏州评话《三国》正是综合运用这多种语言方式,突出描述诸葛亮的智慧,并生动刻画了
刘备、
关羽、
张飞、赵云、
曹操、
周瑜、
鲁肃等三国风云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按照人物的性格逻辑发展故事情节,生发出了许多精彩回目。相传,
清代的评话艺人
陈汉章在苏州玄妙观附近书场说《三国》中的
博望坡遗址时,其掌号,击鼓,马蹄声,马嘶叫声,都很逼真,使人如临其境,软糯
吴语之中却有雷霆万钧之力,恰有江苏巡抚(清代
苏州市为
江苏省会)坐轿经过书场附近,竟然受惊跌倒。
重要版本
许文安版《三国》
根据
唐耿良《我说评话〈三国〉的杂感》记载:现在所知最早演说评话《三国》的是陈汉章。一传其子陈鲁卿,再传至
同光年间的朱春华。朱春华未授徒而英年早逝,致使苏州光裕社说《三国》的艺人断档。许文安原来是说弹词《描金凤》的,每天去露天书场偷学《三国》,成为朱春华再传的私淑弟子,后来,许文安在码头上演出时,《三国》的生意要超出《描金凤》。许文安又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最著名的是
黄兆麟,他起角色有造诣,气魄很大,还有就是唐再良,他说表亲切娓娓动听。这两位说《三国》又收了不少徒弟,使评话《三国》呈现兴旺局面。此后,许文安又根据史书和小说,编了
孙吴十计、
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等回目,逐渐形成了前《三国》。
许文安擅长说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颇有特色,很受听众欢迎。其在壮年时说《
长坂坡》《当阳道》
张飞横矛立桥时,神态活现,而一声吼叫,其声能震传书场之外,有“活张飞”之称。到了清末民初,许文安又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最著名的是名家
黄兆麟和唐再良,使评话《三国》呈现兴旺局面,正是
许文安承上启下,才使几乎失传的《三国》得以存续。
唐再良版《三国》
唐再良(1887—1953),著名评话演员,为清末响档许文安的大弟子,代表书目为长篇评话《三国》。唐再良早年对《
三国演义》小说有精深的研读,熟悉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状况,故而说书虽以平说为主,但能娓娓道来、绘声绘色,尤其擅长刻画
刘备的雍容大度,故有“活刘备”之称,此外也能将
鲁肃细致入微般描摹出来。
黄兆麟版《三国》
黄兆麟的父亲
黄永年,以说《五义图》《绿牡丹》出名,其起角色向来有名。兆麟向父亲学起角色,向
许文安学书路,两美俱并,遂一上台即成响档。黄兆麟与何授良曾在同一乡镇码头或在苏做敌档时亦各有千秋,听众相当。黄兆麟于1900年左右拜许文安为师,学习评话《三国》。
黄兆麟的角色,
何绶良的书路,各有特长。唐再良、周镛江二人俱为许文安学生,营业均佳,唐再良后授徒
唐耿良(同姓不同宗)和顾又良,亦都成名。
黄兆麟一生,就收了张国良的父亲
张玉书一人为徒,张玉书授子张国良,现父子二人仍说《三国》,艺均不弱。熊传系统的《三国》,由何绶良、汪似云直至陆效良为止。
黄兆麟登台之后,感到《三国》的开卷书比较松散、沉闷,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听众。于是,就改从“屯土山约法三章”开始,将前面几回书中有用的情节分别插于后书内,直至潼关战马超结束。使书情更加紧凑、精炼,更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表演艺术特佳,尤其善脚色、手面和表情开打,台风稳重,衷气充沛,动作豁达,八技精湛,风格与众迥异,面貌焕烯一新,被誉为“活
赵云”之称。他独特的书路和表演,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黄派《三国》。
张玉书版《三国》
张玉书(1904—1968)评话演员,
苏州市人。十四岁从
黄兆麟学《三国》,后向
何绶良学艺。
张玉书擅编书,从二十一岁开始编说《三国》的后段。他的《三国》可以连续演出一年。他将《三国》传给儿子
张国良和侄子
张翼良。
张玉书师从黄兆麟,并在其学艺的基础上,博采广纳,兼收并蓄,苦心琢磨,发愤图强。他在听吴寿良的《三国》数月,得益匪浅。吴寿良与黄兆麟是师弟兄,他俩各成一派,吴是“滑口”,善风趣笑谑,常以引人一噱来挑松书情。张玉书吸取两家之长,融会贯通,化为已有。张玉书还认真听了周荣刚、郭少梅等人的“三国”,并翻阅了有关“三国”的书籍,和广泛搜集有关三国的民间传说。还参阅了“三国”之外的书籍,例如
东周、两汉、水浒等,从中汲取和借鉴有用的东西到“三国”中来。
张玉书边创作边修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评话中所特有的一百回西川书,接着又创作了东川书、荆州书、
夷陵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后《三国》书。
张玉书的《三国》对武*器的式样、重量、名称、装饰等方面很细致。同样是刀枪,要分出其不同之外;武*器有了区别,刀法、枪法也就随之有所变化。张玉书还在刀头、刀盘、刀背、刀杆、刀钻、枪尖、留情结、枪杆等东西上想花样,从而创造新的战法,甚至使枪上的红缨也发挥作用。
唐耿良版《三国》
唐耿良(1921--2009年)著名评话演员。江苏苏州人。12岁从唐再良学习评话《三国》,13岁起开始演出。1951年参加
上海市人民评弹团。积极从事评弹的改进工作,对《三国》的整理加工工作出了贡献。曾担任上海评弹团副团长,
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唐耿良师从唐再良口传给他的脚本是“三把火”:即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赤壁之战,相当于《
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九回“博望
军师初用兵”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道”的十二个回目。这“三把火”开始于诸葛亮出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刘备兵不满千,
曹操雄师百万,实力相差悬殊。诸葛亮身处外有强敌,内有
张飞不服的困境,他指挥若定,辅佐刘备逐渐摆脱困境转危为安。
“三把火”的时间跨度只有半年,故事集中完整。后来内容逐步扩展,最终形成了一百回的评话《三国》,主要内容包括赠马、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三顾茅庐、
博望坡之战、火烧新野、三搜
卧龙岗、
长坂坡之战、东吴十条计、
赤壁之战。从曹操向关羽赠马始,至火烧赤壁
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为止,恰成前后呼应。
作品影响
评话《三国》经过几代人的发奋努力,富有民间
口头文学的艺术特色,才成为书坛上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和同行内家们称赞的书目,因此就更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更易广泛流传。这部书不但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并且在历史、政治、军事、外交、文学等方面。本书前十四卷作者已经编辑出书,后六卷因为脑疾现已失传,可谓是评话史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同样也是评话资源和听众欣赏的一个不可估计的损失。
作品评价
张国良在几十年的书坛艺术实践中,刻苦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擅长说表,书路清晰,语言生动,善于组织关子;安排开打,起脚色,评点与衬托等艺术处理也能运用得当。他着重于角色内心世界的刻划,而不是仅仅偏重于角色噪音的变化和外形动作的模仿;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表述,表现了角色感情的发展。因此,他起的角色都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给予听众强烈鲜明的深刻印象。他主演的《三国》,说表清,台风稳,中气足,人物刻画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被评弹界听众誉为“三国王”。(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三国》读之,可以领略到这部称为苏州评话“大王”的传统书目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古典小说《
三国演义》其基础原也是说书人的话本,而苏州评话《三国》又以这一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为基础,作了丰富和发展。原著排比史实(清
章学诚说它“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不失是一部严正的历史小说,但又对正史作了许多加工,是演义中的杰作。它显示了苏州评话艺人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而这些素养和造诣实是建筑于人文荟萃的古城苏州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曲蓼评论家,评弹理论家吴宗锡在《吴宗锡评弹文集 上》)
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