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姓,中国姓氏之一,晏姓人口数目在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排名第241位。晏姓历史名人有
春秋时
齐国名相
晏婴,宋代有宰相、文学家
晏殊,明代有户部主事晏珠等。
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来源于
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
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
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
晏城街道,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二是来源于
陆终氏,是附终子
晏安的后代,传说古帝题项后裔陆终的第五子叫晏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并且在春秋时期与高、国、鲍一起成为齐国的四大望族,世代在齐国做官。三是来源于唐尧时期的大臣
晏龙。
姓源考略
根据《齐侯鎛钟铭》晏弱为
宋穆公曾孙,得氏时间应该是在宋穆公(约前785年—前720年)死后其位让与太子与夷,并使其子冯出居于郑,这里的子应该是嫡长子,应该还有其他庶子,这些庶子很可能被分封与“晏”的食邑,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晏氏非出自姜姓,出自宋公室
子姓,西周初年封于
宋国(今
商丘市一带)叫“晏”的食邑,后裔“以邑为氏(即今天的“姓”)“。最早晏姓名人为
晏弱。最早晏氏记载为《范阳龙潭卢氏宗谱》记载周平王时期卢姓始祖
齐国高傒公夫人晏氏(约前725年—前644年)。
姓氏源流
晏(Yàn)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来源于子姓,一说
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
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
晏城街道,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晏弱为
子姓,出土的叔弓钟,叔弓鎛中记载了灵公在晏弱灭莱后,赐予三千家食禄的事,其中有"赫赫
商汤"语。
齐灵公曾经打算嫁女给
晏婴,按照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
晏弱不可能为姜姓。另外晏弱死的时候,晏婴用殷人的礼仪给父亲服丧。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晏氏乃商汤王后代,
春秋时
宋穆公曾孙晏弱(桓子),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晏弱后代人才济济,其子晏婴为国之栋梁,晏氏从此在
齐国发扬光大。
源流二
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西周时期,晏安的后代曹侠来建立邾国(邹国),故又为曹姓、姓、邹姓的始祖。见《世本》、《史记》等。
源流三
来源于晏龙。晏龙是唐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晏龙的父亲是帝,而帝喾的曾祖父就是黄帝。见《山海经》。但因《山海经》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传说而不是历史,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晏安的推论
晏氏,我国最古老的《世本》专籍记载说:“陆终子晏安之后。”此外,《姓氏考略》上说:“世本,
陆终第五子晏安,唐尧君有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望出
齐国。”由此可见,晏氏是一个具有几千历史的古老家族,他们的得姓始祖是晏安,是陆终的第五个儿子。陆终则是祝融氏吴回之子,推算起来,他们是黄帝的后裔,龙图腾的族人。主要繁衍于
山东省境内,因此,《元和姓纂》一书记述他们的源流说:“左传,晏子名弱,
齐盖族也,生婴,字平仲,
晏父戎,晏公厘并其族,汉有司隶校尉晏将。”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晏氏后人尊晏安为晏姓的始祖。晏氏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家族。这个古老的客族,传到了春秋时代,家族昌盛,成为
齐国四大贵族之一。
齐国晏氏
春秋时期,身为
宋国公室后裔的晏氏一族,于
齐桓公时期投奔齐国,并定居齐国,世代为齐国大夫。
《管子·小匡》记载:“故使
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
宁戚为田,
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商容处宋,季劳处鲁,徐开封处卫,晏尚处燕,审友处晋。”此处的“晏尚”应为齐国晏氏的开族始祖。
《管子·大匡》又记载:“管仲告
晏婴曰:‘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士出入无常,不敬老而营富,行此三者,有罪无赦。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房玄龄注释,此处的晏子就是就是晏平仲的先祖,只是不知其名。
历史名人
晏弱
晏弱,
宋国公室
子姓。晏子之父桓子晏弱见于《左传‧宣公十四年》:冬,
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与之言鲁,乐。桓子告
高固,曰:「子家其亡乎!怀于鲁矣。怀必贪,贪必谋人。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观人论世,皆极中肯,显见其胸中素有所怀,日后事功非侥幸而致。除上引之外,晏桓子之重要事迹见诸《左传》者如下:《左传‧宣公十七年》: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会。及敛盂,高固逃归。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朝于原,执
南郭姓偃于温。苗贲皇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
高傒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左传‧襄公二年》: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召莱子。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左传‧襄公六年》: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于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之环城,傅于。及
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
丁未,入莱。莱共公
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
田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迁莱于。高厚、
崔杼定其田。晏桓子卒于
鲁襄公十七年,《左传》云:齐晏桓子卒,
晏婴斩,苴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晏桓子以上,莫明来历。上引《史记‧管晏列传》载晏婴为「莱之夷维人」,则其先莱人,至其父晏弱奔齐仕为大夫?然则晏氏于莱或有来历,一旦入齐,竟为寒门小家,终不得比国、高、崔、庆之豪门强宗,
于鬯香草校书云:
春秋时齐晏氏为齐世民,婴父弱,谥桓子,桓子以上无闻焉。《管子‧大匡篇》有晏子,
房玄龄注但谓「平仲之先」,不能实其人,其家世之微,亦可见矣。
晏婴
晏婴,字仲(?-公元前500),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
高密市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
齐国上大夫
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
秦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
姬匄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
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
晏婴墓在
淄博市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
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著有《
晏子春秋》8卷250章。
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宰相,著名词人,
临川区人。
景德初年曾以“神童”之名被
赵恒如为
进士,
庆历中官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
枢密使。他填词擅长小令,承袭
南唐风格,多表现士大夫阶层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音调和谐。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句,传诵很广。代表作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珠玉词》等。他喜好贤能,
范仲淹、
孔道辅、
欧阳修等都曾是他的学生。他的儿子
晏几道也是
北宋著名的词人。
晏铎
晏铎,自贡
富顺县人,明朝
永乐十六年(1418年)
进士,
庶吉士,历任福建道
御史。他学问渊博,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政绩斐然,受到人民爱戴,是
朱祁镇时期的“
景泰十才子”之一。
晏几道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有名的词人,他的词多感伤情调。
晏天章
晏天章,宋代棋师。他不但棋下得好,而且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著有《元元棋经》一书,为后世研究下棋理论提供了材料。
晏敦复
晏敦复,字
景初(1120-1191),晏殊曾孙,宋代临川文港沙河村(分属
进贤县)人。少就学于
程颐。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
进士。初任御史台检法官。
绍兴元年,由
礼部郎迁吏部郎。。因事件
丞相吕颐浩,贬为
贵溪市知县。后改临江军通判。不久,复召为吏部郎,转左司谏,进
中书门下诸房公事。晏敦复为人刚直敢言,曾弹劾准西宣抚使
刘光世强换淮西民田;揭露右丞相
汪伯彦之子汪召嗣无德无才,反对派他担任江西盐司(
转运使)和
宜春市知州。绍兴八年(1138年),
金朝遣使前来议和,要
南宋君臣拜接
完颜亶的诏书。
晏敦复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上疏坚决反对。宰相
秦桧派人暗中拉拢,许以高官厚禄:“公能曲从,两府旦夕可致”。他横眉冷对,声裂金石:“吾决不以身计误国家,吾乃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绍兴十五年,晏敦复代理吏部尚书,兼江淮
经制使。因与秦桧不合,改任宝文阁直学士,并先后出任
衢州市知府、
亳州市提举。后闲居数年卒。
赵构曾给予“严峻耿直,敢于议政”的好评。
晏斯盛
晏斯盛,字虞际,号一斋,
清代新喻浒江(现为
上高县蒙山乡所辖)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
江西省乡试第一名,次年举
进士,为
庶吉士。
雍正元年分校顺天乡试,授翰林院检讨。五年为会试
同考官。雍正六年(1728年)晏授
山西省道
监察御史。山西,普是
雍正帝的宠儿、当朝宰相
朱轼(高安人),于康熙劣官史,做出了好成绩的地方。因此,当晏斯盛前往山西任上,雍正赐他浮水古砚及笔墨时,郑重说明:“此太学士
朱试所进,今以赐汝,汝可时时把玩,勉为朱轼可也。”雍正这番话,
晏斯盛当然心领神会,铭记在心。一到山西,便新官上任三把火,敢于碰硬脑。当时清政府派往山西驻防、监视人民的镶黄旗军胡作非为,恣意要马匹,凌辱官绅。晏斯盛了解到这情况,即向
雍正如实报告。雍正阅后即批;“晏斯盛据实陈奏,甚属可嘉,若隐忍不言,则此辈愈多事矣,晏斯盛着交部议叙。”晏到安徽的第三、第四两年,连年旱灾,安徽江北州、县人民大量逃荒,离乡别井,外出求食。旱灾原因,主要是没有修水利。晏花了很大精力,用以工代赈办法抓兴修水利,同时写了江北水利书二卷,总结水利兴修与否的经验教训,及其兴办措施等等。其时又奉上级命令,要他暂时管理好龙江、西新各关口税务,并要将这些税务关口的积弊上奏,要实事求是,不以隐以私情。大概是这两件事情都办得不错,
乾隆比较满意,乾性七年(1742年)三月又升为
山东巡抚。乾隆八年(1743年)三月,晏调湖北
巡抚。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
晏斯盛闻乾隆南巡,曾往安徽淮上迎驾,兼述衷肠。这年十一月,又往北京祝皇太后寿。乾隆问斯盛:“汝母年几何?”对曰:“八十又八。”翌日,乾隆赐晏母“春永萱庭”匾额及内缎荷包。次年正月晏抵家,不久便病死。乾隆遣官谕祭。晏著有《易学初津》、《
禹贡解》、《
楚蒙山房易经解》、《诗集》数十卷,皆梓行。
晏阳初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又名兴复(1890-1990)、遇春、云霖。四川巴中人。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香港大学前身),后转美
耶鲁大学,主修
政治经济学,1918年毕业,获
学士。1919年入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
历史学,获硕士学位。1944-1945年,美国
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1923-1949年长期担任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今
定州市)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50年代以后,协助
菲律宾、
泰国、
危地马拉、
哥伦比亚及
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
晏阳初还曾在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晏阳初早期开展
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见乡村建设),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
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后期为纪念他特上映同名电影《晏阳初》。
晏福生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
湖南省陵县人。1923年参加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曾任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醴陵暴动,同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醴陵赤卫团排长,湘东南独立师第3团副官,红8军第22师四19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红6军团第18师政治委员,第16师政治委员,西路军总部教导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
八路军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717团政治委员,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政治委员,359旅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湘西行政区主任,
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
中将军衔。荣获
一级八一勋章、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1984年4月7日因病在
广州市逝世,终年80岁。
晏庆明
晏庆明(1900-1933.9),
湖北省大悟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代,靠替地主放牛和卖长工度日。1930年2月在大悟县河口参加
赤卫队。
1930年2月后,历任大悟县赤卫队排长、队长等职,率领部队经常活动在
红安县、河口、
大悟刘集镇一带,打击地方民团的反动势力。1931年编入
中国工农红军,任红4军团长。在攻打七里坪战斗中,亲自率领突击排,插入敌人的阵地直捣敌军老巢,给敌军以重创,并活捉了敌团长,为夺取整个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后,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游击斗争。1933年9月,在红安大山寨战斗中,胯部受伤,寄住革命群众家中疗养。不久因
中国国民党进攻,转移到刘集新屋咀养伤。由于医药缺乏致伤口恶化而去世,时年33岁。
晏维贵
晏维贵(1912-1936),
湖北省黄安(今
红安县)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革命。
1928年参加黄安县赤卫队,积极发展
地方武装,参加惩治土豪劣绅等农民运动。1931年编入
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2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入川后,根据中共党组织安排,留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同年转入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任红25军游击师师长。1936年率部转战
麻城市,在一次与敌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
【中国共产党晏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晏八风
晏八风(1905-1932),
金寨县人。幼入私塾读书10余年,辍学后在家乡教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随
周维炯、李升武等到武汉入东湖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以教书为名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春在家乡创办共进第五小学,和
毛绍成等组织农民协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秘密组织有志青年结拜“三十六弟兄”,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立夏节,率领三十六弟兄在包宣布武装起义,参加了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同年冬奉调中共赤南县委任秘书。1931年夏调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任组织委员兼军事委员。1932年春调中共
固始县任组织部部长。同年秋升任中共固始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率部与敌作战时牺牲,时年27岁。
晏春山
晏春山(1893-1933.5),女,
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在贫寒家庭。十几岁时被父母送到武汉纱厂做工,结识了忠厚淳朴的码头工人潘家年,在患难中结为夫妻。192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7年和丈夫带着两个小孩回到他的家乡
河南省光山潘家湾(现河南省新县郭家河)务农。潘家湾与湖北黄安(今
红安县)七里区的杨家洼隔河相望。当时北伐军已攻克武汉,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杨家洼的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直接影响到河对面的潘家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夏带领潘家湾一带贫苦农民,参加了鄂豫边区的白沙关暴动,并当选为妇女主席,后任中共河南省新县潘家湾党支部副书记。1932年秋任中共新县潘家湾党支部书记,兼管妇女工作。经常化装成卖烧饼、油条的小贩,来往于七里坪、潘家湾一带,搜集敌情,散发传单,帮助
中国工农红军照看伤病员,购买粮食、食盐、药品、电池等生活必需用品。1933年5月,在组织发动妇女的一次活动中,不幸被
中国国民党“清剿队”发现,在湾店的周凹被逮捕,施以种种酷刑。一天佯装忍受不了酷刑,答应愿意带路去找游击队,敌人将她反绑起来,用铁丝穿透其手腕,荷枪实弹地跟在后面。当她把敌人带到悬崖陡壁的大花台顶后,“清剿队”问她:“红军在哪里?”“就在这里,你们跟我来。”接着高呼:“中国共产党
皇帝!红军万岁!”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40岁。
迁徙分布
晏氏或是一个典型的
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二位,人口约五十八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5%左右。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晏姓出自
姜姓。上古时候的
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个孙子叫作
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春秋时期,
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
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晏姓。晏姓的望族居住在
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
辛店一带。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全国
汉族人口的0.027%,居第324位。尤以湖北、
四川省、
江西省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的82%。
郡望堂号
郡望
齐郡:
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
淄博市),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
青州市、
广饶县、
临朐县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
北海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
秦国秦庄襄王四年(乙卯,
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
太原市(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
山西省五台山和
管涔山南部一带、
太岳山北部一带地区。
北魏时期辖地在今
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
和顺县之间的
晋中市一带地区。
隋朝时期改晋阳为
太原古县城,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
赵光义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
金朝的河东路、
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
西汉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
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
晋朝惠帝时将
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
河南省兰考县、
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
正阳县不远。
司马衷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定陶区一带,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
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
郯城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
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
周代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
郯国附鲁,“
郯子朝鲁”、“
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
越国所灭。
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
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
西汉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
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
枣庄市、江苏邳州以东和
宿迁市、
灌南县以北一带地区。②
晋朝时期置于
海虞县(今
常熟市)的
东海郡,后移治所到
镇江市(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
临沂市、
江苏省赣榆区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
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
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
邳州市,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
郯城县”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
南北朝时期的
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
连云港市为
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
东海县以东、
淮河以北一带地区。
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廉俭堂:春秋时期的
齐国宰相
晏婴,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力行节俭,很少吃肉,他的妾也不穿帛,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
孔子对他的品行很赞赏。
久敬堂:同廉俭堂。
善交堂:取晏子”善于交际,久而敬之。”分布于安徽省
灵璧县渔沟镇,
大路乡等地。
字辈排行
湖北省随州市晏氏字辈:“宗元一本,世代永昌,仁文秀启,邦家之光”
湖北麻城、
垫江县晏氏字辈:“开学大有道中孝正乾坤”。
湖北麻城
乘马岗镇晏氏字辈:“清安朝胜电,佳国落风登”。
湖北黄冈晏氏字辈:“忠予日振兴克山传久远绍庆家升茂”。
襄阳市晏氏字辈:“学开兆红兴”。
咸宁市桂花镇、花纹乡、古田乡(
汀泗桥镇)晏氏字辈:“胜景长明启文开焕(汉)国光”。
隆回县晏氏字辈:“东经仁朝国世永昌崇锡大启贻忠孝才华彦良”。
湖南江晏氏字辈:“定其世序光於家邦人才续起大焕文章”。
益阳市晏氏字辈:“祖修洪德泽源远正家传”。
四川成都晏氏字辈:“名正言顺事成礼乐兴声鸿实大世代文章盛”。
泸州市晏姓字辈:“凤明智攀克,登仕联先国,正大启文元……”
永川区晏氏字辈:元山以明祖起树德声振家理,世育英贤代显良士,文运天开忠孝铭几
四川泸县晏氏字辈:祖启树德、声正家邦、朝廷安定、世代
荣昌区、光明显达、礼仪文章、传宗久远、永继书香。
玉凤可朝、荣(子)(~子)(弘子)文登世、仕应芳(宗延启)全、福禄云(荣)昌、银德金贤、才奇有光、天国绍、永成章。
四川仪陇晏氏字辈:“赵前天正大光明玉见勋任朝多吉庆
永乐万年新”。
重庆荣昌晏氏字辈:“大启沂蒙志,临文万岁光,佳传名德远,四华照书香”
安徽灵璧晏氏字辈:“学朝东金荣桂怀忠”。
安徽广德晏氏字辈:“大庆玉永芳长”。
纳雍县张家湾镇/
织金县晏氏字派:“白启朝文仕正国忠永成家良易道德”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字辈:君恩文子朝启顺发应江嘉平天兴盛广传正泽昌
贵州盘县晏氏字辈:“正大光明……”
贵州兴义晏氏字辈:“聪文朝必士,琼心体日卿;景斯勋光廷,祥和庆
贾元春;云德先学泰,润泽振奎恩;向旭章其瑞,昌明世维兴;福禄胜佑启,富贵守义信;宏志跃广宇,俊秀毓茂森;怀仁同顺达,尊礼鼎芳臻;建立隆雄伟,贤才炳浩英;晓乐常恒吉,安邦定永祯;继儒荣华显,忠孝照乾坤。”
镇安县晏氏字辈:“文玉明时启应(大)士(佑)廷居昌继祖承敬友儒学延积芳品自崇正道训宜遵典章名誉传昭代功烈纪太常忠直立心法作述定远长德泽大佑启万年绍书香”。
江苏灌南晏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德文明家和地利国泰时顺祖积昌隆永世光荣”。
贵州遵义
绥阳县晏氏字辈:“道元国奇文,庭光宗耀祖,德厚长福禄,君恩永远春。”
云南省宣威市晏氏字辈:“聪文朝必仕,琼心体日卿,景斯勋光廷,祥和庆元春,乾坤咸泰履,鼎晋萃丰恒。”
江西宜春晏氏字辈:“月朗光门楣,禄由修天爵,精忠朝廷崇,诗书圣贤作,铭汉树炳城,锦江松炫镜,锋源梓焕培,金清权煜坚。”
资料有待补充。
宗祠用联
四言联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晏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
北宋词人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景德年间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年间官至集贤殿
大学士、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
枢密使。其词作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下联说春秋时齐国大夫
晏婴,字平仲,夷维人,
齐灵公时,继其父亲
晏弱为齐卿,历灵公、庄公、
齐景公三世。曾奉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国大夫
羊舌肸议论齐国政治,预言齐国政权将为田氏所取代。虽至高官,但生活俭朴,每顿饭不吃第二种肉菜,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在诸侯中享有很高威望。后人采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
霸君建绩;
兴学做人。
上联典指春秋·齐大夫晏婴名显诸侯。下联典指宋·
晏殊知
睢州时兴学授徒,人才辈出。
苴裘共仰;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五言联
晏子光万古;
棋经焕千秋。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
齐国正卿晏婴,字平仲,夷维(今
山东省高密)人。连任灵、庄、景三朝正卿、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有《宴子春秋》内外篇,凡八卷二百十五章。下联典指宋代棋师
晏天章,有《元元棋经》传世。
论驳四事;
文集百卷书。
上联典指宋代吏部侍郎
晏敦复,曾论驳二十四事,反对
秦桧投降求和的主张。官至尚书等职。下联典指宋代神童
晏殊。
八言联
秉轴选才,终招快婿;
结寨御贼,夙仰恭人。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晏殊善知人,二女分别嫁富弼、杨蔡。下联典指宋曾氏寡妇晏氏募田丁,结寨若牛山下,捶鼓击贼,贼平,受封为恭人。
童子能文,仰同叔之天坦;
相臣克俭,美平仲之家风。
——佚名撰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神童晏殊,字同叔,
临川区人。景德初,以神童荐,
赵恒召与
进士并试廷中,殊援笔成。官至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工诗擅文,有《类要》一百卷,《文集》二百四十卷。下联典指宋代名人晏敦的事典。
晏氏人口统计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