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字绍起,原名杨敬堂,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著名将领,开国上将。
1928年2月杨得志投身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初任师部通讯员,后被编入第四军特务营三连当战士,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起,杨得志开始随部参与反“围剿”,期间升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营长。
长征开始后,杨得志作为
红一团先导为中央纵队开辟道路并作掩护,先后在突破乌江天险,
强渡大渡河等作战中率部参战。
中国工农红军达到
陕北地区后,杨得志于1936年2月任“西方野战军”第二师师长,进行西征战役。全面抗战爆发后,杨得志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率部作为主攻参与了
平型关大捷,取得了平型关大捷。1938年,杨得志成为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赴冀鲁豫边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参与指挥了
邯郸战役和
平津战役等,1949年杨得志奉命西进,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率部解放了兰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杨得志以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身份率军入朝,第五次战役后被中央任命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指导
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杨得志曾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积极开展军事工作。1979年1月,杨得志飞往昆明指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因病只得提前回北京治疗。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得志先后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 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
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国旗勋章,一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等。杨得志著有《挥戈马上》《为了和平》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曾评价杨得志:“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于
湖南省醴陵市南阳桥乡(今属
株洲市渌口区)三望冲村的漏塘坡。家境贫困,父亲杨远逵是个穷铁匠,打铁便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杨得志从小聪明好学,勤奋懂事。9岁时曾读过两年
私塾。受南北两军战争影响,杨得志家两间茅屋被掀倒,母亲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全家只能搬到早禾冲村金盆山租茅屋居住。
为养家糊口,杨得志便给别人家放牛,农闲时还要上山砍柴。每月只有两吊钱交给父亲补贴家用,但一家人仍为温饱犯愁。杨得志决心出去闯闯,兴许闯出一条活路来。
1925年2月春节刚过,经姐夫介绍,杨得志和哥哥杨海堂前往
安源煤矿做工。受黑心外国人压迫,兄弟两人煤山爬,煤车滚,一天只挣两角钱。工人与洋人起冲突后,两兄弟决定回家。而后,杨得志在
南洲镇清水塘村江坡里刘振海家做了一段长工后,又跟随哥哥去衡阳修公路。
投身军旅
1927年夏,共产党
南昌起义消息传遍
湘江两岸。杨得志得知这支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便油生敬佩之情。1928年2月4日,
中国工农革命军占领了郴县。工地老板工头纷纷逃走,工友们商量不如去投革命军。杨海堂便给敬堂改名为得志。第二日,杨得志便随着工人们报名参加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师,被分配在师部当通讯员。
红军时期
会师井冈山
1928年5月4日,毛泽东宣布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杨得志被编入第四军特务营三连,在三连三排七班当战士。6月23日,杨得志所在特务营随朱德、陈毅指挥的部队参加七溪岭、
龙源口战斗,成功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乘胜第三次占领永新县城,取得了“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
江西省两只羊”的巨大胜利,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在此期间,朱德、陈毅决定按预定计划返回永新和第三十一团共同作战。但随军行动的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附和第二十九团官兵欲回家乡,向湘南冒进。7月24日,朱德率特务营和第二十八团行至郴县城东五公里处与
中国国民党两团打了起来,随后中午时分进入郴县。杨得志所在特务营奉命在重要地方设岗。当天黄昏,埋伏在城北的国民党军四个团突袭,杨得志随大部队撤离。撤离后部队清查人数时,杨得志不见哥哥杨海堂,便明白哥哥很可能出事了。。“
八月失败”后
中国工农红军重回
井冈山市时,当初和杨得志一起投军的工人只剩杨得志一人。
1928年9月13日,杨得志跟随部队在占领遂川城战斗中作战勇敢,受到连队党支部的重视。杨得志对共产党有了更多的认识,向往成为共产党员。10月底,在同班梁同志的介绍下,杨得志加入共产党,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
参与反“围剿”
红军的壮大和根据地的扩展,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1929年1月1日,国民党决定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1月14日,
中国工农红军部队采取游击战术,向赣南进军,于22日攻占大余县城。两天后,国民党军向大于发起进攻。杨得志所在第二十八团三营十一连据守在城东北,国民党军火力强大,十一连只得撤离。杨得志最后一个撤离阵地,用米袋子迷惑了国民党兵,成功追上部队。杨得志随部队向梅岭关东北转移,在1929年春节前夕,杨得志所在的第二十八团回到了江西会昌、瑞金地区。部队转移到大柏地以南,埋伏
刘士毅部队,打了进入赣南闽西以来第一个胜仗。
1930年9月,杨得志成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部通信警卫排排长兼士兵委员会主席。10月
中国国民党组织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1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完成战略转移,红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主力做好了反攻准备。杨得志带领警卫排随第十一师师部前往指定地域埋伏但未能打成。12月18日晚,杨得志所在部队接到出发命令,于29日转移到
黄陂区西面隐蔽集结。第二天,
中国工农红军与
张辉瓒部队展开激战,红军第一次反“围剿”龙岗首战告捷。不久后,杨得志成为第十一师师部特务连连长。5月,与国民党军在观音崖激战,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
1931年6月,杨得志奉命将连队改成炮兵连,担任炮兵连连长,带领全连学习打炮技术。这时,国民党军开始了第三次“围剿”,红军决定向赣南后方退却集中,杨得志带领炮兵连抬着
大炮和炮弹,不停地行军转移。8月11日,杨得志的炮兵连接到任务,赶往黄陂以南的一个山梁由军团统一指挥。这是第十一师第一个炮兵连第一次参加战斗。9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2年初,杨得志调往红十五军第四十五师任管理科长,随后3月份,杨得志担任第九十三团团长,不久后参加了毛泽东指挥的
漳州战役,取得胜利。8月初,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调整部分编制,杨得志任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团长,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了
乐安县、宜黄战役。1933年国民党军开始了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2月,红一方面军第九十三团编为红三军第七师第二十团,杨得志担任第二十团团长。27日,杨得志奉命率第二十团同第二十一团并肩作战,埋伏在蛟湖阵地。战斗一直进行得十分激烈,天黑时,
中国国民党残军撤退进入了蛟湖。第二十团和师部的联系完全中断,杨得志命令继续打下去。杨得志听取孟庆三的意见,派人侦查后,抓住了拂晓前的有利时机,全歼国民党军逃兵。黄陂之战,是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1933年3月22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下达进攻
乐安县的命令,杨得志率团参加攻打乐安的战斗。国民党
军用步枪,
机关枪,
迫击炮,
手榴弹等组成许多火力点,火力十足,杨得志左手腕不幸被子弹击中负伤。
1933年6月,由于战斗减员,第二十团缩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杨得志任第二营营长。8月1日,红一、红五军团在乐安藤田召开授旗、授奖大会,杨得志荣获中革军委首次颁发的一枚三级
红星奖章。
1933年9月,
中国工农红军由于“左”倾冒进主义军事战略方针的推行,反“围剿”作战接连失败。1934年初,杨得志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2月9日傍晚,杨得志接到命令:抢在敌军前面占领并守住三岬嶂。杨得志率军赶往三岬嶂,在三岬嶂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天亮后,
中国国民党军用飞机轰炸,同时配合炮击。部队隐蔽在工事里待机,轰炸结束后,国民党军步兵开始行动,红军战士利用修建的工事和新炸出来的弹坑,打退了国民党的轮番进攻,最终将国民党军第九十四师全线击溃。
参与长征
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军事战略指导错误,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6日,杨得志率
红一团担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先导,为中央纵队开辟道路并作掩护。10月21日,杨得志和
黎林率红一团在
新田县与国民党粤军余汉谋部接火。战斗打响后,
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凭借迅猛的激战,迅速的动作,成功歼敌600余人,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
突破乌江天险
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后,采纳毛泽东关于向
贵州省前进的主张,于1935年
元旦前夕,一举攻克
乌江边上的
余庆县城。1935年1月2日,杨得志奉命率红一团赶到乌江龙溪渡口。任务是打垮对岸的国民党军,并解决渡河方式和器材,为大部队渡江做好准备。杨得志找到老乡了解情况后,决定扎竹排强渡。杨得志从前卫第一营中挑选八名水性好的同志,天黑后试渡,但失败了。杨得志把继续试渡的任务交给孙继先,挑选出十名战士,渡河成功。杨得志接到渡河成功的信号后,带部队坐竹排过河,突破了乌江天险,组织部队攻山,占领了国民党军的全部阵地。
进军黔滇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在毛泽东的指挥下,
中国工农红军二占
遵义市。杨得志奉命率前锋红一团直逼贵阳城郊。4月27日,杨得志部队抵达
嵩明县,全歼守敌。
红一团继续北进,于5月7日赶到
皎平渡镇渡口,乘船渡过
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继续北上,越过
大渡河,夺取
西昌市,在川西北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和。5月20日,红一团和一个工兵排加上萧华的一个工作队和无线电台,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向大凉山西部彝族区进军,进行战略侦察,为红军北上开路。
5月24日,杨得志率红一团抵达安顺场外的一个小村庄,需尽快想办法渡过大渡河。杨得志和
黎林通过老乡了解
安顺场的情况后便奉命组织部队连夜强渡大渡河。在刘伯承、聂荣臻的命令下,杨得志率第一营夺取安顺场,缴获一条船。25日,挑选出来的17位战士率先渡河,杨得志命炮兵连将
迫击炮和重机枪布置在山头阵地,掩护战士过河。渡船靠岸后,9位勇士集中火力,迅速占领了渡口工事,为第二船的战友杀开了一条通道。在
中国工农红军猛烈火力掩护下,国民党军溃不成军,
红一团迅速控制了河对岸的渡口阵地,杨得志乘第三条船过河,部队在下游又缴获两只渡船交给了后续部队,红军成功渡过了
大渡河。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6月8日,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准备翻越夹金山。杨得志和
黎林立即向部队提出要求:多穿些衣物,设法多买些酒、辣椒等抗寒物品等。红一团前进到雪山脚下一个村落露营,杨得志把夹被先给黎林盖,自己到连队看望战士,下半夜再回来睡觉。12日,红一团准备爬过雪山,雪地白茫茫一片,深浅莫测,加上缺氧,部队行走困难。杨得志同战士互相搀扶,成功翻过了雪山。
8月23日,杨得志率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担任前卫,进入大草地。多年
禾本科杂草沉积腐烂,空中气味令人窒息。每日天气多变,还有会被泥坑吞没的危险。
红一团快走出草地时,接到命令掩护军委
纵队前进,放慢行军速度。途中因
瘴气中毒一营有一个班全部牺牲。8月27日,杨得志率红一团随
中国工农红军大部队越过大草地,继续北上,于9月18日抵达甘肃
哈达铺。
内战后期
1935年11月3日,杨得志任第一军团直属第一团团长。面对
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决心在
直罗镇打歼灭战。11月20日下午,杨得志接到任务:待命出击,直攻直罗镇。21日,红一团攻入直罗镇,同国民党军展开厮杀,将国民党军牛元峰第一零九师的一个团全部歼灭。至11月26日,红一方面军直罗镇战役大胜,彻底粉碎了
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936年1月14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以直属第一团、第十三团为基础,加上新组建的第三团,重建第一师,杨得志为副师长。2月20日,第一师强渡
黄河,占领
三交镇、
留誉镇。26日,第一师攻占了关上村。此后,
中国工农红军分兵三路,攻打
山西省。经过75天的东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把抗日大旗插到了黄河以东。为巩固和扩大
西北抗日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改称“
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杨得志作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师长,率第二师向西前进,在
曲子镇活捉冶成章。7月底,杨得志率第二师随野战军主力集结在豫旺地区修整,西征战役结束。
红军
长征结束后,主力逐次转移至
环县,决定在山城堡打一场歼灭战。杨得志第二师的任务是协同红十五军团部队向山城堡西北方向迂回进攻,截断国民党军退路。11月21日下午,
山城堡战役发起。杨得志参与指挥作战。山城堡战役,歼灭胡宗南右路第七十八师一个多旅,击溃胡宗南左路第一师第一旅。
抗战时期
参与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杨得志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团长。9月2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在晋
东北地区活动。9月下旬,日军向
太原市方向推进,第一一五师疾驰
华北地区前线。
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向第一一五师下达向平型关开进的命令,第
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作为主攻。25日,杨得志率领的第六八五团在十里长沟埋伏,待第六八六团打响战斗后,想进入伏击圈的日军冲击,相互配合,夹击日军。日军进入山沟后,师部
信号弹腾空而起,杨得志命令全体冲锋,抢占制高点,靠近敌人厮杀。激战一直持续到中午,进入伏击圈内的1000多日军官兵被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获得全胜。
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杨得志成为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9月,杨得志率部奔赴冀鲁豫边区,同第六八九团会合。部队刚会和,杨得志就指挥漳南兵团肃清平汉路东,
漳河以南和
卫河两岸的
伪军和土顽势力,建立了
安阳市,
汤阴县,
内黄县等县的抗日政权,开辟了一大片根据地。
1939年2月中,杨得志奉命到冀鲁豫扩大部队,待命回
山西省。杨得志来到鲁西南地区后,首先做的是争取群众支持的工作。在攻克
曹县、
定陶区后,成功取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1939年冬,杨得志接到
电报,中央军委命他们在冀鲁豫广泛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巩固抗日根据地。杨得志通过打汉奸,帮助解决冀鲁豫支队吃饭穿衣问题,部队热情高涨。
1943年9月下旬日军对冀鲁豫根据地发动了“秋季大扫荡”。杨得志,黄敬多次探讨研究作战方案,最终决定集中兵力,袭取八公桥。11月上旬,杨得志采取声东击西战略,假装攻打
刘本功部,而后侧攻两门镇。11月14日,两门镇战斗十分顺利,杨得志下命:直攻八公桥。16日,杨得志命第七、第八团攻城,助攻部队严密包围镇子。敌军来不及应对,
中国工农红军部队打得十分顺利,成功攻占了八公桥。
与此同时,中央命杨得志年底或正月初来
延安市。1944年1月31日,杨得志率部队前往延安,于4月23日到达
陕西省甘泉地区,担负保卫延安和春耕生产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
参与邯郸战役
1945年9月以来,
重庆谈判处于僵持局面,国民党军大肆向各解放区推进。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各解放区相继发起上党、绥远、等战役。
蒋介石在协定墨迹未干之际,就派30万兵力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首要目标夺取
邯郸市。
10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军区主力部队依次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杨得志任第一纵队司令员。10月20日后,杨得志得到命令:第一纵队要在
漳河以北邯郸以南顶住北犯之敌。第一纵队主力组织防御,坚决阻止国民党军进入邯郸,为后续纵队组织包围争取时间。随后,国民党军直扑工事还未筑好的崔曲,突破了崔曲防线。26日晚,杨得志命令攻击成功夺回崔曲,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对包围的国民党敌军发起全面攻击。31日晚杨得志指挥第一、第二纵队攻击
马法五部,战至11月1日黄昏,除少数漏网外,绝大部分国民党军被歼灭,马法五被第三旅活捉。
邯郸战役取胜,粉碎了
蒋介石妄想打通平汉路,分割解放区的企图,掩护了解放区部队向
东北地区进军及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
参与清风店战役
保北战役顺利进行时,杨得志等接到毛泽东指示,在
永定河以北进行一个战役。1947年9月14日,蒋介石减少了华北战场的兵力,杨得志研究了敌情变化,决定在
保定市以北实行中间突破。
10月13日下午,杨得志命第二纵队开始攻击
徐水区,第二日二纵连克徐水南北两关,逼近城垣。国民党五师向保定靠近,杨得志指挥第二、三、四
纵队攻击,但打援进行的并不顺利。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率主力赴保北战场,杨得志等决定,停止西进,掉头向南,歼灭罗历戎。杨得志商定在
清风店镇地区围歼罗历戎,18日晚,杨得志命曾思玉率部与第二纵队第六旅、第三纵队第九旅合围歼敌。直至22日,杨得志一声令下,发起最后的总攻,活捉罗历戎等十几名将校军官,全歼国民党第三军。
参与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中旬,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12月6日,杨得志听从毛泽东急令,率第二兵团赶到大洋河南岸组织过河。7日,毛泽东发出严令,命杨、罗、耿阻止敌军东逃,杨得志等接到命令后节节抗击,至7日晚将国民党第三十五军阻滞于新保安,采取长围久困待命攻击方针。12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指挥第二兵团首先发起对新保安的攻击。22日,杨得志电话命令:总攻开始。在第二兵团猛烈火力的攻击下,经过11个小时激战,第二兵团全部占领新保安,取得
平津战役首战的胜利。
新保安镇解放不久后,
张家口市也被攻克。
1949年1月15日,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第三、第四、第八纵队依次改称第六十三、第六十四 第六十五军,隶属第十九兵团。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参与太原战役
1949年1月24日,杨得志接到“向
太原市开进”的命令。3月17日,中央军委做出决定成立太原前线司令部,第十九兵团司令部为太原前线司令部,成立中共总前委,杨得志为总前委之一。3月下旬,杨得志率第十九兵团抵达
榆次区,与其他部队会师。人民解放军以40万大军将太原包围,准备攻城。4月20日,华北解放军奉命对太原发起进攻,兵临太原城下。24日华北解放军
信号弹发射,解放军战士发起全攻,战斗激烈而顺利,仅用四个小时,便占领了太原城。
解放大西北
1949年6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解放大西北。杨得志率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奉命西进。7月3日,第十九兵团抵达指定地区,迎接新的战斗。经
扶郿战役、平凉决战后,8月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22座县城,国民党军1.19万余人,缴获骡马2514匹,顿挫了“二马”的锐气,并造成了进军兰州宁夏和分割歼灭“二马”的有利态势。8月4日至26日,经一系列战斗,解放军占领并解放了兰州城。而后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进军,凭借金灵之战,使宁马防线全面崩溃。9月23日,杨得志等与卢忠良等人进行谈判,决定和平解放宁夏。25日,杨得志、李志民等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进入
银川市,宁夏全境解放。
抗美援朝时期
1950年6月25日
朝鲜爆发内战。中共中央、中国政府派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同
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打击侵略者。1951年2月,杨得志随第十九兵团进入朝鲜,于2月20日到达集结地殷山西里。4月6日,杨得志和李志民参加志愿军司令部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领受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作战任务,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身份率军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
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任命杨得志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主要负责作战方面的工作。10月,
美国军队决定向五圣山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杨得志参与指挥
上甘岭战役,在对战斗形势研究后,杨得志决定镇守五圣山阵地。10月12日起,“
联合国军”对五圣山阵地进行火力轰击,志愿军坚决镇守阵地,两军反复争夺阵地。10月30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地区决定性反击作战展开,“联合国军”以彻底失败告终。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前,李承晚集团公然破坏协议,停战签字推迟。杨得志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发起
金城战役。决心以北汉江西岸地区为重点,继续给伪八师残部及伪六师、三师、首都师主力以歼灭生打击,攻取轿岩山及金城川以北地区,并准备打敌一至二个二线师的反扑。同时攻占伪首都师正面若千点,坚决固守打敌反扑,尔后依情况东西夹击伪首都师、伪六师各一个团的阵地,歼灭守敌,力争拉平金城正面之战线。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至26日,志愿军打退李伪军1300多次反扑,巩固了所得阵地,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入学深造
新中国建立后,经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1950年11月,由刘伯承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着手筹备军事学院,培训军队高级干部。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召开成立大会。11月杨得志作为第一期战役系学员从
朝鲜归来正式入学。杨得志决心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提高理论水平,以适应领导部队进行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11月29日,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八一勋章、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6月下旬,杨得志通过战役系毕业考试顺利毕业。
济南军区开展工作
1957年12月,杨得志赴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在济南军区全面展开工作。济南军区普遍开展“五好”运动,较大加强连队全面建设。
1958年9月,杨得志积极响应毛泽东《关于干部下连当兵和参加体力劳动问题》的决议,首批下连当兵。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杨得志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除采取措施,统一部署全区的战备建设外,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辖区沿海驻军检查战备工作落实情况,具体指导战备建设,提出加强战备的要求,注重军区长远建设,开展整风运动,重视部队生活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在杨得志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各方面工作和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序幕拉开。1967年2月,杨得志时任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王效禹为达个人目的,公然打一派,拉一派,杨得志与其产生分歧。杨得志向周恩来写信反映,收到指示在中共九大预备会上解决问题,但受到王洪文的干扰,给解决问题增大了阻力。1969年4月,中共九大闭幕后,杨得志主持会议与王效禹展开了激烈斗争,揭批了王效禹的错误,后向毛泽东做了有关情况报告,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同意。
武汉军区开展工作
杨得志抓紧军区的国防战备和军事训练工作,加强敌情研究,把形势任务教育经常化、制度化。1973年12月,杨得志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1974年1月,杨得志陆续听取机关各部门工作汇报了解部队战备训练军务动员管理教育、
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与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开展谈心活动,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抓好部队整顿。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杨得志作为武汉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立即开展揭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活动,组织拨乱反正。
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
1979年1月,杨得志听从上级命令,乘专机直飞
昆明市,指挥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杨得志带领军区机关
有关部门的人员连续到各个攻击点勘察地形,听取部队汇报情况研究作战方案修订作战计划。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
云南边防部队于2月17日凌晨开始还击。杨得志因连日高度紧张劳累
胃病加剧,仍坚持指挥作战,而后中央军委将杨得志接到北京接受治疗。3月5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宣布作战结束,杨得志坚持带病返回昆明,迎接指挥员们归来。
进行军事现代化工作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任命杨得志同志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杨得志上任后,组织实施全军精简整编工作,积极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总参谋部,统一军队作战思想。
1981年初,总参谋部着手筹划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和实兵演习,杨得志任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经反复讨论研究,杨得志等初步拟定了三个演习方案。方案报批后,杨得志实地勘察地形,了解部队训练、战备情况,进行两次预演和阅兵,做好准备工作。9月13日至18日,
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正式进行,顺利完成。
1982年中共十二大,杨得志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杨得志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9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杨得志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杨得志根据中共十二大和中央军委提出的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总任务,在9月28日召开的总参谋部党委扩大会议上,代表总参谋部党委作了《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开创总参谋部建设的新局面》报告。报告围绕开创总参谋部建设新局面,着重讲了要树立全面开创总参谋部建设新局面的指导思想、明确具体目标任务、配备优秀领导班子、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制定一套与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重点是加强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确定了全面开创总参谋部建设新局面的具体奋斗目标,做好开创全军军事工作新局面的工作。
晚年生活
1989年10月12日,杨得志的夫人
申戈军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在她去世后,杨得志非常怀念她,称赞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勤奋的一生,顽强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申戈军去世后,为了对年近80岁的杨得志从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杨得志子女们的提议下,经老战友们的介绍,志愿军老战士石莉来到杨得志的身边,他们于1990年5月结婚。1994年杨得志生病住院期间,她与杨得志的亲生子女们一起不辞辛苦,一直陪伴在病床前。
1994年10月25日19时45分,杨得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人物评价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曾评价杨得志:“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人物逸闻
首参战得“汉阳造”
1928年,杨得志被分配到师部特务连三排七班当战士,七班长递给杨得志一个梭镖头让他装好,杨得志不满意,不愿收下。班长命令全班带武器集合,杨得志才发现从班长到战士,手里都是梭镖或大刀。班长大声说:“想要汉阳造,打仗的时候自己从白匪手里夺去!”
1928年3月下旬国民党军向湘南地区反扑,夹击起义部队。起义部队奋起反击,杨得志决定用
梭镖缴获两只“汉阳造”。当天黄昏时分,部队便发现国民党军与之展开斗争。国民党的枪无力抵抗梭镖和大刀败退,但战争快结束时,杨得志还未能缴获“汉阳造”。这时,有人喊:“杨得志,班长快不行了!”杨得志冲到班长面前,只见班长用手指着身旁的枪,睁着眼便停止了呼吸。杨得志拿起班长交给他的“汉阳造”,流下了泪。
血粮济民
1941年,杨得志从
巨野县北返
南乐县,在秋收季节接到了第五、第六军分区部队严重缺粮的报告。杨得志立即命人包围宋村,使顽军交还粮食。杨得志指示马上把粮食分给老百姓。运粮要通过敌军层层设防的据点和公路。运粮车走的慢,赶车的群众不断吆喝惊动了敌军,遭到敌军疯狂射击拦截。
八路军战士边打边走,中弹的战士血溅在粮袋上,负伤牺牲的战士被抬上粮车,许多粮袋上浸着鲜血。农民群众手捧浸着战士鲜血的粮食,泣不成声。
将军下连当兵
1958年9月,杨得志积极响应毛泽东《关于干部下连当兵和参加体力劳动问题》的决议,首批下连当兵。20日,杨得志抵达某部六连驻地,被分配到四班,为了真正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士兵,杨得志使用了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前的名字—杨绍起。
杨得志从打背包学起,做得严肃认真,在团内全能枪手考核取得了两次优秀,一次良好的成绩。杨得志很快和战士们打成了一片,彼此亲密无间。后在一次全营的军人大会上,杨得志做了自我介绍,全营才得知杨得志司令员的身份。六连利用杨得志下连当兵的机会,开展了向杨司令员学习、向杨司令员报喜、争取“满堂红”的群众运动。杨得志不断接受战士们的喜报。这期间六连单兵步枪射击,打了几个单项“满堂红”。这个成绩在六连来说是空前的。
杨得志等将军下连当兵的事迹,在军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将军们的带动下,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干部下连队当兵的热潮。
唯一一次处分
1931年5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部队缴获的大量战利品要及时运往根据地中心地带,为防国民党军袭扰和保证运输物资
地方武装的安全,由杨得志所在连担负护送任务。
运输途中,有三个民工嫌米担子太重坐在地上不愿往前走。杨得志不断劝说无果,担心三人追不上队伍有危险便命令他们必须马上行动。大个子
民工一听站了起来,一副要打人的样子。杨得志便举起枪吓唬他,但没想到
枪膛里顶着子弹,误杀了民工。事后,杨得志向师长详细汇报了此事,请求组织给予处分。杨得志为此在军人大会上做了检查,组织上给予杨得志留党察看一个月和行政记过一次的处分。虽然后来组织撤销了处分,但杨得志一直铭记于心。
家庭情况
功绩荣誉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33年8月1日,杨得志荣获中革军委首次颁发的一枚三级红星奖章。
1955年11月29日,杨得志被授予
上将军衔,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八一勋章、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主要作品
回忆录
诗歌
2.《湘南行》诗二首 写于1988年
细雨迷蒙觅旧踪,黄花落尽松柏青。
湘南星火四方燃,井冈会师一脉通。
回首犹见路崎岖,远眺更觉阔心胸。
纪念碑前久默立,当年新兵思老兵。
纤尘幸留小痕印,滴水远去大江河。
踏碎关山风火路,吟成横刀马上歌。
若问来路英雄人,无名更比有名多。
3.《忆四〇年筹粮筹款事》
三秋大早久未雨,日伪凶蛮暴戾。
但无笑颜,只因粮荒更急。
会约诸公商议,一洗愁容,定下英雄策。
人民富裕我们富,危难方见情挚。
齐心并肩,生产自救,赫赫回天力。
光阴如梭,每忆怆然泪溢。
4.《重到郴州有感》
纤尘幸留小痕印,滴水远去大江河。
若问来路英雄者,无名更比有名多。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2011年1月4日,纪念杨得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月10日,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株洲县隆重举行。同月,由解海南、杨祖发、杨建华编撰,为纪念杨得志而著的书《杨得志一生》出版。
2011年4月1日,杨得志将军铜像在平津战役纪念馆揭幕。据了解,该铜像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创作,取材于北平和平解放期间的珍贵历史画面,塑像高2.5米,手的伸展通高为3米,大、小台面高度分别为1.911米、13厘米,以纪念杨得志将军诞辰100周年。
2021年1月12日,
株洲市渌口区举行座谈会,纪念杨得志同志诞辰110周年。
2021年4月3日,《开国上将杨得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邮简》在株洲市
渌口区首发。
参考资料
杨得志故居.红星网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