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姓
中国姓氏之一
厉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其得姓始祖是齐厉公。据《风俗通义》记载,周代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封号为姓,世代相传。厉姓主要源出有四,一是出自姜姓,源于西周,以谥号为氏。姬静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二是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个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曾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子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三是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孙吴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四是李姓改为厉姓。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诏令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的所在地在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人民以国为姓。后世的学者考证,古代厉国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随县北面厉山之下的厉乡。厉氏的发源之地,正是在厉乡。
截至2020年,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等省份。
姓氏源流
厉(lì 厉)姓源出有六: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远古帝王炎帝神农氏,亦称厉山氏。在史籍《风俗通义》中记载:“厉山,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烈山氏,即炎帝神农氏也。”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联盟的首领,是少典娶有蟜氏之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烈山又称列山、厉山、连山等,故而炎帝又称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在神农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厉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字单姓厉氏、山氏,以及列山氏、连山氏、烈山氏等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姬静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齐厉公,属于以谥号为氏。周宣王姬静执政时期,在齐国君主齐厉公姜无忌执政时期(西元前824~前804年),昏暴虐,时常滥杀无辜,齐国上下人等皆痛恨之,于是在周宣王二十六年(齐厉公二十年,西元前804年),众大夫联络齐胡公姜静之子杀死了齐厉公。在那场动乱中,胡公姜静之子亦皆战死,齐国人遂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即位,是为齐文公。齐文公一上台,便把参与弑杀齐厉公的七十余名大小大夫全部处死。齐厉公被杀后,姬静赐其谥号为“厉”,以贬戒其政,史称齐厉公。在齐厉公的嫡、庶子孙中,皆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厉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诸侯国厉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周代时期,有个诸侯国赖国,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上记载,厉国所在地在今湖北省义阳县县北之厉乡。到了西周中期,厉国改名为赖国。国人中有以先国名为姓氏者,称厉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三国时期孙孙吴宗室孙秀,属于帝王赐姓为氏。三国时期,孙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孙皓执政,由于他厌恶宗亲大都督孙秀,屡屡欲加以谋害,因此孙秀在孙吴建衡二年(司马炎司马炎泰始六年,西元270年)农历9月,被迫逃奔晋武帝,并携走不少军队,因此孙皓忿而改其姓氏为“厉”。在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所有族人皆因此成为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李姓改为厉姓。出自唐时期宗室李晋,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神龙元年(西元705年),李显李显夺取了武则天的位置即位,恢复了大唐国号,唐中宗去世后,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新唐帝,是为唐少帝。于是,李旦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唐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以除杀韦后之功被唐睿宗立为太子。唐延和元年(西元712年)农历8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自己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唐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废唐玄宗,扶立新兴王李晋。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大臣、宦官于 唐先天二年(西元713年)赐死太平公主,诛杀新兴王李晋,其后蔓抄尽诛其余党,改元为“开元”。李隆基开元年间 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唐王朝内部致命的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随后爆发安史之乱李隆基登基为唐玄宗后,诏令将新兴王李晋及其族人皆改姓为厉氏,且世代不准其恢复金仙公主。此后,该支李唐宗室族人皆称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出自蒙古族,出自蒙古郭尔罗斯氏族,属于以宗教信仰汉化为氏。蒙古族郭尔罗斯氏族,是元朝时期豁罗剌思氏的分支后裔,世居沾河(今吉林省省双阳河流域)、察哈尔省(今张家口市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省部分地区)、科尔沁区(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地区、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满族引为行时者,满语拼音为Gorlos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郭尔罗斯氏族多改汉字姓为厉氏、郭氏、慧贤皇贵妃等。蒙古族、满族厉氏的来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在历史上,蒙古族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喇嘛庙里,每年农历1月都要举行祭拜足戒比丘(弥勒佛)的麦德尔经会,农历6月要举行祭拜上师(喇嘛)的伊日乃经会。在这两次经会中的农历1月7~8日、农历6月14~15日,都要举行“查玛舞”,即俗称的“跳鬼”庙会。所有喇嘛庙附近的各族群众都特地来赶庙会,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查玛舞演出。关于“查玛舞”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居主流的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一个生性残暴、无恶不作的国王,名叫郎达尔玛,他所杀的人血都流成了河,国人都想杀死这个暴君。莫日根知道郎达尔玛喜好观赏舞蹈,他就化装成艺人,进宫去跳舞。郎达尔玛看他跳得滑稽可笑,不时抬头狂笑。莫日根杀死了这个暴虐的国王。后来,人民为了纪念莫日根,也为了祈福消灾,就跳起了化装的查玛舞。查玛舞后来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辽东地区的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流域。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农历3月,康熙帝巡视吉林市,极力提倡喇嘛教。之后,慢清政府拔专款在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修建了“德寿寺”、“广庆寺”,从此,喇嘛教和查玛舞进入辽东。查玛舞属于“文化”范畴,舞者头戴假面。查玛舞一般有七十人、五十人两种,扮演的人物共分为八组:第一组是二十一度母(蒙古语“达喇额客”),第二组是鹿神(蒙语“宝格”),第三组是海螺神(蒙语“阿斯尔”),第四组是八部鬼众(蒙语“额尔伯亥”),第五组是四厉鬼(蒙语“都呼莫”),第六组是七煞神(蒙语“道格失得”),第七组是阎王爷(蒙语“额尔勒格汗”),第八组是老翁(蒙语“额布根”)。查玛舞不仅祀神,也娱人,是一种历史悠久、兼备宗教、文化、娱乐性质的民俗歌舞,曾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查玛舞逐渐消失。蒙古族的查玛舞者,大多为世袭,在“都呼莫”舞者中有以角色为姓氏者,称都呼莫姓,汉字义就是“厉鬼氏”,后文化上汉化省改简化为单字姓厉氏,世代相传至今。
厉姓分布
从厉姓的分布来看,山 东、浙 江一带居多,辽宁省江苏省也有,湖北的随州市不知道有没有。衡阳市的厉姓应该是属于散落在外的一支,像其他散落在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的厉姓氏族一样。史料已经失传,无从考究,只是小时候听族内的老辈人传说过,先祖是躲灾避难来到衡阳这个地方的,我的先祖带领他的十个彪悍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衡阳这个地方落地生根,繁衍了整个氏族,建立了厉家村。从资料上看,衡阳厉姓应该与舟山市一带的厉姓不是同支,因为辈分排行对不上号。在浙江舟山一带的厉姓的辈分是按一首百字诗排行的。得姓自齐始 家声著景阳 鹜州分派远 甬上衍流长 鸣鹤奇胜 迁莺卜允臧 先诚可念 后嗣益宜昌市 农田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敦伦思秩叙 报本奉承尝 勋名垂竹帛 行谊表圭璋 保世须诒款 延定发祥 云乃皆蔚起 谱牒纪辉煌  这里面没有我们衡阳厉姓的“万选文章,硕彦英俊”,所以可以推断,我的先人应该不是出于这一支。舟山市一带的厉姓的“百字行诗”的头四句,可解释为:“厉”家的姓字,起源于(鲁)齐之国(山东省),厉家人的名声,在景阳地方上是很著名的。厉姓分派在鹜州(金华)以及“衍流长”于“甬上”(宁波市),这一支应该是姜子牙的后人。从地域来看,衡阳市距湖北最近,衡阳厉姓有可能始于厉国,但我也没有找到史料记载。衡阳的厉姓也有可能是三国孙秀或是唐朝刘恂李晋的后人,都有可能,这两支的厉姓氏族是叛逆的,是被欺压的,是受到歧视的,显然,他们的命运是艰难的。我个人推断我们衡阳厉姓,应该是海曲厉氏的一支。据载,“海曲县厉氏,在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有二十多万人口,远祖从北宋年间迁到到南方以后,又在明洪武年间迁到山东的日照,海曲的厉祖厉胜”。我的先祖或许就是在海曲厉姓北迁的时候留下来的,或许在北迁的路上分离出来的。而且我推断“海曲厉氏”应该是唐新兴王李晋的被李隆基强迫改为厉姓的后人。由于受到歧视,四处颠簸流离,才有举族迁移的举措。由此推断,衡阳市的厉姓,应该是海曲厉姓的一支,是李晋的后裔。
迁徙分布
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义》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前816年。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朝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厉鹗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省,定居余姚市,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市,为丹阳厉姓始祖。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省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至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余略)。
历史名人
厉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朝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
厉鹗:(1692 - 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南湖花隐等,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南天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
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李世民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市盗贼猖,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
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
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
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
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赵惇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
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
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
当代名人
一、厉以宁
厉以宁:(1929~),江苏仪征人。著名现代经济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经济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他是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评议组成员。
厉以宁在经济学理论方面著书多部,并发表了大量文章,是中原地区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著有大量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指导老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
二、厉麟似
厉麟似:(1896~1970),原名厉家祥,字麟似,浙江 杭州人。中国近现代教育界代表人物之一,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化外交家、国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
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十余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并分别与蔡元培朱家骅陶行知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国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德文化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
他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对德外交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之一,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存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厉声教
厉声教:浙江 杭州人,中国资深外交官、国际法学家、双语作家,清代著名诗人厉鹗之后,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厉良玉之孙,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之子。
厉声教被公认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领土、边界问题专家。
厉声教现为美国《赫芬顿邮报》等多家国际知名媒体专栏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客座教授。
六、厉国香
厉国香: (1914-2003)名瑞兰,字墨华,号国香,当代著名的大画家。
1914年出生于浙江县 古林镇厉江岸村,七岁时就在自家三合院前的私塾里上学读书。从小天资聪颖,1932年被送到县立女中读书,开始自习书画,先后师从张大千、赵时㭎顾坤伯李健、李肖白、唐云陈秋草等名家,学习诗书画。1938年迁居上海市,研习诗文书画几十载,擅长楷行隶,兼工山水花卉,毛俱妙,被誉为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中之怪杰,她的传记被收入《美术年鉴》、《书画名人辞典》、《名人传记》。著名的有6尺巨画《东方巨龙腾飞图》和《溪口二别墅图》等,还先后为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创作三幅大型花鸟画,为美国前总统布什创作《雄鹰图》,受到国际名人高度赞赏。
1988年,文化部曾两次为其老年书画生活拍摄电影,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引起轰动,成为国家文化艺术对外交流史上的一个杰出代表。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四川成都“大风堂”艺术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书画家交流协会顾问,上海市东岸画院院士。
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三国曹丕黄初七年(226年)将涿郡改为范阳郡,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一带。
南阳郡秦朝始置,汉承秦制,仍设南阳市郡,郡治宛,下辖三十六县。东汉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 会的面貌。
堂号
半树堂:宋朝厉元吉,号“半树”,做乌程尉,后回家隐居。元朝访问宋朝旧臣,元吉跑到湖里、海里,去藏,到了白头才回家,坚决不做侵略者的官。
此外,厉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佛子堂”、“南阳堂”、“三槐堂”、“思永堂”等。
厉姓家谱文献
江苏无锡锡山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始迁祖为[元]厉惟贤。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岭南厉氏宗谱,(清)厉学□等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厉文才。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著者待考,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十七卷,(清)厉贻锋等纂修,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修,清宣统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浙江东阳岭南厉氏宗谱,(清)厉贤佐等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三十三卷,(清)厉凤梧等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唐]厉文才。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仪征厉氏支谱,著者待考,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宗谱,自明万历三十二年~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604~1948年)多次纂修,共存六十余卷,保管完好。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六石街道日上村委会。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四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隐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佐村隐珠堂厉开成处。同版另一部今仅存十四卷,已局部破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千祥姜山头厉士秋处。
浙江东阳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重修铅印本,今仅存谱首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东门乡厉茂荣处;同版另一部五十二卷,完好无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花墙头厉锡清处。
浙江东阳瑞山厉氏重修完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二十二卷,第十六卷、第二十二卷已佚,局部破损,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徐宅前屋厉金位处。同版另两部各二十二卷,完好无损,由浙江东阳山店乡殿下厉匡弼、三联乡楼门厉瑞高各收藏一部。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三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防军溪西厉开灯处。
浙江东阳吴宁厉氏重修宗谱六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存两部,有局部破损。现被分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市防军溪西厉守水、厉朱门处。
厉氏重修宗谱二十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第二十一卷佚,破损严重。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明德乡。
永康市郭段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代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图书馆
浙江永康坦川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山东海曲厉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图书馆
厉姓字辈排行
湖北丹江厉氏字辈:“有大成明开国应选”。
湖北孝昌厉氏字辈:“大学明德圣泽天长”。
江苏仪征厉氏字辈:“景文士锦廷兆朝昌洁官青存鼎以德延宗传家猷”。
山东日照厉氏字辈:正辈:宝复建彦、承宗茂善、存公怀秀、嘉贞乃传。副辈:端明宣进、希策启信、聿敷衍庆、续择慎”。
浙江温州厉氏字辈:“宗兴光应启崇正利朝钦”。
乐清市厉氏字辈:“连清景凤奇嘉星如日月”。
南阳市厉氏字辈:“永文成炳志相三星忠义观敬”。
河南信阳厉氏字辈:“金有富国心明全启自成(泽洪万代全)”。
通许县厉氏字辈:“宗良廷新文,步学从祖行,立志存光大,万世钦芳名,传继思先德,丕承扬家声"。
资料有待补充。
厉姓字辈在山东莒县厉氏字辈:‘洪启吉运昌,德成福禄璋’
吉林德惠厉氏字辈:“大克天世广,永富贵宝昌,洪云文德福,奉守为业长,新春清景秀,万年振国芳”。
六合区厉氏字辈:“广德学朝文崇民承先正武道治永乐仁义立安康”。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西周;
望出南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厉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威弭郡盗;
名重文坛。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东阳人厉文才,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市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厉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省钱塘人,康熙举人,能诗善词,为浙西词派的重要作家,主大江南北文坛二十余年。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院画录》等。
勋铭带砺;
绩茂循良。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宋东阳人厉汪,字万顷,隆兴进士,初任永嘉县主簿,又升乐清市知县,百姓受其教化,生活安定,称他为“厉佛子”。后官至西外宗丞。
五言通用联
相见亦无事;
不来忽忆君。
——清·厉鹗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厉鹗赠友人联。厉鹗,字太鸿,杭州市人,有《宋诗纪事》。
拂竹鸾惊侣;
经松鹤对群。
——唐·厉玄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厉玄《猴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句联。厉玄,太和二年进士,官至侍御史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在旧时封建社会宗族认为: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等等。
六言通用联
指画巨松称冠;
武学诸子第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厉志,字骇谷,定海人。工诗善画。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见者惊为奇迹。下联典指宋代举人厉仲方,东阳人,以武学诸生举第一名,有将才。曾造战车九车弩,后人用以败金兵。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岱山县秀山乡厉氏宗祠联。
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
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苏省扬州市厉氏宗祠联。全联典指该族的悠久历史。“青毡”,代称士人故家旧物。语出《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夜里在斋中睡觉,有几个小偷进到屋里偷东西。王献之不慌不忙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的旧物,把它放下吧!”群偷惊走。“白屋”,指用茅根盖的房子,也指穷士的住宅。
山水怡情,容州动故乡之恋;
廉明作宰,青田兴去后之怀。
——佚名撰厉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代官吏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为道州刺史,时贼寇猖狂,文才临郡期月,群盗悉
平,甚著威爱,后改容州刺史。下联典指明代青田知县厉升,字文振,无锡人。公廉爱民,致仕归,民立祠祀之。
参考资料
百家姓-厉.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24-07-31
厉姓起源.印象河南.2024-01-10
目录
概述
姓氏源流
厉姓分布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当代名人
一、厉以宁
二、厉麟似
五、厉声教
六、厉国香
郡望堂号
郡望
堂号
厉姓家谱文献
厉姓字辈排行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五言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