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
屏南县,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霍童溪古田溪上游,东至东南与蕉城区相连,南至西南与古田县相接,西至西北与建瓯市毗邻,北与政和县接壤,东北与周宁县交界。总面积148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屏南县常住人口13.7万人。屏南县下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屏南县县府路38号。
屏南县属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地处鹫峰山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盆地纵横交错。屏南境内有大小溪流186条,分霍童溪古田溪两大水系,主要溪流有7条。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建县,民国14年废道,屏南为省直辖,2000年12月,宁德市撤地建市,屏南归属宁德市,至今。
屏南县经济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工业中轻工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用绿色工业、高山农业、文旅康养“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逆势上扬。屏南还是福建省26个重点侨乡之一,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1.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8%,45.0%,41.2%。屏南县在宁德市9个区县中经济排名第7名。
屏南是中原地区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红黄米酒文化之乡、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屏南自然景观奇特,风景名胜众多,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的白水洋鸳鸯溪,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山等等。屏南是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安桥千乘桥广利桥、广福桥和龙津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万安桥是目前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
地名由来
屏南以地理位置而命名。因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古田县划东北部建县,县置双溪屏山(今翠屏山)南,故雍正帝赐名“屏南”。
历史沿革
清代
屏南,原属古田县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古田县境东北部移风里、新俗里和横溪里的二十都至三十四都(其中二十一都和三十都仍属古田)计13都之地建县。建县后,属福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屏南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建制,福建省设东路、西路、南路、北路4个道,屏南属东路道。民国二年(1913年),福宁府因废府州厅改县政策而撤销,宁德市市域的各县隶属于福建省东路道,道治设在闽侯县。民国3年(1914年)6月,全省依原辖区域置闽海、厦门市、汀漳、建安4个道,屏南属闽海道。 后废道,屏南为省直辖。 
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州市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4个省和2个特别市,屏南属闽海省。 民国23年(1934年),福建省为方便地方管理,将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分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屏南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福安。 民国24年(1935年),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屏南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南平市。 
民国29年(1940年),屏南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建阳区。 1941年5月,以第一区的霞浦县、宁德、福安、福鼎市寿宁县五县与周墩、柘荣县二特种区,及第三区的屏南县组建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市。民国32年(1943年),全省改设8个行政督察区,屏南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福安。 民国36年(1947年),第一区裁撤,屏南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南平。该区划被沿用至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建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屏南属福建省南平市专区,专署驻南平。 
1963年8月,屏南划入闽侯专区,专署驻闽侯。 
1970年7月,屏南划入福安专区,专署驻福安;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屏南属之。
2000年12月,宁德市撤地建市,屏南属之,至2016年底不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霍童溪古田溪上游,介于北纬26°44′—27°10′、东经118°41′—119°13′之间。东至东南与蕉城区相连,南至西南与古田县相接,西至西北与建瓯市毗邻,北与政和县接壤,东北与周宁县交界。县政府驻地古峰镇。县城距宁德市101千米,距福州市173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0千米,总面积1487平方千米。
气候
屏南县地处低纬度,并受海洋影响较大,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
冬季除个别年份外不出现“轻寒期”,仅海拔千米以上山地中有一个月左右0~5℃的“冷期”。夏季全县不出现气温大于28℃的“暑热期",仅海拔700米以下地区才有1~2个月气温大于25℃的“炎热期”。按10℃以下为冬,10~21℃为春或秋,22℃以上为夏划分,县气象站所在城关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天数分别为97天、7天、81天、110天,冬季稍长。由于大部分地区海拔普遍较高(县城海拔820米,年平均气温仅15℃),积温条件相当于北亚热带,是全省热量条件较差的“凉区”之一,光热较欠缺,致使春暖推迟,秋寒偏早。全县各地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3~18℃之间。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值15.6℃ (1987年),最低值14.4℃ (1976年、1984年),相差仅1.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2.5℃ (1975年12月16日出现于上楼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8.8℃ (1975年9月13日出现于长桥地区)。
境内年均降水量1842.3毫米。其中1987年降水量达2079.3毫米,为最大年降水量;1960年6月9日路下村降水量达197.8毫米,为日最大降水量。一年中,降水变化呈两峰两谷型。1~5月递增,6~7月剧减,8~9月略增,10月以后复锐减。一年中,5~6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10月至翌年2月份是全年雨量最少的季节,仅占全年降水的16%~18%。
全年大致可分5个降水季节:
春雨季(3~4月份),各地平均降水在250~4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23%。其特点是雨日多,日雨量少,强度弱,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
梅雨季节(5~6月份),各地平均降水在500~65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4%。其特点是范围广、日雨量多、强度大、雨时长。
夏旱季(7月份),各地平均降水量在100~17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一10%。台风雷阵雨季(8~9月份),平均降水量在30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5.6%。其特点是强度大、变化剧,常出现大雨、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秋冬旱季(10月至翌年2月份),平均降水量在28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18%。其特点是雨量稀少,有时出现固体降水
全年日照可照时数,平年4423.7小时,闰年4434.9小时。但由于地形、云雨等因素的影响,年均实有日照时数只有1670.1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38%。各月日照时数以7月份最多,达224.6小时;2月份最少,只89.5小时。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71年为1998.1小时,最少的1985年只1451.6小时。
各季风向随季节变化而转换。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2%。其次为东风,频率为9%。东南偏南风、西北风、西北偏西风、西北偏北风出现机会很少,频率均为1%。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一年中,风速分布呈两峰谷形。以7~8月平均风速2.1米/秒为最大,12月份及1月份平均风速1.8米/秒为最小。一年中大风日数最多的是7~8月。
地质
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内陆山区县。境内大部分属新中原地区构造带,少部分属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岩性为花岗石、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轮廓在燕山晚期运动后基本形成,到第四世纪末定型。构造形迹主要以断裂形式出现,褶皱构造不发育。
境内地层出露不全,从前震旦大学系至新生界为断续出现,其中以中生界晚期上侏罗一下白垩统陆相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喷发和火山沉积碎屑岩分布最广,约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三,前震旦系变质岩和新生界上第三系玄武岩只小面积出露。全县岩石除少量变质岩外,大部分是岩浆岩,没有正常沉积岩出露。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岩、次火山岩、喷出岩3类。
地形地貌
屏南县地处鹫峰山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叠嶂,群峰耸峙,山谷黄淮平原纵横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800米以上,全县平均海拔830米,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达265座。岭下乡东峰尖海拔1627米,为境内最高峰。最低处为寿山乡园坪村,海拔仅250米。地势悬差最大达1377米,属中山市、低山、丘陵、盆谷类型区。群山中嵌有甘棠、城关、棠口、双溪、岭下、路下和长桥等山间小盆地。境内大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面积178.72万亩,占总面积的81.02%,耕地面积20.16万亩,占总面积的9.14%。
水文水利
水文
境内平均年径流量17.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14.4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3.14亿立方米。保证率为10%的丰水年径流量24.9亿立方米,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径流量16.9亿立方米,保证率为75%的偏枯水年径流量为13.6亿立方米,保证率为90%的枯水年径流量为10.9亿立方米。
屏南境内有大小溪流186条,分霍童溪古田溪两大水系,主要溪流有7条。属霍童溪水系的主要有主流棠口溪、主要支流后垄溪及重要支流代溪、金造溪、白玉溪等,流域面积134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流域面积的三分之二;属西部闽江水系古田溪支流的有长桥溪和柏源溪,流域面积405平方公里。
棠口溪系全县最大的溪流,发源于岭下乡东峰尖北麓,经岭下至长栏桥与双溪汇合而成,至寿山乡的单条桥与金造溪汇合流入霍童溪。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全长45公里,平均流量25.7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8.12亿立方米。
金造溪祇发源于甘棠乡天湖山顶北麓,流经屏城乡,至棠口乡金造桥与后龙溪汇合而成,东穿熙岭、代溪2乡北部和寿山乡南部,汇入霍童溪。流域面积297平方公里,全长39公里,平均流量11.2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56亿立方米。
白玉溪发源于双溪古镇上七房,流经寿山乡白玉、溪尾注入霍童溪。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全长18公里,平均流量2.47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0.78亿立方米。
后龙溪发源于政和县,是屏南与政和、周宁县2县的界河,在县境内溪段又称为叉溪,经双溪镇、寿山乡后进入宁德县境。流域面积100 平方公里,境内长48公里,平均流量19.7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6.23亿立方米。 代溪、发源于天湖山顶西北麓,经代溪乡后汇入霍童溪。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全长31公里,平均流量8.3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64亿立方米。
长桥溪发源于岭下乡东峰尖南麓,经屏城、长桥2乡,汇入古田溪。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全长34公里,平均流量7.5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38亿立方米。
柏源溪由路下溪、门里溪和岑洋溪汇流而成。发源于路下乡灵峰尖,经路下、长桥2乡,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全长35公里。
1985年,屏南县测算出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14亿立方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18%。其中I区,即双溪古镇、棠口乡、寿山乡甘棠乡、代溪乡、熙岭乡岭下乡(除上楼村)、古蜂镇及屏城乡的溪坪、凤溪、后龙、南峭4个村为2.20亿立方米;Ⅱ区,即长桥乡、路下乡、岭下乡的上楼村和屏城乡的厦地、陆地、后井、村头、前汾溪、里汾溪、南湾、坑头、大碑等村为0.94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只开发用于饮用的水井253口,并测算出可利用地下水量为平水年0.0331亿立方米,偏枯年0.0290亿立方米,枯水年0.0255亿立方米。
地下水由于境内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影响而偏酸性,水质稍低于饮用、渔用和地表水标准。而后,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和工农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排污及化学农药施用,致使地下水受污染。
水利
屏南水资源丰富,水电蕴藏量达46.8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3万千瓦,已开发装机40.8万千瓦,是全国首批百个农村电气化试点达标县之一。屏南是省内水电富县之一,被誉为“水电之乡"。共有水库57座。
棠口溪比降19.1‰,天然落差10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0042千瓦。金造溪比降11.7‰,天然落差9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261千瓦。白玉溪比降30.4‰,天然落差90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197千瓦。后龙溪比降23.5‰,天然落差763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3221千瓦。 代溪比降40.1‰,天然落差851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553.5千瓦。长桥溪比降18.9%,天然落差8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701千瓦。柏源溪比降25‰,天然落差8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160.2千瓦。
土壤
屏南县土壤共分5个土类、12个亚类、24个土属、38个土种。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潮土。土壤分布特点是随地形升高而呈规律性、垂直地带性分布以及因地理纬度的差异形成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面积103.6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6.99%,分布在全县海拔7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带。红壤主要由花岗石转化而成,表土层较薄,大约为6~20厘米,多为块状结,有机质少,土质粘重。
黄壤面积76.0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34.46%。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中低山凉湿的山区。由于山区气温较低,云雾多,湿度大,植被茂密,为黄壤的生物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壤表土层较厚,约有10~25厘米,核状结构,富含有机质。
水稻土面积17.6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01%。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溪流两岸的开阔地带和山城谷地,以及山脚缓坡地带。
紫色土面积855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9%。零星分布在屏城、甘棠、熙岭、代溪、双溪等乡的部分地区。
潮土面积少,仅有124亩。主要分布在棠口乡贵溪村、代溪乡忠洋村等村庄。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屏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铅锌、铁、铜锌、、锰、高岭土、镁、花岗石、稀土等,初步探明储量的有锌、铜、高岭土、石英黄铁矿等。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代溪乡泮地、樟源和熙岭乡半溪里。其中代溪,储量3.5万吨,属国家中型矿藏。泮地铅锌矿产于老变质岩层中,属矽卡岩热液交代型,矿体呈条带状、透镜状、侵染状。初查,金属储量43550吨,品位2.5%土,于 1979年起开始小部分开采。樟源铅锌矿产于侏罗系南园组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沙岩中。初查,金属储量3560吨,品位2%土,1981年开始开采。半溪里铜铅锌矿产于侏罗系南园组晶屑灰熔岩中,属热液交代充填型,矿体呈似层状。初查,金属储量1160吨,品位6%±,铜品位0.77%,1979年开始开采。其中,铜储量1000多吨。
锰矿石有代溪八冈、大坪山锰矿点和双溪七房锰矿化点。八冈、大坪山锰矿产于老地层石英云母片岩中,属淋虑充填型,矿体呈团块状、脉状。初查,金属储量6000吨,品位25%~40%。
铁矿主要有代溪乡北褐铁矿点、路下乡南斜岗褐铁矿化点、熙岭乡龙伞岩镜铁矿化点和岭下乡谢坑硫铁矿点。北革褐铁矿属风化残积型。初查,储量为24万吨,品位24.3%。
稀土主要有棠口稀土矿点,产在酸性碎斑熔岩风化层中,属离子吸附型,金属储量480吨。
硅石主要分布在双溪镇前溪、棵树岔,路下乡芳院,代溪乡福善、玉洋等地。初查,储量4.38万吨,SIO含量达97%以上,1985年开始开采。
花岗石主要分布在代溪、双溪、棠口、路下、屏城等地。其中代溪乡九洋深灰一灰黑色辉石闪长汾岩,属中高档品种,储量为412.4万立方米。
高岭土分布在长桥乡白土岗、半圳、龟山下,甘棠乡前院、下山登、会溪,熙岭乡天坪山,双溪古镇樟岭等地。高岭土储量13万多吨。
石墨有代溪乡长宦晶质鳞片状石墨,产在老地层石英云母片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初查,储量4400 吨,含固定碳2%±。
其他矿藏主要有分布在屏城乡陈目洋的叶蜡石古峰镇上洋头、熙岭乡塘后、代溪乡谢、甘棠乡庄田洋的泥炭土等。
土地资源
境内山多田少,山地占县境面积81%,耕地仅占9.1%。林业用地178.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21%。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如下:
耕地12443.41公顷。其中,水田11752.21公顷,占94.45%;水浇地12.82公顷,占0.10%;旱地678.38公顷,占5.45%。
园地7254.24公顷。其中,果园4083.26公顷,占56.29%;茶园744.79公顷,占10.27%;其他园地2426.19公顷,占33.45%。代溪镇、双溪镇、棠口镇、甘棠乡岭下乡五个乡镇园地面积较大,占屏南县的68.68%。
林地117237.02公顷。其中,乔木林地93799.64公顷,占80.01%;竹林地10337.93公顷,占8.82%;灌木林地110.55公顷,占0.09%;其他林地12988.9公顷,占11.08%。长桥镇、代溪镇、双溪镇、棠口镇、路下乡、岭下乡六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屏南县67.29%。
草地1553.28公顷,全部为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代溪镇、双溪镇、寿山乡三个乡镇,占屏南县56.24%。
湿地3.67公顷,全部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棠口镇、甘棠乡岭下乡三个乡镇,占屏南县73.11%。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37.30公顷。其中,建制镇535.27公顷,占23.92%;村庄1517.18公顷,占67.81%;采矿用地117.72公顷,占5.2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7.13公顷,占3.00%。
交通运输用地2139.9公顷。其中,铁路用地71.45公顷,占3.34%;公路用地1069.05公顷,占49.96%;农村道路999.35公顷,占46.70%;管道运输用地0.05公顷,占0.00%。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17.9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316.8公顷,占54.46%;水库水面745.43公顷,占30.83%;坑塘水面83.5公顷,占3.45%;沟渠245.04公顷,占10.13%,水工建筑用地27.19公顷,占1.12%。长桥镇代溪镇、双溪镇、棠口镇四个乡镇水域面积最大,占屏南县59.30%。
森林资源
森林是屏南县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3个植被型组。典型的优势林分有:黄山松林、水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甜林、米楮林、钩烤林、青冈栎林、木荷林等。由此可见,屏南县原生森林植被是以壳斗科为主的常绿楮类照叶林。自然保护区面积9768.04公顷;湿地面积2035.64公顷;森林覆盖率73.05%。林地面积10.8万hm2,森林蓄积量274.2万m3。
水资源
屏南县降水充沛,水资源丰富。据1985年屏南县水文部门测量,水资源总量为17.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4亿立方米,占82%;地下水3.14亿立方米,占18%。平均每平方公里水量119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1975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8679立方米,均大大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2700立方米,全省4567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为:全国1800立方米,全省5940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屏南县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农田、湿地海洋,森林是构成屏南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载体。据统计,屏南县现有森林面积为10.8 万hm2,森林覆盖率75.6%,森林蓄积量274.2万m3。全县已经鉴定的野生植物种类中,维管植物共有162科508属855种。
屏南森林树种繁多,有些原生已向或正向人工养殖和栽培变化。原生植被属于闽中戴云山一鹫峰山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植被类型有8种、43个群系、212个群丛。原生植被虽因人类长期活动而受严重破坏,但在偏远山地仍保存较大面积的成片林,藤木交错,种类繁多,主要有杉、松、孟宗竹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银杏、鹅掌楸等,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水松、银杏、鹅掌、金钱松、香果树等。马褂木被列为国际二级保护的珍贵树木。人称“活化石”的水松林,在屏南岭下乡上楼村也有分布。水松一亿年前分布于北半球,在地球第四纪冰川期遭到毁灭,大多地方只剩一些化石遗迹。位于棠口乡龙源村头的一株四季杜鹃,据传已有300多年的寿命。野生菌类物种有上百种,主要有茯苓、野生灵芝美味牛肝菌红菇科、香菇、草菇、黑木耳等。
动物
屏南县有陆生脊椎动物有104科130属181种,非脊椎动物23科37属43种。鱼类有11科20属25种,昆虫至少有23科37属43种,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县份之一。屏南县濒危动物24种,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6种,其中一级保护3种︰蟒、云豹、豹;二级保护13种:猕猴鳞甲目、豺、水獭亚科大灵猫小灵猫鬟羚、鸳鸯、苍鹰雀鹰白鹇、斑头、花鳗鲡。此外,还有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8种:眼镜蛇属、狐、黄鼬、白鹭、火斑鸠家燕、画眉、。
生态功能区
截至2023年,屏南县拥有自然保护区2处,包括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仙山阔叶林市级保护区。
屏南县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屏南县的东北角,为屏南、政和、周宁县三县的接合部。自然形成一条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宽0.6公里,长14公里的狭谷地带。保护对象为鸳鸯、猕猴等野生动物。总面积为1039.5公顷。白岩溪从西北往东南流经保护区,溪水清澈透底。保护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温12.2℃,年日照数达1700小时,年降雨量1950毫米,无霜期为330天左右,温湿的气候为鸳鸯、猕猴提供良好的生活栖息环境。保护区以杂灌木为主,林内锥栗属植物、酸枣树秋子梨油柿等为鸳鸯、猕猴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保护区内除鸳鸯、猕猴外,还有白鹇岩燕、獐、麂、毛冠鹿等动物。鸳鸯、猕猴属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现在每年都有上百对鸳鸯到白岩溪越冬,山上猕猴有200只左右。白岩溪一带素有“鸳鸯之乡”美称。
自然灾害
屏南县主要灾害性为太烦暴雨、旱灾、冰雹、“三寒”(倒春寒、五月寒、白露寒)和病虫害等。
每年4~11月,特别是7~9月,县境受台风影响,常带来大风、暴雨,造成风灾洪害。暴雨日数年均4.9天。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的梅雨、台风、雷雨季节。境内山高坡陡,地表径流集中,溪流湍急,连续性降水或暴雨易造成洪水灾害。全县易涝区主要分布于岭下、富竹、路下、熙岭、棠口等地。
1990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全县普降暴雨,11个乡镇151个行政村普遍受灾,洪水毁坏民房477座,死亡3人,伤1人,公路塌方1184处,12万亩水田受灾。古厦溪洪水淹没城关街道深达1.5米。灾后全城停水、停电,工厂停产,商店停业,学校停课多日。同年9月8~9日,18号台风袭境,最大风力10级,降雨量125.8毫米,全县普遍受灾,经济损失1600万元。
境内干旱类型有春旱、夏旱、秋旱,旱灾多发生在春秋两季。
1983年7月18日至8月18日,32天下雨仅29.0毫米,粮食损失150吨,茶叶损失4万元。10月18日至12月16日出现秋旱,少发电损失20万元。
1985年9月30日至12月4日,66天雨量只有45.7毫米,影响冬种。
境内大小冰雹年年发生,年平均降雹2~4次,最多年达6次。雹灾多发生在春季,夏、秋季次之。分布地区主要在路下、长桥、甘棠、熙岭、双溪、屏城、棠口等乡(镇)。虽然降雹范围较小,时间短,具“雹打一条线”的规律,但由于它来势猛,冰粒集中,且常伴有大风、暴雨或雷击,破坏强烈,对农作物、人畜造成严重危害。
1988年3月15日下午,遭受特大冰雹袭击,冰雹直径最大有10厘米,鸡蛋大小居多,加上雷雨大风,造成损失达400万元。
1989年6月6日,双溪镇受冰雹袭击,冰雹大的如鸡蛋,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寒害是指“春寒”“梅雨寒”“秋寒”。屏南县水稻常受寒害,其中较严重的为秋寒、春寒。秋寒危害水稻抽穗扬花,造成空壳瘪粒,甚至含穗不出。城关20℃型秋寒的平均出现时间在9月19日,在9月15日前偏早出现的年份占44%,正常年占28%,偏迟出现在9月24日后的占28%。22℃型秋寒出现时间较20℃型秋寒提早10天左右。各地秋寒出现时间一般随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提前4~7天。
春寒指春季水稻插种期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不利天气。城关年出现2~5次。春寒出现机率,3月中旬0.64,3月下旬0.52,4月上旬0.68,4月中旬0.24,4月下旬0.08。春寒结果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强度随海拔升高而加重。
梅雨寒(6月寒)指6月份早稻孕穗期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影响幼穗花芽分化,造成危害。屏南县出现机率,6月上旬0.72,中旬0.48,下旬0.20。
冻害为极端低温、降雪、积雪和雨淞等使亚热带山地喜温作物,特别是多年生的经济果林发生直接生理冻害和较严重的机械损伤。屏南县大部分地区极低温可达-8~10℃。城关降雪出现机率为1,积雪机率为0.67,年平均降雪5.5天,积雪2.3天,雨淞出现机率为0.13。积雪和雨淞常造成林木被压倒、断梢,危害严重。气温3℃或地温0℃左右将使大部分禾本科受冻;极低温-5~10℃使柑橘属、茶叶幼树等受冻损;–10℃使茶树、油奈、樟、柏等受冻损; -15℃使杉、松、桐、柿、板栗、猕猴桃等都造成一定冻害。
1986年5月20~22日,岭下乡出现异常霜冻,全乡烂秧达90%。
境内有水稻、茶叶、番薯等病虫害。1983年,全县水稻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蟆,受灾32万亩。
境内兽害有虎伤人畜,野猪、豪猪、山羊、猕猴损害农作物和鼠害等。1964年8月,全县甘薯遭野猪、猕猴损害达170多万株。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屏南县辖5镇6乡。县政府驻地为县府路3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屏南县2022年末常住人口13.7万人;2022年全年出生率为8.31‰,死亡率为9.74‰,自然增长率为-1.43‰。2022年末户籍人口18.85万人,比上年末降低6.09‰,其中城镇户籍人口6.86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为36.6%。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0.13万人,出生率为7.02‰;死亡人口0.11万人,死亡率为5.72‰;自然增长率为1.30‰。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8975人,占49.3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0840人,占50.67%。男性人口为72977人,占52.20%;女性人口为66838人,占47.80%;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18。0-14岁人口为28393人,占20.30%;15-59岁人口为81786人,占58.5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36人,占21.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492人,占14.66%。
民族
屏南县民族构成上,屏南土著先民系闽越族。唐末至明代的七八百年间,大量汉族人口从附近省、县迁入定居,境内人口逐渐汉化。至今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遍及各自然村,少数民族以畲族人口居多。民国时期,慑于大汉族主义的威压,为免遭歧视、迫害,族群众始终不敢自认,服饰衣着等风俗习惯的民族特色消失。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蓝、雷二姓群众坦然承认自己为畲族,并报上级核准予以确认,享有党和人民政府赋予少数民族的优惠待遇。此外,由于工作调动、通婚、经商等原因,入迁的少数民族还有回族俄罗斯族藏族苗族壮族黎族等,但人口数量甚少。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屏南县少数民族人口947人,占总人口数139815人的0.6773%。其中畲族404人。
语言
屏南方言属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南片,但又是南北两片过渡地带的方言。屏南话接近古田话,屏南话可以分为里路话、前路话和下路话三个小片。
里路片地处屏南县北部、西北部、东北部与中部,包括双溪镇、岭下乡、棠口乡和古峰镇以及屏城、寿山两个乡的一部分村庄,人口计8万多,占屏南县总人口的50%多。前路片地处屏南县的西南部与南部,包括甘棠、长桥两个乡以及路下、屏城、熙岭的一部分村庄,人口计4万多,占屏南县总人口的25%左右。下路片地处屏南县东南部,包括代溪乡以及熙岭、寿山两个乡的一部分村庄,人口计3万多,占屏南县总人口的18%左右。
里路话中,双溪话、古峰话、寿山话还略有不同。较明显的是:古峰话、寿山话的Ø韵字,双溪话多读为eu,如“鱼”,古峰、寿山读为ŋØ,而双溪则读为ŋeu;“箸”,古峰、寿山读为 tØ,而双溪则读为teu。寿山话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少阴平字带喉塞音,这是双溪、古峰话所没有的。
前路片与古田县北部边界接壤。因此,前路话受古田话影响最多。前路话与里路话、下路话突出的区别是,里路话和下路话中都有若干个韵母因不同声调而分松、紧两套。如里路话韵母i、u、y、ui、iu、iŋ、uŋ、yŋ诸韵逢阳平、阳去调时分别读作e、o、Ø、oi、eŋ、oŋ、Øŋ,前者即为紧韵,后者即为松韵(下路话也有类似的变韵情况)。而前路话就没有这种变韵情况。
下路片毗邻宁德县西部,是受宁德市话影响的区域。但下路话受宁德话影响不如前路话受古田话影响那么严重。从总体看,下路话也可以划归里路话,它与里路话仅有少数语音和单词的区别。如里路片中古峰话的Ø韵(双溪话读为eu),下路话则读为Øy,如“树、遇",古峰读为sØ、ŋØ(双溪读为seu、ŋeu),下路话则读为sØy、ŋØy等。
宗教
屏南县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历史最久的是佛教,唐垂拱年间(685~688年),就建有永兴寺。其次是道教,宋末有道士活动。基督教是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由古田县传入。
佛、道二教经长期互相影响和衍化,有些寺、庙、宫、观出现佛道同坛供奉现象,岭下村还有释、道、儒同祀的“三教寺”。基督教初期信奉者不多,到民国时期发展较快。
佛教
屏南县佛教属于“临济宗”。该派有许多清规戒律,主要有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五戒。僧尼每天早晚要课诵经文,白天除老、弱、病、残者,均参加生产劳动或做一些公益事业如修桥补路,实行禅农结合或禅工结合。平时应信徒请求,替他们做功德佛事,超度亡灵。
道教
屏南县道教属于江西省龙虎山正一派,即天师道,又称符篆派。屏南道士在“超度亡灵”“祈雨”“斋醮”“驱鬼"“招魂”“消灾”等活动中,均有针对性的经文。其活动场所,稍大村庄多建有宫、殿,内部奉祀远者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老子)和张道陵(张道陵),近者以陈靖姑和江夫人或姚三姑为多。
重要的道教场所有:江姑妈殿俗称夫人殿,在官洋村,宋时建;姚奶宫,在代溪乡往里村吴溪里;龟山殿,在前凤林村,殿依龟山而得名;玄天上帝殿简称玄帝殿,俗叫圣殿,殿在康里村东2公里处,清代建。
基督教
屏南县基督教属于新教派,主要是英差会、其次是美差会。各乡镇均有教堂等活动场所。
摩尼文化遗存
屏南县寿山乡降龙村发现一批珍贵的摩尼文化文献和文物,包括摩尼光佛教义、印章、祭祀奏本等;《贞明开正文科》中清楚记载着“太上本坛教主摩尼光佛,无上明尊”。在降龙村,摩尼教、摩尼光佛信仰依然在延续,这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以活性形式存在的摩尼文化遗存。
经济
概述
屏南县经济第二、第三产业并重,工业中轻工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十年来,屏南县摆脱贫困,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列,用绿色工业、高山农业、文旅康养“三驾马车”拉动经济逆势上扬。
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6.59亿元,增长47.3%;第三产业增加值51.88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8:45.0:41.2。2022年全年人均GDP为91226元,比上年增长18.6%。
第一产业
屏南县农业产业转型,由粮食为主转向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粮、菌、菜、林、果、畜、渔等多种产业。
屏南县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甘棠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辰颐严选产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棠口千亩高山花卉产业园一期、高大玫瑰等花卉项目基本建成,新增花卉种植面积1300亩,高山花卉苗木产值突破4亿元,花卉作品在第十届中国中国花卉博览会上获2金2银、金牌数占全市三分之二,张长青根雕作品在第十四届中国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上获创新设计金奖。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4193.66万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9264亩,蔬菜种植面积71107亩。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47375吨,肉蛋奶总产量26289吨,水产品产量3321吨。
第二产业
屏南县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是我县规上工业主要支撑。
2022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5360万元,比上年增长6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9.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5.3%。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5.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253.5%;重工业增长5.9%。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22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04.0%;食品制造业增长344.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71.9%;纺织业增长0.6%;家具制造业下降21.6%;文教、北京工美集团、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46.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6.7%;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74.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7%。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57.8%,工业产品产销率90.9%。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56.07,比上年增长249.49%。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19亿元,增长185.5%。其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8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3.8%。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234.2%;重工业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9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3.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9.43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2%。
2022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0524万元,比上年下降18.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226万元,下降10.1%。
第三产业
屏南县的文旅康养是第三产业中重点发展的产业。
屏南县在投资方面主动对接市“四大主导”产业,出台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14条措施,时代新材料磷酸铁锂、润能科技AP、吉林华阳新能源等总投资达27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动工建设。东区旅游生态城一期、中心片区、上洋头片区基本建成,东棠大道一期全面贯通,文化西路、通站道路、药膳小镇主路建成投用,城区内部通达性、便捷性有效提升,内联外通的大交通格局基本成型。 旅游方面在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的龙头带动下,屏南以休闲度假、亲水体验、生态观光为主题,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重点培育棠口药膳养生、双溪文创旅游、代溪黄酒、岭下田园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形成以主要景区为中心,特色旅游小镇共同发展格局。棠口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寿山乡、熙岭乡龙潭村被认定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气候康养福地,白玉村获评省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市第三批示范旅游小镇。
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下降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020万元。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425万元,比上年下降0.2%。2022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2254万元。2022年全年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6674.5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2023学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19所,幼儿园18所。
医疗事业
2022年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5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家,金华第二医院1家,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个体诊所27个,村卫生所123个,其他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室)8个。2022年年末卫生机构病床位895张,比上年增加140张。
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2人,注册护士500人。乡村医生153人。2022年全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43.49%。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
科技
截至2021年年底,我县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2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
环保
2022年,全县创建“绿盈乡村”累计138个。其中,初级版99个;中级版30个;高级版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768.04公顷;湿地面积2035.64公顷;森林覆盖率73.05%。
2022年,全县空气质量为二级标准,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100%。PM10平均浓度为0.018mg/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0.012mg/m³,SO2平均浓度为0.006mg/m³,NO2平均浓度为0.008mg/m³,CO平均浓度为0.8mg/m³,臭氧最大8小时平时浓度均值为88μg/m, 六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2023年2月,屏南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升人居环境。2023年9月9日,为加强对辖区未成年人的环保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宁德市屏南生态环境局党支部联合共驻共建单位长汾社区组织辖区50余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前往屏南县科技馆开展“绿色发展,分类先行,节能降碳,你我同行”主题活动。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26人(不含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0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211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60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69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1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3701人,其中,参保职工17896人;参保城乡居民145805人。全县共有敬老院9所,农村幸福院107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所,共有养老床位1343张。建立城市社区服务中心1个,城市社区服务站8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152个。
文化
屏南县共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台1个,塔仔岗电视转播台1个,数字电影院2家。
体育
2022年,在省级赛事中,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在市级赛事中,获得8枚金牌、13枚银牌、26枚铜牌。承办福建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屏南赛区)乒乓球比赛、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屏南赛区)大众跆拳道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2022年全年共举办14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
交通
综述
近年来,屏南县以内连外畅、适度超前的立体交通为导向,发力补齐交通短板。向外连通,大力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跨越山水阻隔,纵横交错、联通八方;向内则以建设“四好农村路"为根本,紧紧围绕以县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为目标,着力推进“镇镇有干线”、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21年,屏南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046公里,境内拥有2条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
公路
203省道公路纵贯屏南县境,全县乡乡通柏油公路,2012年年底通车的宁武高速公路屏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则更大程度上方便了屏南这个小山城与外界的交流。
截至202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46.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1公里,等级公路824.72公里。
铁路
屏南站于2020年建成,9月27日衢宁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屏南不通火车的历史。屏南站是宁铁路福建段规模最大的铁路站房,其站前广场均建在12层楼高的高架桥上。屏南站是国内首座建于山区,采用桥梁、结构和路基相结合的空中综合性高架的站前广场。衢宁铁路全长379公里,为国有铁路Ⅰ级客货共线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屏南县有公交线路7条,其中3条为城区线路,4条为城郊线路。
人文
屏南山清水秀,全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有100多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侨乡文化名村1个。
屏南县历史文化丰富,截至2022年,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屏南平市讲戏和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屏南双溪铁枝)。
屏南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双溪镇、漈下村漈头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四平戏、平讲戏和双溪铁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漈下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桥、柏源、北村等1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屏南是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故乡,民间习武成风,跆拳道、拳击和民间武术等项目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屏南是福建省药膳美食名城,30道菜品被评为福建名小吃、15名厨师被评为闽菜名师大师。屏南是福建省26个重点侨乡之一,有海外侨台港胞7万多人。
屏南是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原地区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红粬黄米酒文化之乡、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
习俗
北墘冬至民俗节
代溪北的冬至民俗节期间举办黄酒文化节。村民们会表演开酿祭祀仪式:村民代表身着祭祀服装上香祭拜酒神;北墘村长者盛装朗诵祭文;当地酿酒师傅再现原始传统的酿酒工艺。祭祀仪式体现了北墘群众对古法酿造的坚守和传承,和将糜儿酒文化发扬光大的决心。
屏南武术节
屏南县为“武术之乡”,为弘扬武术文化,每年10月举办屏南武术节。活动内容为文艺演出、武术表演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拱廊桥
屏南的木拱廊桥最早的始建于宋代,其余分别始建于元代、明代和清代,现存的木拱廊桥都经过历代多次重建或重修,得以保存至今。据旧县志和有关村史、桥碑记载,始建于宋代的有万安桥、千乘桥、龙井桥、百祥桥广利桥;始建于元代的有广福桥;始建于明清的有龙津桥金造桥、清晏桥、惠风桥、溪里桥、樟口桥、迎风桥,合计13座。
据《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1986年版),全国木拱桥11座,其中福建省屏南3座,这一记载属不完全统计。后经调查,全国现存木拱廊桥近80多座,主要分布在闽东北和浙中国西南地区。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境内的木拱廊桥有50多座,现存的木拱廊桥还有13多座,是全国现存木拱桥数量最多的县份之一。
屏南双溪铁枝
屏南双溪铁枝,又称“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抬”“彩枰”,流传于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是双溪元宵灯会主要传统活动之一。屏南双溪铁枝以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或坐或立于木台铁架上,由人抬着巡游,制造出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扮演者各饰某一传统戏曲中的角色,根据剧情组成各种精彩的造型,造型有3层或5层不等,高达3至5米。抬枰由8至16名青壮年扛着,巡游队伍中还配有乐队、鼓手、灯光、指挥等。屏南双溪铁枝传统表演技艺以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贯穿始终,集传统戏剧与杂技为一体,并融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加上舞龙、舞狮、花灯、鼓亭音乐、高跷等共同参与表演,活动规模宏大,出巡仪式讲究。
红粬黄酒酿造技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屏南山多林密,清泉甘冽,土沃稻香, 为红曲黄酒的酿造创造了天然的条件。数百年来,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直流传于民间,以农家自制或小作坊生产形式存在,是屏南古代重要的民间技艺之一。红曲霉黄酒的制作,从曲母选育、制曲到酿造,工艺流程繁多。取水、浸米、粢饭、下坛、发酵、榨酒、品酒、煜酒、封藏九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自唐宋以来承传不息,留下多份文字记载——苏轼居岭南时,曾作“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的诗句,诗中的“闽酒”,指代的便是红曲黄酒。明朝县志也记有“田家多制粬,畲客少租山”,表明当时村内制曲已相当兴盛。
特产
屏南李
屏南李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已有近300年历史,是屏南县农业支柱产业,目前产量2.7万吨,产值达1.35亿元销往广东省浙江省等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广阔。“屏南李”果大,平均单果重100g左右,果实近圆形,皮色紫红有蜡粉,果肉深红色,肉厚核小,汁多味浓,酸甜适度。
屏南李,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屏南夏香菇
夏香菇屏南是中国夏香菇之乡,夏香菇香飘四海。屏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反季节栽培香菇等食用菌的生产。夏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成为屏南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县有80%的农户从事香菇等食用菌的生产,屏南县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周年香菇生产、出口基地,年产鲜香菇4万吨,年出口保鲜香菇1万多吨。
特色美食
屏南米烧兔
米烧兔是屏南传统特色美食之一,其烹制历史悠久,米烧兔皮脆肉嫩、米香四溢。其烹制历史悠久,味道鲜美,表皮呈橙黄色,尤其以一股清甜的肉香渗着浓浓米香为特色,令人回味无穷。由于熏烤蒸发掉近一半的水分,米烧兔香味浓厚,无肉腥味,是一道开胃、下酒又饱含地方文化的美食佳肴。
屏南老酒
该酒取该地特有的山泉水加特产优质糯米、红粬用传统技术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具有醇香浓郁、鲜甜爽口、清亮透明、口不干等特点。
鹫红工夫红茶
鹫红工夫红茶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特产。屏南红茶是小种红茶,统称之“鹫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乌黑油润,汤色艳红,香味醇厚,或带桂香,或带蜜香柏,入口清爽回甘,是小种红茶中的上品。
民间文艺
据近年全县戏曲普查得知,屏南自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两代,境内存活过四平戏、平讲戏、乱弹戏、四平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以及京剧、闽剧等七大剧种。全县154个行政村中,有132个行政村和60多个自然村创办过各种戏剧班社1000多个,从事剧社演出艺人多达3万多人,其戏剧班社足迹遍布闽、浙、赣广大地区,是福建省闽东北地区重要的戏曲发祥地。
屏南戏剧剧种丰富,剧种生存年代跨越元、明、清、民国四代。其历史明晰、特点突出、价值显著。
四平戏
屏南四平戏,又称“庶民戏”,古称“四平腔”,系我国明代嘉靖年曲(1522--1566年)江西弋阳腔传入歙县一带后形成的。是弋阳腔之遗响,被我国戏曲界称为“中国四平戏活化石”和“明代四平腔的遗响”。四平戏自明末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已传16代,历400多年。2006年5月20日,四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屏南四平戏处于最繁荣时期。全县有龙潭、南湾、山墩等二十五个乡村先后成立二十几个专业性质的戏班,较为著名的有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等,这些班社长年累月外出演出,往西沿古田、南平、闽清县尤溪县顺昌县邵武市、光泽进入江西资溪等地,最远的曾抵达赣湘交界地区。往东经宁德,沿连江、罗源县、霞浦、福安、柘荣县、寿宁、福鼎进入浙江温州等地;往北,穿周宁县,过政和、松溪县浦城县直到江西弋阳地区。由于屏南的四平戏传承历史久,技艺精,流传广,闽东、南平市的北路戏、平讲戏都尊称它为“老戏”,并流传着这样一些民俗音乐:“看戏屏南班,下酒宁化田鼠干,零吃地瓜干,配粥豆腐干”,“会溪出瓷瓶,屏南好四平",因此,周边县市都曾派人来请屏南四平戏艺人师傅前去教戏。
屏南四平戏的表演一直保持唱、白皆用土官话的传统,前台干唱,后台领帮腔的高腔传统,唱腔结构形式属曲牌体,常联缀演唱,旋律高亢激越,朴实流畅,间以滚唱、滚白、曲词通俗、行腔自由,发声以本嗓为主,其假嗓交替,一唱众和,帮腔突出,尾声多翻高八度,表演风格粗犷而古朴,并有过真刀真枪的武打场面,以及耍獠牙等特技,惊险而精彩﹔其两军对阵的穿花程式,十分严谨,加上剧情中经常出现丑角的插科打诨表演,令人捧腹。屏南四平戏还保持着大量宋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如粗犷的身段科介t南戏的诙谐和科诨;特有的脸谱和行当;以实应虚的形象效果,北杂剧的表演程式;副末开场和自报家门等等。是研究古代戏剧的宝藏。
乱弹戏
乱弹是清中叶由北方传入闯东后,与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形成的地方剧种,是北路戏的前身,同时又是闽剧“江湖”卢腔L织大,对风州版o0n200多年来原始形态的乱弹腔仍然存在于屏南县寿山村等地。
清道光十年,在寿山村以苏兆岁为班主,聘请闯浙赣三省乱弹名艺人,成立“三省福”乱弹班,在屏南各地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又不断地吸收了微调、汉调、滩调以及民间小调综合成为多声腔的剧种,其主要唱腔仍以西秦腔和吹腔发展起来的“平板”为基调,是福建省有影响的古老剧种之一。其主要曲牌是头万(头犯)二万(二犯)、三万(三犯)极其反调反头万、反二万、反三万。头万又称平板,二万又称慢板,三万又称散板。屏南乱弹戏另一类曲牌是叠牌,很有特色,旋律平易流畅,是一套由简入繁的同一音调不同变奏的分曲体,如三字叠、五字叠、六字叠、七字叠、十字叠、急叠、温州市叠等。
秦腔戏的传统剧目多而杂,相传早期有100多个,常演的代表性剧目被概括为“五缘”“六配”“九阁”“十三带”。后期大量吸收徽班京剧的剧目。屏南乱弹表演风格传统古朴,文本与表演的雅俗组合特征以及与宗教民俗关系密切之等显著特征。
平讲戏
屏南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起源于屏南,流传闯东北宁德、福州各县(市),系闽剧前身之一。是由明末清初时流行于闽东北民间的“驮故事”、亦称“肩头棚”的表演艺术演变而成的地方高腔剧种。这种民间表演艺术形成比较简单原始,唱腔多吸收当地民俗音乐俚曲以及道腔释乐等。演唱时只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其演唱与弋阳腔的演唱特点相同,也是“一人成声而众人相和”、亦即徒歌与帮唱相结合的“唱”、“和”形式表演,后来逐步增加了弦乐伴奏。所用乐器有“毛胡”“指呐”。常演的剧目有“七双”“八赠”“二十一杂”以及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表演动作质朴粗犷,而且接近生活,服饰化妆也很简陋,一般以印花土布缝制衣。小丑只在两颊画个白圆蛋,再插上两条鼻须即可上台,小生,小旦只用“厦门桃”在眉心,嘴唇和两颊各捺一点红就上场表演。
屏南平讲戏在屏南县分布广泛,全县154个行政村中有88个村历史上创办过平讲戏班,是闽东方言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平讲戏保存白字弋阳县高腔特色,古朴传统的表演风格,文本与表演的雅俗组合特征以及与宗教民俗关系密切之等显著特征。
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原出于黄河流域,南宋时流传南方,因戏偶之头部与偶身为一根木棍连成一体,形如木杖而得名。南方杖头木偶较北方杖头戏偶小巧,且其杖用竹,偶头与一竹竿插入竹棍中,可作上下伸缩和左顾右盼表演,因形制略小,亦称小杖头木偶。屏南小杖头木偶戏于明未清代流入屏南。在沧桑岁月中,福建其它地方的杖头木偶戏都消失了,而屏南的杖头木偶戏得以保存并能演出。因此,屏南杖头木偶戏是目前福建省仅存的杖头木偶艺术形态。
屏南小杖头木偶戏是由多种艺术综合形成的戏剧剧种,它在流传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角色行当、偶身制作、剧目文本、演唱音乐、木偶戏台等配套的艺术形式,构成了具有不同于其它木偶艺术形式风格的小杖头木偶戏表现特征。屏南杖头木偶戏是福建唯一的杖头木偶艺术形态。全县有棠口、际头、安溪县、熙岭等村创办杖头木偶戏班。
四平提线木偶戏
屏南素有“屏南三班戏,四平、平讲、柴头戏”之说,“柴头戏”指的是屏南四平提线傀儡、布袋和尚傀儡、杖头傀儡三种木偶戏。屏南四平提线傀儡戏于元明时期传入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唱腔为四平腔,线制古老,保存着宋代金线傀儡余绪。其剧种所演剧目多为《夫人传》《华光传》等神话剧,以及明清传奇剧目,艺人多兼道师,在民间社会生活中具有宗教和娱乐两方面功用。我县目前只余谢坑四平悬丝傀儡班、周厝提线木偶班尚在演出。屏南至今保存有明代木偶共,是哉省保存明代偶头的二个县份之一。经调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发现有7个乡镇14个村办过四平提线木偶戏班。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宁德市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6项,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5处。2022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5.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6.06亿元。
屏南自然景观奇特,风景名胜众多,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的白水洋鸳鸯溪,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山等等。屏南是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境内现存古代廊桥56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安桥千乘桥广利桥、广福桥和龙津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万安桥是目前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
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漈下建筑群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南木拱廊桥被授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双溪镇、漈下村漈头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北墘、厦地、棠口、漈头、漈下、双溪古镇等6个镇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漈头古村落旅游景区
屏南县棠口镇漈头村位于屏南县城东五公里,漈头村肇基于李儇干符三年(876)。漈头村是屏南四大书乡之首。漈头历史悠久,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承明清风格,既有徽派建筑雕梁画栋的细节,又有江南水镇临水而居的情调,至今保留较为完整,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漈头村拥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百祥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屏南平讲戏”、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坊群,以及市级文物金造桥等。悠久的历史蕴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如科举文化、耕读文化、武术文化、戏剧文化、廊桥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医术文化,展现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古迹,有明清以来的洋楼街巷、桥梁路亭、宫庙、宗祠、民居、古遗址、古墓葬、古碑刻等,数量达104处,保存较好的文物与重要历史建筑等共57处,其中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有金造桥、清晏桥、石牌坊群、黄童墓、慈音寺等。
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
地处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东南部的北墘村,是一个历史与人文并存的古村落,也是“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之乡”。淳朴敦厚的村规民约、八面玲珑的手工技艺、色彩缤纷的节日民俗,共同构成了北墘古村的乡土文化形态。北墘村始建于南宋,古称“八乾”,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村内土墙灰瓦,聂氏宗祠庙宇、门楼、炮楼、歇亭、水碓房等明清时期遗存建筑错落、种类丰富。300多米长的南街穿村而过,街边遍布货栈、酒坊,酒旗灯笼高挂,沿河则筒车、步、廊桥、古堡、更楼相连,荷塘、老树、红柿点缀其间。
北墘古村落具有独特的酿酒环境,这里山高林密,阻隔出一道适合蕴藏美酒的小气候,这里清泉醇洌,独占制曲酿酒优良条件,千百年来,北墘家家酿酒,户户有酒窖,少则数坛,多则上百坛,代代相承,形成深厚的酒文化。逢年过节,常有外地客商驱车前来,专门采买北墘老酒。每年冬至时节,北墘村村民开始酿酒,历经各种流程,经过120天左右的发酵,到来年清明时节即可取出压榨、煴酒,然后封坛、窖藏。通过慢火长时间的煴酒,使生产出的黄酒不但具有焦香味且香气绵长,保存期更长。在冬至这个酿酒佳期,北墘还会在村内举办盛大的黄酒文化节,进行黄酒开酿典礼,祭祀“酒神”、朗诵祭文、祈求福祉,再现最原始、最传统的酿酒过程,并请远道而来的宾客品尝当地黄酒、地瓜粉线、芋头面糯米薯、柴把羊肉、锅边、精肉、猪脚冻秋菊粿、蛋燕肉光饼酥、真糟糕等特色风味美食。我们虽然没赶上热闹的节日,但美酒佳肴还是可以吃到心满意足的。夜晚累了,寻一间由古民居修缮后的乡居民宿,民宿主要是木质结构,房与房之间夹着窄窄石巷,肆意延伸,房内也是古典风格,仿佛住着古人住过的居所,多么新奇独特的体验啊。
双溪古镇旅游景区
双溪镇位于屏南县东北部,距城关18公里,地处鹫峰山脉中段,是国家5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所在地。双溪古镇又名紫城,是屏南老县城,县治史长达200余年。直到建国初,有百余位知县任职屏南,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士举人、贡生,为双溪积累了厚重的治县、清廉、治学、美食等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他们勤政之余,也给双溪带来具有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特色的菜肴。这些菜肴被继承下来,成为双溪独具特色传统饮食的一部分,也被双溪人称为“县令菜”。
漈下古村文化旅游景区
漈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首批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为福建历史名人、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居地。村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漈下建筑群”龙山公祠、古城楼、花桥、龙漈仙宫、峙国亭、飞来庙、聚宝桥和甘氏支祠等八处古建筑。
对外交流
2022年8月19日,邢台市任泽区与宁德市屏南县签订《友好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跨省建成“友好区县”,就深化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进行深入对接。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福建省(闽)-宁德市–屏南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16
屏南县人文概况.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县人民政府.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县地理环境概况.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基本县情.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县历史沿革.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简介.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综合查询.dmfw.mca.gov.cn.2023-11-10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10-16
2022年屏南统计年鉴.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全省自然保护区名录.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3-10-22
屏南宜洋鸳鸯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宁德市林业局.2023-10-16
屏南县人民政府.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1-29
县委书记深入棠口镇调研.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县长 柳 岳.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1-30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2-03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10-1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2-0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8-04
国家级非遗.非遗保护.2023-08-04
屏南木拱廊桥概述.屏南县人民政府.2023-10-16
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福建开放大学.2023-10-26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0-16
“新春走基层”专栏|地标年货 遇兔呈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2023-10-26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屏南四平戏.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7
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2022.12.31).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23
漈头村.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25
屏南双溪古镇:旧时光 新故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甘国宝的文治武功.新浪财经.2023-10-25
文学艺术.屏南新闻网.2023-10-25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清代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生态功能区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摩尼文化遗存
经济
概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事业
科技
环保
社会保障
文化
体育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公共交通
人文
习俗
北墘冬至民俗节
屏南武术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拱廊桥
屏南双溪铁枝
红粬黄酒酿造技艺
特产
屏南李
屏南夏香菇
特色美食
屏南米烧兔
屏南老酒
鹫红工夫红茶
民间文艺
四平戏
乱弹戏
平讲戏
杖头木偶戏
四平提线木偶戏
风景名胜
综述
漈头古村落旅游景区
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
双溪古镇旅游景区
漈下古村文化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