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南充市下辖区,位于
四川盆地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截至2022年10月,嘉陵区共下辖5个街道、17个镇、2个乡。嘉陵区域面积117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嘉陵区常住人口52.5万人。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街道。
嘉陵区位于南充市北部低山区以南的南部丘陵区内,地势从北向南逐渐降低,地貌由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全区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境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大。全区多年径流量深,嘉陵江水能资源丰富。
嘉陵区地方特产丰富,形成了以依格尔、银海丝绸等为龙头的丝绸产业,主要产品有绸缎、“嘉陵蚕丝被”等;形成了以
大通镇、一立等为基地乡镇的
柑橘产业,截至2022年末,嘉陵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36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4%、-35.5%、68.1%,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9、-0.5、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5.1:34.1调整为21.3:42.9:35.8。
嘉陵自古人杰地灵,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以嘉陵江、凤垭山等依山傍水为典型自然环境特征的山水文化;以南充西区革命游击队等为典型特征的红色文化;以七宝寺书院群、田坝会馆、羊龙庙等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以
丝绸文化主题公园等为典型特征的丝绸文化等。
名称由来
区境因地处嘉陵江中游西岸,因嘉陵江而得名。
历史沿革
殷商至战国
殷商属巴人之国,周为巴子国地。
战国后期,为阆中县之域。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刘邦为纪念
纪信舍身保刘安汉之功,在纪信家乡设
安汉县,嘉陵区属之。
隋唐至宋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安汉县更名为
南充县,嘉陵区仍属之。之后,
南充市建置发生多次变更,嘉陵一直隶属南充县。
唐开耀元年 (681 年),析南充县置流溪县驻今
金凤镇县坝。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年),流溪县并人南充县。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置流溪县。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年),流溪县并人
西充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年 (1377年),西充县并人南充县;十三年,置西充县,原流溪县属南充县。
清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
南充县划分为六区,现嘉陵所辖区域为当时的南区和西区。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至1993年,现嘉陵辖区一直分属于南充县、南充市(县级)。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原南充地区的
南部县、西充县、
仪陇县、
蓬安县、
营山县和新设立的
顺庆区、
高坪区、嘉陵三区(县级),代管省辖
阆中市。嘉陵区因地处嘉陵江而得名,是新组建的县级行政区,由原南充市、南充县所辖部分乡镇组成,区人民政府驻火花街道办事处。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嘉陵区于
四川省东北部,隶属于四川省
南充市,嘉陵江中游西岸,中心位置东经105°45′0″—106°0′0″之间,北纬30°27′30″—30°52′30″,北靠顺庆区,南邻
武胜县,西接
西充县、
蓬溪县,东连高坪区,总面积为1278平方公里,距离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充市仅3公里。
地质
嘉陵区位于川中台拱构造单元之内。区内侏罗系红层分布广泛。川中台拱在古老基盘构造上发育而成。上震旦统于南充—
内江市一带隆起,
沉积物的厚度约600米。下古生化
南充市—
乐山市一带还是隆起区域,沉积物又薄又粗。从三迭系早期开始拗陷,在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和
喜马拉雅山脉运动中,形成一系列的小型拗陷与隆起。在燕山运动后期,受
华蓥山和
龙泉山脉等水平扭动的影响,川中台拱发生旋转。它上面覆盖的岩层,也绕着局部隆起和拗陷扭动,形成一系列连环式旋扭构造,使这里成了
四川省地壳厚度最薄的地方,一般都不到40公里。嘉陵区地处川中台拱的龙女寺穹窿构造体系。该构造体系由龙女寺环状构造、
巴中市—
仪陇县莲花状构造和中台山半环状构造所组成,占川中台拱的大部分地区。龙女寺环状构造体系主要由十几个弧形、平缓的褶皱组成。大体上以两个帚状分列于龙女寺隆起的两侧。卷入
地层为侏罗系,是
燕山运动末期形成的,呈外旋顺扭、内旋反扭的形状。
地形地貌
嘉陵区位于川中台拱构造单位之内,区内侏罗系红尘分布广泛,且地质构造稳定。全境位于
南充市北部低山区以南的南部丘陵区内,地势从北向南逐渐降低,海拔由500米下降到256米。地貌由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境内中、低丘分布广,面积大,且二者交互出现。其岩层多为红色砂
页岩、泥岩夹
砂岩,岩质疏松,容易遭受侵蚀。丘体在流水及嘉陵江干支流的长期作用下支离破碎,大小不等,一般成串分布,多为圆顶或尖顶,呈桌状、岗状等。
气候
嘉陵区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由于受秦巴山脉的阻挡,一般不会入侵境内,形成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气候,为小春粮食作物和经济林以及越冬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春季势力强大的北方冷空气也不时越过
秦岭,进入区境,形成
寒潮低温天气,给大春作物播种和小春作物抽穗扬花带来不利;嘉陵区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宜农,冬暖春早,霜雪稀少的有利气候。
嘉陵区的霜期短,没有明显的越冬期。由于霜日少,全年的无霜期很长。冬季温暖,区内各地的全年霜日少于15天。一般初霜日出现于12月中旬,终霜日在2月份,个别年份推迟到3月底。1月份的霜日占50%左右。全区的年平均无霜期在300天以上。
嘉陵区属季风气候,夏季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各地多夜雨,夜雨量超过昼雨量,境内不同季节的降水强度有明显差别。降水分布 嘉陵区属季风气候,当夏季暖湿的热带海洋
气团到达时,才可能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在大陆干冷的控制下,空气干燥,降水稀少,所以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嘉陵区的云量大,日照少,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约1360多小时。区内各地的日照年际变动较大,大致在1290小时至1445小时之间。1995年的12月份,日照时数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7成至8成,创历史最少记录。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嘉陵区
降水充沛,地下水多分布于境内嘉陵江的干支流沿岸第四系冲积、洪积层中。嘉陵江为流经嘉陵区的最大河流。区内主要河流有西溪河、曲水河、盐溪河、流溪河、吉安河等,均为嘉陵江支流。
嘉陵江, 嘉陵江源头有二:一为东源,发源于
陕西省凤县东北秦岭南麓的东峪沟;二为西源,发源于川陕边境的郎木寺以东岷山北麓。嘉陵江全长1119千米,南充境内长301千米,嘉陵区境内长67.2千米。嘉陵江从嘉陵区火花街道办事处的华兴寺经临江乡石洞滩流入武胜县境内,区域流域面积4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8亿立方米。
桓子河又名西充河,古称西溪,有两源:一源出于
西充县中岭乡刘家沟,另一源出自于西充县
青狮镇苦竹垭,于嘉陵区西阳寺汇合后流入嘉陵江。桓子河在嘉陵区内主河道长27千米,
流域面积251.4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0.2万千瓦,平均比降1.25‰,最大流量2050
立方米/S,最小流量0m³/S。桓子河出境流量为4.5m³/S,桓子河属嘉陵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亿立方米。
吉安河一名李子溪,又名三溪口,分南北两支。北支有两源,一源为柴井溪,发源于
蓬溪县寒坡岭;另一源为流溪,发源于嘉陵区
盐溪乡六方碑水库,两源在嘉陵区龙岭汇合。南支东保河亦有两源,一出自蓬溪县公子山,另一出自潼南县瓦子山,两源在蓬溪县蓬南相汇后,流入嘉陵区境,经安福、华兴后与北支相汇,经双店、吉安在临江寺汇入嘉陵江。吉安河在嘉陵区内主河道长22千米,流域面积572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为0.2万千瓦,平均比降3.39‰,最大流量1730
立方米/S,最小流量0.005m³/S。吉安河出境流量为8.3m³/S,多年平均径流量2.00亿立方米。
曲水河发源于辖区
龙蟠镇西缘的天台山,经大通镇、大观乡、
世阳镇至
曲水镇场坝下游1.1千米汇入嘉陵江。曲水河主河道长35千米,流域面积213.1平方千米;水能蕴藏量0.1万千瓦,平均比降1.83‰;最大流量764m³/S,最小流域0 m³/S。曲水河出境流量为4.7m³/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82亿立方米。
地下水
嘉陵区的地下水,按含水层类型来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松散堆积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境内嘉陵江的干支流两岸第四系冲积、洪积层中,越靠近河道,地下水蓄量越丰富。埋藏浅,容易开采。在区内的嘉陵江及其支流的
河漫滩、阶地的砂砾石层中,含水层深2米至3米,主要靠
降水与河水以垂直、横向渗入补给,单井出水量100立方米至500立方米/日,最高达1000立方米/日。第二种为
碎屑岩孔隙裂隙水。这种水在嘉陵区分布广泛,以
侏罗纪紫红色岩层为主。分布极不均匀,变化也大,部分地方为承压水。其出水量相差很大,最小的仅20立方米/日,最大的可达1000立方米/日以上。孔隙裂隙水系大气降水以垂直渗入形式补给,贮存于岩层的孔隙、裂隙之中。出水量不稳定,雨季水量大,天旱时则减少,一般是秋季最旺,春季最小。
水利
南充市嘉陵区盐溪水库工程,盐溪水库为小(1)型水库,主要功能为乡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改善水生态环境,受益范围包括
盐溪乡、
安平镇、
金凤镇、
龙岭镇等4个乡镇。水库总库容427万m3,灌溉面积2.2万亩,供水人口7.55万人。主要工程包括水库枢纽和灌区渠系,水库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建筑物组成,灌区渠系工程主要由干管和左、右两条支管组成。
升钟水库,升钟水库有“西南第一人工湖”之称,灌溉面积约为138万亩,2022年计划灌溉用水为1.8亿立方米。其中,升钟水库一期嘉陵区主要涉及七宝寺镇、双桂镇、石楼、龙泉等20个村社,2022年春季灌溉需水量345万米。
土壤
嘉陵区的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种类较多。境内成土母质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古风化亮及古
沉积物、近期各类沉积物、各种母岩风化物。紫色砂
页岩的风化物分布尤为广泛,对土壤的发育及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在紫色母岩风化物上发育而成的紫色土分布非常广泛,形成一个以紫色土为基础的土壤系列。这些土壤相互穿插交错分布,往往在一个地域内,出现众多的土壤类型。紫色土约占全区土壤面积的60%以上。其次是水稻土,占全区土壤的30%左右。 紫色土的矿物质养分含量较高。其矿物质养分以钾、磷含量为多,一般全钾在2%以上,全磷约0.15%。区内主要是
碳酸根紫色土,土壤的
碳酸钙含量高,呈碱性反应,土质粘重。嘉陵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低。如耕地的40%以上,有机质含量小于1%;耕地的20%有机质含量大于2%。全区水稻土的肥力指标明显高过旱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充市嘉陵区盐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南充地处四川盐沉积盆地-南充岩盆的核心。嘉陵区地下盐矿资源非常丰富。盐层厚度大于100米,且为优质
石盐,品位很高,氯化钠含量260克/升以上,一级品率97%至98%。盐层顶板、底板均为厚约1米至3米的灰白色
硫酸钙岩,界面清楚,便于水溶开采。嘉陵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在侏罗系
自流井群发现了大安寨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层。嘉陵区属大安塞油层产油区。该油层是一个非常规的、非均质的、受岩性控制的生物
大理石裂缝性油气藏。与石油伴生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存在于大安塞油层。叠系中统雷口坡组气藏储层厚10米左右,地质储量2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地处该气藏的李渡镇有闭合面积14.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29亿立方米。
水资源
嘉陵区水资源主要存在形式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由地表径流与河川径流中的过境水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了全区水资源的主体。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30多毫米,人均拥有水量仅688立方米,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水能资源是构成全区能源结构的主体。区内水能资源分布较广。大小河流中,以嘉陵江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它的多年平均流量是658立方米至891立方米/秒。
土地资源
嘉陵区位于
南充市北部低山区以南的南部丘陵区内,地势自北向南降低,地形从高丘逐渐变为低丘或低丘平坝。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及其有规律的分布,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非农建设用地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区绝大部分的宜垦地都已经耕种,质量较好的宜垦地后备资源为数不多。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以农林为主,开发利用不平衡。耕地的绝对量和相对数大。2018年,嘉陵区有耕地面积58819.47公顷(实行国土二级分类),人均耕地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与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耕地的需求与耕地的供给矛盾突出。
药材资源
嘉陵区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
巴豆、
蕺菜、
金钱草、蒲公英、
灯草、龙胆草、黄芪、野茨、
龙芽草(又名仙鹤草)、
蛇莓、
车前、
夏枯草、
益母草、
马鞭草、
茅根、虫姜、
草甸毛茛、
紫金牛等主要药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嘉陵区动物资源主要有家禽家畜、野生
脊椎动物、野生无脊椎动物。嘉陵区的家禽主要有鸡、鸭、鹅、
松鼠鸡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马、骡、驴、兔等。嘉陵区的野生脊椎动物主要有兽类、
爬行纲、鱼类、
两栖动物、鸟类。嘉陵区内兽类主要有野猪、
白面狸、狼、野兔、
黄鼬、蝙蝠、
赤狐、
鼯鼠、
褐家鼠、
刺猬亚科、松鼠、
小家鼠、鹿子、
岩松鼠、
社鼠、獾、貉、野猫、青猴、
黑线姬鼠、
水獭亚科等。
啄木鸟科被誉为森林医生,杜鹃嗜食
松毛虫属,
山雀科喜吃果园害虫,燕子飞捕昆虫,
猫头鹰夜间
捕食鼠类,它们都是人类保护环境的天然助手。嘉陵区的猛禽主要有形目的鸢(又名老鹰)、
雀鹰(又称
白腹鹞、鹞子)等。野生无脊椎动物的植物害虫主要有:
稻蛙茎夜蛾、
二化螟、
三化螟、
玉米螟、
菜螟、
小菜蛾、麦潜蝇、
茄二十八星瓢虫、
菜粉蝶、
地老虎等。
植物
嘉陵区的植物种类繁多,多为人工培植林木。嘉陵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有
禾本科的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旋花科的
番薯,
豆科的大豆、蚕豆、豌豆、绿豆、
豇豆、
扁豆、花生等种植普遍。
十字花科的油菜为区内重要的油料作物。
锦葵科的棉花、
浙江络麻、
红麻,
荨麻科的
苎麻等都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禾本科的
慈竹、
斑竹、
孟宗竹(也称毛竹)等,在区内各地分布广泛。嘉陵区的野生纤维植物以禾本科和
桑科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有:水柳、河柳、
紫枝柳、柘树、
构树、小构树、
黄葛树、山合欢、
麻核桃、响叶柏、枫杨、桦、
鸡桑、鸡桑、
珍珠莲、紫宁麻、
水麻、狗筋草、
五月瓜藤、云南紫荆、云南葛藤、
蜡子树、梧桐、芦苇、
香麦、
狗尾草、等。嘉陵区其它野生
经济植物有蕨、
南天竹、
重阳木、野丁香、
木麻黄、
麻栎,等。此外,嘉陵区还有
苏铁、银杏、红豆树等珍稀植物。
自然灾害
嘉陵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低温和冰雹等。2000年4月中旬至5月底,嘉陵区境内各地降水量之少,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2001年,冬干、春旱、夏旱与伏旱都相继发生。2017年进入7月后降水量持续偏少,7月7日开始出现了伏旱天气过程。近几十年来,嘉陵区各地的干旱明显增多。十年九旱,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2018年5月至6月出现了一般夏旱,8月6日至31日持续26天累计降水量小于35.0mm,达到伏旱标准;嘉陵区多年的平均暴雨次数在3天左右。暴雨一般发生在6月至9月,具有突发性,其危害具有灾难性。2000年8月11日,里坝、积善两乡镇遭伴有冰雹的大风袭击,冰雹的最大直径达2厘米。大风冰雹天气过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2年4月4日到5日,出现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有7级大风,大的冰雹直径达2厘米。造成多起事故,使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微电子系统、电器设备损坏,通信、供电中断,损失较大。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全区下辖17镇5街道办事处2个乡。嘉陵区人民政府驻火花街道办事处。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嘉陵区户籍人口671717人,其中:女性人口317575人。常住人口5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38万人,农村人口26.12万人,城镇化率50.25%。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3168人,死亡人口44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6‰。
民族
截至第六次人口普查,嘉陵区主体民族为
汉族,少数民族共计29个民族,其中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
蒙古族、
回族、
藏族、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拉祜族、
水族、
纳西族、
土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仡佬族、
普米族、
怒族,据统计其中蒙古族11人,回族43人,藏族27人。
语言
南充方言亦即嘉陵话,属于四川方言的成渝片。较之成都话的偏软和重庆话的偏硬,嘉陵话音调较为适中。嘉陵话是
南充市的大部分区县(市)使用的语言。域内的
西充县和嘉陵区北部 属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另有长乐话(属湘方言)由于使用人数原因,在南充构成了独特的
方言岛。
宗教信仰
嘉陵区内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道教等。道教,乳泉山道观是辖区内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嘉陵区“法律进宗教场所”宣传活动的主要场所。道观不仅有多名教徒,还有大批信众,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底,嘉陵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36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1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4.5亿元,同比增长2.7%。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比上年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4%、-35.5%、68.1%,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9、-0.5、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8:45.1:34.1调整为21.3:42.9:35.8。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末,嘉陵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8.7万亩,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2.18万亩,比上年增长1.3%;油料播种面积25.4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全年粮食产量35.3万吨,比上年减少1.7%。出栏生猪65.4万头,比上年增长2.9%;出栏牛0.75万头,比上年增长7.1%;出栏羊31.3万只,比上年下降0.7%。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末,嘉陵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1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0%。2022年末全区资质等级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
建筑企业共75户,期末从业人员14125人。全年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不含劳务分包企业)1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完成竣工产值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15%,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5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幅71.8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8%。
第三产业
截至2022年末,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零售业零售额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住宿业零售额3.0亿元,比上年下降0.3%,餐饮业零售额17.6亿元,比上年增长0.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81所,其中学前教育学校106所,义务教育学校68所,
普通高中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为0.47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1万人。
卫生事业
医疗卫生方面,2022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1个,床位数0.24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225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035人。
文化事业
嘉陵区的民间文艺主要有
曲艺、音乐、舞蹈等,别具特色。
李渡镇的高跷狮舞、金宝车幺妹、嘉陵
蛴蟆节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李渡镇文化专职干部林泉贵从小爱好文艺,善于曲艺,创作和演唱的《四川方言》《改陋习树新风》《社会保险真是好》《公路通村面貌变》等30个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龙蟠镇蒋炳奎的“金钱板”,板风流畅、唱腔纯正、吐词清楚,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他表演的《耍哥》《川北凉粉》《女老板时瑞芬》等人物表演让观众记忆犹新。音乐以
民俗音乐较为盛行。劳动人民在打夯筑坝、开山取石中,用自编劳动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以统一动作协调力量较为普遍。民间喜爱的乐器有
京胡、
二胡、
打击乐器等。吹奏乐在嘉陵最流行,农村婚庆以秧歌
锣鼓和
唢呐吹奏为主,丧葬祭祀中以
川剧锣鼓为主。城市迎亲以
电子乐器和
管弦乐器为主。民间舞蹈有莲霄、车灯、旱船、秧歌舞、腰鼓舞、彩绸舞、扇舞、龙舞、狮舞。近年流行跳健身舞。其中龙舞、狮舞多在
春节、
元宵节或其他重大活动中举行,高跷狮舞是嘉陵区独特传统舞。
文艺创作主要有美术、书法、文学作品等。
李渡镇教师剪纸艺术家彭华明、农民画家侯勤辉、新场乡熊华君均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文学创作以散文、诗歌较多,有国家、省、市作协会员20多人 。黎杰在《散文诗》《星星诗刊》《红豆》《草地》《晚霞》《教育导报》《
南充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2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有《给爱一点空间》等5部个人文学专辑。刘尧炜在
高中时善于创作诗歌、散文,在10余家报刊发表20多万字,参加工作后,出版有诗集《回归的足音》等。姚明明在《
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学报》、《中国工商报》、《
市场与消费》、《
四川政协报》等20家报刊发表近20万字,出版了《旅程》等诗文集3部。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2100个体育场馆,一个
公共图书馆、一个公共文化馆,全区共有7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区广播覆盖率达100%。
交通
综述
嘉陵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川东北中心,“西通蜀都、东向荆楚、北引三秦、南联巴渝”,与
成都市、
重庆市构成三角形的2小时经济圈,是
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节点,在地理位置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衔接、带动和辐射作用。交通四通八达,使嘉陵区成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2022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3811公里,等级公路(含高级、一、二、三和四级公路)3752公里,高速公路49公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23公里。
公路
嘉陵区
成南高速公路、
南广高速公路、南渝高速公路、南充绕城高速与
兰州—龙邦公路、
318国道在此交汇,2008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1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公里;国道318线嘉陵段西起里坝,止于区城,全长33.6公里;国道212线嘉陵段南起吉安镇,止于区城,全长41.6公里。全区通乡通村公路达95%以上。
铁路
南充市成南达万高速铁路项目线路全长486.4公里其中,南充段全长105公里,过境我市嘉陵区、
顺庆区、
高坪区、
蓬安县、
营山县,我市境内设有
南充北站、营山西站两座车站。
水路
境内有嘉陵江南充至土门段航道,西河、曲水河、吉安河部分河段拦堰形成的通航河段,通航总里程 106.5千米2011 年,客、货船只220 艘,客运周转量418 万人·千米货运周转量为638 万吨·千米。
人文
概述
嘉陵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址众多,民间文化艺术独具特色。文化要素主要包括以
嘉陵江、凤山等依山傍水为典型自然环境特征的山水文化;以南充西区革命游击队等为典型特征的红色文化;以七宝寺书院群、田坝会馆、羊龙庙等文物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以
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为典型特征的丝绸文化、以凤垭山天乐谷景区为典型代表的孝道文化等。
晋朝时
陈寿读书、归隐和编撰《
三国志》的万卷楼闻名海外,佛教圣地七宝古刹历史悠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坝会馆至今保存完好。
饮食
凉粉
自古以来,从嘉陵江边的沿街叫卖,到现在的中华名小吃;从单一的个体门店,到拥有全国200多家连锁店的产业集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历经千年,成为巴蜀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川北凉粉饮食文化起源于
东汉末年嘉陵江码头边一家
谢姓凉粉棚摊。”谈起川北凉粉的历史起源,据早年的谢氏家谱记载,三国
蜀汉时巴西郡太守
张飞,曾将谢氏凉粉作为美食贡品敬献蜀汉皇帝
刘备。 谢氏凉粉至此家传提炼,口传身教,历经28代传承至清末
谢天禄光大集团门户,成就众口皆碑的地方名特小吃品牌。
锅盔
走在嘉陵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式锡盗熟食专卖店,一个方方正正的路统一都是麻子脸,感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尾的小吃抢噱头,加上不是现做,因此连吸引 顾客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南充锅盗灌凉粉,是
四川省南充市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有新鲜出炉锅盔的香脆,热气腾腾,又有
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晶莹剔透,麻辣绵软,芳香可口,独具特色。
大通热凉粉
大通热凉粉是嘉陵区大通人乃至嘉陵西路人历代流传下来的一道小吃食品。该食品以豌豆为原料,先将豌豆浸泡发胀之后,磨成豆浆,再过滤去渣,沉淀取粉,将粉加水煮熬至熟,辅之以腊肉、油、
米豆腐、花生、黄豆、
芹菜、葱、蒜、大头菜、
榨菜、萝卜干、
冬菜、花椒面、辣椒面、味精等十多种食物或调料为佐料加工而成。口感柔爽,味道清香,营养丰富,独具风味,深受消费者欢迎。
习俗
蛴蟆节
蟆节,也叫“十四夜”“十四月”“十四节”“小年”“鬼过年”等。蛴蟆节,是在嘉陵农村地区比较盛行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四晚上,通常以天黑为准,大致在18、19点左右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点燃自制的蛴蟆灯(有以竹筒为炬,以煤、柴油为燃料的火把撵的,也有以竹自制造灯笼挂送之的,灯曰“蛴蟆灯”),舞着火把,燃放烟花爆竹,抬着彩龙,敲罗打鼓祭祀祈福。因正月十四的蛴蟆儿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相接,随着时间推移,乡下的人们便将正月十四的蛴蟆儿节取代了元宵节。故而在嘉陵农村流行有“城里人过元宵节,乡下人过蛴蟆儿节”的说法。挥舞着捆扎的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地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赶走“蛴蟆瘟”。
送亲
嘉陵素有嫁娶时送亲的习俗。农人结婚有起媒酒和正酒各一天,加起来共二天。起媒酒在女方过,正酒在男方过。起媒酒那天,女方的亲戚都来祝贺。男方把彩礼千里迢迢送来,然后用桌子把聘礼摆好摆顺,给女方的乡里乡亲观看。来观看的多半是邻里长辈,同邻的女儿家和小孩子。彩礼多,则显示男方阔,女方也有面子。正酒那天,也就是起媒酒的第二天,新娘才跟着送亲的队伍到新娘家,往往是敲锣打鼓,很热闹。在送亲的队伍中,不可少的就是送亲客了。送亲的长辈是个重要角色,他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女方选择送亲的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担当,实在没有直系叔伯的,就找最亲的、最近门的长者。但这个人要长相端庄,举止大方,有权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另外,也可以找直系的哥嫂,侄儿侄女当送亲客。送亲时,离娘肉是一定要带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把肉用红色纸包好,再拿上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
芹菜。面叫离娘面,肉叫离娘肉,表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另立门户了。送亲时,女方要将肉切开,将带有三根肋条的猪肉给男方带回。同时,找一个空瓶子装上绿豆和一根并蒂的大葱。带回离娘肉,意思是女儿尽管出嫁了,但一半还在娘家,不能分离,绿豆可生豆芽儿,意思是告诉亲家,俺家女儿能生养。
杀年猪
嘉陵的村民们靠种庄稼和养生猪过日子。过去,每家每户一年都要养上几头肥猪,多的拿去卖,留一头过年吃,叫杀年猪。因为要杀年猪,村子里便有了不少杀猪匠。杀猪匠很吃香,生意红火得很,特别富裕,尤其是每年杀年猪,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年末岁初,这山那坡,山上山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猪叫声,那是在杀年猪。杀年猪时,杀猪匠把猪从猪圈赶出来,几个壮汉一鼓作气把猪按倒在地,在下面垫上一块木板或石板,杀猪匠一刀杀进猪的喉咙,猪顷刻毙命。杀猪是很有讲究的,不论杀年猪还是平时杀猪,只能一刀毙命,不能杀几次,这样主人才能才运气旺,否则要倒霉。猪杀死后,杀猪匠再用挺杖穿过死猪的脉络,用口吹气,把猪吹得气鼓鼓的,像个大气球。再在地上挖个洞,上面再放上一口锅,用柴火把锅内的水烧熟。把熟水舀在死猪身上烫,用工具剃猪毛,直到把死猪剃得一丝不挂,白白净净。而后,再把猪用庖刀破开,取出内脏,放两根木凳,凳上放一个簸箕,把猪内脏按顺序放好,逐个清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陵剪纸
嘉陵剪纸艺术历史已久,嘉陵剪纸是嘉陵特有的文化符号,也是嘉陵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嘉陵剪纸培训班邀请了嘉陵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华江,2016年,他的剪纸作品《待嫁》在美国
马萨诸塞州展出;2018年,其剪纸作品《百岁老人》入选第七届
中原地区剪纸艺术节暨全国剪纸优秀作品展并被
河北博物院收藏;2019年,剪纸作品《熊宝趣味图》入编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编著的《大熊猫图志》(国际版);其代表作还有《丝绸女神》《
中华二十四孝》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全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七宝寺
七宝寺占地100亩,房屋面积近2万平方米。七宝寺又名龙台院,亦称“七宝禅林”,据民间传说为
宋朝始创,明朝
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大殿,寺内现存云南布政史罗方撰写《重修龙台院记》和机丽篆刻“七宝禅林”,碑记完好。据民间传说,宋朝中晚期到
清代中期,七宝寺为现今西南地区大部分属地佛教戒律院,凡高僧犯戒则押送此寺受律,清朝
乾隆十九年(1754),本院地士王在此兴办“南池书院”,传授礼仪文化
田坝会馆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现保存完好的有山门、戏楼、书房、下敞厅、上敞厅、二殿和大殿,这群古建筑雕梁画舫,石雕、木雕技术精湛。山门“福”、“寿”二字,构思精巧,举世少见。戏楼木刻戏剧人物历时两百年,仍栩栩如生,房柱基石空石雕技艺精细,堪称古建筑中一绝,是先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民族
文化遗产羊龙庙贞节牌坊
坊下溪水清冽,四周青山环抱。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
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牌坊条石作基,基石露出地面0.21米,上立边长0.61米的正方石柱4根。中柱高5.97米,边柱高4.76米。中柱正背两面均阻刻楷书楹联,西南面刻:“岭梅傲雪晖
丹桂,湘竹凝斑灿玉兰。”东北面刻:“宝婺辉长祥云庇远,坚冰节历湛露恩深”。整座牌坊造型端庄秀丽,上有采用深、浅浮雕、线刻等技法镌刻的戏剧、神话故事及禽兽、奇花异卉图46幅,大小人物
造像119尊,刻字匾5块,楹联2幅,雕刻线条细腻流畅、技法精湛,实为一座艺术上品,为研究
清代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宗教、民俗、伦理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临水院
民国十八年《南充县志》载“临水院在一立场南十里贾家坝,地名龙聚山,据乾隆五十七年(1792)碑云,创自唐世,明成化年重建”,现存右偏殿及正殿。正殿、偏殿为木构穿斗式房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单檐歇山式顶,木结构抬梁式房架,脊高7.87米,面阔三
开间11.88米,进深11.34米,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石砌素面台基,高0.4米。殿内用圆柱16根,属直柱造,平面柱位规整。明间四内柱呈“井”字状,高6.31米。前内柱直径47厘米,下施出地12厘米的石质素面覆盆式柱础。后内柱直径0.53米,下施出22厘米的石质素面长方体柱础。内柱间施顺袱串,明间草架侧样为八架屋对四椽袱前后乳袱答牵用四柱。殿堂为彻上明造,蜀柱无驼峰,合木沓 、脊蜀柱两侧无叉手。椽柱高4.2米,柱径33厘米,下施出地27厘米高石质素面长方体柱础。前后撩檐枋距12.4米,阑额高25厘米,厚8厘米,出头为波浪纹。普柏枋高7.5厘米,厚26厘米。整体结构保存较完好。现为村小学使用,1984年作过维修,基本保留了原貌
龙归院
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历经清雍正、嘉庆、光绪年间多次培修。龙归院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两侧庙廊,今存中殿和后殿,庙廊已改建为村小教室,中殿保存较为完整
大通镇梓潼庙
由东向西分别由文昌殿、观音殿、佛殿构成,占地面积120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梓潼庙最初是一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梓潼神张亚子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举考试。由此可见,梓潼神就是文昌帝君,这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庙便取名为梓潼庙。2009年2月3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南充市嘉陵区“三普”小组在大通镇梓潼庙村研探了这座古庙,当时是南充境内首次发现这类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文物,显得尤其珍贵
文峰淄佛寺遗址
遗址长150米左右,文化层距地表0.7—1米,文化层厚度0.5—1米。在断面除可见陶片外,尚有灰坑清晰可辨。采集的陶片中,按质地分有泥质灰陶、泥质褐陶、细泥外黑内红陶、夹砂粗红陶、细泥内红外黑陶等,可辨器形有缸、罐、小口高颈瓮、尖底器等,装饰纹有弦纹、水浪、蓝纹三种。采集的石器有带包石斧、石锄、石铲、石、石球等
文峰东汉墓
墓地面积30平方米,为
砖室墓。由甬道、前室、后室组成。通长8米,宽2.25米,高2.8米。出土陶案、钵、耳杯、、盘、银手镯、大泉五十、货泉等
特产
综述
嘉陵区地方特产丰富,形成了以依格尔、银海丝绸等为龙头的丝绸产业,主要产品有绸缎、“嘉陵蚕丝被”等;形成了以大通、一立等为基地乡镇的
柑橘产业,主要产品有柠檬、“嘉陵柑橘”等;形成了以新庙、双桂、吉安等为基地乡镇的
桑茶产业,主要产品有“嘉陵桑茶”、
桑葚等;形成了以
天兆猪业为龙头的生猪产业,尤以“嘉陵种猪”最为出名。“南良三号脐橙”“天冠冬菜”“大通热凉粉”“河西胡萝卜”“盐溪黑山羊”等蜚声省内外。
主要特产
嘉陵造蚕丝具有丝绸节少、光泽一致性好等特点,其织物表面光洁、散射少、色泽均匀、手感柔软、弹性好,平纹织物不易起皱。2018年,嘉陵区蚕丝被产量超过70万床,居中西部地区之首。银海丝绸生产的蚕丝被占据嘉陵区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产值突破1亿元。2019年3月5日,中国丝绸协会向嘉陵区人民政府发文,决定同意授予
南充市嘉陵区“中国蚕丝被之乡”称号、授予
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称号。
嘉陵柑橘是嘉陵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果实呈扁圆形,大小较均匀;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肉橙色,肉质细软、多汁、囊壁薄、极化渣,糖度高,风味浓郁,酸甜适口,无核,品质优。嘉陵柑橘中维C含量极高,具有治疗疲劳,关节酸痛,牙床肿痛出血,牙根摇动的作用。嘉陵柑橘个大皮薄、汁水丰盈、果味浓郁、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嘉陵区2017年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柑橘之乡”,已建成水果产业基地12.8万亩,产品远销辽宁、北京、上海等地,产量和销售前景广阔。
嘉陵桑茶是嘉陵区有名的特产,全区桑园面积已达到8万亩(其中,良桑2万亩、
果桑1万亩、茶桑5万亩),产芽叶8000吨。桑农春季采芽生产春桑茶,人均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夏秋采叶生产桑叶粉、霜桑茶,人均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嘉陵桑茶曾获得“全国文博会丝绸创新产品金奖”“花茶产品金奖”“百年世博茗茶金奖”等多项奖项。2016 年,“
桑叶茶杀青方法”获得
四川省专利
三等奖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同年9月21日,嘉陵桑茶作为国礼,随李克强总理出访
加拿大、
古巴,礼赠出访国家领导人。
嘉陵种猪体型高大,被毛全白,头长脸宽而微凹,耳大而竖立,背部平直而稍呈弓形,腹充实而紧凑,后驱宽长。猪身红润,猪毛粗而稀,
猪蹄圆而直。由于优质种源和基因持续改良技术的提升,嘉陵种猪产仔数多、
仔猪整齐度高、泌乳性好,活仔数多,充分保证了嘉陵种猪品质和生产效率处于优秀水平,并推动着嘉陵区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盐溪乡人民素有养羊的习惯,1993年建区后,乡党委、政府把山羊发展作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来抓,
黑山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加。
桥龙乡成立了黑山羊养殖协会,并成功注册了“桥龙牌”嘉陵黑山羊商标,建立了嘉陵黑山羊核心养殖场繁育基地,全乡黑山羊养殖户迅速增加到1650户,年出栏山羊2.2万只,占农业收入的32%,养羊50只以上的大户175户,占养羊户的10.6%,养殖黑山羊使全乡人均纯收入每年持续增加200元以上。
风景名胜
综述
嘉陵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各类旅游资源景型20余种。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2023年05月23日嘉陵区为向国际社会展示嘉陵区的大美乡村、灿烂的蚕桑文化及独特的茶桑产业,讲好嘉陵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中共
南充市嘉陵区委宣传部联合
西华师范大学国际学院开展了“遇见嘉陵”留学生劳动实践暨文化交流体验活动。留学生们参观了四川顺成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提升了留学生们对丝绸从养蚕、缫丝到纺织、印染完整生产链的初步认识。
重要人物
获得荣誉
2017年嘉陵区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柑橘之乡”。
2018年12月12日嘉陵区被认证为“世界
石垭乡”。
2019年03月27日
中原地区丝绸协会授予嘉陵区“中国蚕丝被之乡”和“中国蚕丝被研究基地”称号。
2021年01月02日嘉陵区荣登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排名第86位。
2021年03月18日嘉陵区入选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四批“
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2021年09月嘉陵区入选国家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参考资料
位置范围.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8
风景名胜.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11
建置沿革.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人口统计.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11
经济发展.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地质地貌.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气候气象.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陆地水.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自然资源.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张全杰.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11
社会事业.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8
文化特色.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基础设施.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11
地方特产.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
名胜古迹.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