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英文名:Huayuan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总面积110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常住人口241147人。
花垣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西部高,中部较缓,北部敞开,近似一围椅形。境内河流分属
酉水和
武江两大
水系,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花垣县古代为辰阳县地,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9年),定名永绥县。1953年9月,永绥县改为花垣县。截至2023年8月,花垣县下辖9个镇,3个乡。
花垣县县域经济体量小,2021年经济总量在湘西州8个县区中排名倒数第二,经济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2022年,花垣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818542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104,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6:55.8。花垣县是“湘楚西南门户”,境内有209、319国道和吉茶、
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2023年8月,位于县境的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
花垣县是
苗族巴岱艺术之乡、
唢呐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是苗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拥有苗族赶秋、湘西苗族鼓舞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老卫城遗址、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等7处遗址遗迹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1个村落入选中国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由十八洞村组成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花垣县原为明朝保靖宣慰司彭氏宴游的花园,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建筑城垣,年久惯称花垣,清嘉庆三年(1799年)始建县城,定名永绥县,1953年改名花垣县,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花垣地域,秦属
黔中郡。西汉时划黔中郡部分地区置式陵郡,花垣北半部属迁陵县,南半部属辰阳县,两县同属
武陵郡。
东汉时,属五溪地。三国时期,先为
蜀汉所有,后为
孙吴所属,均属辰阳县。晋时属
舞阳县迁陵地,宋齐时属郢州辰阳地,梁时属
卢州地,陈为
沅陵郡。
隋唐至宋元
隋朝,北半部属
大乡县,南半部属沅陵县,均属陵郡。唐属
永顺县地。
五代十国晋
天福五年(940年),属
辰州地。宋
熙宁年间(1066~1070年),属辰州沪溪郡。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后,南半部属辰州沪溪县,北半部属永保
土司。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崇山卫,后改为崇山千户所,30年后,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千户所,分镇溪崇山124寨为十里,自高岩河分界,下四里为今吉首地,上六里为今花垣县域,旧称“六里苗地。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六里同知,管理全境行政事务,隶属
辰州府。雍正十年(1732年),改六里为永绥厅,治所设在今吉卫吉多坪。嘉庆二年(1797年),升永绥厅为永绥直隶厅。嘉庆七年(1802年),厅治迁花垣(今县城)。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绥直隶厅为永绥行政厅。次年,改为永绥县。属辰沅道所辖。民国11年(1922年),湖南道制撤销,县直届于省。民国24年(1935年),设湘西绥靖处,水绥属之。民国25年(1936年),
湖南省划为4个
行政督察区,永绥属第三区。民国26年,全省又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水绥属第四区。民国29年(1940年),全省划为10个行攻督察区,永绥属第九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1月永绥和平解放,属
沅陵专区。1952年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永绥求属之。1953年9月,永绥县改为花垣县。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苗族自治州,1957年,成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仍为所辖。
地理
位置境域
花坦县位于东经109°15′~109°38′,北纬28°10′~28°38′的地理坐标上,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在
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角。南北长49.5千米,东西宽38.5千米,全县总面积1109平方千米。东与
保靖县吕洞山镇为界,东南与
吉首市阳孟村、
德夯村敢邻,南与风凰县两林乡相连,西南与
贵州省松桃县芭茅乡接壤,西与贵州省松桃县
木树镇隔河相望,西北与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峨溶乡一衣带水,北与保靖县
毛沟镇、
清水乡一水之隔,东北与保婧县复兴镇,水田镇相接。
气候
花坦县地处属平坝河谷气候区,属于典型的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受冷空气侵袭频繁。雨量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匀。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地域小气候差异大。因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在13℃~17℃,一年中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418.8mm,夏多冬少,雨季主要集中在4~7月,约占全年45%。全境多为东北风,7月份以南风居多,四季均有大风出现的可能,春夏两季为多。全年日照1324.5小时,无霜期269天。
地质
地层
花坦县境露出的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下古生界展旦系、寒武系、
奥陶系和新生荞第四系,以寒武系和第四系露出最广,板溪群分布最少。境内地层总厚度5765.75米。板溪群板溪群为县境出露最老的地层,分布于西南部的猫儿唐家湾和民乐水田及两河石花、盐井一带,总厚度730一920米。震旦系分布于猫儿唐家湾和两河牛星一带,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分下、上二统。奥陶系厚417~718米,分下、中、上三统。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各系
地层之上,厚0~10米。
地质构造
花垣县位于东部新华夏系构造三个一级隆起带、南西端武陵山二级隆起地带的中段,为构造中常区,以断裂构造为主,相皱平缓。影响较大的
地壳运动有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燕山运动产生了北北东、北东向的褶皱,形成县境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以后的历次运动在此种基本骨架的形迹上继续发展。
地形地貌
花垣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西部高,中部较缓,北部敞开,近似一围椅形。大致在海拔400米和700米两条
等高线将县境分为三级台阶,呈阶梯状过渡。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41座,其中135座分布于南部和东部,6座分布于西部。西南边境的莲花山峰顶海拔1197米,为全县最高点,东北衡子桥花垣河边海拔212米,为最低点。最大相对高差985米,地势比降平均为24名。因地质构造及岩性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地形,整个地势由南西至北东按中山原(中山)、中低山原(中低山)、低山及丘岗平原递降。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原、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以山原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60.63%:山地占21.92%,丘陵占2.05%,岗地占2.92%,平原占11.3%,水面占1.17%。各类地貌的组合状况,南部属中山原区,中部属中低山原区,西部属岗平区。境域岩溶十分发育,由于碳酸盐分布广泛,全县形成各种溶蚀谷地、溶蚀洼地、漏斗、
溶洞,
石笋、溶沟、
暗河等岩溶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花垣县境内河流分属
酉水和
武水两大
水系,
流域面积1108.69平方千米,总属
沅江。干流长度大于5千米的有32条,其中属于酉水水系的25条,流域面积799平方千米;
武江水系7条,流域面积309.09平方千米。
花垣境域内主干流有三条,流向均由西南向东北,其中花垣河发源于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在狮子桥附近注入保靖县境内;兄弟河发源于县境西南部摩天岭东麓,全长45.6公里,在县城附近注入花垣河;牛角河—高岩河发源于
雅酉镇坡脚村,流经县境总长21.8公里,在高岩附近注入峒河。全县有
暗河15条,总长65公里。县境内河流河床较大,水流急,具有易涨易退的特点。
水利
花垣县建成中小水库55座,现有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工程12座,小(Ⅱ)型水库工程39座,总库容1.75亿立方米,涉及灌溉面积18.35万亩。
2022年,花垣县全年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63处,投入资金5636.5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0100立方米,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16.4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河道2000米。
土壤
花垣县境内土壤分为5个土类,13个亚类,44个土属(其中稻田23个,早土10个,山地11个),144个土种(其中水稻74个、早土28个,山地42个)。全县有
水稻土面积10076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0.62%,可分为淹有型、有型、渗有型、潜育型、
沼泽型、矿毒型6个亚类。红色石灰土有43929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6.33%,有2个
土层,常见于
山麓坡地或山间
谷地。红壞土全县有5775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6.09%,垂直分布于海拔300~700米之间。黄壞土全县有3432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6.22%。垂直分布于红壞之上。县境土壤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有差异,由低到高呈现红壤一黄红壤一黄壤的分布规律,大致是海拔400米以下为红壤,400~700米为黄红壤,700米以上为黄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花垣县第三次国土调查,花垣县有耕地345783.75亩(23052.25公顷),园地39733.65亩(2648.91公顷),林地1043362.35亩(69557.49公顷),草地4211.25亩(280.75公顷),湿地1873.05亩(124.8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1145.35亩(7409.6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8457.60亩(2563.8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9144.70亩(1942.98公顷)。
矿产资源
花垣县境已知矿藏有铁、锰、钒、铅、锌、镉、、铜、汞,磷、
滑石、
石煤、
黏土(
陶土)、
石灰岩、
白云岩、
方解石、重品石等20余种,其中
锰矿石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铅锌矿储量居全省第二、全国第三,被誉为“东方锰都”“
有色金属之乡,2011年新探明铅锌矿远景储量1300万金属吨。大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4处,矿点28处、矿化点15处。铁分布于雅桥、排吾大铁厂一带。锰矿床位于民乐、猫儿、排吾、两河4乡镇交界处的摩天岭
背斜南东翼,属沉积型。钒分布于
排吾乡火木冲至两河乡九龙坡一带,出露长约17千米。铅锌矿县境铅锌矿分布已知9处,其中渔塘铅锌矿为大型矿床,排吾、大铁厂,杉木冲铅锌矿为小型矿床,其余为矿化点。
钼矿县域有钼矿两处,一处位于
猫儿乡洞里至丰塘一带,另一处位于民乐镇谷哨一带,矿区面积共24.8平方千米。
水资源
花垣县
地表水和
地下水均非常丰富。全县每年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相应径流量约9.59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0.6,年人平水量达0.44万立方米,稻田亩平均0.62万立方米,境内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汇聚成了两条大河,即花垣河、兄弟河;地下水有雅酉、排碧、长乐、渔塘、团结5个较大的富水区,较大的
暗河15条,地下水动储量约为2.35亿立方米/年。2021年,花垣县水资源实际利用总量1112万立方米,其中生成用水103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210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460万立方米,其他用水7万立方米。
林草资源
根据花垣县三调数据统计,全县林地总面积70044.76公顷,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63.13%,包括乔木林地58324.28公顷,竹林地245.96公顷,灌木林地2215.33公顷,其他林地9259.19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83.27%、0.35%、3.16%和13.22%,其中
双龙镇、
花垣镇、民乐镇等乡镇分布面积最广。
全县森林面积为60870.6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6.90%,
森林覆盖率为54.86%,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14382.58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分面积为49628.84公顷,竹林59.87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1181.89公顷,分别占森林面积的81.53%、0.10%和18.37%。乔木林分主要优势树种包括阔叶树、
马尾松、杉木、
柏木,面积分为达到16828.62公顷、13472.70公顷、8730.79公顷和6257.97公顷。花垣县有林地面积按起源分,
天然林面积为37786.84公顷,人工林面积为28219.16公顷。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花垣县境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叫得出名称的有:吴芋、青皮、
紫金牛、胡花椒、小橘红、
湘蕾金银花、野菊花、白芨、
夜交藤、徐长青、白勺,
铁苋菜、
交藤、准山、金果览、
白前、百荷、公洋霍、
黄精、
夏枯草、仙含草、
紫草、
天然野生灵芝茵、
侧柏、冬桑、谈竹、刺黄连、十大功劳、
松花粉、
苍耳、活风、黑芝麻、金尖子、
白头翁、半夏、
瓜蒌,
香附子、白花菌陈、蒲公英,扁蓄、
天葵、野花、
石韦、
刘寄奴、
苏叶、艾,土挂度、
山木通、石莒蔺、
茜草薤白,
美洲商陆、白药片、
枝子,来胡子、
黄檗、续断、
麦冬、
天门冬、
玄参、木瓜、
白术、
党参、
通脱木、小通草、
地黄、岩八味、水防风、
女贞,固子、龙胆草、
乌头、
天南星、
常山、上苓、白部、
钩藤、茯苓、
沙参、一点血、
草血竭,双山虎、
赶山鞭,珍珠饭、
半边莲、
水芹、白筑蓼、大金刀、小金芥等,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植物有5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
水杉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3种,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密度分布区。
动物
花垣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境内有天鹅、
金雕、
蟒蛇、
中国大鲵等各类野生动物400余种。属国家和省级规定的重点保护动物有8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
鳞甲目、
云豹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天鹅、金雕、蟒蛇、娃娃鱼、
斑姬啄木鸟、
黑眉锦蛇等16种。
自然保护地
花垣县有各级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八个,分别是湖南花垣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边城-古苗河风景名胜区、花垣古苗河地质公园、湖南花垣古苗河自然保护区、湖南花垣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连台山自然保护区、湖南花垣高岩河自然保护区和花果山森林公园,批复面积共57241.60公顷,实际落图面积52033.91公顷。
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
古苗河
中国湿地公园以古苗河水库和古苗河为主体,其范围包括古苗河水库、古苗河下游河道、河洲漫滩和周边部分山地,总面积9.75平方千米,公园内水量充沛、水体清澈、水质优良,动植物资源多样。根据相关资料,公园内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
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65种。
花垣古苗河省级地质公园
花垣古苗河省级地质公园是以岩溶地貌为主要特色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岩溶形态多样,有岩溶峡谷、洞穴悬瀑、岩溶
台地、岩墙-岩柱等多种岩溶地貌形态,总面积130平方千米。园区内寒武系芙蓉统排碧阶“金钉子”剖面,是中国国内
寒武纪地层界线最好的
层型剖面之一,地层完整,露头连续,岩层单一,化石丰富,是全球研究寒武系的重要场所。
自然灾害
花垣县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冰雹、大风等。2023年4月初,花垣县境连续遭强降雨袭击,山沟水流迅猛,夹带乱石和泥土形成
泥石流,致使
双龙镇Y021、石栏镇X066路段公路边坡塌、
水毁等
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2023年6月份以来,花垣县经历了多次强降水、强
雷电、雷雨大风等
强对流天气,引发了多起树木倒塌压坏车辆,甚至压住居民住房的险情。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花垣县辖9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地:
花垣镇边城大道政务中心。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常住人口为241147人,户籍总人口为304500人,城镇化率43.64%,其中:男性156989人,女性147511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3%。在花垣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总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5377人,占总人口的22.22%;15-59岁人口为147771人,占总人口的59.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090人,占总人口的18.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523人,占总人口的15.06%。据2021年统计显示,花垣县
人口自然增长率3.4%,出生率7.8%,死亡率4.4%,人口密度277.4人/平方千米。
民族
花垣县是
苗族聚居地,境内人口以苗族为主,其次
汉族和
土家族,其他少数民族人数较少。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为38686人,占15.52%。少数民族人口为210552人,占84.48%,其中苗族人口为194513人,占78.04%;土家族人口为14972人,占6.01%。苗族多以古老集群而居和聚族而居的传统大聚居或小杂居,全县除茶洞、团结、大河坪、三角岩、花垣5个乡镇及部分墟场为苗、汉、土家族杂居区外,其余均为苗族聚居区。
语言
花垣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东部方言中的西部次方言,具体又分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两种。东部土语主要在长乐一带,其余均属西部土语。两种土语在语法、词汇上基本相同,语音差别较大。花垣苗语语音,大致分为四种腔调,即吉卫腔(花垣大部)、雅酉腔(雅酉乡,
补抽乡少部分村)、排碧腔(
排碧乡、排料乡、董马库乡、麻栗场镇部分村)、长乐腔(
长乐乡、
窝勺乡部分村)。四种腔调语音有区别,如称“天地”,吉卫称: “dad blab dad doud”,雅西称:“blab dab doux”,排碧称: “dat blad dax doux”,长乐称:“blad nex dax doux”。尽管语音有差别,因长期交往,彼此都能听懂。
1956年,国家批准《苗文方案》,以吉卫语音为标准音。
苗语拼音方法与汉语拼音大体一致,字词和读音亦同,直接采用两拼音,但苗语
音位比汉语多,共有
声母49个,
韵母35个。声母中的d、t不和 u、i作介母的复合韵母相结合。只有q、K同u为介母的复合韵母结合。苗语没有撮口音韵母,因而对撮口音汉字读不准。苗语有6个音调,用6个字母表示,比汉字多两个。
宗教信仰
花垣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清雍正九年(1731年),辰沅永靖兵备道
王柔在厅城吉多坪建兴隆寺,从沅陵龙泉山招来道一和尚讲经说法,收徒传教。此后,佛教在永绥逐步兴起。县境道教属“
正一派”,教徒不
出家、不建观,在家设坛行教,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传入时间无考,解放后道教活动停止,职业道士改行。民国14年(1925年),天主教贝登神甫来永绥传教,始在永绥县城东门外饶家设堂布教,同年10月,在西门外建天主堂一座,开展传教活动,吸收教徒。1951年,贝登神甫离县回国,“
圣母祈祷会”解散,传教活动停止。民国10年(1921年),
基督教沅陵县传教士孙楚光来永绥县城,在东门外借一民房设临时教堂开展传教活动。解放后,牧师回国,传教士改行,基督教活动停止。县境内有天王庙、普庆寺、梵音寺、阿弥陀佛寺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是中西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
湖南省进入西南地区的门户。2021年经济总量在湘西州8个县区中排名倒数第二,花垣县
第一产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中谷物、玉米、
豆类、薯类
种植业为农业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以锌、锰两矿产业为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业为
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花垣县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818542万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9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891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667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6:55.8。
第一产业
花垣县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包括谷物、玉米、豆类、薯类,其余小面积种植油料、烟叶、中药材、蔬菜及瓜果作物,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中低山原区。畜牧业以蚕桑、
湘西黄牛、乳鸽、山羊和黑猪等特色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北部岗平区、东南部的中山原区。花垣县已形成以茶叶、蚕桑、湘西黄牛等“一特两辅”为重点,
油茶、蔬菜、水果、中药材、乳鸽、山羊、黑猪、
稻花鱼、鸡鸭为辅的农业特色产业。
2022年,花垣县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188465.6万元,增长3.2%,其中农业实现产值99802.2万元,增长2.5%;林业实现产值5248.1万元,增长0.1%;牧业实现产值77260.1万元,增长4.1%;渔业实现产值3207.7万元,增长1.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产值2947.5万元,增长9.4%。
2022年,花垣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3.4千公顷,产量192925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47千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4.8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3.8千公顷;
豆类播种面积1.95千公顷;薯类播种面积1.52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4600吨,其中谷物产量83266吨;豆类产量3625吨。全年猪肉产量11800吨,牛肉产量1400吨,羊肉产量1000吨,禽肉产量1000吨,禽蛋产量1100吨。全年出栏
肉猪16.12万头;羊出栏6.34万只;牛出栏1.05万头;出栏家禽78.42万羽。
第二产业
花垣县工业是以锌、锰两矿产业为支柱产业,主要产品为
硫酸、
电解锌、电解锰。2022年,花垣县实现
工业增加值204790万元,下降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2.1%,其中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28%;非
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下降41.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42.7%。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硫酸产量102066吨,下降33.7%;电解锌产量56877吨,下降35.9%;电解锰产量48332吨,下降44.8%。
2022年,花垣县
建筑业增加值为55641万元,增长19.4%。房屋施工面积78.7万平方米,下降9.0%,其中新开工面积110522平方米,下降5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3万平方米,增长40.2%。
第三产业
花垣县第三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是“
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花垣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64.5万元,增长2.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110.9万元,增长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53.6万元,增长2.0%。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10246.7万元,增长12.4%;零售业零售额96531.6万元,下降2.9%;住宿业零售额4816.7万元,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36869.5万元,增长13.5%。
2022年,花垣县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13.0万人次,增长3.8%;旅游总收入34.5亿元。全县共有A级以上景区(点)3个。2022年,花垣县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24.6亿元,增长39%,实现进出口总额1463万元,增长37%,实际利用外资15.8万美元。新引进项目50个,其中投资过亿项目22个,新引进外资企业1家。
经济功能区
花垣产业开发区位于花垣县城西北部,前身为花垣县工业园区,于2008年5月成立。2012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21年7月更名为花垣产业开发区。是
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基地、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是湘西州委、州政府着力打造的百亿产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现辖锰锌加工、新材料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规划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开发区以新材料新能源、锰锌精深加工、电子信息、
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截止2022年6月,园区共有入园企业78家。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22年,完成投资11.8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技工贸总收入54.7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2280人;
普通高中学校3所,在校生5599人;初中学校21所,在校生13730人;普通小学22所,在校生242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特殊教育在校生133人。
高中阶段教育
毛入学率93.3%。民办学校3所,在校生3843人。
2022年秋学校教职工人数为177人,其中在编教师86人(本科59人,研究生2人,“双师型”教师13人,高级职称11人),外聘教师38人,企业教师33人,青年就业见习教师19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共有卫生机构282个,其中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站、所)1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3个,乡镇卫生院21个,
村卫生室21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
执业助理医师691人;注册护士850人。医院拥有床位734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544张。深入实施“健康花”行动,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内住院率达89.9%。
花垣县人民医院
医院始建于50年代,座落于花垣县城中心地段,
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政府非营利性二甲
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70人,开放床位624张,拥有16个病区,46个业务科室。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
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新院区矗立于城北开发区书苑路26号,于2023年3月26日搬迁至此。新院区占地总面积93亩,医疗区总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开设床位425张。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咨询为一体的
二级甲等医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
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有线电视用户6200户(不含电信、移动、联动用户)。
科技事业
2021年,花垣县有高新技术企业数13个,实现
总产值352840万元。2022年,花垣县科技经费支出总额3686.6万元,增长49.35%,拥有科技孵化器1个。全县授权专利60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花垣县共有体育馆2座,运动场1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6个、游泳池3个,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项次。花垣县体育运动中心位于赶秋北路119号,占地面积50亩,体育运动中心包含四层高的全民健身中心楼、二层高的体泳馆楼和田径运动场(含400米高标准
塑胶跑道8道、高标准塑草足球场1个、室外篮球场2个、
羽毛球场4片和健身路径)。十三五以来,花垣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湘黔渝边区龙舟赛、三八 趣味运动会、篮球运动会、气排球运动会、“十八洞”越野赛等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基本确立。
人居环境
2022年末花垣县国省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新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城乡污水管网30公里,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全县活立木蓄积达316.2万平方米,全年完成造林253.3公顷,森林覆盖率57.72%。完成荒地造林面积53.3公顷,实有封山育林面积4380公顷。
社会保障
2022年,花垣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失业人员再就业896人。城镇基本
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0854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169735人;参加
工伤保险职工27372人;参加
失业保险职工15022人;领取
失业保险金领取职工284人。全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4530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93.1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80414人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194.5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
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90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200人。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所,新增床位200张;拥有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1个;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14所,新增床位70张。
交通
综述
花垣位于湘黔渝交界处,自古有“一脚踏三省”和“湘楚西南门户”之称,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209、319国道和吉茶、张花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拥有各级公路2534千米,公路密度达2.28千米/平方千米,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个村村通
水泥路和开通乡村公交的县。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的正式通航。
公路
花垣县内拥有张花高速、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2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6.15公里,其中张花高速9.52公里,包茂高速46.63公里。有
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
高雄—成都公路,256
省道、527省道等主要国省干线。209国道自东北从县城南部边缘贯穿花垣县,往东北可通往
保靖县,往东南可通往吉首市方向。319国道自西北从县城南部边缘贯穿花垣县,往西北可通往重庆市,往东南可通往吉首市方向,并在花垣县城南部与209国道
相交。256省道自北向南贯穿花垣县,往北通往保靖县方向,往南通往
凤凰县方向。527省道大体呈现自西向东趋势,东西向贯穿花垣县,在县内中部与256省道有局部重合,往西通往
贵州省,往东通往保靖县方向。2021年,花垣县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47万吨,货物周转量11380万吨/千米,公路旅客运输量145万人,旅客周转量9453万人/千米。
铁路
花垣县还未通铁路,渝湘高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2023年3月28日完成勘察设计一次性总体招标。货运铁路开始筹备前期工作。
机场
湘西边城机场位于花垣县
花垣镇老天坪村,毗邻
精准扶贫首倡地
十八洞村,距州府
吉首市35公里,距花垣县城17公里,占地3525亩,航站楼面积1.1万平方米,飞行区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停机位5个,可起降波音738和空客
空中客车A321等机型,设计首期年进出港旅客30万人次。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的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往返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线,后续规划陆续开通
上海市、
深圳市、
成都市、
西安市等主要
枢纽机场的航线以及省内部分
支线机场间的航线。
公共交通
花垣县有花垣城南汽车站、花垣汽车总站、边城车站以及吉卫农村客运站四个汽车站,其中花垣汽车总站和边城车站为长途客运站,全县长途客运线路7条,客运线路总里程达到6360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公交线路3条,线路总里程达到26公里。2021年,花垣县共有载客汽车拥有量239辆,其中公共汽车71辆,运营线路网长度178千米,出租车138辆,客运总量705万人次。
文化
综述
花垣县是
苗族巴岱艺术之乡、
唢呐艺术之乡、苗山歌之乡、“
中原地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是苗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存有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老卫城遗址、茶峒古码头等文物古迹,拥有湘西苗族鼓舞、苗族赶秋等5项国家级以及17项省级非遗项目,苗绣、苗服等民间工艺品驰名国内。有吹糖菩萨、
苗家酸鱼、
玉米棒白酒、苗家腊味、苗家榨油、苗家酸味等特色饮食。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8月,花垣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家。
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
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位于花垣、
凤凰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地势险要,是
清代乾嘉苗民起义领袖石三保的故乡和起义策源地。起义期间,苗民义军凭黄瓜寨地势与清军多次进行浴血奋战,几捷几陷。起义失败后,原有70多户的
苗族山寨不见人烟,留下血泪斑斑的瓦砾废墟。后经幸存者返乡重建,解放后才得以恢复寨貌。作为苗族人民抗清的古战场遗址,1979年,州人民政府将黄瓜寨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苗民抗清的英雄壮举。2011年,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卫城遗址
明代崇山卫城遗址,位于吉卫镇老卫城村。原城为椭圆形,
周长千丈,开东、南、西、北4门,有衙署、街道、跑马厅、洗马池、荷花池等建筑,明末清初时城废,至今仍有遗迹可辩。2011年,老卫城遗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
吉首市和
凤凰县、
泸溪县、
保靖县、花垣、
古丈县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
苗族祭祀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等。这些舞蹈特点鲜明,表演者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动作舒展大方。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花鼓舞温婉妩媚,身态柔美;男女鼓舞多为屈膝矮桩,动作豪放刚健;女子鼓舞步伐灵活,含蓄抒情;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激荡活泼。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在与外来势力的争斗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鼓号角起到了号召与激励民众的作用,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苗鼓更是成了湘西苗族的圣物。自古以来,
苗族鼓舞的表演即蕴涵了苗族人民的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湘西苗族鼓舞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
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苗族古歌的传播有两种形式: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苗族古歌源远流长。自苗族先民
三苗、灌、南蛮、武陵蛮,到宋时的苗族,都一直把它视为自己的“百科全书”而广为传诵,家喻户晓。“文革”十年浩劫中,它的
手抄本和方块苗文记载本被焚烧尽,但
苗族人民还是悄悄地用民间口传的形式,将其保存了下来。
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
吉首市、
凤凰县、
保靖县、
古丈县、
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
贵州省、
重庆市和湖北等地。地处
云贵高原的余脉
武陵山区,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
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苗族古歌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
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
苗族最重要的
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在加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现实意义。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它在古代崇山文化和武陵文化的背景上以“三本论”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而六因归根结底都要用产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如常可遇到的风毒、冷毒、火毒、气毒、水毒、盐毒等。
苗药钻节风配方专门针对风毒、冷毒所引起的筋骨疼、腰腿疼痛、
坐骨神经痛、钻节风、风毒身痒、跌打损伤、
骨折、绕肩风、筋骨酸软无力等病症,是苗药宝库中的民族传统医药。
饮食
花垣县居民饮食以米饭、苞谷(玉米)饭,红薯饭、
杂粮饭等为主食,有猪、牛、羊、鸡、鸭、鹅肉和鱼,虾,蟹、鳝鲜肉及制品等苗家肉食。
苗族历来有吃野生飞禽走兽肉的习惯,但因野生的禽兽减少逐渐减少。苗乡饮水,历来以山泉水或泉井水为主,多为生饮。有苗家腊肉、苗家
酸肉、
苗家酸鱼、
桃花虫、苗家豆腐、吹糖菩萨、苗家酸鱼、
玉蜀黍白酒等一批特色美食。
苗家酸肉
苗乡传统食品之一,
苗语称“年效”(nieaxxaob)。将猪肉或牛,羊肉切成小块,用盐粉腌授,拌以米粉,装人坛中,将口密封,倒置于浅水盘内,使之与空气隔绝。半月后,即成酸肉。取出煎炒,佐以香葱辣椒等,其味微酸,口感鲜嫩。
苗家酸鱼
酸鱼有香酸鱼和药酸鱼两种,是花垣苗乡独特的传统食品之一。将本地鲤鱼(鱼或僚鱼)破肚去杂,哲干或烤干去湿,用盐与
糯米粉或
玉米粉拌匀填充鱼肚,装入罐中,泥封一月后即成香酸鱼。其传统吃法有油炸,汤煮、蒸炒、细煎、火烤、擂钵指,葱溜、糖汁等,其中擂体香酸鱼的烹较为独特。排碧香酸鱼曾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名、优,特、新食品龙风奖和民族传统食品证书。药酸鱼加工程序与香酸鱼基木相同,只威少不晒干和
烘干程序。
苗家豆腐
豆腐,苗诗称“坨伙素”(dodnot-sud)或“搭伙紫(dadnotsud),是苗家春、夏、秋、冬四季常用菜。苗家豆腐出厢时又白又嫩、筋丝好、韧性强,历来有“豆腐能打狗”的戏称。苗家豆腐可鲜食,也可加工成
腊豆腐或
豆腐干。这两种豆腐都是用家织布包裹后,没于草木灰
中将水分吸干。再晾晒至全干为千豆腐,用
火照烤则为腊豆腐。干豆腐为黄色,腊豆腐呈金黄色,均坚韧异常,可作雕刻之用,昔日苗乡图章多用豆腐干刻成。干豆腐、腊豆腐经煮熟后切块与腊肉拌妙,佐以葱蒜辣椒,是苗家待客的一道佳肴。苗家豆腐除可单独煎或煮食外,还可将豆魔煎炒鲜肉片、鱼煮豆衙、鸭煮豆腐等等。
苞谷烧酒
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家人把玉米叫做
玉蜀黍,经过独特的传统工艺,用苞谷酿造成酒,当地人称之“苞谷烧”,意思就是“烧”喉“烧”胃却不伤身体。苞谷经高温煮熟,7天自然发酵,12道传统酿造工艺,酒精度最高可达80°,酒香耐人寻味。苗家人团聚无酒不欢,喜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性格豪爽。在湘西花垣县
补抽乡大卡苗寨的苞谷烧酒,方圆有名。
糍粑
糍粑是苗乡一种常用食品,也是祭祀的供品和社交的主要礼品。其做法是:将糯米淘渣洗净后用清水泡胀,后用大火蒸熟。将蒸熟的糯米饭意热倒人粑把槽内,由两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枪起丁字形大木捶或两头大中间小的冲捶使劲地捶打,直到打烂捶绒为止。粑打好后用水或油起措,放在大簽箕或宽
实木板上,捏粑匠随后用熟油或米粉出粑。捏出的粑挖用重板踩压,袭圆的粑坨就变成扁圆的粑。糍粑的吃法有多种,可以蒸着吃,可以在
火炕里烧若吃,可煮
米酒吃,可以用油煎后包着酸菜或
白糖吃,可以和蔬菜一起煮着吃,也可以油炸后当菜当饭吃。
习俗
传统节庆
四月八
苗族“四月八”节源于苗族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灵。随若时代的变迁,节日活动逐步加进了歌舞表演及人情交流,是湘、鄂、渝、黔等省市苗族人民的大聚会。“四月八”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喷呐、吹木叶、打秋千、游龙接龙、武术、舞龙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横。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都要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入歌场周围对唱苗歌。改革开放后,纪念活动又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观光等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四月八“国家民委批准为
苗族统一的节日。
赶秋节
赶秋是苗族隆重节庆之一,历史悠久。苗族人民为纪念秋公秋婆
蚩尤夫妇重农耕、创
五谷的丰功伟绩,每年
立秋这天,都要举行
寒衣节活动。县内逢哪个地方的场(赶集),该地的场便是这一年的秋场。赶秋活动内容丰富,有敬谢酒,跳秋鼓、迎秋游、坐秋车、唱
潮汕英歌舞,舞龙舞所、上刀梯等。
吃新
苗族岁时祭杞活动之一,
苗语称“味现”(nongxxanb),即尝新谷新菜。从
小暑后的已日算起,再过十日逢卯日即是节期,故有称“过卯”。传说,古时的洪荒时期大地无谷种,是狗冒死度河取回谷种,回到家时,正是农历的六月卯日。故苗家人以这天作为吃新谢狗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除办鱼肉酒饭外,还将禾穗、
玉蜀黍、
豆类、茄子、辣子、苦瓜、
丝瓜等新谷新菜同饭蒸熟后,摆于神和当坊土地神祠前祭奉。吃饭前,要装一碗饭,将所有的菜肴各捻一点放在饭上,敬送家狗,以示酬谢。敏毕后,一家老小才正式吃饭。
爬坡节
爬坡节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卷,永绥厅(花垣县)雅酉汛黄瓜寨寨主
石三保“吊民伐罪”,率苗民举行反清起义,即著名的乾嘉苗民起义。为纪念农历正月22日“雅些战役”的胜利,缅怀英雄石三保的丰功伟绩,黄瓜寨及周边县市的
苗族同胞于每年农历正月至三月,择日爬寨后的黄瓜山举行隆重庆祝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苗族的“爬坡节”。
婚嫁习俗
花垣苗族男女青年之间的传统恋爱,多为通过赶杨、赶秋、樱桃会等活动相识后,便开始苗家独特的以歌传情、以歌为煤的恋爱。恋爱关系确定后,男女双方各自告诉自己的父母,征得问意,方便请煤人(
苗语称构手)去登门讨亲。女方到男方看家后,同意与否即由煤人转告男方确定关系。女方同意后,男方就可正式登门认亲。在正式姿亲的前一年,男方要给女方家拜一次大年,然后才请媒人到女方家讨“红庚”,即女方的
生辰八字。“红庚”讨回后,要请算命先生或地理先生测定竖亲的良辰吉日。
苗家接亲的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十分热闹。管亲郎挑着一副-头是鸡,一头是大肚的陶坛,人们称之为“盼子坛”。坛里装有酒,回来时,坛子留在女方家。待新娘生小孩后,娘家才将坛子装上自酿的
糯米甜酒,邀亲朋好友去吃“祝米酒”,苗家称为“格代昂”(看婴儿》。迎亲队伍行至女方家门口时,女方家人在院门后摆着大方桌拦门。主客双方讲“拦门词”,你来我往,斗智斗谋。若客人讲腐了,主人则打开院门让客人进:客人讲输了,“管亲郎”则要从门缝递上礼包,作为开门礼,请主人开恩。院门打开后,“管亲郎”还得从桌下钻过去。当晚要举行“闹花脸”。新娘的姐妹们把锅底灰藏于手中,偷偷地往“管亲郎”和接亲人的脸上抹。第二天凌晨,由巴代举行出嫁仪式,
苗语称“哭悠秋”(xoubqub》,新娘哭着嫁,由兄长背出大门,直送轿中。
丧葬习俗
苗族人讲究孝敬父母,老人病危,即使是天长路远,子女也要及时赶回。老人病危时,将其从房内搬出,头东脚西地睡“仁不”,汉语称“换铺”。家人在老人落气时,按各自的称呼大声呼唤老人:落气后,立即烧纸钱,称送“落气钱”。同时鸣地冲3炮3响,俗称放“起程炮”。听到报讣的炮声,寨邻和亲朋好友都自觉地来帮忙料理老人后事。
死者若是巴代,丧俗与一般人不同。巴代咽气后,家人不能哭,要将亡人安坐在一把大木椅上,头用木棒支起,身者法衣,头藏
凤冠(
苗语称“光帕”),手执合抱巾,眼视前方。巴代
停尸3天3夜,弟子们要为亡师搭天梯,即用竹块扎成12级云梯,从亡师脚边一直架到屋顶,屋顶揭开3块瓦,称为“开天窗”。意为让亡师灵魂便于自由出人天炮间。随后弟子们要为其跳巴褕舞,苗语称为“拨坝架”。参舞者众多,雄伟壮观。
丧家孝期为3年,以包白帕子为标志。孝帕最初3个月不能洗,孝子3个月术剃制头,不喝冷水,不吃盐,当年不办婚嫁喜事,过年过节不放鞭炮,且3年的
春节,只能用绿色纸在大门两边贴上写有感恩或思念丧者内容的春联。
祭祀习俗
椎牛
椎牛,
苗语称为“哝业”(nongxniex),是
苗族盛大的祭祀仪典之一,由巴代雄(苗老司)主持祭祀,是为了祭祀在战斗中牺牲的先辈,庆祝团结灭妖的胜利,苗民用牛等举行盛大的“哝业”祭典。苗族敏宗祭粗志赋重仪,此种祭典广为成俗。主办“味业”有家祭,寨祭两种。家祭是以一户人家为主,亲戚朋友协同操办,苗家有人病重或中年无子,即向祖先神灵许下椎午大悉,若病情转危为安或求子既得,认为是祖宗护佑关顾所致,便如期举行椎牛还愿活动,以酬谢祖先神功。所用的水牯牛须有四个旋涡纹,耳、目、口、鼻、角、蹄均须端正完好。家中若无牛,须事前购买。祭典一般在秋收后择吉日举行,为期四天。
接龙
接龙,
苗语称“然戎”(raxrongx),即请龙之意,也有叫“希戎”,即敬龙之意,规模仅次于椎牛祭把和椎猪祭典。
苗族若逃家道不旺、
五谷不丰、家人病痛不断等,便认为龙神有宅迁之意,务须举办接龙仪典。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财两发、添福添寿,则认为是龙之神功,亦祭龙以酬谢。然戎多在农历9月后进行,为时一天。
还傩愿
还愿,又叫迎神会,苗语称“跷浓”(qaodnux),由“巴代扎”(汉老司)主持祭祀。傩愿分为求荆盔,消灾愿、还子惠等。傩愿一般是先许后还。凡遇家人不安、五谷不丰,六畜不旺、财运不佳、口角纷争或出现怪异现象时。经仙娘卜知往事傩神后由巫师“找愿”(zhaotyanx)或“几排浓”(jidbeas-.ux),就要举行这种酬傩祭祀活动,以实现“一年还愿三年好,家上六年旺九卷”的愿望。求嗣愿是祈求生儿育女许的愿,一且如恩便举行“还愿”。消灾愿则是消灾免难的。一般傩愿用肥猪1头、羊1只,鸡1只、鱼1条,双月猪1头和若干
糍粑、豆腐及利米等,“还大愿”则要双猪、双羊、1鸡和6条血,其余相同。
太阳会
太阳会,是
苗族大型的祭祀活动之一,源于苗族民间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苗语称“许太许那”(xibhnebxibnlat),即条天拜日之意。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
排碧乡板栗村吴海深等人挖掘整理,并组织苗人进行演练。其歌其舞形式都具有苗族原生态特色。
民族服饰
苗族服饰
苗男服装以青黑色调为主,短长小领对襟,衣袖长而小,衣纽扣为
奇数。筒筒裤,短而大,长度只齐小腿肚,下包青布裹脚。苗男头缠青帕或花帕,长在二丈左右,缠绕五至六道,成“人”字形,大如
斗笠,放顶外露挂吊于耳际,显示出他们精明干练,阳刚威风。后生穿短衫,长者穿满襟衣,满襟衣袖长口大,衣服下宽,过腰喜大,裆空大,裤腰宽,上缝制裤头多用白布,穿时要折叠,用裤带系紧,俗称“超裆裤”。发髻盘扎在头顶,类似云髻。有钱人家以网巾束发,并以银簪四五支,脑后戴二个银圈,左耳贯银环,如碗大小。依照传统
苗族服装,分盛装和常装:盛装用于节日、婚礼,且必佩银饰;常服素用劳作,简便适宜。
苗女着装常见浅蓝、深蓝、青色、浅红、浅紫和白几种。衣腰大而长,
短袖无领,袖口尺余,袖长过腕,前胸和袖口要绣
lace图案取其喜庆吉祥寓意,多以龙凤、花鸟、草虫为题材。苗女满襟,多用五或七
奇数纽扣,腰系红、绿、黄细帕,颜色据个人爱好而定,帕尾悬于右方。妇裤短、裤脚大、脚摆绣花。礼裙长而宽,折叠式,满绣花,一般用于“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十三”等盛会。苗女也裹腿,裹腿布多为浅紫色夹花。苗女喜自己编袜,专用五彩丝,美观艳丽。
苗族儿童服饰华丽,着彩服、头戴绣花帽,嵌上36个泊银神像。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男式服饰的基本特色是:上衣为“琵琶襟”,后来逐渐穿对襟短衫和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女式服饰的基本特色是:上衣矮领右,领上镶嵌三条
lace(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头包一丈多长的青丝帕,缠成人字形,饰以银梳、瓜子针、茉莉针、芭蕉扇等银质饰品;喜欢戴耳环、
耳环、
手镯、戒指等金、银、玉制的首饰。
艺术
苗歌
花垣苗歌称为“莎熊”(senxong)。传统苗歌的格式主要有倾述和格言两大类:倾述类一毅每句七言,句数多少不限。格言类又有两种,一种是四句一组,每句五言或七言:一种是三句一组,每句七言。苗歌内容分为苦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欧、历史传说故事歌、儿歌、谜语歌等等。苗歌又分冷歌和热歌,冷歌是预先编就而流传下来,热歌又称“水口莎”,临场发挥即兴演唱。每首苗歌都有
韵脚,而且要按两个不同的韵脚各唱一遍,这就是苗歌对某事某物的“双韵”或“两面”重复传颂。
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俗称“绣花”。
刺绣产品主要有:花衣、花裙、花被、花枕、花帐、花鞋、花帘、花带、花边、花巾、花包等等。以各色布料(丝,绒,绸、缎)做底料,商上各种花的图案,如桃花,石棉花、牡丹花、樱桃花、映山红、迎春花、荷花、睡莲、金银花、桂花、月月红、梅花等的花纹和龙、凤、鸟、兽、虫、鱼、几何图纹。这些产品及图案内容,注重以幻想的艺术风格和各图腾崇拜的特点,综合运用绣、插、捆、洒、点、挑、串、边八大类二十多种针脚技法,然后用多种彩色绣线相互配合,一针一针地
刺绣。
织锦
织锦分宽幅锦面和窄条锦带,
苗语称“禄本”或“褓谱”,汉译为“锦被”。锦带,苗语称“系繁”,汉语俗称为“花带”。织锦是用丝线纺织而成。其锦带是织锦人在一个可收缩的双“×”型的木架上苗语叫个综整(ghaobzongxnbanb)],用若千颜色丝线做经线,然后用牛角(或牛肋骨)削制的织板“仡攀”(joutnbanb)套线来回纺织而成。根据需要,可织出各种花、鸟、鱼、虫、龙凤呈祥或汉语字形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县内苗家妇女生产的壁挂、挎包、被面等织锦远销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内的
沙发套,坐垫、壁挂等织锦均为花垣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产品。
剪纸
剪纸又称剪花。主要有“双龙枪宝”“双凤朝阳”“喜鹄跳梅”“蝴蝶穿花”“八哥闹秋”“狮子滚球”“石榴多子“牡丹”“桃花”“六耳节”“万字花”“荣华富贵”“福禄寿禧”等字纹图案。剪纸图案结构大方,形象优美,富有生气,苗族女子多用作绣花边底样,或挂于门,窗。剪纸所用的纸张,多为顶贡纸或花胚纸。每剪二三十张,齐订成。能手胸有成竹,随心剪出,初学者先用笔色画影形,或用花贴做胚子,一同贴于纸上。左手执纸峡右手执剪,沿形形或胚子边剪,剪成与花胚无异。
地方特产
湘西黄牛
湘西黄牛主产于
湖南省湘西北地区,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入选国家种质资源
基因库,获国家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湘西黄牛品质优良,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格中等,发育匀称,肌肉发达,骨骼坚实,皮肤富有弹性,肉质鲜美。
湘西猕猴桃
湘西猕猴桃在花垣县分布主要有
麻栗场镇、龙潭一带,品种以“米良一号”“红阳猕猴桃”为主,“湘西猕猴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因口感好、品质优深受消费者欢迎。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8月,花垣县共有
排碧乡十八洞村、民乐镇
土屯村、
雅酉镇岱村、
双龙镇龙孔村等31个村落入选了中国古村落名录。
土屯村
土屯村位于武陵山区花垣县民乐镇南部,紧邻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世昌乡,距县城40公里,地势山高坡陡、资源贫瘠、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景观独特,辖区
森林覆盖率达75%以,生态保护完好。房屋以木质结构的穿斗式为主,苗家传统木结构房屋98%以上,集中连片,保存完整,凸显工艺特点和苗族文化内涵。
扪岱村
扪岱村距离花垣县城69公里,位于
雅酉镇东部,东与
凤凰县接界,南为五斗、下水村,西北毗邻油麻村,东北与
高务村接壤。典型的山地
丘陵地形地貌,属
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区。村落共有
维管植物34科、146属、242种以上;药用植物76种,其中
杜仲、银杏、
天麻、
樟脑、黄姜等10种属国家保护名贵药材。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
脊椎动物区系5目11科,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保护动物3种。扪岱村形成于元代,是
苗族地区“隆”姓的发祥地,坐落于半山腰之间。村落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呈半岛型结构,村后是悬崖峭壁,村前是与凤凰交界的峡谷,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集中连片且保存完好。扪岱村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人们研究湘黔
苗疆文化、石系建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给予她“中国第一石头村”“苗族文化活化石”“建筑界璀璨明珠”等美誉称谓。
龙孔村
龙孔村隶属于花垣县
双龙镇,地处德夯风景区大峡谷之侧,属吕洞山核心旅游圈,和矮寨铁索大桥隔云相望。距吉茶高速19公里,209国道14公里,镇政府9公里,距
矮寨镇2.8公里,该村海拔650米,属高山溶岩区,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域耕地面积1208亩。龙孔村自然环境优越,
森林覆盖率达70%,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龙孔村为分散型
苗族山村,村子依山而建,主体部分是古色古香的黑瓦房。黑瓦房通常分五柱七挂或三柱四挂,木制结构。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
龙孔村群山起伏,重峦叠嶂,风光旖旎,该村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文化底蕴浓厚,是典型的原生态苗族村寨,被誉为“挂在天桥上的苗寨”。
风景名胜
综述
花垣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拥有“现代桃花源”的美誉。截至2023年1月,花垣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区(点)2处。其中,AAAAA级旅游区(点)1处,AAAA级旅游区(点)1处,AAA级旅游区(点)1处。
重要景点
十八洞景区
十八洞村位于素有花垣“南大门”之称的
双龙镇西南部,全村辖4个自然寨,6个村民小组,225户939人,属纯苗聚居区,
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保存完好。传说
夜郎打败仗后,便翻山越岭来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山老林,发现了一个能容纳几万人的大
溶洞,且洞内有十八叉溶洞,洞洞相连,于是便定居下来,休养生息,繁衍后代,故名夜郎十八洞,简称十八洞。该村有十八溶洞、莲台山林场、黄马岩、鸟龙一线天、背儿山、擎天柱等风景点,特别是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被誉为“
亚洲第一奇洞”。辖区内瀑布纵横,枯藤老树,鸟语花香,高山峡谷遥相呼应,苗家阿妹歌声在悠谷回荡。该村有深厚的
苗族文化底蕴,独特的苗家饮食。每到
春节,这里便有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每逢赶秋节,这里便组织西瓜节、舞龙、上刀梯、椎牛、山歌传情等活动。该村拥有苗绣、蜡染、花带、古花蚕丝织布等文化旅游产品:有十八洞腊肉、酸鱼、酸肉、野菜等多种绿色食品:有上刀梯、踩口、巴代、定鸡等苗族绝技。2021年6月,由
十八洞村组成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边城茶峒
边城茶峒景区位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西北边界,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地区四大名镇之一,以其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在解放前,边城古镇山城雄峙,城垣蜿蜒,河水缓缓流淌。青石道路干净典雅,
吊脚楼别具古香古色,白塔矗立,古渡上摆放着小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著名文学家
沈从文以茶峒为背景,创作了著名小说《
边城》。
尽管解放后城垣和白塔已毁,但古风依存。新修建的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为
边城镇增添了新的风貌。许多人慕名前来,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找白塔、石碾和船夫坟墓。游人可以踏上古道,登上水边的吊脚楼,在月光下聆听渔歌的飘荡,回味美丽动人的故事。
边城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为背景而著名。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历史上成为
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在清嘉庆七年(1802年),这里建造了一座石堡城,设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城门上各有四座炮台,总计420个垛口。景区中还保存着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开西征将士
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设置的协台和练兵校场等历史遗迹,以及国立茶师(今茶峒中学)的古朴雅致。此外,景区还拥有“龙凤呈详”“酉水回澜”“水帘百尺”“银泉涌翠”“仙人石室”“龟蛇献瑞”“虹桥月影”和“石炉飘烟”等八大景观。
古苗河百瀑大峡谷
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位于
湖南省花垣县城东南约3公里处,地处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拥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如花榈木、
伞花木属、
红榉树等,还有野生动物
大鲵属、
松雀鹰、
红隼、麝香、果子狸、
鳞甲目、
猴面鸟等。这里年平均气温为
摄氏度11.4度,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摄氏30度,被誉为“天然空调”和“大氧吧”,是避暑的理想之地。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现已建成游步道、悬崖栈道等大小景点20余处。
古苗河百瀑大峡谷以其奇特、险峻、秀美、壮丽而著称,是一个原生态的峡谷景区。在这里,青山、绿水、瀑布、洞穴、原始次森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两岸的山峰高耸,峡谷雄伟,潭水碧绿。月亮湾的河水清澈,充满生机,让人沉醉其中。珠帘瀑布、雾翠瀑布、弥雾瀑布等各具特色,气势磅礴,晴天时还能见到
彩虹,而由多级瀑布组成的七迭水瀑布则如百尺飞练一般倾泻而下,声势如万马奔腾,构成了壮观的峡谷飞瀑景象。另外,景区还设有长达百米的高空玻璃栈道,让人体验心跳和尖叫的刺激。悬崖栈道将游客引入峡谷的深处,一路上景色绝美,沿途有代崖、问世洞、佛光洞、铁仗峡、药王崖、大鲵谷、太黎关等景点,宏伟壮观,形态逼真。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7月,花垣县入选文化和旅游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2019年2月,花垣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0月,花垣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10月,花垣县入选交通运输部的“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
2021年11月,花垣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花垣县入选2022年“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
2021年12月,花垣县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3年1月,花垣县入选2022年度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返乡创业示范县名单。
参考资料
苗族服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31
苗族古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