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姓可谓
中原地区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
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
仓颉。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另有一说是源自
西周太史姓尹佚之后,以官为氏。还有隋唐时期“昭武九姓”归附加入等等。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史”字上部象形为捕捉鸟兽的长柄网子,下部为一只手的状。可见,“史”的本意是指那些管理狩猎或者记录猎获物的人。后来,“史”逐渐演变为专指记录国家大事、管理宫中典籍的人。职官制度确立之时,“史”的涵义进一步狭隘化为“史官”之意。
中原地区历代都有史官之职,史姓正是中国姓氏制度形成时期“以官为氏”的典型代表。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
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今
开封市、
洛阳市、
民权县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
湖南省、
浙江省、
山西省等省有史氏;宋代,今
江西省、
河北省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
福建省、
广东省、
贵州省、
云南省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
新加坡等国家。明清以后,史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出现许多支系,显得较为庞杂。伴随着
满族入关,满族中的一些人逐渐接受汉化,抛弃复杂冗长的满姓改为“史”姓,这些人多居住在
沈阳市、
抚顺市一带。
土家族的史卜氏,后来也改为
汉姓的“史”。
在中国,史姓是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
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2021年2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史姓位列第83位。
起源
史(Shǐ)姓,源出有:
史姓渊源
为
黄帝时史官
仓颉之后,以官名为氏。据《路史》上指出:“仓颉后有史氏”。又《姓》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仓颉为黄帝时史官,人称史皇氏。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其后有一支以官名为姓,称为史氏。
出自
周代太史佚之后,亦以官名为氏。据《
通志·氏族略》所载,
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
史佚,为人严正,与
姜子牙、
周公、
姬奭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
春秋时期,列国史官之后,亦多以官名为姓,形成史氏。
“史”汉字演变
出自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国人以国名为氏。隋唐时,西域康国支庶有史国,为“昭武诸国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出自
唐朝有突厥族有复姓
阿史那姓,归唐后简改为
单姓史氏。据《
通志·氏族略》所载,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有归附唐朝者,简改为单姓史氏。
源于
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史籍记载:蒙古族实哷氏,亦称什勒氏,世居乌叶尔拜柴(今
黑龙江省左岸
俄罗斯境内)。后有
满族引为姓氏者,
满语为Sire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
汉姓为史氏。蒙古族苏穆察氏,世居
鄂尔多斯市(今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ca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史籍记载:满族石佳氏【亦称实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赤盏部,满语为SigiyaHala,世居叶赫乌苏河(今吉林梨树)】,满族石富察氏【满语为SifucaHala,世居倭济(今
黑龙江省宁安)】,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氏,满语为Simulu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满族松吉氏【满语为SunggiHala,世居汪秦(今
汪清县)】和
满族松颜氏【
满语为SungyanHala,世居尼亚满(今
新宾满族自治县尼亚满山)】,
清代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源于
土族,出自元末明初土族史卜氏部落,属于帝王以部落名称赐姓为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
白族、
土家族、
瑶族、
傣族、
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史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史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仓颉。相传仓颉是
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生有四只眼,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相当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在其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仓颉自然成为史姓的得姓始祖。
分布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五位,人口约二百二十万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
传说仓颉为陕西陈仓人,一说河南人,故此二地可能为史姓最早发祥地。东周列国时,各国均有史官,以官为氏者众多。如晋有太史
蔡史墨、
史苏,卫有史朝,秦有史颗均属此种情况。
西汉时,史姓有外戚发展成名门望族,从鲁国
史恭的妹妹
史良娣(汉武帝卫太子妃妾)开始,直至史恭之子
史高,史高次子
史丹,世代为当朝要官。另此期,南方广西、
广东省已有史姓。
东汉时,又有史姓入居
四川省,汉至
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史姓历史上六大郡望,其四为史丹之后,
晋朝五胡乱华时,史丹后人史苞避乱至河西建康(今甘肃高台县),后发展成建康望族;史丹重孙崇,东汉封溧阳县(今属
江苏省)侯,遂举家从陕西长安县徙阳,后发展成
宣城市望族;史丹后人史节为唐
礼部侍郎,迁
高密市(今属
山东省,后发展成高密望族;史丹孙史王广,居
长安,后发展成为
京兆望族。另有陈留郡,系东汉
京兆尹,陈留考城(今属
河南省)人史敞一族所在;
河南郡,系
东汉河南人
史晨一族所在。
隋唐时期,有西域史国人入居中原,以史为氏。又有突厥
阿史那姓改姓史。这两股新鲜血液的注入,壮大了史姓家族,加速了史姓繁衍。
宋元时,北方战事频繁,史姓携家大举南迁,明代史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山东、
陕西省、安徽、湖北各地。
今日史姓尤以
湖南省、
山东省多此姓,两省史姓约占全国
汉族史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史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五。
堂号
高密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桂阳堂:以望立堂。
建康堂:以望立堂。
宣城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溧阳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明朝末期,
史可法以
兵部尚书,
大学士督师
扬州市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
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逝世后,有把我埋在
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建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高台西南,
北朝魏废。唐
武则天时,
王孝杰曾于今高台东南置建康军,后地入
吐蕃。
宣城郡:晋
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
宛陵(今安徽省宣城)。隋唐有宣州宣城郡。(废州存郡则为宣城郡,废郡存州则为
宣城市。本表于隋唐常说某州某某郡,都属这种情形。)
高密市郡:
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今
山东省高密县西南),
晋朝复置国,
刘宋改为郡,移治桑犊城(今山东省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
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陈留郡:
秦朝置郡,治所在今
开封市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
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桂阳郡:公元前202年置桂阳郡。西晋建兴三年(315年),分设桂阳、平阳郡。西汉时,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今湖南省郴州永兴一带)。
文物遗产
溧阳史侯祠拥有“江南第一大祠”之称。本月22日,这里举办
冬至祭祖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位族人代表,结合祭祖,隆重庆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史侯祠是
东汉溧阳侯
史崇宅邸。史崇死后,其孙史茅尚书将故宅扩成为祭祀建筑群。此后几度毁于天灾战乱,后经族人15次修复扩建,至清光绪25年,达到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规模。据族谱记载,从东汉到清末,史氏家族中官居宰执的有39位,科举
进士569位。
祠堂
史侯祠为史氏家庙,祭祀东汉溧阳侯赠
司空史崇。从汉朝兴建,三国吴时和
晋朝世代保持(史侯祠旧址,即头中学现址)。有司空庙碑略可证。
据《重修司空溧阳侯庙记》中记载宗庙的建置,由来很久。“宗”是说尊,“庙”是说貌,尊崇祖先容貌的处所,尤其不可不严格确定它的规章制度。司空御灾捍患,
东汉刘秀赐封溧阳侯于此,子孙继承封爵,成为世嗣的开始。后代一直祭祀不缺,朝列九禅,泽垂千载,古树茂盛,高接楼墙,供享洁净,帏帐肃穆,不行动就产生敬意,不发怒就显示威严,全县都仰承他的神灵保佑……然而殿堂久远,土木颓坏,屋瓦分散,横梁倾斜,漏雪透风,积年累月,虽然神灵好象仍在,可是殿堂的形状不存。因此,二十三代孙,
朝议郎,前杭州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官居五命之尊,也是宗族中各支之首,化育全宗族的德行,以和睦安抚千万家,发出号召,别人马上响应,大家乐于完成,他认为难以依照旧有制度,就建立了新的规章,与众人商量,意见一致,得心应手,子孙愿出力出钱,行动十分迅速,不满三月,参差纵横,房屋蔽日,飞脊遏云,宏丽坚固,周环密致,使得神灵能够永远安住。他就这样努力地继承旧业。
唐朝会昌六年农历8月21日,宗长二十三代孙,
朝议郎,临安县令,上柱国史有则,连同各院弟侄和各支长,孔目职司等,一起料理修建。
南唐昇元三年(公元939年)境内大旱,后人把对史侯的尊崇化为祈雨的希望,当时知县郭延绍在庙中求雨,其后果然下了雨,立碑记载这件事(有祷雨碑。南唐升元三年农历7月15日,
尉迟胜撰,吴仁赡书,知县事郭延绍,守
县尉张说立碑)。
到了
宋朝,又屡次求雨正巧应验。宋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尚书省发下文书,皇上诏赐“显惠庙”匾额,
县丞方洙撰写碑文(匾额和石碑都曾存放侯祠)。宋
政和六年(公元1124年)加封“灵济公”。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庙被烧毁。
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浮梁教授史礼之禀知官府,
溧阳市知州,
东平县人史光祖捐出薪俸,倡议修建,教授长沙人张崇写了碑记(明朝洪武年间重立
碑石,曾存侯祠)。
家谱
字辈
江苏溧阳史氏字辈:“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
江苏溧阳埭头史氏字辈:“以忠良显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江苏高溧十三支字辈:“继时必显崇德尚家修廷献伟诗书贻后忠孝承先用增骏福垂裕万年”。
江苏丰县史氏字辈:
迁丰后长房支派:“一惟克敦宗九运复肇宏友恭延绪广蔚起焕家乘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迁丰后二、三房支派:“以宽厚作基用忠孝为先志经德蔚起庶百世永绵乐遵砚祖训教诲见天真业隆声誉远品端由学纯”。
江苏夏庄史氏字辈:“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江苏埭头史氏字辈:“君仲原文存世以忠良显瓒述是景企嘉彦庆斯衍方正守宗法诗书佩圣贤”。
江苏下庄史氏字辈:“继致顺积美乔期仍愈贤来裔仪悠远会运昭简编”。
江苏泗阳史氏字辈:“传家以厚为善其昌贤良恒永慧敏业隆宽容安泰洪延茂盛”。
江苏泗阳桃源史氏字辈:“鸿维岚慎守广居硕修聿”。
江苏如皋史氏字辈:“朝际诸闻氏曾封侍郎常孝有传家法诗书训子方功名惟得喜仁义启中堂”。
江苏扬州史氏字辈:“宗元以继克效迪思积美致庆英才云仍”。
江苏江都吴桥孙墩字辈:“玉掌善乃升之宝”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政事言宾德勋盛典忠恩惠廉明义泰略信元功宗位斯陈靖廷学各秉君”。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斯章之书朝迪纯正显”。
贵州贵定史氏字辈:“笙纪际廷品光赞美永锡庆祖”。
贵州赫章史氏字辈:“为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贵州黔西史氏字辈:“维宗宣胜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显金章人文远疏思秉齐芳”。
贵州黔西沙井史氏字辈:“明传卷尚文载秉述清国恩光登朝显达道乾福昌”
贵州纳雍史氏字辈:“维宗宣盛世守元良洪开大学”。
贵州毕节史氏字辈:“文宗宣圣世守元良洪开大学国宪金章永承祖德忠政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
贵州省1984年史氏统一字辈:“国运昭彰振兴溧阳承启先训中立法纲名成道远碧玉显扬俊杰盈宇智勇兼长英雄端彦思秉齐芳江山添艳荣汉安邦贤能增广华典恒昌群星灿耀福寿宁康千秋咏颂富贵高昂”。
河南
光山县马镇史家史氏字辈:“敦厚承先业兴华在启贤立德致昌大开基世久传继续循贻谟航程永向前同展凌云志福泽延万年”。
平顶山市史天泽后裔字辈:“广文子继望秉善同济昌景楷方焕彰有容大刚祥嘉成希言良悠远开新邦”。
河南偃师史天泽后裔字辈:“汉宣恭显侯爵鸿业崇光兴溧建世立宗拱发真定尚书相连惟贤居赵普天同庆仲良来偃三阳巩孟鲁临宝襄敬先伯勤可法中武希都明诵永言家祥”。
河南宁陵史氏字辈:“容清恪
文德方正家里传永昌广仁化明绍念培元”。
河南城史氏字辈:“克明存恪慎作则以才尊功著昌茂久允中布化均星辰如群灵怀海福彩云红光亮满堂长青传万春”。
河南卧龙、
南召县、
镇平县史氏字辈:“安凤国文廷昌金章天锡鸿德”。
新野县史氏字辈:“清俭则德正代传永芳学业遵家训文章大显扬功名冠金榜俊杰朝玉堂”。
河南淅川史氏字辈:电、明、清、恒、华。。。
河南尉氏史氏字辈:“广、书、记、明、清”。
湖南永兴史氏字辈:“昭久济美习庭顺财明高”。
湖南永兴史氏字辈:“昭久济美习庭顺财明高阳”。
湖南平乐史氏字辈:“师水弥之称孙公可均齐如添文史永尚学德义世维昌绍承久济美习庭训纯采名高扬慎终仍复初大中其允从昭文锡光又昌言顺汝求时敏同秀茂”。
河北省获鹿
史天泽后裔字辈:“伦成德天木火土进伯水金玉人继单乘单纪化永汝成和云”。
河北获鹿、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兴启亨通化咸熙典则祥仰钦尊体注锦向布铭章”。
任丘市史氏字辈:“济存明俊美立德树万长世继忠良显大道贻天方”。
沧州市史氏字辈:“锡汝林淑铭清树炳祖恩贻泽远万世永承昌忠信振国运孝友传家本和善秉先久端品在淳良贤达惟圣学文方保济祥”。
栖霞市史氏字辈:“大本汝先树峻德志克明统绪务可继延世善永存”。
山东莱邑史氏字辈:“长兴严得继其承学化希文廷庆德芝树”。
山东莒南史氏字辈:“佃兰佩继运振明立秀金”。
山东郓县史氏字辈:“仁积高增久裔仍衍长勤思祖懿训骏业可重光华茂昌道远荣厚嘉保祥兆兴庆恒殿万玉承繁连立声传杰圣贵满继先修启建同寿朝昭穆遵贤令”。
江西上犹史氏字辈:“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江西南昌史氏字辈:“本孎
溧阳市迁居豫章昭日经济树木其芳……汝应国中文明日盛永世昌”。
江西赣南史浩后裔字辈:“君子廷文粤东清发达湖海福禄兴宽宏远大贻谋允碧玉陵云现龙光”。
江西南昌史氏字辈:“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本立自元考起宗在节义纪汝应国中祖述宪章裔世贵端良彦贤美承家桂”。
湖北枣阳、河南唐河史氏字辈:“存兴宣祖德修纪复能常勤俭田园阔诗书意味长”。
湖北当阳史氏字辈:“家世昌子袭云汉兆金章文明承先祖定国永安邦”。
湖北史氏一支字辈:“兴彬文宣政庭嘉良邦承正维宏载纪名肇泰履绍毓德敦本业尚志先忠孝家声振诗书方克成永著”。
余姚市史氏字辈:“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浙江宁波史氏字辈:“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本立自元孝起宗在节义积善致悠久济美习庭训英采名芳荣功应隆运”。
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心彦的应言邦国笔宏元绍书培惠庚忠信梅华禄”。
山西阳泉史氏字辈:“宗斗
光化士登万锦芝绍苗文武举秀泽智勇承厚”。
山西沁源史氏字辈:“
文德商朝贞英显贵奇呈全宗褒直崇本谨守秉良烈光继熹”。
四川广元史氏字辈:“俸万正玉宏秉学章仲廷绍怀清敬礼儒连必可兴”。
重庆奉节史氏字辈:“敬作正大光明克绍宗功祖荣书礼传家多孝环宇同乐太平志学吉运祥成秉尧邦显国盛崇化万代建树永维本立常青”。
安徽寿县史氏字辈:“思克祖家传多丰以自连振庆方国太宣元占福仁添廉贞尚古百兆万全成”
怀宁县史氏字辈:“友玉万金良载记应汝永承芳世进谋贻远家传善至昌才名昭简策经络定朝堂作述咸茨大其祥发自长”。
辽宁阜新史氏字辈:“丰永万洪廷振庆喜田耕品茂学习正”。
广东省史氏一支字辈:“庭盛经国典诗礼振家传忠才孝友全”。
河北省分出
天津市的史氏字辈:"万金庆宝玉,勇士占全魁"。
南宫市史氏字辈:东,茂,弘,杰,德,召,祥,瑞,繁,荣,昌,盛。
宗族特征:
铭鉴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指引前行的明镜,史姓族人多以此铭为鉴。
2.史姓族人多功成名就,千古流芳。如汉有名臣
史丹,宋有词人
史达祖,明有民族英雄
史可法,清有文学家
史震林等,举不胜举。
3.史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如明代孙士壁编史姓字行为:“缵述多俊奇,丕泽承嘉顺,京昌众深衍,后代存兴贤。”又史良书新续《史氏宗谱》,内载
余姚市史姓后嗣辈份派语二十字:“道翁叔字景,甫叟可均国,世贵端良彦,德及忠厚嗣。”
江苏溧阳史氏始于东汉溧阳,是继
西汉杜陵史家之后最大的一个发散中心。从
东汉至清末,
江苏省史氏共出过80多个
进士,尤其是溧阳史家,是史氏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长盛不衰的望族。
史崇,原籍山东济北,其高祖史恭封杜陵侯,其后裔迁居杜陵(陕西长安),故万姓统谱说他是杜陵人。据史氏宗谱所记,史崇的曾祖父是史元(玄),
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因外戚旧恩封平台侯,祖父史恁、父亲史习先后继承侯爵。
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7年),史崇因剪赤眉刘盆子、平王寻于昆阳有功,官
右将军青州、
冀州二州刺史加
骠骑将军;加封史崇为
溧阳市侯,官
徐州市、
兖州二州刺史,食邑一万户,其居地在江苏溧阳长荡
湖南省的埭头。
溧阳史氏,在东汉王朝经历将近七代人。以
史崇为始祖一世,世世继承侯爵,直到三国,才取消侯爵的继承权。具体情况是:二世
史颢,以孝著称;三世史茅,官尚书、侍中、镇西将军、雍州牧;四世史洽,官河内
知府、
司隶校尉;五世史泽,官左
中郎将、上郡太守、
御史大夫;六世史,嗣溧阳侯改封兰山侯,官冀州
刺史;七世史藻,天下三分,改朝换代,子孙为溧阳人。
溧阳市在三国时属吴。史氏在三国纷争中经历了两代人,八世史嵩在吴扩大势力范围的争战中为平越中郎将,苍梧、郁林(今广西)二郡太守,封抚陵侯,食邑1500户;史懿官至司空府议
参军、征南将军,九真(今越南)陇西二郡太守。
公元265年,三国一统,
司马炎改国号为晋。晋王朝是一个最讲究门阀等第贵族世胄的王朝,在官吏的选拔上大搞九品中正制。在晋代(公元265年~419年)的154年里,史氏由于出身贵胄、门第显赫,几乎代代当官封爵,不到六代人,被封爵的竟有一公、五侯、一伯、一男;八世史隐,从吴归晋之后,官尚书
侍御史该国大中正(主管选拔郡守的官),史光为中书侍郎;九世史爽,官至
五兵尚书、该国大中正、封
永州市郡公(
湖南省),食邑3500户加冠军将军、青州
刺史;史绍,官镇西府
参军、武阳将军、司徒府
长史、封武阳侯;史楚,官宁朔将军、
建安知府、盐官
都尉、封安吉伯;十世史雅,官
散骑常侍、
中书令、
陈留郡太守;史韶,官
交州(今越南)属国都尉、
豫章(今
南昌市)太守、盐官都尉,封阳羡侯(今宜兴溧阳之间地),食邑1400户;史琬,官王府参军、丹阳、江宁府县令、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封
袁州区男(
江西省)进都亭侯(松江),食邑1500户。十一世史辉,官
积射将军、
巴郡太守(四川重庆);史晃,轻车将军、
南中校尉、
长沙市太守;史谅,因平
苏峻、
桓温有功官至散骑常侍、强弩将军、
北海郡(今在
山东省)内史、该国大中正,封常安侯;十二世史畴,官豫章
知府;史渊,官至尚书左民郎,江润都太守,封
秭归县开国候,食邑2000户;史陵,官积射军左
中郎将、
御史丞
豫章太守;十三世史宪,官尚书左民郎、
建安太守,封
山阴县侯(
浙江省);史潢,官中郎将苍梧太守。史援,宁朔将军中郎将。
南北朝(公元42o年~588年)时,
溧阳市史氏有史环(十四世)为官乐乡县令,都水
卫尉、新安太守(
广东省)!十五世史处安,官晋安太守(
福建省),史篡官
散骑常侍、州
刺史,封建昌县(
江西省)开国侯;十六世史佐官司农卿。
在
隋朝(公元589年~617年),溧阳十七世
史万岁(隋书说他是京兆杜陵人,父名史静,
沧州市刺史;溧阳史氏宗谱说他是溧阳人,父亲名史佐),以太平公充左领军行军总管,因战功拜上大将军;史育左官监门侍中卫将军。隋末天下大乱,溧阳史家不少人为避乱逃到福建浙江。
天宝李渊至
武则天称帝(公元618年~648年)期间,
溧阳市史氏有三人当官:十八世
史仲谟,官越王府东阁
祭酒、
朝散大夫常州
刺史;十九世史元道,宏文馆学士、
中散大夫太子洗马、江州刺史;史嶷,授宣议郎太子詹事。武后临朝,有二十世史大熹,为朝散大夫,新州司马上柱国,史璨,为朝散大夫
上骑都尉国事博士;二十一世有史处权,官润州江宁
县尉,史处寿,官汝州新城县令,史择言,官铙州弋阳县令,史净滋,为
朝议大夫轻车将军、驸马
都尉、溧阳县开国侯,
史务滋,为
通议大夫轻车都尉,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迁司宾卿进拜左纳言,相武后
侍御史,
溧阳市县男。由于来子殉诬
雅州刺史刘行实、刘行感兄弟谋反,
武则天诏务滋与
来俊臣共同审理此案,务滋想为刘氏兄弟平反,来俊臣就状告史务滋同刘行感关系亲密、包庇刘氏兄弟。天授二年一月(公元691年),武后叫来俊臣审理务滋,务滋遂即自杀。史务滋的自杀,给史氏在政治上、思想上极大的打击与震动。史务滋的儿子史惟肖迁陕西终南,史子徙越州诸几,
史子华因官徙浙江定海,史择言迁河北真定。由于武后在朝时间不长,来俊臣自己也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因坐赃而贬为
大荔县参军,但在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史氏有史以来官位最高的宰相自杀,对家族不免在思想上带来沉默消极、淡泊仕途的影响,但人才还是时有涌现。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务滋后裔史翔登第
进士,任
京兆尹、山东道节度,公元758年
襄阳市兵乱被杀,谥襄;
史有则当过临安县令;二十六世史谦恕官至
汉中市刺史,二十七世史实在
李晔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官至
刑部尚书,蒹
御史大夫上柱国。在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59年)的52年里,溧阳史氏出过两个官:二十八世史淀为骑都尉国子博士,二十九世史万寿(后晋)时官至
安南将军、
蔡州刺史。
宋王朝的建立,使溧阳史氏进人了新时期,史氏后裔不断向外迁徙。三十世史彦在
赵祯时任将仕郎守太子正字,是
埭头镇史氏中声望最高的族长,回乡后修宗谱,增设庙象,至袖元年(公元1054年)又上田判府要求保护庙墓。从他两个儿子开始,埭头分为大小两宗。长子史廷祚为埭头大宗祖,二子史廷为夏庄(下庄)和湖头等小宗祖。
宋代以来的溧阳史家:
溧阳史家在
唐朝往外迁徙的不多。但自宋代以来就大量地往外迁。在
溧阳市内分徙于下庄、湖头、赵圩、义亩、黄金山、崇村巷、东培、周院、徐角、山前等广大地区,在元明清三个朝代共出了29名
进士,其中史、
史贻直、
史奕簪祖孙三代三进士,两个状元一宰相,是史氏在封建王朝最后的一个权势高峰。
名人
《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史姓历代名人225名,占总名人数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十三位;史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6%,排在并列第六十三位;史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3%,排在并列第八十三位;史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排在并列第七十位。
史籀:(生卒年待考),
周代初期史官
史佚后裔。
姬静时
太史姓、书法家。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
杜陵。汉朝大臣。
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
史恭汉宣帝舅公,凉洲
刺史,抚养、辅佐宣帝有功,赠杜陵侯。史崇高祖。
史万岁-杜陵人(今陕西西安)。
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
史思明,宁夷州(今辽宁)突厥人,
安史之乱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居营州柳城,初名崒干,其貌不扬,懂六蕃语。姿露,鸢肩伛背,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史。突厥族,宁夷州人,
李隆基赐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将,“安史之乱”祸首之一。
史朝义:(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长子;楼烦人(今
山西省)。著名唐朝“安史之乱”叛将。
史浩-
南宋朝宰相。为
岳飞平反昭雪。溧阳侯35世孙。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字宪之,又字道邻,
汉族,祥符人(今
开封市),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
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
左光斗。明南京
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爱新觉罗·弘历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
史忠正公集》。
史夔-
清代瞻事府大堂,
康熙老师。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阳侯51世孙。
史贻直-清朝文源阁
大学士,宰相,军机大臣。溧阳侯52世孙。
史:(生卒年待考),
周代初期著名史官
史佚后裔。著名
姬静时
太史姓、书法家。
史晨:(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鲁国宰相。
史丹:(生卒年待考),字君仲;鲁国人,徙杜陵。著名汉朝大臣。
史游:(生卒年待考),西汉人。著名西汉书法家。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著名五代
东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伦:(生卒年待考),燕京永清人(今河北永清)。著名宋朝教育家。
史达祖:(生卒年待考),字邦卿,号梅溪;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居杭州。著名南宋词人。
史际:(生卒年待考),江苏溧阳人。著名明教育家。
史孟麟:(生卒年待考),江苏宜兴人。著名明朝理学家。
史震林:(生卒年待考),字冈;江苏金坛人。著名
清代文学家。著有《
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史荣椿:(生卒年待考),字荫堂;直隶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著名清朝抗英将领。
史良-前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
史泰祖-香港著名皮肤科医生
史群-当代水产学家
史克信:(公元1928~),黑龙江克山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史宏烈:(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华北“剿总”军法执行部主任。
史文桂:1947年任澎湖列岛要塞司令,1948年9月授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炮兵司令。1954年退役。
史锐: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联合后勤司令部副总司令。
史玉波:(1954年10月~),
枣强县人,
国家电网监管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曾任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兰芽:浙江省
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
围城》而成名。
史冬鹏: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运动员。
史文清: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史文中:现任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地球资讯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史绍熙:(1916.8.19-2000.9.16)原名史绍华,
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
天津大学校长。
史绍熙:原常州中学校长,教育专家。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和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是孪生兄弟,常州中学的史绍熙是哥哥,天津大学的史绍熙是弟弟,原名史绍华。
史轶(1928.11~2013.02.13),女,江苏省
溧阳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
史践凡1941年出生,电视片导演。成名作《
鲁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史可:中国内地女演员。
史兰芽:浙江省
杭州市人,影视演员。因为出演电视剧《
围城》而成名。
史光辉,1998年参演首部电视剧《
表演系的故事》,并由此进入演艺圈。
史爱东,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四日,
德云社全体成员为
白血病患者、京剧演员
陆地园举办一场慈善演出,全社演员串演评剧《
铡美案》。
史弘肇:(生卒年待考),字化元;郑州荣泽人(今河南郑州)。
五代十国后汉名将,以武功显名。
史玉孝: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史克信:(公元1928~),
黑龙江省克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将。
史泽波:(公元1899~1986年),字恩澍;河北献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十九军军长。
人口分布
先秦时,史姓活动已经遍布
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西汉时,
山东省的史姓得到了王室的重视,称为汉代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长生,以山东为基地向
江苏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等地发展。到唐宋时,外族的史姓在
河南省、陕西、四川等地定居,改变了
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结构和比重。之后,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
宋朝时期,史姓大约有近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宋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史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史姓总人口的47%。史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
浙江省,这二省史姓大约占全国史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这三省的史姓又集中了18%。全国形成了西部的秦川、中部河南、东部江浙三块史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史姓大约有2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三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史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力在北方的人群,史姓是
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史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
浙江省、
江苏省、
山西省、
山东省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
河北省、
河南省、
江西省,这三省的史姓又集中了20%。浙江为史姓第一大省,约占史姓总人口的19%。宋、元、明期间,史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东部浙苏鲁、北部晋冀豫为中心的两块史姓聚集区。
根据2006年《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中)》,当代史姓的人口已达到25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五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史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250多万,增长了11倍,史姓人口的增加速度比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要低。自
宋朝至今1000年,史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
山东省、
河南省、
河北省三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37%,其次分布于
山西省、
江苏省、
辽宁省、
云南省、
陕西省,这五省又集中了28%。山东为当代史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史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华北、华东为中心的两个史姓居住区。在600年间,史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同时出现向东北移民的情况。史姓在人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在鲁豫晋、冀京津、陕宁、
青海省东部、
甘肃省大部、
内蒙古自治区大部、辽宁、
吉林省大部、
黑龙江省北部、皖苏沪、
浙江省西北角和东南角、湖北大部、川渝北部、
云南省大部、新疆西北,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以上,中心地区达到0.7%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9.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80%的史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浙赣湘北部、湖北南部、川渝中部、云南西北,史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2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3.8%,该地区居住了约11%的史姓人群。
史姓人群的
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4%,A型占28.5%,
B型占29.8%,
AB型占9.3%。
祠联
四言
直躬如矢;忠谏伏蒲: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
卫国大夫史鲉,字子鱼,又称史鱼。
卫灵公远君子而近小人,史鲉屡次进谏不被采纳,临死时对他儿子说:“我活着不能让国君走正道,死也不能按礼数安排。你把我放在窗户下。”灵公前去吊唁,见了很奇怪,便问是怎么回事。史鲉的儿子便把父亲临死时的话告诉给灵公。灵公听了,惊愕地说:“这是寡人的过错啊!”很快重用贤大夫
遽伯玉,斥退小人
弥子瑕。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史鱼是个正直的人啊!政治清明时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时也像箭一样直。”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鲁国人
史丹,字君仲,
刘奭时官驸马都尉。元帝病重时要换太子,他直入元帝床前,伏在青蒲上涕泣力谏,使元帝收回成命。
刘骜即位后,封他为关内侯。
茅庐炼药;梅岭招魂: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史通平,从会稽移居蜀地,筑茅庐炼丹,据说可成龙虎形,后来白日升天成仙。下联典指明朝末期的河南祥符人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明
崇祯年间
进士,历任
西安府推官、右都御史、
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南京
兵部尚书。
李自成灭明朝,他在南京拥立
弘光帝,加
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清兵南下,他孤军固守
扬州市,城破后自杀未死,为清军抓获,不屈被杀。扬州人民在城外
梅花岭为他筑
衣冠冢作纪念。
太守世泽;篆书家声:上联典指
周代时期的
太史姓尹佚,人称
史佚,子孙以史为姓。
史籀,
姬静时太守,作大篆十五篇。
七言
千里过师从席忱;一身报国托文章: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
清明将
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自题联。
忠孝立身真富贵;文章行世大神仙:此联为南明朝时期的大臣、抗清名将史可法撰书联。
阁部勋名常照世;诗书事业足传家:此联为节选邓敏怡挽民初参议院议员史泽咸(公元1882~?)的挽联。史泽咸,字刚峰,山东乐陵人。
蓼花雪汀秀乡里;翠竹震林绿江村: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史雪汀。下联典指
清代时期的画家史震林,字岵冈,金坛人。乾隆进士。能诗、工书、善画,不落前人臼。
南波传世诗书画;岵冈动人竹石兰: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画家史翁,字南波,浙江人,其诗、书、画有“郑虔三绝”之称。左笔书尤为独步当时,深受
和硕成亲王嘉许。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
史震林,字岵冈,江苏金坛人。乾隆年间
进士,官淮安教谕。能诗文、工书、善画竹、石、兰,精八分书,不落前人窠臼。著有《
西青散记》、《华阳散稿》等。
八言及以上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郭沫若撰题扬州史可法祠联。“十日”,指史可法守扬州城陷,清军入城屠杀十日。
气吐风云,勤千啾之略;光依日月,荣二字之褒:上联典指
隋朝时期的名将
史万岁,杜陵人。少英武,好读兵书,善骑射。有谋略,屡立战喵敌闻其名而惧。
开皇末年,西突厥
达头可汗屡次侵扰边境,史万岁率兵至大斤山,突厥人闻其英名,畏惧而逃,他追击前去,大破突厥兵。下联典指
宋朝时期的王府教授
史浩,字直翁,鄞县人。宋绍兴年间
进士,官国子博士、王府教授、起居郎、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两次任
丞相。金人犯边,诏亲征。为
岳飞等人平反,向朝中举荐人才,不因私害公。卒谥忠定。
定乱安邦,常怀庙廊大志;出将入相,允称社稷名臣:是孙典指
五代十国后
周代时期的名将
史弘肇,字化元,
郑州市人。尝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
长枪大剑,毛锥子安足用哉!”。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
光禄大夫左丞相
史天泽,字润甫,永清人。为将相五十年,上不疑,下无怨,人以比
郭子仪、
曹彬。谥忠武。
良娣得产皇孙,故储有后;翰林乞假归娶,嘉耦相: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
史良娣,为
刘彻戾太子妃,生子进,从外祖
家姓,号
刘进,重孙即位后为
汉宣帝,追良娣为戾夫人。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
史贻直,十九岁举
进士,入翰林,乞假归娶,朝野荣之,后居相位二十年。
伏蒲之忠,谏
刘奭而留太子;知矢之直,进君子而退小人: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
都尉侍中
史丹,字君仲,鲁人,徙
杜陵。元帝欲易太子,丹固谏不得易太子,及太子即位,封丹为关内侯。下联典指
春秋卫国大夫鱿,字子鱼,亦称史鱼。灵公不用伯玉而任
弥子瑕,史鱼数谏不从。病将卒,命其子曰:“吾生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置尸下”。灵公往吊,怪而问之,其子以告,公愕然曰:“寡人之过也。”于是进
陈子昂而退子瑕。
孔子闻曰:“直哉史鱼!既死,犹以尸谏。”
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四世翰苑蝉联,犹有舅甥翁婿;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八榜科名鼎盛,又逢己亥寅申:此联为
江苏省溧阳史氏祠堂联: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
史鹤龄从
康熙入翰林后,其子
史夔,其孙
史贻直,侄孙
史贻谟,曾孙史弈簪,女婿于小谢,外甥
于敏中、
任兰枝、
管干贞相继为翰林,世称海内无第二家。下联典指史鹤龄为丁酉年
举人、丁未年
进士,史夔为辛酉年举人、壬戌年进士,史夔弟史普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随为戊子年举人、己丑年进士,史贻直为己卯年举人、庚辰年进士,史贻谟为甲子年举人、乙丑年进士,其弟史贻简为癸卯年举人、甲辰年进士,史弈簪为己酉年举人、戊辰年进士。
溯
仓颉,居太史,封壮侯,五千载宗功光日月;绳祖武,厚仁德,秉忠孝,亿万世兰桂正乾坤。二零一三年,此联由湖南
永兴县胡碑下史小贵为其村新建祖厅而作。
古籍记载