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姓是中华姓氏之一。系承姬氏,始祖为晋国次卿智庄子。春秋时期,晋国
相国荀息之孙荀首深受
晋成公的器重,食采于
永济市(今山西省永济市),谥号“庄”,史称智庄子。智庄子之子
智罃执政晋国后,以邑名“智”为氏,别为智罃,追尊智庄子为始祖。
智姓的记载最早见于
唐朝《
元和姓纂》。公元前566年,智庄子之子荀罃出任中军将,因
荀林父之孙
荀偃担任上军将,叔侄二人同为晋国大将,军中一姓,帅旗无法区分。因荀罃父荀首食采于智,偃祖父荀林父曾为中行将军,故以智氏、中行氏别之,自此荀罃号为智罃,荀偃号为中行偃。荀罃追尊先父
荀首为智氏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截至2017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截至2017年,智姓人口有12万余人,大约占中国人口的十万分之九,排在全国第392位。在
中原地区,智姓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河南,大约占智姓总人口的21%。其次分布在
山西省、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这三省区大约集中了智姓总人口的43.8%。
含义
词目:智姓
读音:ZhìXìng(ㄓˋㄒㄧㄥˋ)
含义:智,无所不知,意为聪明、智慧。智,古地名,
春秋时属
晋国,在今
永济市。
智姓属于以邑名为氏,凡是姓的字是智的人均属于智姓,山西永济市是智氏的发源地。
智氏渊源
智氏远祖为晋国
相国荀息,荀息本名原氏黯,是原国公族,
周文王十六子姬原叔的后裔。
周平王东迁后,大权旁落,作为内侯的原国,因没有足够的土地分封宗室,原氏黯便来到晋国,辅助晋武公
曲沃代翼,完成晋国统一,任职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后,以荀国旧地赐予原氏黯,原氏黯从此以封邑为氏,别为荀氏,史称荀息。
荀息作为晋献公的股肱之臣,辅佐献公近30年,以危如累卵规劝晋公放弃建造九层高台,献计假途灭,打通了
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通道。晋献公临终前,任命
荀息为
相国,辅佐太子
姬奚齐继位。
荀息以“股肱之力”(荀息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许诺
秦献公。这就是成语“股肱之力”的典故,晋献公的这次托孤,比后来著名的
刘备托孤早了800多年,巧合的是,诸葛亮在接受刘备的嘱托时,同样以“股肱之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荀息面对
里克作乱,坚守道义,临危不惧,誓死捍卫自己诺言,体现了
春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
荀息生
逝敖,(一说名游,字逝敖)担任
晋国大夫。逝敖生三子,长子
荀林父、次子荀、幼子
荀首。
晋文公称霸后,
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于
姬奚齐、
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
秦文公准奏,遂召荀息长孙荀林父为大夫。
晋景公时,荀林父升任中军将,执政晋国,史称中行桓子;荀骓担任新下军将,因食采
程邑,史称
程文子;荀首担任中军佐,成为晋国次卿,史称智庄子。荀氏一门三卿,成为晋国的名门望族。
公元前566年,荀首之子
智罃执政晋国,实施“三驾疲楚”战略,三分
晋绥军,轮番南下与楚国争霸。因荀罃担任中军将,
荀林父之孙
荀偃担任上军将,叔侄二人同为大将,帅旗无法区分。考虑到
荀首食采于智邑,荀林父曾为中行将军,故以智氏、中行氏别之,自此,荀罃号为智罃,荀偃号为中行偃。智罃追尊智庄子荀首为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智氏先祖
第一代智庄子
智庄子(约前635年—前583年)讳首,字季,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荀林父之弟,
逝敖之子,
荀息之孙。因智氏源出荀氏,故多称荀首,智氏始祖。
晋成公时,智首受封于智(
永济市西北一带),智首是稳健的政治家,后升任中军佐,智氏从此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公元前597年,
荀林父担任
晋国执政,智首担任下军大夫。并参加了
邲之战。先带领所部擅自南渡
黄河,智首就分析这支军队要出危险。
智首曰:“此师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藏,凶。’执事顺成为藏,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天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之谓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晋绥军溃败,智首得知
智罃被俘后,率领着亲兵冲入
湘军阵中,智首亲手射杀楚国的
连尹襄老,射伤公子縠臣,带着生俘与死尸,撤退而去,为日后换回智罃攒下本钱。此战中虽然晋军遭到惨败,但智首作战英勇,成为晋军在兵败阴霾之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前596年,
先榖败亡,先氏家族被灭,智首因之战的出色表现升任六卿行列,为下军将,自此中行氏与智氏同为六卿。
前591年,
士会告老,
郤克执政,智首将上军。就在几个月后,时任中军佐的赵朔猝死,智首也代替赵朔为中军佐,辅助中军将郤克。
前587年,郤克将死,临终前安排
栾书为中军将。但是
栾京庐一直地位不高,必须依靠荀氏家族的支持才能在执政宝座上坐稳。中军佐智首和上军将
荀庚成为栾书内阁的积极拥护者,自此
晋国“栾氏当国,政出二荀”。
前583年,智首死于任上,谥号曰“庄”,史称智庄子。智氏良驹
智罃继立,是为智武子,智氏家族的强盛气焰逐渐燃起。
第二代智武子
智武子(约前618年—前560年)讳罃[yīng],字子羽,
荀首之子,谥号“武”,史称智武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罃,智氏二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政治家、军事统帅,智氏家族的第一位正卿,晋国霸业复兴的最著功勋之臣。
前597年,年轻的智罃同在下军服役,跟随着
伯父荀林父与父亲智首参加
邲之战。这时
晋绥军阵中,赵、
魏锜以和谈为名要前往
湘军,荀林父应允,后又担心二人捣乱,急忙派侄儿
智罃去将赵旃、魏锜接回。智罃来晚了,赵旃、魏锜二人在楚军阵前出丑卖乖,激怒了
楚庄王。这时楚军的哨兵望见智罃率领的接人部队,以为是晋军发起了进攻,楚庄王下令,全军攻击,智罃因寡不敌众,被楚军生擒。
9年后,智首升任中军佐,通过
郤至提出,用
连尹襄老的尸体并楚公子縠臣换回智罃。
楚共王很爽快的答应了。
临行前,智罃与楚共王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楚共王:“你怨恨我吗?”
智罃:“两军交兵,我没有本事,被你们俘虏,你们没有将我用来祭旗,而使我回国领罪,这已经是对我的恩惠了!被俘虏是我的无能,哪里还敢怨恨谁呢?”
楚共王:“那你感激我吗?”
智罃:“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百姓得到安宁,各自抑制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未曾与谋,又感激谁呢?”
智罃:“下臣无所谓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既没怨恨,也没恩德,我不知道如何报答!”
楚共王:“尽管这样,我还是要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智罃:“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
晋国,寡君如果要诛杀我,
我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我,把我赐给您的外臣智首,智首向我们的国君请求,而把我杀死在智氏
聂氏宗祠里,我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寡君诛杀的命令,而且让我继承为智氏宗子,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务,率领一部分军队以保卫边疆,虽然碰到了君王的左右,我也不敢违背礼仪回避,要竭尽全力以至于战死,没有二心,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所报答于君王的。”
楚共王:“晋国啊,不可与之争衡了!”于是加重礼仪,将
智罃放回
晋国。
智罃回到晋国后,在智首之后继承为智氏家主。公元前583年,智首去世后,智罃则接替父亲,入八卿,为下军佐。
公元前574年,
士燮去世,
郤至等
三郤被诛杀,智罃由下军佐进升为上军佐。
公元前573年,中军佐
荀偃和中军将
栾书一起弑杀
晋厉公后,智罃到成周迎立
晋襄公之孙周为
晋悼公。后来,栾书去世,中行偃降级,智罃晋升为中军佐。
公元前571年,智罃联合鲁、齐、宋军攻打
郑国,
郑成公刚刚去世。智罃听从
鲁国孟献子进言,在郑国边境近筑虎牢城,威胁郑国,郑国不战而归附
晋国。
面对郑国人一贯望风使舵,晋悼公召集四军八卿汇聚一堂,
智罃提议以上军、下军、
新建陆军为基础,将中军一分为三,编入以上三军中,分立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一旦
湘军进犯中原,晋第一军出征中原;中原再有战事,晋第二军出征;中原又有战事,晋第三军出征,周而复始。这样,晋只有一军在中原应战,而有两军在国内休整。然则每有战事,楚全军出征中原,长此下去,必然疲惫。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楚国欲战不能,拖垮楚军。
公元前566年,为了让智罃毫无妨碍的实现他的计划,
韩厥让贤,主动提出告老,中军佐智罃继承中军将,成为荀氏家族第二位、智氏家族第一位正卿。就在
智罃要实现他“三驾疲楚”时,智罃的嫡子智朔不幸早逝,好在在智朔留有一子智盈,智氏家族面临青黄不接。
智武子“三驾疲楚”最终拖垮
湘军,辅佐
晋悼公在短短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率领诸侯,频繁出师,先后向齐、秦、楚诸大国显示出
晋国的强大,得以复霸中原。
前560年,晋国一代贤臣智罃功德圆满后,寿终正寝,国人赞之,谥之曰“武”,故史称智武子。
第三代智恒子
智恒子(约前592年—前566年)讳朔,智武子之子,
荀首之孙,谥号曰“恒”,史称智恒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
知朔,智氏三世祖。
前566年,儿子智盈出生不久后,智朔不幸英年早逝,不得卿位。
第四代智悼子
智悼子(前566年—前533年)讳盈,子伯夙,智朔之子,
智罃之孙,谥号曰“悼”,史称智悼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
荀盈,智氏四世祖。
智盈刚刚出生,其父智朔不幸英年早逝。前560年,智武子寿终,智氏地位大跌,幸得
伯父荀偃护佑,才得以茁壮成长。因智盈尚未成年,智氏之卿位由同出于荀氏的程郑代理。
前548年,智盈继程郑为下军佐,复入六卿。智盈为人温和、低调,与执政
赵孟、
韩起等人关系亲密,并多次出访各国,智氏渐有复兴之势。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33年,年仅30余岁的智盈病重身亡,只留下一个十余岁的孩子
荀跞,智氏家族在
晋国的崛起再度搁浅。
第五代智文子
智文子(前548年—前493年)讳跞,字
公父文伯,智悼子之子,谥号曰“文”,史称智文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跞,智氏五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官至中军将,智文子是智氏家族的第二位正卿,智氏家族复兴的奠基人。
前533年,智盈早亡,
晋平公为加强公族,欲废黜智氏卿爵,幸智跞的堂伯中行吴念及同宗之情,多加呵护,使尚未成年的智跞担任下军佐。智氏由于智朔、智盈两代人的过早夭折,步履维艰,年幼的
荀跞依靠着中行氏,才得以保全。
前519年,
伯父中行吴辞世,智跞孤苦伶仃,深恐被赶出六卿行列,在晋国六卿当中始终保持低调,不与其余强族进行明刀明枪的争斗。直到公元前501年,正卿
士鞅死去,智跞荣登执政,智氏时隔60年再次执政
晋国。
前497年,
赵姓发生内乱,赵氏与旁支
邯郸县氏火拼,
荀寅与
范昭子反叛,围攻
赵鞅于
太原市。智跞审时度势,联合
魏襄子、韩不信奉
晋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救赵氏于倒悬。
公元前493年,
荀跞去世,谥号为文,史称智文子。经历过智跞长达40年的政治拼斗,智氏才得以在晋国复兴,为他的孙子
荀瑶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智宣子(约前529—前483年)讳申,智文子之子,谥号曰“宣”,史称智宣子。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申,智氏六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智跞去世后,智申继承智氏之位,担任下军佐。此时晋国已由六卿变为四卿,作为执政的
赵鞅“名为晋卿,实为晋专”,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扫除范氏、中行氏身上,使得晋国霸业逐渐衰落。智宣子只能韬光养晦,精心为家族培养继承人。智申去世后,谥号曰“宣”,史称智宣子。
智襄子(前506-前453)讳瑶,
智宣子之子,智文子之孙,谥号曰“襄”,史称智襄子,后世多称智伯瑶,由于智氏出于荀氏,故又称之荀瑶,智氏七世祖。
春秋晋国卿士,智瑶是继
智罃、
荀跞之后,是智氏家族的第三位正卿。
智瑶继位后,在
晋出公三年(前472年)率师伐齐,发动两次伐郑战争,壮大了智氏的势力。晋出公十一年(前464年),智瑶第二次攻击
郑国,郑向齐求援。
齐国援军刚至,
东晋撤退。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率军灭中山国的属国仇由国(今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属国,成为
荀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
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专门设计的有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钟铸好后,请夙繇国的国君派人来取,夙繇命人开路取钟。结果此路一修通,智瑶就率领
晋绥军攻破夙繇国,夙繇灭亡,智瑶并其地而有之。
智襄子南征北战,军功累累,沉寂多年的晋国,再次开始举起中原霸主的旗号,智氏也成为晋国乃至
周代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
晋阳之战
智襄子成为晋国执政后,虽然南征北战,但因晋国政出私门,对外无法形成合力,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恢复
晋国霸业,充实晋国国力,
荀瑶主动将智家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公,并要求另外三大家族也献城。
韩桓惠王和魏氏也先后献出城池,但
赵姓宗主
赵毋恤却拒绝献出封地,于是
晋出公命智伯瑶率领魏氏、韩氏两家共同对赵氏发动战争。
智瑶带领着智韩魏三家联军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退守
太原市。三家围住晋阳长达两年,却仍然不能攻克。
智瑶巡视战地,发觉
晋阳古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于是派士兵挖土,将
汾河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此时的晋阳城已指日可破。赵无恤派人秘密潜入韩魏大营,以“联手打败智氏,瓜分
晋国”为诱饵,策反韩魏两家。
公元前453年3月(夏历)三月二十三,
韩康子、
魏桓子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杀死智氏亲兵,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军营。
太原市城中,率领
赵姓亲兵,从城中杀出,
韩桓惠王、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
荀瑶措手不防,寡不敌众,兵败身亡。
智氏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败亡后,韩、赵、魏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智氏一族200多人惨遭杀戮,天下震惊。
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此后,韩赵魏三家开始不断蚕食
晋国的土地,最终瓜分晋国,史称“
三家分晋”。
晋阳之战历时两年左右,以赵、韩、魏三家联合携手,共同攻灭智氏,瓜分其领地而告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事纬》明确指出:“
荀瑶灭而
山西省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
春秋》之终,而知
战国之始也。”因此,智氏一族的存灭,不仅仅关系到晋国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
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
国士豫让
豫让,
春秋晋国人,智伯瑶家臣,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豫让本来仕事于范氏及中行氏,后来转去智伯门下任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
晋阳之战起,智伯讨伐
赵毋恤,赵襄子联合
韩康子与
魏桓子灭掉智伯,赵襄子更将智伯的头颅当饮酒之首爵。
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
荀瑶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便改姓换名,冒充成为要服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廷里涂饰厕所,身上带着匕首,想要借机刺杀赵襄子。一日,赵襄子正在如厕,突然心一惊,抓住涂饰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是
豫让,赵襄子说:“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放了豫让。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疮,又吞木炭使自己声音变得沙哑,令自己的样子令人无法辨认,就算他的妻子也不能识别他,豫让便在市上作乞丐。他的朋友认出他是豫让,为他哭道:“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说:“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过了一段时间,
赵毋恤出宫,
豫让立即在赵襄子必要经过的桥下埋伏。赵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大惊,赵襄子说:“此必豫让也。”派人搜查,果然找出豫让。赵襄子问豫让:“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
荀瑶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叹息哭泣著说:“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将
豫让围住。
豫让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赵毋恤感到豫让义烈,命人将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跳跃三次,一剑劈下,说道:“吾可以下报
荀瑶矣!”说罢便自刎而死。
豫让的事迹传开后,
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豫让也开启了“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滥觞。
豫让被智氏后人尊为义侯,视为家族守护神。
智伯瑶兵败晋阳,后世多将原因归于智伯瑶的不仁,而豫让却用生命捍卫了智伯瑶的尊严与荣誉。其实,后世对智伯瑶的评价仍局限于成王败寇的封建思想,明末大思想家
李贽在《
史纲评要》中即发出这样的疑问:“智伯贤而不仁,乃能得国士,异哉!贤之与愚,其亡一国也,然而愚主断不能得国士矣。”
历史变迁
晋阳之战中,
荀瑶、智襄子兄
智宵、智宵长子
智国均战死疆场;
智襄子
叔父荀果一支族人,在晋阳之战中为保全智氏血脉,由
晋国史官改为“辅”姓,迁往他乡,
秦灭六国之战后,辅姓不忘先祖,恢复智姓,世居
榆次区县,有后人祖居今
上蔡县。
智襄子之子
智开、智宵之子
智宽在晋阳之战后,分别率邑人出奔
秦国。
从智首立家,
智罃创业,智朔、智盈中衰,
荀跞、
智宣子复兴到
荀瑶称雄,书写了一段
家族政治的传奇,但智瑶兵败晋阳,使一个原本应有所作为的家族流散各地。“
晋阳之战”后,智氏的土地、财产被三家瓜分。智氏族人大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从此,这个曾经称雄一时的豪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很难再见他们的足迹......
西汉时,智嗣出任零陵郡太守,智氏人口开始流向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省等地。
唐朝时期,据《
元和姓纂》记载:“智,望出
天水市、
山西省、
陈留郡”。智氏郡望在
天水郡、
河东郡、陈留郡。
宋朝时期,金兵南侵,尤其在
靖康之变后,
汉族大举南迁,智姓从山西等地也不断南迁避难,主要分布在广西、安徽、
江西省。
明代洪武年间,为了充实中原人口,部分智氏族人在
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迁往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江淮一带等地,智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
至2013年,智氏人口约有9万人,占总人口的0.007%(十万分之七),位列392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
内蒙古自治区、山东、
江苏省、湖北等省区。
古迹遗存
荀息墓
荀息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城北10公里的荀王村,后世尊荀息为荀王,故该村称为荀王村,本村居民多为荀息后裔。
荀息墓前碑楼内镌石立碑,碑高丈余,年代不详,字迹苍劲,其形古老。
碑阳题:“晋大夫荀息之墓”,
额题:“有周名臣,位列正卿”。
碑阴镌七绝一首:
大夫忠贞似烈霜,履危蹈险扶纲常,
一朝同死双君命,留得清名万古香。
智氏古城
智氏古城位于
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又名
解梁古城。为
春秋时期
晋国世卿智氏所建。该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长4.65公里,共设九座城门。城墙上宽4米,下宽15米,夯层明显,厚0.08米,土中夹杂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伯渠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公园内,春秋末期,晋国卿
荀瑶瑶为了攻取
赵毋恤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智伯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坝引水工程,比
李冰父子修建的
都江堰整整早了200年。
智伯渠上建有小桥八座,形式各异,以
连通两岸。另有流碧、真趣亭、不系舟、玉琼祠等园林建筑,或傍水而筑、或跨于渠上,勾勒出
晋祠独特的园林风貌。
智君子鉴
智君子鉴,智氏七世祖智襄子之器物。通高22.7、宽51.8厘米。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敞口,沿平折,颈微敛,宽肩,曲壁,腹部内收,平底,矮圈足。颈腹设对称的两对耳:一对兽面环耳,一对兽面铺首衔环。兽面立雕,面目纯真。铺首饰羽纹、三角回纹,环饰交龙纹。鉴口沿饰贝纹带,颈部和下腹部饰凤纹带。上腹部为正反交替的兽面纹带,内填有回纹。纹带间均以綯纹带作界纹。
铭六字:[智君子之弄鉴]。
智伯墓位于
榆次区庄子乡神头村。当年智伯遇害后,因身首异处,当地百姓及忠义之士感念其昔日恩德,刻木首(一说金镶玉头)将其葬于神头村西北的
神头岭上,神头村及神头岭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当年为了掩藏智伯墓的真实位置,当地百姓及幸存智家军一夜之间在神头岭附近建起了十个大坟作为疑冢,每个疑冢都建在一个山峰之上,占地一亩有余,并有施家人代代相传为智伯守墓。
也有传言智伯其后被埋葬于
辛集市(今辛集市),智伯墓之南称为南智邱,
荀瑶墓之北称之北智邱,南智邱村、北智邱村与智丘之名即由此而来。
智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智伯,在智氏发源地智邑(今
永济市)建有智伯衣冠墓,现存于山西省永济市镇
东下村,位于智伯墓之旁有豫让墓一座。
智伯庙
秦国灭六国后,智氏后裔恢复智姓。他们思念祖先智伯乃一代枭雄,便尊称为“王”,建造“圣王庙”供奉,取村名为“王村”(今郭家堡乡)。榆次一带的人们还为智伯建庙,除王村外,郭村、麓台、杜堡就曾有全国各地几乎都没有的“智伯庙”。
智氏纪年
荀息是
晋国有史记录的第一位
相国,是智氏始祖
荀首的祖父。公元前651年,荀息临危受命,接受
晋献公托孤重任,面对
里克作乱,坚守道义,誓死捍卫自己诺言,留下了千古英名。
公元前651年,荀息蒙难,至今已过去2669年。
诞生纪年
公元前566年10月,
智罃荀罃荣任中军将,执政晋国,成为智氏家族第一位正卿。智氏正式别族与荀氏,智武子追尊先父智庄子为始祖,智氏从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公元前566年,是智氏立姓元年,至今智氏已有2585年的历史了。
晋阳兵败日
公元前453年三月(夏历)三月二十三,魏氏、
韩桓惠王临阵叛变,和
赵姓串联反攻智氏,
荀瑶战败身亡,智氏遭灭族之灾。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封邑,继而瓜分
晋国。晋国的分裂使
周代失去了最后的支撑力量,中国社会进入了诸侯混战的战国时代。
夏历三月二十三是晋阳兵败日,也是智氏家族受难日,至今已过去2471年。
智姓大事记
公元前678年(
晋武公三十八年)晋武公灭翼后,
荀息任武公大夫。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三十九年)晋武公灭荀国,将荀国旧地赐于大夫原氏黯,原氏黯别为荀氏,史称荀息。
公元前651年(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病危,任命荀息为
相国,后
里克作乱,荀息不幸罹难。
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五年)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称霸中原,论功行赏,任命荀息长孙
荀林父为大夫。
公元前597年(
晋景公三年)荀林父执政
晋国,
荀首担任下军大夫,和儿子
智罃一同参加
邲之战。
公元前592年(晋景公八年)智庄子佐中军,成为
东晋次卿。
公元前566年(
晋悼公七年)智武子升任
晋绥军中军元帅,执掌国政,智氏立氏。
公元前560年(晋悼公十三年)智武子卒,智恒子早亡,智悼子年幼不得卿位。
公元前548年(
晋平公十年)智悼子成年,佐下军,复入六卿。
公元前533年(晋平公二十五年)智悼子早亡,未成年的智文子入六卿,佐下军。
公元前501年(
晋定公十一年)智文子升任中军元帅,执政
晋国。
公元前493年(晋定公十九年)智文子卒,
智宣子担任下军佐。
公元前483年(晋定公二十九年)智宣子卒,
荀瑶担任下军佐。
公元前475年(晋定公三十七年)智襄子升任中军元帅,执政
东晋。
公元前455年(
晋出公二十年)智襄子联合
魏桓子、
韩康子,攻击
赵姓,围攻赵氏根据地晋阳。
公元前453年(晋出公二十二年)三月(夏历)三月二十三魏、韩临阵倒戈,联合赵击败智氏,智襄子战败身亡,智氏遭灭族之灾。
公元前452年(
秦厉共公二十五年)
晋国大夫
智开率其智姓邑人投奔
秦国。
公元前451年(秦厉公二十六年)智氏家臣
豫让为给
荀瑶报仇,多次刺杀
赵毋恤,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448年(秦厉共公二十九年)晋国大夫
智宽率智姓邑人投奔秦国。
智姓名人
智元祖籍陇右,唐王朝授予骑都尉之职。
智浃
宋朝元氏县北岩人,为
监察御史。
岳飞入狱后,智浃上书为其鸣冤,终为
秦桧所害。
智原
南宋将领,
安丰镇(治今
寿县西南)人,曾任
淮南西路总管。保佑六年(1258年),蒙古军南侵,智原率部前往堵截,力战阵亡。
智受益元邓州南阳(今属
河南省)人,历任谭岳总管,后致仕两浙盐运使。
智审明朝河北元氏县人,元末
进士,
洪武四年又中进士,是两朝进士,
朱元璋升为翰林院
编修。
智铤明朝河北元氏县人,明朝监察御史,并加太仆少卿。
清军入关后,出任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分巡
冀宁道。
智澄山西省忻县人,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在
汉中市创办西北儿童教养院,有功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智生元山西省
定襄县人,共和国开国少将,首任中共山西阳泉县委书记。
智世昌
河北省元氏县人,革命军人,曾任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著有《智世昌回忆录》,贾庆林、王兆国等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
智百年毕业于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退休前为
中国一汽研究所所长顾问、一汽集团重大课题特约研究员、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会员。
智协飞
波恩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担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气象台台长。国际著名气象网站天气在线的创始人之一。
智磊山西省忻县人,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
摄影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