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姓是
中原地区姓氏之一,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典型的
汉族姓氏。
有关封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较为典型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源于
姜姓,是
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氏。根据《姓苑》记载,炎帝裔孙名为姜钜,其后代食采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属于地名冠称为人名。二是改自
鲜卑族复姓是贲氏。三是源于西周时期的官位“封人”。有关封姓的历史名人有三国时期魏国的道士
封衡、
北魏尚书
封肃、北纬吏部尚书
封隆之等人。
当代封姓是中国姓氏排名第270位的姓氏,人口约为33.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021%,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重庆、江苏、广西、河北等地。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
姜姓,出自
炎帝的后裔钜之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苑》上记载,炎帝裔孙名钜,曾为
黄帝之师。
夏朝时期,钜的后代食采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其为封钜、封父,属于以地名冠称为人名。
商末周初,封父国被
周文王所灭,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氏,一为封氏,后封父氏亦省文简化为单姓封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封氏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沧县),是为沧州封氏(渤海封氏)。
源流二
封子,是远古东夷民族的英雄,姜姓。由于他居于宁地(今河南修武),因此又称宁封子。封子是制陶的发明者。
源流三
源于姜姓,出自
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家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春秋时期,
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因故有改姓为封氏者,逐渐形成江南封氏一族。
源流四
源于
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穿封戌,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源流五
源于
鲜卑族,出自
南北朝时期鲜卑
拓跋姓部是贲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根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
北魏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是贲氏部落。在
拓跋宏迁都
洛阳市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是贲氏改为汉姓封氏,在
隋朝时期成为大族,其后代子孙皆称封氏至今。该支封氏望族居于洛阳郡(今河南洛阳),是为洛阳封氏。
源流六
源于官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①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封人
封人,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负责管理国境,以及积土作堤垣等,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到了
春秋时期,则专职掌管封地之疆界。在封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封人氏,后省文简化为
单姓封氏。
封弥史,是两宋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隶属于封弥院,在
辽朝、
西夏、
金朝、蒙古、
高丽、大理、
安南等国中亦均有仿设。在封弥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即称封氏。
另外,其时诸国之官亦有汉化称封弥氏者,后亦省文简化为单姓封氏,如今
朝鲜、
韩国封氏一族即是。
得姓始祖
封父。封姓源出于姜姓,是以地名为姓的姓氏。根据《姓苑》上记载,夏朝时封父被列为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封父亭,他的后代以地为氏,称为封氏。故封氏后人尊封父为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历史上封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封姓人数很少,主要集中于四川和浙江。明朝时期,封姓大约有4万6千人,当时山东为封姓第一大省,约占封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苏、河南、四川等地。
当代封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封姓的人口大约有40万,为第二百五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44%。自
宋朝至今1000年中,封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
陕西省是封姓的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封姓人口的18%。全国封姓主要分布在陕西、
山东省、
重庆市、
江苏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这八省区市大约占封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在
贵州省、
四川省等地。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陕宁、
甘肃省南部、
青海省东南、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晋豫鄂西部、云贵川渝、湘粤大部、桂琼、
江西省西南、
浙江省北端、安徽东部、沪苏鲁、河北东南、
辽宁省南端,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为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居住了大约72%的封姓人群。
封姓名人
封衡
三国时魏国道士。据《
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
字处道,渤海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
慕容姓?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位,累迁吏部尚书。及
兰汗之篡,南奔
辟闾浑,浑表为渤海
知府。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
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
北魏尚书。有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
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
字仲琏,渤海郡人,
南齐避诛灾乔居
东海郡,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子嗣迁广陵之畔,广纳荒垦,逐成豪绅。
封家姨
即风神。据
唐朝人段成氏《
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只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
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
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
李世民(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
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
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
刘弗陵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
皇帝。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
高元海、
毕义云、
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
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
封子绘行冀州事。
封常清
封常清(?—756),蒲州猗氏人(今山西猗氏县南二十里),
天宝名将,战功赫赫。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
安史之乱时,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主要成就
1、进攻大勃律国
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
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进至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时,唐先头部队屡次获胜,封常清欲挥军乘胜追击,这时斥侯府果毅
段秀实进谏,认为:“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
封常清采纳其建议,派兵搜索,果然发现伏兵,
唐军大败其众。大勃律此战失利后,被迫归降,封常清率军凯旋。
天宝年间,身兼范阳(治
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卢(治
营州,今
朝阳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
范阳起兵反唐,率领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向
唐朝的两京洛阳、长安杀来(参见范阳起兵)。由于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军队大部驻屯边境,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
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初到长安,
李隆基还当是谣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确知安禄山已向南进军时,才惊恐失色。
此时朝中不但无兵可派,更无良将可遣,只有回朝的封常清是唯一的人选。唐玄宗便把封常清当成了救命稻草,问他该如何退敌。封常清见朝中惶恐异常,为了安慰玄宗,便说:“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听后大喜,于次日即任命封常清为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赶赴
洛阳市,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安军。封常清的一番话虽有夸大其辞的成份,但是却对稳定朝中的情绪起了关键作用,唐廷也因此得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参见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
封至模
封至模 (1893~1974),名廷楷,字至模。祖籍长安县炮里乡柏坊村,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东关景龙池,后移居南柳巷。著名戏剧家、教育家、剧作家。
1920年从西安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学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21年与
熊佛西、
陈大悲、
李健吾等从事话剧活动,并组建了北平实验话剧社;又参加了
齐如山、
梅兰芳的组织的“国剧学会”。并拜清廷供奉老伶工
李宝琴为师,习花衫、青衣。1923年回西安。1928年会同
郑竹逸等人在
西安市创办两日刊报纸《小言》。1931年加入
易俗社。1932年与周凤兰、
周伯勋父子及武少文等创办了西安第一家电影院一阿房宫大戏院。1936年10月11日筹建西安实验话剧团。1937年
七七事变前夕,
封至模率易俗社赴
北平市演出自编自导的抗金爱国戏《山河破碎》、《
还我河山》,呼吁抗战,激励民意,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受到各界热烈欢迎和赞许。1938年筹办了夏声剧校,后又创办省立戏剧专修班、上林剧校和晓钟剧校等,为
京剧和
秦腔培养了大批人才。建国后,先后任
西北文化部戏曲改进处副处长和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主任。1974年8月8日在南京病逝,终年81岁。
封永顺
封永顺(1911―1996),
河北省大兴区人。1927年参加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1930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学校。担任过647团和691团军械长,1936年在647团参加
东北地区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并任组织部部长。1937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军械处处长,八路军冀中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冀晋军区供给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
晋察冀供给部部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军械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总军械部第一副部长,1951年曾到
朝鲜检查军械勤务工作。后任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1980年任总后勤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5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封明为
封明为,1929年12月7日出生,
绍兴市人。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始革命工作。1949年毕业于
中法大学经济系。1949年2月起历任中共北京市西四区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北京市
西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1972年8月恢复工作后,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体委党委书记。1977年2月起先后任北京市清查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国防工业第一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区长,北京市市长助理、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兼朝阳区委书记。1984年7月起任北京市副市长,政协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政协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北京市第五、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市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八、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5月20日9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
西汉从巨鹿、
上谷郡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
沧州市东关),其时辖地在今
河北省、
辽宁省之间的
渤海湾一带。
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
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
渤海国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
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
李隆基册封
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
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
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
山东省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渤海郡为
辽朝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洛阳市: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
秦国的
秦昭襄王置
洛阳县,该县以在
南洛河之阳而名,属于
三川郡。
西汉为
河南郡治。
东汉时期建为
首都。三国的
曹魏及后来的
晋朝、
北魏、
五代十国后唐皆建都于此,
南北朝时期
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大周王朝的
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
堂号
洛阳堂:以望立堂。
平卢堂:
天宝时
封敖历任平卢兴元节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写一个《告慰边疆将士》的圣旨。其中两句“伤居尔体(伤虽然在你们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却亲身感到疼痛)”深得好评。
世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箴堂:资料有待补充。
存耕堂:赣、鄂两省专用堂号。先祖有言:“存得开创地,留于子孙耕”。是以,江西瑞昌码头封氏堂号就定名为“存耕堂”。
家谱文献
临川区封氏家族十五卷,首一卷,活字印刷,
爱新觉罗·旻宁年。
泰州市延令封氏十四修家谱,著者待考,
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七卷。现被收藏在
江苏省常州图书馆。
山东德州封氏支谱三卷,(清)封光硕编辑,清嘉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
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氏族谱,(清)封导源辑,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世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
上海市图书馆。
封氏八修族谱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浙江省常山县湖东乡叶家村。
全国容州封氏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封祝祁、封高万总,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容县文物管理局。
字辈排序
山东青岛
黄岛区封氏字辈:“时(新)威(权)良(天)世(守)将(帅)常(约)济耀守(嵩仑岗)芝训(策籍廉强谈广诗)焕惟(纯)重金洪福子(信)顺”。
江苏
连云港市封氏字辈:“存心忠厚 必昌其嗣 功宽新 惠懿敷芝”。
广西岑溪封氏字辈:“济平章荣华凯直长”。
安徽繁昌封氏字辈:“家和世代昌贻谋昭惠泽”。
江西南丰封氏字辈:“光炳(秉)立祖”。
江西九江封氏字辈:“文章世泽、孝友家声、学忠孔孟、道法朝庭”
陕西长安封氏字辈:“上(尚)赵(兆)维(庭)永彦(志)怀帮(邦)常(长)友(有)庆 真尊宗家兴 齐才振世雄”。
贵州省封氏一支字辈:“永远敬朝廷万国占君臣文运光乾连科明显
清代”。
贵州
乌当区封氏字辈:尚应正朝文,世继大廷德,天开洪云起,子发永兴明,中国荣光品,双炳义成清。
封氏一支字辈:“鸿绪敦厚承普恩深”。
江苏沛县封氏字辈:“字家绪宗,居心钦成 学思友善 正大光明”。
系财馨公11世子孙封定昌的后裔
字辈是:才汝仁添彦,永仲丹良希,定臣国祖尚,以朝忠世纪,德政立大昌,富贵胜先基,文章启太运,荣华联科第,君廷士相达,金玉福禄集,兴隆长久远,吉祥万载锡.!
通用联
四言
全联典指封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声称长者;
体得大臣。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北魏渤海人
封隆之,字祖裔,善于奇谋妙算。在朝中经历五个皇帝,四次任侍中,两次任吏部尚书,一次任仆射,四次任
冀州刺史,始终保持着好名声,当时人称他为“博大长者”。下联典指南燕渤海人
封孚,字处道,曾在
后燕慕容宝朝中做官。后人
南燕,内参密谋,外总机务,职位极高,但为人谦虚,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晚年尤其亢直,有大臣之体(风度)。
得大臣体;
有高士风。
上联典指南燕·封孕事典。下联典指南齐·
封延伯事典。
礼折辽使;
婚配封郎。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
胡宗炎。
赵煦崩,辽使来吊,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必使听命乃相见(编者注:故上联似非封氏典故,见下附录:《〈宋辽金夏交际仪〉摘》一文)。下联典指隋·
封德彝初出仕,杨素甚器重,抚其床曰:“封郎终居此座。”竟以从女配其为妻。
五言
隆之为官长;
炎裔乃帝师。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北魏吏部尚书
封隆之,字祖裔,奇妙算,历事五帝,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下联典指
炎帝裔孙名钜,相传曾为
黄帝之师。
千门歌吹动;
九陌绮罗浮。
此联为
唐朝尚书右仆射封敖《春色满皇州》诗句联。封敖,字硕夫,修人。有《翰稿》八卷。
七言
位尊清雅高士;
任重谦虚真大臣。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齐梁郡太守
封延伯,字仲琏,东海人。有学行,并有高士风。为北州所宗附。下联典指南燕名官封孚,字处道,渤海人。初仕
慕容宝,后入
南燕,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谦虚博约。晚节尤伉直。卒谥文穆。
先代喜读还园赋;
后人犹念卫生经。
上联典指后魏尚书左中兵郎中
封肃,字元,有文思,博涉经史。尝为《还园赋》,其辞甚美。下联典指在国时魏国道士
封衡,字君达,
陇西县人。有《卫生经》等。
胜事俏能销岁月;
已拚名利不相关。
此联为
唐朝尚书右仆射封敖《题西隐寺》诗句联。原载《
全唐诗》。
十言
风神未肯留情,美人谁护;
封郎终居此座,从女可婚。
——佚名撰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传说中的风神封姨。唐代
天宝,崔玄微月夜遇美人杨氏、李氏、陶氏和绯衣少女石醋醋及封家十八姨一起饮酒。醋酷得罪了封姨,封姨发怒离去。第二天晚上,几个女子又来,说她们家居苑中,常遭恶风凌虐,求崔玄微在苑东立一杆红色大旗,用采躲避风灾。立旗那天,果然起了大风,折树飞沙,而苑中的鲜花却没受一点损害。崔玄微这才明白:那几个女子是花精,封姨是风神。下联典指唐初大臣
封德彝,名伦,观州人。
隋朝开皇末年,跟从杨素为行军记室,以机智为杨素赏识,杨素曾拍着自己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座(意思是做官要达到他的职位)。”还把侄女嫁给了他。后来,他跟从
宇文化及战败归附
唐朝,初任内史
舍人、内史侍郎,随
李世民灭
王世充有功,封平原县公。武德末年,封密国公,官
中书令。太宗时,官尚书右仆射(宰相)。
现居住地
安徽
定远县封庄村,封氏后裔(渤海郡,紫泥堂)这个支系的一世祖是封公起还从江西瓦砾坝迁至
合肥县(今合肥市)。后庐州被
起义军张献忠部攻破,起还公又带伤避乱隐居于合肥东北乡下。建立了封家土叚(即今封土叚)村起还公从此投笔务耕,其子即二世祖~祖源~祖远~祖~祖德也随之而来。由于起还公善理农功,家计渐饶。又新购田产,建封沟埂村,供祖远公及其后裔居住经营;建封家庄(既今封庄村),供祖暹公及其后裔居住经商。而祖源,祖德二公仍留在封土叚及附近繁衍生息。据后来的发展推断,祖源,祖德二公家族的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今天的封大郢。迄今封大郢是本支系保持百分之百纯封姓族人居住的唯一自然村落。二世祖兄弟四人分别在封土叚,封大郢,封沟埂,封家庄(今封庄村)等处繁衍生息,至
同治五年即公元一八七零年前后,以达七十余户,数百人口,百年之后的今天,(包括未入本次三修谱的外地人丁)已曾加到今
千户,三千多人口。从一世祖起还公算起,已繁衍到第十九代
安徽省
繁昌区封氏后人,先祖于宋代兴国年间从安徽徽州
祁门县迁入繁昌西乡。现有人口180余人
蓝山县封氏(渤海郡光裕堂)始祖
天宝封爵,字尚仁,
潮州市刺史,原籍江西吉安府
泰和县鹅颈塘. 已繁衍到第十九代
字辈是
爵禄嵩汉知,世直师安如。夫五六七八,贵启得仁志。永友文俊杰,时明用道存。学贤良继善,大立举朝昌。词章千载秀,忠义作心田。鼎超隆盛运,团聚贺余康。相进邦宏振,绵延英豪繁。太和德泽远,
南楚乐尧天。
湘衡茅洞桥长沙塘封家是封姓的一个支脉。始迁祖封公财馨,元末明初,从
江西省、
金溪县、浒湾播迁衡南茅市。创烟竹堂封家一脉,财馨公后裔有很多播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本省的黔阳、
道县、
宁远县、
新田县等地。
衡南县茅市镇长沙塘封家。
衡阳县台元镇封老屋衡南县茅洞桥长沙塘封家两支在嘉庆壬戌年——公元1802年,两支联合修谱统一了辈份。
河南省
南阳地区的封姓2013年在大约有
千户以上,主要分布在
内乡县、
西峡县两县。始祖封肇,原籍山东曲阜,明洪武初年到内乡县任教谕之职,卸任后定居于内乡,传世八代,繁衍三百余户。明末匪猖。
张献忠、
李自成等流寇从
陕西省经
商洛市由
武关入豫,烧杀抢劫,内乡首当其冲,受害惨重,不少姓氏,无一幸存。封氏族众,百不留一。直到
康熙,十世祖封遇昌统计,仅有一十三户。
宗祠被毁,祖产被侵,
湖南省、
常宁市、
罗桥镇、茶坪村400多封氏后人,","十五代封大禅,子封景担从
衡南县茅市镇长沙塘封家迁入。
湖南郴州 有封氏居住
湖南怀化 有封氏居住
湖南岳阳有封氏居住
湖南津市封氏字辈:
志学希圣大,汝启世国昌,宗传鸿祖德,孙谟应远长,本支永发达,丕振再自强,体先崇基业,辉耀佳乘光.
新化白溪封氏??始祖仁禄公,江西泰和圳上人,宋
熙宁年间徙迁安化麻溪口陈梁冲。其子景宣公为避元末之乱而徙居新化白溪,衍孟元、仲元、季元、利元四大房。孟元徙
蓝山县,仲元返
安化县,利元迁邵阳东路宣家冲。1929年纂有族谱。新化旧班次:季先福寿贵,文高永万朝,庭显应有立,尚达绍于前。新化、安化、
邵阳市合订班次:禄位崇明哲,经纶裕后传,孝友为家政,家邦在举贤,词章千古秀,礼义作心田,太和德泽远,
南楚乐尧天。
蓝山大慈乡山下坊封氏 始迁祖复盛公,由
江西省迁蓝山另支始迁祖嗣贤公,宋时由江西迁蓝山
蓝山大慈乡大封家封氏 始迁祖爵公,由江西吉安泰和来蓝,居大封家蓝山大慈乡三美堂封氏 始迁祖明震公,元时由大封家移居此蓝山大慈乡岐石脚封氏 始迁祖仁侦公,由大封家移居蓝山大慈乡牌楼脚封氏 始迁祖永顺公,由大封家移居山大慈乡杨美洞封氏 始迁祖汉升公,唐时由江西来蓝山
蓝山大慈乡塘腹封氏 始迁祖之月公,由大封家来此蓝山凤感乡永顺墟封氏 始迁祖义才公,清光绪间由衡州迁居蓝山南平乡土市封氏 始迁祖运孝公,由衡阳迁来浦香炉湾封氏 始迁祖尚远公,原籍江西,清康熙时徙此浦七里冲封氏 始迁祖季远公,原籍新化,清
乾隆时徙此
河南郑州有封氏居住
湖北利川 封氏居住
湖北十堰 封氏居住
湖北蕲春封氏居住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封姓主要居聚在:封家庄(明初,“
靖难之役”之后,封姓氏族迁入定居,取名封家庄至今有600年历史。)山前、
南故城、
王屋山等地。人口在5000名左右
平山县封氏人比较多(
西柏坡镇老区),尤其
小觉镇封氏人多
河北
邯郸市成安县长巷乡封边董村有600多户封氏居住,是从
洪洞县大槐树迁徙过来
河北武邑县有封氏后人1000人左右,是从景县封家庄搬迁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审坡镇吴沙村人,我们村和临近的孙寨村共有上千名封氏后裔.
河北省武邑县审坡镇孙寨村、有封氏从景县封老庄搬来的,另外武邑县还有封村。
河北平山封姓居住在10几个村庄,应该有上万人吧!下槐镇罗家会村,有碑记载嘉靖年间同族迁村过程
河北省
深泽县北封庄 南封庄 位于县城东南3.5公里处,(附:明末清初(公元1628--1644年,封氏家族迁此占产立庄,取名封庄。)与北封庄原为一村,1939年沱河北泛,封庄部分居民搬滹沱河南岸居住,名为南封庄。
湖北天门有封氏居住
莱西市水集前车兰泊村人,家谱记载是明朝洪武年间迁黄县自莱阳
山东胶南市大村镇有封氏居住
山东青岛胶南市白马社村封氏,有家谱
山东黄县龙口封家坛 有封氏居住
山东黄县封家村有封氏居住
山东青岛胶南市白马社村有 有封氏居住
山东省胶南市大村镇小白马河村,,本镇之内,有不少的村落是姓封的姓,谱书是在封家村,
山西介休有封氏居住
鞍山市岩人 祖上供奉的是封大仁 封大义 家谱书上记载先世山西小云南人 后居黄邑西南
陕西汉中洋县小江、谢村前湾村也有封氏居住
四川安岳 有封氏居住
四川广元有封氏居住
四川德阳一支封姓是从
衡南县茅洞桥长沙塘封家迁四川的居住在
中江县的高龙镇和
兴隆镇是财馨公11世子孙封定昌的后裔字辈是
才汝仁添彦永仲丹良希定臣国祖尚以朝忠世纪德政立大昌富贵胜先基文章启太运荣华联科第君廷士相达金玉福禄集兴隆长久远。吉祥万载锡.
重庆市的的几个地区封氏族人集中居住地方(
巴南区,江北,
璧山区,江,
南川区,
垫江县,南桐地)入川始祖封世道。封世德。封世全三兄弟,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江西南昌丰城小金盆入川落业定居至今600多年的历史。
重庆渔洞封家坝有姓氏居住
重庆江有封氏居住有族谱
重庆渔洞封家坝先祖于
康熙迁至
襄阳市,后由
湖广填四川迁到重庆
云南腾冲有封氏居住
贵州安顺地区有封氏居住
贵州省贵定县新铺乡光明村封氏祖籍来自于
江西省什么地方的一个叫朱四巷地名,是明朝时期迁到此处 一世祖为封世聪。一世祖的上面始祖只知为封天锡,
贵州石阡有封氏居住
贵州安顺有封氏居住
贵州省盘县。睛隆县,普安县,盘县和
云南省富源县等地。光盘县就有大卜子,封家营,封家岭等三个大的以封姓为主居住的自然村子,有两三千人。据家谱记载我们这的家族是明朝朱元章派封龙,封虎两位将军来到
云贵高原两省交界清剿夷蛮而来到这是里的,家谱记载祖籍为南京籍。
龙绍朝秀 国登文士定 开发正周廷 鸿恩宗祖敬 孝友体天声 才志成家本 荣昌应大兴 佑仁光先泽 玄良庆明君 丹华威全烈 信义保和平 霞彩飞厚禄 春秋冠仲昆 江山腾香锦 帮强玉益温 功盛立寿级 鸾喜羽宽卿 福康宾敏贵 诗书太学林 兰富芳远顺 棠棣秀传真 聪雄标英武 广爱宵汉云
陕西省凤翔县糜杆桥镇萧史宫村有封氏居住
陕西耀县坡头镇有封氏居住
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乡封家沟有封氏居住
陕西省横山县有封氏居住一世祖封国宝来自山西大槐树下兄弟五人来的 河南 山西 河北 陕西(其中陕西2人
陕西省长安区炮里街道伯夷坊封姓人家2013年大约有一千户左右。该村地处
西安市东40华里处的白鹿原(亦称
首阳山)上。北临
鲸鱼沟,风景秀丽,民风古朴。据传是
商朝伯夷不食周粒的隐居地,伯夷死后便葬于此。伯夷的后人从此定居此地,生息繁衍。据封姓人讲,他们便是伯夷的后裔。周天子为纪念他,在此处修建伯夷庙,此处从此称为伯夷坊
江苏江阴有封氏居住
浙江温州泰顺有封氏居住有家谱 村了里有几百人有家谱 村了里有几百人
浙江萧山有封氏居住
浙江绍兴其余往内地发展。居住在
萧山区的,是从绍兴迁过来的。
浙江州有封氏居住
江西省
瑞昌市 有封氏居住,一世祖系湖北蕲春恒堂公,二世祖长卿公乃恒堂公之四子,公于明朝乐二年(1404年)迁入江西省瑞昌市
码头镇,今已近七百年历史,历经已有25代。字辈:恒长必继 敬应大文 仕如国基 金淇模灿。
宣统三年四修字辈:文章世泽 孝友家声 学忠孔孟 道法朝廷。1990年五修字辈:德才广树 锦禄康升 荣耀同济 政宪维新。2002年全国封姓五省联谊会新编字辈:俊 硕昭衍荣 耀同世济 英才显杨 敦道焕业(码头封氏自四修字辈中“家”字之后启用2002年全国五省联谊会新编字辈)
临川区南丰县大堡村保存有封氏
宗祠,距今2000多年
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三门村封屋小组。那里只有三四百人左右.
灌南县(封圩村、大圈乡、龙沟村、
孟兴庄镇大封村、头庄村、板沟村、左庄村、
张店镇二里村、九队乡等)
灌云县、新埔区。其中灌南县有封姓近2万人,字辈分明。整个
连云港市地区封姓都是同宗,大约3万人。字辈:存心盅厚 必昌其嗣(士)功宽兴敏 惠懿敷芝。始祖爵公,明初因
洪武赶散,率子侄孙7人,举家从
泰兴市迁移到驹南范公堤边(现灌南县张店镇三里沟和龙沟)。繁衍至今已有20几世。2000年在1935年的基础上增修了族谱,共印刷了400册,大部分藏与民间,灌南县图书馆也有收藏。
江苏沭阳有封氏居住
江苏沛县封皇庄有封姓居住封皇庄3500人,几乎全是封姓。另附近还有封楼村全是封姓
江苏泰兴市十里甸封庄村 有封氏居住
江苏泰兴宋桥村封家园子,有封氏居住。原有家谱于“
破四旧”时焚毁,无存者。谱载封氏二十一世,止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祠堂在常州圩塘,堂号“树德堂”。该村封氏近世字辈为“锡”“汝”字辈。谱毁后不再按字辈取名,后辈不复知封姓源流。
江苏泰兴宣堡封集村 有封氏居住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封家庄有封氏居住
浙江温州泰顺封氏 有家谱 村了里有几百人
江西省南丰县县。这里姓封的比较多些。有前山,大堡,石兼,炉下,曾家丰等好几个村。好几千人。也是从河南迁来的。早几年,江西九江地区
瑞昌市马头镇的封姓后裔带着族谱到南丰寻根。其族谱上记戴,他们是几百年前封恒堂公迁去湖北蕲的。封恒堂公生有四子。长子留湖北居住,次子回原籍南丰,三子去江苏湖卅泰兴,四子迁居江西瑞昌。悠悠岁月,生生息息。所以那几个地方都有不少封姓后人。
江苏徐州、始祖封尚义1522年自
景县迁居而来,至今已传二十余世,有《封氏族谱》六卷,为“渤海堂”
沛县封氏字辈:
智甲绪宗,居心钦诚,学思友善,正大光明,立德济世,仁厚宽宏,培英振华,兴盛繁荣
宝山区罗店有封氏居住,据说是天平天国年间迁移至此。永字辈。
上海嘉定马陆封家村有封氏居住
东丰县封氏祖上从
山东省闯关东来的祖籍在山东的大柳树或是大榆树的地方
广东清远连州麻步种田有封氏居住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
清远市、
雷州市及容县、
北流市、
岑溪市、
宾阳县等地有封氏族人合计约2万多人,系
南宋于河南祥符南迁,后至容州落籍,至今已2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