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
安徽省阜阳市辖区
东区,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西部与颍州区相邻,南部与颍上县接壤,北部颍泉区毗邻,东部与利辛县相连。总面积685平方千米。
颍东历史悠久,夏商周以来,即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三国军事家徐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此留下许多佳话,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在此起兵,有皖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程文炳宅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僧修行的千年古刹北照寺以及刘伶墓等历史文化古迹。
2021年,颍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2148万元。
历史沿革
夏朝,颍东区地域属河南省所辖。
商代,颍东区地域属梅伯国。
西周初,颍东区的现辖区域隶属胡国东周敬王25年,即鲁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镇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这里北枕济河,西临乌江古河流),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所辖。
秦置颍州区在今阜阳市区泉河北(即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属陈郡(治所在陈,即今淮阳区),颍东区归汝阴县管辖。
西汉时,置阜阳市都尉于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置慎县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谯)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上蔡县)。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县所辖,其他区域属汝阴都尉管辖。
王莽建立新朝时,改汝阴为汝坟,改慎县为慎治,颍东区归属依旧。
东汉时,恢复西汉建置旧称,并在颍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阴和
慎阳仍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于今河南省的平舆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三国时期,颍河流域属魏。仍置阜阳市慎县等7县,属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晋朝顺昌府,辖8县,属河南省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封其叔司马骏于汝阴为汝阴王,封陈温于慎县为慎到。汝阴与慎以乌江为界,今颍东区归汝阴王国所辖。
东晋十六国时,战事纷争,国家分裂,群雄割据,建置混乱。东晋南迁后,境内地属后赵。汝阴地当南北要冲,又有淮、颍诸河交通之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事频仍,人口流亡,咸和2年(公元327年)前后,后赵石勒政权保留汝阴郡,郡下废县。永和5年(公元349年),晋将褚裒率兵3万伐赵,收复汝阴之地,不久又丧失。
前燕代后赵,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后,境内仍仅置顺昌府,郡下无县。
前秦灭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太元8年(公元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区淮河之滨发生了淝水之战东晋收复了包括阜阳市和古慎邑在内的大片土地,因战争连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县。
南北朝时期,汝阴之地初属刘宋。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侨置神池县(原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境内)于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河南省管辖(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收复汝阴地,置顺昌府。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围攻汝阴城,被宋汝阴知府张景远打败,第二年张景远病故,北魏占领汝阴。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侨置南汝阴郡合肥市,并同城侨置颍州区。侨置慎县于今合肥东面梁园镇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收复阜阳市故地。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萧道成刘准为汝阴王。第二年,北魏步骑20万南侵,占领汝阴。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为汝阴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齐伐北魏,收复汝阴。同年,北魏卷土重来,再度占领汝阴。
南梁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阴故地,封刘端为汝阴王。侨置“双头郡”--汝阳弋阳郡,辖汝阴县。又置颍川郡,仅辖一个许昌市(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谓“双头郡”,实际上一个治所。一个官员管两郡,有时郡县同在一个土城内,如颍川郡和许昌县,实际人口不多,所辖区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北魏攻入汝阴。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萧衍北伐,又收复阜阳市,可谓战事不断,政权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进汝阴故地,改置颍州区,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干汝阴故地置颍州。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州,行郡县制,改颍州为顺昌府,辖汝阴、颍阳、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县蔡国(今淮南市凤台县县)5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管辖。
唐初称汝阴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阜阳市(阜阳城)、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乐(阜阳城西闻集镇附近)、永安(阜南县永安店)、高塘(临泉县高塘集)、沈丘(今临泉县城)、汝阴、颍阳、颍上等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分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信州为颍州区,撤高塘、永乐、永安3县入汝阴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县、颍阳、青邱等4县,并入汝阴县。同年,全国设10个道,颍州属河南道,辖汝阴、颍上县蔡国3县。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封李为颍王。至德2年(公元757年),李亨封来为傅友德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封李为颍王。天复2年(公元902年),李晔封李为颍王。
五代十国时期,本地域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称颍州,沿袭唐朝设置。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置颍州区,辖阜阳市、万寿(今太和县原墙集)、沈丘县(今临泉)、颍上四县,属京西北路(治唐长安城,今洛阳市)。今颍东区地域属汝阴县管。庆历年间,赵祯先后封赵从霭和宠籍为颍国公。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赵曙封其子赵项为颍王(后即帝位,是为赵顼)。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因颍州为龙飞之地(赵项封地),升颍州为顺昌府赵煦封赵宗育为汝阴侯。
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南下,占领顺昌府。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收复顺昌府。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攻打顺昌府,宋将刘锜大败金兵。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议和,阜阳市属金,改为颍州区,辖汝阴、泰和沈丘县颍上县4县。属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开封)。
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率军侵犯淮南西路,占领颍州。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因战乱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撤汝阴、泰和、颍上、沈丘等县,并县入州。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颍州隶属元河南行省汝宁府(治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辖沈丘和颍上两县。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东乡的白鹿庄(今枣庄集北白木桥附近)发动农民起义,于颍州柳沟(治所先后在今颍东区的公平集和枣庄集)组建红巾军,攻打颍州东门。随即破颍州区,继而往南,焚颍水县(今阜南县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镇,并分兵连陷上蔡县罗山县确山县舞阳县叶县及汝宁、光州、息县等地,从者如流,众至十万。公元1355年,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小明王,彻底动摇了元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由于元军多次围剿,颍州各县名存实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芜。
明朝建立,颍州辖太和县颍上县两县,属南京(又称直隶省)风阳府管辖。颍东今口孜镇、杨楼乡、老庙镇、乌江乡属颍上县,其余乡镇隶属颍州管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颍州设军事机构颍川卫,属河南都司,形成了军事、行政两条线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封傅友德为颍国公,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王佐为顺昌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杨浩为颍国公,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封朱子埯为汝阴王,嘉靖年间,曾封朱载为颍王。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攻占颍州区,颍州辖太和县颍上县两县,属江南省风阳府管辖。康熙6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颍州属安徽省风阳府管辖。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附廓置阜阳市,直属安徽省。颍东区地域当时称阜阳县的东乡。但需要说明的是,清代时期,现颍东区辖域,仅有老庙集附近有些村庄属颍上县管,是颍上县插入阜阳县的一块属地(详见爱新觉罗·旻宁《颍上县志》),其余皆归阜阳县所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存县,阜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省下增设道一级行政机构,阜阳县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县)。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废道,在阜阳设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太和县6县,至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称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阜阳市全境解放,建置阜阳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州、风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县临泉县、太和9县及阜阳、界首市、亳州3市,隶属皖北行署(驻合肥市)领导。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县下设区,今插花镇和冉庙乡归属王老人集区,正午乡、老庙镇、中心街街道口孜镇袁寨镇、杨楼乡和乌江乡隶属洄溜集区管辖。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阜阳专员公署属安徽省人民政府,辖阜阳、亳州市、风台、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临泉、太和县、界首10县,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市管辖。当时颍东设有茨河区(辖辛桥、洪山和颍河以东等周围乡村)、洄溜集区(辖袁寨集等周围乡村)、正午区(辖枣庄集等周围乡村)、口孜区(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插花区(辖冉庙及赵店和高集等周围乡村)和胡集区(辖乌江和老庙集等周围乡村)等七八个区。
1958年,阜阳县在现颍东区范围内设置城关、插花(辖冉庙、正午、赵店等周围乡村)、老庙(辖枣庄集、王胡同等周围乡村)、口孜(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袁寨(辖洄溜集等周围乡村)5个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阳市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区,公社以下仍划分生产大队和小队。
1965年,建置利辛县阜城镇,今颍东区辖域,分别归阜阳县和阜城镇管辖。
1969年,阜阳县进行了撤区并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镇的基础上建置阜阳市(县级市),1979年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区。除原老庙区变成枣庄市区,区政府驻在枣庄集外,其余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建置,改建为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1992年,撤销阜阳市和阜阳市,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市)。
1996年,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同时撤销县级阜阳市,设立颍东、颍州、颍泉区三个区。
2020年4月,颍东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地理环境
位置
颍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0′,北纬32°54′。南依颍河颍州区区和颍上县相望,北跨茨准新河与亳州市利辛县接壤,东临乌江与颍上县和利辛县毗邻,西与颍泉区的阜阳北站伍明镇为界。
地形
颍东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气候
颍东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颍河、茨淮新河穿经而过,其支流密布全境,农田水网交错,仅潜层地下水含量就达7351万立方米,且水质良好。
矿产资源
颍东区盛产原煤、石油。截至2013年,已勘测煤炭储量达15亿吨,口孜煤矿即将投产,年出煤800—1000万吨。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1月1日,颍东区辖3个街道和9个乡镇。
2000年,颍东区辖3个街道、5个镇、4个乡。
区划详情
2009年颍东区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颍东区户籍人口53.8187万人。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户籍人口66.65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59人,其中,城镇人口24.0764万人,乡村人口42.5795万人;男性人口34.7315万人,女性人口31.9244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0336人,死亡人口6902人。
民族
颍东区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哈尼族等族。汉族分布在颍东区各地。回族分布在口孜、洄溜、行流、岔路口、韩寨、瓦房、清河等地。其他民族零星分散在茨河铺、老庙、郭营、张湾、伍明等处。
经济
综述
2018年,颍东区实现生产总值173.7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567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9.9262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96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整为11.8:46.0:42.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6109元,比上年增加2619元。
2021年,颍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2148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颍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2%。
财税收支
2018年,颍东区财政收入完成21.8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中央收入8.7578亿元,增长15.1%;地方收入12.4106亿元,增长38.7%。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9.9712亿元,增长33.8%;非税收收入2.4394亿元,增长65.7%。财政支出31.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374亿元,增长32.1%;教育支出8.7004亿元,增长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776亿元,增长7.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8482亿元,增长5.5%;农林水事务支出3.4321亿元,下降3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126亿元,增长129.2%;住房保障支出2.0547亿元,增长29.3%。
人民生活
2018年,颍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58元,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67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37元,增长10.1%。
2018年,颍东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第一产业
2018年,颍东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
2018年,颍东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417公顷,比上年增加397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9516公顷,比上年减少456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901公顷,比上年增加853公顷。其中,油料、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795公顷、37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167公顷、185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5003公顷,增加16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4.6万吨,比上年减产3.4%。油料产量1871吨,增产31.2%。棉花产量315吨,增产15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3万吨,增产4.3%。
畜牧业
2018年,颍东区肉类总产量53424吨,比上年增长5.2%。禽蛋产量11372吨,增长6.7%。
2018年,颍东区水产品产量5473吨,增长5.6%。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4.3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2%。大中小型拖拉机8978台,比上年减少1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288台,比上年增加288台。联合收获机械2640台,比上年增加34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909吨,比上年下降1.3%。农药使用量246吨,下降2.4%。农村用电量1.4325亿千瓦时,增长10.0%。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颍东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实现产值233.8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中,25个行业有13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1%,家具制造业增长3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4.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3.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0%,烟草制品业增长14.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3.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9%,医药制造业增长10.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浮小麦、鲜、冷藏肉、雪茄、多色印刷品、塑料制品、商品混凝土、液晶电视机分别增长9.4%、2.2%、8.5%、29.1%、7.2%、85.1%、15.8%,饲料、快餐面精甲醇、合成氨(液氨)、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水泥别下降6.8%、38.5%、20.8%、13.1%、15.8%、22.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52.0%,比上年提高48.6%。主营业务收入233.8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实现利税总额44.9347亿元,增长29.0%,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5.291亿元,增长57.1%。
2018年,颍东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9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区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9家,实现产值25.6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1.1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6.8%,本年竣工面积68.7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颍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6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完成28.3879亿元,增长13.6%;乡村零售额完成12.3054亿元,增长14.9%。全年实施区外项目145个,到位资金110亿元。全年批发业销售额85.9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零售业销售额50.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住宿业营业额6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8.3%;餐饮业营业额11.2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对外经济
2018年,颍东区进出口总额1.30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出口总额9788万美元,增长5.8%。
房地产业
2018年,颍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7.8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商品房销售面积12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9.8万平方米,增长48.1%;商品房销售额78.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9%。其中住宅销售额75.8092亿元,增长101.1%。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6.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7.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交通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其中,年客流量400万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万人次的京久铁路阜阳市客运站就在颍东区内,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铁路在此与京九铁路交汇,形成“米”字型框架,并与京沪、京广、陇海铁路三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
公路
105国道在区内延伸,东连北京-上海高速公路、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经颍东城区接入阜阳市,正在建设的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在颍东区境内占地1918亩,长约20.644千米,并设有大型出入口。
区内有三条干线公路,往东北、东南呈放射状分布,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县道阜展路(阜阳-展沟)、阜谢路(在区内阜阳-八里段),另有几条大致南北纵向县道,基本呈网状,其中省道长31.6千米,属二级公路,县道140.15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乡道17条长约86.856千米,村道85条,长305千米;阜阳客运东站、颍东客运站分布于城区。以颍东区面积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9.5千米/万人。
水路
截至2010年,茨淮新河横卧东西,颍河纵贯南北,并与泉河相互交汇,穿境入淮,通江达海。
航空
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合肥市、北京、上海市等航线。
社会
科技
2013年末颍东区城镇非私营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49人,比2012年增加2708人。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848万元,发明专利申请量102件,比2012年增加63件。
2018年,颍东区专利申请量1497件,比上年增加601件。其中,发明专利939件,实用新型专利482件,外观设计76件。全年专利授权量418件,比上年增加241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336件,外观设计专利52件。
教育
2013年末颍东区共有各类学校187所。其中:普通中学40所,小学147所。各类在校学生85471人,比2012年增长15.8%。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289人,比2012年增长29.2%;小学在校学生41040人,比2012年增长5.2%。专任教师4886人,比2012年增长13.8%。其中:普通中学2391人,比2012年增长17.7%;小学2495人,增长10.3%。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100%。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专任教师382人,招生4099人,在校学生9958人,毕业生2427人;普通高中学校6所,专任教师778人,招生4097人,在校学生数11696人,毕业生3626人;初中学校26所,专任教师1669人,招生8114人,在校学生23024人,毕业生7083人;小学120所,专任教师2783人,招生9287人,在校学生49141人,毕业生6826人;幼儿园116所,在园儿童23625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文化
2013年底,颍东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520册。全年举办文艺活动34次,戏曲节目创作3件,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电影放映1236场,书刊借阅3480册。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万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举办145场文艺演出,42次培训活动,20次演讲活动,16次展览活动,电影放映1236场,文艺创作12件。
卫生
2013年底,颍东区共有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个,基层卫生院9个。卫生技术人员22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83人,注册护士88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4423人,比2012年增加12455人。
截至2018年末,颍东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88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村卫生室103个,诊所41个。卫生机构床位3003张,卫生技术人员387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99人,注册护士1549人。
体育事业
2018年,颍东区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颍东区共获得10.5块金牌;在青少年亚洲U18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中,新乌江镇的周新悦代表中国队参加并夺冠。
旅游
名优特产
口孜大蒜
口孜大蒜曾被阜阳市政府评为阜阳市二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生产基地辐射到周边乡镇,每年种植面积均在两万亩以上。蒜头个大、口感好,蒜薹茎粗、长、色鲜、质嫩、耐贮、味正、无病虫害,均属无公害产品。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市、深圳等大城市,部分产品出口韩国等。
杨楼马铃薯
按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以杨楼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都在万亩以上,暂定名为“杨花牌”,特点是:个大、皮薄、光滑、口感好、产量高。主要销往南京、上海市、武汉等地。春季马铃薯一般亩产5000斤,产值2000元。
口孜曹庄无公害蔬菜
口孜镇曹庄村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蔬菜总产值600万元,蔬菜人均纯收入占曹庄村人均纯收入的80%。蔬菜生产以反季节辣椒、番茄、茄子及夏季青萝卜、豆角、黄瓜、大葱为主,全部采用优良品种。2002年曹庄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审定委员会认定。
插花姚塘大棚菜
插花姚塘村大力发展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现已初具规模,年均种植大棚菜300余亩,亩产量35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以番茄、黄瓜、辣椒、西葫芦、大葱为主。
优质强筋小麦
颍东区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常年小麦播种面积45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上下,总产约15万吨。其中优质强筋小麦20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4%,其主要品种为郑麦9023、豫麦68、皖麦38等。
优质高蛋白大豆
颍东是高蛋白优质大豆的生产基地,大豆年均生产面积20万亩,总产2.7万吨,其中高蛋白大豆约15万亩,主要品种皖豆21、豫豆22、中黄13、豫豆25等。推广种子包衣、免耕栽培等配套高产、保优与节本技术。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获安徽省农业厅1998年农牧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质脱毒红芋
颍东区脱毒红芋结薯早、膨大快、早熟、高产、品质优、效益好,年均面积已达8万亩,占红芋栽培面积的70%左右,单产一般在350公斤(鲜薯5折)左右。红芽芋加工淀粉、粉丝占30%,鲜食占25%,加工晒干及酿酒占45%。主要品种有徐薯18、皖薯1号、北京553以及特色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31、穿川紫等。2000年颍东区作为完成单位之一,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新华办事处自1999年推广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技术以来先后由农民个体兴办了“三友波尔山羊繁育中心”和“严峰波尔山羊胚胎移植基地”,并建立了“新华办绵羊湖家畜改良点”,开展波尔山羊鲜精输配技术推广,已经形成波杂羊生产基地。
樊记牛肉拉面是阜阳市颍东区的风味小吃,拉面馆位于阜阳站以西800米的北京路综合大市场内,拉面工艺为祖传秘方,拉面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技术新颖,引人入胜。8扣可拉成长1.5米3000多根的龙须面,脍之人口,汤料用传统工艺烧制,辅20余种材料。
阜阳插花牛肉汤源于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以高姓熬制的较为有名。其原汤采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众多调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纯正,回味悠长;由于其风味独特,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仅阜阳市内就有数十家正在经营。插花牛肉汤正在注册登记,准备进行专营。
招君小吃
部位于阜阳青颍公园南大门西侧,每天只在中午营业。小吃以炒菜为主,较有特色的有爆炒腰花、卤鸡、卤猪蹄、带汤肉丝、红烧革鱼等。
枕头馍:阜阳特产,又称阜阳大馍。个头很大,每个长约1市尺、宽约半市尺,重2——3斤,堪称馍中之王。因形状象枕头,故形象的称为“枕头馍”。
风景名胜
颖东区文化古迹有北照寺、高台庙、七孔桥遗址、袁寨程文炳故居、枣庄程家海改程文炳故里、单坛孜三国徐庶母亲墓、童古堆、风凰台、刘伶墓、望月楼、青邱城遗址、钓鱼台、七十二眼辘轳井、上天梯、杜岗、陈古堆和清真寺等。
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阜阳市颖东区东约九公里处的袁寨镇北照村,始建于晋朝,兴盛于明,历代香火兴旺,高僧辈出,故有“真山 真水 真龙地,古寺古刹古禅林”之称,又名善观寺;朱元璋出家、参军、称帝、托钵均寄籍于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于颍东区袁寨镇,是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清题建筑为两层楼房,门窗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左右回廊贯通前后院落。
杜康烧酒遗址位于口孜镇东北方向2千米处,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岗。
白夏墓
白夏墓位于口孜镇白屯村白屯。属于明代。说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约3米,占地约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题“白郡丞夏之墓”,该墓民国时期被黄泛覆于地下。
康桥古城孜遗址
康桥古城孜遗址位于口孜镇康桥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东侧。当地群众称此处为西古城(颍上县江口镇北有古城,习惯称其为东古城)。
代表人物
白夏(1543-?),明颍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咏》,旧志有传。
程文炳(1833-1910),谥号壮勤今,清末阜阳市(今颍东区枣庄镇)人。
程恩普(1882-1943)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
吕西园(1899—1931年)别名吕文渊,插花集人,吕浩汝胞兄,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他到凤台,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0年,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年32岁。
潘善斋(1877—1951年)新华区潘寨人,民国三十三年,解甲归里,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莅任后,常冒雨监督修提,1951年病逝。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综述
固定资产投资
财税收支
人民生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
社会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旅游
名优特产
风景名胜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