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姐(英文:Miss Hong Kong Pageant)是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每年一度举办的选美大赛。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源于香港中华业余泳团和英国空军俱乐部联合于1946年举办的国际慈善公开泳赛。1973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TVB)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竞选。自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开始,TVB以“美貌与智慧并重”为口号,选拔标准不过于看重参选者的美色。香港小姐竞选以世界最具规模的美国“
环球小姐竞选”和
英国“世界小姐竞选”为蓝本,但它在选美的标准和要求上则体现出了传统中国文化。不同于国际大型选美赛事,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活动对报名者的外形和身高没有硬性规定,但须具备基本条件。1976年,
电视广播提出香港小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做为亲善大使在世界各地宣扬香港,以及派出佳丽代表香港参选国际性选美比赛。截至2024年7月,香港小姐竞选共举办了51届。
香港小姐竞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繁荣期,被称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选美盛会,也成为香港的一张城市名片。同时,在TVB的影视艺员训练班体制下,香港小姐竞选活动不断培养输送了
赵雅芝、
张曼玉、
钟楚红、
李嘉欣、
袁咏仪、
郭蔼明等大批女性演艺人才。自1997年香港遭受
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加之参赛者总体素质下滑、TVB陷入经营困难、内地娱乐业兴起等综合因素影响,香港小姐竞选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赛事历史
创办背景
1945年9月,太平洋战事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从战争疮中走出来的香港,百废待兴。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人们很需要一些趣味、轻松或浪漫的气氛,摆脱战争的阴影。而且当时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港督政府计划举办一些粉饰太平的活动,同时以活动收入来救济难民和残疾军人。
历史沿革
起源
1946年6月23日,香港中华业余泳团和英国空军俱乐部联合举办了国际慈善公开泳赛,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丽池花园夜总会首次进行选美,要求参与者年龄在16岁--60岁之间。结果报名者有117人,最后出场参加竞选者只有11人,其中有的来自
舞厅、风月场所;当时只要求参赛者穿着泳衣展示一下仪态,由评委打分,最终李兰获得冠军。当时社会风气比较保守,甚至认为女性穿泳衣亮相有伤风化,为了看
泳装美少女,这次选美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但是这次选美活动引发了媒体及一些保守人士的不满,认为不尊重女性、有伤风化,于是这个香港选美活动在1948年举办第二届后一度停办。
直到1952年,受美国首届
环球小姐选美大赛的影响,这个香港选美活动顺着首届环球小姐竞选美大赛的风潮卷土重来,而且赛程逐渐结束混乱状态,走向规范。而且这个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美活动也体现着传统审美观:在实质上,它只是游泳比赛中加插的节目;虽然参选者在比赛中需要穿便装、泳装、
礼服出场,但参选者的礼服从第一届开始就选择了中式
旗袍;在冠军加冕环节,第一、第二届均由冠军获得者穿着泳装领奖,从第三届开始改为旗袍;而且,选出的优胜者都是气质端庄大方的女性。至1973年的二十多年间 ,这个香港选美活动无固定举办时间也无固定的主办单位,由不同的主办单位断断续续举办了10届,共评选出10位冠军。这个选美活动,使得选美观念逐渐被香港广大民众所接受,在推动社会风气走向开放、现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TVB接手
创办初期
1972年,TVB投入人力、财力,成立了“香港小姐”竞选统筹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TVB总经理余经纬亲自出任,制定了“香港小姐”竞选的口号、标准及一系列程序等。1973年,TVB主办了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同年,之前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美活动主办方香港东方选美会也评选出了新一届冠军
狄波拉,此后停办此项赛事。
电视广播举办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活动,以世界最具规模的美国“
环球小姐竞选”和
英国“世界小姐竞选”为蓝本,但它在选美的标准和要求上则体现出了传统中国文化:不过于看重参选者的美色,而是以“美貌与智慧并重”为口号,参选者必须具备中国传统妇女的“德言工容”;坚持以当时流行洋装而被冷落的
旗袍作为
礼服,使其成为香港小姐竞选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评选出的优胜者都是气质端庄、优雅高贵的女性,由此
电视广播举办的香港小姐竞选活动逐渐深入人心。TVB实控人
邵逸夫除了大张旗鼓地宣传香港小姐竞选活动,还增加了赛事规定:获奖者可以获得一年的TVB正式演员合约,而且在TVB台庆等重大活动中带新鲜出炉的港姐出席并坐在紧靠他的位置,以此提升港姐的地位,吸引更多人报名参选。
步入繁荣期
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商业全速发展,社会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都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生活领域都有不少新事物涌现。当时电视机逐渐成为家庭必需品,娱乐成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香港本土的选美、电影、流行音乐、漫画等都在生机勃勃地发育起来,引领时代潮流的
电视广播及香港小姐竞选也与香港经济的腾飞期同步进入繁盛期。
1976年的香港小姐竞选时,TVB打出口号:“港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一位才貌双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对香港的印象”,TVB选拔出亲善大使,在世界各地宣扬香港,以及派出得奖佳丽代表香港参选国际性选美比赛(即
环球小姐、世界小姐、
国际小姐选美赛等)。由此,TVB将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的地位进一步拔高,使其成为王牌收视节目,从而得到不少赞助商的支持,比赛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固定时间、固定主办方的香港选美活动,同时也为TVB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收益。TVB香港小姐竞选活动会对参赛者进行礼仪、化妆技巧、舞台等方面的专业训练,TVB大力投入宣传资源加强节目效果,最后比赛通过直播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年一度的TVB香港小姐竞选活动逐渐成为香港市民的热门话题,公众对TVB选拔的香港小姐的新看法逐渐形成:大方、得体、斯文、有教养,是一个“圣洁无瑕”的形象,被称为香港女性美的代表,香港小姐竞选活动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选美盛会,逐渐成为香港的一张城市名片。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小姐竞选活动走上巅峰,尤其1984年到1991年是港姐竞选的最辉煌时代,而且选出的香港小姐从外貌到内涵都无可挑剔。例如学历水平不断升高,被称为是开启了“智慧港姐的时代”,1986年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冠军
李美珊毕业于
纽约大学物理系,懂13种语言;1989年的冠军
陈法蓉毕业于
夏威夷大学服装设计专业,1990年的冠军
袁咏仪是毕业于
香港理工大学的高材生;1991年的香港小姐冠军
郭蔼明是
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并且曾是
美国航空航天局(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实习生,而且1991年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的电视直播创下
电视广播最高收视率记录,一直未被打破。香港网友曾于2020年在社交网举办了一个投票活动,评选最美的“香港小姐”,前十名中的郭蔼明、
钟楚红、
吴婉芳、袁咏仪、
李嘉欣都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的参赛选手。
走向衰落
1993年,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开始走下坡路,当年的冠军
莫可欣被媒体抨击为“最差港姐”,这也是香港媒体第一次公开批评香港小姐的容貌。
1995年的香港小姐冠军
杨婉仪因为丈夫投资失败,不得不向当铺抵押“港姐桂冠”;1996年的香港小姐冠军
李珊珊进入演艺圈,却因身患癌症而淡出,这些负面新闻给香港小姐的人生出路蒙上了阴影。1997年,
金融危机冲击香港,使得股市、楼市一路下跌,
银行贷款利息和失业率升至历史高位,于是市民生活对于娱乐业的关注热情也随之降温,香港小姐竞选活动也逐渐被冷落。
进入21世纪后,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继续萎靡,2001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总决赛时,TVB特邀遇袭受伤后首度露面的
曾志伟出席,由
谭咏麟、
陈百祥等担任司仪,有娱乐圈多位天王天后助阵,阵容强大,但是最终以19点的收视率创下TVB自1973年举办港姐选美决赛以来的历史性最低成绩。此后,香港小姐竞选活动每况愈下:首先是门槛降低,对于报名者的标砖要求不断放宽,导致入选者范围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低,“港味”越来越弱;其次是“香港小姐”商业化不断加剧,相关的丑闻不断被曝光;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不断缩水,偶有报道,也大多是八卦新闻以及对参赛者长相的恶意嘲讽。同时,随着内地娱乐业兴起,大量香港艺人签约内地公司,TVB艺人大规模离职、转行,人才紧缺,连年亏损,负面新闻不断,昔日的造星工厂不复往日辉煌,也就削弱了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的吸引力。香港小姐竞选活动走向衰落的最
直观体现,是参选人数锐减和收视率大跌,一般往年有近200位面试选手,巅峰时期的收视率达43点;而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只有89位面试者,“终极面试”即总决赛的最高收视率仅有16.6点。
赛事内容
参选资格
传统条件
1973年,
电视广播对第一届香港小姐参赛报名者有严格规定:年龄17-25岁,未婚,必须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五官端正、身材健美、身高适中、仪态大方;谈吐、口才、性格、妆饰、幽默感必须有上佳表现。
改革措施
后来,为给更多人提供参与的机会,香港小姐竞选的相关标准不断发生变化,参赛资格不断放松。1991年,香港小姐竞选引入“海外招募”方式,符合参选条件的女士可在香港以外地区直接报名参选,TVB会在海外进行面试,在海外报名及面试的佳丽被视为“海外佳丽”,成功入选后可由主办方赞助由报名地区往返香港的机票。2010年3月22日,
电视广播召开2010香港小姐竞选海外招募记者会,无线非戏剧制作总监
何丽全表示,该届赛事有三项改革措施:第一,放宽年龄上限至27岁,即17岁至27岁,以给高学历女性提供参与机会;第二,凡拥有香港身份证的女士均可报名,即使未在港住满七年亦可;第三,若佳丽参选前和其他机构签有合约也可报名,可由电视台出面解决。2014年,香港小姐竞选取消“海外招募”方式,但自2016年起,TVB在香港以外地区或者在海外有合作关系的电视台,甄选佳丽参选香港小姐。
不同于世界小姐、
环球小姐等等国际大型选美赛事,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对报名者的外形和身高没有硬性规定,但至2023年,仍有四项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参赛者需持有
香港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或护照,年龄需要在17至27岁之间,需未婚和从未怀孕,必须由一名提名人进行提名。
香港小姐竞选活动规定报名者必须持有香港身份证,但是否在香港土生土长,并非参选港姐的必要条件,在香港读书和工作的“港漂”,或是有香港身份证但长期在外地生活,均符合香港小姐参选的报名条件。因而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不断深入,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有内地生活经历的佳丽数量增多。而且为了加强香港小姐在中国内地的宣传力度,
电视广播于2023年在其内地官方App“埋堆堆”中设置了本届香港小姐专栏。
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对“未婚未育”的报名要求一直未改变,有人虚报年龄或婚姻状况,一旦发现就会被剥夺参选资格,如果已经拿奖则会收回奖项。1981年香港小姐冠军罗佩芝因被查实虚报年龄,结果被取消参赛资格和冠军头衔,成为被取消港姐资格的第一人。
提名人制度是香港小姐竞选的特色之一,已经沿用多年,本意是发掘更多优秀女性来报名参选,提名人可以是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如果获得
公众人物的提名,参赛者在初试阶段自然会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而由母亲担任提名人的佳丽也不在少数。
2023年香港小姐参选条件
以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的报名须知为例,参选条件为:
根据参选者提供的情况及背景,TVB有绝对权决定豁免及/或放宽上述任何条件。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分为两类:报名表由参选者或提名人按参选程序填写:
参选者必须由个人(非公司)提名,并欢迎全港艺人提名:
邮寄或递交至
电视广播公司,或者在TVB公司官网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报名页面提交。
选拔标准
1973年,TVB(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活动,选拔标准不过于看重参选者的美色,而是以“美貌与智慧并重”为标准。1973年至1975年连续三届香港小姐冠军
孙泳恩、
张文瑛、
张玛莉,都不属于艳光四射的类型,也没有显露出娇嗲的少女味,而是气质成熟稳重,端庄优雅,由此扭转了大众对香港小姐此前选美活动的“富豪选妃”印象,让香港小姐竞选告别了“上流社会消遣”的固有印象,成为走向大众、进入民众生活的赛事。1973年到1983年的十年间,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的标准以“德”行先,“容”为居其后的标准。1976年香港小姐竞选时,
电视广播打出口号:“港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一位才貌双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对香港的印象。”香港小姐冠军于当选一年内作为香港的亲善大使,于世界各地宣传香港;获得名次的港姐有机会代表香港参与国际性选美比赛(即
环球小姐、世界小姐、
国际小姐选美赛等),这使得评审对港姐的评选更加慎重。“纯天然”(即未经过整容)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例如1987年香港小姐竞选期间,参赛者
邱淑贞被曝出“下巴曾整容”的传闻,她在舆论压力之下选择了退赛。
赛制
传统赛制
1973年,
电视广播举办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时的流程是:初赛、复赛、准决赛、决赛,参选者每次比赛中都需要穿着便装、
泳装、
礼服出场,每人都要回答司仪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事先写在卡片上,由参赛者出场后挑选来回答。凡是入选准决赛的佳丽,需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严格训练,学习仪态、台步、化妆,以及唱歌、跳舞等专业训练,并可享受TVB提供的服装津贴。TVB举办的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设立冠军、亚军、季军、第4名及第5名;1975年,取消第4名及第5名,保留冠军、亚军、季军,增设“最上镜小姐”奖。参赛者从选拔,到接受礼仪、化妆技巧、舞台等专业训练,最终通过直播比赛过程,让观众真正见证香港小姐的诞生,也更加具备参与感。
改革措施
2001年香港小姐竞选时,为了争夺收视率,采取分段式淘汰赛制,在常识问答环节后,首先淘汰12位候选佳丽中得分最低的3位,然后分两轮陆续淘汰5位佳丽,余下4位佳丽竞逐冠、亚、季军。2004年至2011年,香港小姐竞选废除了准决赛阶段,直接进行决赛,2012年采取分阶段式淘汰赛制;2013年至2014年恢复准决赛,但2015年至2020年再度取消,2021年再度恢复准决赛,2022年的准决赛因有佳丽确诊新冠肺炎而延期举行。在评委方面,2015香港小姐竞选采用新赛制,由广大观众通过
电视广播 Fun投票,联同星级评判团及港姐评委会选出4强佳丽;在比赛晚会中陆续淘汰佳丽,顺利晋身最后4强的佳丽,再百分百由观众投票选出冠、亚、季军得主。
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
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在沿用报名--甄选--准决赛/决赛的赛制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创新:
循例海选之后,甄选环节规则为:(A)TVB收妥所有报名表格后,将从所有参选者中邀请部份参选者接受由TVB于指定时间及地点进行之甄选。甄选标准及形式由TVB决定,甄选过程可能会被摄制成电视节目及以任何形式发布。(B)
电视广播将从甄选中选出部份参选者参加准决赛及/或决赛。(C) 被邀请参加甄选的参选者将获TVB通知。海外的参选者必须于收到TVB通知后在指定时间内回港接受甄选。如该参选者获选进入准决赛及/或决赛,TVB将赞助参选者由其居住地方至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来回机票一张(经济客位)之费用。参选者必须出示有关文件证实其到港日期在以上所注明的甄选期内及有效机票付费
收据,方可获得赞助。
比赛期间循例有超过一个月的宣传活动和相关培训,
电视广播首次尝试以真人秀形式记录选手的日程,将化妆培训、仪态培训、外拍都做成真人秀,除此之外,还把才华展示做成卡段, 对会见传媒、泳装秀等进行直播。
用“终极面试”环节代替之前的“准决赛”,让观众更早见到参赛佳丽;经过两轮面试,胜出的26位参选者进入“终极面试”环节;通过“终极面试”的18位选手(后有两位退赛)出现在决赛舞台上,角逐香港小姐冠、亚、季军。
参选佳丽要预留出两个月时间,参加TVB的培训课程、海外拍摄以及各种公开活动。同时,TVB在多个社交平台开设了投票通道,吸引大众参与评选。节目推广方面,
电视广播通过淘宝平台在中国内地直播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等系列节目,以扩大在内地新媒体平台上的受众。
赛事运营
主办方
1965年2月6日,港英政府首次发售地面电视牌照,竞拍者有6个庞大财团,最终由利氏、余氏、
邵氏兄弟(
邵逸夫)家族合组而成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成功中标。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英文为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缩写为TVB,于1967年11月在香港开台,是香港首家商营的无线电视台,因而常用名“无线电视”。TVB制作的节目类型多样,拍摄、发行了大量影片,并且致力于电视剧制作,开创电视长剧先河,并由黑白电视横跨至彩色电视等,不断引领香港影视业风潮。在艺人培训方面,
电视广播自1972年开办首期电影电视艺员训练班,此后每年一期,培养了众多影视演艺人才;在综艺节目制作方面,除了王牌节目《
欢乐今宵》之外,自1973年开始主办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继续输送培养影视演艺人才,助力TVB开拓事业发展版图。198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HK-TVBLimited)成为上市公司(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为其附属公司之一),股票于1月5日在
香港股票市场交易。TVB后来拥有五个免费电视频道、15个收费电视频道、2个
卫星电视频道以及4个亚太、五个欧美境外
卫星频道,主要业务涵盖电视广播服务、节目制作及发行
分销、数码媒体及书刊发行等,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业传媒之一。
口号
1973年,
电视广播(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活动,选拔标准不过于看重参选者的美色,以“美貌与智慧并重”为口号。从此,“美貌与智慧并重”成为香港小姐竞选的宣传口号。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选拔、赛程设置上,例如设有多次问答环节、演讲环节,一众评委“处处刁难”,更有评委要求佳丽现场回应自己的负面报道。例如在1973年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中,参赛选手赵雅芝被媒体公认为最美面庞,但她在问答环节中过于紧张,导致说话结巴,被评委认为“才智不足”,仅获得第四名。1979年香港小姐竞选中,参赛选手
钟楚红被认为是历代港姐中“最美艳的港姐”“东方玛丽莲梦露”,但由于她不会穿高跟鞋而导致在现场失误,结果只获得第四名。再如香港小姐冠军
李美珊、
陈法蓉、
袁咏仪、
郭蔼明等人都是大学学历,其中不乏毕业于名校者。2016年香港小姐比赛入围的30位佳丽中,26人的学历水平均为大学以上,其中5位拥有硕士学位。2023年香港小姐竞选入围的17位候选者中,有5位为硕士学位,还有软件工程师、测量师、金融分析师等职业人士。
赛事标志
LOGO
香港小姐竞选活动的LOGO为:
奖品
早期香港小姐比赛的后冠,多取材玻璃并采用
电镀和抛光制作,例如1985年香港小姐比赛冠军谢宁于2022年11月接受媒体访问时称自己的后冠是玻璃制造,放久了会变色,跌地上会摔烂。1995年,香港小姐竞选第一次获得商业赞助,冠军
杨婉仪的后冠由18K白金及1197粒南非钻石制成,此后后冠的造价一路攀涨,2015年、2016年达到顶峰。2015年香港小姐竞选冠军
麦明诗佩戴的是由
六福集团赞助的金钻后冠,每个后冠都镶有30卡、约880粒钻石。2015年香港小姐竞选冠军麦明诗和2016年冠军
冯盈盈的后冠,价值估计均高达428万
港元。2019年,为香港小姐制作后冠多年的珠宝公司取消了赞助,高价值后冠成为历史。2023年香港小姐的后冠以钻石镶嵌、
红宝石点缀,冠、亚、季军的后冠总价值300万港币,使得后冠时隔三年的价值再次突破百万。根据
电视广播的规定,港姐获颁赠后冠和奖金都属于自己拥有,属于私人物品,可自行决定处置。
香港小姐冠军的奖品还有权杖,冠、亚、季军有奖杯、披风和缎带等。从1973年TVB主办的第一届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竞选开始,冠军可获1万元奖金和与TVB一年的艺员合约,还有机会代表香港参加国际选美活动。1986年,香港小姐的奖品总值增至100万
港元,包括珠宝、汽车、现金以及新增设的旅游项目花销等;排名30名以内的选手,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钻石配饰。1988年香港小姐决赛的奖品,包括现金1.5万元、服装津贴2万元、价值50万元的洋房一层、价值40.3万元的跑车一辆、价值3.5万元的双人豪华游等,还有相关机构赞助的奖品,例如旅游日本往返机票和电视机、摄影器材、参茸、家具、皮具等。2004年香港小姐竞选大赛时,冠、亚、季军还获得本次大赛某指定手表商赠送的名牌手表。
部分赛事
1973年,
电视广播主办了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6月24日在香港铜锣湾利舞台戏院举行了决赛,
邵逸夫等5人担任本次决赛评委,结果评选出前5名佳丽:冠军
孙泳恩、亚军
容茱迪、季军刘慧德、第四名
赵雅芝、第五名邓锦群。
2000年7月9日,2000年香港小姐竞选决赛在
香港体育馆举行,
曾志伟、
陈百祥和
郑裕玲担任司仪,
刘德华、陈弈迅、
陈晓东、王杰和
容祖儿担任表演嘉宾,舞台设计以“带你穿梭太空,遨游古今
宇宙”为主题,以太空城市作为背景,利用古代和现代时空交错的
布景。最终,
刘慧蕴获得2000年香港小姐和“最上镜小姐”“国际亲善小姐”及“最具新世纪风采小姐”奖,
简佩坚获得亚军,刘嘉慧获得季军。
2015年8月30日晚,2015香港小姐竞选决赛举行,艺人曾志伟、郑裕玲、
任达华、
黎耀祥、
苏永康以及
电视广播众星亮相助阵,主持人由陈百祥、
张继聪及
崔建邦担任。本届赛事采用崭新赛制,由广大观众通过TVB Fun投票,联同星级评判团及港姐评委会选出4强佳丽。晚会中陆续淘汰佳丽,顺利晋身最后4强的佳丽,再百分百由观众投票出本年度香港小姐冠、亚、季军得主。决赛当晚,评选出冠军为
麦明诗,亚军为
庞卓欣,季军为
郭嘉文。
2023年8月27日晚,2023香港小姐竞选总决赛在香港将军澳电视城举行,本次总决赛启用港姐史上首位AI港姐司仪“陈婉嫣Evelyn”,AI元素贯穿了整个总决赛,例如AI为每位佳丽生成出“未来的自己”,让她们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港姐竞选一向的重头戏“
泳装问答”也由AI生成;在最终的五强角逐环节,佳丽还要跟AI司仪陈婉嫣直接“对决”进行一分钟同题演讲。最终,
庄子璇获得2023香港小姐冠军,
王怡然获得亚军、“最上镜小姐”称号,王敏慈获得季军,姜依宁获得“友谊小姐”称号。
2024年6月17日,TVB在将军澳电视城举行了2024香港小姐首轮面试,共有103位年龄介乎17岁~27岁的佳丽自选服装到电视城参加面试,有89位佳丽成功通过。
历届获奖者
获奖者名单
代表人物
赵雅芝于1973年参加TVB第一届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四名,然后继续从事此前的空姐工作。两年后,她回到
电视广播进入演艺圈,1978年主演《倚天屠龙记》而成名,此后参演了《上海滩》《飞鹰》《女黑侠木兰花》《观世音》《戏说乾隆》《新白娘子传奇》等电视剧。
1977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冠军朱玲玲同时获得“最上镜小姐”称号,被人称为“气质高雅的港姐”“港姐中的港姐”,得到了嘉宾、香港富豪霍英东长子霍震霆的青睐,俩人经过短暂的9个月恋爱,于1978年9月结婚,此事在全港引起了轰动。
张曼玉参加1983年香港小姐竞选,获得亚军和“最上镜小姐”,
邵氏兄弟于1984年向
电视广播借用张曼玉拍摄喜剧片《
青蛙王子》,她由此开始电影之路;随后,在1985年,凭借与
张国荣、
梅艳芳搭档的电影《
缘份》,她获得第四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张曼玉的影视代表作品有《
《花样年华》》《
英雄》《
阮玲玉》《甜蜜蜜》《龙门客栈》《青蛇》《
阿飞正传》等,成为获影后桂冠最多的
亚洲女演员:曾获
戛纳国际电影节和
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并五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四次获得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冠军李嘉欣同时获得“国际亲善小姐”奖,被香港媒体赞为“美得石破天惊”,被誉为“最美港姐”;随后,她参加了“
国际华裔小姐竞选”竞选,获得冠军和“最上镜小姐”奖。
1991年,17岁的蔡少芬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季军,后来与
电视广播签约而出道。她于1998年凭借《
天地豪情》成为最年轻的TVB视后,其后演出多部电视剧,与
宣萱、
陈慧珊及
郭可盈在2000年代初被誉为TVB“四大花旦”。她的主要影视作品有《天地豪情》《洛神》《
陀枪师姐Ⅳ》《
妙手仁心II》《
栋笃神探》《
火舞黄沙》《珠光宝气》《
飞女正传》《
甄嬛传》等。
1997年,22岁的佘诗曼参选“香港小姐”获得季军,第二年被导演
李添胜选中,出演古装武侠剧《
雪山飞狐》中的
苗若兰。此后,她出演了《
金枝欲孽》《
凤凰四重奏》《
法证先锋2》《
倚天屠龙记》《
洗冤录Ⅱ》《
西关大少》《
帝女花》《刑事侦缉档案IV》《
碧血剑》《东方之珠》《
铁咀银牙》《
宫心计》《
延禧攻略》《新闻女王》等一系列影视剧,成为
电视广播最高产的当家花旦,同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和“我最喜爱的电视女角色奖”,成为
电视广播第一位双料视后。
社会慈善
1982年,多位历届香港小姐得奖及参选佳丽联合成立了慈善组织“慧妍会”,以实现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尽一分力的梦想,以及商讨如何协助弱势社群,让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1993年,慧妍会成为香港政府认可的注册慈善机构“慧妍雅集”。慧妍会的第一任会长任期为1983年至1985年,由1977香港小姐冠军
朱玲玲担任,并成为永远名誉会长,
孙泳恩、
郑文雅、
陈法蓉等多位香港小姐冠军和参选隹丽都担任过会长,现任会长为2009香港小姐冠军
刘倩婷。慧妍雅集内部设有信托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由财务、法律、传媒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名誉顾问团。受到慧妍雅集帮助的个人和机构,已经遍布香港、中国内地、缅甸及
亚洲各地,其中的社区福利中心、学校、和医疗服务中心均以“慧妍雅集”命名。慧妍会曾获得由香港管理专业协会主办、
电视广播赞助的“2008年度HKMA/TVB杰出市场策划奖”之“积极社群效应奖”。2021香港小姐竞选准决赛中,特别增设了‘慧妍雅集慈善爱心奖’。
赛事影响
赛事意义
为改变演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培养电视专业制作人才,以保障顺利制作大量剧集,TVB与
邵氏兄弟兄弟
制片公司于1971年合作开办第一期艺员训练班,成功毕业者成为TVB的艺员,
周润发、
张国荣、
周星驰、
刘嘉玲、
梁朝伟、
汪明荃等以及歌坛“四大天王”都出自这个艺员训练班,TVB成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影视界的“
黄埔军校”,并且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的文娱“造星”产业体系。进而,
电视广播自1973年开始举办香港小姐竞选活动,将其打造为TVB有名的造星节目,
赵雅芝、
钟楚红、
李嘉欣、
蔡少芬、
郭可盈、
胡杏儿等通过香港小姐竞选,进入TVB艺员训练班,成长为演艺明星。
1976年香港小姐竞选时,
电视广播打出口号:“港姐竞选,目的在于选出一位才貌双全、能真正代表香港美丽与文化的少女,提升海外人士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印象。”TVB选拔出亲善大使,在世界各地宣扬香港,以及派出得奖佳丽代表香港参选国际性选美比赛,香港小姐由此成为香港的一大城市名片。每年的香港小姐竞选作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总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不仅是美丽与才艺的角逐,也是展示香港文化与时尚的重要舞台。
赛事评价
香港曾经流传一句话:“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
太平山顶的老衬亭,不是
海洋公园,也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 ”
1973年,TVB开始每年举办“香港小姐”竞选,当选者往往一夜成名,实现灰姑娘的童话,落选者也有机会进入演艺行业,开始多姿多彩的人生。港姐是香港女性美的代表,是香港一张永恒的魅力名片。--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价
从80年代开始,一年一度的港姐竞选逐渐成为香港市民的热门话题,这个由娱乐圈发起的选美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商业社会的一个缩影:风云诡谲,沉浮不定。入选佳丽中,有的藉此进入娱乐圈成了当红明星,事业蒸蒸日上,也有的昙花一现。港姐被称作香港女性美的代表,是香港的一张魅力名片。--
中国新闻网评价
香港小姐的黄金时代,是1970年代末和整个1980年代,
朱玲玲、
缪骞人、
钟楚红、
邝美云、
张曼玉、
李嘉欣、
翁美玲、
杨宝玲、
李美凤、
陈法蓉、
邱淑贞等绝代佳人基本分布在这个时间段。而1990年初的
袁咏仪、
郭蔼明和
蔡少芬,可视为这个时代的余韵,尚能说明“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的审美观,不是《聊斋》中“罗刹海市”式的审美观。但之后,香港小姐竞选便走上天雷滚滚的不归路。--作家
韩松落评价
香港小姐选美的标准在平庸中回归美丽,但回归的结果还是平庸。不过这个比赛也不愁办不下去的,因为每年都铁定会有胜利者,她们都会开始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竞选,已成为香港的一种文化,成为香港人集体的记忆行为。香港七十年代的忠厚,八十年代的浮华,九十年代的刻薄,用这些美女的青春来作了笔录,为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刻画出完整的轮廓。--
新浪评价
香港小姐是香港演艺圈的一个“金字招牌”,是香港文化的一个闪亮切面,也是几代观众的集体回忆。
张曼玉、
钟楚红、袁咏仪、蔡少芬、
佘诗曼……她们都曾是默默无闻的女孩,港姐舞台让她们一夜成名,成长为闪耀香江的一颗明星。数十年来,港姐为万千女孩书写着这样的美丽童话。这台延续了51年的选美盛事,影响力辐射整个华人世界,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成为美貌与智慧的代名词。不少佳丽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去选港姐”曾是她们心中最早的梦想。--羊城晚报评价
曾经,香港小姐的舞台为优秀的女性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类似的平台越来越多,参选港姐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对主办方来说,香港小姐竞选仍然是
电视广播的大型节目,依然可以代表香港、介绍香港、推广香港,甚至可以推动香港走得更远更好。--南方网评价
近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内地佳丽增多,为这一选美赛事带来了新的面貌和特色,充盈了港姐多元之美。--香港大公网评价
港姐文化是香港影视文化的一面镜子。半个世纪过去,港姐竞选伴随着香港华语娱乐产业的抬头、繁荣和下颓,香港演艺圈的文化输出亦是港姐的内涵所在。----
腾讯新闻客户端评价
相关事件
整容风波
1987年香港小姐竞选期间,参赛者
邱淑贞以标致美貌和完美身材著称,成为当届香港小姐冠军热门人物。然而,中途她被曝出“下巴曾整容”的传闻,邱淑贞对此澄清是因为一年前从楼梯跌下,下巴受伤做过矫正手术,未动用
手术刀,但是媒体并未停止口诛笔伐,邱淑贞难敌舆论压力,只好退赛。
“最丑港姐”
由于香港小姐逐渐成为香港的一大城市名片,因而“
香港特别行政区小姐”的形象冲突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和民众声讨的痛点。1993年,
莫可欣爆冷夺冠,有舆论认为她的容貌是历届港姐最差的几位之一,当年港媒第一次公开批评港姐的容貌;
邵逸夫甚至以行动表示抗议,在原定惯例由港姐冠军陪同出席的场合故意带其他女艺员出席,冷落莫可欣。2002年,身材高大、长着一张大嘴的
林敏俐夺冠,
电视广播高层大为光火,拍着桌子骂负责宣传招募的工作人员;2007年,小眼睛、大饼脸的
张嘉儿当选港姐冠军,摘得桂冠那一刻,全场爆发出一片嘘声,还有人把她视为“35年来史上最丑港姐”,送绰号“猪排港姐”;2017年冠军
雷庄儿就因外貌不够美,受到巨大非议。香港媒体对此讽刺为“时装版灭绝师太”“接孩子下幼儿园的大妈”“
航空母舰身材的肿胀佳丽”“下巴尖到可以从荃湾线插到港岛线”,而且“你长得像港姐”“你比港姐还丑”成为香港坊间骂人的笑谈。
佳丽的口音
2023年6月10日,香港小姐竞选第一轮面试举行,初选出的89位候选人中不少来自中国内地;经过两轮面试,有26人进入“终极面试”的录制,其中近半数来自内地。对此,香港媒体以《过江来港挑战港女竞逐后冠》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由此,参赛选手的口音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很多人看来,香港小姐代表香港,自然应该把
粤语说好;而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香港小姐加入
电视广播后无论是做主持还是拍剧,都需要一口流利的粤语。虽然TVB对于香港小姐参赛者粤语水平的考量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但主办方表示,对粤语也并非毫无要求,如果选手粤语不好的话,会考虑其能否快速学会。
衍生文化
文艺作品
电影《香港小姐写真》
由萧嘉荣、梁立人执导,
王祖贤、
甄妮、
邓光荣等主演,剧情为新当选的香港小姐李倩蓓(王祖贤饰)与有妇之夫梁子威(邓光荣饰),以及梁子威的妻子(甄妮饰)之间的感情纠葛故事,于1987年8月在中国香港首映。
书籍
电商直播
2023年5月31日,淘宝天猫618购物节正式开始,
电视广播旗下电商在淘宝平台举行以“香港小姐专场”为主题的直播,在历届香港小姐选秀舞台现场搭建直播间,邀来汤洛雯、高海宁、朱晨丽、何依婷4位香港小姐选手参与直播,以国语、粤语、英语、苏州话4种语言进行带货,经过长达9小时无间断直播带货,累计观看人次近1000万,最终全场销售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约1.1亿港元)。
参考资料
首页.保良局慧妍雅集幼儿园暨幼儿园.202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